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各地2020-2021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黑龙江省各地2020-2021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ID:680847

大小:55.78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4-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黑龙江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语文 4 月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橡树的歌 【韩】赵南柱 时间应该足够通过人行道,可是出租车就开始减速,没等红灯亮起,就停在了等待线前。“想听首歌 吗?” 突然,年纪大概有 60 多岁的出租车司机拿起放在副驾驶位置的木吉他,开始演奏。“我的刑期已满, 正要赶回家……” 一首常听的歌。《老橡树上的黄丝带》,这是结束监狱生活回家的男人送给妻子的歌。他对妻子说,如 果你还在等我回家,那么请在村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条黄丝带。我记得很久以前在杂志上读过。绿灯亮起, 司机赶忙把吉他放回副驾驶位置,重新握起方向盘。 “做歌手是我的梦想,以前还谱过曲,现在彻底放弃了。” “原来是这样啊。” 我喝醉了,只是礼节性地回答。 司机并不介意,继续说道:“我想唱歌,也有想见的人。如果您不喜欢听,请告诉我。” 我偶尔会以大学生记者的身份在新闻网站上传文章,突然觉得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可以成为新闻主人 公。在交叉路口,在人行道旁,我又听了几段,到达家门口的时候,我正式做了自我介绍,并且说我还想 和他多聊会儿。司机有些尴尬,我决定不关里程表,问他想见的人是谁。 2 “我那时很不像话,说要做音乐,一分钱也不给家里,还指手画脚……” 很长时间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加入组合,前往音乐咖啡厅和活动现场唱歌,可是连零花钱都赚 不够。也曾带着试音带找过多家唱片公司,最终也没有得到机会。他对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妻子没有丝毫 感情。双胞胎女儿出生的瞬间,他还在和一起做音乐的人通宵喝酒,抱怨这个世界让他怀才不遇。即使如 此,妻子也没有埋怨过他,而是独立抚养着两个女儿。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妻子当时是怎样维持生计的。 除了这些,他还出过轨。任何情况下都没发过牢骚的妻子,唯独这件事不肯放过他。闻味道,翻口袋, 不让他换电话。他外出的时候,妻子悄悄尾随,带着两个女儿去音乐咖啡厅,从早到晚监视他。有一天, 妻子和两个女儿突然失踪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没和亲戚朋友联系。这已经是 20 多年前的事了。 “现在我知道她们在哪儿。女儿们还是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也帮不上忙,怎么好意思主动联 系她们呢?我盼着她们偶然坐上我的车,曾经在她们附近转来转去。我在孩子们的学校附近转来转去,一 次也没遇到,可能她们不坐出租车。我应该去开公交车……” 他搔着后脑勺,难为情地笑了。车费持续上涨,我说我想把歌听完。他又拿起吉他。 我觉得他可能会不喜欢露出自己的脸,就主动要拍摄他弹奏的手和轮廓。 “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我要回家。” 唱到“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的时候,他的眼角含着泪水。我也有点儿感动。付他的车费比 平时高出 3 万韩元。 报道反响不错,还上了门户网站的主页。大部分评论都说自己重新思考了家庭的意义,或者希望得到 妻子的谅解,希望妻子幸福。几家电视台想要采访出租车司机,可我并不知道司机的联系方式。故事似乎 就在余韵中结束了。 傍晚时分,有人留言说见过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前面的头发已经花白的出租车司机,副驾驶位置 上放着木吉他,每次等信号灯时都会弹唱经典老歌。不过每段留言提到的故事都不相同:为了寻找因为父 母反对而分手的初恋,为了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为了寻找贫穷而从小被人领养的小弟弟……有人像我一 样,为了把歌听完而多付车费,有的只是想帮助他而随手给他些钱,更多的人不肯收他找回的零钱。 反对留言和抗议电话接踵而至,最后不得不发文道歉,撤回原来的报道。 我感到气愤而羞耻!我给留言的网友发邮件,向私人出租车工会咨询,辗转出租车停车场四处打听, 3 还是没能找到他。当时为什么没想到记下他的车牌号呢?现在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 这样做。我心疼自己为他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也为自己写了假报道而气愤,同时更感到羞耻。不论是否属 实,我把别人的不幸当成了令人心疼的故事加以传播。 那些流传于世间的众多新奇的,令人惋惜、流泪的故事,不论真假,我们总被忏悔者的真诚所打动。 但又有谁在忏悔者背后蜷缩着,无辜地承受着更多的伤痛?我讨厌自己的疏忽和无情。 从那之后,我再没有写过报道,仍然在寻找那夜的出租车司机。 (节选自中信出版社《她的名字是》,有删改) 文本二: 我的刑期已满/正要赶回家/我必须知道有哪些东西还属于我/若你收到了我的信/告诉你我将重获自 由/那么,你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你还要我的话/在老橡树上系条黄丝带/漫长的三年过去了/你还要我吗/如 果我看见老橡树上没有系黄丝带的话/我会留在巴士上/忘了我俩的过去/责怪我自己/如果我看见老橡树 上没有系黄丝带的话/司机先生/请帮我看一下/因为我无法承受即将看到的/我其实仍在监牢/只有吾爱握 有钥匙/我需要的仅是黄丝带/即可将我释放/我已写信告诉过她/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我无法相信 我所看到的/我要回家/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 (《老橡树上的黄丝带》歌词)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由有限视角展开叙述,逐步揭开司机“曲折的人生经历”,吸引读者逐步深入地理解人物形 象。 B. 作者选择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作为叙事的切入点,真实自然,叙述语言平实质朴,使小说有很强的纪实 色彩。 C. 小说中只采用“我”与司机的对话的方式来还原司机的故事,既保证小说的现场感,又让叙事集中紧 凑。 D. 结尾写“我”再没有写过报道,但仍想寻找那夜的司机,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 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4 8. 撤回报道后,“我”为什么会感到气愤、羞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请根据你对文本二歌词的理解,谈谈文本一中引用歌词的作用。 【答案】7. C 8. 气愤:既因自己付出精力与钱财,却原来是被可机欺骗而气愤,又因引来反对留言与 抗议电话而不得不撤回报道并道歉而气愤。 羞耻:既因被骗受辱而感到羞耻,又因自己的疏忽与无情而羞耻,不论事件是否属实,自己把他人的不幸 当做素材写成故事传播,对故事中的受害者也是一种伤害。 9. (1)推动情节发展,歌曲背景故事为后文我受到触动、司机形象的反转等情节做铺垫。 (2)表现人物形象,司机把曲中浪子与生活中的追梦者的曲折人生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他的音乐 才华和行骗时的精明。 (3)暗示主题意蕴,歌曲引发“我”关于家庭关系、对“无辜的人承受着更多的伤痛”的思考。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 梧桐 阿成 鹤岗的梧桐也有我的文友。 黑龙江境内的业余作者,彼此都是有联系的。看到谁成功地发表作品了,或者征文得了三等奖,优秀 奖,提名奖了,就通通信,在血泪般的成绩面前,发泄一下,无比自豪一下。省内的大作家,我们也扯不 上。但是,我们不服他们! 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之间经常走动。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另外,大家都在省内,走动起来很方便,车票 也不太贵,吃住也不敢挑剔。彼此见了面,就是一个聊啊。通宵达旦地聊! 我先是在鹤岗下的火车。下了火车后,我再转长途汽车去梧桐。都说好了,我的那个文友在车站等我。 我下了长途车,便和文友像外国人那样拥抱起来,互相叭叭地拍了背。这种样子当地人是看不惯的。 5 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铺吃饭的时候,文友无奈地跟我说:“住我家里是不行了,我媳妇儿,又从娘家整 来一大堆的亲戚,大人小孩的,人五人六的,连老爹的寿材上都睡了人了。唉,怎么创作呢。”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当天返回去可没车了,咋也得明天早晨走哇!” 他说:“放心吧,安排妥了,在一家老房子里。事先我都收拾好了,搭了两个板铺。还说得过去。大 夏天儿的,还用被褥么?” 我说:“不用不用,能聊天就行。能让我住几天?” 他说:“两天。” 我说:“两天够了。就是想跟你聊啊,都想疯了。” 事后,我们又弄了点酒、烟和吃食,出了小饭铺,就去了那个老房子。 那个老房子虽然破,但比预想的还要好。我们住进了其中的一个屋子里。屋子里的两个板铺也行,平 的,阔极了。于是我们边吃边聊。 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构思。比如爱情啊,打猎啊,土匪啊,七大姑八大姨,爹妈兄弟呀,还有机关改 革,美好的理想,自杀,疯子,流浪汉等等。但是,好像编起来挺困难。目前就是咱们兄弟嘴小,等以后 吧……奴隶要翻身哪。不远的将来,也有咱们不断接受采访,不断上电视的那一天! 我们仰面躺在板铺上聊天的时候,文友说:“你也别瞧不起咱们睡觉的这个地方。” 我说:“没瞧不起。我又不是托尔斯泰,我刚才讲的话,也不过是展望未来。” 文友说:“这个地方,日伪时期是梧桐伪警察分驻所。赵尚志被俘之后,就死在这里。” “真的?” 文友说:“赵尚志可是抗联队伍里的一个大人物啊,他担任过东北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 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还有一些衔我记不住了。日本鬼子想抓他想得眼珠子都红了。后 来,他们和梧桐警察分驻所共同下了一个套,把赵尚志抓住了。” “什么套儿?” 文友说:“挺复杂的。我简单说,就是派了一个假装收山货的特务上山,取得赵尚志的信任后,勾他 6 一同去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就是现在咱俩住的这个地方。” “中埋伏了是不是?肯定的。” “对。并且那个特务还冲着赵尚志的腹部干了一枪。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当时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 国治安部的报告呢。是一个日本人写的。” 我说:“你背背我听听。” 他开始背:“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当警察审讯时,他对中国人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 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 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他痛骂审讯官,狠狠地瞪着警察,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却未发一 声呻吟。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一个大匪首的尊严。” 文友问:“咋样?写得挺客观吧?” 我说:“写得好!” 后来,我提议,用酒祭奠一下赵尚志。于是,我们翻身下床,把碗斟满了酒,将酒一圈一圈儿洒在地 上,并说了些佩服的话。 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文友的家里有那么多亲戚需要照顾,毕竟是他老婆的娘家人,文学再神圣, 可也不能不要家庭和娘家人哪。 坐长途车离开梧桐的时候,车又路过了那座老房子。看着它离我们的车越来越远了,在灰尘里变得迷 蒙起来,心中不禁一阵凄凉。 (选自《阿成自选集》,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中文友对他家里情况的介绍,反映出这些业余作者生存处境的窘迫和创作的艰难。 B. 小说中的老房子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与文友之间的对话是在老房子中展开的。 C. 小说中“我”说那日本人写的报告“写得好”,表现出“我”有崇洋媚外的汉奸心态。 D. 小说中写“我”“心中不禁一阵凄凉”,是因为赵尚志牺牲的地方如今少人问津、房子破败。 7 8. 小说中插入有关赵尚志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探究。(6 分) 【答案】 7. C 8. ①插入有关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使原本平淡的情节产生波澜,将读者带入抗战岁月,缅怀历史,丰 富了文章内容。②插入部分集中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甘愿为民族国家牺牲自我的英雄形象,利于表现“我” 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③这一故事凸显了赵尚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也与“我”和文友秉持的对创作、 对未来的态度相照应,有利于深化小说的主旨。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 沼泽地 叶征球 入冬后,夜幕落得急。一不留神,天嗖嗖地就黑了,像碰翻了一瓶墨汁。这幢土屋离村子很远,孤零 零杵在山岗西侧,如一个弃儿。 他敲门进来的时候,老人正拢着炉子烤火。老人瘦弱,佝偻着,身上的棉袄就显得宽大了许多。一只 黑魆魆的铝壶坐在火炉上,滋滋滋吐着热气。 “大叔,您-您好。”他怯声唤了一句。老人微微一凛,缓慢地欠身,一双枯枝般的瘦手,抖抖索索 地探寻着。“您眼睛?”他问老人,右手捏了捏裤子后兜,硬硬的还在。“唉,青光眼,瞎两年了。”老人 幽叹了一声,“请问客人你是?”“我贩,贩山货路过这里,天就黑了。”他轻轻地吁一口气,“想歇个脚。” 老人颔首,笑开一脸菊瓣,应道:“哦,快来烤火,粗茶淡饭也有的,你莫嫌弃。” 他默默地环视了一圈,房间干净爽朗,除了一些简陋的生活器具之外,没有什么亮眼的物件。几本旧 书和一台老拙的木匣式收音机,趴在缺角的桌子上,擦拭得锃亮,在浑浊的灯光下,显得几分古意苍苍。 正在播放评书《隋唐演义》,单田芳独特的磁性声音,让房间里热闹一些。年月久了,收音机有些颓,夹 着“沙沙沙”的杂音,仿佛病人的喉头里憋着不顺畅的咳。 老人慢慢摸索着,从碗柜里端出两碟剩菜来:土豆丝、腌菜炖小鱼干,菜虽然有点蔫,但尚有余温。 他看着,咽了一下口水。随即帮忙撤下水壶,一边架锅热饭,一边问:“大叔还喜欢看书啊?”“唉,眼睛 瞎了,看不见东西,就每天摸摸书。”老人苦笑一下,眼睛里蒙着一层淡淡的云翳,眸子定定地,一动不 动,“当一辈子民办老师,习惯了闻书的味道。” 饭菜简单地热过,老人让他开吃。 8 他看着墙壁上贴的那些奖状,印在上面的红旗都褪色了,自言自语:“以前,我也得过很多奖状!”接 着,陷入了回忆中,脸上浮起一些欣喜。“大叔,这里往西,路好走吧?”“往西?”老人若有所思地说, “往西是一片沼泽地,几十里荒无人烟。”屋外风刮得恓惶,窗边的苦楝树摇曳着,仿佛鬼影幢幢。 “沼泽?”他停下了筷子,“我想吃完饭就动身呢。”“乌茫茫的全部是泥淖,上个月又陷了两个人进 去,还是晌午呢,眨眼就灭顶了,根本没得救。走夜路,就更别提了。”老人说着,脸上全是惊悚。歇了 一会儿,接着说:“哦,我弄点酒给你,暖暖身子。” 老人步履蹇滞地进房间,捯饬了好大一阵,颤巍巍端着一个旧搪瓷缸出来。顿时,一股醇酽的酒味弥 漫开来。“自家粮食蒸的酒,不值钱,莫嫌弃啊。”老人和蔼地说。他很久没有闻这种浓郁扑鼻的酒香了, 一瞬间,他心里一阵荒乱,仿佛回到了家,回到了父亲身边。他暗暗地叹一口气,眼眶就湿了。 酒足饭饱之后,两个人围着炉子拉家常。老人说冬夜太长,自己睡眠浅,有时压根就睡不着,得靠安 眠药;儿子在城里上班,隔三差五的才能回来一趟。他说,他家在山沟里,村长就是土皇帝,作威作福, 一手遮天;他说一位朋友犯了事,总想悔过自新……“想回头就是好人,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老 人不住地点头称赞,“人活一辈子不容易,肯定有平路,有山坡,还有沼泽。” 夜渐渐深了,土屋的灯在无边的黑暗中,昏黄如豆。他感到一阵阵疲乏袭来,眼皮沉重得挑不动,便 依着老人安排,进侧屋倒床睡下。待他鼾声响起,老人悄悄锁了侧屋门。 老人从棉袄里掏出手机,蹑到门外,颤抖地拨通了儿子的电话:“我中午听见收音机里的协查通告了, 你们要抓的人在咱家里。我看见他左耳那个胎记了,没错。”电话那头,儿子大骇:“太好了!爸,您没事 吧?”“没事没事,我假装青光眼,他不会伤害一个盲人的。”老人顿了一下,说:“酒里有安眠药,他睡 着了。你们赶快来!”“好的,马上就过来了。”儿子声音急切如催,“爸,您千万注意安全,防止他有凶器。” “他裤兜里一把匕首,我已经收起来了。他也是苦孩子,尽量算他一个投案自首吧,帮帮他,别让他在沼 泽里陷得太深。” (选自《山西文学》2020 年第 6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第一段,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故事的进一步展开做了铺垫。 B.作者擅长调用动作、语言、心理、情态、细节等多种手段描写人物,笔法细腻,人物性格鲜明,人物 形象生动。 C.文中的逃犯曾是个好孩子,曾经得过奖状;犯事后也有悔过自新的想法,因此后面写他投案自首水到 渠成。 D.故事设计巧妙,曲折生动,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特别是故事的结尾,看似出人意料,实则在情理之 中。 9 8.请简要分析老人的形象特征。(6 分) 9.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7. C.“因此后面写他投案自首水到渠成”理解有误,依据文本最后一段“他也是苦孩子,尽量 算他一个投案自首吧,帮帮他,别让他在沼泽里陷得太深”分析可知,老人希望“算他一个投 案自首”,文章没有写他主动投案自首的情节,只写了他有“改过自新”的想法。 8①冷静智慧。当老人看到进来的是一位正被通缉的逃犯时,为避免不测,先谎称自己是青 光眼,然后热情地留下逃犯吃饭,打消了逃犯的戒备,并顺利地让逃犯喝了下了安眠药的酒。 ②善良有爱心。报警时,向儿子求情说,“他也是苦孩子,尽量算他一个投案自首吧,帮帮 他,别让他在沼泽里陷得太深”。这反映了老人内心慈悲,想以此挽救年轻的逃犯。③生活 简朴,精神充实。老人生活简陋,但他爱看书、爱听评书,说明他精神生活并不匮乏。 9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看到题目,读者就会想是怎样的沼泽地,沼泽地里发生 了什么,从而继续读下去。②概括主要情节。年轻逃犯,想继续向西逃窜,老人告诉他向西 是沼泽地;后面老人又以“沼泽地”比喻人生误入的歧途,来教育年轻人。最后电话报警的情 节,再次提到沼泽地。③一语双关,突出主题。“人活一辈子不容易,肯定有平路,有山坡, 还有沼泽”,只有走正道,走明道,才不会误入歧途,步入人生的沼泽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轻蔑的一瞥 【德】库尔特·库什贝格 电话铃响了。警察局长拿起听筒:“喂?” “我是警察凯尔策西。刚刚有个行人轻蔑地看着我。” “或许您搞错了,”警察局长考虑了一会儿说,“碰上警察的人几乎都有些负疚感,所以走过警察身边 时看看他,您就以为是种藐视的神情了。” “不,”警官答道,“并非如此。他轻蔑地从上到下打量了我一会儿呢。” “您为什么不逮捕他呢?” “我当时大惊失色,当我意识到这是一种侮辱时,那人已经溜走了。” “您能认出他来吗?” 10 “那当然,他留着红胡子。” “您现在感觉怎么样?” “很不好受。” “您坚持一下,我派人接您的班。” 警察局长接通电话,派了辆救护车到凯尔策西所属的管区,并下令逮捕所有蓄着红胡子的市民。巡逻 队一接到命令便迅疾投入战斗。他们封锁了大街,来到商店、饭店和居民家中,只要发现蓄着红胡子的人 便强行带走。交通到处中断,警笛声让人惊恐万状,有谣传说警方在追捕一名杀了许多人的凶手。 搜捕几个小时后便取得了辉煌战果:58 名红胡子男人被带到了警察局。警官凯尔策西由两名男护士 搀扶,仔细查看嫌疑犯,但他没能认出罪犯来。警察局长把这归因于凯尔策西警长的健康状况,命令警察 们拘留并审讯这批嫌疑犯。他说:“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 下总是会有收获的。” 但审讯毫无收获。那名正受缉捕的男子回到家里已经好久了。警察揿他家门铃时,他正往浴缸里放水, 没有听见。待洗澡水准备好,他听到邮递员的按铃声,电报带来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有人为他推荐了 一个国外的好职位,条件是必须马上动身前往。“好,”他说,“现在还需做两件事:剃掉讨厌的胡子,马 上搞到护照。”他舒舒服服地洗了澡,穿上衣服;为表示对节假日的敬意,又着意挑选了一条特别漂亮的 领带。他打电话询问,该乘坐哪一次航班,然后出了家门去理发,最后前往警察局办护照。 这里还得追忆一下,事实上这位男子的确是鄙夷地瞧过那名警察的人,因为凯尔策西酷似他的堂兄埃 贡。对于这个没用又欠他债的堂兄,他心怀蔑视之意,这在他看到凯尔策西时无意从眼神中流露出来了。 凯尔策西观察敏锐,他的告发是无可非议的。 办护照的事可不像那名男子所想的那么轻而易举。任凭他随身携带着各种各样的证件并出示电报也无 济于事:警察局里忙乱不堪的情景把负责办理护照的官员吓坏了。他解释说:“护照是很重要的证件。签 发护照需要时间,这只能让警察局长来决定。请他来办吧。”官员收起文件,站起来,“您也同去,”他说 着,“我们抄近路穿过机关办公室。” 他们走过三四个房间,里面坐着的全是红胡子男人。“真滑稽,”那男的想,“我不知道竟会有那么多 的‘红胡子’,但我现在已不再是他们中的一员了。” 警察局长显得很善于交际应酬,他说:“小官员胆小怕事,避免做任何决定。您理所当然应该立即得 到护照。您去伊斯坦布尔任职是我市的荣耀。祝贺您。”他在护照上盖了章,签了名,懒洋洋地将证件递 给了客人。“您戴的这条漂亮领带,”他说,“上面似乎绘着一幅地图。” “对,”那男的回答,“是一张伊斯坦布尔的市区图。” 11 “好主意。那么现在,”警察局长站起来,将手伸给他,“祝您一路顺风。”他把客人送到门口,热情 地挥手告别,接着便到审讯被拘留者的房间去了。 为了减轻自己的痛楚,那些“可怜虫”替某些犯罪行为承担了责任,但对被指控的罪行却一致矢口否 认。“继续审讯!” 警察局长下过命令,便径直吃午餐去了。餐后回来,他发现一份报告。有个理发师作证说,上午他应 一名顾客的要求,刮去了那人的红胡子。他无法描述那男人的长相,可还记得他系着一条绘有地图的领带。 “我真蠢!”警察局长喊道。他急匆匆地走下楼梯,汽车正在大院里待命。“快去机场!”他大声命令 司机。汽车风驰电掣地向前冲去,先后碾死了两条狗、两只鸽子和一只猫,擦伤了一辆有轨电车,损坏了 一辆装有废纸的手推车,使成百上千个行人惊慌失措。到达机场时,远远望去,只见那架开往伊斯坦布尔 的飞机正从滑行道上缓缓升空。 (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4 分) A.警察凯尔策西因为一位过路人轻蔑地瞧他便相当难受,且需要救护,是因为这个人一贯高高在上, 心理素质极差,是惹起祸端的罪魁祸首。 B.当警察为全城搜捕“犯人”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时,“那个人”却“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并且 轻松去警局,这样既形成反差,又使情节波澜曲折。 C.“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一句,可 见当权者混淆黑白、善恶不分、强词夺理的丑陋嘴脸。 D.本文以“轻蔑的一瞥”为线索组织情节,描写了一个抓捕“红胡子”嫌犯的故事,揭示了警察作威 作福、民众连基本的人身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的社会现实。 8.小说具有一定的荒诞色彩,试从原文中举出三例,谈谈这种荒诞手法的作用。(6 分) 9.有人认为,小说在倒数第三段即“继续审讯!”处收尾会更好。跟本文相比你认为哪一个结尾好,谈谈 你的理由。(6 分) 12 【答案】7.A(A 项,“是因为这个人一贯高高在上,心理素质极差,是惹起祸端的罪魁祸首” 错误。这个人只是一个引子,并不是惹起祸端的罪魁祸首。) 8.①凯尔策西因为别人对自己“轻蔑的一瞥”就坐立不安,甚至要诉诸于法律。②警察局长 接到凯尔策西的投诉居然就动用了警察局的警力大张旗鼓地全城搜捕,抓来几十个嫌犯进行 审讯。③真正的嫌犯因为接到出国工作的任务,恰巧刮了胡子、恰巧要到警局办理护照、恰 巧被理发师揭发等一系列情节。④最后去机场围堵嫌犯的场景描写,也在漫画式的夸张笔法 中流露出了一丝荒诞诙谐的意味。(3 分,答出任意 3 点给满分) 荒诞手法的作用:用夸张变形的笔法,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突出,讽刺效果更强。(3 分) 9. 本文结尾更好,理由是:作者用一种漫画式的夸张(“漫画式夸张”笔法作为一个采分点, 1 分),描写了警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街面一片混乱的场景,而这又与后文飞机正从滑行道 上缓缓升空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手法是一个采分点,1 分),这种对举式的笔法使得小说的 叙述节奏上具有一定的张力。(整体描述比较完整,一共给 3 分)“案犯”乘飞机离开这个结 局,可以让读者去想象警察局长的暴跳如雷而又无可奈何的愤怒与沮丧,表现了作者对他们 丑恶行为的无情的讽刺与嘲弄,意味深长,对主题的彰显更为有利。(3 分) 倒数第三段结尾更好,理由是:文章以警察局长命令“继续审讯!”作结尾,戛然而止, 既未交代无辜者的命运,也未点明“案犯”最终的结局,使得结局都在读者根据社会状况和 人物性格进行推想,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3 分)“案犯”被当面放走,无辜者却要受审讯, 其中也饱含着无尽的讽刺,揭示主题。(3 分)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筑梦班) 语文试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送一朵荷花 余显斌 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 将军说:“娘,我走了。"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两里多的路,将军 走 时说,一顿饭的时间就回来了。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 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这是一群 国 军士兵,拉壮丁的。 他被一绳子绑了,拉着就走。他急了,挣扎着大喊:“让我回去,我要回去。"可是, 这 13 些兵仿佛没有听见,连拉带扯,将他扯入军营。 他穿上军装,拿起了枪。 他哭了,泪水哗哗的,不想打仗。他告诉军官,他娘在等着,他要回去,回到家里照顾 老 娘。可是,谁敢放他啊?他于是随着部队,一路打一路败一路撤退,最后过了海峡,去了 那 座孤岛。 他想娘,想自己的家。 他想,娘还在家里等着呢,一定以为自己在舅舅家玩忘记了,一定会去舅舅家找的,没 有 找见,一定会哭天叫地的。他想到这些,心中如刀划过一样,带着一种薄薄凉凉的疼痛。 时间,在思念中慢慢消失,他也慢慢做到了将军。 可是,他的心一直牵系着一个地方——金湖。梦里,将军会经常回到金湖,仍是小孩子 的 时候,拉着娘的手,走在金湖的夕阳下,走在一片荷叶和荷花间,嘎嘎地笑着,醒了,却 是 一个梦。外面,月亮白亮亮的照着山,照着窗子,他的泪水流了出来。 有时,他会坐在书房里,悄悄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仔细地抚摸着,那一 刻, 他的脸上一派肃静,一派庄重。 妻子见了,满眼疑惑。 儿子见了,也满眼疑惑。 可是,大家都不问是什么。 慢慢的,将军老了,头发雪白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瘫痪了,再也难以独自去 书 房了。有时,他会让儿子用轮椅将自己推入书房,推到保险箱前。然后,他会慢慢地掏出 钥 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一个盒子,抱在怀里,就那么紧紧地抱着,一动不动,一 坐 就是半天,不言不语。随后,又将盒子慢慢锁进保险箱,小心地收起钥匙。 很多人猜测,盒子里一定是无价之宝。 也有的说,可能是祖传的东西。 一直到有一天,将军不行了,睡在床上,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指着那个保险箱。儿子明 白 了,点点头,拿了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盒子,按将军的示意,慢慢打开,顿时 睁 大了眼睛。盒子里并没有什么珠宝,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只有几粒莲子。 莲子下面,有一张纸条,儿子拿出来,上面记载着几粒莲子的来历。 将军当年去舅舅家,是去拿一种莲子的。 舅舅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九眼莲,那是一种新品种,开出白白红红的花瓣,如女孩的微笑。 14 最为奇怪的是,别的莲藕都是八个眼,这种莲藕竟然九个眼。因此,舅舅称之九眼莲。 金湖的莲啊,无边无沿,尤其到了五六月的时候,到处荷叶片片,荷花朵朵,成为一片 碧 绿的世界,一片香气馥郁的世界。 这儿,人人都有养荷的习惯,有了好品种,更是视如珍宝。 这几粒莲子,将军当初没能拿回家,一直带到了孤岛,放在保险箱里。每次,将军思念 家 乡的时候,都会拿出盒子看看摸摸,想到里面的莲子,就如同回了一次金湖,见了一次娘。 纸 的结尾,将军叮嘱:将莲子带回去,种在金湖里,莲花开了,就等于我回了一次家。 儿子读 罢,流出了眼泪。 将军看着儿子,嘴唇轻轻嚅动着,一句话也没留下,停止了呼吸,眼睛却大大地睁着。 儿 子俯下身子轻声道:“爹,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地闭上眼睛吧。”说着,他轻轻抹上将军 的 眼皮。将军眼睛闭上了,两滴泪却缓缓地流出。 而今,五六月时,金湖一如既往,荷叶田田如云,荷花点点如星,其中有一种荷花,开 得 格外红,格外润泽。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小说第三段写“有点事”而并不言明,在情节的逐步推进后才揭示内容,前有伏笔后 有照应,衔接自 然,使故事更具有可读性。 B.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并且多用短句, 既有效调节了叙 事节奏,又增强了抒情性。 C. 对于将军“悄悄打开保险箱” “抚摸盒子”等行为,众人虽疑惑,但“都不问是什么”, 主要是照顾 将军感受,怕引起他的忧愁。 D. 作者使用“国军” “拉壮丁”“撤退” “海峡”等词,将故事置身于特殊的历史背景 之中,反映社 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8. 小说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9. 小说结尾处描写金湖荷塘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赏析。(6 分) 【答案】 【答案】7. B 8. ①正面描写。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着力表现将军对家乡的思念。 ②侧面表现。通过妻儿的疑惑以及儿子最后的落泪着力表现将军内心的愁苦。 ③环境烘托。将将军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表现将军被迫当兵的无奈和对归家的渴望。 9. ①内容上,运用比喻,形象的描绘了金湖荷花盛开的景象,营造静谧、祥和的氛围。 15 ②情节上,照应前文将军的回忆和梦境,也暗示将军儿子完成了他的心愿,让他魂归故土。 ③主题上,以荷花盛开之美好,寄托作者的对“回归”的美好愿望,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④表达效果上,以温馨、美好之景作结,给读者带来阅读美感,并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 4 月学业阶段性评价检测语文试题 爬山(宗璞) 我喜欢爬山。 山,可不是容易亲近的,得有多少机缘凑合,才能来到山的脚下。谁也不能把山移到家门前。它不像 书,无论内容多么丰富高深,都可以带来带去,枕边案上,随时可取。置身于山脚才是看到书的封面,或 瑰丽,或淡雅,或雄伟,或玲珑,在这后面蕴藏着不可知。若要见到每一页的景象,唯一的办法,是一步 步走。 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我们开始爬山。路起始处有几户人家、几棵大树、一点花草,点缀着这座光秃秃的山。向上伸展着的 路,黄土白石,很是分明。到了一定的高度,便成为连续不断的之字形,从这面山坡转过去不知通向哪里。 山路不算险,但因没有修整,路面崎岖,很难行走。我爬到半山腰,已觉气喘吁吁。转身不需要仰首, 便见对面山上云雾缭绕,山脚的几户人家,也消失在那一点绿荫中了。 “能上去吗?”家人问。 当然能的。我们略事休息,继续攀登。又走了一段,我心跳,头也发涨,连忙摸摸衣袋中的硝酸甘油, 坐了下来。“不去了,好吗?”家人又问。 当然要去的!只要多休息,从容些就行。我们逐渐升高,山顶越来越近了。可以看见对面山头上的三 根电线杆,而无须仰首了。这山头后面的山中有两间小屋。一前一后。“那里就是了!”有人叫起来。大家 为之精神一振。人们加快了脚步。我还是一步步有节奏地走着,山坳里不再光秃秃,森然的树木送来清凉 的空气。走着走着,深深的山谷中忽然出现一堵高大的断墙,巨石一块块摞着,好像随时会倒下来。不知 经过了多少年月,多少水流风力和地壳变化,叠成了这堵墙。这倒有点像黄山的景色。我忽然想起,去年 今日,我正在黄山的云海中行走。 对云水洞的向往阻止了关于黄山的回忆。我们终于到了。洞里会怎样?因为谁也不曾到过这类的洞, 16 大家都很兴奋。进洞了,甬道不宽,地上湿漉漉的,洞顶也在滴水。灯光很弱,显得有些神秘。 前面的人忽然发出一阵惊叹之声,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厅堂。头上是一个大圆顶,这样的高大!似乎山 也没有这样高。“那么山是空的了。”谁说了一句。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惊叹,灯光灭了,眼前漆黑一片,惊 叹声变作惋惜的叹声。我们看到石的帐慢,又是这样高大!像是它撑住了黑色的天空。看到洞顶垂下的石 钟乳,如同小小的瀑布。看得最清楚的是路边的一只骆驼。它站在那里,不知有几千万年了。第五厅较小, 身旁石壁上积满了闪亮的雪花,头顶垂着一穗穗玉米,不知出自哪一位能工巧匠之手。等我们赶到第六厅 —最后一厅时,看到了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山峰,在明亮的灯光下,宛如仙境,据说这里有十八罗汉像。又 是正要惊叹时,灯倏地灭了,只好慨叹缘悭,不得识罗汉面。但是得睹仙山,也算是到了西天吧。 限于时间,不能等下一次开灯。虽然只匆匆一瞥,那宏伟、那奇特、那黑暗都留在了我的眼前。回来 的路上,大家仍兴奋地谈说,只因没有看全,稍有些遗憾。我却满意,因为这番见识,是靠一步步走,才 得到的。 我们又一步步下了山。车上人都睡了,我不由得又想起黄山上的那几天,那一次医生原不批准我上山, 见我心诚,才勉强同意,我也准备半途而废的。到慈光阁的路上,只是一般山景,已经累了。上了庙后的 从容亭,忽觉豁然开朗,远处的大谷,露出宽阔的石壁,如同敞开胸怀,欢迎每一个来客。小路便沿着这 雄伟的山谷,向上,向上,消失在云雾中。谁能在这里止步呢?而且那“从容”两字用得多好!我常觉黄 山的文化修养较差,是件憾事。这两个字,却是我一直不忘的。 到半山寺,我已抬不起脚。猛拍头,看见天都峰顶的金鸡,是那样惟妙惟肖,顿时又有了力气。“上 来吧!上来吧!”它在叫天门,也在召唤远方的陌生人,走吧,走吧,一步步从容地走,终究会到的。 我一步步走着。看那大鳌鱼,那样大,那样高,那样远。我终于钻进了它的腹中,又从嘴里出来了。 我在平天矼上漫步,在东海门流连。我走的是现成的路,是别人一步步走出来的现成的路。徐霞客初到黄 山时,是用锄凿冰,凿出一个坑,放上一只脚。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愧。当然,若是无心 山水,当作别论。 我登上了始信峰,那是我登山的最终级处。这峰较小,却极秀丽,只容一人行走的窄石桥下,深渊无 底。远看石笋矼,真如春笋出土,在悄悄地生长。峰顶是一块大石,石上又有石,我没有想到,上面又写 着“从容”二字。 我从容地下了山。因为未上天都,有人为我遗憾。想来我虽不肯半途而废,却肯适可而止,才得以从 容始,又以从容终。 17 后来一直想写一段关于黄山的文字,又怕过于肤浅,得罪山灵。不料从小小上方山的浮光掠影中联想 到去年今日。无论怎样的高山,只要一步步走,终究可以达到山顶的。到达山顶的乐趣自不必说,那一步 步走的乐趣,也不是乘坐直升机能够体会到的。 不一步步爬,可怎么上山呢? 我喜欢爬山。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作者从对山的感悟谈起,接着记叙了自己两次爬山的经历,由攀登上方山写到去年今日游历黄山,行文 流畅自然,语言简洁精炼。 B.作者写上方山云水洞这部分浓墨重彩,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 引人入胜,富有可读性。 C.作者回忆黄山之行,以游踪为线索,从慈光阁、从容亭到半山寺,经过大鳌鱼,再到平天矼、东海门, 最后至始信峰,脉络清晰。 D.文章最后一句“我喜欢爬山”,融入了对亲情、生死等问题的感悟,意蕴丰富,给读者以启迪,并与开 头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 分) ①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②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愧。 9.本文记述了登上方山和黄山的经历,两次登山过程相似,体悟相近,却不显重复。请结合文本简析这样 写的好处。(6 分) 【答案】 7.D.文章最后一句,“我喜欢爬山”,没有融入对亲情、生死等问题的感悟。 8.①山是客观的存在,实实在在的山,不容易亲近,登山并不容易,只有实实在在努力攀登的人,才能登 18 上山的顶峰,看到更美的风景。 ②“现成的路”是相对于前人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自己开路而言。我们现在更要向前人学习,勇于面对困难, 一步一步努力,直到获得成功。 9.①内容更丰富,先写上方山再写黄山,作者所见更丰美,文章更充实; ②结构更灵动,两次登山经历彼此穿播,行文富有变化,增添了回环曲折之美; ③主旨更深刻,黄山的“从容”题字是文眼,与作者心灵契合,统摄全篇,两次登山既有相似之处,也有 不同之处,登上方山,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作者的感受和体悟。 黑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部队和群众是间隔开 来的,好像是特为女孩留出的一条通道,她一溜儿小跑来到了台前。她很有自信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 受过良好教育的,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同时他认出了,女孩抱在胸前的是一张古琴,用锦 缎琴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 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 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要报考边区政府开办的太行第二中学,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 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女学生自告奋勇,由她来演 奏一曲古琴,让“一号”首长颇费斟酌。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齐竞已经下令部队解散,并 且也已经在队前宣布,要用一段时间来整顿纪律,否则这个部队今后可怎么带?“厚而不能使,爱而不 能令”,考虑到古代兵法有这句格言,齐竞实难接受这位古琴姑娘的提议。 可是,他又不能不暗自警告自己,一个似懂事又不懂事的女学生,心里怎么想的?立即付诸行动, 并无任何顾忌。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待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 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惊呼。 “夜老虎团”团长,带兵打仗的一位老总,凭什么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一张宋琴呢?愈加令北平女 孩惊奇不已的是,团长一边爱不释手地鉴赏这张千年老琴,一边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中的诗句: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澹无味,不称今人情。” 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作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 古今。” 齐竞忽然意识到,自顾和北平女学生吟诗论琴,把部队扔在那里不管了,他连忙示意让部队坐下。 现场指挥立即发出口令:“请注意!全体——坐下!”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姑娘席地坐在台口,盘起双腿,将古琴平平架在大腿上。 自古便是这样盘腿抚琴的,她取的是最为标准的一种弹奏姿势。 19 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他这才想起,不曾问过北平女学生姓名。 “我姓汪,叫汪可逾。三点水的汪,可不可以的可,逾越的逾。” “下面安静!下面安静!现在,让我来介绍这位古琴艺术家汪可逾女士。大家看到了吗?古琴,也 叫‘七弦琴’,又称‘瑶琴’‘玉琴’。是中国一种最早的弹拨乐器,有文字可考,不会晚于尧舜时期。好 了,我不能再多口多舌招人讨厌了,就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来自山区的农民士兵们,祖祖辈辈不知古琴为何物,台下虽有反应,但不甚热烈。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 一如铜钟。团长看出,北平女学生从不曾在这样的野台子上表演过,不知道先要大喊大叫报出自己的演 奏曲目来。 他问:“小汪同学,你第一个弹什么曲子?”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齐竞也略知一二。唐代化为《高山》《流水》两支乐曲,后经清人蜀派琴家张孔山改 编,以大量滚、拂、绰、注等手法,作洋洋之水声,人称“七十二滚拂”。至今更一统天下,诸多名家几 乎无一人不是尊张氏传谱《流水》来演奏的。齐竞心存疑惑,难道这个小小年纪的女琴童与众不同吗? 他问:“请问小汪同学,你弹《高山》,还是《流水》?” 汪可逾加重语气回答:“不是《高山》,也不是《流水》,是《高山流水》!” “这么说,你从来不弹《高山》,也不弹《流水》,是吗?” “是的,我只弹《高山流水》。” “是老师要求你这样,还是家长规定下来的?” “不是老师,也不是家长,纯粹是我自作主张。” 齐竞以探讨的语气说:“好多人讲,‘七十二滚拂’汹涌起伏,大气磅礴,构成了全曲最华丽最坚实 的高潮,为什么不可以一试呢?” 古琴女孩从容回答说:“不做过多缓急变化,任其一路流淌下去,让人领略到‘不舍昼夜’的意味, 不是更有内在神韵吗?” 齐竞深深点头,转身报出了第一首曲名:《高山流水》。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掷诸脑 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 陶醉不已。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汪可逾在夜老虎团晚会上毛遂自荐要演奏古琴曲,这给已经下令部队解散、准备整顿纪律的齐竞出 了难题,小说细致地刻画了齐竞矛盾的心理。 B.宋琴与唐诗、《高山》与《流水》,恍若腥风血雨中飘来的一缕清风,小说不吝笔墨呈现这些民族传 统文化的瑰宝,使全文浸润一种深沉典雅的韵律。 C.虽然汪可逾的演奏很精彩,但由于晚会观众基本是来自山区的农民士兵,祖祖辈辈不知古琴为何物, 所以听完演奏反应不甚热烈,也在情理之中。 D.齐竞希望欣赏到“七十二滚拂”的华丽坚实,汪可逾希望让人领略到“不舍昼夜”的意境,这既符 合两人不同的身份,也见出两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8.请以汪可逾为例,简要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表现手法。(6 分) 9.小说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7.C 选项说的是演奏前的反应,结尾是“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8.①对话描写。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性格特征,如汪可逾毛遂自荐的热情、吟诗回应的清雅、“自作 主张”的天真等。(2 分) ②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如“天然的微笑”透露出的天真与纯洁,“缓缓抬起右臂腕”刻画出娴熟与优雅。(2 分) ③侧面描写。借齐竞的儒雅健谈和他由衷的赞叹,衬托出汪可逾天真热情、活泼灵动的性格特点。(2 分) 20 9.①进步青年奔赴边区的故事、亲如一家的军民关系、战火纷飞炮声隆隆的战争背景等,具有深沉的现实 主义质地。(2 分) ②纯洁美丽、高雅多彩的汪可逾,知识渊博、为人儒雅的齐竞,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古诗和古琴等,具有 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2 分) ③小说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浪漫的美学想象,构建和描绘战火硝烟中的新型人物形象,织成气韵丰沛的生 命气象。(2 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