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讲个故事吧!”——为什么情节的魅力如此强烈,古今不衰?叙事学认为,情节展示了时间秩序之
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演变,洞悉真相是多数人的内心渴求。“后来呢?”与“结果呢?”两种悬疑鞭策读者奔
赴情节的终局。然而,如果没有纳入文学情节的躯壳,谈论某种社会制度的设计、某个历史时期外贸对于
国计民生的意义等不可能让人如痴如醉。我试图追问的是,文学情节多出了什么?
②“欲望”至少是一个可以视为候选的选项。一个特定的主题可以拥有无数交集的人物、片断和细节,
这些因素的收集、挑选和设定不仅涉及因果关系,同时涉及欲望的投射。
③情节的发展很大程度地隐含了欲望的逻辑。人们普遍期待的情节是曲折离奇、大开大阖,主人公历
经艰险,最后功德圆满,平安着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这种令人神往
的经历即是欲望。情节内部若干常见的修辞策略往往被欲望征用,例如“巧合”。巧合负载的欲望通常在“大
团圆”的结局赢得彻底的释放。“大团圆”是情节的另一个修辞策略:终成眷属、家道中兴或者获取功名、
事业有成。这些交代与其说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必然,不如说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期待。相对地说,借助巧合
叠加厄运——“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状况远为稀少。考察情节的时候,因果关系与
欲望的想象性满足成为一个特殊的话题。
④多数时候,情节内部的因果关系具有强大的社会历史基础。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
巨额的财富不可企及,森严的现实等级无法跨越……恰恰由于无法实现,这些渴求可能酝酿,发酵为格外
强烈的欲望,进而祈求文学虚构特殊的情节给予虚拟的满足。很大程度上,这即是情节的语言叙述对于欲
望受挫形成的空缺给予的补偿。
⑤然而,作家与读者均置身于某种社会历史,他们的叙事与阅读必定与周边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这
时,叙事与欲望始终相互调整,二者共同期待赢得社会历史的认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
顿找到的一个简明例子是《简•爱》。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历史设置的问题是,“允许简实现自我,但必须限
制在社会传统规定的安全范围内”。因此,《简•爱》包含了自我与屈从、责任与欲望、力量与恭俭、普通人
与贵族、小资产阶级与上流社会之间的种种平衡,实现这种平衡的情节叙事“不成比例地混合了现实主义、
传记、哥特小说、浪漫传奇、童话、道德寓言”,某些时候甚至不得不求助于寓言或者神话这些“笨重累赘”
的叙述话语。
(摘编自南帆《讲个故事吧:情节的叙事与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什么情节有强烈的魅力,叙事学的解释是多数入内心有洞悉真相的渴求,完全能够让人信服。
B.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种借助巧合叠加厄运的情节相对较少,因为它不太符合读者的内心期待。
C.情节的设置与叙写不仅展示了时间秩序之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演变,同时很大程度上标明了欲望的逻辑。
D.人们的渴求在现实的逻辑中无法实现,而文学却可以通过虚构特殊情节给予人们虚拟的满足。
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先介绍了叙事学对于情节魅力的解读,并对它进行假设推理,从而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三、四两段从“人们的普遍期待”“社会历史基础”两个方面分析了叙事对欲望的影响。
C.文章以伊格尔顿谈《简•爱》为例,论证了观点:因为文化环境的影响,叙事与欲望不得不相互调整。
D. “很大程度”“某些时候”“多数时候”“相对地说”等短语的运用使文章的论证具有辩证的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渴望有可能在文学获得虚拟的满足,这正是情节具有强烈的魅力的原因之
一。
B.如果纳入文学情节的躯壳,人们就会津津有味地跟踪一个数学教科书提供的因果转换。
C.满足读者内心期待的“大团圆”结局,通常可以使巧合负载的欲望赢得彻底的释放。
D.简努力奋斗、实现自我、贏得爱情的故事情节没有完全满足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欲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愿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韧性城市”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14 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
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
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在当前学
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城
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
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近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
提高城市韧性”等相关表述。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
莫测的风险和挑战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一方面,突发疫情的出现,给当
下城市空间的定义与使用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历史上,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并间
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其演进。疫情期间,城市服务与供给模式发生了全面线上化转变,城市居
住、就业、游憩与交通等空间的功能形态与使用模式均面临重新定义。
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空间的正常运维使用起关键性作用,实质地支持了政府和
城市的正常运行、社区层面的管理、个人层面的适应性生活与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某种程度上
而言是对一系列泛智慧城市技术的检验。其最终在各级治理者的高效精准治理、医疗工作者的药物研发和
病情诊断、公司企业的远程运维以及公众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大幅减少
了城市各方面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平灾结合下城市空间的弹性与健康使用、脆弱地区或人群的监测
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空间)的韧性。
在当前技术塑造的“新”城市背景下,多方应对疫情的手段相比 17 年前的非典时期有着千差万别。比
如,大数据不仅是对海量数据的应用,更是对应着思维方式或城市与社会运行方式的改变。从疫情整个应
对中,可以看到大数据已经成为居民生活、城市运行的重要参与媒介。比如,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医疗资
源、社会资源与城市空间很高的匹配,大大提升了医疗工作的效率,自助咨询服务等则体现了其“科技向
善”、人性化关怀的一面。再比如,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使得大量日常事务得以线上运行,通过虚拟连接与
空间隔离大幅提高了疫情时期公众居家生活的“耐力”。
韧性城市下,不同的城市子系统、不同的研究视角必然导向不同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过就未来城市
空间的创造而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传感网与物联网、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
能建造等泛智慧城市技术应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关注,让我们的城市更有韧性,也让我们在风险和挑战
应对中更有信心。当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何让泛智慧城市技术趋利避害,让科技向善,也是每一个社
会主体应该留意的。
(摘编自《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应对风险挑战能力》)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让越来越多的城市深切体会到“韧性”的重要性。面对风险,城市要披上一件高强度、
高韧性的现代化“金丝软甲”。提升城市韧性,不仅是个热门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最近,许多地方都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强调要重建城市“免疫系统”。这固然让人欣慰,但也值得提
醒:建设韧性城市,要谨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注意从概念化走向实质化,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从应急化走向常态化,从被动,静态、单一的“冲击~反应”型风险应对走向建设主动、动态、系统的城市
韧性休系。要跳出简单的防灾、救灾思维,确立系统、多元的风险防控理念。
为城市披上现代化“金丝软甲”,是一篇提升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文章,缺乏风险意识,
不注重城市韧性建设是任性的,把韧性城市建设“概念化”“口号化”“形式主义化”,同样也是任性的。建
设韧性城市,既不能搞“刻舟求剑”式的保守僵化,又要避免“叶公好龙”式的表面文章。韧性城市建设
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既要注重显性工程建设,又要注重隐性内涵建设,既“急不得”,也“慢不得”。
只有真刀真枪、实抓实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真心为城市披上一件现代化的“金丝软甲”,城市才能让
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摘编自 2020 年 4 月 13 日《新华日报》,《为建设韧性城市添件“金丝软甲”》)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韧性城市”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下出现的新概念,它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演进。
B.没有新兴技术的支持,面临灾害时城市的正常运维效率可能会大大降低,非典时期就是例子。
C.漠视城市韧性建设或只停留在表面的“韧性”都是不正确的,这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新挑战。
D.材料一说理论证,条分缕析,逻辑性强;材料二比喻生动贴切,成语和俗语的使用让语言形象活泼。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建设“韧性城市”行为的一项是(3 分)
A.某市完成了 480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作,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未来还
将制定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
B.某新区从选址之初到规划建设,开展了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应对专题研究工作,提出了符合新
区特点和定位的规划建设要求。
C.某市从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出发,开启突发事件应急教育,让公众懂得应急自救知识,以期面对突发事件
能客观冷静,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D.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某市动员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对老旧小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闭管理,并采用各种手段
堵住防控漏洞,完善了防控体系。
6.建设“韧性城市”,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初雪
路翎
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面运送一批朝鲜
老百姓。一车全是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一个八九个月的婴儿。前沿的炮声在山谷里震荡着一阵阵的巨大
的回响。几百公里的路程,而且夜里面天气要更冷的。于是刘强把孩子抱过来交给了驾驶室里十八岁的王
德贵。
带着红色曳光弹的子弹不断落在他们周边,车下面的土地不时地在爆炸里震动着。刘强坚毅地瞧着前
面,脸色略微有点灰白。他非常出色地驰过环山的公路,越过很多车辆。王德贵感动地看着他,注意到这
个老司机的大衣脱落到后面去了,伸出手来替他拉上,于是发觉他的左肩的衣服已经叫鲜血浸湿了。
刘强坚韧地从一条险陡的小路绕过了公路上堵塞着的一群车辆,来到了拥挤的桥头。
敌机正在云层里盘旋,找寻着目标。江的两岸,保护桥梁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在射击着,传来急促的
剧烈的声音,灰暗的云层下面布满了一阵阵的红色的火星。车子一辆接着一辆,慢慢地驶上了刚修好的桥。
但刘强的车被管理桥头的一位工兵连长拦住了。工兵连长说,必须排好队按次序前进。因此,刘强应
该退到大公路上去排队,否则就要等待已经排成一队的车辆过完。
“我来交涉去!”王德贵理直气壮地叫着,打开车门抱着孩子出去了。
刘强疲困地坐在那里,他听见小王说:“同志,你想想吧,这并不是我们不遵守……我们的司机负伤了,
我们一台车并不妨碍大家呀!”
他又听见那工兵连长的非常疲劳的、冷淡的声音:“不遵守制度就妨碍大家……”
“小王,回来!”刘强有点烦躁又严厉地说,“遵守制度吧!”
王德贵没有来得及回答,他的怀里的、被他包在羊皮大衣里的那个男孩哇的一声哭起来了。这哭声是
这么意外,大家都朝这边看着。小王一瞬间也被这哭声闹慌了,他不好意思地、赶紧地拍着孩子说,“别哭
了,哭什么呀!”但立刻他的声音就不觉地变得非常柔和,他拍着孩子的屁股说,“不哭,啊,宝宝,咱们
马上就要过桥了。”这时候敌机又经过顶空,高射炮猛烈地射击着,可是小王没有注意到这个,人们也没有
注意到这个。
那孩子继续地哭着。工兵连长奇怪地、沉闷地问:“这是怎么搞的?你哪里弄来的这个孩子呀!”
“我弄来的?”小王激动地嚷着,“你没看见吗,咱们车上全是前面下来的朝鲜妇女!”随即他又拍着
孩子的屁股,“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呆着吧。”
听了一听敌机已经过去,工兵连长就打亮了手电,照见了那个在小王怀里动着四肢大哭着的、满脸眼
泪的孩子,并且照见了小王那被孩子尿湿了一大片的羊皮大衣。在手电的反光里,刘强注意到工兵连长的
疲乏的脸上有了一丝微笑,并且他那眼睛因讥诮和喜悦而发亮。
“这他妈的!”。工兵连长讥讽地说,一下子变得生气勃勃了,“你看你这个样儿!‘不哭啦,小宝宝,
过不了桥就呆着吧。’你呆着吧!”
“难道不是这样的?”小王叫着。
周围的人们都看着孩子。这些疲困、受冻、焦灼的战士们,司机们,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当那
孩子的小手在手电的亮光里一下子扑打到小王的脸上去的时候,那个工兵连长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大家
于是懂得,这毛手毛脚的年轻的司机助手,为什么要求得这么理直气壮了。
工兵连长就亮着手电向车子走去,对车子照着。那些妇女们默默地迎着手电的亮光——在紧急的情况
和严寒中她们是绝对沉静的。小王抱着那啼哭的孩子跟着工兵连长跑着,一边跑一边拍着孩子:“好宝宝,
不哭啦,咱们这就过桥啦!啊!啊!”
工兵连长和另外的几个司机都看见了——这些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都是穿得很单薄的。
“同志……这并不是我不遵守……”小王温柔地说。
“好啦,别唱了,过去吧。”工兵连长讥讽地说,忍不住地微笑着:“什么,‘好宝宝,不哭啦,过桥啦!’
——你这家伙滑头!”
小王快乐地叫了一声爬上了司机台。于是这台车插入了正在行驶着的车子的行列中间,上了桥头。工
兵连长和其他的司机们不觉地跟着这台车走了几步,然后就站在冷风中,听着马达的吼声中传来的孩子的
哭声和小王的快乐的抚爱声——大家的脸上都长久地含着安静的,满足的笑容。
过了桥以后,刘强就有些支持不住了,他咬着下嘴唇,一声不响地开着车。他的头脑里闪过了一些图
景。在一间亮着灯光的房子里,他的孩子们正在甜蜜地睡眠,小小的头歪在枕头边上,旁边摆着红花布做
的新棉袄——那是奶奶亲手缝的。长方形的房间里堆满东西,这都是老人家的东西,于是房间里就有着陈
年古旧的生活气味。想到这个,他觉得很宽慰。接着他又看见他的女人站在织布机旁,一边工作一边在想
着:“下雪了。他在前线怎么样呢?穿上棉衣没有呢?
“下雪了,”王德贵快乐地说,“这是今年头一次下雪。”
“下雪了。”刘强心里愉快而安静。
“来吧,我来当会儿妈妈吧,这段路给你。将来你一定是个好司机!”他抱过了孩子。王德贵带着庄严
的激动坐上了驾驶的位置。
公路上,雪已经积起了三四寸。这台车平稳地前进着。
(节选,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多处都可以感触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比如司机刘强沉静的态度,在紧急情况下绝对沉静
的妇女,大家安静目送的场景。
B.小说描绘的很多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是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理的重要助力,同时也为下文情节
的展开做了合理的铺垫。
C.小说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不论是刘强、王德贵,还是工兵连长,或者是车中的朝鲜妇女,都在作者的
笔下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D.小说的语言经过精心锤炼,华丽典雅、饱含热情;把一场宏大战争中的一个微小的场景描绘的生动逼真,
仿佛能重现在读者的眼前。
8.文中多处写到不能言语只会哭泣的朝鲜婴儿,请联系文本分析婴儿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6 分)
9.文学评论家巴人说这篇描写战争的小说既是“真实的”,也是“诗意的”,请结合文本谈谈这二者在小说中
的表现及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
尼。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
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孔子贫且贱。及长,
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
之间,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
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
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
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
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而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
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
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鬻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其涂
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
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男女行者/别其涂/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
B.男女行者/别其涂/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
C.男女行者/别其涂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
D.男女行者/别其涂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鲁襄公二十二年,属于年号纪年法,此外还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以及年号干支兼用法等。
B.司空是官名,西周始设,主管土木工程;西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为三公之一,后称“司
空”。
C.累绁即“缧绁”,“缧”指捆绑犯人的绳索,“绁”是牵牲畜的绳索,在文中二词连用,借指监狱。
D.行摄,有兼摄官职之意,摄亦有代理官职之意;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有很多,比如假、权、署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从政才能。孟釐子曾在自己死前告诫儿子一定要向孔子学习。孔子在季氏家当过管
理仓库和管理牲口的小官,都管理得非常好。
B.孔子身处于逆境,不畏危难。孔子和弟子被困在陈蔡之间,但依然坚持教学,临危不惊,用自己的行为
为他所倡导的气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孔子答景公之问,政见非凡。齐景公询问其秦穆公称霸的原因,孔子强调那是因为秦穆公不但志向远大,
而且中正无私,他虽然不能称王,称霸是应该的。
D.孔子以德才立世,教授有方。孔子的弟子大约有三千人,精通诗书的有七十二人。孔子虽是一个平民,
但读书的人很尊崇他。司马迁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5 分)
(2)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③得路去何迟。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④甲欲荐谁?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②楚客,指贾谊。
③烟霄:喻显赫地位。④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中,孔子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2)《鱼,我所欲也》中“ , ”两句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
原因。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我们挥毫泼墨, 生态画卷,让“青山绿水共为邻”的生态之美从理想照进现实,让绿色发
展理念不断浸润美丽家园。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
化 ,河南全面启动沿黄河南段左右岸、中下游生态廊道建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
年全国已完成春季造林 6646 万亩,约占全年造林任务的 65%左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
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在江苏南京栖霞区燕子矶街道,过去江边化工企业 ,江水被污染,如今
厂房变绿廊,四季皆美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持续增绿,“创造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
1/4 来自中国”的奇迹,到持续减排,让蓝天白云成为生活的常态……通过不懈努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专门为骑行、步行设计的道路上绿树成荫,越来越多的人在购车时选择新能
源车型……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在点滴之处 着身边的环境,助力实现我们共同的“绿色梦想”。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抒写 声势浩大 鳞次栉比 改变
B.书写 如火如荼 星罗棋布 改善
C.抒写 如火如荼 鳞次栉比 改善
D.书写 声势浩大 星罗棋布 改变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完成春季造林 6646 万亩,占全年造林任务的 65%左右。
B.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完成春季造林 6646 万亩,占全年造林任务的 65%左右。
C.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实现春季造林 6646 万亩,占全年造林任务的 65%左右。
D.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实现春季造林 6646 万亩,占全年造林任务的 65%左右。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3 分)
示例:让“青山绿水共为邻”的生态之美从现想照进现实。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B.倘若我们在生活的全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会活不成。
C.雨果并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者,有人说他是“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
D.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母亲,黄河有众多的“孩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发烧是肌体对外界病原体的自然反应,如果一个人短时间发烧,那么多喝些水,补充一些维生素,体
温自然就降下来了。 ① ,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判断是不是感染。 ② ,因为每一种疾
病都需要对症下药,如果不是感染性疾病,吃抗生素是无效的。如果患者不是细菌感染,而是病毒感染,
吃抗生素也是无效的。 ③ ,人肌体内的细菌会对很多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再吃的时候就无效了,
所以大家要谨慎服用。
21.请对下面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由中国科协主办,于 2019 年 5 月启动。它以年轻人喜闻乐
见的短视频形式,拉近公众和科学家的距离。获奖的视频,真实反映了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视
频中的主人公们,大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名人,多是一线科研工作者。他们践行着“爱国,创新、求
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向公众传递着他们的精神力量。经网友票选和线上线下两轮专家
评审,确定了获奖名单。本次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宣传热潮,网友观看、投票、点赞已
超过 35 亿次。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危机:潜伏的危险;严重困难的关头。——《现代汉语词典》
②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任正非
③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到危机。——丘吉尔
学校文学社正在开展以“危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根据以上内容完成一篇征文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高二答案
1. B(A 项“完全能够让人信服”错误。C 项据第 3 段第 1 句,“标明了欲望”有误。D 项说法过于绝对。)
2. B(“分析了叙事对欲望的影响”错误,第三段是欲望对叙事的影响,第四段是叙事对欲望的影响。)
3. B(即使纳入文学情节的躯壳,人们也不一定会津津有味地跟踪一个数学教科书提供的因果转换。)
4. A(“韧性城市是新概念”表述有误;另,材料一第二段有“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
并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其演进。”)
5. D(这是临时性应急措施,“韧性城市”建设应“从应急化走向常态化”。)
6.(1)科学合理利用新兴技术,多维度提升城市韧性;(2)跳出简单的防灾、救灾思维,确立系统、多元
的风险防控理念;(3)不搞形式,真正抓好“韧性城市”显性工程建设与隐形内涵建设。(每点 2 分,共 6
分;意对即可。)
7. D(小说的语言经过精心锤炼,平淡朴素却饱含热情。)
8.(1)婴儿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使行文更加紧凑集中。(2)婴儿的存在有利于烘托人物形象,安
抚哭泣的婴儿突显出志愿军战士铁血柔情的品质。(3)婴儿的哭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缓和了紧张氛围,
是司机能够插队过桥的关键。(4)婴儿的哭声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小说借守护婴儿歌颂了志愿军战士奉献
精神,突出主题。(5)哭泣的婴儿是朝鲜人民遭受战争苦难的一个缩影,从侧面谴责了敌军的侵略行为。(每
点 2 分,任意答出 3 点即得 6 分)
9.(1)小说描写的真实性:①小说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②小说关于战争场景的描述是真实的,战斗条
件艰苦,战事胶着激烈。③小说里的人物形象鲜明立体,真实可信。(答出任意 2 点给 2 分)
(2)小说描写的诗意性:①小说突显了战争过程中志愿军战士的人性之美。②小说把大量笔墨聚焦在象征
新生和希望的婴儿身上,给小说一抹温暖的亮色。③小说尾段描写了司机刘强脑海里温馨的画面,增添了
小说的诗意。(答出任意 2 点给 2 分)
(3)作用:真实与诗意相结合,让读者于残酷战争中看到生命的美好和希望,增强胜利的信心,凸显“革
命浪漫主义”情怀、乐观精神,升华主题。(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0. B
11. A(鲁襄公二十二年,属于王公年次纪年法)
12. C(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即使称王也完全应该,称霸还委屈他了”。)
13.(1)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崇尚礼仪,这岂不就是所谓的才德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一定要去拜他
为师。(“达者”“即没”“师”各 1 分,大意 2 分)(2)齐景公跟晏婴一块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过去
泰穆公时,秦国的国土又小,地域又偏僻,他能够称霸是什么原因呢?”(“适”“僻”“其霸何也”各 1 分,
大意 2 分)
14. B(此处营造的氛围是凄清,故“清幽”不当。)
15.(1)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2)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
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喻,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3)诗人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
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每点 2 分,共 6 分,意对即可)
16.(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7. B 18. A 19. C
20.①如果出现长期发烧现象 ②患者千万不要自己乱吃抗生素 ③服用抗生素次数太多(每句 2 分,意
对即可)
21.(1)由中国科协主办(2)2019 年 5 月启动(3)“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确
定(4)经网友票选和线上线下两轮专家评审(每个要点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22.参考立意:(1)要有危机意识;(2)要为危机提前做好准备;(3)要正确的心态面对危机。
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诞生。孔子降生后脑袋就长
得中间低四面高,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字叫仲尼。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病重将死,临
死前告诫他作为继承人的儿子孟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能当国继位,但必然会有
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崇尚礼仪,这岂不就是所谓的才德显达的人吗?我死之后,你一
定要去拜他为师。”孟釐子死后,懿子和鲁人南宫敬叔便去向孔子学礼。孔子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
成年以后,先是给季氏当管理仓库的小官,在掌握钱粮的出入方面准确公平;后来又做过管牲口的小官,
市场中牲口越养越多。于是做了管理土木工程的官。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
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不能走出去, 粮食也没有了,跟随的学生都饿病了,没人能站立起
来。孔子还在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唱歌。子路生气,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
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三十岁了。齐景公跟晏婴一块来
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过去秦穆公时,秦国的国土又小地域又偏僻,他能够称霸是什么原因呢?”孔子
回答说:“秦这个国家,地域虽然小,但是它的国君志向远大;地势虽然偏僻,国君的行为却中正无私。秦
穆公亲自选拔用五张黑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封给他大夫的官爵,才把他从奴隶的拘禁中救出来,就和
他一连晤谈三天,随后把掌政大权交给了他。从这点说明即使称王也完全应该,称霸还委屈他了呢!”景公
听了很高兴。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到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
接触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音乐,听到韶乐,就学起来,三个月竟然尝不出肉味来,齐国人称赞他这
种专心致志的精神。齐国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知道了。景公说:“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辞
行,返回了鲁国。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这时他以大司寇的身份兼理国相的职责(参与国家大事),
于是就把扰乱鲁国政事的大夫少正卯给杀了。孔子参与国政才三个月,鲁国那些贩卖羊羔猪仔的人们,不
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男人女人在路上行走时也自觉的分开各走一边;丢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拾取;男人
崇尚忠诚信义,女人信奉贞节顺从,四面八方来到鲁国的客人,用不着到主管官员那里去求告,鲁国的百
姓都能够使其各得所需而归。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弟子大约三千人,精通六艺的有七十
二人。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孔子是一个平民,
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自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
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