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济南市高三十一校联考)负者歌于途,与红船同游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
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100 年前,有一群青年,他们乘着小小的“红船”,劈波斩浪,抒发人生壮怀……
100 年后,有一群青年,他们驾驶时代的“巨轮”,凯歌前行,挥洒青春豪情……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时空可以穿梭,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请你在两种身份中任选一种,给对方写一封邀请函,请他们到自己身边来做客,彼此
了解,彼此激励,共谱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之华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人文积淀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
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这是考
生写作的真实背景内容。在这个背景之下,题目聚焦 100 年前乘着小小的“红船”劈波斩
浪的一群青年和 100 年后驾驶时代的“巨轮”凯歌前行的一群青年……“如果时光可以倒
流,如果时空可以穿梭,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这是命题人设置的问题情境,在这个
情境之下有更加明确的任务指向,考生必须将自己置于 100 年前或者 100 年后的真实时代
情境中回答命题人的问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材料的第二部分明确了写作的任务要求。“100 年前,有一群青年”
“100 年后,有一群青年”,考生可以“在两种身份中任选一种”,同时明确相应的时代选
择,确定好自己的视角和口吻;“给对方写一封邀请函,请他们到自己身边来做客”,明确
了文章体式、写作身份和写作对象,除了完成身份的选择,关注到“邀请函”的文体要求
之外,还需要注意,是邀请对方来自己的时代做客,所以应注意选材的主次;邀请的目的
即文章的主旨是“彼此了解,彼此激励,共谱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之华章”。选择了某
一身份后,就要突出自己时代的特点和感召力,也要关注对方时代的特点和青年的优点,
如此才能实现彼此的感应。
3.价值判断的限制。跨越百年,两群青年有明显的差异:百年前的青年为了祖国筚路蓝
缕,以启山林;而百年后的青年为了祖国承前启后,勇担使命,开创未来。考生在选择身
份时,要关注到这种差异性。不同时代下的两群青年又有着明显的共同点:他们都用青春谱
写了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的华章。这也是命题人传递给新一代青年学子的价值观。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自由的。材料中提到两群青年,考生可以“在两种身份中任选一种”,可
以选择筚路蓝缕的革命青年,也可以选择乘风破浪的时代“后浪”,只要心中有火,眼中有
光,就可以挥洒豪情,喊出属于自己的宣言。宣言的着眼点既可以关照时代、国家,又可
以关照青春、个人;既可以写出家国的艰难,青春的不易,又可以挥洒时代的豪情,青春
的飞扬……
2.联想和想象是开放的。扣住材料中“百年”“青年”“祖国”“青春”“时代”,考生可
以联想这一只小小的“红船”是如何成为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的,百年前后的青年是
怎样为它们“掌舵”的,“红船”一路驶来,沿途的风景是如何变化的,它又见证了怎样的
青春、怎样的时代,穿越百年的两代青年在彼此的眼中、心中是什么模样……“彼此了解,
彼此激励,共谱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之华章”,彼此了解什么?如何彼此激励?以什么
样的方式共谱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之华章?这些都是考生可以自由联想和思考的内容。
可以说试题给出了极大的联想空间,同时要求考生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思考,避免在“宏
大”主题上的空洞说理。
3.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以感性抒写两群青年在时空中交汇时的青春豪情,写成记叙
文或散文;也可以理性表达彼此了解,彼此激励,共谱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之华章的
人生壮怀。
解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重点考查考生在情境任务中理解材料、思考问题的能
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发展和自身成长,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意识。时值两个百年之际,百年变局,正是新一代青年指点江山、挥洒豪情、凯歌前行之
时,材料展示的是 100 年前后的两个青年群体,“劈波斩浪,抒发人生壮怀”“凯歌前行,
挥洒青春豪情”暗示了不同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材料中的“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
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则说明了“红船”和“巨轮”的关系,告诉考生应不忘历史,发扬红船精神,不负人民的
重托,驾驶时代的“巨轮”,谱写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之华章。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扬红船精神,驾时代巨轮。
2.忆百年征程,谱时代华章。
3.待到山花烂漫时,你我共唱时代歌。
4.百年修得同“船”渡。
5.共携手,新长征你我同行。
……
偏题立意:
1.莫负青春。(未准确理解材料的情境要求,无时代感)
2.青春有我。(没有关涉对方,不能体现精神的传承)
3.以思考为桨,划时代之船。(解读脱离材料,有套作之嫌)
……
范文一
负者歌于途,与红船同游
百年后的青年朋友:
展信佳!
诸君,当你打开这一纸信札,时间已轰隆隆地走过百年。你们或许难以想见我此刻的
焦灼语境,但我仍企盼能与诸君红船同游。当我起笔发出这百年前洽谈的邀请,我开始相
信,那永是流逝的时间和在新时代的熹微晨光里始渐酝酿的红船之梦,会成为把这封信函
带到你们面前的共同语言。
聊聊我们吧。
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特殊的时间节点,让个人与时代的交汇更
为明显。在列强铁蹄侵占祖国的无垠土地,北洋政府的魔爪伸向每位爱国者心头的关口,
共产主义这艘“红船”应运驶来。我们身处国外,旅欧旅日;或在国内,大举工运。但无
不视“红船”为姓名价值的归宿,希冀打破民族发展际运的天窗。诸君,倘你来到身旁,
与华夏危难之秋同此凉热,定会为我们这份热忱所感念,亦知彼时的繁荣安定,曾经过了
何般战火的洗礼?
诸君,想见你们的时代,赤旗定已遍神州,红船定已成巨轮。
西方的霍布斯鲍姆曾说:“记忆总属于我们的时代,并与无穷的现在依偎相连。”我们
深知红船之行实非易事,我们的记忆中充盈着八国铁蹄,武昌首义,五四风雷,这份记忆
独属于我们,却愿与你们共勉。你们倘见到今日工农、百姓之罹难,华夏民族水深火热的
境况,想必定会了然于心:共产主义决非华美云彩,而是屡陷泥淖而后决然站起,而后筚路
蓝缕所铸成的高楼大厦;红船史书的记载也绝非尘封的记忆,而是在代代青年的掌舵中接
续的共同记忆。
海德格尔说:“时间构成一个视域,而在一个视域内部,意义的激发每一次都关涉和触
及我们。”青春的我们,承载着人民与民族的重托,不惜身家性命,将红船驶向第二站点;
青春的你们,在时代交汇的关口,在承担起红船的记忆与责任后,当凯歌前行,开启一段
负者歌于途的旅程,而百年前的老一辈人,同样相信在以人生壮怀浇筑起这艘红船的可行
之后,这份与红船同游的记忆会接飧百代,纳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
共识性的哲学逻辑中。
诸君,请记住李大钊同志的告诫:“革命绝非坦途,在艰险的当口,尤以卓越的意志才
可度过的。”我们发出百年前的邀请,希望一睹“当惊世界殊”的你们的模样,更望传续这
份与红船同游的期望。
望你们接受这份邀请,望你们歌于这巍巍时代红船,望你们想见此时振声呐喊:波澜
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
一百年前的青年
××年××月
点评
在超九成同学选择给前辈写信的情形下,此文选择以前辈的口吻“作此文以贻之”,不
能不令阅卷者眼前一亮。选择穿越回百年的身份去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明
确时代特点,还要进行身份年龄的转换;既要承担自己时代的责任,又要携后辈继往开来。
于视角,于口吻,于情怀都要“拿捏得当”。此文作者在这些方面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如“展信佳”“诸君”“列强”“北洋”“接飧”等词语的使用,极好地体现了时代特色,令
文章风格别具特色。“聊聊我们吧。”“想见你们的时代”“诸君,请记住李大钊同志的告诫”,
一位语重心长、谆谆教诲的前辈形象赫然眼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同样以“共情”打
动读者。在结构上,一艘小小红船从头至尾成为行文脉络,连其事,贯其情,使文章读来
一气呵成,余韵悠长!
范文二
百年未变,我还是你
亲爱的青年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百年之后的新时代青年,我真诚地邀请你到我的世界来做客,看一
看在你们的艰苦努力后,人民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我的样子没有变,还是你那张经过打磨的脸。
还是放不下那年在南湖畔与你们的初遇,常常在梦中又回想起了你。你们从古朴雅致
的红船上下来时,神色显得有些焦急,我走上前去问你:“中国的未来是哪里?”你当时坚
定地回答:“是我们!相信吧,阳光会来的。”我把你的话深埋心底,含着眼泪,怀着幻想,
抱着期许。穿梭于现实与过去,看遍华夏的战火纷飞,百废待兴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方
才知道未来就是你。而铁铸的你,站在南泥湾的麦浪中,赤铜色粗糙的脸上挂满笑容,手
从锄犁上松开,抚摸着我黝黑的脸。我说,这是在大山扶贫时,在海岛戍守时,在抗击疫
情时打磨的脸。那一刻,你说:“你像我。”
我的初心没有变,还是你那颗坚韧不拔的心。
我今天可以坐上各种豪华邮轮、万吨大驱,还有航空母舰,但那只小小的南湖红船却
像是一切的母亲,所有的船将她围起,好像她就是一切的源起。船上的人们听到了红船内
激昂的入党誓词与宣告,倾听着“万类霜天竞自由,欲与天公试比高”和“敢教日月换新
天”的豪情壮志。所谓栉风沐雨,栉的是一样的风,沐的是一样的雨,人们从来没有忘记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在新时代的大路上。我想请亲
爱的你们来看一看我们现如今鳞次栉比的大厦,清波荡漾的江河,还有载歌载舞、提壶送
酒的人民……初心未变,只愿这盛世如你所愿!
我的情感没有变,还是你那份心系人民的情。
长安街上万车过,都要静望您的笑颜;中南海前卫士肃立,只为守护“为人民服务”
这五个奠定了共产党人人心所向的大字。从遥远的黑河到热雨绵绵的腾冲,从荒无人烟的
塔克拉玛干到自由富庶的江浙天堂,千千万万的人民感念你们的恩情,千千万万的人民难
忘你们的容颜。而你们却在万众簇拥之下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和人民。”值此百年变局之际,特邀请您来我身边,看看这盛世人民的欢歌。而我也将永不
忘您的鞭策与鼓励,相信有一天我可以大胆地告诉你:“我还是你!”
带着这百年的珍重与嘱托,我愿意接过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我辈青年定能不负
众望,创造出令你们骄傲的成绩。
一百年后的青年
××年××月
点评
在如此宏大的主题下,在如此复杂的情境要求中,此文可谓“花中一流”。
一流在任务完成得好。不论是邀请函的格式还是情境要求中百年前后两代青年的交际,
在此文中都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呈现。
一流在结构明晰。文章一开头就明确身份,发出邀请,提出“邀请你到我的世界来做
客,看一看在你们的艰苦努力后,人民所拥有的美好生活”,紧扣材料的情感方向。之后用
三层论证,条分缕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脸—心—情”,如登山,拾级而上,等到登
上顶峰,则有“一览众山小”之畅快。
一流在情感充沛。宏大主题最难的就是“动情”,更难的则是“共情”。可是读完此文,
却会被作者的“用情”深深感染。细细读来,秘籍当在于“你”“我”的水乳交融。虽是两
个时空,却因了“青年”“责任”而难分彼此:“百年未变,我还是你”“那一刻,你说:‘你
像我。’”“相信有一天我可以大胆地告诉你:“我还是你!”是了,这不正是青年之魂魄的赓
续吗?这不正是开启“下一个百年”的期盼吗?千千万万的你我,终究会“长大后,我就
成了你”!
整篇文章,入情入理,着实是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