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D:680326

大小:36.1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4-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第二学期检测语文试题 2021.3 本试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而不是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认同纽带。这一本质特 征远在统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以文化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传承具 有决定性的建构作用。文化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接受的,以文化作为维系 族群的纽带,既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统一”成为华夏族群的本能驱动——自有周一 代,“统一”就是中华世界唯一的理想形态,也是最终形态。 ②除了以文化为族群纽带,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形成甚早、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保证了中华文 明的“向心”与延续,那就是建立在儒家话语之上的对“温柔敦厚”的追求。“温柔敦厚”,语出《礼记》, 其指的决不仅是人的性格或态度,还是个人对于大道的追求,对民众、家国、集体的深厚感情和悲悯, 或者可称为“集体性考量”“整体性思维”等等。在四海升平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与邻为善、乐于助人; 在天灾人祸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为了他人,家国可以慨然赴死。“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依然可追 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时期——先秦时期的文献典籍中。华夏传统中一些鲜明的文化特质,如好仁、不 武、中庸等等,甚至诗歌的声韵对偶、楷书的端正庄严等艺术倾向,无不生发于“温柔敦厚”。 ③是什么塑造了华夏历史的这种文化基因?我以为,文化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从文化中找寻答案。 ④文化是可以被引导和塑造的。中国从汉代起尊崇儒家学说,唐宋时期的政治家又以非凡的政治 智慧设立并发展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科举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倾向与普通大 众的人生之间形成了无法脱钩的紧密联结,从科举制开始,儒家文化开始突破社会的上层,渗透至社 会的每个阶层。文化具有可引导性、可塑造性,那么,如何讲述历史、讲述历史的源头就是塑造文化 的重要手段。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帝王的封禅巡守,以及几乎持续整个封建王朝时期的尊孔祭孔,其 实都是维系族群历史记忆、保持文化基因传承的外在形式。西方人“言必称希腊”,不断地讲述希腊文 明如何恢宏,也正是欧洲人塑造近代欧洲文明“合法性”的历史叙事。而回顾自身,辉煌多样的文明形 式、自源头时期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心态、“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是我们的文化在伊始时 期就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换句话说,中国历史的文化基因从根上来说是健康的、有活力的。但是, 历史告诉我们,如不用心维护和引导,基因也可能发生变异。放之于当下,如何讲述历史,如何追溯 历史记忆,正是维持文化基因健康特续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王学典《江山胜迹,我 辈登临--谈中国历史传承中的文化基因》) 材料二: ①汤恩比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 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②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历经夏、商、西周的连续发展,到春秋 时期进入生产力发展史上的铁器时代。同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都没有走出青铜时 代就消亡了。中国古文明在青铜时代没有为外部力量或内部因素所中断。 ③中华文明在经过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比周朝更发达的秦汉时代挺进。过了近 600 年,到公 元四、五世纪,中原地区也发生了民族迁移,还出现过若干少数民族的政权。但这些都属于常见的朝 代更迭,没有产生本质变化。中华文明继续前行。 ④公元 589 年,隋统一中国。中华文明的传统又在隋唐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与丰富。以后虽有元 和清两代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但这些皇朝都在中华文明体系下行政理事。中华文明一直没 有中断。 ⑤从世界历史上看,两河流域与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走出野蛮、走进文明的地区。这里的居民创造 了人类早期的辉煌,发明了文字,积累了丰富的文献,办教育,兴文化,但就是没有产生史学。古代 的印度虽然拥有灿烂的诗篇,也有远古的法典,有宗教,但没有史学。在古代,只有古希腊和中国不 但创造了历史,而且创造了与历史有密切关系的史学。但古希腊的史学主要是当代史,古希腊人没有 形成数代史家连续按时叙史的传统。 ⑥古代中国是史学大国,也是史学强国。政治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而中国历 史的连续性又为中国史学的连续性提供了丰厚的内容。从甲骨卜辞到金器铭刻,从《尚书》《春秋》到 由历代史家编撰的文化长城——《二十四史》,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最好 见证。 ⑦中国历史资源之丰富,史事记载之连续,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感到惊讶。他在《历史哲学》中 曾这样写道:“中国人具有最准确的国史·······中国凡是有所措施,都预备给历史上登载个仔细明白”,“中 国’历史作家'登载个仔细明白”,“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 的”。 ⑧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所产生的标志性成果。汉字的整个发展过程清晰连 贯,没有发生过断裂。圣哲的经典通过汉字滋养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明延绵 发展,始终充满活力。 (摘编自杨共乐《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开放性特质——基于中外文明比较 的视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基于大一统国家形成的需求,中华民族在秦朝之前便由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种族认同纽带转为以 文化为种族认同纽带。 B.作为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温柔敦厚”生发出了中华传统的文化特质,而且还对艺术倾向 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中国历史的文化基因从根上是健康而有活力的,这是因为“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文明的向心 与延续提供了保证。 D.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从世界范围来看,也只有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长期延续 发展,一直没有中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儒家思想中“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从个人性情到家国情怀,呈现出乐善共荣、 献身共济特征。 B.汉代起尊崇的儒家学说,随着科举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而与社会各阶层紧密联结,体现了文化的可 引导性与可塑造性。 C.少数民族掌握最高政权并未造成中华文明中断,表明文化基因可以突破种族、血缘或地域限制,保 持文明本质的稳定。 D.材料二通过将中华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进行比较,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连 续性与开放性特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温柔敦厚”文化特征的一项是(3 分) A.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简要梳理材料一第④段的行文思路。(4 分) 5.中华文明传承至今而没有中断的原因有哪些?(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廷见元帝① 曹禺 [燕婉动听的官乐在大殿里飘荡。宫娥仪仗迤逦摆开。王昭君丰容靓饰,光彩照人,顾影徘徊, 惊动左右。她走上来。] 萧育:贵人朝见大单于殿下。 王昭君:后庭王昭君觐见大单于殿下,千岁!千千岁!(垂下眼) 元帝:平身。 王昭君:谢天子。 萧育:(望着元帝与呼韩邪)下面还有备选的美女,还要看吗?陛下。 元帝:(望着王昭君)不,不用了。 萧育:(对呼韩邪)大单于呢? 呼韩邪:(还在惊愕中)不,不,就依天子陛下吧。 元帝:(赞美地)汉宫中居然有这样一块未曾雕琢的美玉啊!(和蔼地)好,你为我们唱一段《鹿 鸣》之曲,来欢祝单于吧。 王昭君:后庭王昭君万死,昭君没有学过。 元帝:哦? 王昭君:臣昭君愿唱一支比《鹿鸣》还要尽意的歌子。 [举朝震惊。] 元帝:什么? 王昭君:(从容地)《长相知》。 王龙:(厉声地)大胆!这是乡俚下民的情歌,怎么能在天子面前歌唱,侮慢圣听! 元帝:(吃惊,却没有发脾气)哦,《长相知》,这叫什么东西? 王昭君:(从容不迫)陛下愿听吗? 萧育:(也忍不住了)这个姑娘简直是出人意外。 元帝:(被王昭君雍容自若的态度所吸住,笑着)好,你唱吧。下面有人伴奏吗? [殿下无人回答。] 苦伶仃:(走出跪下)老奴苦伶仃愿试一试。 王龙:(抗议地)陛下! 元帝:(温和地)让她唱。 [苦伶仃从腰间拿出一支胡管,吹起来。] 王昭君:(唱)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毋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长相知啊/长相知。 [王昭君唱得悠婉动人,声彻天外。元帝随着歌声,领会每一句诗,王昭君唱毕,跪拜。] 元帝:唱得好,真唱得好!是天上的音乐。平身。 王昭君:谢陛下。(站起) 元帝:(忽然)但是你不觉得你有罪吗? 王昭君:(又跪下)昭君死罪。昭君没有迎逢陛下圣意,歌唱陛下的御作,昭君死罪。 元帝:不是。你在这样的嘉宾面前,唱起这样儿女的情歌,不是失了礼吗? 王龙:就是啊,陛下,这应该交掖庭治罪,该砍头的。 王昭君:陛下能容臣昭君一言不? 元帝:好,你说。 王昭君:陛下,如果能容昭君一言,这样的话是要站着说的。 元帝:好,你就站着说。 王昭君:(立起来,意态自若,侃侃然)陛下,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天生圣人都是 本着“义”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弟兄之间,不都要长命相 知,天地长久吗?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长相知,长不断,难道陛下和单于不 想“长相知”吗?难道单于和陛下不要“长不断”吗?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 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元帝:(忍不住连连点头)好,好! 呼韩邪:(也忍不住)啊,陛下,这真是说得好极了。 [这时,全朝上下也忽然欢快起来。] 元帝:(听了多遍,依然忘记)你叫什么名字? 王昭君:臣早已禀奏,王昭君。 元帝:哦,王昭君,王昭君。你恰恰说到我们的心上了。 元帝:(对呼韩邪)你看,这一点不就神奇吗?(对苦伶仃)可你怎么也会吹这个调子呢? 苦伶仃: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 元帝:哦,胡人、汉人都会唱的? 苦伶仃:是,陛下。 [这时,一个年老的大黄门执羽檄,上。] 黄门:启奏陛下!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 元帝:萧卿代读。 萧育:(展开羽书)“鸡鹿寨都尉祁连将军、云中太守陈昌等急奏天子陛下:昨夜匈奴骑兵突然 袭击,放兵抢劫汉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臣等急派兵马。胡骑遁去, 不知下落…… 元帝:不要念下去了。 呼韩邪:(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 温敦:消息突然,小臣毫不知晓。 元帝:(拿着羽书,笑着说)你们说,这个紧急军报奇怪不奇怪?大单于—— 呼韩邪:(离座)陛下! 帝:(望着萧育)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呼韩邪:(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 帝:(忽然向王昭君,立起)你刚才说什么“相疑相知”的话,是怎么讲的? 王昭君:(清清楚楚地)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元帝:(忽然,对呼韩邪闪出宽慰的笑容)对啊!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弟兄朋友之间,不就是 这样吗。(走到呼韩邪面前)呼韩邪单于,边塞上的事情出人意外,总是不免的。但是对我们天长地久 的昆弟、翁婿之欢,这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吗?放心吧。猜得出来,匈奴刚刚太平,有一些不臣之徒 在找单于的麻烦,趁你在长安,要给你难堪。难道中原的人可以上这样的当吗? 呼韩邪:臣惶恐。今天,中原天子的深情,臣永远不能忘记,臣定要彻查此事,禀报天子。 元帝:(劝慰地)不说这些了吧。我们亲家还谈我们的和亲大事吧。(对萧育,指王昭君)这就是 单于未来的阏氏吗? 萧育:(望着呼韩邪)那就看大单于的心意了。 呼韩邪:(立刻走向元帝面前,作礼)臣感谢天子。 萧育:恭贺单于殿下选了阏氏。 [这时,全朝上下顿时欢呼起来。殿外喊着:“单于和亲,千秋万岁!”] (注)①本节选自曹禺《王昭君》第二幕,题目为编者所加。后面故事为昭君被册封公主,出嫁匈奴。 她和单于一心,互相守护,化解种种危机。 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面对王龙等朝中大臣的阻挠,王昭君毫不畏惧,从容自若,最终打动元帝,得以在朝堂上演唱《长 相知》。 B.《长相知》本来是表现生死不渝爱情的情歌,而剧中却赋予其新的意义,象征汉、匈长久友好,世代相 知。 C.剧中的汉元帝在面对匈奴挑起事端的斗争时,既保持了大汉的威严,又给单于以充分理解,是个明君 形象。 D.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和亲,自己的部下却在边境骚扰,面对元帝的质问和谅解,单于表面平静,内心复 杂。 7.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舞台说明描写了王昭君华丽出场,暗示出人物在剧情发展中将有不俗表现。 B.节选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白展开故事,众多人物的形象在言谈举止中跃然纸上。 C.作者对苦伶仃这个人物说出胡汉百姓心声之事极尽渲染,表现追求和平的主题。 D.剧中除正面描写外,还多运用侧面描写,如通过众人反应表现昭君的美丽与不凡。 8.作者是如何设置戏剧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的?(4 分) 9.昭君形象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汤汉,字伯纪,饶州安仁人。与其兄干、巾、中皆知名当时,柴中行见而奇之。真德秀在潭,致 汉为宾客。尝造赵汝谈,汝谈曰:“第一流也。”江东提刑赵汝腾荐汉于朝,诏免解差,充象山书院 堂长。赴礼部别院试,正奏名,授上饶县主簿..。江东转运使赵希塈言:“汉,今海内知名士也,岂得 吏之州县哉!”诏循两资,差信州教授兼象山书院长。 授太学博士,转对..,言:“太祖之天下坏其半者,蔡京、王黼也。高宗之天下坏其半者,郑清之 也。”又曰:“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依胖泮涣而优游其乐 无极矣。舍此不务,而徒以九重之深、一笑之适以为乐。乐极而思之,吾有朝廷而不能治也,吾有黎 民而无与保之也,起视四境,而外侮又至矣。虽有郑、卫之音,建章之丽,琼林之积,亦独何乐哉!” 召试馆职,迁秘书省校书郎。皇太子冠.,差充太常博士,受命进《冠箴》,诏令太子拜谢。升秘 书郎,转对,极言边事,以为:“今日扶危救乱无复他策,在乎人主清心无欲,尽用天下之财力以治 兵。大臣公心无我,尽用天下之人才以强本,庶几尚有以亡为存之理耳。” 迁太府少卿,升兼太子谕德。疏论:“比年董宋臣声焰薰灼,排大臣,结连凶渠,以致兵戈相寻 之祸。陛下灼见其故,斥而远之,臣意其影灭而迹绝矣。岂料夫阴消而再凝,冰解而骤合,既得自便, 即图复用,以其罪戾之余,一旦复使之出入壸奥之中,给事宗庙之内,此其重干神人之怒,再基祸乱 之源,上下皇惑,大小切齿。自古小人复出,其害必惨。将逞其愤怨,啸其俦伍,颠倒宇宙,陛下之 威神不得以自行,甚可畏也。” 乞休致..,擢太常少卿,太子以书挽留。度宗即位,累请致仕,授华文阁待制、知宁国府,赐金带。 进华文阁学士,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年七十一。特赠正奉大夫,谥文清。 (选自《宋史·汤汉传》,有删改) (注)①壸奥:壸闱,内宫。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 矣 B.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 矣 C.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矣 D.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 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主簿,汉以来通用的职官名称,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此职只在县级衙门设置。 B.转对,朝臣定期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陈述对国事的意见,回答皇帝的提问。 C.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届时由长辈为其梳发,戴上新帽。 D.休致,指官吏年老体衰退休,泛指官员辞职归家,也称“致仕”“致事”“致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汤汉才名俱显,颇受认可推重。汤汉得到柴中行等人赏识,在上饶县主簿任上被越级提拔。 B.汤汉忠贞有识,敢于正言直谏。进言皇上要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避免陷国家于混乱之中。 C.汤汉直斥奸佞,具有超凡胆识。他敢于犯颜上疏,直陈董宋臣危害之烈,坚决反对起用他。 D.汤汉品德高尚,淡泊官场名利。汤汉极具操守,尽管多次辞官但皆未被允可,后死于任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比年董宋臣声焰薰灼,排大臣,结连凶渠,以致兵戈相寻之祸。 (2)将逞其愤怨,啸其俦伍,颠倒宇宙,陛下之威神不得以自行,甚可畏也。 14.文中哪些方面表现出朝廷对汤汉的重视?(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 (2)《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 , 。 (3)窦巩《南游感兴》一诗中写道:“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鸽鸪飞上 越王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诗句是: ﹐ 。 (4)《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 是: , 。 (5)《王风•黍离》中 “ , ; , ”是抒情主人公言说自己 的“忧国之思”无人理解,体现出一种旷世孤独感。 (6)《豳风•东山》中“ , ”写到女主人公看到结婚时行“合卺之礼”的器物, 不禁勾起对丈夫的深深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是新婚不久就被迫分开的,更加突现诗的悲剧色彩。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 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 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 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围棋棋形变化无穷, 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 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 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 分) A.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B.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1 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一句话,要求逻辑严密,衔接自然,每句不超 过 18 个字。(4 分) 有媒体曾刁难金一南将军:“从地理上看,钓鱼岛离日本更近,为何却说是你们中国的?”金一南 毫不客气地回道:“从地理上看,日本也离中国更近一些,难道说日本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金一南将军的质问,指出了对方立论的大前提“ ① ”是根本错误的。接着他说,早在南 宋,福建将领就在澎湖建立军营,当时台湾及钓鱼岛等一些岛屿,在行政上由福建泉州晋江管理,由 此可见,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这告诉我们, ② ,无论是谁,都应尊重历史,了解历史。 (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2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许.之 许:答应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 D.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22.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俯足以畜.妻子 畜:养活 B.奚暇治.礼义哉 治: 讲求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耽误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诉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分)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宗庙之事,如.会同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1 分) A.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未尝..见全牛也 D.虽然..,每至于族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 分)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今恩足以及.禽兽 B. 挟太山以.超北海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C. 无以..,则王乎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D.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2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分)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 3 人, 步卒 72 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 岁以上的人。古时人 20 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 20 岁的 人。 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27.下列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是( )(1 分) 例句: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A.加之以师旅 B.莫之能御也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甚矣!汝之不惠! 28.下列句式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1 分)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技经肯綮之未尝 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1 分) A.①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动词,是 ②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副词,于是,就 B.①技盖.至此乎? “盍”,何 ②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盍”,何不 C.①失其所与.,不知 动词,结交,同盟 ②吾与.点也 动词,赞成,赞同 D.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兼词,从哪里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哪里 30.与“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端章甫”用法相同的一项( )(1 分) A.范增数目项王(目) B.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朝) C.善刀而藏之(善)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 3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B.西宾亦称西席,古代以西为尊,宾客或教师的座位,居西面东,故以西宾或西席为家庭教师或官僚 幕客的代称。 C.明清科举制,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府县的童生,考取的为生员(秀才);第二级是乡试, 考一省的生员,考取的为举人;第三级是会试,考全国的举人,考取的为进士。乡试、会试均三年一 科,也称“大比”。乡试在秋天,称为秋闱;会试在春天,称为春闱。 D.民间习俗放风筝最后要铰断线,让不吉利的坏运气随着剪断线的风筝飞走,叫“放晦气”。 3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1 分) A.豁然向然 B.刑于寡妻 C.如土委地 D.批大郤 四、写作(60 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一第二学期检测语文答案 2021.3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3 分)D(A 逻辑关系错误,且“由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种族认同纽带转为以文化 为种族认同纽带”于文无据;B 以偏概全,言过其实;C 不只是“温柔敦厚”,还有“辉煌多 样的文明形式”以及“自源头时期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心态”等原因。) 2.(3 分)D(没有揭示“开放性特质”。) 3.(3 分)C 4.(4 分)首先点明文化是可以被引导和塑造的,(1 分) 继而阐明引导和塑造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如何讲述历史及其源头,(1 分) 进而从反面指明再健康、再有活力的文化如不用心维护和引导也会发生变异,(1 分) 最后强调当下讲好历史是维持文化基因健康持续的关键。(1 分) 5.(6 分)①以文化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的发展传承具有决定性的建构作 用;②建立在儒家话语之上的对“温柔敦厚”的追求,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和延续性; ③对儒家学说的尊崇、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儒家文化深入人心,渗透到社会每个阶层,有力推动了中华 文明的传承; ④重视修史的优良史学传统,维护、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⑤从未断裂的汉字作为重要载体,为 中华文明的连续传承提供了保障。 (每个要点 2 分,答对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D(“表面平静”错。) 7.C(“极尽渲染”错。) 8.①利用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认识来设置矛盾,(1 分)围绕唱《鹿鸣》还是《长相知》,以及对《长 相知》的不同理解,在王昭君和元帝君臣之间展开矛盾冲突。(1 分) ②通过因果关系(或:通过外部矛盾推动内部矛盾)来设置戏剧冲突,(1 分)因为匈奴小股部队在边 境上袭击汉地的行为,导致朝堂上爆发了汉朝皇帝和匈奴单于之间的矛盾冲突。(1 分) (如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丰容靓饰,相貌光彩照人;②心怀大义,顾念汉匈和平;③见识高远,旧曲翻出新意; ④不卑不亢,态度从容有致。 (每个要点 2 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得 6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10.(3 分)C 11.(3 分)A(“此职只在县级衙门设置”错,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 12.(3 分)D(“后死于任上”错误。) 13.(10 分)⑴(4 分)近年董宋臣气焰嚣张,排挤大臣,勾结匪首,而招致战乱不断的灾祸。 (注意“比年”“排”“凶渠”“致”的翻译。) ⑵(4 分)他们将会肆意发泄心中的愤怒和怨恨,呼召他们同类的人,颠倒乾坤,陛下的神威不能自 己施展,这非常可怕。 (注意“逞”“啸”“俦伍”“行”的翻译。) 14.①不断给汤汉升迁官职;②太子加冠时,皇帝让其进《官箴》,并让太子拜谢; ③当汤汉请求退休时,太子以书挽留;④汤汉死后,朝廷追赠官职并加美谥。 (每点 1 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15. D “为自己上寿”理解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向西遥望长安,希望回到朝廷,献酒于君王,祝他寿比南山。 16. 答案:①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易,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感慨,喜中寓悲; ②诗人身在边关,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 (每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全诗围绕“新岁”的景物来写。首联写诗人去年新年,在荆州看到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 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看到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去年今岁,处境不同,暗示了诗 人一年来的仕途遭遇。颔联,诗人感叹人事无常,变化不定,只有自然的时序,周而复始,不失常度。 最后两联,写诗人由边镇将士庆贺新年的情景,联想到京城灯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回到长安, 为皇上敬酒,祝皇上寿比南山。表达了希望重新得到皇上信任的思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6 分)(1)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4)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6)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18. C 解析 根据前语境“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 年的四个季节;361 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的分号可见结构上是并列关系,都在围 绕“棋盘”“棋子”说话,而且作为主体(主语)对象,先根据四个选项的第一句判断排除 A、B 两项。 再看 B、D 两项的第二句,排除“阴阳”作主语的 D 项。 19. B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使用了比喻修辞。本体为“棋 形”,喻体为“水墨画”,相似点为黑白交融。A 项借代修辞,“丝竹”代指乐器、音乐,“案牍”代指 文件公务。B 项比喻修辞,梨花喻指雪花。C 项拟人修辞,把“风”比拟人,“怒号”“卷”原本是人的 行为动作。D 项借代修辞,“汗青”借代指书卷、史册。 (二)20.(4 分) (答案示例)①离一个国家近的地方属于这个国家(2 分)②谈领土归属问题不能罔顾历史(2 分) (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21.C 22.D 23.B 24.C 25.A 26.C 27.D,例句主谓倒装,A 状后,B 宾前,C 状后 28.B,ACD 状后 B 宾前 29.A ②代词,这样,如此 30.A 31.C 第三级是会试,考全国的举人,考取的为贡士,再经殿试赐进士出身。乡试、会试均三年一科, 也称“大比”。乡试在秋天,称为秋闱;会试在春天,称为春闱。 32.C 四、写作(60 分) 33. 参照考高评分标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