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ID:680833

大小:67.73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1-04-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黑龙江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语文 4 月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姚崇,字元之。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 百里者,得诣行在。时帝亦密召崇,崇至,帝方猎渭滨,即召见,帝曰:“公知猎乎?”对曰:“少所习 也。臣年二十,居广成泽,以呼鹰逐兽为乐。张憬藏谓臣当位王佐,无自弃,故折节读书,遂待罪将相。 然少为猎师,老而犹能。”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 行,臣敢辞。”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崇奏:“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 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 “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 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帝然之。 黄门监卢怀慎曰:“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驱, 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魏知古,崇所引,及同列, 稍轻之,出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时崇二子在洛,通宾客馈遗,凭旧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帝 召崇曰:“卿子才乎,皆安在?”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是必尝以事 干魏知古。”帝始以崇私其子,或为隐,微以言动之。及闻,乃大喜,帝于是爱崇不私而薄知古,卒罢为 工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宋璟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2 B. 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C. 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D. 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顿首”即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 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B. “开元”有开国之意,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开元四年即开国四年。汉武帝即位后,在年数之前加 上有纪念意义的名号,是为中国古代年号之始,此后形成制度。 C.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刑部和工部,每部的最高长官称为尚书。 D. “东都”一般指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东汉班固曾写《两都赋》,两都即东都洛阳,西都长安; 本文中的东都就是指洛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姚崇有抱负,文武双全。姚崇少年时就学习打猎,能呼鹰逐兽,是出色的猎师;长大后,在张憬藏的 鼓励下改变少时的志向专心读书。 B. 姚崇有才能,得到重用。唐玄宗在狩猎中召见姚崇,并以天下事咨询于他,姚崇应对如流,不知疲倦, 玄宗当即任命姚崇担任宰相来辅佐自己。 C. 姚崇有担当,一心为民。开元四年山东蝗灾,姚崇担心蝗虫会吃尽百姓粮食,主张坚决灭蝗救人,并 愿意承担可能带来的祸殃。 D. 姚崇很诚实,坦荡无私。在皇帝故意打听他儿子的情况时,姚崇毫无隐瞒,直陈儿子为人贪欲而少节 制,并不袒护儿子的缺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 3 (2)魏知古,崇所引,及同列,稍轻之,出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按旧例,天子行幸出巡,方圆三百里内的州郡牧守官员,都要到皇帝行宫朝见。 (2)魏知古是姚崇引荐的,待到二人并列相位,姚崇渐渐轻视他,就排挤他出京到东都代理吏部尚书。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祖旭,魏南幽州刺史。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岁,州 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①,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后仕周。从武帝平齐, 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咸悦。岁余,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 府,转司会中大夫。尉遇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 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 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亟登衮命,频莅方岳,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 膏脂而莫润。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 阙,罪在我躬。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兴言远慕,感咽难胜。”诸弟报以事恐难遂, 于是乃止。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 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 余官如故。四年,丁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 请托不行。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坐事免。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 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 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 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②,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 亚台铉③。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 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 出拜荆州总管。时天下唯置四大总管,并、扬、益三州,并亲王临统,唯荆州委于世康,时论以为美。世 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赠.大将军, 谥曰文。世康性孝友,初以诸弟位并隆贵,独季.弟世约宦途不达,共推父时田宅尽以与之,世多其义。 4 (《隋书》卷四七,有删改) ①直寝:官名,北齐和隋皆设此官,掌宿卫侍从。 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叔侄疏广与疏受。 ③台铉:宰辅重臣。 9.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B.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C.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D.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丁忧,遭逢父母之丧,也称“丁艰”,后多指官员在父母死去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 B.耳顺,六十岁,意指个人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也称“花甲”。 C.季,指排行,古代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指最小的。 D.赠,古代指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亲属则不属于加封之列。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韦世康出身世家大族,祖父曾任魏南幽州刺史,他沉着敏锐,有胸怀,十岁时被征召为州府主簿, 后随周武帝平灭北齐,授任司州总管长史。 B.尉迥兴兵作乱的时候,高祖恐怕汾州、绛州趁叛乱之机生出变故,任命韦世康为绛州刺史,他以素来 清高的名望镇守,百姓爱戴喜欢,全境没有诉讼官司。 C.朝廷外调任命韦世康为荆州总管,当时全国共有四大总管,并州、扬州、益州三州都由亲王亲临治理, 只有荆州委任韦世康,可见朝廷对他的信任。 D.韦世康性情沉静,做事沉稳,深得高祖信任和器重,他多次想退隐归家,最终得到高祖的允许,得以 颐养天年。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5 (1)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咸悦。(5 分) (2)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5 分) 【答案】 9.C “壮年”为“未谢”的主语,其前停顿,排除 BD;“细书”为“不见”的宾语,中间不停顿,排除 C.译 文:现在虽未到七老八十,而壮年已经过去.近来眼睛昏朦更加厉害,不能看清小字,脚病更加严重,不 能疾步快走.故选 C 10.D 11.D D 皇帝没有同意,世康死于任上。 12.(1)当时东夏刚刚被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百姓都很高兴。” (2)(韦世康)听到别人有善行,就像自己有一样高兴,也不弘扬别人的过失来求得名誉。 韦世康,是京兆杜陵人,世代为关右(长安以西)大姓。父亲韦夐,隐居不出仕,魏朝、周朝二代共 有十次征召,都未应命,称为逍遥公。世康自幼沉稳慧敏,有器识度量。年仅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在 魏朝,二十岁任直寝,封爵为汉安县公,娶魏文帝女儿襄乐公主为妻,封授为仪同三司。后来任职北周, 由典祠下大夫起,历任沔州、硖州刺史。曾随周武帝平灭北齐,授任司州总管长史。当时东夏刚刚平定, 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百姓都很高兴。一年多后,朝廷召入为民部中大夫,升官位为上开府, 后改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兴兵作乱的时候,高祖为之忧心,对世康说:“汾州、绛州原来是北周、北齐的分界之地,趁此叛乱 之机,恐怕生出变故。现将它交托于公,替我好自镇守。”于是授任绛州刺史,凭着素来的德望镇守于此, 全境安宁整肃。世康生性恬淡素崇尚古凤,不因得失自乱心志。在州任上,曾经感慨很深地露出知止知足 的心意,给儿女兄弟的书信说:“几次登临三公之位,频频莅临方镇之任,立志去除酒色财三者迷惑,内 心畏惧天、神、你、我四者良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财利不沾。现在虽未到七老八十,而壮年已经过去。 近来眼睛昏朦更加厉害,不能看清小字,脚病更加严重,不能疾步快走。况且母亲年事已高,冬夏冷热应 该伺候,晨昏问候却又缺失,不孝之罪在我一身。想奏闻圣上,请求遵循孝养之礼,因未征询你等,所以 发此信来。动笔牵起远方情思,伤感哽咽难以自持。”兄弟们回复说恐怕难以如愿,于是才止息退念。在 任上几年,有惠民之政,上奏的对官吏的考绩连居最优,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淡薄嗜好欲望,不羡慕 权贵权势,未曾以官位名望傲视别人。听到别人有善行,就像自己有一样高兴,也不张扬别人的过失来求 得名誉。不久升爵为上庸郡公,加封食邑至二千五百户。当年又改任为吏部尚书,其他职位照就。开皇四 年,因为母亲守丧离职。不满一年,朝廷起用命他到官。世康坚决请求,希望到丧制满,皇上没有许可。 世康在吏部任职,选拔任用公平,杜绝人情请托。开皇七年,朝廷将兴兵江南,议论重视方镇,任命世康 6 为襄州刺史。后因事坐罪免职。不久,授任安州总管,不久改任为信州总管。开皇十三年,入京朝君,再 次拜任为吏部尚书。先后十多年时间,荐举提拔官员甚多,朝廷评价他廉正公平。世康曾经借休假之闲, 对子弟们说:“我听说功成身退,是古人常行之道。现在我年近六十,意想辞官,你们认为如何?”他的 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修身养德,官位显赫名望远扬,盈满倾溢的教训,前代圣贤极为看重。要效法 汉朝疏广疏受,儿辈谨遵钧命。”后来趁侍奉皇上宴会的机会,世康两次下拜陈述退让之意说:“下臣没有 尺寸功劳,而得以位居宰相之次。现在犬马已年老,无益于圣明之时,恐怕死期不远,无法完成职责。希 望恩赐辞官,退避以让贤能。”皇上曰:“我早晚盼望,求贤若渴,希望与你共同治理天下,以求得太平。 现在的请求,大大违背我素来的愿望,纵使确实筋力衰减,还要委屈你躺着治理一方。”于是调外拜任荆 州总管。当时全国只设有四大总管,并州、扬州、益州三州,都有亲王亲临治理,只有荆州委任世康,当 时舆论视为荣耀。世康施政简素清静,百姓爱戴喜欢,全境没有争讼官司。开皇十七年,在州任上去世, 享年六十七岁。皇上听说后痛惜不已,助葬赠礼非常丰厚。赠封为大将军,赠谥号为“文”。世康生性孝 敬父母友爱兄弟,当初因为兄弟们都官位显贵,惟独幼弟世约仕途不通达,于是都把父亲传留的田地宅院 全部给了他,世人都称扬他们重情义。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 10—13 题。 李革 ,字君美,河津人。父余庆,三至廷试,不遂,因弃去。革颖悟,读书一再诵,辄记不 忘。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真定主簿。察廉,迁韩城令。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 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迁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丁母忧,起复,迁大兴县令、中 都左警巡使、南京提刑判官、监察御史、同知昭义军节度事。丁父忧,起复,签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伐宋,尚书省奏:“军兴,随路官,差占者别注,阙者选补,老不任职者替罢,及 司、县各存留强干正官一员。”革与签陕西高霖、签山东孟子元俱被诏,体访三路官员能否,籍存 留正官,行省、行部、元帅府差占员数及事故阙员,老不任职,赴阙奏事。改刑部员外郎,调观州 刺史兼提举漕运,陕西西路按察副使,大兴府治中。知府徒单南平贵幸用事,势倾中外,遣所亲以 进取诱革,革拒之。 兴定元年,胥鼎自平阳移镇陕西,革以知平阳府事,权参知政事,代鼎为河东行省。是时兴兵 伐宋,革上书曰:“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 能支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革移粟七万石以济之。二年,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于是晚禾未 熟,牒行省耕毁清野。革奏:“今岁雨泽及时,秋成可待。如令耕毁,民将不堪。”诏从革奏。 十月,平阳被围,城中兵不满六千,屡出战,旬日间伤者过半。征兵吉、隰、霍三州,不时至。 裨将李怀德缒城出降,兵自城东南入。左右请革上马突围出,革叹曰:“吾不能保此城,何面目见 天子!汝辈可去矣。”乃自杀。赠尚书右丞。 7 赞曰:《传》曰:“君子之言,其利博哉!”徒单镒拱扼一语而宣宗立,厥功懋矣。徒单镒为 外官,惟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算之人,其即康之谓矣。贞祐执政李革,可谓君子, 其进退之际,有古人为相之风焉。 节选自《金史·卷九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徒单镒、孙即康、李革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B.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C.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D.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发展至隋定型,唐时主要负责执行诏令,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 之一。 B. “权参知政事”中“权”即代理、暂代。“署、行、守、摄、假、迁”都有代理官职之意。 C. “赠尚书右丞”中“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D. “赞曰”中“赞”是史传类作品中作者或注家用来对作品人物或事件进行评论、阐发观点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李革聪明机敏,正直廉洁。他才华出众,过目不忘,拒绝权贵亲信的功名引诱,被朝廷 赏识。 B. 李革恪尽职守,奉公敬业。两次伐宋他均积极支持,认真递选官员,转运粮食,以救济金朝 军队。 C. 李革体恤民情,保护农耕。他考虑民意,上奏反对朝廷耕毁清野,意见最终为朝廷所采纳。 D. 李革竭忠尽智,忠君爱国。平阳被围,他奋勇抵抗,城破之时,他放弃突围,自杀以殉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5 分) (2)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于是晚禾未熟,牒行省耕毁清野。(注:粘割梭失是人名)(5 分) 【答案】 10. D 11. B “迁”没有代理的意思。故本题选 B 项。 8 12. B 从第三段李革的上书来看,对于伐宋,李革是持反对态度的,“积极支持”错。所以选 B 项。 13. (1)同知州事接受了富商的贿赂,把一年的赋税、军用物品分配给下属各县,唯有李革 不听从,提刑司认为他能干。 (2)(朝廷)差遣粘割梭失到河东路,这时晚稻还没有成熟,下文书到行省要耕地毁苗,清 除原野上的全部庄稼。 第一句关键点:“纳”:“接受”;“以”:“把”;“课”:“赋税”;“听”:“听从”,“以为”:“认为(他) 能干”。 第二句关键点:“至”:“到达”;“于是”:“这时、在这个时候”;“牒”:“下文书”;“清野”:“清 理”。 参考译文: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亲名叫李余庆,经历三次考试至廷试,不中第,于是放弃了 科举。李革聪明机敏,读书一二遍,就记住不忘。中大定二十五年(1185)考中进士,调任真定 县主簿。监司考查,迁升他为韩城令。同知州事接受了富商的贿赂,将一年的赋税、军用物 品分配给下属各县,唯有李革不听从,提刑司认为他能干。迁任为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 太原推官。遭逢母亲丧事,服丧后起用恢复原职。调任大兴县令、监察御史,遭逢父亲丧事, 服丧后恢复原职,担任签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1206),攻打宋朝,尚书省上奏:“战事兴起,沿路官员被差遣征调的另外委任, 缺员的选调补充,年老不任职的撤换,司、县各保留强敏能干的正职官员一员。”李革与签书 陕西按察司事高霖、签书山东按察司事孟子元一同接受诏令,亲自查访三路官员能干与否, 登记存留的正长官,行省、行部、元帅府差遣征占的官员人数,以及因事造成的缺员,年老 不任职的官吏。到朝廷禀奏事务,改任刑部员外郎,调任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知府徒单南 平显贵得宠,执掌政事,权倾朝野,派遣亲近的人用加官进爵来引诱李革,李革拒绝了他。 兴定元年(1217),胥鼎从平阳府调任镇抚陕西,李革以知平阳府事的身份,暂代参知政事,代 替胥鼎担任河东行省。这时起兵攻打宋朝,李革上书说:“现在的策略应当使军队、百姓休息, 蓄养精锐来防备敌人。宋朝虽然挑起事端,只可自我防备。如果不能忍受小的愤怒而考虑长 远的谋略,恐怕有人会利用这个机会,那就不能对付了。”皇上没有采纳。太原战后缺粮,李 革运送七万石粮食来救济。兴定二年(1218),(朝廷)差遣粘割梭失到河东路,这时晚稻还没 有成熟,下文书到行省要耕地毁苗,清除原野上的全部庄稼,李革上奏:“今年雨水及时,秋 9 天收成在即,如果命令耕地毁庄稼,百姓将不能忍受。”诏令采纳了李革的奏请。 十月,平阳城被围困,城里的士兵不满六千人,多次出战,十天内受伤的人超过半数。 征调吉、隰、霍三州援兵,没按时赶到。偏将李怀德用绳索吊下城投降,敌军从城东南攻入。 随从请求李革上马突围出走。李革叹息说“:我不能保卫这座城,有什么脸面见天子?你们这 些人可以离去了。”(李革)于是自杀。(朝廷)追赠我把他为尚书右丞。 赞曰:《传》中说:“君子的言语,他的好处很多。”徒单镒从容安闲地说一句话,从而 使宣宗能立为皇帝,他的功劳很大。徒单镒出外任官,只有孙即康诡谲狡猾,于是骤然间官 至宰相。古人所说的如斗筲一样才识短浅、气量狭小的人,大概就是说孙即康这类人吧。贞 祐年间的执政大臣李革,可称为君子。他在进退之间,有古人做宰相的风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 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 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 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 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 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 复旧官。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 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 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逾僭..。 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注】是桓听命,拜诏尽恭。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 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 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 江南转运使。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 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咸平初,同知贡举, 被疾,改右谏议大夫。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 十八。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10 【注】繇:读 yóu,古同“由”,从,自。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 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B. 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 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C.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 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D.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 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11.对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荫补:古代一种选官制度,指下辈因上辈功业或地位而获得的特殊待遇。 B.执政:指执掌国政的大臣。宋朝专指宰相以外的执政大臣。 C.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因之。 D.逾僭:亦作“踰僭”,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与“逾越”意思相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被任命为防御推官, 后来他又因科考成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 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他因为来不及参加恩例而上书自陈罪过,调任为太子左赞善大夫, 但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结果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他曾出使交州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他 连一眼都不看,礼币之外,不接受私自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 11 等职务,这与他的尽职尽责和工作绩效是分不开的。 【答案】 10.C 11.D 逾僭:指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名义或物品。谮:诋毁,中伤。本题考查这两个形 近词的区别。 12.B 恩例:指帝王为宣示恩德而颁布的条例、规定。原文意思是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 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 13.(1)契丹入侵边境,李若拙改任职方员外郎,调任河北路,赏赐紫服、金鱼袋。 【评分标准】(1)句意正确 2 分,“寇”“徙”“金紫”的解释各 1 分,共 5 分。 【参考译文】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亲李光赞,曾任贝、冀观察判官。李若拙起初靠父荫补 任太庙斋郎,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为大名府户曹参军。当时符彦卿在军镇,李光赞在其幕 府,李若拙得以侍养父亲。很快他又考中进士,王祐当时主持科举,他将李若拙列在上等, 李若拙被任命为密州防御推官。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赞赏他的机敏渊博,改任 他为著作佐郎。按惯例,考中制策者要被委任为拾遗、补阙。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 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宰相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后来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官 名与父名相同,推辞,没有得到允许。太平兴国二年,任乾州知州,适逢李飞雄诈乘官府驿站车 马,称自己是送诏的使臣,事情败露被依法惩处。太宗因李若拙与李飞雄父亲李若愚名字相连, 怀疑他们是兄弟,就命殿直卢令珣将他抓捕关进州狱,后来知道他与李若愚同宗,但已非亲族, 不知其谋,但仍被革去官职流放海岛。过了一年多,才起用他为卫尉寺丞、陇州知州。太平兴 国四年,恢复原有职务。以政绩突出闻名,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 同帅宋偓年老疏于政务,又调李老拙前往担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 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当时诸皇子出就封国,李若拙献颂,皇帝很满意,接见了他, 赏赐给绯鱼,任命他为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曾前往京城奏报边境情况,太宗表 扬了他。又任命为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以秘书监名义出使交州。此前,黎桓的规格超 过了应有的标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于是黎桓听从,接受诏书 的态度极其恭顺。宴会那天,黎桓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李若拙一眼都不看,只取了以前被扣押 12 的使臣邓君办回朝,礼币之外,没有接受私自赠品。出使回来,皇上认为他不辱使命。升任起居 舍人,充任监铁判官。淳化二年,出朝任两浙转运使。契丹入侵边境,改任职方员外郎,调任河 北路,赏赐紫服、金鱼袋。淳北五年,在昭文馆任职,升职为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李若拙身 材魁伟,崇尚气节,有才干,但处理事务太慢。宰相因此替他说明,免去转运使,任泾州知州。至 道二年,黎桓又入侵南部边境,朝廷又下诏令李若拙出使,到后,黎桓又服从朝廷。出使回来, 真宗即位,召见慰问,进级为金部郎中。咸平初年,任同知贡举,患病,改任右谏议大夫。皇帝北 征,任判留司御史台。第二年,出使到河朔巡视边境事务,又任升、贝二州知州。咸平四年去世, 享年五十八岁。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筑梦班) 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 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善继端方谨悫。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内艰..除,起故官。辽左饷中绝,廷 臣数请发帑,不报。会广东进金花银,善继稽旧制,金花贮库,备各边应用。乃奏记尚书李 汝华曰:“与其请不发之帑,何如留未进之金?”汝华然之。帝怒,夺善继俸一年,趣补进。 善继持不可,以死争。乃夺汝华俸二月,降善继一级,调外。汝华惧,卒补银进。泰昌改元.., 复原官,典新饷。连疏请帑百万,不报。 天启元年,辽阳陷,以才改兵部职方主事。大学士孙承宗理兵部事,推心任之。及阅视 关门,以善继从。出督师,复表为赞画。布衣羸马,出入亭障间,延见将卒相劳苦,拓地四 百里,收复城堡数十,承宗倚之若左右手。在关四年,累进员外郎、郎中。承宗谢事,善继 亦告归。 先是,杨、左之狱起,魏大中子学洢、左光斗弟光明,先后投鹿太公家。太公客之,与 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承宗、善继谋借巡视蓟门,请入 觐。阉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太公急 募得数百金输之,而两人者则皆已毙矣。至是,善继归,而周顺昌之狱又起。顺昌,善继同 年生,善继又为募得数百金,金入而顺昌又毙。阉党居近善继家,难家子弟仆从相望于道。 太公曰:“吾不惧也。”崇祯元年,逆榼既诛,善继起.尚宝卿,迁.太常少卿,管光禄丞事, 再请归。 13 九年七月,大清兵攻定兴。善继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捍城,太公许之。与里居知州薛 一鹗等共守。守六日而城破,善继死。家人奔告太公,太公曰:“嗟乎,吾儿素以身许国, 今果死,吾复何憾!”事闻,赠善继大理卿,谥.忠节,敕有司建祠。 (节选自《明史·鹿善继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B. 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C. 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D. 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内艰,即丁内艰,指朝廷官员遭遇父母丧事,需停职回乡守孝。 B. 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会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C. 起,指起用人任以官职;迁,古指调动官职,这里指提升官职。 D. 谥是指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鹿善继灵活变通,关心边事。担任户部主事时皇帝坚持把运往朝廷的金花银收入国库,鹿善继不死守 旧制,要把这些金花银转拨为边塞的军饷。 B. 鹿善继擅于谋划,深入士卒。他深受大学士孙承宗信任,在替孙承宗做赞画时,谋划有方,开疆拓土, 收复了不少失地,其间深入边塞慰劳将卒。 C. 鹿善继很重情义,不惧奸佞。在杨、左及周顺吕受阉党之害时,鹿善继不惧牵连,挺身而出,为救助 他们,先后多次为他们筹措了数百两黄金。 D. 鹿善继大义凛然,忠贞爱国。大清军队攻打定兴,鹿善继入城与知州薛一鹗等一起坚守城池,六天后 定兴城被攻破,他以身许国,谥封为“忠节”。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帝怒,夺善继一年,趣补进。善继持不可,以死争。 (2)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 【答案】 【答案】10. B 11. A 12. C 14 13. (1)神宗很恼怒,剥夺鹿善继一年的官俸,催促把金花银补进国库。鹿善继坚持不同意,以死来争 取。 (2)太公把他们当成客人,(他们)跟太公所交好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商量后,拿着太公的信跑去山 海关口,把他们的困难告诉了承宗。 A 项,“内艰,即丁内艰”错误。丁内艰,即丁母忧,旧指母丧;遭父丧则称丁外艰。 故选 A。 【12 题详解】 C 项,“在杨、左及周顺吕受阉党之害时,鹿善继不惧牵连,挺身而出,为救助他们,先后多次为他们筹 措了数百两黄金”错误。结合“太公急募得数百金输之,而两人者则皆已毙矣。至是,善继归,而周顺昌 之狱又起。顺昌,善继同年生,善继又为募得数百金,金入而顺昌又毙”分析,为杨、左筹措黄金的是他 的父亲鹿太公。 故选 C。 【13 题详解】 (1)“怒”,恼怒;“夺”,剥夺;“趣”,通“促”,催促,督促;“持”,坚持;“以”,介词, 用。(2)“客”,意动,以……为客,把……作为客人;第二句省略的主语“他们”;“善”,交好;“谋”, 商量;“书”,信;“关门”,山海关口;“其”,代词,他们;“难”,困难;“告其难于承宗”(状 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善继的父亲鹿正,苦行守节,自我砥砺。有一个县令想见他,他正在给田 施粪,扔下铲子就走上前。他替别人的困难着急,就是倾荡自己的家产也在所不惜,远近一带的人都称他 为鹿太公。 善继为人正直谨慎。由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起身,担任了户部主事。为母亲守丧期满,起复原官。 辽东部队的军饷中断了,朝廷大臣几次请求拨出库银,神宗不做答复。正好这时广东运来了金花银,善继 查看原先的制度,金花银应当收进国库,供各边镇使用,就递交文书给尚书李汝华说:“与其向皇上奏请 那些不肯拨出的库银,哪里比得上留下这些还没入库的银子呢?”汝华同意了。神宗很恼怒,剥夺鹿善继 一年的官俸,催促把金花银补进国库。鹿善继坚持不同意,以死来争取。神宗就扣了汝华两个月俸禄,把 善继贬官一级,调到地方上。汝华怕了,最后还是把金花银补进了国库。泰昌改元年,朝廷恢复了善继的 原职,让他主管薪饷。中间他接连上书请求拨出一百万国库银,光宗也没有答复。 天启元年(1621),辽阳失守后,善继因为有才干被改任兵部职方主事。大学士孙承宗掌管兵部事务, 15 对他推心相待,很信任他。等承宗到关门去检阅时,让善继跟着。承宗出关领兵,又上表让他担任了赞画。 善继穿着布衣,骑一匹瘦马,出入于边塞的堡垒中,延请召见将士来加以慰问,开拓了四百里边疆,收复 了几十个城堡,承宗像左右手一样来倚仗他。善继在山海关干了四年,逐渐升到员外郎、郎中。承宗辞职 后,善继也告假回乡去了。 在这之前,杨涟、左光斗的案子发生了,魏大中的儿子魏学洢、左光斗的弟弟左光明,先后投奔到鹿 太公家里。太公把他们当成客人,(他们)跟太公所交好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商量后,拿着太公的信 跑去山海关口,把他们的困难告诉了承宗。承宗、善继商议后打算借巡视蓟门的机会,请求入朝觐见熹宗。 阉党一时哗然,说阁部打算统兵清君侧来了,熹宗就发出一道严厉的指示阻止他们入朝。杨涟、左光斗的 案子更急迫了,每五天追一回赃,拷打得很残酷。太公赶忙凑集了几百两银子送进去,可是他们两个人都 已经死了。到善继回到家里时,周顺昌的案子又出来了。顺昌是和善继同年(的进士),善继又为他凑集 了几百两银子,银子送进去顺昌又死了。阉党的住处离善继家很近,洛难家的子弟、仆从一个接一个地来 到他家里,太公却说:“我不怕。”崇祯元年(1628),谋逆的宦官被诛除后,善继起复为尚宝卿,又升为 太常少卿,掌管光禄丞的事务,他又告假回乡去了。 九年(1636)七月,大清部队攻打定兴。善继家在江村,他对太公讲想过去保卫定兴城,太公答应了。 善继跟在家闲住的知州薛一鹗等一起守城,守了六天城被打下,善继死去了。他的家人跑回来告诉太公, 太公说:“唉!我的儿子一向以身许国,现在果然为国而死,我还有什么遗憾的呢!”事情给朝廷知道后, 朝廷追赠善继为大理卿,谥忠节,传令有关部门为他修造了祠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学业阶段性评价检测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5 题。(20 分)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晋太子左率康八世孙。兄黎,弟楷、绰,并有盛名,所谓“四裴”也。 曾祖松之,宋太中大夫。祖驷,南中郎外兵参军。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 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右军江夏王参军。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 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有白兔驯扰其侧。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 乐安任昉有盛名,为后进所慕,游其门...者,昉必相荐达。子野于昉为从中表,独不至,时亦恨焉。久之, 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正。时三官通暑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 免职。或劝言诸有司..,可得无咎。子野笑而答曰:“虽惭柳季之道,岂因讼以受服。”自此免黜久之,终无 恨意。二年,吴平侯萧景为南兖州刺史,引为冠军录事,府迁职解。时中书范缜与子野未遇,闻其行业而 善焉。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寻除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 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 16 子野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 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等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为书喻魏相 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 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诸符椒,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 诋诃者及其木皆翕然重之。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 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 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谥.贞子。 (节选自《梁书·裴子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 / B.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 / C.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 / D.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B.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C.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D.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翁然重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游其门,指后辈学子非常仰慕当时负有盛名的乐安人任昉,从各地到他的门下求学。 17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古代设官分职,官员都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 C.出,古代对京官外调的一种说法,文中是说裴子野从京城外调,到诸暨县去做县令。 D.谥,即谥号,古代指在对某个历史人物盖棺论定时,选用的一个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偏孤,指早年丧父和丧母。古人对死很忌讳,故称父母之死为“见背”“弃养”。如《陈情表》中“生 孩六月,慈父见背”。 B.国子博士,学官名。始设于晋朝,最初只有一名,此后历代沿袭此官,唐代时,隶属国子监祭酒,共有 六名,分掌六学。 C.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得名。文中指五鼓时分, 即凌晨三点到五点。 D.中表,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属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属为“外”。内为中,外为表,合而称之“中 表”。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裴子野家学相传,家族贤士满庭。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兄弟们,每一位都才学出众,负有盛名; 人人出仕为官,衣锦还乡。 B.裴子野知礼重孝。祖母、父亲先后去世,他极其哀痛,居丧期间,极尽礼节。每次前往墓所祭拜,他都 会伤心地哭泣。 C.裴子野虽受人推重,但为官之路有很多波折。任昉没有推荐他,称赞他的范云在推荐他前去世,范缜对 他的推荐未被通过。 D.裴子野治政以人为本。他出任诸暨县令时,管理不实行鞭罚,百姓有争执时,向他们明示道理,得到百 姓称赞,全境无诉讼事件。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2 分) (1)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 18 (2)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8 题。(8 分) 诸葛亮论(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 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 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 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 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 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 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 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 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而丕与植, 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 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 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 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 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 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选自《苏轼集》)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 逆:忤逆,违背 B.曹、刘之不敌. 敌:对等,相当 C.不过捐.数十万金 捐:舍弃 D.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却:后退 19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言战不若.曹操之能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乃.始治兵振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以.绝曹氏之手足 作《师说》以.贻之 18.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B.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C.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D.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19.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苏轼的这篇文章独辟蹊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第一段开宗明义地指出孔明失败的原因是“仁 义诈力杂用”。 B.在第二段中,苏轼认为孔明口头上讲仁义,实际上却是使用诈力,而且他认为孔明和曹操的做法并没有 多大的差别。 C.第三段是说孔明既然不能保全信义,就应该施展智谋,而且提到只有汤、武才能用“大义”,其他的人 都不能用。 D.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出说空话是毫无实际价值的,而且用两件事说明诸葛亮的想法和说法都是脱离实际 的。 (三)课内文言文选择(每题 2 分,共 14 分) 20.下列选项中对加框词解释全部正确的是( )(2 分) A.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谦辞,我 大块假我以文章:自然 若不过焉则不及:不能通过 他植者虽窥伺 效慕:暗中观察 B.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所拥有的的东西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20 余叩所以:原因 童子六七人:少年 C.而告以成功:成功的消息 即夕行步如平常:第二天晚上 不抑耗其实而已:它的果实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常常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吾妻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省亲 子路率尔而对曰:率先 何竟日默默在此:竟然今天 21.下列选项中对加框字解释错误最多的一项( )(2 分) A.吾与点也:赞同 先妣抚之甚厚:对待 当与秦相较:通“倘” 贫亦罄衣装:用尽 牖其前以通明:窗户 B.故病且怠:生病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 吾家读书久不效:名作动,有效果 迨诸父异爨:等到 胥某一夕暴卒:突然 C.序天伦之乐事:排序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术不可不慎:职业 亦各言其志也:他的 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礼待 D.而无辜者乃至此:于是 早织而缕:表示顺承 妪每谓余曰:每次 古人秉烛夜游:拿 俾困苦不可忍:假使 22.对加框字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 )(2 分) A.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 若自矜诩:怜悯 鼓瑟希,铿尔:通“稀” 客逾庖而宴:越过 函国梁君臣之首:名作状,用匣子 B.莫能如也:没有 大母过余曰:责备 皆利系者之多:意动,以……为利 飞羽觞而醉:使动,使飞动 根拳而土易:改变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还是 诸侯之所亡:死去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果 每岁致数百金:到达 大块假我以文章:借 21 D.传其事以为官戒:流传 其筑欲密:名作动,捣土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作状,亲手 垣墙周庭:环绕 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遭受 23.对下列句子句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1)斯用兵之效也(2)可使有勇(3)泊牧以谗诛(4)异乎三子者之撰(5)苟以天下之大(6)其伤于 缚者(7)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9)不问罪之有无(10)余 自束发读书轩中(1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2)而道之不明(13)即夕行步如平常(14)故不我若也(15)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A.(1)(14)/(2)(3)/(4)(10)/ (5)(9)(12)/(6)(8)(15)/(7)(11)(13) B.(1)(2)/(3)(4)(11)/(6)(8)(13)/(7)(10)(15)/(5)(9)(12)(14) C.(1)/(2)(10)/(3)(6)(8)(11)/(4)(13)/(5)(7)(15)/(9)(12)(14) D.(1)(7)(15)/(2)(3)(10)/(4)(5)(13)/(6)(8)(11)/(9)(12)(14) 24.下列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三省六部是隋唐时期国家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管理国家各 方面的具体事务,如吏部负责管理国家的典礼、科举、学校等。 B.我国古代有谦称、敬称和蔑称,敬称如:执事、殿下、子、公、卿等,谦称如:愚、寡人、窃、足下等, 蔑称如:竖子等。 C.我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 音调慷慨激昂。 D.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来说,稽首是臣拜君之礼,空首是国君 回臣子之礼,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25.下列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来相互酬答唱和,例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就是一首唱酬之作。 22 B.古人有名,有字,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即男子 20 岁(冠礼)、女子 15 岁(笄礼),对平辈、晚辈称字, 例如:称屈平为屈原,李白为太白。 C.万乘:古代一辆四匹马驾的兵车,车上 3 名甲士,外加 72 名步卒,称为“乘”,按周代制度,天子出兵 车万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D.在古代,“拜”“授”“除”“补”表示授予官职,“拔”“擢”“陟”表示升迁官职,“贬”“谪”“左迁”表 示降职,“罢”“黜”“废”表示免除官职。 【答案】 10.C。本句话的大意为:父亲裴昭明,是通直散骑常侍。子野出生后母亲就去世了,由祖母抚养,九岁那 年,祖母去世,他悲痛泣血,家人感到诧异。年轻时好学,擅长写文章。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 可借助标志词,如“(裴)昭明”,人名;“通直散骑常侍”,官职;“(装)子野”,传主人名;“为……所”, 表被动;“祖母”,称呼名词;“家人”,名词。 11.B 这个语句主要是叙述子野写文章的特点和他人对子野文章的态度。“典”与“速”,是子野写文章的 两个特点,不能断开,排除 C、D 两项:“古”是动词“法”的宾语,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 12.D。D 项,“具有褒扬意义”错,“谥号”可褒可贬。 13.A。偏孤,指早年丧父或丧母。 14.A。A 项,“每一位都才学出众,负有盛名;人人出仕为官,衣锦还乡”与选文内容不符。 15.(1)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称赞他的品行,将要上表向皇上推荐他,恰逢范云去世,此事未成。 (2)不久皇帝又命令裴子野写文书让魏国宰相元叉明白自己的意思,当天夜里接到命令,裴子野认为可 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 16.A 逆:迎接 17.D (A 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B 动词,“及,比得上”;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之 后,表示状态 C 副词,“才”;副词,“竟然”D 连词,“来”) 18.C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 戒也。 23 19.C 原文的意思是说“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 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就是丧失时机”,而不是说其他的人不能用仁义。 20.B。A,小人:小民。不过:不是过多。C,即夕:当天晚上。往往:到处。D,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 竟日:整天。 21.D。A 牖:名作动,开窗。B 病:穷困。C 序:通“叙”。术:名作动,选择职业。其:自己的。D 乃: 竟然。而:通“尔”。每:常常。俾:让。 22.C。A 矜:自夸。函:名作动,用匣子装。B 莫:没有人。过:看望。易:更换。C 其:一定。亡,失去, 损失。如:至于。致:得到。假:给予,提供。D 传:为动,为……作传。 23.C。判断,省略,被动,状后,定后,宾前。 24.D A 礼部负责管理国家的典礼、科举、学校等;B 足下是敬称;C 变徵音调悲凉。 25.B 对平辈、尊辈称字表尊敬。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夷弟子。父僧安,太子中庶子。智渊初为著作郎,江夏王义恭太尉行 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诞后军参军。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 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及为随王诞佐,在襄阳,诞待之甚厚。时谘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 怀文并与智渊友善。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元嘉..末,除尚书库 部郎。时高流官序,不为台郎,智渊门孤援寡,独有此选,意甚不说,固辞不肯拜。竞陵王诞复征为骠骑 参军,转主簿,随府转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迁从事中郎。诞将为逆,智渊悟其机,请假 先反。诞事发,即除中书侍郎。智渊爱好文雅,词采清赡,世祖深相知待,恩礼冠朝。上燕私甚数,多命 群臣五三人游集,智渊常为其首。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每从游幸, 与群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迁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 上每酣宴,辄诟辱群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智渊素方退,渐不会旨。尝使以王僧朗嘲戏其子景文, 智渊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戏。”上怒日:“江僧安痴人,痴人自相惜。”智渊伏席流涕,由此恩宠大衰。出 为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加拜宁朔将军,行南徐州事。初,上宠姬宣贵妃殷氏卒,使群臣 议谥.,智渊上议日“怀”。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后车驾幸.南山,乘马至殷氏墓,群臣皆骑从,上以马 鞭指墓石柱谓智渊日:“此上不容有怀字!”智渊益惶惧。大明七年,以忧卒.,时年四十六。 24 (选自《宋书·江智渊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 /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B.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 /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C.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 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D .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 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年号,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中的”元嘉“一 样。 B.“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C.”幸“是指皇帝亲临某地,如文中的”后车驾幸南山“和《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 D.古时说“死”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江智渊 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江智渊聪明机智。刘诞要叛乱之前,江智渊看出他的阴谋,请假预先离开了他;刘诞叛乱事发后, 江智渊被朝廷任命为中书侍郎。 B.江智渊门孤援寡。朝廷贵官中又没什么人引荐江智渊,所以只是被授予担任尚书库部郎这样的官 职,他很不高兴,因而决不拜谢。 C.江智渊才华出众。他爱好文学,文章词采清新丰富;得到皇帝赏识,参加皇上私宴,他总是大臣 中最突出的。 D.江智渊刚直不阿。皇帝曾经命江智渊拿王僧朗来嘲笑戏弄王僧朗的儿子王景文,智渊严肃地拒绝 了,世祖骂江智渊父子都是痴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 (2)上每酣宴,辄诟辱群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 【答案】 10. C (联系上下文揣摩文意,并注意名词作主语的标志。) 11.B (“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 B (“因而决不拜谢”错,“固辞不肯拜”意为“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官职”。) 13.(1) (江智渊)看到皇帝的诏书传来,就知道定是召见自己,不安与惭愧都表现在脸上,世人(评论 的人)因此称赞他。(补充主语;愧恧:惭愧;形:表现;多:称赞。句子通顺 1 分。) 25 (2) 皇帝每次纵情饮宴,就要责骂凌辱群臣,并且命他们自己互相嘲笑攻击,把这当作娱乐游戏。(辄: 就要;嘲讦:嘲笑攻击;以为:把……作为(当作)。句子通顺 2 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