作文素材:共享数字红利,2021 高考语文命题涉及内容!
共享数字红利
“分享经济、网络零售、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中国老百姓
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为“数
字中国”建设标定前进路径,擘画了清晰蓝图。
如今,政务服务掌上“一键办理”,不用再亲自“跑腿”;刷脸通关、刷脸支付等不再稀奇;智慧
旅游、AI 会诊等带来更多便捷与保障……数字化建设、大数据广泛应用,信息便民、惠民正在加速
普及。
共享数字红利优质时评
01 释放“数字红利” 铺展数字中国发展新图景
4 月 25 日,以“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开启数字中国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简称“数字峰会”)在福州举行,一场创新绽放、“数字”舞动、智慧闪耀的数字化发展盛宴开启,
背后映射了一幅蓬勃向上的数字中国发展新图景。
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奔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放眼未来、顺应大势,作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实践,数字技
术正引领和推动着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革。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
等新产品引人入胜,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同台竞技……此前三届精彩纷呈的数字中国
建设成果展览,从不同侧面勾画出数字时代的新面貌。
释放“数字红利”赋能高质量发展。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在今天的中国,数字化对
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越来越深入。数字化浪潮下,各种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自主就
业、副业创新、灵活用工等生机勃发。在农村,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新
农具”;在城市,网约车、快递小哥奔波在大街小巷……数字中国的探索与创新,正深入国计民生的
每一个角落,让创新创业的活力迸发,让便民利民的红利涌流。伴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
轮驱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互融合,我国数字经济气象万千。数据显示,去年底我国数字经
济核心产能增加值占 GDP 比重已达 7.8%。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加速布局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智能制造,建设智慧城市,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活力……展望未来,一系列新的数
字应用加速走来,数字中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释放“数字红利”赋能高品质生活。“数字”正在不断融入衣食住行,释放出惠民利民的巨大能量。
刷脸即可完成在线支付,点击手机屏幕轻松办理个税,政务服务掌上“一键办理”,智慧旅游、AI 会
诊等带来更多便捷与保障……如今,小到居家出行、大到政务工作,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
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日益渗透其中,数字经济将人们梦寐以求的智能新生活逐渐变为现实。今年政府
工作报告提出,“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提
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务和产品”,“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
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同时明确,“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加快数字中
国建设,不断革新数字技术,必将让亿万人民在共享数字中国建设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
景目标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
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面对日新月
异的大数据发展,“十四五”开局之年举办的第四届数字峰会,必将掀起中国新一轮数字化浪潮,数
字中国必将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02 释放数字活力 共享数字红利
参加人数超 8000 人次,200 多家企业展示最新数字科技和成果应用,签约数字经济项目 426 个,
总投资 3316 亿元……
10 月 14 日,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闭幕。一组组数据,凸显出峰会取得的
累累硕果。
新变化勾勒转型成果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显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极
大提高了我国对新冠肺炎诊断预测和治疗的水平,“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初,我们就通过 1000 多
个全国新冠肺炎患者的大数据,了解病人的疾病潜伏期、临床特征等,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
断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给每个家庭打电话,前 100 万个家庭只用了 6 个小时就
全部做完,这一技术在全国服务了 5900 万人次。”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这样诠释人工智能的作用。
着眼未来,如何继续释放数字活力?
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为国家大力加快新基建的举措点赞,“近期来看,新基建可以稳经济、
稳增长;长远来看,新基建可以激发更多的新需求,创造更多的新业态,释放更多的动力和潜力推
动经济升级,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大中小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我们认为,未来 10 年中国数字经济新的标签应该叫做
智能经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方向都要向智能化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7.3%,整个消费端的数字化还在加速。”腾讯公司高级副
总裁奚丹分享了数字经济在消费端呈现的新变化,这其中,数字消费“下沉”,既是新趋势,又代表
新活力。“偏远地区的农民开始利用互联网销售农副产品,小城小店正在借助数字平台快速复苏,
刚刚结束的‘十一’假期,三线及以下城市微信支付总交易额增长了 50%。”奚丹说。
新热点紧跟时代发展
10 月 11 日晚,福州市明清古建筑群三坊七巷内,古厝与未来“相遇”。20 位两院院士、教授、
学者,聚集在具有福州特色的古建筑中,探讨数字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热点难点,构想数字经济和数
字治理的未来前景。
在古老坊巷中对话未来,正是本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精心设计。本届峰会上,像这样有新意
的设置频现。
主题设置有新扩展。分论坛紧跟时代发展、更加丰富全面,既设置了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
联网、数字经济等数字中国传统板块,又新增了区块链与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数字中国最新热点。
嘉宾观众参与显现新热度。分论坛报名总人数超过 7500 人,有 227 名嘉宾发表了演讲。其中,
院士、专家等嘉宾数量比上届有新提升。
成果展示又有新亮点。《全球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趋势研判(2020 年)》、数字生态十大政府应
用和十大企业应用典型案例、50 家“互联网 医疗健康”典型案例等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现场发布。
东南数字化转型投资基金、泉州市 15 个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等选择在分论坛签约。
峰会平台效应持续释放。据初步统计,本届峰会共签约数字经济项目 426 个、总投资 3316 亿
元,涵盖了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将有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新技术呈现智慧生活
未来的数字生活啥样?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自开展便人气火爆。
作为峰会重要组成部分,成果展览会面积达 5.6 万平方米,汇集国内外 257 家单位和企业。展
览会设置数字抗疫、数字福建、主宾省、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特色主题七大板块及 3
个成果发布区,全面展示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果,新技术新产品首
展率超过 50%。
共享数字红利,智慧生活触手可及。
垃圾分类也可数字化。福建工蜂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垃圾分类箱新功能:只要刷脸或扫二维
码,垃圾箱就会自动打开盖子,并且实现智能称重、回收物全程跟踪、回收网络体系数据化管理。
智能电网更精准。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国网福建电力的办电服务人员通过供电能
力可视化平台,便可高速定位用电报装客户的用电地址,依托大数据“导航地图”,一键生成供电方
案。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展示新气质。
“采摘、炒青、揉捻、干燥,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对茶叶生产数据进行全程录入收集。”
福建春伦集团的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一片茶叶的数字之旅。
“主场馆 5G 信号全覆盖,还有全场景刷脸支付、地铁人脸识别、智慧停车等一批智慧应用场景,
目前已有近 10 万人次参观。”峰会展览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峰会还首次在线上搭建了“云上展览”,
线上线下同步展现峰会盛况,“常年展示、永不落幕”。
03 跨越“数字鸿沟” 共享“数字红利”!
手机支付、网约车、扫码点餐……数字时代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但也给不会上网、不会使用
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带来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
截至 2019 年年底,我省 60 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 2.6%。据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 2019
年年底,我省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623 万,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 16.84%。《中老年互联网生
活研究报告》显示,只有 17.4%的中老年人经常使用手机支付功能。这些数字折射出老年群体在数
字时代面临诸多生活不便的尴尬与困境。
“年轻人眼里的基础操作,可能就是老年人面前的技术高墙。”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要
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举,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方案》指出,最常用的“健康码”防疫,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
采取有效身份证件登记、纸质证明、“通信行程卡”等替代措施。便利日常交通出行方面,引导鼓励
网约车平台设置“一键叫车”功能,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叫车服务。就医问诊方面,提供现场、电话、
网络预约等多种挂号方式,并保留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特别是消费支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
任何方式拒收现金。
04 充分释放“数字红利” 高质量建设“数字中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网络连接从人人互联迈向万物互联,技术应用从侧重消费环
节转向更加侧重生产环节,这对信息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审时度势,做出加快推进新型
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201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指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加快推进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应对疫情挑战、把经济发展拉回正轨的现实之需。
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涉及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等多个环节,
是驱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助燃剂”,对价值创造和生产力发展有广泛影响。我国对此高度重视,不
断推动生产要素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7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
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
分配。2020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将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是国家核心竞争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再上新台
阶。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2019 年达到 35.8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
值(GDP)比重达到 36.2%,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 67.7%。数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产业数
字化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比重达 80.2%,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主引擎地位进一步巩固,向高质量发展
迈出新步伐。
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
大力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各地区“一网通办”“异地
可办”“跨区通办”渐成趋势,“掌上办”“指尖办”逐步成为政务服务标配,教育、医疗、社会
保障、文化等信息服务加快城乡覆盖,信息惠民便民深入发展,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不断提
高。
以新姿态迎接新挑战
近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突出成绩,面临重大机遇,但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这抑制
了数字红利的充分释放,要求我们着力破除解决。
一是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
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态势逐步演化为系统、
生态之间的竞争,对数字技术的创新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
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制约着创新成果的转化,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
发生根本改变。
长期以来,我国对关键信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基础材料、关键元器件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缺
乏长期稳定支持,技术进步更新慢甚至断档;研发投入上“重硬轻软”,基础软件提升慢、技术差
距大。科研机构和市场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依然突出,亟待形成以基础科研发展带动科技转化、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健康生态。因此,需要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
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二是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力单一,产业互联网亟待补足。在欧美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是以消费互
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腿跑”的方式向前发展,我国则是消费互联网一枝独秀,产业互联网刚刚起
步,呈现出“单脚跳”的特征。要跟上发达国家步伐,我们急需补上产业互联网这门课。
我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极大。我国有 1.2 亿户市场主体,还有众多政府部门、
学校、医院、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它们对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有着强烈的
需求,但这个市场远未得到有效开发,仍属空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等部委十分重视产
业互联网发展。去年 10 月联合发布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要求“以产业互
联网平台、公共性服务平台等作为产业数字化的主要载体”。今年 4 月又联合印发文件,把“构建
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的主要方向。笔者建议,加快制定实
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互联网和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
三是国内市场日渐饱和,国际化遭遇回头浪。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日渐消失。截至 2020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9.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67%,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 28 小时,消费互联
网市场趋于饱和。然而,国际化进展却不尽人意。特别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保护主
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数字企业成为重点打击的对象。未来发展的不
确定性增强,资本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我国互联网的未来前景。
与货物贸易主要追求商品本身的物美价廉不同,互联网业务往往涉及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等软性因素。因此,相较于制造业,互联网的国际化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也更难。加快推进互联网
数字企业走出去,我们必须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摆到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全面提升国民素养,加
强国际友好交流。我们要更加重视国际规则的协调,对认识上、利益上的分歧,力求细致耐心解决,
求同存异,实现最大公约数。唯有这样,我国互联网公司实现整体走出去才能成为现实。
四是新冠肺炎疫情要求对智慧城市建设思路进行调整。智慧城市是数字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民生
服务领域的集大成应用,我国近年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建设智慧城市。在疫情防控中,智慧城
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问题和不足。例如,各自为政、跨部门协调难度大、
面子工程、“数据孤岛”等。疫情检验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效,对公共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
求,必将引发人们的总结和反思,并对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思路进行调整。笔者认为,“数据中台”
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建议以顶层设计、统一运行管理的“数
据中台”系统支撑不同业务之间的灵活部署,兼顾个性化和标准化,实现集中统一性和分散灵活性
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数字化治理能力,助力公共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