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热点素材积累:革命信仰,劳动荣光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热点素材积累:革命信仰,劳动荣光

ID:680932

大小:48.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1 年高考热点素材积累:革命信仰,劳动荣光 标记永不褪色的革命信仰(微观)........................................................................................................1 书写新时代劳动者新的荣光....................................................................................................................2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3 脚下的路越走越宽广................................................................................................................................5 领导中国的核心力量(国际论坛)........................................................................................................6 创新教育,处处可为(新语)................................................................................................................6 “最美铁路”美在风景,更美在内涵....................................................................................................7 构建新时代生态学学科体系(大家手笔)............................................................................................8 多地“母亲河”遭严重污染,根在不作为............................................................................................9 为无障碍电影扫清障碍,让视障人士更有尊严..................................................................................10 “熟蛋返生”论文 750 元就能发,《写真地理》真在哪..................................................................11 标记永不褪色的革命信仰(微观) ——从红色文物感悟初心使命⑦ 尹双红 2021 年 04 月 27 日 05:3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接过革命的火炬,守护来之不易的日子,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信仰的 传承,也是历史的使命 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珍藏着一条长 70 厘米、宽 4 厘米的红带子,它的主 人是曾经的遂川县第五乡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赤卫队队长王棣权。1928 年,王棣 权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红带子被他的妻子妥善保存,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交给 国家。如今,这条红带子存放在博物馆橱窗里,它承载的革命信仰从未褪色。 红带子是一条识别带。一首生动描绘南昌起义的歌谣唱道:“八一大天亮, 老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啊,它是为哪桩?原来是共产党 武装起义,原来是红带兵解决了国民党”。歌谣中的起义部队就是“红带兵”, 得名于官兵佩戴的红色领带。在人民军队草创时期,装备极为简陋,没有统一军 服。尤其是南昌起义官兵,有的是学生、教师打扮,有的身着农民衣着、商贩服 装。为了区分敌我,同时不至于与百姓混淆,他们就在领口上、袖子上、脖子上 系上红带子,以此作为标记。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带子也 成了参加革命、勇敢杀敌的标志。 识别带还有另外一个名称——牺牲带。在极其残酷的斗争中,佩戴红带子的 革命者,随时准备为革命献身。而活着的战友,也可以根据红带子上的籍贯、姓 名信息,将消息传给烈士家人。曾任红军大学校长的何长工回忆,当时在打仗之 前,战士之间常常互相交代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告诉我的老母亲,你儿子在什么 时间、什么地方牺牲了;另一句话是胜利之后,在烈士纪念册上给我登记一个名 字。即便如此,战争年代仍然有数不清的烈士没有留下姓名,仅井冈山斗争的两 年零 4 个月里,就有 4.8 万余人牺牲,其中有名有姓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仅 15744 人。英烈已经远去,但见证过先辈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红带子,一直留存到了 今天。 2 面对冰冷的枪炮,战士们为何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如何做到甘愿为党和人民 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 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这是王尔琢的答案;“国破尚如 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吉鸿昌的答案;“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这是车耀先的答案……为了亲人同胞不再被恐惧和痛苦笼罩,为了国家和民族不 再饱受屈辱,革命先辈们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熔铸起视死如归的革 命斗志、坚不可摧的革命信仰。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在革命年代,先辈们掩埋好战友的遗体, 擦干泪水,一次又一次向前冲锋。如今,枪炮的轰鸣已经远去,共产党人的红色 基因在一场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赓续传承。抗洪救灾中,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 迎难而上;脱贫攻坚战中,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 从实现民族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从掀起改革热潮,到决胜全面小康,挺立在 急难险重最前沿的,始终都有共产党人舍生忘死、不顾安危的伟岸身躯。岁月会 模糊记忆,但英雄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广袤的土地上,永远铭记于百姓的心中。 前进路上注定有艰难险阻。读懂红带子承载的牺牲精神,就要接过革命的 火炬,守护来之不易的日子,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信仰的传承,也是历史 的使命。 书写新时代劳动者新的荣光 2021 年 04 月 28 日 00:32: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 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社会发展 和科技进步,让劳动方式不断改变、劳动内容不断丰富、劳动价值不断升华,但 无论劳动形态怎样变化,伟大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价值永恒;无论时代如何变 迁,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不会改变。 4 月 27 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 2891 个集体和个人。其中,397 个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297 个集体荣获全国 工人先锋号,1197 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这次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抗疫斗争 中挺身而出,在复工复产中坚定前行,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勇攀高峰,在决胜全面 小康中攻坚克难,在决战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用智慧和汗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 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勇立时代潮头,矢志拼搏奋斗,用劳动筑梦,以实 干圆梦,在“五一”这个崇尚劳动、赞美劳动者的日子里,让我们向奋斗者致敬! 劳动光荣,成就梦想;劳动者伟大,创造历史。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 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 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为劳动者鼓劲、为创新者点赞、为建 设者喝彩,不仅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路径,更向全国各族 人民发出新时代的奋斗动员令。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 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 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翻阅一代代劳模的 事迹,在他们身上,对事业的“痴”、对工作的“狂”、对得失的“傻”交织在 3 一起,这也正是共和国发展中所需的定力、闯劲、韧劲,共同标注着共和国一代 又一代建设者们奋斗的底色。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词典里,从来没 有“容易”一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 艰辛努力。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 前途光明。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 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 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 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 “一勤天下无难事。”在这个关键当口,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 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更需要弘扬劳动的精 神价值、唱响劳动的时代赞歌,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我们要以劳模为榜样,向劳模学习,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 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以拼搏赓续传统、以奋斗开创 明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点一滴 创造得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 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正是因为劳动创造, 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社会发 展和科技进步,让劳动方式不断改变、劳动内容不断丰富、劳动价值不断升华, 但无论劳动形态怎样变化,伟大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价值永恒;无论时代如何 变迁,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不会改变。 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让我们进一 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以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劳动者新 的荣光,绘就新时代的辉煌画卷,奏响民族复兴的雄浑乐章。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 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韩振峰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04-27 11:190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 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 相结合,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贫困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脱 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 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 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把握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的关键,大力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驾驭复杂局面、处 理复杂问题。围绕相关话题,我们邀请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以飨读者。 ——编 者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 4 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 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必须切 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 固、成效更可持续。 由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 史性转移。实现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把握好以下六个关键: 一是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关键要科学谋划好二者有效衔接的顶层设计。首先,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根据各地发展实际制定出更加具体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进一 步制定和完善治理相对贫困的指标体系,及时更新相对贫困的评价体系。其次, 要统筹好相对贫困区域和非贫困区域的协调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着力解 决好相对贫困问题。再次,要继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统筹性和针对性,自 觉遵循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切实把解决相对贫困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乡 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社会治理中,全方位体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系统性、连 贯性和融合性。 二是政策保障有效衔接。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或路线而制 定的行动准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在制定和完善政策时注重兼容性、协 调性和持续性,使二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无缝对接、相得益彰。具体来说, 一要继续延续脱贫攻坚的好政策,保证各项涉农政策相对稳定,保持对“三农” 投入的力度不减,避免因政策取消或政策变化而消解脱贫成果;二要研究和制定 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解决相对贫困的政策,进一步明确相对贫困人口认定的标准、 程序,从多方面做好对相对贫困群体的帮扶工作;三要根据脱贫后的实际情况, 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政策支撑。 三是工作机制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战虽然已经打赢,但相对贫困问题的彻底 解决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使之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起来,应延续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好措施,使之更好地 运用到乡村振兴上来。比如,过去实施的“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转变为“五级 书记抓乡村振兴”,过去成立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时转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 过去实施的脱贫攻坚专项述职制度及时转变为乡村振兴专项述职制度等。 四是重大举措有效衔接。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采取了一系列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方法措施,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都起到了重要 作用。需要看到的是,与相对发达地区相比,原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虽得到了相对改善,但与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为此,在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应继续贯彻实施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 方法措施,使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具体来说,一要确保基础 设施建设的衔接,尤其是群众用水、用电、用气等基础设施必须不断优化升级; 二要确保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的衔接,确保已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三要确保 产业发展举措的衔接,通过加大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 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四要确保环境治理措施的衔接,通过加大生态治理 力度,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治理方式,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五是产业优势有效衔接。大力发挥产业优势,是脱贫地区继续实现乡村振兴 的长远之计。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为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解 5 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从而尽快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产业振兴摆在重要位置, 着力发挥适合本地发展特色的产业优势,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 业体系。在努力打造产业优势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市场作用,不断搭建产品网 络销售平台,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助力乡村振兴,为彻底解决相对贫困 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六是帮扶机制有效衔接。对口帮扶是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关键一环,在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可继续延 续对口帮扶这一好的做法和经验,努力实现原有帮扶机制的有效转化和衔接。具 体来说,包括继续做好帮扶工作队伍和人才的衔接,确保帮扶项目和资金不断、 对口支援单位帮扶力度不减等,使之在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有 效的作用。 脚下的路越走越宽广 李荣灿 2021 年 04 月 27 日 05:3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的一个小乡村。还记得小时候,村里人与外 界联系,主要是靠走山路,单程要走好几个小时。虽然有一条窄水路,但鲜有船 只来往。印象最深的是,乡亲们到镇里赶集总是早出晚归。山路难走,村民们把 地里种的番薯、玉米挑到镇里去卖十分不容易,因为运输是一个大问题。若行情 不好,村民还得挑着农产品原路返回。 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修一条路”成了要紧的事。一开始,河对岸修 了一条宽约 3 米的路,尽管还没有硬化,但有一些载客的小型机动车来往,乡亲 们摇一下小船到了河对岸,就可以坐车到镇里赶集,只需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后 来,当地又为这条路铺设了水泥,也有定点的客车经过,为乡亲们出行提供了极 大便利。渐渐地,我们告别了“你挑着担、我抬着筐,走过一村又一乡”的日子, 幸福感油然而生。 时代在发展,民生事业也在进步。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家乡的“路”又 发生了改变。这一次,村里一下子增加了两条“路”。一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公 路,乡亲们再也不用划船去对岸坐车,路已经修到了家门口;一条是看不见摸不 着的网路,乡亲们搭上了信息化快车,渠道越来越多,眼界也越来越宽。这两条 路的开通,不仅为乡亲们获取信息、沟通外界提供了便利,而且实现了从“人不 相见”到“物流天下”的跨越,让原本时常滞销的农产品有了出路,可以源源不 断地运送到全国各地,甚至更远的地方。 “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越过越有劲头”,这是乡亲们的心里话。修的是路, 改变的却是家乡的整体面貌。如今,路通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滋润。尤其是近 年来,从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惠农助农政策为乡村发展注入了 生机和活力,给乡亲们带来了发家致富的希望。农家乐、民宿、种植园、产业园…… 村里不少年轻人踏上了返乡创业的路,越来越多的人也找到了实现梦想之路。曾 经有些偏僻的乡村,已然成为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 “要想富,先修路”。一条条连通城乡的公路、铁路、水路、网路,推动着 乡村从闭塞到开放,从单调到多元,为老百姓开启了通往小康的坦途。家乡之路 的不断变化,也是乡亲们走向小康生活的见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乡村又 会发生什么新的变化呢?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脚下的路必然会越走越宽广,明天 的日子必定能越来越美好。 6 领导中国的核心力量(国际论坛) 洪 风 2021 年 04 月 27 日 05:2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在过去 100 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改变了积贫积弱的面貌,成为繁荣昌盛的国家。在这百年巨变中,中国共 产党始终是领导中国的核心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中国已成长 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 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达成区域 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始终是多边主义的维护者和践行者。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利益,对中华民 族高度负责的政党。自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不断实践科学社会主义,脚踏实地 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现民族振兴的成功道路。如今,中国共产党是世界 最大执政党,党员人数超过 9100 万。中国共产党也是一个强调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的充满活力的政党。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 共产党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这对各 国政党都有启示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极具行动力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国家治理、 经济发展、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惊人成就。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政府制定并执行国家发展规划,努力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治理等领 域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在消除贫困领域创造了辉煌成就。中国取得巨大科技发展 成就,“中国智造”走向世界,让更多国家的消费者用上了更实惠、更环保的优 质产品。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共产党继续展现卓越的执政能力。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 出了 2035 年远景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未来的中国必将继续向着高质 量、高水平的国家治理方向发展。中国将迈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以更开放的 胸襟与世界分享中国智慧、共享发展红利。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世界范围内,中 国都将为促进繁荣稳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创新教育,处处可为(新语) 马 骏 2021 年 04 月 27 日 05:3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项目从学校走向家庭、社会,为创新教育引来源头活水,让创新课堂有滋有 味,也更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刚刚过去的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的孩子们, 参加了在学校举办的“未来工程师”竞赛。大胆的尝试、求知的眼神,折射了孩 子们对于高科技的强烈兴趣。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这 是我们的一种探索。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以创造之 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为此,我们构建了一套实践育人系统。 这套实践育人系统,既有“攀登、到达、成功”的寓意,也包含项目、驱动、 生成等教育环节,强调以项目的方式驱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实践体验、思维发展, 7 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从孩子的成长出发,构建了发现自我、 了解自然、探秘科学、解读人文、回归生活及体验社会 6 个维度,并将项目课程 分为主修项目与选修项目,同时保障课时。每周二下午,全校的课程均为这类项 目,成为孩子们十分期待的快乐时光。 我们鼓励孩子奇思妙想,并创造条件实现。在垃圾分类项目中,孩子们经过 多轮调研,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垃圾分类建议,还巧妙设计了垃圾分类的装置;停 车难项目中,孩子们根据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提出修改车身等多种解决方式, 试图为破解停车难出谋划策。 我们努力营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 育氛围。在三年级的购物研究项目中,孩子们对古代和现代的购物方式进行研究, 在学校里创办了“豆豆诚信超市”。四年级时,孩子们更新了项目设计,学校与 线上平台合作,给孩子们开通了电子交易的通道,并不断继续完善。类似项目的 持续研究,挖掘了孩子们的个性,也培养了他们专注和持续的探究精神。 我们探索打破课堂、学校、家庭、社会间的壁垒,让教育不仅发生在学校, 更回归生活、走向社会。比如,数学课上,有比和比例尺的知识点,孩子们学完 后,想出了给妈妈设计高跟鞋的学科实践项目,计算出妈妈穿多高的鞋更舒服美 丽;每到寒暑假,家庭旅行计划书、生活中的标识等项目,鼓励孩子学以致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个项目都是创新的特色课堂,孩子们的求知欲和研 究成果令人惊喜,成长变化也显而易见。发现问题、实地调研、头脑风暴……各 方面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对创新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项目从学校走向家 庭、社会,为创新教育引来源头活水,让创新课堂有滋有味,也更有积极的时代 意义。 每个认真思考、好奇探究的孩子,都有可能是明天的科学家,我们对培养创 新人才、培育创新精神的思考和探索,也不会止步。 “最美铁路”美在风景,更美在内涵 牛贝贝 2021 年 04 月 27 日 18:35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何为“最美铁路”?不断美化的沿线环境,不断延展的高铁线,不断密织的 铁路网,不断提升的列车速度,不断升级的服务举措,还有不断创新的检修技术。 近年来,一场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发现最美铁路”活动在全国展开, 媒体记者、网站编辑、铁路摄影达人等群体带着发现“美”的眼睛,传播着新时 代铁路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 聆听历史回声,追寻百年初心。从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到中国第一条高标 准、设计时速为 350 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从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设施太子 城高铁站到“铁水联运”中欧班列起点天津集装箱中心站;从诞生于战火中的“毛 泽东号”到引领时代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从百年老站青龙桥到“进京赶考” 起点西柏坡……“发现团”领略了从第一代铁路人到第一代高铁人的风采,了解 了铁路在服务冬奥、助力复工复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战等 方面发挥出的积极作用,实地感受中国铁路的成就之美、担当之美、奋斗之美以 及历史文化之美。 绘就美好画卷,奏响时代强音。在追求舒适和便捷出行的今天,中国铁路的 发展以及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的加快构建,不仅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 强的交通保障,也让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更加美好。回顾中国铁路百余年发展历 8 程,从“追赶”到“领跑”的重大跨越,感受“中国名片”——“高铁”“复兴 号”的独特魅力。一座座车站点亮城市、一条条线路交织成网、一趟趟列车奔驰 向前,不仅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汇成一幅交通新画卷,更奏响了“交通强国,铁 路先行”的时代强音。 沿着历史的脉络寻找初心,追随时代的变迁发现最美。一次次发现之旅用文 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多角度记录并传播铁路改革发展成就和新时代风采, 更诠释了“最美铁路”美在风景,更美在内涵。 构建新时代生态学学科体系(大家手笔) 方精云 2021 年 04 月 27 日 05:3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环境 与民生的关系、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 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 大精深,为构建新时代生态学学科体系提供了思想指引。同时,构建新时代生态 学学科体系,有助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重要学理支撑。 生态学是研究宏观生命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动态的科学,能够为人类认识、 保护和利用自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从研究对象看,生态学主要研究较高层次的 生命系统及其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学与众多学科交叉,是一门与人 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人类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在深刻改变人们生 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全球性生态与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仅仅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传统生态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更好研 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要求生态学对自身学科体系作出相应调 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 优质生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 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和实践的新境界。与此同时,新时代生态学研究也迸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习近 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 重要理念,为新时代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指引。构建新时代生态学学科体系, 就是要从学理上系统阐释这些重要理念。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样性,涉及不同研究层次和不同生物 类群。构建新时代生态学学科体系,需要科学划分生态学二级学科,广泛涵盖其 庞杂的学科门类,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 组经过反复研讨,明确了划分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原则:一是明确生态学作为一级 学科的地位;二是生态学每个二级学科都能形成相对独立的专业;三是二级学科 可以进一步划分研究方向;四是每个二级学科应当有独特的必修课程体系。 按照这样的原则,作出如下学科体系设置方案:动物生态学,着重从多层次、 多尺度研究动物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动物个体的行为和习性特征, 动物与环境和其他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动物种群增长和调节,生物群落组成 和种间关系,以及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植物生态学,着重从多层次、多 尺度研究植物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植物个体的分布、生长和适应, 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种间关系,植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 9 量流动中的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等;微生物生态学,着重研究微生 物与其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和功能, 微生物的时空分布与群落构建,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微生物在生态系 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生态学,着重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营养级和食物网结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以及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景观生态学,重点关注景观结构、 过程、功能及其动态变化,主要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空间结构、生态过程以 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修复生态学,着重研究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与治理的理论、技 术和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流域治理、污染水体修复、矿山植被与退化草地恢 复、再造林、外来种去除、栖息地改造等;可持续生态学,着重研究支撑可持续 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实践,主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 资源约束和阈值,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和实践,以及生态环境 对人类行为、健康和福祉的影响等。 在生态学学科体系中,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主要按研究 对象划分,几乎涵盖生态学研究的所有生物物种;生态系统生态学整合植物、动 物和微生物方向,包含全球变化生态学、生态系统模型等;景观生态学是连接生 态学与地理学的桥梁;修复生态学偏向应用生态学分支,主要研究和解决环境污 染治理问题;可持续生态学主要研究和解决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生态学问题。 这样的学科体系既基本涵盖现代生态学的主要研究范畴,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 体系和科学内涵,不仅能满足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需要,而且能为推动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学理支撑。 多地“母亲河”遭严重污染,根在不作为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1-04-27 15:10 作者:龙之朱 “太臭了,我要想办法搬出去”……滋润一方土地、哺育沿岸百姓的“母亲 河”被人们深深眷恋,成为故乡记忆的重要标志。然而,正在 8 省进行的第二轮 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一些地方的“母亲河”正遭遇严重污染,令 当地居民被迫选择逃离。 被点名的包括云南保山、湖南湘潭、广西崇左、河南汝州,以及山西清徐县。 这些地方都存在将污水直排江河,污染治理做表面文章的现象。以保山为例,保 山市主城区隆阳区每天约 4.5 万吨污水直排“母亲河”东河,致使东河成为纳污 河,自 2018 年以来水质持续恶化为劣Ⅴ类。广西崇左市 2020 年生活污水集中收 集率仅为 6.7%,被督察组称“全区最差,全国罕见”。 这些地方污水直排如此触目惊心,令人不解。不是已经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 治理水环境吗?每年不是都有不同级别的水环境检查吗?为什么地方能够长期 容忍污水四溢,逼得老百姓万般无奈纷纷想搬离? 这中间,有排放超标、管网建设的问题,也有企业偷排、直排的问题,但根 本仍在于地方政府和官员的不作为、慢作为,以及敷衍搪塞等履职不力问题。 比如,河南汝州一家企业创立之初标榜“要打造一座‘高标准’‘高起点’ 现代化的煤化工循环经济生产基地”,然而,自 2017 年以来,关于该企业违法 排污,仅仅可查证的群众举报就超 29 次,遗憾的是,群众的声音并没有被相关 部门听到。再比如,山西清徐县未在雨污分流、截污纳管、提升处理能力上下功 夫,而是在南白石河末端,通过“加药”的方式,让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看起来 很“美”。这就是赤裸裸的欺瞒。 10 广西崇左则情形更为讽刺。检索新闻可知,就在今年 3 月,当地市委机关报 《左江日报》还“喜大普奔”地宣布,2021 年 1 月,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列 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第 4 名。“生活在崇左的你,有理由自豪!”据当地 生态环保局披露,“十三五”以来,崇左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到或优于考核目 标要求。2016—2020 年,全市 5 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Ⅱ类及以上;市级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 很难想象,3 月份还各种达标,水质Ⅱ类及以上,还在“自豪”,到了 4 月 份,就被中央环保督察判定为“全区最差,全国罕见”!这里边究竟发生了什么 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当地母亲河左江被污水污染的事实,则并无疑问。 其实道理也不复杂,任何自然生态的污染背后,都是政治生态不靖的折射。 地方官员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总想着糊弄拖延,总是把经济效益作为个人政绩, 而无视环境污染带来的长远危害,其结果只能是让环境一天天恶劣下去。 事实上,中央环保督察已经点出,这些地方政府都或多或少存在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问题:市委、市政府对东河水污染治理工作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 识不够;湘潭市政府在推进防治工作上尚未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崇左市党 委、政府在推动管网建设和污水收集上不作为、慢作为…… 这些地方的污染情况被中央环保督察点名以后,各地都纷纷表示要加大整改 力度,也要看到,整改是一回事,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政令畅通,避免阳奉 阴违、弄虚作假,则是另一回事,而后者显然更重要、更迫切。这就需要地方官 员要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积极作为,不负时代,切实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为山川 大地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龙之朱) 为无障碍电影扫清障碍,让视障人士更有尊严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1-04-27 15:11 作者:王石川 提供电影无障碍版电影在线播放服务,是否属于侵权?据报道,4 月 26 日, 北京互联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一起案件:原告享有影片《我不是潘金莲》的独占 性信息网络传播权,发现被告未经授权,通过其开发运营的 APP 向不特定公众提 供该影片无障碍版的在线播放服务。一审判决被告停止在 APP 中提供涉案影片播 放服务,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一万元。被告当庭表示上诉。 对这一判决结果,不少人也许会感到费解,涉事 APP 向视听残障人士提供无 障碍电影,带有公益性质,不是该受到赞赏吗?怎么反倒还输了官司呢? 从法院披露的审判细节看,涉事 APP 的确侵权了。侵权主要体现在两点:一 是未经授权,二是向不特定公众提供无障碍版影片。涉案 APP 无法核验身份,任 何人都可登录,势必影响原告通过授权影片来获得经济利益,造成了对著作权人 合法权益的损害。宣判审判结果有利于塑造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如法官 所称,无障碍电影的发展,应当建立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 在法治轨道内获得授权,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严格执行相关法治规 定,基于此,既可实现保护知识产权与维护视障人士权益的双赢,也能为影视业 健康、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剖析这一案例,既要讲法理,也要讲情理;既要维护著作权人的权利,也要 关照残疾人的困境。这并不矛盾。不容忽视的是,在现实中,无障碍电影遭遇重 重困境,除了要解决版权授权等难题,还要解决对原片加以改造和转化等难题。 曾有业内人士坦言,国内缺少专门面向视障人群,负责从制作、解说到发行、放 映一条龙服务的影视机构,更没有形成专业化运作体系。目前,无障碍电影还停 11 留在公益层面上,无法进入产业机制,很难形成可持续性发展。如此种种,皆说 明无障碍电影的发展之路颇为艰辛,还有太多障碍。 化解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需要多一些紧迫心态,需要形成行之有效的 制度安排。比如,在政策制定上多一些倾斜,对相关公益机构多一些激励,动员 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无障碍电影可以丰盈视障人群的精神世界,有人说,期待有一天,中国的视 障人群能像健全人一样走进电影院买票,戴上有同步无障碍解说的耳机,享受与 普通人无二的观影权利。从推动无障碍电影发展到实现视障人群走进电影院看电 影,也许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从它的意义上说,这条路应当走下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无障碍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各 个环节,进一步完善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建设。从城市建设到文化消费,能真正 实现无障碍,才是对残障人士的更大尊重。故此,在关注这起判决的同时,应将 目光更多投射到残障人士的权利上,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王石川) “熟蛋返生”论文 750 元就能发,《写真地理》真在哪 202104/2808:24:34 来源:新京报 近日,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郭萍等人所写的论文《“熟鸡蛋返生孵化雏鸡” 实验报告(孵化阶段)》在网上火了。论文被曝光后,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 有记者通过这本期刊网站的首页,联系到一名自称“李编辑”的人员,此人 称《写真地理》每版费用为 750 元,每版 2500 字符,而且“给钱没有发不了的”。 750 元,就能让一篇“魔幻现实主义”论文刊登在学术期刊上,《写真地理》再 次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4 月 27 日,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在采访中表示,已经成立工作组,进驻杂志 出版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目前该杂志已停刊整顿。河南郑州也已成立工作组,对 涉事的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展开全面调查。如发现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深入了解后发现,不只是“熟鸡蛋孵小鸡”这篇论文魔幻,郭萍所在的郑州 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开设的很多课程也很魔幻——“超感知全能全脑”“原子能 量波动速读”“土遁火遁水遁”“能量场训练”等课程,并展示了诸如“冥想之 力,重塑大脑”等内容。 比虚假广告更荒诞的是,这篇文章居然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的。 而且这本正规学术期刊,竟然收 750 元就能发表任何论文。这太魔幻现实主 义,也让学术尊严碎了一地。 现在看,《写真地理》这本刊物审核机制的“大意”,简直突破想象——且 不说文章内容把关问题,就连刊登时间都玩起了穿越:文章所载的实验发生于 2020 年 8 月,出版时间则是 2020 年 6 月……这是怎样的“低级错误”? 某种程度上,《写真地理》的表现比文章本身更为恶劣。 学术应该是体面的,毕竟其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理性水准与思考深度。从这个 角度说,这也是“熟蛋返生”特别令人痛心的地方:微不足道的金额,就足以让 某些学术刊物服务于胡言乱语。 问题来了:《写真地理》是一个人在出丑吗? 恐怕未必。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当下,有些刊物的生存之道,就是卖版面。 仔细想想,《写真地理》为何要在官网首页放一个“投稿咨询 QQ”,可不就是 便于“商业洽谈”? 12 所以,吊打这篇荒唐的论文不难,难的是治理论文经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因很复杂,例如,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唯论文论”评价机制,自然催生学术从 业者对论文发表趋之若鹜,形成巨大的“消费群体”。 指望将存在已久的论文经济一股脑端掉不容易,但不得不说,“熟鸡蛋返生” 事件仍凸显了治理的紧迫性:如果还对花钱发论文视而不见、无所作为,那惊掉 下巴的“学术成果”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不断突破底线,把学术尊严糟蹋 得遍体鳞伤。所以对于此种乱象,该强化治理,还得强化治理。 希望精准治理之下,“熟鸡蛋返生”式的奇葩论文不会再有遁形之地。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