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龙江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语文 4 月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咏史词,作者在词中从杨贵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抒发感慨,
讲述唐天宝年间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史事。
B. “绛纱囊里水晶丸”一句运用比喻,描绘荔枝的外形内质,引发人们对它的色、形、味的联想而有满
口生津之感。
C.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一句写出荔枝产地远离长安,唐玄宗劳民伤财以供贵妃之需,表达了
作者对此的惋惜遗憾。
D. 下片“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承接上片对妃子专宠的描述,引出下文妃子的凄凉命运,表达了词人
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讽刺。
15. 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后三句。
【答案】14. C 15. (1)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鬼的悲剧,交待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实写眼前所
见的游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以及满眼佳木葱笼的骊山。虚实对比,含蓄点出统治者淫侈享乐、乱政误国
2
的历史教训。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3—14题。
思归①
完颜瓒
四时惟觉漏声长,几度吟残蜡烬釭②。惊梦故人风动竹,催春羯鼓雨敲窗。
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遥想翠云亭③下水,满陂青草鹭鸶双。
【注】①金宣宗贞祐二年,金廷在蒙古侵略下,由中都(今北京)南迁至南京(今开封),史称“贞祐南
渡”,身为贵族的完颜瓒亦随南迁。②釭:灯盏。③翠云亭:燕京同乐园中的一处亭子。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故觉得“漏声长”;胸中归思难以排遣,故吟诗直到灯残。
B.诗人人睡后的思乡美梦,却被动竹之风和敲窗之雨惊醒,便将怨气撒到风雨身上。
C.颈联“归思”紧扣题意,直抒胸臆:由于浓浓的思乡之情,以至于写出的诗也淡而无味。
D.本诗取喻很有特点,如将“羯鼓”喻雨,将“鸭绿江”喻归思,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14.“遥想翠云亭下水,满陂青草鹭鸶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3、答案:B
解析:“于是将怨气撒到风雨身上”理解错误。诗人好不容易入睡,做了一个思乡梦,却无端被惊醒,固
然有些不爽,但平缓的语气和鲜活的画面很难让人联想到诗人会有躁动的怨气。
14、答案:①虚写(或回忆)(1 分)。诗人通过回忆,描绘出一幅故乡宁静欢乐的承平景象:满坡青草郁
郁葱葱,双双鹭鸶安详徜徉。(2 分)②以景结情(1 分)诗人通过描绘这幅家乡的美好画面,寄寓了浓浓
的思乡之情。(2 分)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 分)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
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D. 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
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15.本诗与《阁夜》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4.C“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
15.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 分)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
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 分)
而《阁夜》则又有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和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2 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国风·秦风·无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4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诗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B.诗歌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这正是秦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C.诗歌采用问答式的句法和强烈动作性的语言,情感充沛激动人心。
D.诗歌属于现实主义风格,写出战场上士兵们不怕牺牲的战斗场面。
15.“重章叠句”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这首诗分析其效果。(6 分)
【答案】
14.D
15.①音律上,回环往复,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激情澎湃。
②内容上,重叠中又富有变化,层层递进,从情绪到行动,起突出强调作用,写出军民
的高昂士气和团结精神。
③情感上,反复吟咏,突出表达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筑梦班) 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夜读兵书
陆游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
5
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本诗是一首五言古体诗,诗人即事抒怀,自述研读兵书的心境和情怀。
B. 开篇直接点题。茫茫夜色,漫天冷霜,一盏寒灯,营造了孤寂清冷的氛围。
C. 诗人虽怀“万里心”,然而实现理想抱负也需要机会。面对现实,诗人发出了绝望的叹息。
D. 这首诗整体结构严整,自然成文,诗情自然流淌,丝毫没有雕琢之意。
15. 本诗借“夜读兵书”,抒发内心之情怀。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情感。(6 分)
【答案】
【答案】14. C 15. 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诗人期待手执锋利的兵器,为君王冲锋陷阵,
甚至不惜战死沙场。②心怀天下心系苍生。面对哀鸿遍野的惨状,诗人忧心忡忡。③岁月蹉跎、功业未成
的叹息。未来不可预料,岁月似乎也有意负人,让一个胸怀壮志的人日渐衰老。
【解析】
【14 题详解】
C,“面对现实,诗人发出绝望的叹息”错,结合诗意,诗人有进取之心,有驱逐敌人、解救百姓于苦难
的理想,然而世事艰难,实现理想需要机会,可叹自己岁月蹉跎,年华老去。全诗表达了空有壮志但无法
实现的激愤之情。故选 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学业阶段性评价检测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26、27 题。(6 分)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
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
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2】秋事:指秋收,制
6
寒衣等事。【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2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 “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一句,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27.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
B. “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
C. “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 “老矣真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
【答案】
26.B 解析:“起瞰”三句的意思是心事重重的词人起身离座,登上城楼,向中原望去,却见千里关河寂寥
零落,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之悲涌上心头,只能借酒消愁,故曰与客同醉。并没有“生出对远方家乡
的思念之情”。
27.B 解析:A、“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过分拔高,此句写西风凄紧,冬之将至,词人不由想起前方
将士,该是为他们准备过冬的粮食、赶制棉衣御寒的时候了。C、此句说有客人同他说笑话,问他这个病
弱的老人:你平生的豪迈气概跑到哪里去了?引发了诗人的感慨,并未形成对比。D、结尾“老矣”二句,
抒发了作者因年老力衰而不能为国效力的“真堪愧”的悲凉、痛苦心情。而非“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
惭愧”。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秋晚与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
杜牧
7
邀侣以官解①,泛然②成独游
川光初媚日,山色正矜秋
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
杜村连潏水,晚步见垂钩
【注】①以官解:以公务在身而不能前来。②泛然:飘然,无拘束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交代因友人未至,诗人飘然独游,悠闲地欣赏樊川景色。
B. 颔联 “媚”“矜”二字化静为动,将水光山色描绘得尤为动人。
C. 颈联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出了诗人在野外漫步的所见所闻。
D. 尾联用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从政的期待。
15.这首诗的情感较为丰富,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4. D 此处并未用此典,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5. ①对友人爽约的遗憾之情。友人因公务在身无法前来,诗人只好独游樊川,稍觉遗憾。
②对大好秋色的热爱之情。樊川的水光山色、野竹岩泉,无不让人喜爱,足以怡情悦性,诗人兴致倍
增。
③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垂钩”即垂钓,是隐逸的代称,全诗以此收结,委婉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在、
高雅淡泊的情环。(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