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作文素材24.民生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作文素材24.民生

ID:680938

大小:48.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民 生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 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 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 根本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用心 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 一件抓落实,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一、成语积累 【安土息民】安土:使地方安定;息民:使人民生息。安定社会秩序,让人民休养生息。 【保境安民】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鸿雁哀鸣】哀:悲哀。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 【厚生利用】指富裕民生物尽其用。 【米珠薪桂】珠:珍珠。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弭盗安民】弭:平息;安:稳定。平息盗贼,稳定民生。 【民力凋敝】凋敝:破落,衰败。人民生活穷困。 【民力凋弊】人民生活穷困。 【民力雕弊】雕弊:困苦,衰败。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民生凋敝】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民生国计】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烧桂煮玉】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水深火热】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统购统销】国家对某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销售。 【薪桂米珠】薪:柴草。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指物价昂贵,人民生活很困难。 二、名言警句 1.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梁启超 2.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晏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苏轼《荔枝叹》 5.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陈寿 6.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7.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皮日休《钓侣二章》 8.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人安则财瞻,本周则邦宁。——陆贽 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 10.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许衡 11.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12.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13.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14.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 15.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1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1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魏征 18.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 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习近平 三、素材积累 1.把“稳就业、保民生”作为当前第一要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业”出现了 39 次,“民生”出现了 18 次,显而易见,稳就业、保民生, 是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挑战下,当前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 康的必然要求。(来源:人民网 胡丹) 2.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2020 年 5 月 22 日,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表示,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 城市更宜业宜居。(来源:新京报 裴剑飞) 3.地摊经济是中国的生机 2020 年 6 月 1 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在小区对面,许多商户在店门 前摆起了摊位,李克强对摊主们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 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4.抗癌药零关税,用开放保民生 2018 年 4 月 15 日,第二十四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全国上百万肿瘤患者收到一份大礼包。日 前,国务院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这一举措,将打开进口抗癌药进一步降价的空间,为患者带来 实实在在的优惠,体现出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释放出浓浓的民生暖意。(来源:人民日报 王君平) 5.明成祖朱棣: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 明成祖朱棣重视经济,勤政爱民,善用人才,振兴文化。在位期间,他遣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 之路,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迁都北京,抵御蒙古入侵;浚通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联系和发展; 编纂历史巨著“永乐大典”,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他曾言:“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 6.小康曾是古代中国遥不可及的奢望(建议用在今夕对比)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 2000 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 名词,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然而,在漫长的古代,“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小康对于广大百姓只是镜花水月。进入近代,列强入侵、危机重重,民生凋敝、水深火热,“四 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小康更成为中国人遥不可及的奢望。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议用在今昔对比)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并提出,确保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8.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35 年来,李保国每年在农村工作 200 天以上,足迹遍布太行山区。他坚持把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 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 28 项,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的新路,让 10 多万山区人民摆脱贫困,被誉为“太 行山上的新愚公”。 9.黄大发:脱贫战场上的“新愚公” 20 世纪 60 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 30 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 条长 9400 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10.黄文秀:脱贫战场上的醒目黄花 2016 年,黄文秀从北师大硕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支援建设,担任驻村书记。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 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村里绝大多数贫困户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2019 年 6 月 17 日,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 30 岁。 11.中国脱贫成就前所未有,世所罕见 今天的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8 亿多人口实现脱贫;全球范围内 每 100 人脱贫,就有 70 多人来自中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世所罕 见。 四、时文欣赏 “人民至上”擘画新蓝图 2020 年 10 月 28 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宋燕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金秋十月,正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 5 年乃至 15 年中国 发展擘画蓝图。 这是意义非凡的高光时刻,也是逐梦未来的重要里程碑。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 史交汇点,我们深深懂得“人民”二字的分量。超过 5000 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城镇新增就业 人数累计超过 6000 万人,棚户区改造开工累计 2157 万套……回眸“十三五”,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 终闪耀在砥砺奋进的征程上。进入“十四五”,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人民至上依然是不变的“主旋律”。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召开基层代表座 谈会、开展网上意见征求……一系列“开门搞规划”的动作,将“十四五”规划编制的主角引向了每一个 普通的“人民”,让最广大的群众参与到治国理政中来,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顺应民心、 汇聚民智、聚焦民情,就能以高度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精准定位导航,切实让规划字 字句句落到人民心坎上。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 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之所望,素履以往。一张中国的发展蓝图,承载着亿万人民的美好愿景和梦想。让每个人都能 享有更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早日成为现实,让庞大的老 年人群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做到发展 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不断增进民生福 祉。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驶向“十四五”新航程,擘画发展新蓝图,当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 者和推动者,是真正的英雄。心中有人民,脚下有力量。深深扎根于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同频共振,古老的东方大国一定能 在前进的道路上劈波斩浪,以更加自信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书写新的更大的人间奇迹。 把“人民至上”贯穿于“十四五”规划编制之中 金羊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 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 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 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 式。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贯彻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 凸显“人民至上”理念。 把明确发展方向和坚持问需于民统一起来。十九大报告曾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赋予人 民群众“话语权”,让他们有机会“发声”。为此,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要通过问卷调查、社区走 访、网络留言等方式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实际需要,以此为规划编制的基础与依据,使发展方向 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 的决定力量。“五年规划”规划涉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其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复杂 性的大工程,仅凭少数人的努力难以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在“十四五”规划 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运用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分级分类开展座谈会、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广 开言路、集思广益,让“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学者和“生活经验丰富”的普通群众共同参与到决策制定中, 从而促进“十四五”规划科学化、精细化、全面化。 把推进自我完善和坚持问政于民统一起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十四五”规划 的编制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锤定音的,而需要反复修改完善、查漏补缺。这就要求规划编制过程 公开透明,及时向群众公布规划编制进程与编制内容,一方面用以督促相关人员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参与编 制,避免应付交差、敷衍了事;另一方面便于让群众拿着“放大镜”审视其内容,把被忽视的问题“提出 来”讨论、把不足的内容“拎出来”修改,让规划的内在精神与“人民至上”理念相得益彰,更好的服务 于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过程应牢牢 把握好“人民至上”这一核心原则,使规划的方向正确、设计科学,并不断推进自我革新与完善。(金羊 网 文/冯玲艳) 力戒“口惠民生” “民生”,这几年已经成了社会生活中分外响亮的“主题词”。政府出台“民生政策”之密集,媒体 推出“民生话题”之深入,百姓关注“民生热点”之强烈,可谓前所未有。如何使每一级政府的惠民之举, 托起每一个百姓的幸福生活?显然,我们还有许多的结待解。 走进基层,常常遇到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民生是个“筐”。看一看各地在抵抗金融危机中接连推出的刺激内需的大手笔,看一看基层在跟进产 业转移中争相展示的招商引资的新路数,其中究竞有多少是真正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有多少是 紧密呼应民众迫切需求的民生项目!一些地方向上汇报、对外宣传时,为了标榜自己的“高度重视”,竟 然把高速公路、城市广场等基础设施投资都算作了民生工程。民生是个“秀”。“有粉搭在脸上”,这是 许多官员的共通心态。就谈新农村建设,不少地方忙于撤并村庄、洗脚上楼,简单地将城市样式照搬进来, 靠近路边的建筑,还要涂脂抹粉,配上白墙红顶。老百姓的谋生之道、生产方式还没有改变,就急着要在 一个早上颠覆农民既有的居住文明和生活方式,于此,官员们有了迎接上级领导检查视察的“盆景”,有 了自己表功炫耀的“面子”,甚至还有了其中房地产开发的“实惠”,老百姓却尝到了难言的苦果。民生 是个“痛”。一些地方政府或盲目追求跨越发展,或急于拉动投资需求,或企图摆脱财政困境,提出加速 城市化,让更多的百姓以承包土地换一纸户籍,尽快过上城市生活,享受公共服务,沐浴现代文明。但是, 他们并没有换位思考:农民到城里买不起房怎么办?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子女就学遇到困难怎么办? 民生是什么?不是口号,不是标榜,它是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民生建设是什么?不 是政绩工程,不是权宜之计,它是一种执政理念,一种发展方式,一种社会文明。 有人说:保民生还是要看发展,没有财力保障民生都是空谈。有道理,但未必尽然。财力固然重要, 但比财力更重要的是理念,是一个地方坚守的发展基点。有人说:保民生还是要重考核,没有硬性指标民 生很难落实。有道理,也未必尽然。考核不可或缺,但比考核更重要的是情怀,是共产党人执政的价值取 向。 民生深处是民权。我以为,保民生最关键的,还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本位,坚持老百姓当家做 主。当然,更具意义的是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公民素质的提升,是主体力量的成长,民主路径的拓展。 只有在民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中,在权利与权力的法治契合中,政府的民生关怀才有更为深广的内容,社 会的民生进步才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各级政府要将“民生”真正落到实处,还是要更多一些民众情怀,更多一些民生导向,更多一些民主 保障。 (摘编自苏北《力戒“口惠民生”》)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两万人的就业方向都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 时, 得知刘永好委员计划今年在他的企业内新增两万人就业,关切地询问。“养猪、食品加工和物流。今 年 5 月以前新招了一万人,打算再招一万人。”刘永好这样回答。会场里的一问一答,体现出习近平总书 记对就业这一最大民生的高度重视,传递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鲜明导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开历史的照片,许多瞬间刻印在人们心中。湘西十八洞村的围炉夜话, 河北阜平农民炕上的盘腿而坐,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考察时“武汉人喜欢吃活鱼”的殷殷叮嘱……习近 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始终是人民群众,始终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织就世 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网络,还是攻克世界最复杂的扶贫难题,抑或是兑现疫情防控阻 击战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 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是当代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深刻书写。 当前,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障与改善民生的困难增多。但无 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点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疫情 防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保障基本民生”,要求“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明确“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具 体部署。下一阶段,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 庭应保尽保;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口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每一项工作, 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保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每一个任务,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守 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责任心。 民生工作面广量大,任何一件小事乘以 14 亿人口都是一项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抓落实、谋发展、促 民生,必须找准政策发力点、提高治理精准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事入手,老百姓期盼什么,就朝什么方向努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解决好民生领域存在的 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从各地实践来看,广东为 620 家重点企业落 实“一对一”服务,累计助其新招员工超过 14 万人;湖北武汉设置 1800 万元的专用消费券,支持低保、 特困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安徽、河南、陕西等多地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在招聘规 模、担保贷款、培训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事实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在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 事上持续用力,拿出更有针对性的务实举措,就一定能够战胜眼前困难、实现长远目标。 人民的期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民生绝不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纯福利”。实际上,把 人民的事办好了,把百姓的困难解决了,经济增长就有持久的动力。从贫困人口脱贫释放的巨大消费潜力, 到 2 亿多老龄人口催生的“银发经济”,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激发的市场新需求,到教育、医疗等产业广 阔的发展前景,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14 亿人汇聚的民生需求点都是经济增 长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而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 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 “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 的重要标准”。对于一个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来说,民生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 时。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一件接 着一件办,我们一定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至上舒画卷 万众瞩目中,“十四五”新蓝图缓缓展露。10 月 29 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公布,逾 6000 字的篇幅 勾勒出一个欣欣向荣的未来中国图景;10 月 30 日,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举行,深入解读全会精神, 回应了各界对“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关心关注。新蓝图的擘画,让全体中国人民为之心潮 澎湃,让全世界为之顾盼侧目。 谋篇“十四五”,让人民能放心。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现实 环境中,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该怎么走?二〇三五要实现怎样的现代化愿景目标?由习近平总书记亲 自领导制定、科学综合研判、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新蓝图,既有目标也有部署,让人民心中有数、心中有 底。 找准着力点,让人民有信心。对二〇三五年目标的设定、对“十四五”的谋划,明确了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着眼继承和创新、政府和市场、开放和自主、发展和安全、战略和战术的五对 关系,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等战略性、 创新性举措。这份新蓝图纲举目张、掷地有声,聚焦重点脉络关键节点,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着力重塑 竞争新优势,将牵引“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大大鼓舞了人民对复兴之路光明前景的信心。 回应新诉求,为人民守初心。高频出现的“民”字,生动诠释了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远景目标中 关于居民收入、民生福祉、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等的新要求,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 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等新做法,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指向普通人的幸福感。 “人”始终是伟大复兴画卷的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如磐。 “十三五”期间,亿万人民不仅参与和推动了民族强大的浩荡前进,更见证和分享了国家发展的巨大 成就;“十四五”期间,锚定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摘自东方网)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