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热点素材积累:全民健康,环境保护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热点素材积累:全民健康,环境保护

ID:680934

大小:41.4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1 年高考热点素材积累:全民健康,环境保护 “革命理想高于天”(人民论坛)........................................................................................................1 全民健康,需要携手同行(民生观)....................................................................................................2 让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新论)........................................................................................................2 加强中西医结合 更好守护人民健康(大家手笔)........................................................................3 没保护好“母亲河”,到底差在哪了?................................................................................................4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专题深思)........................................................................5 推动新职业更好更快发展(评论员观察)............................................................................................6 “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金台随笔)................................................................................................7 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望海楼)....................................................................................................8 “革命理想高于天”(人民论坛) 李 拯 2021 年 04 月 28 日 05:3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4 月 25 日至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25 日上午,在位于桂林市全 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到广西考察的 第一站就来到这里,目的是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革命先烈,赓续 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 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揭示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成功奥秘,更 激荡起我们党不断创造新奇迹的强大力量。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1934 年底,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 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几万名红军将士血 染湘江两岸,这一战成为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不怕牺牲,背 后是革命精神,是理想信念。被切断渡江通道的红 34 师四面受敌,危急时刻, 师长陈树湘命令大部队突围,自己和两名警卫员留下掩护。经过激战,大部突出 重围,陈树湘因腹部受伤不幸被俘。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用手绞 断肠子,壮烈牺牲,“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红军将士视死如归、 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 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理想信念伴随着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凝 结成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个精神力量,激励着长征路上的红军一路向前,平均每 300 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无数红军战士的鲜血染成了长征这条红飘带;这 个精神力量,鼓舞着抗美援朝战场上“钢少气多”的广大志愿军战士顽强战斗、 舍生忘死,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被对手称作“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这个精 神力量,化作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万丈豪情,激 发特区建设者“杀出一条血路”的坚强意志,涵养最美逆行者“疫情不退我不退” 的奉献精神……一百年来,理想信念如火炬,又如明灯,照亮我们党从小到大、 由弱到强的奋斗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 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凝 结着革命先烈的鲜血与生命,承载着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体现着我们党的鲜明品 2 格和独特标识,成为我们接续奋斗、继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每一位党员干 部而言,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是一门永不结业的必修课。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补足 精神上的“钙”,让理想信念触及灵魂、洗礼精神,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站 稳脚跟,在金钱物欲面前坚守原则、抵抗诱惑,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不畏艰难、 勇往直前。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开局起步 的工作,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我们拥有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困难再 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抱定必胜信念,勇于 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 进。 全民健康,需要携手同行(民生观) 徐驭尧 2021 年 04 月 28 日 05:4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你面对别人遭遇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将来,当你的生命遭遇阴霾,别 人也会出手帮助驱散 跨越 4000 公里,家住西藏阿里普兰县的仁增多吉在 2021 年初恢复健康—— 经过西安医院的救治,他多年的眼疾终于痊愈了。这几年,视力模糊和疼痛一直 折磨着这个十几岁的男孩。 陪伴他从普兰来到陕西的,是两位渭南市援藏干部,普兰县委常委、副县长 吕智勇和渭南韩城市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张健。在一次健康宣讲活动中,眼科专家 张健发现了仁增多吉;经过诊断,张健判断普兰的医疗条件无法治好孩子的眼病, 回去便和吕智勇多次沟通,最终把孩子送到陕西进行救治。张健找到了愿意免费 为仁增多吉救治的医院;吕智勇筹措善款支持孩子……最终,多方合力之下,仁 增多吉终于得到了妥善的救治。 孩子复明了,恢复健康了,给他的整个家庭带来了欢笑,更带来了希望。仁 增多吉的康复之路背后,有赖于诸多社会资源的支持,比如,对口援助的医疗专 家不远千里地上门问诊,援藏干部千方百计整合资源,陕西医院尽力免除医疗费 用……正是多方合力,才促成仁增多吉重获光明。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毋庸讳言,医疗条件、经济状况的限制, 还是不少人求医问药路上的难题。尤其是困难群众看病,有时还面临着地理、经 济和信息方面的不少障碍。近年来,这样的障碍不断被克服,通过基本医疗保障 体系和相关社会保障制度,让许许多多因疾病遭遇困难的人得到了救治,迈向了 新生活。 除了医疗和社保制度的保障,善心善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架起了跨越困难 的桥梁。借助互联网,善意得到了放大,很多救济变得更便利和更高效。来自社 会各界的善心善行,成为温暖患者的火炬,给予他们摆脱危难、重获希望的勇气 和力量。 全民健康,需要全民参与。在政府的医疗、社保和救助体系之外,仍需要社 会慈善力量的参与。今天,你面对别人遭遇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将来,当你的生 命遭遇阴霾,别人也会出手帮助驱散。在全民健康的道路上,需要我们奋力携手 同行。 让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新论) 3 王雪莉 2021 年 04 月 28 日 05:3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让体育走进生活,让体育锻炼人人可为、人人爱为,既是体育强国建设的目 标,也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协调发展,也包括人的才能、 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体 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体育 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 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亲 笔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此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积极参加体 育锻炼,对身体和精神健康都有许多益处,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更高质 量地享受美好生活。体育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马约翰教 授在《体育的迁移价值》一文中指出,运动中形成的良好品质可以迁移到人的意 志品格,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不只限于运动场上,且能影响整个社会。的确, 在运动中,人们既能感受到胜利的荣耀和突破的成就,也能通过养成运动习惯的 过程,进行心理人格和意志品质的塑造。 除此之外,体育还有助于人的社会化发展。体育强调规则,尤其强调遵守共 同的规则。规则意识和守规能力,是现代社会有序文明发展的基础。经常参加体 育锻炼,尤其是经常参加体育比赛的人,对于人与团队、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理 解会更为全面系统,更善于辩证处理竞争与合作等难题。 在“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建设体育强国是“提升国民 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保障学校体育课 和课外锻炼时间,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 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 志”指示要求,充分反映了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还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这 是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举措,可以使体育同教育、卫生、旅游等具 有广泛社会影响力与人群覆盖面的领域融合发展,实现学习中锻炼、预防中强体、 旅游中健身,促进体育生活化,推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体 育走进生活,让体育锻炼人人可为、人人爱为,既是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也是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的作用将日益增强。让我们运动起来, 锻炼身体,全面发展,为祖国健康工作,在新时代以健康的体魄体验幸福的生活。 加强中西医结合 更好守护人民健康(大家手笔) 王 琦 2021 年 04 月 28 日 05: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今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健康是 1,其他都是后面的 0。1 没有 了,什么都没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 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 同守护人民健康。“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坚持中西医并重 4 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充 分彰显了我们党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和科学路径。我们要坚持中西医并重、 加强中西医结合,坚决守护好健康这个“1”。 中医药学经过中国人民的反复实践,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中积淀升 华,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贡献的独特智慧和原始创新成 果。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以特色诊疗手段满足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坚持中西 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结合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斗争中,我们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工作者全面介入、深度参与,助力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 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作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独特优势,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 及其实践经验。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机遇,乘势而上, 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更好守护人民健康。坚持中 西医并重,加强中西医结合,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当前需要着力解决三方面问 题。 构建理论体系。任何科学的发展,都需要理论体系作支撑。从望闻问切、辨 证施治,到内因治本、外因治标,中医药拥有一套独特的防治理念和诊疗规律, 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中西医结合实践离不开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的指导,需要 明确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外延、模式、方法等。在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处理 好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者的关系。需要强调的是,中西医结合不是彼此同 化,要避免出现“一言结合,特色消失”的状况。 找到临床切入点。中西医结合是两种医学体系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共同提 高的有机结合,需要找到各自临床的优势病种、优势环节。在中西医结合实践中, 要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不能是中药和西药、中医技术和西医技术的简单叠加, 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中西医临床协作要体现病证结合特色,破 解“一证多病,一病多证”的难题,综合考虑并探索人体、疾病、证候的内在联 系。 解决疗效评价问题。中西医的诊疗理念和手段虽大不相同,但目的都是强身 健体、治病救人。中西医结合不断发展的关键是看临床疗效,如果疗效并没有因 为两者的结合而得到提升,这种结合就不具有先进性,也就难以不断发展。评价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要找到科学的衡量方法。对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 要深入研究在不同个体、不同病种、不同疾病阶段所表达的反应机制。 中西医结合旨在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利用中西医各自 特点,增强内生动力,做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协同攻关,解决医学难题。坚 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西医结合,需要运用“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彼此深度理 解、不断探索、不断求证,形成既高于中医又高于西医的结合。随着中西医并重、 中西医结合不断推进,必将发展出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为全面推进健康 中国建设和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守护好人民健康。 没保护好“母亲河”,到底差在哪了? 田宇 2021 年 04 月 28 日 09:29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5 滋润大地、哺育人民的“母亲河”,一直被视作文明的摇篮、发展的动脉。 但是在个别地方,本该悉心照料的“母亲河”,却在遭遇不小的挣扎。近日,第 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了多起“母亲河”被严重污染的典型案例, 污染程度之深、保护情况之差令人震惊。 在云南保山,每天约 4.5 万吨污水直排东河,水质持续恶化为劣Ⅴ类;在湖 南湘潭,大量雨污水、煤炭淋溶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排湘江,形成明显黑色污染带; 在广西崇左,大量生活污水没有纳入城市排污系统,左江水体达到重度黑臭程 度……不难发现,不管是附近居住的市民,还是专程前来的督察人员,触目惊心 的污染状况就在眼皮子底下,刺鼻的气味随处都能闻到。不禁要问,谁给了光天 化日之下排污的勇气?谁又该为被污染的“母亲河”负责? 显而易见,这与一些地方对污染听之任之、无动于衷有关,和一些官员弄虚 作假、蒙混了事的心态有关。督察组的通报对此毫不留情、措辞严厉:保山市委、 市政府对东河水污染治理工作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湘潭市政府在 推进防治工作上尚未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崇左市党委、政府在推动管网建 设和污水收集上不作为、慢作为……条条桩桩,都直指当地政府和官员在治污方 面的缺位失位,揭批在工作作风上或多或少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给 当地敲响了警钟。 有问题就要改。对督察组通报的问题,被点名地区纷纷表示:“完善源头治 理”“诚恳接受、照单全收”“聚焦环境治理工作难点、痛点,对情况进行整改。” 但是,绝不能表态多、行动少,绝不可调门高、落实少。生态治理存在问题的地 区,要把“改”字贯穿始终,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能够当下改的,明确时限和 要求,按期整改到位;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通过不断深化认识、增强 自觉,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整改。坚决防止虎头蛇尾、久拖不决,杜绝搞纸上整 改、虚假整改。 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一些地方忽视水治理 的根子,还是在于存在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在于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 山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每一个拥有“母亲河”、保护“母亲河”的地方都要有这 样的认识:必须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 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 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保护“母亲河”非一日之功。不仅要有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也要有功成不 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 性、协同性,才能让“母亲河”真正成为“幸福河”。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专题深思) 肖卜文 2021 年 04 月 28 日 05: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样的人间奇 迹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湖南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脱贫摘帽就是一个生动例 子。我们之所以能创造这样的人间奇迹,离不开精准扶贫这一制胜法宝。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事实充分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 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只要我们坚持精准的科学方法、落实 精准的工作要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一定能够为 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学路径和持久动力!” 6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3 年 11 月,习近 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 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就是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 从那时起,十八洞村因地、因户、因人、因事、因时制宜,把利用外力与激发内 力、加固底板与锻造长板、个人致富与集体致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党组织 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结合起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精准扶贫的提出, 不仅为十八洞村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更为全国脱贫攻坚提供了科学理念、有效 路径。 在十八洞村首倡精准扶贫后,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 重要论述和指示,深刻回答了反贫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形成了中国特色反 贫困理论,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十八洞村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只 用 3 年多时间就实现了脱贫摘帽。 与贫困作斗争,既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精准扶贫能成为打赢脱 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离不开脱贫攻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贵 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 下,十八洞村的村民敢闯敢拼、精准精细、自立自强、创新创造、互帮互助,这 种精气神正是十八洞村成功脱贫的动力源泉。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 脱贫攻坚精神,为我们阔步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 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包括十八洞村在内的脱贫地区,在精准扶贫 过程中夯实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振奋了精神,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 斗,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坚持精准的科学 方法、落实精准的工作要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 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推动新职业更好更快发展(评论员观察) 桂从路 2021 年 04 月 28 日 05:3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职业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植根于经济发展的土壤,成长于社会进步的潮流 就业为民生之本,是经济的“晴雨表”。进一步发挥新职业扩容就业的作用, 让新职业更好更快发展 眼下,正值求职招聘高峰期。前不久,人社部等三部门发布了 18 个新职业, 包括易货师、调饮师、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碳排放管理员等。这些富有时代感 的职业,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受到各方关注和期待。 新职业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它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自 2019 年 4 月至今,人社部等部门已经向社会正式发布了 4 批 56 个新职业。这样的“认 证”,不仅意味着相关职业得到社会认可,也说明其具备了一定的从业规模和可 观的发展前景。以这次公布的碳排放管理员为例,该职业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 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包含但不限于民航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监 测员、碳排放核算员等工种。可以预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 社会对碳排放管理员的人才需求将不断增长。 新职业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植根于经济发展的土壤,成长于社会进步的潮流。 近年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相关就业机会日益 7 增多;传统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 系统运维员等职业应运而生;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企业合规师、公司金 融顾问等新岗位;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健康照护师、整理收纳师 等走进日常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进步带来社会分工精细化,产业结构转 型升级推动职业新陈代谢,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 量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 新就业形态加速发展,在对冲短期就业影响、培育新增就业、提升就业质量、 升级就业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在线教育、直 播带货、生鲜电商、互联网医疗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助力新职业加快成 长。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络主播……如今,这些职业就业容量大、进入门槛低, 灵活性和兼职性强,成为稳就业、稳增长的坚实力量。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 增就业 297 万人,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4%,同比下降 0.4 个百分点。来之不易 的就业形势,与新职业打开就业新空间的贡献密不可分。 就业为民生之本,是经济的“晴雨表”。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 态势,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就业大局保持稳定。但也要看到,今年就业形势依然 比较复杂,重点群体就业仍面临一定压力,特别是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 909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发挥新职业扩容就业的作用,对 保持就业持续稳定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持续发展壮大各类新产业、新业态,巩 固拓展各种灵活就业模式,让新职业成为就业“蓄水池”;另一方面,要在权益 保障、人才培养、职业提升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新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 让更多有意愿从事新职业的劳动者有渠道、有能力参与进来。 让新职业更好更快发展,也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保驾护航。去年多部门联合 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 指出,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完善 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保费缴纳、薪酬激励等政策制度。前不久人社部部 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也将“拓展新职业培训,提供一批高质量培训项目” 纳入其中。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映照着引导新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不懈努力。 新职业意味着新机遇。对求职者而言,顺应发展趋势,加强学习、提升自己, 努力掌握与新职业相匹配的能力,抓住就业机会,才能在职业舞台上绽放更多光 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金台随笔) 杨 暄 2021 年 04 月 28 日 05:3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 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 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 的确“轻”了不少。 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 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 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 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 8 电纸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通视觉、听觉的 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读书之美。阅读的方 式变轻巧了。 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从纸上到“指上”, 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变 “轻”,是潮流,不可逆,当然也无需逆。 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 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 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 其实不然。“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 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 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 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 得轻盈。这是阅读的魅力。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 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 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 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或许,这就是阅读的“轻重”辩证法。 曾经翰墨书香,如今手不释“机”。现代社会的高度数字化,给阅读生态带 来空前巨大的影响。大量的碎片、低质、冗余、庸俗信息,伴随数字时代奔流而 至,“轻”阅读因此遭受不少批评。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 静心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 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 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 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 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冲淡豁达。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 读之书来铺陈。而读书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袤或贫瘠。 所以,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 自己”,不管“轻”还是“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 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望海楼) ■ 鄢一龙 2021 年 04 月 28 日 05:3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广西考察时指出,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深刻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地 方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又要准确把握本地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 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前,中国人均 GDP 已超 1 万美元,中国经济到了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 “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要进一步往前走,迈上新台阶,需要依靠高质量发 展。“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 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 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与此同时,中国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点领 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问题。因此,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9 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 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然而,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基础 研究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创新的短板。目前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只占到研发投入 的 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 15%到 25%。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如何加强基础 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给出详细 路径。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有重要优势。 中国有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国家战略引领下,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协同攻 关,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推进科研集中攻 关,通过制定战略规划、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完善科研组织体系、推动重大科研 项目等途径促进创新。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即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 坚克难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巨大的市场需求,往往能够牵引产品开发,推 动技术创新。2019 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达 16921.8 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的 76.4%,这一比重已经和发达国家相当。“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依托超大规模 的市场应用场景、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先进的基础设施,进一步为创新注入源 源不断的市场动力。 中国有世界最大规模人才库的智力资源。相关报告指出,中国科技人力资源 总量理论上已超 1 亿。中国还积极吸引世界各国人才为我所用。“十四五”期间, 中国将进一步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 从蓝图到现实,从优势到成果,需要实干。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自主创新 任重道远。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