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绵阳三诊)于时代之壑上架起理解之桥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60、70 后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有较强的忧患意识,驱动他们的是“贫穷
动力”,他们更像是“登山者”。追求的是“会当凌绝顶”式的成功;而 90、00 后生于物
质富足的年代,他们自我意识强,驱动他们的是“嗨动力”(兴趣爱好),他们更像是“探
险者”,向往的是“一路风景一路歌”式的生活。
60、70 后时常困惑:为什么当年能够激励自己奋斗的,却激励不了年轻一代?
90、00 后时常困惑:为什么自己的想法往往得不到上一代的理解和支持?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为他们解“惑”。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60、70 后出生于物质匮乏年代、忧患意识、“贫穷动力”,追求“会当
凌绝顶”式的成功”,“90、00 后出生在富足时代,自我意识、兴趣爱好,追求一路一歌式的生
活方式”,两代人互不理解,时常困惑:60、70 后困惑的是当年激励自己奋斗的忧患意识、“贫
穷动力”激励不了年轻一代,90、00 后困惑自己的想法往往得不到上一代的理解和支持。这是题
目提供的真实情境,这是考生联想思考的基点。“两代人的困惑”是考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为
他们解惑”是考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给出的具体任务是“为他们解惑”,要求考生不仅要为他们解释各自困
惑产生的原因,更要为提出解除疑惑的方法。考生在写作时需要时时记得本次作文的出发点和终
止点,不能脱离任务要求进行写作。考生在解惑时要结合“上述材料”展开。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中的两代人的追求都有自己的立足点和合理之处,吃苦耐劳式的奋进方
式没有错,对兴趣爱好的追求亦属人的正常且合理的选择,无论是过去 60、70 后对成功的界定
和现在 90、00 后对兴趣的追求,都是对国家发展和前行的一种贡献方式。对此,考生不可片面
的批判某一方或支持某一方。同时,双方都因对方不能理解自己感到困惑,考生看待问题不可偏
颇,要从理解两代人所处时代的不同这一角度出发,要理性、科学、客观、公正、辩证地看待两
代人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态度。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可以给 60 后 70 后解惑,也可以针对 90 后、00 后解惑,也可以综合来
谈;可以站在旁观的角度,也可以以某一方为立足点尝试向另一方解惑;可以侧重分析产生困惑
的原因,可以提出解“惑”的办法。产生困惑的原因主要是与其生活的时代有关,但又具体表现
为方方面面;解“惑”的方法也见仁见智。
2.思考是开放的。扣住材料中“追求会当凌绝顶式的成功”“嗨动力”“一路风景一路歌”,考
生可以联想到两代人之间的时代差距以及不同的行为方式、处事方式和关于成功的界定,综合思
考两种不同选择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在解惑的同时也要体现对该问题的思辨性思考。考生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援引事例佐证,60、70 后可以举张桂梅、谢军的例子,90、00 可以举李嘉琪、
李子柒的例子。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记叙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写成记叙文;可以就此发表自己的议论,
写成议论文;也可以扣住自己的思考写成散文,抒写感悟和思考。但“思考”解“惑”,更偏重
理性分析,以论文为佳节。
解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引导考生思考成长问题。本题
首先在材料部分叙述了两代人的不同人生追求,而后由此引出了两代人的困惑:上一代人也
不理解、不支持下一代人的想法,下一代也不接受上一代的奋斗经验。这不仅是两代人价值
观的不同,更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产物。题目内容贴近考生生活,考生有话可说。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换位思考促理解,包容共进齐发展。
2.让理解扬起时代风帆。
3.携理解之手,与时代共进。
4.长江前浪携后浪,共铸辉煌创新高。
5.顺时代之浪潮,解两代之困惑。
6.以时代变化之钥,启代际理解之门。
……
偏题立意:
1.两代人。(未准确抓取任务。)
2.论垮掉的一代人。(立意跑偏,没有哪一代人垮掉。)
3.论兴趣的重要性。(忽略任务,走向话题。)
……
范文展示
于时代之壑上架起理解之桥
90、00 后不理解 60、70 后“贫穷动力”,60、70 后也不支持 90、00 后的“嗨动力”
(兴趣爱好)。其实彼此应该互相理解,让理解之桥架起时代之壑。
60、70 生于忧患。
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处于一穷二白的忧患之中,此时出生成长的 60、70 后最大的梦想
是摆脱贫穷,“贫穷动力”塑造了他们“登山者”般默默奋斗、不懈努力的精神。如让全世
界为之赞叹的屠呦呦,带领着她的团队,持之以恒地在古籍中查询着古人的点点密方。她带
领着国队以“攀登者”的精神最终取得成功。无独有偶,素心托高洁的张桂梅,为了改变乡
村孩子的命运,默默奉献,呕心沥血。
90、00 后,一路风景一路歌。
一根竹笛,一身道服,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这位女博士——孟晓洁,成功让全世界跪倒
在她面前。被她的笛声所征服。一曲《权御天下》不仅让外国人感慨“这不是真的吧!”还
给国人增加了民敬自信。故宫、笛声、道服、美人,四者结合在一起扬中华之威,示中华之
自信。而在巴黎街头弹奏古筝的女孩张珊,同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让外国人感受中华魅力。
时代之光,让我们更能在物质富裕的今天看到祖国文化的灿烂,90、00 后的我们也能找到
自己的光点。
谁对谁错?孰是孰非?
其实,两代人都没有错,都做得很好。60、70 更像是“登山者”,追求的是“会当凌绝
顶”式的成功;90、00 后更像是“探险者”,向往的是“一路风景一路歌”式的生活。其
实两代人都有错,错在互不理解。唯有理解彼此所处的时代,才能更好的理解对方的追求。
试想,若 90、00 后生活在六七十年代,也会成为艰苦奋斗的一代。60、70 后若富生富长,
也会为了自己的爱好兴趣来一场属于自己的精神探险。倘若你有什么不解,就请看看日新月
异的祖国。
当然,我们不只要互相理解,还要懂得包容对方。老一代应该接受新一代的敢想敢为、
以兴趣为指针的探险模式;新一代也应该学习老一代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彼此
间才能不再有不解和困惑。
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一代、老一代,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让理解架驻在时代沟壑上,
让彼此携手共进,不再困惑。
点评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首先引出话题,两代人之间的困惑,并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于时代之壑上架起理解之桥。接着分别从 60、70 后和 90、00 后两个角度各自阐述,论述
两代人思想产生的根源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最后落实到两代人都是追梦人这一话题,总结
全文。另外,文章论据充实典型,引用了大量典型的两代人的事例,能够恰当的论证论点。
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议论文,能够起到解惑的作用。
下水文
以时代变化之钥,启代际理解之门
60、70 后时常困惑:为什么当年能够激励自己奋斗的,却激励不了年轻一代?90、00
后时常困惑:为什么自己的想法往往得不到上一代的理解和支持?
若以时代变化为钥,便可开启代际理解之门。
最近热播剧《小舍得》中,田雨岚和儿子颜子悠的相处模式让很多人不由得对号入座:
这不是我吗?或这不是我妈妈吗?随着剧情发展,两代人的隔阂在日渐扩大:靠吃苦拼命获
得成功的田雨岚看不惯儿子的各种兴趣爱好;而比起奥数金牌获奖者来说,作为 00 后的颜
子涵更喜欢生物。很多网友对田雨岚的“穷动力”式的成长方式嗤之以鼻,甚至口诛笔伐,
也有网友认为颜子涵的兴趣爱好只能是“嗨一下”,不能作为成功的支柱。但我要说:时代
在变化,无论是贫穷动力还是兴趣动力,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只要能促人奋发向上,就是
好动力。
两代人应以时代变化之钥,启代际理解之门。
时代不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存方式。勇于攀登的上一代人生活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
代,故而艰苦奋斗,摆脱贫穷成了大部分人前行的动力。80 年代的改革开放,给 60、70
后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培育了这代人脚踏实地,踏实肯干的精神。
“贫穷动力”成了他们致胜法宝,故而,父辈们希望下一代能够为“贫穷动力”所激励,我
们理解,但不接受。
60、70 后的父辈们也应以时代变化之钥,启代际理解之门,理解我们 90、00 后。
90、00 后生于物质富足的年代,我们的奋斗目标不再是吃饱穿暖,驱动我们的是“嗨
动力”(兴趣爱好),我们更像是“探险者”,向往的是“一路风景一路歌”式的生活。更
何况,若人人都只为了填饱肚子,摆脱贫困而去奋斗,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只能止于解决温饱,
很难和世界大国一较高下。尤其是像科学技术领域的”探险者”,更是兴趣驱使而非物质诱
惑。物质保障是人们维持生活的基础,但绝非人类活动的终点。
以时代变化之钥,启代际理解之门,两代人要携手新征程。
生活方式不同,追求动力不同,但无一例外,两代人都在为祖国的发展努力。60、70
后的一代人筚路蓝缕,以坚韧的创业精神和无畏的拼搏精神,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贡献了自
己的力量。而 90、00 后的我们也是时代的追梦人,我们是卫星发射中的一个个年轻的设计
师,是抗击疫情中的一个个年轻的坚守者,是各行各业里的一个个年轻的身影……
亲爱的 60、70 后的父辈们,年轻的 90、00 后的我们,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在民族复
兴这一大任之前,我们应该以时代变化之钥,启代际理解之门,携手共创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