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语文学科仿真模拟标准卷(四)(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语文学科仿真模拟标准卷(四)(含答案)

ID:680804

大小:134.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4-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山东省(新高考)语文学科仿真模拟标准卷(四) (150 分钟 150 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 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 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 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 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 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 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 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 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 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 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 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 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 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 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 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 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 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 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 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 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 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 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 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 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 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 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 “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 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 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 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 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 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 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 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 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 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 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 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 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指出“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可见中国文化 要想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困难比较大。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 很大的不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优势研究。 B.数字技术与中国文化遗产关系研究。 C.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结合方式研究。 D.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国际化研究。 4.结合材料内容,给“盗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窗花舞 张金凤 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 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 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形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宣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 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说,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 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 慢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 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 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 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 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用故事拴住一帮穿肚兜的娃娃…… 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筐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除夕的 日子要重新封窗。棂子窗的木头骨架早被烟火熏染得结实而黝黑,初秋封上去的窗纸已经泛黄。它们被风摩掌过, 被寒雨拍打过,被麻雀的嘴啄过,被小孩子的手指尖捅破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子都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到年关, 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 生活增添浪漫。 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 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 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 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 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 念想。 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 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如今的窗已经是宽大明亮的玻璃窗,窗花也由方寸宽窄发展到锦 绣花团。 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每年在老城区的石桥边卖窗花。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 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威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 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平日里订购大图的居多,比如给老人祝寿的"松鹤图",挂新屋的"大吉图"(雄鸡)、 百财图"(白菜)等。过年的窗花大多小巧,但是她最愿意剪这一类,边剪边想着一幅幅"喜鹊登枝""狮子把门" 生龙活虎"都会贴在什么样的窗上,祝福什么样的人家,心里就欢喜。 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 慢慢地,自己也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 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 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 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 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 罩着家家的春节。 (摘自《人民日报》,2021 年 2 月 11 日)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二段写红窗花充满着智慧和爱意,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既点明了作者特意寻找窗花的原因,又写出了窗花 的文化内涵。 B.新婚的年轻人、待嫁的姑娘、学生、老人选择不同的窗花,意在表明人们对窗花的喜爱,窗花已然是最富有烟 火气息的艺术品。 C.文中写“我”的窗花师父从乡村到城市,把剪窗花的老手艺做成了事业,表明新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作者写自己学习剪窗花的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窗花艺术的深深喜爱之情,也显示出窗花艺术的巨大魅力。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篇运用设问和排比,引出全文的写作对象——窗花,描绘出窗花富有生机的美好画面,为全篇奠定了情感基 调。 B.第三段中通过对奶奶剪窗花时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心灵手巧、热爱生活、可亲可敬的老人形象。 C.文章在表现胶州秧歌人物窗花的栩栩如生时,运用通感和夸张手法,化静为动,写出了自己的陶醉之情,引发 读者无尽的想象。 D.本文始终围绕窗花之美选材,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既写出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又歌颂了现实的美好与 幸福。 8.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9.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窗花,但题目却是“窗花舞”,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庾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 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 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 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 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宰 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 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唐才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 好施 B.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 好施 C.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 轻财好施 D.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 轻财好施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字,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和解释,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 表示谦称。 B.翰林,官名。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之官。至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职掌撰拟机置文书。明清则以翰 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院为翰林官。 C.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六朝古都”“十朝古都”之称。 D.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黄”指黄帝学派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后世道教追奉 他们为始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14.李白在“恳求还山”被赐金放还之后,又成为永王的僚佐。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简 要分析。(3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6 题。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 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 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使用典故,概括了悲秋的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词人心 头,引起他的共鸣。 C.“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承上启下,为全词的主旨句,将烟水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与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 茫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D.“立尽斜阳”,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于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 思念之中。 16.“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借“ , ”两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否 则会重蹈覆辙。 (2)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 了对贤才的渴望。 (3)欧阳修《伶官传序》通过李存勖的兴亡总结出“ , ”的道理,这也就是《尚书》所 说的“满招损,谦受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那是怎样迷人的景色啊!暮霭沉沉下垂时,月亮尚未升起,萤火虫却已从夜帷里钻出来,就像从夜空里飘洒 下来的星星,忽高忽低,忽上忽下,无声地_____着,在瓜棚、瓜园的周围飞舞起来了。当月亮升起的时候;田野 就像洒了一层银粉。远远的树林,近处的田陌、沙冈,_____出一派既清晰、明亮,又空灵、柔和的景色。 我们常常结群打伙地去偷瓜,在月色里演出一幕幕喜剧、闹剧和恶作剧来。看瓜的是“三老瘪”——一个瘦 瘦的老头儿,我们都叫他“鳖三爷”。偷瓜时,我们先派一个“侦察兵”,悄悄地溜进瓜棚,在他眯着眼打盹儿 的时候,在他的鞋壳里放一把干蒺藜,然后,在瓜园小径上也____蒺藜。一旦他发觉有人偷瓜时,跳下床铺,脚 一着鞋,就被扎得____,光着脚追我们,小径上的蒺藜又扎得他直吼直骂。叫骂声中,我们早已抱着几个甜瓜或 西瓜像小狗獾似地跑远了。于是,我们就躲在河滩里,趴在草地上,尽兴地享受“战利品”,吃饱了,打着饱嗝, 带着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宿窝”去了…… 18.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漂浮 表现 撒 横眉立目 B.飘荡 表现 洒 呲牙咧嘴 C.漂浮 呈现 洒 横眉立目 D.飘荡 呈现 撒 呲牙咧嘴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带着满足、快意和甜蜜睡觉去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 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1.下面材料来自《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请依据图示内容作出结论,并向你的同学提出 相应建议。每处不超过 20 字。(6 分) 结论:① ② 建议: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4 分) 2020 年 6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32.5 万辆和 230.0 万辆,环比分别增长 6.3%和 4.8%,同比分别增长 22.5% 和 11.6%。值得一提的是,6 月汽车产销量均刷新历史新高。据悉,今年 1-6 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011.2 万 辆和 1025.7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 16.8%和 16.9%,总体表现好于预期。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维码已经成为智能时代的一把“钥匙”,而扫码支付,也一度被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时代的列 车在高速前进,我国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可是许多老人,却被阻隔在了大门之外。陌生的二维码、复杂的智 能家电、怎么招手都不会停下的网约车……曾经无所不能的他们,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社会,茫然又无助。《生命时 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 60%的老人,每月都会遇到二维码的困扰,至少有 10%的老人完全无法使用二维码。 某地一位大爷乘坐地铁时,被工作人员拦下,要求老人出示健康码。老人不停地反问:“什么健康码?没有 人给我。”双方发生长时间争执,直到最后,老人依旧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健康码。 某地汽车站,一老人乘坐公交时无法扫描健康码,司机不同意其乘坐,前后僵持 20 多分钟,司机不发车,乘 客开始辱骂老人让其下车,最终老人无奈下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 思考。 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 曲解文意,“进而”表递进关系,由原文“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 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可知,“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与“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为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B.“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数字技术 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并未说“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 益”。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误,“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 说法过于绝对。故选 D。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筛选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D.“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错误,曲解文意, 依据材料二“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 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 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 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可知,材料二是将两者作以区分,并未指 出“鲁迅式‘盗火者’”的不足,推论错误。故选 D。 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中重要概念的能力。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一要符合“传 统文化”,二要符合“传播”。该项符合“传统文化”,不符合“传播”,所以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研究”的范畴。B.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由材料一“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 们……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和“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 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等可知,它兼有“传统文化”和“传播”的要求。C.属 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由材料一“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 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 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可知,它兼有“传统文化”和“传播”的特点。D.属 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由材料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 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和“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 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 指引”可知,它兼有“传统文化”和“传播”的特点。故选 A。 4. 【参考答案】“盗火者”是“五四”时期中国的一批为了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将西 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的思想先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和理解文本中重要概念的能力。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给“盗 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由材料二“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 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 的启蒙……”可知,“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做事方式为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观念为“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结合下定义的基本句式要求“‘盗火者’是……思想先锋” 加以组合即可,注意句子的逻辑顺序,由此可得出:“盗火者”是“五四”时期中国的一批为了探索民族的 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的思想先锋。 5. 【参考答案】首先总括指出,为了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为了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 化形象,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活化、创新。然后论述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方法,一是运用数字技术,二是将 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最后总结收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目要求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由文本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不 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 可知,第一段总括指出,为了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为了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 象,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活化、创新。由文本“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可知,第二段和第三段论述有利于传统文化 传播的两个方法:一是运用数字技术,二是将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由文本“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 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 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可知, 最后总结收束,要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需要我们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 达创新双向突破,以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综上可知,材料一的四 个段落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选择不同的窗花,意在表明人们对窗花的喜爱, 窗花已然是最……”表述不合文意。文中只是说各类人张贴的窗花各式各样,并未写不同人群对窗花的不同 选择,意在表明窗花能够满足不同的人在审美方面的不同需求,且“最富有烟火气息的艺术品”的“最”在 文中也没有依据。故选 B。 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写出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表述错误。文中虽 有对过往的回忆,但无论回忆的人还是事,体现的都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并没有“历史的沧桑 与沉重”感。故选 D。 8. 【参考答案】(1)“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中的“搬”字运用拟人修辞,把无生命的窗花写 活了。(2)句中把“窗花”比作“诗歌”和“薪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花在人们心中的意义和价值。(3) 既总结了上段描写的窗花内容,又引出了下文对窗花变迁和传承的叙写,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运用拟人、比喻、比拟手法,整散结合。拟人体现于“窗花把风景、 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中,“搬”字原本是人的行为动作,句中赋予了“窗花”,把物件写活了,拉近了 和读者的距离,亲切可爱。比喻体现于“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中,本体为“窗花”, 喻体为“诗歌”和“薪火”,相似点为灵动美好、富有传承性等特点,生动形象,写出了人们对窗花的无比 喜爱和在心中的意义和价值。比拟体现于“飞翔”,把“诗歌”当成会飞的物来写。整句体现于“窗花是枝 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朗朗上口,音乐和谐。结构上看既承接上文“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 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 麒麟送子,……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 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 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总结了上段描写的窗花内容,又引出了下文“每 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如今的窗已经是宽大明亮的玻璃窗,窗花也由方寸宽窄发展到锦绣 花团”,对窗花变迁和传承的叙写,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9. 【参考答案】(1)“舞”字化静为动,赋予了窗花勃勃生机。(2)“舞”字表现出了剪窗花人动作的轻盈优 美及其内心的愉悦。(3)“舞”字将窗花上的人和生活中的人融为一体,彰显出新时代生活的美好幸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标题意蕴和作用的能力。“窗花舞”这个题目不仅明确了写作对象“窗花”,还 赋予了它人的行为动作“舞”,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赋予了窗花生机和活力、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窗花饱 含热爱的情感。表达效果上,“舞”字具有双关含义,一方面指窗花的优美,还表现出了剪窗花人动作的娴 熟轻盈婀娜多姿,具有画面感,感染力强,传递出内心的喜悦、愉快之情。从结构安排和主旨表现上看,题 目与正文内容紧密照应,“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 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 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突出中心思想,“舞”字将窗花上的人和生活 中的人融为一体,彰显出新时代百姓生活的幸福美好和乐安详。 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白”是李白,“字太白”指李白的字是太白,“白”和“字” 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 A、B 两项。“因”的意思是“于是”,“因以命之”是“母梦长庚星而诞”的结果, 所以应在“诞”和“因”之间断开,据此排除 D 项。句子翻译: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亲梦见长庚星生 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 后来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奔放地舞剑,见义勇为,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故选 C。 1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错误,古代常 常以名为谦称,以字表敬称。故选 A。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错误,由原文“初,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可知,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 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由此可知,是李白认为郭子仪很奇特。故选 D。 13. 【参考答案】(1)高力士以此为耻辱,就摘选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2)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流放夜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耻,以……为耻。摘,摘选。以,连词, 用来。(2)至是,到这时。请官,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赎,抵免刑罚。 14. 【参考答案】①“恳求还山”体现了李白高傲正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②成为永王的僚佐表现他 仍有“济苍生,安社稷”的伟大抱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李白的经历和追求。由原文第 2 段内容 可知,李白的政治道路因权贵和妃嫔的阻挠而受阻,而他“喜纵横击剑,为任侠”,断不会向恶势力低头, 便请求皇帝放自己回老家。“恳求还山”体现了李白高傲正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但李白离家之 时是充满热情,积极入世,想要施展才干的,所以他才会在后期成为永王的僚佐,表现他仍有“济苍生,安 社稷”的伟大抱负。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 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后来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奔放地舞剑,见义勇 为,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饮 酒沉醉,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 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说:“你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啊!”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 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贺知章)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 李白趁机献上一篇奏颂,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和肉汤,降旨让李白任供奉翰林。李白曾 大醉,在皇上面前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耻辱,就摘选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 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 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还山。玄宗赏赐给他黄 金,下诏让他回去。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闯过县衙。县令不知是李白,十分生气地派人把李 白拉到官厅下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的 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和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 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来到此 地。”李白大笑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到金陵,他身穿宫锦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 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在东南地区任节度。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 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游历 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 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老之学,乘船渡牛渚矶,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 山,如今他的墓就在那里。 15.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A.“这首词……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 整体”说法错误,词中有离别之情,但没有“送别”之事。故选 A。 16. 【参考答案】①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与友人欲通音讯,却无人可托,写出了因不能与 思念的故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之情。②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 只是空惹相思,写出了词人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希望落空的失望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义能力。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 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仔细阅读“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意思是:想那双双飞 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 也是枉自空等企望。这几句话通过“双燕”“远信”“暮天”“归航”这几个意象,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 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 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 娓娓入情。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 痴情。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具体作答时,结 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句子的含义,并指出句子所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17. 【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有:鉴,掇,逸,豫。 18.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当月亮升起的时候;田野就像洒 了一层银粉”运用了比喻,把“月光”比喻成了“银粉”。A.运用了拟人。“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思是: 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赋予桃花人的动作“笑”。B.运用了比喻。“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 是: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把“湖面”比喻成“未磨的铜镜”。C.运用了拟人。“偷开门户又翻 书”的意思是:吹开房门,又掀起桌上的书页。赋予“风”人的动作“开”和“掀”。D.运用了双关。“道 是无晴却有晴”与“道是无情却有情”两句中“晴”与“情”谐音,运用了谐音双关。故选 B。 1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处,“飘浮”“飘荡”都指物体的飘动, 但“飘浮”侧重于物体的相对静止,“飘荡”侧重于物体的摇动、摆动,此处语境有“忽高忽低,忽上忽下” 的动作,故用“飘荡”。第二空处,表现:表示出来。呈现:显出,露出。此处指景色的特点,用“呈现” 更恰切。第三空处,“撒”“洒”在指人的动作时都有使东西分散落下的意思,但“撒”强调的是把颗粒状 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而“洒”强调的是使水或其它东西分散地落下。此处儿童在路上扔的东西是“蒺藜”, 故用“撒”。第四空处,横眉立目: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呲牙咧嘴∶形容凶狠或痛苦难忍的样子。 此处指鳖三爷被扎得满脸痛苦的神情,故用“呲牙咧嘴”。故选 D。 20. 【参考答案】(1)改句只是一般叙述;原句的重点则落在“满足”“快意”“甜蜜”上,强调儿童吃过瓜之 后的满足和幸福感。(2)相较改句,原句停顿较多,节奏感强,富有艺术感染力。(3)原句中“宿窝”为方 言,生活气息浓郁。(或:原句中“宿窝”运用比拟修辞,生动形象,生活气息浓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改句“带着满足、快意和甜蜜睡觉去了”只是一般叙述; 原句“带着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宿窝’去了……”的重点则落在“满足”“快意”“甜蜜” 上,强调儿童吃过瓜之后的满足和幸福感。相较改句,原句“带着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宿窝’ 去了……”停顿较多,“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节奏感强,富有艺术感染力。原句“带着一 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宿窝’去了……”中的“宿窝”为方言,生活气息浓郁。 21. 【参考答案】结论:①我国成年居民的身高和体重有所增加。 ②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上升。 建议:营养均衡(合理饮食),保持正常体重,预防慢性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一展示了 2015 年与 2016 年 18 至 44 岁男女身高、体重的具体数 据。我国规定,18 岁已为成年人,通过比较可知,无论男女,我国身高还是体重,成年居民的身高和体重 有所增加。图一展示了 2015 年与 2016 年我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率的比较,比较可见,无论是成年人还是 6 到 17 岁的人超重肥胖率均为上升趋势。两幅图中,身高增加值得肯定,但体重的增加和超重肥胖率的上升 则值得人们注意。本材料来自《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所以考生在提建议时应兼顾 “营养”与“慢性病”,可以概括为:营养均衡,保持正常体重,预防慢性病。此外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22. 【参考答案】2020 年 6 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同比均增长,产销量均刷新历史新高。1-6 月产销量同比下降, 总体表现好于预期。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语段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找出材料的基本信息点,首先抓住材料的 时间,再找材料的叙述对象以及事件等。要注意分析出材料的层次,这样才能回答得准确全面。就本题来说,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可以分为两层。首先确定叙述对象分别是“2020 年 6 月汽车产销量”和“今年 1-6 月 份汽车产销量”,然后剔除关于数据的次要信息,第一层保留“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产销量均刷新历 史新高”,第二层保留“同比下降”和“总体表现好于预期”。注意不要超过个字。 23.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 审题:要点——本题材料都与老年人遇到“数字鸿沟”有关。第一段指出老人被“二维码”“阻隔在了 大门之外”,第二三段则用具体事例,展现出老人在科技面前的尴尬,以点带面,反映现实问题。要求学生 对此有所思考,并表明态度。我们可以从“老人为何会遭遇数字鸿沟”“如何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遭 遇数字鸿沟的不止老人”等角度进行思考。从为什么的角度,我们可以分析:社会急剧变革,却没有留够文 明的温度,社会不应该只看到年轻人,还要看到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跨越;对于老人来说,也应该保持终身 学习的态度,与时俱进,主动跨过“数字鸿沟”。从如何做的角度,我们可以分析社会的责任、服务人员的 规范等,如老人不会用健康码,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来处理,不必让他们一筹莫展;也可以从每个人的角度出 发,帮助老人,就是帮助明天的自己,让社会拥有良好风气。从拓展的角度来说,会遭遇社会忽视的又岂止 老人呢?残疾人、病人等弱势群体,同样会在出行时遭遇到种种困难,我们应该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升 整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舒适度。 任务: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以议论文体为佳,注意格式。 立意:1.关注智能时代的“掉队”群体。2.技术与人文要相得益彰。3.规则之下应有温情。4.技术应当 服务于社会。5.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打破老年人“数字鸿沟”。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