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ID:680831

大小:79.95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1-04-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山东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山东省泰安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5 分)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即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 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 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 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 托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 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 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 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 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 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 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 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 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节选自《庄子•让王》)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B.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C.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D.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让”即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B.“尸祝”一种称谓,指古代殡葬时对死者读经文的人;也指主祭人。 C.“樽俎”指古代用来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 2 D.“大器”本义指“珍贵的器物”,也指宝器,后来引申为“能担负重任的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子州支父不接受天下,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看重。《庄子》借推倒天下的价值来确立生命的价值。 B.子州支伯托病辞绝天下,说明拥有天下和珍视生命二者不可得兼。 C.善卷追求自给自足、逍遥自得的生活,乐享适意人生,天下对他来说反而没有什么价值。 D.因亶父珍视百姓的生命,所以称其“可谓能尊生”,说明《庄子》提倡的尊生包含尊重自己和他人的 生命两方面。 10、翻译下面的句子(16 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 7.C (原文标点为“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注意句中 “者”“之”“岂”的标志作用。) 8.B (应是“祭祀时对神主读祭文的人”。可以用排除法来推断。) 9.B (提高生命价值不等于天下与生命不可得兼。只是有道之人把生命看得最重,即使拿世人看得 最重的天下来换,他们也不会为此伤害生命。) 10.(1)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2)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 的想法呢? (3)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 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 (4)(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 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3 附参考译文: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 我将是为了名声吗?‘名’是从属于‘实’的附属物。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 巢,不过占用一根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 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 说:“让我来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不过,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 有空闲时间来治天下。”统治天下是地位最高、权力最重的了,却不能因此而妨碍自己的生命,更何 况是其他的一般事物呢?只有忘却天下而无所作为的人,方才可以把统治天下的重任托付给他。 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说:“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有 多余的时间来治理天下。”由此可见,尽管天下是最为贵重的东西,可是(对世俗之人来说)却不能用 它来替换生命,这就是怀道的人对待天下跟世俗的人大不一样的原因。 舜又把天下让给善卷,善卷说:“我处在宇宙之中,冬天披柔软的皮毛,夏天穿细细的葛布;春 天耕地下种,形躯能够承受这样的劳作;秋天收割贮藏,自身完全能够满足给养;太阳升起时就下地 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休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 我又哪里用得着去统治天下呢?可悲啊,你不了解我!”也就没有接受。于是善卷离开了家而隐入深 山,再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的住处。 大王亶父居住在邠地,狄人常来侵扰。敬献兽皮和布帛,狄人不愿意接受;敬献猎犬和宝马,狄人也 不愿意接受;敬献珠宝和玉器,狄人仍不愿意接受。狄人所希望得到的是占有邠地的土地。大王亶父 说:“跟别人的兄长住在一起却杀死他的弟弟,跟别人的父亲住在一起却杀死他的子女,我不忍心这 样做。你们都去和狄人尽力居住在一块儿吧!做我的臣民,跟做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而且我还听 说,不要为争夺用以养生的土地而伤害养育的人民。”于是拄着拐杖离开了邠地。邠地的百姓人连着 人、车连着车跟随他,于是在岐山之下建立起一个新的都城。大王亶父,可以说是最能看重生命的了。 能够珍视生命的人,即使富贵也不会贪恋俸禄而伤害身体,即使贫贱同样也不会追逐私利而拘累形躯。 当今世上的人们,居于高官显位的,都时时担忧失去它们,见到利禄就轻率地为之贴上了自己的性命, 这难道不很糊涂吗? 山东省邹城市兖矿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 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 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 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 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4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 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 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 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 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 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 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 /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B.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 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C.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 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D.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 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朔,古代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对特定的日子又特定的称呼,类似的称呼还有,“望” 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漕运,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水路不通处 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C.“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 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水利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 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会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 5 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 采处州银矿的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刚正不阿,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面对政敌的 威胁,邵宝仍然不为所动,主动辞官。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 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关键词的翻译)(8 分) (1)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4 分) (2)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4 分) 14.邵宝为人至孝的表现有哪些?(3 分) 【答案】 10.C【解析】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 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11.D【解析】水利属于工部管理。 12.C【解析】“主动辞官”错,应是“勒致仕去”,即被强制辞官离开。 13.(1)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别的变故。”最终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虑”: 担心,恐怕;“他变”:别的变故;“卒”:最终;“寝”:停止)。 (2)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上奏章辞去职务。(“寻”: 不久;“疏”:上疏;“拜”:授予官职;“再”:两次) 14.14.①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②母亲生病时,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 母亲的寿命;③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还是早晚侍奉在父母身边。 【参考译文】 邵宝,字国贤,是无锡人。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 州。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 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 仿照朱子社仓,设立积散法,实行计口浇田法,来防备出现饥荒。 明孝宗弘治七年,邵宝进朝廷担任户部员外郎,历任郎中,升任江西提学副使。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 来安置在里面学习的人。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十年都不下葬。邵宝颁布法令, 6 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的有上千人。宁王宸濠向邵宝索取 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后来宸濠反叛兵败被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唯独没有邵宝送给宸濠的手迹。邵 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别的变 故。”最终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晋升湖广布政使。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 完全不跟刘瑾来往。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他,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 邵宝,说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将要逮捕你。”吏部、兵部两位长官张彩、曹元从皇宫出来,告诉邵宝 说:“你只管弹劾平江伯,以后就没有祸患了。”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 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张、曹两人沉默不语地走了。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强 制他们辞官离开。刘瑾被处死,邵宝被起用任贵州巡抚,不久调任户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兼任左佥都 御史,负责处理粮食运输事务。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 上奏章辞去职务。明世宗即位,又要起用邵宝任以前官职,邵宝又因为母亲年老恳切推辞。皇帝准许了, 命有关官员按照礼节对他看望慰问。 邵宝三岁就父亲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 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侍奉在母亲旁边 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作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 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袤少孤,性清正。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名重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 交。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及讽败,论者称焉。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 俱为临淄侯文学。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菜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 名。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太守班下属城,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 贤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袤曰:“贤叔大匠垂称于阳平、魏郡,百姓蒙惠化, 且王子雍、鲁子家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 册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 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帝笑曰:“故知侯生必来也。”遂与袤共载,曰:“计将何先?”袤曰:“昔与俭 俱为台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令太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 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帝称善。高贵乡公议立明堂辟雍,精选博士..,袤举刘毅、刘 寔、程咸、庾峻,后并至公辅大位。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拜光禄大夫。五等初建,封密 陵伯。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泰始中,诏曰:“光禄密陵侯袤,履行 纯正,宜登三阶之曜,补衮职之阙。今以袤为司空。”天子临轩,遣五官中郎将国坦就第拜授。袤前后辞 让,遣息称上送印绶,至于十数。久之见许,以侯就第拜仪同三司。九年薨,时年八十五,谥曰元。 (《晋书·列传第十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 7 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B.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 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C.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 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D.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 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旌表,指由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或赐匾额,用以表彰德行的一种方式。 B. 庠序,指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泛指学校。 C. 祖送,我国古代送行饯别时的一种仪式,一般指临行之前在道路上祭祀祖先。 D. 博士,古代曾经是通晓史事、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与今天的学位名称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袤德才兼备,仕途平顺。他担任过黎阳令、济阴太守、广平太守等官职,先后被封为密陵伯、密陵 侯,高寿而终,赠谥号为“元”。 B. 郑袤施政有方,广受肯定。在黎阳,从官吏到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政绩考核为各县之首;在济阴, 他重视教化,礼贤兴教。 C. 郑袤为人贤德,深受器重。宣帝看重他贤士的身份,让他接任广平太守;景帝出征平叛,亲自向他问 计,他的建议受到赞赏。 D. 郑袤为人谦让,进退有度。皇帝下诏任命郑袤担任司空一职,他亲自交还印绶,坚决辞让达十多次, 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皇上的封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 (2)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 14. 后人评价郑袤有“识人之明”,文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 C 11. C 12. D 13. (1)景帝对王肃说:“只是没见到郑袤感到很遗憾。”王肃把景帝的话告诉了郑袤,郑袤亲自驾车追赶 上景帝。 (2)等到晋武帝登基,郑袤晋升爵位为侯。虽然他卧病十多年,但当时的贤士都争相推荐他。 14. ①郑袤认为魏讽必败,劝告任览远离魏讽;②郑袤前后多次荐举贤才,他荐举的人后来大多都官至高 位,名望很高。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8 廉希宪,字善用。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 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 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 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 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言。 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及丧父,亦如之。 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 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 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尧、 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 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 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 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 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 而已。” 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 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 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 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b.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C.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D.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9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寅,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 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B. 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 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 C. 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仁德爱民,晚年禅位于舜,被后 人视为理想的君主、圣王。 D. 受戒,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或受训戒,以便更好地修行。皇帝命廉希 宪受戒,但是遭到反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 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 B. 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父母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致于呕血,不 能站立;在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 C. 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 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 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候之机,向太子传递 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 (2)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 14. 廉希宪不仅尊崇儒学,多有政绩,而且在品德修养上也堪称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典范。请 简要概括他品格方面的特点。 【答案】 10 10. C 11. B 12. C 13. (1)廉希宪彻底查办阿合马的事情,把他的情况上报,杖责阿合马,革去了他所统领的职权,并归属 主管该事务的官员。 (2)臣的病虽然严重,但是我把命交给了上天。我最担心的是大奸之人独揽政事,众多小人阿谀归附, 耽误国家,危害百姓,这是最大的病啊。 14. ①忠诚为国,善理政事,能够直言进谏;②富有孝心,为父母丁忧,极尽孝道;③刚直不阿,秉公执 法,敢于严惩不法权贵。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第二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课内古诗文(30 分)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 宗庙之事,如.会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庖丁 文惠君解牛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常以.身翼蔽沛公 C. 而.刀刃者无厚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苛政猛于.虎也 7.下列句子句式结构相同的一组是( ) A. 浴乎沂,风乎舞雩 技经肯綮之未尝 B. 何厌之有 具告以事 C. 吾属今为之虏矣 臣之所好者道也 D.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是( ) A. 越国以鄙远.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风.乎舞雩 善.刀而藏之 C. 如会同,端章甫.. 足之所履. D. 吾得兄.事之 曾皙后.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 A. 冠者,成年人,20 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 20 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 20 岁的人。 B. 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 3 人, 步卒 72 人,称一乘。 C. 鸿门宴,原意是指项羽和刘邦在灭秦进入函谷关以后,项羽在鸿门为刘邦设下的一次暗藏杀机的酒宴。 后来,人们就用“鸿门宴”作为“敌对双方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斗争的代名词”,也泛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D.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 传是左丘明所作。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 盛世的和乐景象。 B. 《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大宗师》,《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 要作品。 C. 《烛之武退秦师》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 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D. 《鸿门宴》中,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 自己的忠心。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二)课外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 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 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 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注】。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 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 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 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 12 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 万户。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 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 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 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 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 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 【注】义帝:义帝熊心本是楚国贵族,项梁起事后,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从民望。义帝与诸将约,先入关 中者为王。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熊心。熊心答复,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熊心。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B.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C.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D.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东,即山的东面,这“山”既可指崤山、华山,也可指太行山。文中“山东”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B.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C. 社稷,指土地神和五谷神。历代帝王、诸侯建立王朝、国家,必设立社稷坛,社稷也就成为国家代称。 D. 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因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所以自称为寡人。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王善得人心。汉王不但让百姓开垦耕种原来秦朝的苑囿园池,而且到达陕县抚慰关外父老。 B. 汉王御人有道。韩王郑昌不愿归附汉王,汉王派韩信打败了他,后来改立韩太尉韩信为韩王。 C. 汉王从善如流。汉王听取韩信“及其锋而用之”“争权天下”,紧接着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 D. 汉王善抓时机。新城三老用义帝死一事游说汉王时,汉王为义发丧帝,为讨伐项羽找到理由。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2)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 16. 在《鸿门宴》中,项羽没有杀刘邦,范增说他“为人不忍”;但在本文中他却杀掉义帝,这前后矛盾 的举动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 13 5.D 试题分析:例句与 D 项中的“如”都是“或者”的意思;A 项,如果,假如;B 项,比得上;C 项,至 于。 6.B【详解】A 项,介词,给/表被动的介词。B 项,均为介词,用。C 项,转折关系连词,但是/修饰关系 连词,地。D 项,介词,从/介词,比。故选 B。 7.D【详解】A 项,状语后置/宾语前置。B 项,宾语前置/状语后置。C 项,被动句/判断句。D 项,宾语前 置/宾语前置。故选 D。 8.C【详解】A 项,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使动用法,使……活。B 项,名词活用为动词,吹风/形容词活 用为动词,擦拭。C 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名词活用为动词,踩。D 项,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故选 C。 9.A【详解】A 项,“古时女子和男子 20 岁行冠礼”错误,古时男子 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 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 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故选 A。 10.C【详解】A 项,“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错误,曾皙的言志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没有直接 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 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家国安宁,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这种表述深深打动了孔子, 他“喟然叹曰:‘吾与点也。’”B 项,“《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大宗师》”错误,应该是庄周《庄 子·养生主》。D 项,“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错误, 目的是暗示项羽杀掉刘邦。故选 C。 11.(1)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一个小司仪, 那么谁能做大司仪呢? (2)老年人能穿丝帛、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没有的事情。 (3)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 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 (4)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12.D 项.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描写的是新城三老告诉汉王刘邦义 帝死亡的事情,可以翻译为“汉王向南渡过平阴津,到达雒阳。新城三老董公拦住汉王,用义帝死这件事 游说汉王。汉王听了,袒臂大哭。”。 第一,“平阴津”是黄河津渡名,是特定的地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 A、C 两项。 第二,根据语意,后一个“汉王”作“闻之”的主语,语意完整,前面应该断开,据此可以排除 B 项。故 选 D。 13.A 项,“文中‘山东’指的是太行山以东”错误,文中的“山东”应为“崤山以东”。 故选 A。 14.C 项,“紧接着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错误,原文“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14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 的意思是“八月,汉王用韩信的计策,从故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雍王兵败退走; 在好畤停下来接战,又失败了,逃到废丘。汉王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围困雍王于废丘。”, 可见汉王听取韩信“及其锋而用之”“争权天下”,先是在陈仓与雍王大战,后是在好畤与雍王交战,最 后才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因此“紧接着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错误。故选 C。 15. (1)韩信劝汉王说:“项羽封有功的各个将领为王,大王您独自被封在南郑,这是流放。(翻译时注 意得分点:“说”,劝说;第二个“王”,名词作动词,封……为王;“诸将之有功者”,定语后置句, 正常语序是“有功者诸将”,意思是有功的各个将领;“独”,独自、唯独;“是”,这;“迁”,流放、 放逐。) (2)项羽于是派使者把义帝迁徙到长沙郴县,催促义帝快走,群臣渐渐地背叛了义帝。 (翻译时注意得分点:“使使”,第一个“使”是动词,派遣,第二个“使”是名词,使者;“徙”,迁 徙;“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省略句,正常语序是“(项羽)乃使使徙义帝(于)长沙郴县”,意思 是项羽于是派使者把义帝迁徙到长沙郴县;“趣”,古同“促”,催促;“稍”,渐渐;“倍”,古同“背”, 背叛。) 16. 这前后的矛盾举动,体现了项羽有勇无谋、目光短浅、盲目自尊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四月,在项羽旌麾之下罢兵散归,诸侯各自回到封国。汉王回国,项王派兵三万跟随,楚国和其他诸 侯国的士卒仰慕汉王而追从的有几万人。他们从杜县南面进入蚀中,离开后就烧断栈道,以防备诸侯军和 匪徒的袭击,也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图。到达南郑,那些将领和士卒很多在中途逃亡回去,士卒都唱 着歌,想要回到东方。韩信劝汉王说:“项羽封有功的各个将领为王,大王您独自被封在南郑,这是流放。 军中官吏和士卒都是崤山以东的人,日夜跂踵盼望回家乡。乘他们气势旺盛时加以利用,可以建立大的功 业。等到天下已经平定,人人都自然安下心来,就不能再利用了。不如决策向东进军,争夺天下大权。” 项羽出了函谷关,派人迁徙义帝。说:“古代做帝王的统辖千里见方的土地,必须居住上游。”项羽 就派使者把义帝迁徙到长沙郴县,催促义帝快走,群臣渐渐地背叛了义帝。项羽就暗地里让衡山王、临江 王袭击他,把义帝杀死在江南。 八月,汉王用韩信的计策,从故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雍王兵败退走;在好 畤停下来接战,又失败了,逃到废丘。汉王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围困雍王于废丘。 二年,汉王东出略取城邑,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都投降了。韩王郑昌不愿归附,汉王 派韩信打败了他。于是设置了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各郡,关外设置了河南郡。改立韩太 尉信为韩王。将领中以一万人或一郡投降的,封给一万户,整修河上郡内的长城。各处原来的秦朝苑囿园 池,都让百姓开垦耕种。正月,俘虏了雍王的弟弟章平。大赦有罪的人。 汉王出函谷关到达陕县,抚慰关外父老,回来后,张耳来见,汉王给了他优厚的待遇。 二月,下令废掉秦社稷,改立汉社稷。 15 三月,汉王从临晋关渡过黄河,魏王豹率兵随从,攻下河内,俘虏了殷王,设置河内郡。汉王向南渡 过平阴津,到达雒阳。新城三老董公拦住汉王,用义帝死这件事游说汉王。汉王听了,袒臂大哭。于是为 义帝发丧,哭吊三天。派遣使者通告诸侯说:“天下共同拥立义帝,对他北面称臣。现在项羽把义帝放逐、 击杀于江南,大逆无道。我亲自为他发丧,诸侯都要穿白色丧服。调发全部关内的兵力,征集三河的士卒, 浮江汉南下,愿意跟随各诸侯王讨伐楚国杀害义帝的人。”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 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 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 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 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 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 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 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 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 “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 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怒偓甚。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侍宴, 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 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 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 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 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6 A.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解:离职 B.欲尽去.之 去:离开 C.适固.其逆心耳 固:使之固 D.涣再世宰相,练.故事 练:熟悉,通晓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 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 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韩偓坚 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 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4 分) (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4 分) 14、课内翻译(3 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 【答案】 10.B (去:铲除,消灭) 11.D 12.B (“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错) 13.(1)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给他们恩宠,让他们自己去剪除同党,这个办法绝不 会失败。(定语后置句 1 分,“假”1 分,“翦”1 分,“蔑”1 分,) (2)韩偓乘机举荐御史大夫赵崇说他刚正稳重,可以统领朝廷内外。(“因”1 分,“准绳” 1 分,“中外”1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韩偓字致光,是京兆万年人。考中进士科,在河中节度使幕府里任职。召入朝拜授为左 拾遗,因患病而去职。宰相崔胤掌管度支,上表朝廷让韩偓担任自己的副手。王溥举荐他做 翰林学士。韩偓曾与崔胤定计诛杀了刘季述,昭宗复位之事,他是功臣。皇帝痛恨宦官骄横 跋扈,打算将他们全部铲除,韩偓说:“陛下诛杀刘季述时,对其余的人不予追究,如今又 要处死他们,谁不害怕被杀?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加以恩宠,让他们自己去剪除同 党,这个办法绝不会失败。如今宦官依赖度支供给的人有八千,虽然杀掉六七个为首的,不 见得会有什么好处,正好坚定了这些人的反叛之心。”皇帝向前移膝道:“这件事就完全托 付给你了。” 中书舍人令狐涣玩弄机巧,皇帝曾准备让他执政,不久又反悔说:“令狐涣做宰相可能 会误国,朕要先用你。”韩偓辞让道:“令狐涣世代为相,通晓熟悉朝廷的旧例,陛下已经 答应了他。假如对令狐涣的允诺可以更改,为什么对臣的允诺偏偏不可更改呢?”皇帝说: “我并没有当面任命,这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韩偓乘机举荐御史大夫赵崇说他刚正稳重, 可以统领朝廷内外。皇帝知道韩偓是赵崇的门生,感叹他能够谦让。 宰相韦贻范为母亲服丧,皇帝准备下诏让他复职,应当由韩偓草拟诏书,韩偓进言道: “韦贻范守丧还没几个月,突然就会伤孝了之心。如今中书省的事务,有一位宰相就能办理。 陛下如果确实爱惜韦贻范的才能,等到脱去丧服再如入也可以。学士使马从皓强迫韩偓让他 起草诏书,韩偓说:“手腕可断,诏书绝不能起草!”马从皓说:“你找死吗?”韩偓说: “我在翰林院任职,怎能一言不发呢?”姚洎听后说道:“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接着去死。” 从此宦官们极度痛恨韩偓。 皇帝复位以后,励精图治,韩偓身处参预机要之位,常常与皇帝的意图相符合,皇帝三四次想要任用 他做宰相,他一再辞让而不敢担当。当初,韩偓在陪侍天子的宴席时,与京兆尹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同坐 18 一席,他推辞说:“翰林学士不能与朝官接触。”主持宴席的人一再请求他,他才入席。朱全忠、崔胤到陛 前宣布事情,在座的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坐席,韩偓安坐不动,朱全忠恼怒韩偓蔑视自己,忿然而去。朱全 忠觐见皇帝时,指斥韩偓的罪状,皇帝多次用目光示意崔胤,崔胤不作解释。朱全忠来到中书省,打算将 韩偓召来杀掉,郑元规说:“韩偓位居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你不要太急于行动。”朱全忠这才作罢,韩偓 被贬为濮州司马。皇帝握着他的手流泪说道:“我的身边没有人了。”天祐二年,重新召入朝任翰林学士, 官复原职。韩偓不敢入朝,带着家人南下投靠了王审知,后来死去。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第一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 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 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那么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 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 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 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 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 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 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 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 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 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 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 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 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 19 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 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 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 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 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 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 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 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 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 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 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 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 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 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 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 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 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 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 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 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 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 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 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 20 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 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 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 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 读经典。 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 副使之后。 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 的研究。 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 代知己”。 2.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 播。 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都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借月夜孤鸿自喻,托物寓 怀,表达孤高心境。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4.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21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标 王愿坚 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夜色,像块奇大无比 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 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 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 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辨别方向,只要把自己那块心爱的 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行了。那块识字木牌,比一本书略大点儿,刮得溜平, 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在上边写 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 谁想到就在今天中午时分,部队遭到了突袭,老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就在老班长被扶上担架的时 候。他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指着上面新写的“北上抗日”四个字,问道:“都 认识啦?” “认识……”小罗的喉咙哽住,说不下去了。他扑在了老班长的怀里。 “意思呢,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个战略问题哩!”老班长把小罗抱紧了,像过去一样讲起来,“毛主 席说过,往北走,出草地,到陕北,去……”他急剧地喘息起来。 “去迎接抗日高潮!”小罗一下子把话接过来。 他想起要去给老班长弄点儿水喝。可当他找来了一小碗干净的清水的时候,连队已经走远了。于是, 他掉队了。到了这时,他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跟在队伍的行列里是多么幸福,也真正感到了辨别方向的重 要。 一个个草墩被他踩到了脚底下,一道道烂泥河沟被他跨过了…… 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被草地的水汽笼罩着,发出一环环色彩斑斓的光圈,映 照着这黑沉沉的草地,也照亮了罗小葆的心头。 一堆堆篝火余烬的旁边,同志们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坐着,都在香甜地睡着。罗小葆小心地绕过他 们,走向一堆还在燃烧着的篝火边,这才看见在对面还坐着一个同志。只见这个同志坐着一个小衣包,一 只臂肘靠在一只铁皮箱子上,膝盖上搭着一张地图,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看一会儿,抬起头,凝神思索 一会儿,拿红铅笔在图上做个记号。 他看着那个同志手里的地图,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终于使他憋不住低低地喊 22 了声:“报告!”绕过火堆,走了过去。 那个同志慢慢地从地图上面抬起了头。 看着那慈祥的笑脸,罗小葆的拘束一下子消失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指着地图说:“你是领导同志 吧,你一定知道明天的行军路线……” “路线,当然有啰!”领导同志抓住了小罗的手,拉他在铁皮箱子旁边坐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圈, 说道,“看,一直往北,走上半天多点,就是班佑——就走出草地了!” “真的?!”罗小葆高兴地叫了声。 “来,先开饭!”领导同志用笔杆央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然后从文件 箱上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 “不,我也还有任务哩!”罗小葆把擦干净了的识字牌放到领导同志面前,要求道,“我今天的课还 没上呢!同志,教我几个字吧!” “学习?好!”领导同志看着识字牌,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拿起毛笔,转身把笔尖在身边草叶上的露 珠里蘸了蘸,又在墨盒里匀了匀,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 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 罗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 “向,就是方向的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讲得那么仔细, 又那么清楚。 罗小葆用心地听着。随着讲解,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情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在向着北 方,向着陕北的高原大步前进。 “字,就这么讲。”领导同志讲完了,又和蔼地问道,“那么,为什么要‘向北前进’呢?” “我们红军要北上抗日。” “还有呢?” “还有,”小罗歪着脑袋想了想,“那里有陕北根据地,我们红军可以休息、整顿、发展……” 领导同志点点头,高兴地笑了。他亲切地揽住了小罗的肩膀。 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他引向了北方, 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仿佛眼前这一堆篝火化成了一簇花,像他家乡的映山红一样的花,这是陕北根据地。 罗小葆醒来的时候,天已亮了。东天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一轮红日正 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 这时,一个背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走过来,微笑着说:“毛主席要我等部队出发的时候再叫醒你。” 罗小葆惊住了:“毛主席?” 23 “是啊,昨天你不是和他一起待了半夜?” 罗小葆急问:“毛主席在哪儿?” “在前边!”警卫员朝北一指,“带着部队出发了。” 罗小葆激动地一跃而起,向着部队走去的方向奋力跑去。 红军长征的部队,正一路路、一行行,踏着开满鲜花的草地,向北走去。他们走着,在没有路的荒凉 草地上踩出了路。 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伍。突然,他 折下了一截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 “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块普通的小木牌,先是作为识字牌,再成为“金色的路标”,意义层层深化,人物形象更突出,主 题更鲜明。 B.老班长身负重伤依然不忘叮嘱罗小葆要认好、读懂“北上抗日”,体现出老班长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对 革命路线的坚定。 C.罗小葆主动问行军路线,领导同志为他写路线、讲路线,并一起讨论路线,写出小罗对“路线”的认 识逐渐深化。 D.罗小葆把自己心爱的识字牌挂在树权上,是因为毛主席正确的战略思想给了他力量和信心,他想以此 来鼓舞革命同志。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追赶大部队的罗小葆为人物线索,以反复出现的小木牌为事物线索,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 作用。 B.小说借罗小葆回忆老班长教自己识字的情形,刻画了老班长形象,倒叙的方式使故事一波三折,增强 了可读性。 C.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夹”“吹”“放”等动作描写,刻画了毛主席平易近人、关心爱护普通战士的 形象。 D.罗小葆与老班长、毛主席、警卫员的三个对话场景,构成了故事主体,有利于推动故事发展,巧妙塑 造人物。 8.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对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作用。 9.“他,沿着这条路迎来了胜利,还要沿着这条路胜利地走向前去。”这是原作的结尾,你认为保留这 24 个结尾好,还是删改后的结尾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潘之门, 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 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 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 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 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 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 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 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 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 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延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 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 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 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 书报焉/ 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 书报焉/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 书报焉/ 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 书报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5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 B.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即黄老学说,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 D.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濂聪慧好学,元代未曾入仕。他年少聪慧,有很强的记忆力,曾经跟从多人学习;他拒绝做官,入 山著书立说。 B.宋濂为帝讲经,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谏太祖要赏罚适中;讲授《大学衍义》,劝太祖用礼 义教化百姓。 C.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的罪,以免堵 塞进言之路。 D.宋濂文风醇厚,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 和广泛赞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4.文中宋濂两次被贬,各是什么原因?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D 11.A 12.C 13.(1)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十多年,凡是太子的一言一行,宋濂都要用礼法来劝谏,使他回到正道。 (2)(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言事 的人了。” 14.①第一次被贬是因为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②第二次被贬是因为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 宋濂被牵连。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