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 核心密卷最后三卷(一)
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l.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
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纸寿千年,墨韵万变”是国画大师刘海粟对宣纸的评价。这句话非常好地概括出了宣纸的特色。宣
纸润墨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古人云:落笔宣纸,墨分五色。这里说的“墨分五色”是指墨色在
宣纸上的丰富变化,《历代名画记》解释是“浓、淡、干、湿、焦。画家们则要求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要能
适应画家的创作意图,即浓墨处新鲜发亮;淡墨处层次分明;湿墨处淋漓尽致;干墨处刚柔相济;焦墨处
挺拔传神。
以科学的手法加以研究则会发现,宣纸的润墨性之所以好,首先在于其主要原料青檀皮纤维。这种纤
维细胞壁的结构,与木材、稻麦草纤维的细胞壁结构不大一样,除纤维的规整度好、柔软适度之外,尤其
是经自然干燥以后,青檀纤维细胞壁会发生收缩,出现了许多与纤维平行排列的“皱纹”;另外,“皱纹”
中还积留着不少自然形成的碳酸钙微粒,是造纸过程中产生的。深藏在青檀纤维内的碱性的碳酸钙微粒,
既能提高吸附墨、水的能力,又能起到中和作用,防止纤维素发生酸性降解;宣纸的润墨性还与纸本身含
有的青檀纤维量以及它的变形状况有关。当纸面吸附墨、水以后,扩散的纵横向之比、吸墨的深浅和浓淡
分明的层次感,主要依宣纸的品种和纸的“陈化”时间来决定。故有经验的书画家常用的是特净皮或净皮
宣,井且不用当年买来的新宣纸而用陈年宣纸,以利作画时发挥润墨性的功效。
巧用宣纸的润墨性,画家黄青还向笔者介绍过这样一段故事。有一次他准备画一幅冬雪主题的画,当
他勾勒出人物的面形之后,想用笔端蘸墨时,不巧把笔伸错了地方一一放进了红色颜料盘里。接着,黄胃
又在清水缸里沾点水,刚悬手腕,一不小心,色滴恰好溅落在人物面颊上,湿润成一滩。他大吃一惊,赶
忙顺手拿起桌边放着的作废画纸贴上去。这个无意的动作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人物的面颊上顿时泛
起了红晕,而且眼睫毛也悄然出现了。他仔细地琢磨,反复地试笔,终于搞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晕染技法。
历代的许多书画珍品借助于宣纸才能保存和流传下来,所以有着宣纸“纸寿千年”的说法。这种说法
有没有根据呢?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花了 4 年时间,对宣纸等 7 种不同的纸张进行了老化对比试验。结果
测出:新闻纸的寿命是 150 年左右;书写纸的寿命是 400~500 年:铜版纸的寿命约为 700 年;宣纸的寿命
长达 1050 年,而且这个数值还是下限。
为什么宣纸的寿命如此之长?通过电子显微镜、酸碱性、微量元素分析等研究手段,揭示了其中的秘
密。首先,青檀纤维与木材纤维、竹子纤维不大一样,它的均整度高,同时纤维圆浑、细胞壁上皱纹分布
均匀,皱纹内积留的碳酸钙微粒也助于其延寿。再者,宣纸的加工工艺处理条件温和,使纸内纤维没有受
到伤害,而且制作时较少接触金属的器具,故纸中所含金属离子极少,不易引发其他化学变化。同时,纸
内的碳酸钙含量有时高达 7%~10%,使宣纸呈中性至弱碱性。这样即使在不良的外界条件下,也不会诱发出
变色基团或者受空气中酸性分子的破坏。
(摘自《国宝宣纸,人类遗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说法不仅形象地概括了宣纸寿命长的特点,而且突出了墨色在宣纸上变化丰
富的特点。
B.宣纸润墨性好的主要原因是宣纸主要原料青檀皮纤维的细胞壁的结构与木材、稻麦草纤维的细胞壁结构
大不一样。
C.现代画家刘海粟“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评价,是宣纸寿命长的有力佐证,也很好地概括了宣纸的最
主要特点。
D.青檀纤维细胞壁上分布均匀的皱纹内积留有碳酸钙微粒,加工工艺处理条件温和是宣纸寿命长的真正原
因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纸的寿命、墨韵变化两个角度,揭示了宣纸之所以会被历朝历代的书画家所选择的原因。
B.文章引用古人的“落笔宣纸,墨分五色”的话,运用了引用论证,说明墨色在宣纸上的丰富变化。
C.文章通过写画家黄胃搞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晕染技法的故事,用例证法说明宣纸的润墨性极好的特点。
D.文章用新闻纸、书写纸和宣纸老化试验数据作比较,用道理论据证明了宣纸“纸寿千年”说法的科学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宣纸的润墨性与宣纸的“陈化”时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陈化时间长的陈年宣纸的润墨性一定好于当
年制成的新宣纸。
B.宣纸的寿命达 1050 年,而且这个数值还是下限。这句话是形象地解释了“纸寿千年”的含义,宣纸能够
保存 1050 年以上。
C.“墨韵万变”指落笔宣纸,墨色会在宣纸上呈现出丰富变化,即指墨色在宣纸上会经历浓、淡、干、温、
焦五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D.许多书画中独具风格的技法的形成就得益于宣纸的润墨性,如果不是在宣纸上创作,像画家黄胄的晕染
技法就不可能形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思想的芦苇
屈绍龙
最初见到芦苇,是在一条长长的沟壑里,一个早春的时节。芦芽刚钻出地表,淡红色的芦芽,很嫩。
用手掰不用花费力气,那细而尖的嫩芽就折断了,乳白色的液汁从断面渗出来。一条长长的沟晕,虽说是
初春,但冻土还没有完全化开,而芦芽能从冻土中钻出来,简直让我惊讶。
在春寒料峭的时节,沟壑沿上那些冻土简直就像石头,还可以使锋利的铁锹卷刃。每天清晨,寒霜覆
盖着冻土,还完全看不出生命的显露。沟壑里只有去年秋天枯萎了的芦苇杆儿和败草,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好像是宣告着一个个弱小生命的衰败和死亡。而嫩小的芦芽却倔强地从冻土下钻出来了。我无法想象芦芽
钻出冻土的过程,这过程一定是痛苦而又漫长的,需要韧性,需要恒心,需要忍,需要日复一日的等待。
芦芽,以你们嫩弱的身躯,能在这样冷酷的环境中继续生存吗?芦芽不会回答我,它们的沉默是一种
自信而又宁静的微笑,它们的微笑在长长的沟垫上蔓延。它们的微笑蔓延成一片青翠,一片在暮春的暖风
中洋溢着生机的绿色海洋。芦芽在春天里,一眨眼,从一个婴儿转变成少年,柔软的肢体,在微风的吹拂
下,时而弯腰,时而倒伏。
微风中的芦苇姿态优美,柔曼抚媚,向世界展示生命的万种风情。夏天来了,芦苇,从沟壑的污泥里
钻出苗条身躯。微风,你是芦苇的化妆品,你用轻柔透明的羽纱制作出不重复的美妙时装,在每一株芦苇
身边舞蹈。你把每个幻想抛撒在空中,青翠的芦叶和银白的芦花在你的舞蹈中羽化成蝴蝶和鸟,展翅飞上
清澈的天空。
此时,我想到历史故事《鞭打芦花》,闵子骞催马随父外出,因寒颤执鞭落地,其父怒以鞭打之,衣破
飞出芦花,再剥其弟之衣,内为上等棉絮,其父方知续弦妻所为,怒写休书。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感动继母,倍加疼爱,全家和好!芦花为闵子骞御寒,芦花依然在空中舞蹈,《鞭打芦花》
的故事演绎到今天已成为“孝”字的诠释。银白的芦花,依附在纤细的苇轩之上,微风荡漾时,摇曳的芦
苇像沉醉在冥想中的诗人。
在一场暴风雨中,我目睹了芦苇被摧毁的过程。一年夏天,单位组织一个短途旅行一一微山湖,当我
们游览近半时,狂风暴雨来了,我们迅速靠到微山岛上,此时,风完全成为另外一副模样,温和文雅不知
去向,取而代之的是疯狂和粗暴撕裂的绿叶在狂风中飞旋,折断的苇杆在水面上回旋,这是一场实力悬殊
的战争,是强大的入侵者对无助弱者的蹂躏和践踏。我们站在微山岛边沿,亲眼看着无语的芦苇,倒伏在
水面上的苇杆,伸出水面的苇杆上,伸出尚存的绿叶。
我在沉思,在冥想。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脆弱芦苇。”是啊!回想我们走过的人生之路。暴风
雨也曾不时袭来,在刚刚经历的暴风雨中,芦苇就像生活中的人一样,有时在微风的吹拂下,姿态优美,
柔曼炕媚;有时在暴风雨的洗礼下,肢体摇曳,颜容失态。微风吹拂下,绿叶变成无数手掌,无力地摇动
着,是在表示抗议,还是为了拒绝?可怜的芦苇!它们倒伏在水面上,在微风中蘸着淡淡的湖水舔舐着伤
口,心里决不会有报仇的念头。生而为芦苇,永不可能成为复仇者。
深秋时节,芦花开放,在沟壑里,到处是银白色的身影。秋风漫卷时,集体晃动的姿态,是世上少有
的奇妙形象,起伏的银波,轰轰烈烈,浩浩荡荡,没有一点媚态,也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姿态。我到那沟
壑去的时候,也正值深秋,我的视野里一片清朗。最壮观的是在日出或日落时,芦苇花随太阳或彩霞的色
彩变幻,时而变成一片绚烂的绸缎,时而变成一片燃烧的火焰。有时候,突然从芦苇丛中飞起几只野禽,
它们欢叫着,翅膀扇动着掠过芦花。这情景,色彩虽不算丰富,却使我想起了古人的那些凄清苍凉的诗,
想起那些格调悠远的中国画。
入冬后,如果芦花仍未被收割,沟壑边的景象便逐渐显得凄凉。经过几番秋雨的握残,它们稀疏了,
有些枝干被折断。寒风吹来,再形不成轰轰烈烈的气势。然而,辉煌的银白色依旧,那一股清气依旧。在
冬日的残阳里,它们依然会成为殷红的火苗,燃起我心中的遐思。世界上,还有比它们更长久的花朵吗?
而风,来去无踪,美化着生命也毁灭着生命。有人在赞美它的时候,也有人在诅咒它们。而芦苇,依
然是有生命的芦苇。人是会思想的脆弱芦苇,民族是如此,人类也是如此。
(摘自《山东文学》)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一开篇就对冰雪之中的芦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突出芦苇顽强生命力对我心理造成的强大冲击。
B.作者用初春冰雪中枯萎了的芦苇杆儿和败草与芦芽作对比,告诉人们只有懂得忍耐与等待的生命才能长
久。
C.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芦苇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不同的状态来展现它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
考。
D.文章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巧妙地夹以议论、抒情两种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的深度得以拓展,主旨得
以凸显。
5.文中插入《鞭打芦花》这一历史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6.结合全文,请概括不同季节芦苇的特点。(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在边疆几个县市调研发现,有的地方给钱、建房等物质扶贫比较多,扶志等精神层面的帮扶却比较少,
甚至出现贫困户不想“摘帽”的现象。走访一家贫困户,全家人已经住上了由当地扶持一半、自己贷款一
半建成的宽敞房屋,但当问及贷款怎么还的问题,“靠政府”的回答令人有些惊讶。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
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意味着,资金扶持、硬件设施要跟上,身心志向也要跟上。倘若贫困群众在被动扶贫
中滋生出“等靠要”的想法,反而会成为脱贫攻坚的思想阻碍。
扶贫要扶志。从“要我富”到“我要富”,涵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考验一地的扶贫策略,考察扶贫干
部的工作能力。总结当地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的缺少文化,有的没有技术,有的思想落后,有的不会计
划……这就意味着,除了利用政策兜底极少数贫困人群外,必须从转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入手,培养贫
困群众的自信心和奋斗能力,帮助他们克服依赖帮扶的心理,努力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扶志必扶技。调研中,某县拥有古树茶园十几万亩,却有十几万贫困人口守着绿水青山,找不到金山
银山。原来,当地贫困户缺少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不掌握市场信息,没有建立销售渠道,缺乏品牌意识。
对贫困人群而言,学一技之长以傍身,比给钱给物更重要。针对贫困群众的迫切需求,把扶贫资源投入到
文化培训、技术引导、营销知识学习上来,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这才能彻底改变当地的发展
面貌。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突出问
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弃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等
具体要求。这意味着,各地在扶贫工作中,要认真反思以往“资金+盖房”的单一做法,集中力量改善深
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特殊困难,树立脱贫光荣导向,弘扬自尊、自爱、自强
精神,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如此,方能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 2020 年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摘编自《激发脱贫的内生力》,《人民日报》2018 年 7 月 12 日)
材料二:
扶贫的重点是解决就业,解决就业的关键是发展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重点发展
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根据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精神和保利集团统一部署,目前,保利物业以“就业+
扶贫”
为方向,将设置保利星火班。此项目结合河曲县、五台县实际情况,将由保利物业、委培学校、贫困
县政府相关部门三方深度合作,展开就业扶贫工作。将就业与扶贫有机结合,在河曲县、五台县精准对接
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通过招聘贫困户适龄子女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安排进入物业公司实习就业,
最终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达成扶贫工作目标。
从 7 月 25 日至 26 日,仅仅两天的时间,保利集团与两县的四个协议接连落地:保利物业公司与五台
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和山西德奥、保利物业、保利资本三方合资签约;与河曲县就就业扶贫项目、
产业扶贫援建保鲜冷藏库签订协议。
(摘编自《扶贫在精准上发力》,《山西日报》2018 年 7 月 31 日)
材料三:
究其实,扶贫的真正目的,是要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而脱贫的目的,恰恰又是防止脱贫人口返贫,
解决不好会出大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帮扶贫困户脱贫固然
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只有这样,脱贫才算真脱贫。
脱不脱贫,脱贫质量如何,扶贫干部一面之词显然不够,这事交给老百姓自己说了算,最有说服力莫
过于家庭收入。扭住“返贫”这个“牛鼻子”,也就是解决脱贫不返贫的一切后续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务必
认清国内国际形势,要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建立一系列长效帮扶机制,加强经验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可持
续发展产业链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确保 2020 年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迎接小康社会的到
来。
(摘编自《扶贫重在牢牢扭住返贫“牛鼻子”》,“中国网”2018 年 9 月 21 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记者调查发现,在扶贫的对象中,出现了一些贫困户不想摘掉贫困帽子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贫困
户能够得到政府的钱物补助。
B.只有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自信心,克服依赖帮扶的心理,才能使之发生从“要
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
C.保利集团在河由县、五台县两县采用“职教+就业+脱贫”的模式扶贫,将职教、就业与扶贫有机结合,
最终完成了扶贫工作目标。
D.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一个关键指标就是
贫困的老乡能够脱贫且不返贫。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扶贫不能够停留在资金扶持、硬件设施跟上等被动扶贫的层面上,这样做往往会让贫困群众滋生出“等
靠要”的想法,无法从根本上让他们真正脱贫。
B.扶贫要有针对性,弄清楚贫困群众的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培训、技术引导、营销知识学习等
活动,就能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C.保利集团与河由县、五台县两县合作,选取了一条发展产业来实现脱贫的道路,通过发展产业来解决贫
困人口的就业,从而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D.各级党委政府只有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加强经验交流,发展产业,才有可能确保 2020
年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实现。
9.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权邦彦,字朝美,河问人。登崇宁四年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改宣教郎,除国子
司业。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泞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遭渊趋韦城,
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会敌兵大至,移屯南华。二帝北迁,邦彦与泽五表劝进。
建炎元年五月,召还,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时东州半已入金至是围益急邦彦誓以死守居数月城破
犹力战不已民义而从之突围以出遂奔行在。有司议失守罪,将重坐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没于敌,才贬二
秩。剧盗张琪残徽州,邦彦遣禅将平之。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以治办称。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
兼侍读。初,邦彦献十议以图中兴,大略谓:“宜以天下为度,进图洪业,恢复士字,勿苟安于东南。驾御
诸将,当威之以法,而限之以爵。命读讲之臣,取累朝训典及三代、汉、唐中兴故事,日陈于前,以禅圣
学。又监观伤善妨贤之谗,偷安苟容之侫,市恩立威之奸,怀谖罔上之欺,听其言,察其事,则忠邪判。”
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邦彦在枢密,又言:“宜乘机者二,譬
奕之争先,安可随应随解,不制人而制于人哉?”寻兼权参知政事。三年,卒。无子,以侄嗣衍为后。有
遗稿十卷,号《瀛海残编》,藏于家。
(节选自《宋史·权邦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时东州半己入金/至是围/益急邦彦/誓以死守/居数月/城破犹力战/不己民义而从之/突围以出/
遂奔行在/
B.时东州半己入金/至是围/益急邦彦/誓以死守/居数月城破/犹力战不己/民义而从之突围/以出遂
奔行在/
C.时东州半己入金/至是围益急/邦彦誓以死守/居数月城破/犹力战不己/民义而从之/突围以出/遂
奔行在/
D.时东州半己入金/至是围益急/邦彦誓以死守/居数月/城破犹力战/不己民义而从之/突围以出/遂
奔行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宋代太学仍是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
B.教授,古代为学官名称;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等具体事务。
C.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的官职。
D.兵部,古代中央六部之一,其长官称为兵部尚书,掌管武官的选用及兵籍、兵械、赋税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权邦彦博学多才,著述颇丰。崇宁四年太学上舍及第,后调任沧州|教授,入朝为太学博士:有遗稿十
卷,号称《瀛海残编》,藏在家中。
B.权邦彦心系国事,敢于进谏。金人围困汴 京,权邦彦和宗泽上奏劝皇帝不要北迁:献上十条建议策
划中兴之事,建议皇帝不要苟且偷安。
C.权邦彦誓死守城,作战勇敢。权邦彦发誓以死守城,坚守了几个月,城终被攻破,他还拼力战斗不肯停
止,最终率领百姓突围出城。
D.权邦彦处置得当,治政有方。大盗张琪残害徽州,权邦彦派偏将去平定:他担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
时,因为治政能干而被称赞。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有司议失守罪,将重坐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没于敌,才贬二秩。(5 分)
(2)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摘红英
赵汝茪
东风冽,红梅拆。画帘几片飞来雪。银屏悄,罗裙小。一点相思,满塘春草。
空愁切,何年彻?不归也合分明说。长安道,箫声闹。去时骢马,谁家系了?
14.对这首词上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红梅是美好青春的象征,“红梅拆”是说红梅己渐次凋落,比喻青春易逝,暗示女主人公对青春易老的惋
惜和哀伤。
B.“画帘几片飞来雪”,把雪花比作凋零的梅花,翻舞的雪花,有几片吹落在闺房的画帘上,写出了女主人
公对韶光流逝的哀伤。
C.“银屏悄”,银屏代指闺房,“悄”字既写闺房环境,又衬托出主人公孤寂的内心。“罗裙小”,即衣带渐
宽之意,写出了主人公憔悴之状。
D.“一点相思,满塘春草”,把相思比作春草,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在外行人的思念之情浓烈,如同屋外满塘
春草生机不可遏制的情形。
15.词的下片用直接的叙述来表达女主人内心的情意,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抒写了女主人公怎
样的情感。(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交代出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上天要将重任交给一个人时,会在生活、思想、行为等
方 面 进 行 磨 炼 , 文 中 表 明 上 天 磨 炼 人 的 目 的 的 两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大鹏
南徙时还有所凭借,并没有真正达到逍遥境界。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依法关闭 133 个“这不是历史”等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微信公众
账号,并表示将加大网络执法力度。这些微信公众账号传播的“秘史”,与权威史学著作中的记载并不一致,
有的内容甚至与史实,甚至胡编乱造,让人______________。零星传播假史歪史看似小事,但如果不加整
顿,______________却会搞乱人们的思想。上世纪 80 年代,苏联社会上就曾经出现过大量打着“反思历史”
的旗号,抹黑苏共历史的片面历史内容,( ),这些都成为苏联分崩离析的致命缺口。因此,读
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文章,不妨主动截屏,踊跃举报,而不是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关闭 133 个“这不是历史”等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微信公众账号
B.“这不是历史”等 133 个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微信公众账号日前将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依法
关闭
C.133 个“这不是历史”等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微信公众账号日前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依法关闭
D.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关闭“这不是历史”等 133 个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微信公众账号
18.下列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俄罗斯全民族精神支柱坍塌的结果出现了,自我否定成为主流
B.其结果导致了俄罗斯全民族精神支柱坍塌,自我否定成为主流
C.导致了俄罗斯全民族精神支柱坍塌的结果,自我否定成为主流
D.俄罗斯全民族精神支柱坍塌,自我否定成为主流的结果出现了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大相径庭 不堪卒读 长年累月 听天由命
B.南辕北辙 不忍卒读 长年累月 听其自然
C.大相径庭 不堪卒读 长此以往 听其自然
D.南辕北辙 不忍卒读 长此以往 听天由命
20.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 5 处不得体,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或删除。(5 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拜读过他的不少拙
作,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今天您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
示感谢。
(1)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1.下列是某校“地震疏散演练”流程图,请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
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好时光。——布莱希特
没有一个人能够制造那么一口钟,来为我们敲回已经逝去的好时光。——狄更斯
如果青春的好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会是一场凄凉的悲剧。一一张云可
我相信我一生最好的时光在后头。一一佚名
国富民强,风清气正,我们正逢好时光。一一佚名
什么是好时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请你据此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1“985”核心密卷最后三卷(一)
语文
1.A 【解析】B 项曲解原意,选项中的“大不”与原文的信息在于与“不大”不为同一意思。“不大”在此
处的意思是“表示程度不深”,“大不”在文中的意思是“表示程度深”。所以此选项和原文的意思不一样。
C 项“也很好地概括了宣纸的最主要特点”错,文章主要讲了寿命长和润墨性好两个方面的内容,没有分出
哪一个是主哪一个是次。D 项以偏概全,宣纸寿命长的原因还包括“纸中所含金属离子极少、碳酸钙含量高”
等原因。
2.D 【解析】试验数据不属于道理论据,而是属于事例论掘。
3.B【解析】A 项以偏概全,品种和“陈化”时间都会影响润墨性。C 项曲解原意,“墨色会经历浓、淡、干、
温、焦五种颜色变化的过程”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墨色会在宣纸上呈现五种颜色”。D 项说法绝对,画家
创作出一种技法,其决定因素是作者的素养,而不是像宣纸这样的一些偶然因素,偏离中心。
4.B【解析】B 项中的“告诉人们只有懂得忍耐与等待的生命才能长久”的理解错误,是为了表现芦苇顽强
生命力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5.一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2 分)二是说明芦花御寒的作用,丰富了芦苇的形象:
(2 分)二是点明芦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孝”的内涵,丰富了文章的主旨。(2 分)
6.春天的芦苇倔强而有韧性,(1 分)夏天的芦苇姿态优美,(1 分)柔曼脆弱,(1 分)胸怀宽广(1 分):
秋天的芦苇绚丽壮观,没有媚态,毫不矫揉造作:(1 分)冬天的芦苇凄凉衰败,却清气依旧。(1 分)
7.C【解析】“最终完成了扶贫工作目标”理解有误,原文“最终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达成扶贫工作目标”是“目标”,并不是己经完成的“结果”。
8.B【解析】“就能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说法过于绝对,应把“就能”改为“才能”。
9.(1)材料一从思想层面的角度来报道扶贫,扶贫者要改变“给资金”为主的扶贫思想,以“扶志、扶技”
为主:扶贫对象的思想观念要由“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2 分)
(2)材料二从扶贫措施角度来报道扶贫,列举了保利集团产业扶贫的例子来加以阐述。(2 分)
(3)材料三从扶贫的真正目方面来分析,指出扶贫的最终目的是要防止脱贫人口返贫,检测脱贫质量的手
段是看老百姓的家庭收入,而不是干部的一面之词。(2 分)
10.C 【解析】“益急”与“邦彦”中间应断开,排除 A、B 项;应是“力战不己”,排除 D 项。
11.D 【解析】掌管“全国赋税”的不是“兵部”,而是“户都”。
12.B 【解析“权邦彦和宗泽上奏劝皇帝不要北迁”有错,他们是劝高宗登基。
13.C (1)有关官员评议(权邦彦)失守城池的责任,将要重判他的罪,皇帝因为他的父母和妻子儿女都
落入敌手,只(将他)贬官两级。(“坐”“没”“秩”各 1 分,句意 2 分)
(2)吕颐浩向来与权邦彦友好,推荐任用他。给事中程瑀弹劾权邦彦五条罪状,三次上书没有得到答复。(“善”
“用”“报”各 1 分,句意 2 分)
【文言文大意】
权邦彦,字朝美,河间人。考取崇宁四年太学上舍等第进士,调任沧州教授,入朝为太学博士,改任
宣教郎,授任国子司业。金人再度入侵,高宗建立大元帅府,发动两河部队保卫作京,权邦彦率领自己的
部下士兵两千五百人,和宗泽从澶渊奔赴韦城,占据刀马河,其他各路部队没有前进的。恰逢敌兵赶到,(他
们)便转移驻扎在南华。两位皇帝迁往北方,权邦彦和宗泽连上五道奏疏劝高宗登基。
建炎元年五月,(皇帝)召令(权邦彦)回朝,任命他掌管荆南府,后改任东平府(知府)。当时东方
州郡一半己被金军占领,到这时围困更加急迫,权邦彦发誓将以死守城,过了几个月,城被攻破,(权邦彦)
还拼力战斗不肯停止。百姓志愿跟着他,突围出城,于是(他们)奔往皇帝所在之地。有关官员评议(权
邦彦)失守城池的责任,将要重治他的罪,皇帝因为他的父母和妻子儿女都陷于敌手,只(将他)贬官两
级。大盗张琪残害徽州,权邦彦派偏将去平定他。(权邦彦)改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因治政能干被称
赞。绍兴元年,(权邦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侍读。当初,权邦彦献上十条建议来谋取中兴,大致是说:
“应当把天下全盘考虑,进而谋求宏大事业,恢复国土,不要在东南苟且偷安。驾驭各位将领,应当用法
律震慑他们,用官位限制他们。命令担任讲读的臣子,吸取历朝训示法典以及三代、汉唐中兴的旧例,每
天摆在面前,来增益圣主的学习。又要警惕观察伤害好人和妨害贤能的人的谗言,偷闲安乐苟且取容的人
的奸佞,售卖皇恩立己威严的奸臣、心怀欺诈蒙蔽主上的人的欺骗,听他们说话,观察他们的行事,就能
判别忠诚和邪恶。”
吕颐浩向来与权邦彦友好,推荐任用他。给事中程瑀弹劾权邦彦五条罪状,三次上书没有收到答复。
权邦彦在枢密院,又说:“应该多次利用机会,就像下围棋时抢先手一样,怎么能顺应变化,不去制约别人
而被别人制约呢?”不久,(权邦彦)暂时兼任参知政事一职,绍兴三年去世。(权邦彦)没有儿子,过继
侄子权嗣衍为后代。(权邦彦)有遗稿十卷,号称《瀛海残编》,藏在家中。
14.B 【解析】“把雪花比作凋零的梅花”错误,应是“把凋零的梅花比作雪花”。
15.①首先,“空愁切,何年彻?”写出了女主人公饱尝离愁,难以排遣,想要摆脱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
绪。②其次,“不归也合分明说”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久久不归的埋怨之情。
③最后,“长安道,萧声闹。去时驷马,谁家系了?”担心行人留恋长安繁华之地,怕其移情别恋的猜疑,
表达一种酸楚之情。(每点 2 分,共 6 分)
16.(1)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2)(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17.D 【解析】“133 个”位置不当,会引起歧义,应放到“等”后面,可排除 A 项;“日前”与“将”矛盾,
且与后一句主语不一致,排除 B 项:“133 个”位置不当,会引起歧义,且“微信公众账号”与后面“并表
示将加大网络执法力度”主谓搭配不当,因此排除 C 项。
18.B 【解析】根据后文的“这些”可排除 A,D 两项,C 项的主语承前省是“苏联”,整个句子压缩后是“苏
联……导致了……结果”,不正确;B 项中的“其”指代“苏联社会上就曾经出现过大量打着‘反思历史’
的旗号,抹黑苏共历史的片面历史内容”,与上文衔接紧密。
19.C 【解析】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大相径庭:比喻相相差很大。语段中并不是说“行
动”与“目的”,而是说相差很大。长此以往:指不好的事件发生,更符合语境。不忍卒读:文章写得悲惨
动人。不堪卒读:文章写得粗劣,没有水平。“不堪卒读”符合语境。“听天由命”侧重对自己的事或命运
任其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听其自然”侧重说对自己之扑的人和事任其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听其自然”
更恰当。
20.(1)“家父”改成“您父亲”或“令尊”;
(2)“小有名气”改成“很有影响”;
(3)“拙作”改为“大作”或“作品”;
(4)“犬子”改成“儿子”;
(5)“有幸”改成“应邀”或删除。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二个方面:一是理清人物关系,即说话人、听话人与被说人的关系:二是要注意
用语的谦敬,即谦词用于自己,敬词用于别人这一原则。
21.本次地震疏散演练活动定于 10 月 9 日举行,分疏散与安全两方面工作。警笛响后,各班主任集合学生,
按照规划路线疏散学生,丰斗任老师在指定地点维持秩序,保证学生安全,最后到操场集合。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图中的内容有总分总关系,圈中有关“地震演练”分成了三个方面,一
是演练时间,一是疏散工作,一是安全工作,且疏散工作与安全工作属于并列关系,因此先要总的概括这
三方面的情况:然后再分说疏散工作与安全工作,因为疏散工作是演练的重点内容,因而先说疏散工作,
再说安全工作:最后到操场上集合是总结。
22.【写作指导】五则材料都围绕“好时光”进行了阐述,只不过侧重点各不相同,第一则材料是说“当下
就是好时光”,第二则材料是说“过去的时光是好时光”,第三则材料是说“青春是好时光”,第四则材料是
说“未来是好时光”,第五则材料是说“和平公正、繁荣富强的时期是好时光”。再结合题干中“什么是好
时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这一要求,作文的立意可以是对一则材料的理解,也可以是几则材
料的综合理解,还可以是材料之外的理解,但无论怎么立意,都要围绕对“好时光”这一内涵去阐述,并
且传递出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