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4《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
点。
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
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2.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有一串精美璀璨的项链。上面镶嵌着瑰丽的《诗经》,
绚烂的《楚辞》,斑斓的唐诗……而在这串精美的项链上最为低调奢华的是宋词:苏轼的明
月、易安的黄花、银河上的鹊桥,二十四桥的冷月……这些脍炙人口的词作意象,已成为中
华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象征;这些千秋传诵的词章,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宋朝,感受其秀雅的词韵,今天我们要邂逅的第一位词人是有
“白衣卿相”之称的柳永,一起欣赏他笔下的都市生活画卷——《望海潮》。
一般来说诗词鉴赏需要分十步来走。
首先我们通过《望海潮》写作背景,了解柳永的这首词为何而写。
二.为何写——作者柳永及《望海潮》写作背景介绍
(一)、知人论世
1.知人:作者介绍
柳永(约 987 年—约 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
又称柳七。柳永的哥哥柳三复、柳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
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是宋仁宗景祐时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其
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以慢(“ 慢 ” 是慢曲子
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传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
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柳永因科
举久试不第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54 岁方考取进士,
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集资葬之南门外。
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
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
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
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发牢骚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没
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吟诵,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
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更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于是默默记
在了心头。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这次发挥得不错,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
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唱,
何要浮名?”,就把他的名字给勾掉了。于是乎,柳永失意无聊,继续流连秦楼楚馆,并不
无解嘲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2.论世:写作背景及目的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
小住了几日。于是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
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填了这
首《望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
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
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
调名当取其意。
二.写什么——《望海潮》词作内容识记与赏析
(一)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粗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参差(cēn cī) 堤沙(dī ) 天堑(qiàn ) 珠玑(jī )
罗琦(qí ) 豪奢(shē ) 重(chóng)湖 叠巘(yǎn)
羌管(qiāng) 钓叟(sǒu) 千骑(jì) 乘(chéng)醉
(二)一轮诵读,初步感知
思考:是什么类型的诗词?作者写作此词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分清类型,初步感知
写景诗——借……(特点)景,抒……思情
干谒诗——赞美,示才,明志
这是一首写景词,词风偏豪放,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喜
爱与赞美。
《望海潮》也可算作干谒诗,通过对杭州富庶繁华的描写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
郡有方,政绩卓著。以引起驻守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的注意,博得赏识。
(二)二轮诵读,逐句翻译
思考: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
词句注释
(1)东南形胜:形胜,即地理位置优越。
(2)三吴都会: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都会,即都市。
(3)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4)画桥:彩绘的桥梁。
⑸参差(cēn cī):高下不齐貌。
⑹云树:形容树木茂密如云。
⑺天堑(qiàn):天然壕沟,多指长江。此处指钱塘江。
⑻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⑼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10)叠巘(yǎn):巘,大山上之小山。叠巘,层叠的山。
(11)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12)羌(qiāng)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13)泛夜:“夜泛”的倒文。泛,漂游。
⒁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⒂异日:改日。图将:画出。
⒃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三)三轮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
1、地理位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2、城市历史(自古繁华)
3、自然景观(云树绕堤沙、重湖叠巘……)
4、市井面貌(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5、百姓生活(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上阙,主要描写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
下阙,人民生活安定、祥和。
(三)四轮诵读,品读赏析
任务:请挑选词中你最喜爱的一句,品读赏析。
三.写什么——《望海潮》词作内容识记与赏析
全文小结: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
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
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
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