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各地2020-2021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题精选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黑龙江省各地2020-2021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题精选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ID:680824

大小:277.4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4-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黑龙江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语文 4 月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后劲,都取决 于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需要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能工巧匠,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的广大民众是基础和支撑。没有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大军,难以将 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实力。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创新型人才深深植根于综合素质高、科学素 质好的国民群体之中,植根于激励有章、赏罚得法的良好体制机制环境之中,如果没有热爱科学、关注科 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庞大的公众群体,就不可能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 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利于促进科普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广大 群众充分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有利于培育理解支持创新的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加快创 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公民科学素质也是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高,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 2010 年的 3.27%提升到 2015 年的 6.20%,2018 年进一步达到了 8.47%。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经进入快速提 升阶段,逐步缩小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2 按地区划分,2018 年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我国 2020 年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 10%的省市共有 6 个, 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其中上海市以 21.88%的比例位列第一,北京 市以 21.48%位列第二。 我国科普人才队伍明显壮大,2016 年科普人员就已经达到 185.24 万人,比 2006 年增加 22.89 万人; 科普经费投入力度显著增强,2016 年科普经费筹集额为 151.98 亿元,比 2006 年增长 224.54%;科普基础 设施加速完善,大众传媒科普资源持续增加。 科学普及已经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公众高度关注科技进展,积极支持科技发展,2018 年有 82.6%的 公众赞成“现代科学技术将给我们的后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有 81.6%的公众赞成“尽管不能马上产 生效益,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支持”。公众高度关注科技进展,主要集中在生活与健 康、环境污染及治理、农业发展、科学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技术、医学新进展、宇宙与空间探索等领域。 其中对生活与健康的关注比例高达 92.9%,对环境污染及治理的关注比例达 85.1%。 (摘编自《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2018)》) 材料三: 近年来,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谣言,以伪科学为包装,让人真假难辨。比如,吃受到微波炉辐射的食 物损害健康,不良商家用黑色塑科袋制作紫菜等,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认为,公众科学素质能起到谣言“粉 碎机”的作用。“比方说在家附近建一个移动电话的基站会遭到很多抵制,这个其实就是对辐射有关的科 学知识不了解的缘故。现在自媒体、互联网上有很多的谣言,有些谣言其实一看就知道,但是如果不具备 基本科学知识的话,就有可能上当。” 公众科学素质过硬,不信谣、不传谣,谣言当然也就不攻自破。在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何薇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公众就能掌握独立思考能力,形成求真务实的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公众科学素质的调查采用的是国外早年设计的指标和测试题。中国科学院大学 人文学院教授李大光说,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发展特点,因此需要优化相关指标,使它更精准地发挥作用。 “在很多欧洲国家,公众不知道 PM2.5 里的 PM 是什么,因为在他们的天气预报里根本就没有,但是在中 国就是严重的问题。尽管现在空气已经好了很多,这个是必须肯定的,但是对于公众出行、生活安排以及 减排的基本要求来说,不了解基本术语和基本的概念,他怎么可能去做呢?” (摘编自《公民科学素质,你达标了吗?》) 3 4. 下列对材料中“公民科学素质”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能促使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实力,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 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B. 2018 年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较快的省市均为经济发达区域,这说明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的前提条 件是提升地方经济水平。 C.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与科普人才队伍明显壮大、科普经费投入力度显著增强、科普基础设施加速完 善等方面均有关系。 D.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需要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 神,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只有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才能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社 会的和谐发展。 B. 谣言的传播与公民科学素质密切相关,在相关研究人员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公民科学素质提高, 对待谣言将更加具有分辨能力。 C. 我国科学普及已经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国家将大量人力、财力等投入到科普事业当中,这些都可以很 快带来效益。 D. 我国对公众科学素质的调查采用的指标和测试题已不符合当前国情,应全部推翻,建立符合我国发展需 求的调查体系。 6. 怎样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B 6. (1)国家重视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制订相关政策; (2)面向基层,采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3)加强科普建设,壮大队伍,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4 (4)倡导民众学习基本科学知识,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 (5)优化公众科学素质的调查方案,使得提升工作更精准有效。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受疫情影响,包括 2020 年春节档影片《囧妈》《夺冠》《姜子牙》等在内的众多影片陆续撤档。牵一 发而动全身,影片撤档就如同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必然会对影视行业链条各个环节,以及出品方、 院线、全年票房带来冲击。 电影无法上映,影视公司无法回本、收入骤减,连带影响到后面即将开拍的电影。而一旦拍摄环节陷 入停滞,整个影视项目的周期被迫延长,影视公司的生存困境显而易见。影片撤档,直接影响院线经营。 “院线第一季度票房收入,约占全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旺季停业给院线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原大地 院线总经理、现大地院线董事方斌谈到,“虽然多部春节档影片表示将择日上映,但这些作品在春节档之 外上映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有可能难以取得预期收益,也将在一度程度上挤压其他中小影片的生存空 间。” 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许多正在拍摄的剧组被迫停工,但演员及工作人员的酬劳和吃住、场地租金 费用等开销仍在继续,中小型影视公司尤其举步维艰。腾讯影业副总经理中少峰表示,小微企业是影视行 业的主力,但它们的抗风险能力较低,疫情之下,可能会面临揭不开锅的局面。 “小企业不仅要承担房租,还负担着停拍后人员费用及拖期超支。筹备项目不能如期开机,资金成本 会进一步升高,小企业融资变得艰难。”大盛国际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安晓芬说。疫情究竟会给全年电 影票房带来多大影响?“据以往经验,春节档七天票房约占全年票房的 10%,二月至四月的票房大概是全 年票房的三分之一。”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说。疫情期间,几乎所有线下的演艺活动也陷入 停滞。“2020 年春节本应是演艺行业转暖的好时机,但眼下演出市场基本处于冻结的状态,这给我们带来 不小的经济损失。”在北京春秋永乐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练华看来,“疫情带来的挑战是前所 未有的。” 5 (摘编自《影视行业:庚子开年“行路难”》) 材料二: 疫情带来危机,但危机孕育新变。 《囧妈》率先破局,转向线上播出。在原大地院线总经理、现大地院线董事方斌看来,这是一个“三 赢”的选择:“《囧妈》如果不能在春节档上映,票房可能会比较“囧”;线上平台方特别想利用春节档提 升流量和品牌知名度,两家各取所需;宅在家里的老百姓也乐于免费观看新片。”然而,这样的选择打破 了影院“窗口期”的规则,发行方和院线已为《囧妈》的宣传推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这些都将成为 “遗留问题”。 尽管这种线上发行方式的利与弊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特殊时期的这“一小步”,可能会催生新的变 革。方斌预测,未来电影市场即将清晰“分层”,电影放映的渠道会逐步清晰,制作方也方便根据不同的 媒介来定位创作内容。 不论行业模式是否会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好作品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强烈。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江海林希望行业企业能抓好前期创作,做好题材储备。对编剧行业来讲,车歇人不歇,编剧的活儿不能停。 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能把剧本创作先繁荣起来,可以逐步地辐射到后面各个环节,有利于整个影视行业的 复苏。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也呼吁:“电影人要利用好这段空白期苦练‘内功’,提升自己的艺术创 造能力,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来满足观众的需求,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天津银光院线副总经理 陈伟新表示,电影人可以在这段时间梳理思路、加强运营管理和业务方面的学习。以往绝大多数影院都是 靠优质电影活着,有大片就很滋润,可大片并不常有,影院要改变靠天吃饭的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想 方设法将影院的线下流量抓取到线上来,实现流量的二次变现和多次变现,增强抗风险能力。如此一来, 即便因为疫情不能营业,院线也可以有其他收入。 此外,饶曙光表示,行业内许多中小型电影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够强,除自身努力调整外,也希望得 到主管部门能够出台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例如,可以通过减税降租等方式帮助中小城市院线渡过 难关。汪海林也表示,如果有主管部门的统一引导和鼓励,有相关的政策支持,相信影视行业能很快迎来 复苏。 “疫情对行业的冲击确实不可低估,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此时此刻,影视行业更要精诚团结,共同 6 战疫。千磨万击还坚动,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相信经此一疫,我们的影视行业在复苏之时,一定更加生机 盎然。”饶曙光说。 (摘编自《影视行业孕育新变苦练“内功”待复苏》) 材料三: 春节以来,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人们都选择“宅”在家里,娱乐需求也转至线上。“线上娱乐 的爆发实际上是疫情催生的文化产业的一次加速转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日 益成熟的数字技术为娱乐产业开拓新的场景、新的机会和业务的新空间,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娱乐产业 会出现数字化、融合化的趋势。疫情之下,“冲上云霄”是娱乐行业积极的自救行为。 范周表示,线上娱乐产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未来仍需加强优质内容的供给,要打造优质的文化体验, 就要利用科技手段打破虚拟与现实界限,从单纯复原现实到创新玩法、营造新体验转变。北京大学文化资 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也认为,此次线上娱乐新的尝试与探索能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提供许多可能性, 随着 5G、AR 和 VR 等新技术的不断普及,线上模式将成为线下活动的重要补充,也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 增长点。 疫情期间是培育用户线上文化消费习惯的集中时期,消费者对线上娱乐的概念进一步了解,接受程度 进一步加深,为未来线上娱乐方式的推广打下了一定的用户基础。范周表示,用户对线上活动的热烈反应 给未来行业转型带来了信心。如何在发挥线下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有特色的、多元的、创新的细分产 品和玩法,走出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是企业转型的关键。 此外,随着线上娱乐市场的扩大,各种新内容、新模式乃至新业态层出不穷,给市场监管带来了新挑 战。范周认为,有关部门要尽快形成内容、平台、版权规范的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在线和离线的标准统一, 引导企业主动合规、高效合规。 加强监管的同时,如何促进线上娱乐新业态的健康发展?范周建议,有关部门可通过优化审批手续、 创新审批程序,同时减费、免租、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创作精品网络视听作品等方式进行扶持。北京市出 台的文化企业“28 条”就有针对性地给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娱乐产业众多优惠与扶持政策,包括缩短网络视 听产品的审核时间,提供作品著作权网上登记、著作权纠纷线上调节等,值得参考和推广。 (摘编自《破壁融合创新玩法疫情催生“云娱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7 A.受疫情影响,多部春节档影片择日上映,其上映的不确定性导致影片无法取得预期收益。 B.《囧妈》春节疫情期间转向线上播出,是因为想利用春节档期提升流量和品牌知名度,保住票房。 C.线上娱乐新的尝试与探索为影视行业的发展前景提供可能性,随着 5G 等新技术的普及,线上模式将 成为线下活动的重要补充。 D.不论行业模式发生如何变化,人民群众对好作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只要抓好前期剧本创作,就能使 影视行业复苏。 5.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疫情期间,几乎所有线下的演艺活动处于停滞状态,演出市场基本处于冻结的状态,影视公司的生存 环境十分困难。 B.电影人利用疫情期间的空白期梳理思路、加强运营管理和业务方面的学习,可以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 续性发展。 C.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有助于中小型电影企业复苏,而主管部门为其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是复苏 的最关键因素。 D.有关部门通过优化审批手续,创新审批程序,减费、免租等手段,可以促进线上娱乐新业态的健康发 展。 6.当前如何破解疫情给影视行业带来的危机?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6 分) 【答案】 4.C 5.C 解析:4.C(A 项,材料一第三段“有可能难以取得”;B 项,“想利用春节档提升流量和品牌知名度”在原 文材料二第二段中有依据,材料中“宅在家里的老百姓乐于免费观看影片”可以看出线上播放是免费,选 项中“保住票房”说法欠妥; D 项,材料二第四段“如果能把剧本创作先繁荣起来,可以逐步辐射到后面 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整个影视行业的复苏”可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5. C (“最关键”错。) 6.①苦练“内功”。做好前期题材储备,提升影视的艺术创造能力,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来满足观众的需 8 求,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②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普及 56、AR 和 VR 等新技术,把线上模式作为线下活动的重要补充,从而为影 视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③政府加强监管,提供政策支持。有关部门要成内容、平台、版权规范的监管体系,优化审批手续、创新 审批程序,同时减费、免租、拓宽融资渠道。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因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2019 年 4 月 27 日,郭兵购买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年卡。办理时,被告明确承诺在该卡有效期一年内通过同时 验证年卡及指纹入园。然而在 10 月 17 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知原告“年卡系统已升级,未注册人脸识 别将无法正常入园”。 郭兵认为,进行人脸识别将收集他的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该类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 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将极易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29 条规定,收 集、使用原告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并经原告同意。郭兵认为,被告严重违反相关规定,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摘编自朱健勇《中国人脸识别 第一案杭州一动物园被起诉》,《北京青年报》2019 年 11 月 4 日) 材料二:成为“透明人”的想法,让劳东燕(编者注:清华大学法学教授)感到很不安。 (以下是她的口述) 我们每个人都是公众中的一部分。我们的人身或财产权利受到侵害,本身就意味着公共安全受到了威 胁。所以,不能简单将人脸识别技术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归结为个人隐私保护与公共安全之间的紧张。我 佩服郭兵老师。郭老师不接受调解,我也赞成不走调解的途径,不然,提起诉讼的法律意义就不大。 人脸识别技术大规模推广,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沉默的大多数的心理。实际上,我们都不愿意生活里 的一举一动,被盯着,被记录,被分析。但按眼下的趋势,估计我们很快会成为透明人。在当下的社会中, 法律可能需要扮演新的角色。我们原来认为,法律主要是用来控制社会的,但对于一个复杂的、处于不确 定状态中的社会系统来说,法律显然没有能力去施加有效控制,而只能选择去适应。法律应当约束科技经 济系统的自我膨胀,使之置于社会可接受的程度。 9 目前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远远不足,现在主要是以个人同意为基础,但我们很多人在表达同意的时 候,根本没有获得充分有效的信息告知,或者是不得不做出同意,因为没有其他的选项。以个人同意为基 础的法律保护机制,实质是让个人信息被不当运用所产生的风险主要由数据主体来承担。在未来,相信法 律会将保护数据安全的主要责任放在数据控制者与处理者的身上,毕竟相应的风险是由他们的收集、保管、 使用等行为所制造,而主要的利益也由其所享有。 我觉得,法律需要加强对滥用个人信息的规范,比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就主要是对非法收集和非 法买卖进行处罚,而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问题,在未来会越来越突出。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每个 人都需要努力地积极发声,只有这样,你的利益才可能在决策过程中被考虑到。 (摘编自任雾《法学教授的一次维权:人脸识别的风险超出你所想》,澎湃新闻 2020 年 10 月 21 日) 材料三:近日,备受关注的“人脸识别第一案”一审公开宣判——判决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 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删除其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 近年来,金融支付成为人脸识别的“主战场”。同时,在安检安防、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诸多场景, 人脸识别都有用武之地——高铁告别纸质车票后,刷脸进站极大提升了效率;明星演唱会上,人脸识别协 助抓获逃犯,立下奇功;一号难求的大医院,人脸识别将号贩子拒之门外;疫情防控期间,人脸识别助力 人群动态管理,成为防疫抗疫的利器。 随着人脸识别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对于该技术的滥用与安全之忧,频频引发争议和讨论。近 日,一些售楼处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有的购房者不得不“戴头盔看房”,以防被“割韭菜”。此前,人脸 识别系统还曾应用于分类投放的垃圾桶上,甚至出现在用于监控学生的课堂上,引发不小争议。 今年 7 月,有不法分子在电商平台贩卖人脸信息。杭州、深圳等地破获的盗用公民信息案中,犯罪嫌 疑人均使用了“AI 换脸技术”,成功骗过人脸核验,进而为犯罪团伙提供黑产服务。事实上,对人脸识别 的争议已在全球多国出现,处于风口浪尖的科技巨头首当其冲。此前,IBM 主动放弃人脸识别业务,宣布 将不再提供、开发或研究任何人脸识别和人脸分析软件;微软则在去年删除了其录入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 库。 尽管人脸识别过程仍存隐忧,但专家表示,不必把人脸识别当作洪水猛兽。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正面 作用,应当有理性的认识和思考。从技术方面来看,人脸识别正在向 3D 转变。3D 识别能够采集多达几十 万个信息点。同时,人脸识别还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为活体,有人值守和多维校 验方式等增强识别安全性。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表示,真正威胁到个人信息安全的,是对于人脸信息的滥用。人脸识 别的本质是存储人类面部信息,从而进行精准有效的身份验证,新技术的使用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10 如今,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也为社会带来更多温度。例如,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 费,不少游戏厂商在原有身份证认证的基础上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以加强监管。在深圳、合肥等地,退休 老人可以在支付宝通过刷脸的方式领取养老金,人脸识别为政务服务提供了更多便利。 (摘编自刘峣《人脸识别有温度更要守法度》,《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12 月 3 日) 4.下列对“人脸识别”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脸识别需要收集人的面部特征等生物信息,该类信息一旦泄露,有可能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 B.人脸识别“主战场”虽在金融支付领域,但安检安防、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场景也不可或缺。 C.人脸识别的滥用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领域,也表现在不法分子贩卖、盗用等违法犯罪的活动中。 D.人脸识别的争议并不鲜见,科技巨头 IBM 公司已放弃相关业务,但这不代表我们也将步其后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如果简单地将人脸识别涉及的法律问题归结为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之间的紧张,则割裂了个人权利与 公共安全之间的一体性。 B.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系统,法律只能选择适应而难以施加有效控制,这不利于对科技经济系统的 自我膨胀进行有效约束。 C.根据权责一致原则,保护数据安全的主要责任应当放在数据控制者与处理者身上,因为他们制造了风 险,并享有数据的主要利益。 D.劳东燕认为,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每个人都要努力地积极发声;因此,她赞成郭兵为了维 护公众利益不走调解途径。 6.请依据材料概括分析如何促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应用与健康发展?(6 分) 【答案】 4 B.“……等场景也不可或缺”理解错误,原文表述为“……等诸多场景,人脸识别技术都有用武 之地”,“用武之地”不代表“不可或缺”。故选 B。 5.D.“她赞成郭兵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不走调解途径”分析错误,“郭兵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于文无 据。原文的表述是“我佩服郭兵老师。郭老师不接受调解,我也赞成不走调解的途径,不然, 提起诉讼的法律意义就不大”。故选 D。 6①国家层面:及时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②技术层面:积极更新、 发展识别技术,多渠道确保识别安全性;③收集与使用层面: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同意 原则,妥善保护数据安全;④个人层面: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知情权、同意权与抗议权,理 性认识与思考。(答对三点即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11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中国 17 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 3000 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其中,有 30%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抑郁症状,4.76%-10.9% 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且青少年抑郁症呈现低龄化趋势。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是专门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医院,其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曹庆久给出这样一组 数字:2010 年 12 月,该院儿童病房的住院病人中抑郁症比例是 23%,平均年龄 14.3 岁;2015 年 12 月, 这两个数字分别是 45.7%和 13.8 岁;2019 年 12 月,这两个数字为 66.7%和 13.6 岁。 (摘编自《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网易新闻 2020 年 12 月 9 日) 材料二: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 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在一片称赞声中,专家提出,不仅高中以上, 初中甚至更小孩子的精神健康同样值得关注,近年,我国抑郁症有低龄化趋势。 抑郁症发病原因很复杂,可能由生物学、心理、生活环境等因素共同导致,其中压力问题是一个重要 原因。专家表示,抑郁往往会袭击那些有压力、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人,这种压力来自自身。青少年要学 会适应压力,做好自我情绪照护,这样才不会得抑郁症。 抑郁研究所发布的《2019 中国抑郁症领域蓝皮书》显示,家庭原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首要 因素。从近年来咨询者的情况看,导致青少年抑郁前三位的因素是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和情绪困扰。而这 三方面是问题表象,追溯根源,家庭中亲子关系的疏离才是根本原因。除原生家庭的极端教育环境外,校 园霸凌事件也会引起青少年心理的极大波动。同时,网络上充斥的负面内容也会对青少年心理造成影响。 (摘编自《关注抑郁症低龄化》,《光明日报》2020 年 11 月 30 日) 材料三: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级院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12 目前一些基层中学仍缺少专业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甚至形同虚设。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是小 事,要尽快补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 首先,中学应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部分学校缺少专业教师,只能将学生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 视为纪律问题或行为习惯问题,由班主任按照学生违纪来进行处理。专业的事情必须要专业的人来做,心 理问题必须要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学校应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抑郁症进行筛查。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其 意义不是只多了一个体检项目,而是将心理健康纳入到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地位。 最后,中学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学生只有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才能使用相关知识调节情绪, 并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心理疾病不是难以启齿的疾病,要让学生相信科学,认识到心理健康疾病和普 通的身体疾病一样,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 (摘编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补齐短板》,教育信息速报 2020 年 12 月 10 日) 材料四: 牛津大学近期发布最新的《学生幸福与心理健康战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增加实践活动以增强幸福 感、缓解学习压力的理念,比如:努力改善学生参加社团、体育等活动的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 动以缓解学习压力;加强与社区、校外团体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志愿服务机会。 英博夏尔大学则推出了“平衡学习和生活”“睡个好觉”等主题冥想音频,学生可以免费下载收听。 同时,学校还设计了“控制焦虑”等主题的在线课程。 同是开设课程,布里斯托大学推出一门名为“幸福科学”的选修课,选课学生要从“花时间享受快乐、 对人和事表示感谢、随意行善、增加体育活动”等主题活动中选择一项进行周期性的实践练习,并记录实 践心得,探究这些策略对他们自己和他人的幸福是否有效。 (摘编自《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做?世界顶尖大学经验了解一下》,腾讯网 2020 年 3 月 30 日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材料一侧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数据呈现:有 30%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抑郁症状,问题严重值得关 注。 13 B.材料二侧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压力问题不容忽视,家庭因素是青少年抑郁症的首要因 素。 C.材料三侧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措施:针对基层中学问题,呼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补齐短 板。 D.材料四侧重谈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做法:既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介绍,又有对特色课程的例 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曹庆久给出的一组数字,有力证明我国青少年抑郁症呈现 低龄化趋势。 B.学生健康体检项目中增加抑郁症筛查意义重大,因为心理健康疾病和普通身体疾病一样,都需要进行 专业的治疗。 C.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和情绪困扰这三方面只是问题表象,家庭亲子关系的疏离才是导致孩子情绪抑郁 的根本原因。 D.牛津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相通点,这两所大学都认为实践活动可能会增强学 生的幸福感。 6.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高中生如何预防心理疾患,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6 分) 【答案】 4.A(扩大了数据范围。“30%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抑郁症状”错误,原文为“中国 17 岁以下儿 童青少年中,约 3000 万人……其中,有 30%的儿童青少年”) 5.B (强加因果。“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是将心理健康纳入到和身体健康同 等重要的地位。”) 6.①学会适应压力:抑郁往往会袭击那些有压力的人,高中生要学会减轻来自自身的压力,努 力适应压力,做好自我情绪照护。②了解心理常识:对心理问题有科学认识,使用相关知识 调节情绪,并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寻求帮助。③增加实践活动:如积极参加校园 活动、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加体育运动等,以增强幸福感,减轻学习压力。④警惕不良 14 影响:要警惕网络上充斥的负面内容;能正确看待家庭亲子关系中的不利因素;遭遇或目击 校园霸凌事件要主动求助。(每点 2 分,任意 3 点 6 分)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筑梦班) 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 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 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 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 2020 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 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人民日报评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二: (新华社发,国家统计局数据) 材料三: 中国财政部 11 月 18 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 年中央财 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日提前下达,共计 1136 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引发外媒关 15 注。 据拉美社 11 月 18 日报道,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说法,其中一部分资金将分解到具体的地 方政府,以在 2020 年加强脱贫攻坚战的力度。 报道称,这些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三区” 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 的怒江州。 报道称,今年 10 月,中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 95%左右现行 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再经过 2020 年一年的努力,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 解决。该官员还提到,预计到今年底,全国 90%左右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 (《外媒关注中国投入巨资决战脱贫攻坚》,参考消息网 2019 年 11 月 20 日) 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 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 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 2020 年,中国将实现 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 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 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 人口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 2020 年和 2050 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 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 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 2020 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 上,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 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 4.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从贫困发生率来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员比片区外的贫困人员更加贫困。 B. 2013 年到 2017 年,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 4000 万,说明我国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 绩。 C. 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 16 D. 如果按照 2013 年的监测范围来统计贫困人口,2017 年的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应该更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说明党和国家对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 从国务院某官员的预计情况来看,2020 年必须让全国剩下的 5%左右贫困人口与 10%左右的贫困县脱贫。 C. 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到 2020 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D.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是到 2050 年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6. 为什么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答案】 【答案】4. A 5. C 6. 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并将消除绝对贫困、实现 共同富裕作为国家战略。②目标明确具体。2020 年要实现“两个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 个百年奋斗目标。③有资金保障,针对性强。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专项扶贫资金,继续重点加大对深度贫困 地区支持力度。④扶助对象精准。贫困地区明确,贫困人数清楚,实行精准扶贫。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学业阶段性评价检测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6 分) 材料一:近日,多地启动无人驾驶汽车路测,引发关注。随着业内大公司的持续推动及相关政策的扶 持,无人驾驶时代加速到来。不过,当前无人驾驶技术还不能做到真正的“无人”。 无人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成为汽车行业竞相角逐的阵地。有关资料显示,中国 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预计至 2030 年,与无人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 将超过 5000 亿美元。 虽然无人驾驶在技术方面日趋成熟,但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无人驾驶的包容性还不足,尚未在国家层面 形成明确、完整的无人驾驶法律和政策框架。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 得机动车驾驶证。由于无人驾驶汽车无法明确“驾驶人”,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责任方认定就变得十分困 难。 无人驾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核心技术成熟,又需要智能交通设施完善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普及, 还需要道路测试过关、交通法规完善。无人驾驶汽车现在使用的传感器受特殊天气的影响较大,一旦遭遇 17 恶劣天气,车辆可能无法完全正确地感知距离、识别标志和行人。而且,目前虽然多地已开展道路测试, 但大多是封闭道路测试。此外,在现有条件下,根据相关法规要求,一些“无人驾驶”汽车也并不能真正 做到“无人”,而是需要在特定范围、规定场景以及有人员监管的前提下实现。 可以预见的是,无人驾驶技术将在不久的未来出现在大众生活中,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未来汽车智能化 的代表,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驾驶方式。不过,在无人驾驶时代到来之前,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准备, 加快制定无人驾驶汽车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对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 进行修订和完善,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应用提供法律保障,推动我国无人驾驶汽车产业 实现创新驱动、结构升级,抢占发展制高点。 (摘编自胡建兵《真正实现“无人驾驶”仍需跨越诸多门槛》,《经济日报》2020 年 5 月 14 日) 材料二: 无人驾驶汽车逻辑与物理工作过程图 (摘编自公众号“人工智能头条”《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三大应用造就“老司机”》) 材料三:4 月 22 日,外媒援引海外市场研究和咨询、数据及分析服务提供商 J. D. Power 的市场报告 称,时至今日,部分北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信心开始动摇,市场接受程度开始下降。 J. D. Power 在该市场报告中总结道:“如果美国和加拿大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最新看法有什么 暗示的话,那便是汽车制造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J. D. Power 表示,在 100 点的指数范围内,美国人对无人驾驶的信心从 36 点降至 35 点;在加拿大, 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信心从 39 点降至 36 点。 同时,J. D. Power 强调,这份数据调查来自今年 3 月,那时北美地区还未发生大规模公共卫生安全 事件。J. D. Power 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开发成本非常高昂,如果消费者甚至还不能广泛接受它的 话,这对汽车制造商来说将会是一条艰难的路。 18 J. D. Power 旗下负责驾驶员互动与人机界面研究执行的董事 Kristin Ko lodge 表示:“他们(汽车 制造商)正在推动消费者似乎不太感兴趣的技术。尤其是现在,汽车制造商需要重新评估他们的支出。他 们在这些技术上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但他们也需要投资于消费者教育。” 有业内人士分析,绝大多数美国人(67%)不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熟,也不认为社会已经准备好 整合它,参与这项研究的专家甚至认为,因为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出现,人们可能会看到消费者不再专注于 个人交通工具转而转向共享交通工具。许多公司把共享移动作为未来重新定义交通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北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信心下降》,环球网 2020 年 4 月 23 日) 4.下列有关“无人驾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无人驾驶”的技术日益成熟,但目前依然无法做到真正的“无人”。 B. “无人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C. “无人驾驶”因无法明确“驾驶人”,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就无法认定责任方。 D. “无人驾驶”代表着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将会从根本上改变驾驶方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从材料一可以得知,尽管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仍然可以确信“无人驾驶”时代将会到来,我们需要 做好各项准备。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在一个控制周期内,传感器、计算机和执行器各司其职,协同完成“无人驾驶”的 整个过程。 C.从材料三可以得知,部分北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信心下降,原因之一可能是人们由专注于个人交通 工具转向专注于共享交通工具。 D.从当前的情形来看,“无人驾驶”尽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要好于美国,但对两国而言,都还有较长的路 要走。 6.下列关于“无人驾驶”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完善以真正进入人们生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尚需建立和健全,比如安全责任主体还需要法律予以明确。 19 B.目前“无人驾驶”的制造成本较低但开发成本较高,不利于普及,还需进一步降低。 C.智能交通设施、新一代移动通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也要随之提升,为“无人驾驶”提供保障。 D.技术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比如传感器的感知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复杂的环境条件。 【答案】 4.C。“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就无法认定责任方”表述绝对,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责 任方认定就变得十分困难”。 5.C“部分北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信心下降”是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出现之前的调查结论,而“人们 由专注于个人交通工具转向专注于共享交通工具”是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出现之后的一种可能的 趋势,故“部分北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信心下降”与“人们由……共享交通工具”之间不存在因果关 系。 6.B。“无人驾驶”的制造成本和开发成本都较高。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时期,我 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培育期进入发展期,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市场实现突破,成 交量连续 5 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 480 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技术实现突破,电池、电机、 电控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前列;产品实现突破,供给质量持续提升,量产车 型续驶里程达到 500 公里以上,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 新能源汽车的撬动作用不只局限于汽车产业本身。一方面,汽车制造业被誉为"工业中的工业",零配 件多、产业链长,对上下游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之"新",不仅在于采用了新的动力 来源,更在于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新定义了交通和出行。比如,依托 5G、高精度地图、物联网等技术, 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几乎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更成为能够进行人 机交互、不断迭代升级的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人们提供更加智慧、便捷、 绿色的出行体验,显著提升全社会的交通运输效率。 (摘编自彭飞《新能源汽车撬动发展新动能》,《人民日报》2020 年 11 月 5 日) 材料二∶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力 争经过 15 年的持续努力,使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因此,在这次《规划》的制定中,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创新驱动。通过多年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上,我国目前在单体能 20 量密度和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燃料电池发动机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科技部将按照 《规划》提出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在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也将进一步推广应用。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年底,交通运输行业已 经推广应用了接近 100 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提前超额实现了"十三五"的规划目标,预计今年年底这个数 字将达到 120 万辆。 (摘编自刘坤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导航"》,《光明日报》2020 年 11 月 4 日) 材料三∶ 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满足对绿色出行的美好愿望、推动我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和企业要通力合作,不断推出适合农村消费者需求的 新能源车型。各地方政府,在给予农民购车优惠的同时,也要在营造和完善乡村新能源汽车环境上下功夫, 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户用充电设施接入和服务保障。 目前,各地新能源汽车下乡在配套设施及使用环境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短板∶一是公共充电设施在农 村普遍覆盖率偏低;二是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滞后,农村汽车服务网点少,电动汽车维修保养便利性较差; 三是农村地区汽车维修服务网点缺少针对电动汽车维保的硬件设施,电动汽车维修技师短缺。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下乡引热议》,《中国能源报》2020 年 11 月 16 日) 4.下列对新能源汽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十三五"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转型、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进 步显著,正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B.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重新定义了交通和出行,将为人们 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C.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发动机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将在科技创新的 支持下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 D.汽车制造业对上下游企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新能源汽车突破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局 限,进一步撬动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规划》把创新驱动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因为科技创新在新能 源汽车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 B.我国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能够推动产业持续发展,有助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 振兴战略衔接,对绿色出行有重要意义。 C.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领域将进一步推广应用,2019 年提前超额实现"十三五"规划目 标,2020 年将推广应用 120 万辆。 D.各地新能源汽车下乡在配套设施及使用环境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这既是必须 正视的现状,也是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6.我国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答案】 4.C (“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理解有误) 5.C (“2020 年将推广 120 万辆”表述有误) 6. ①科技创新方面:加强科技创新,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加强新能源汽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出 新车型。 ②市场推广方面:加强市场推广,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做好售后服务保障,满足消费者需求。 21 ③政策优惠方面:各地政府给予优惠政策,营造和完善使用环境。 (每点 2 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