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作文素材22.法制 道德 规则 素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作文素材22.法制 道德 规则 素材

ID:680940

大小:52.4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法制、道德、规则” 专题素材积累 一、关于法制、道德、规则的成语: 【法制】 1.金科玉律 科、律:法律条文 。形容法令条文的尽 善尽美 。现比喻 不能 变更的信条 2.目无法纪 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3.目无王法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4.法不阿贵 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 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法不徇情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 正,不讲私人感情。 6.化外之民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 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7.结绳而治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 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8.金科玉条 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 守的信条。 9.居官守法 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10.口含天宪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11.明正典刑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 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道德】 1、爱人以德 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 不偏私偏爱,不 bai 姑息迁就。 2、败德辱行:败坏道德和操守。 3、败化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4、败俗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5、败俗伤化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6、抱德炀和 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 蕴育和平气息。 指行仁政,搞团结。 7、草靡风行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8、草偃风行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9、超绝非凡 智力或精神道德状况或力量超群或超过常人。 10、摧志屈道 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 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规则】 1.安份守己:bai 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2.打破常规: 常规:沿袭下来的规矩。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 度。 3.安分守己: 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4.按部就班 :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5.不成体统 :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6.晨钟暮鼓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 觉醒悟的话。 7.秤平斗满 : 指做买卖规矩,不短斤少两。 8.大明法度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9.蹈常袭故 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袭:沿袭;故:老办法。 10.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11.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 态。 12.奉公守法 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13.奉行故事 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 14.规行矩步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 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15.规矩准绳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准绳:水准和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 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16.率由旧章 率:遵循;旧章:老法规。一切按照老规矩办事。 17.老实巴交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18.拟规画圆 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19.暮鼓晨钟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 话。 20.墨守成规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 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1.绳趋尺步 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 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22.袭故蹈常 袭:沿袭;故:老办法;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 矩。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23.循规蹈矩 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 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24.一仍旧贯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 事,没有丝毫改变。 25.一板一眼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 灵活掌握。 26.一板三眼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 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27.逾闲荡检 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指行为不规矩,不守礼 法。 28.安分守已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29.蹈常习故 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蹈矩循规 遵守规矩。 30.周规折矩 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语出《礼 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31.珠规玉矩 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 二、关于法制、道德、规则的名言警句: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勤于利欲,则放肆而日怠。 ——胡宏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 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伯尔曼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林肯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经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左传 礼之可以为国久矣,与天地养。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 姑慈妇听,礼也。——左传 富贵而骄,自遣其咎。——老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 语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 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孟子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 瑟。——荀子 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权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 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荀子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 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辱者 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荀子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权力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 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 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英国作家达雷尔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作家伏尔泰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 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管仲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列宁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刘禹锡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元结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有法不行,与无法同。--苏轼 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不行。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 抓法制--邓小平 纪律是胜利之母。--苏沃洛夫 公正的法官立场是冷酷的中立。--伯格 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人,不能自由。--卡莱尔 精神上的道德 bai 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 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 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 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 特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 露美德也。 —— 培根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 追求慰藉。 —— 托马斯·莫尔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 适用于个人。 —— 罗素 三、关于法制、道德、规则的人物素材: 1.德国的路,可能是世界上最好走的,虽然车也是极多的。轿车、房车、 面包车,车顶上、车背后带着自行车的“母子车”……上了公路,就像到了一 个流动的车展上。你要超车,可以在超车道上尽快地开过去,可是只要超过前 面的车了,就必须马上回到正常车道。所以,没有霸着超车道、堵着不让别的 车上来的。这么一来,尽管路上有很多车,堵车现象却极少出现。德国人总说: “我们守规矩!” 不论在大城小镇里,交通规则是一样的,也是人人都懂得自觉遵守的。在 人行道和快车道之间,往往有一条小道,路面上隔一定距离就可以看到一个白 色的自行车图案,这是规定给自行车行驶的道路,行人既不能在上面行走散步, 也不能站在那里等车闲聊。这,也是规矩。交通规则规定,如果行人在这条道 上被自行车撞倒,骑车者是不负责任的,如果因此骑车人摔伤,自行车摔坏, 行人却是要负责赔偿的。 德国的马路规矩告诉我们:订出规矩,是让人遵守的,不是让人去钻空子 的。当人遵守时,确实是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当人人遵守时,每个人都 得到了更多的自由! 2.包公铡包勉 包公自幼父母双亡,全靠兄嫂抚养他长大,供他读书、中第,直到步入仕 途。但兄嫂的独子包冕作为地方官,却利用职务便利,贪赃枉法,贪污用来赈 灾的粮钱,后被人举报。作为监察官的包拯,亲自审理此案,查明事实真相后, 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大义灭亲,下令处死自己的亲侄子包冕。 临行刑时,面对嫂子的责骂,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而 是因为职责所在,要严格执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为了解脱自己的道 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愿代替侄子为她“养老送终“。 3.如何认识儒家“父子相隐”观 儒家的"亲亲相隐“思想,来源于《论语 子路》中的一段故事: 叶公语孔 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意思是: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 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 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 其中了。” 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具有了“直”的品格,值得肯定。 孔子这种观点,后来演变为儒家的亲亲相隐,即直系亲属违法适当包庇隐瞒可 以不追究。这由此带来三个问题:孔子为什么赞成父子互隐?父子互隐是不是 会造成社会不公正?父子互隐和大义灭亲到底谁更符合现代精神? 对于这些,你是怎样想的呢? 规矩与道义的微妙关系,其实体现在我们日 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小时候都会遇到的一个难题:好朋友做了错事甚 至坏事,我们该怎么做呢?那么现在,你还有这样“两难”的经历吗? 4.陶勇医生恢复门诊 2020 年 5 月 13 日,在被患者砍伤 114 天后,在自己治疗出院刚刚 1 个月后,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恢复出诊了。由于神经断裂导致痛觉和温度觉的丧 失,陶勇医生的生活受到了很多困扰,但他仍秉持着自我和解的豁达态度,以 及医者仁心的职业胸怀,回到了救治岗位上。 但陶勇医生也明确说,“对于凶手,能够理解,但不能够宽恕。”称“这不 是我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千万医疗从业者从医环境的事情。我不能给大家留 下‘医生随便打,随便骂,他必须原谅’的印象。” 引用心得:伤医事件时有发生,大多数情况下受害的医生们都只能选择原 谅和宽恕。但这符合道义呢?又符合规矩吗?陶勇医生的态度和作法是正确的。 我们要用道义和规矩,共同为白衣天使们搭建安全的工作环境。 5.江歌妈妈起诉刘鑫 据《新京报》的报道:“2016 年 11 月 3 日凌晨,在日本东京中野区公寓, 就读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闺蜜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杀害, 当事人刘鑫成为本案中的关键人物。2017 年 12 月 20 日 15 时,江歌被杀案在日 本东京地方裁判所当庭宣判,对被告人陈世峰以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判处有期 徒刑 20 年。” 江歌去世后,刘鑫作为江歌的老乡兼好友,其行为却令人心寒。许多网友 都将其做法界定为“以德报怨”。 今年 4 月 13 日,江歌母亲江秋莲将起诉刘鑫 (现用名:刘某曦)生命权纠纷一案,已定于 6 月 30 日上午 9 点在青岛市城阳 区法院夏庄法庭开庭审理。 引用心得:没有十全十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律,因为没有一个问题 是单纯的。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捉摸不定的东西。江歌妈妈的起诉、网友的 愤怒、事情的扑朔迷离,一切究竟将何去何从?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6。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功利被提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性的弱点在利 益的驱使下暴露无遗。人们纷纷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把规则抛到一边,因此, 2014 年“速冻食品齐陷细菌门”、“汇源、安德利、海升三大果汁巨头齐陷烂果 门”、“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上演并引爆索赔潮”等等事件屡见不鲜,充斥于我 们的视线所能抵达的每一个角落。殊不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的决不是颠覆 规则,玩弄手段,恰恰相反,是要更严格地遵守规则,是要用规则约束人性的 弱点。 7.规则,让人别无选择:在 2014 年 3 月一次世乒赛上,瑞典选手瓦尔德内 尔与我国选手的一场精彩比赛,那是一场极重要的赛事,关系着两位运动员能 否顺利闯入决赛,所以打得特别卖力。选手的连贯对接、锐利扣杀并没有给我 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却是那位瑞典选手,渴望登上世界乒坛宝座的一个职业国 家队员,在关键时刻绽放出了人性的光辉,使我看到的任何比赛在它面前都黯 然失色。在比赛的收尾阶段,双方依然打得难解难分,比方各不相让,对方每 一记失误都会给自己带来一分胜算,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扣杀都会给胜利加上砝 码。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我国选手在一次回防中,将球匆忙打向对面,如电光 火石般落在桌沿外,因为动作太急骤了,在经历了短暂的寂静之后,赛场上爆 发了雷鸣般的掌声。那位瑞典选手因我国选手的失误而赢得了比赛。然而,在 喧闹沸腾的赛场上,大家看到了一个孤零零但执著的手势高举着,原来是瑞典 选手在向裁判和观众示意:我国选手打的是擦边球,后者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大家在明了事情的真相后,既对这位瑞典选手没有赢得比赛而感到惋惜,更以 热烈的掌声回报他的坦荡和率真的人性。赛后,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举起那个 手势的时候,他说:“规则,让我别无选择!” 8.遵循法律规则的律师:张思之自嘲为“一生都未胜诉的失败者”,可法律 界却尊他为“中国最伟大的律师”,他还被尊为中国律师界的荣耀和良心。他是 盾,矗立在道德的前沿,寸步不让;他是剑,扬眉出鞘,直指邪恶,绝不姑息。 烈火锻造铁血律师,两袖清风忠诚卫士。他一生做一个“驯服者”,但从未屈服, 从未向所谓的真理低头。在那个已经不把高尚当做墓志铭的时代,他选择为良 知而辩论,他铿锵有力的辩词如烈火一般烧透黎明前的黑夜,那是荆棘丛里一 行漫长的跋涉,弯弯曲曲,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他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 又磨成墨汁,写下震撼心灵的辩词,这一起,只是按法律的规则行事。张思之, 他用自己的热血,在中国的大地上犁出前进的血脉和希望,滋润了我们日渐枯 萎的良心。他的存在和执著,承载着一个现代国家的法制梦想。 四、关于法制、道德、规则的范文 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 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 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深刻阐明了深入 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鲜 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指导新时代全面依法治 国的纲领性文献。 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 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 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 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实践 充分证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的显著优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 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 路。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 信、保持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 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 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 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 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 指南。全党全国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 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关键时期,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 发展阶段,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 阶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要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 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 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 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 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认真学习领会、 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 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我们就一定能 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 人民日报 》( 2020 年 11 月 19 日 01 版) 2.书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 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 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全 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决 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完善立法体制,加强 重点领域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坚持依宪治国,与时俱 进修改宪法,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宪法实施和监督全面加强;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坚定不移推进 法治领域改革,依法纠正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件,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 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推进法治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法律服务队伍;坚持依法 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依法惩治腐败犯罪,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全面依法治 国领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恢弘 篇章。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的顶层设计、路线图、施工图,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在党 的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 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 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转 化为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了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 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 以来,我们党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把体现人民利益、反 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编纂民法 典,制定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野生动 物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 公平正义”;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 和合法权益,实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 许可审批彻底终结,规范行政权力,确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批 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律法规陆续出台,立法质量和效 率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持续提升,全民法治观念切实增强,为 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 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 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到 2035 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前进 道路上,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 用,我们就一定能乘势而上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 人民日报 》( 2020 年 11 月 16 日 04 版) 3.以治理精度提升社会温度 生活的细节之处,往往能反映城市治理的精度、社会发展的温度。前段时 间,江苏无锡火车站受到不少网友点赞,一张写着“无健康码由此进入”的提 示牌,为使用老人机、手机没电、无微信、不会操作、无手机等提供了温馨的 解决方案。不止于此,在福建莆田站,在江西南昌站、赣州西站……越来越多 的地方通过设立清楚的标识、醒目的爱心通道、便捷的引导台,为不同群体提 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周到服务。 数字时代,信息化应用层出不穷,使用的门槛也提高了。在新冠肺炎疫情 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健康码的推广应用给人们的出行安全上了一道“保险栓”, 为科学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尤 其是在乘坐公交、进出社区等日常场景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由于没有智能手 机或者不熟悉智能化设备操作,也遇到了一些不便。随着移动支付、数字政务、 预约问诊的进一步普及,老年生活的需求与数字社会的供给不相匹配的情况时 有发生。 看似明显的“数字鸿沟”,其实在人性化的服务、精细化的治理中可以迎刃 而解。火车站增设一个提示牌,给初来乍到的旅客以充分的安全感;医院开辟 一条人工通道,为一些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细节,在老 年人眼里真是解决了大问题。在陕西西安一家电信营业厅,一位老人送来水果, 专程感谢营业员帮她申请注册健康码;今年重阳节,有一位 80 多岁的老人为一 家报纸上的“图示版智能手机使用教程”写了感谢信,“这真是为老人办实事、 做好事、解难事”。一个个有温度的善举,一次次有耐心的帮助,让老年人的数 字生活有了坚实的依靠。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城市治理重在细节、贵在细节,也难在细节。日 新月异的发展质量,既体现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里,也蕴含在日 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和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之中。除了老年人的“数字需求”,生 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考验着社会治理的“绣花”功夫。比如,对盲人群体来说, 盲道是他们行走在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通道;对哺乳期的母亲而言,公共场所的 母婴室既是关爱也是关照。可以说,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 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升精细化水平,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群体 多元化、差异化需求,带给他们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方面,给予老年人多元选择和替代方案已经成为社 会共识。前不久,民政部表示将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民政服务中遇到的智能技术 困难,一方面坚持适老化原则,在民政服务领域保留人工服务、面对面的服务 方式,避免给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增加负担,另一方面将联合相关部门改 善涉老智能产品体验。多方合力,携手满足老年人在出行、就医、预约服务、 线上消费等方面的需求,老年人不仅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且能收获 老有所安、老有所乐。 社会治理千头万绪,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在“一码通行”的场景中,让老 年人也能有便利选择,这是社会发展的应尽之责,也是时代进步的题中之义。 《 人民日报 》( 2020 年 11 月 11 日 08 版) 4.道德与规则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 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 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 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 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 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 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 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 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 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 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 补上这个漏洞。“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 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 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 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 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 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 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 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5.莫用道德绑架规则 哈佛图书馆遭受大火肆虐,唯一存在的珍本却是一名学生违规带出的。在 规矩和道德之间,哈佛毅然选择了规矩,开除了那个学生。 或许有人认为霍里厄克校长的做法未免太过刻板,太过不近人情。古人说: “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个学生能归还图书,是应该表扬的。但我想说:“不以 一德掩大眚”。人应该在规则的框架里,再谈美德,莫用道德绑架规则! 不可否认的是,道德是社会的底线,是我们判断是非的一个准则,但若事 事都用道德评判,让道德占领人性的制高点,而让法律、规则屈尊其后,必然 会导致良知的泛滥,一切公正、公平亦将不复存在。对于那些既做了好事又做 了坏事的人,只有法律、规则能予以最公正的审判! 规则是高悬于我们头顶上空的达摩克利斯剑,它以最为公平而肃穆的目光 审视我们的一言一行,裁断我们的一举一动。当我们难以克制心中的欲望,试 图触碰并打开潘多拉魔盒时,锋利的剑刃便虎视眈眈,令我们胆怯却步,远离 堕落。 《简爱》中有言:“人们死后,每个人的灵魂都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不 单是上帝,规则面前亦是如此。无论是穷凶极恶还是盗亦有道,规则会以最严 苛的目光透视违规者的内心深处,冷漠,公正,不带有分毫私心。规则是公正 与和平最为冷酷而称职的守望者。 “汶川大地震”时的救人小英雄雷楚年,用他的奋不顾身拯救了七名同学, 一时间成为人人赞誉的对象,全国的道德楷模。而六年时间过去了,当时的英 雄已堕落成一个诈骗犯,让他一生的光环消失殆尽,做了错事也迎来了法律的 审判。不能否认,雷楚年的义举带给了我们很多感动,可是再多的感动也不能 抹去他欺诈的事实。法律的正义不会被他曾经的壮举而蒙蔽,法律会对他做出 最公正的判决。 林肯曾经说过:“法律是显露的道德。”法律、规则依据道德修订,是道德 的体现。触犯法律、规则,是对道德的亵渎。那些妄图以道德之名行触犯规则 之实的行为本身就是对道德的违背!理性之光不能被黑暗所遮蔽,我们也不能让 规则的天平在道德的影响下摇摆。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这是做人的根本! 人民大学校长陈玉露在毕业典礼上劝导学生:“人大学子应身怀为民立命之 道,抓紧规则这一准绳,守护信仰,守护规则。”莫让道德绑架规则,我们应该 守护好规则这一社会准绳,以我们的行动,给社会带来一种正义的风气,让人 人手中都持有一把规则的量尺,规划自己行为的边界,规划自己心灵不可逾越 的范围! 【点评】文章立意紧扣材料,论据典型,论证具体深入,事理通透。而且 人们常说“文好题一半”,本文堪称这方面的典范。“莫用道德绑架规则”不仅 鲜明地揭示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而且表达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6.让规则拥有温度 学生违规偷书出馆,却在大火后勇于认错归还,到底该不该罚?哈佛给出的 答案是该。 兴许会有无数人发问:“知错就改,难道不该放他一马,将功抵罪吗? 我想不然,面对一位将书偷带出馆的学生,校长对其表示感激——赞扬其 知错就改的勇气和责任感,后将其开除——惩罚其违反规定。一分为二地客观 对待,正彰显了哈佛人对规则的尊重,对品质的注重和一丝不苟的作风。也许 正是因为这赏罚分明的严谨与公正,哈佛法学院的树林才会郁郁青青,无数杰 出人才才得以在这篇沃土上茁壮成长。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 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二是我们心中的道 德法则。”星空之所以绚丽夺目,是因为他引起心灵感性的共鸣;法律准则之所 以震撼人心,是因为他流露出的理性和严谨。理性与感性合一,规则与道德的 合一,构成了美好的世界。哈佛校长所做的,恰恰是尊重规则与赞扬责任感这 一美德的统一。因为尊重规则,校长的感激才不显放任;因为赞赏道德,校长的 开除令才不是冰冷而有了温度。 而我们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理念:秉承道德与人性,“有温度”地保护规则, 当下的我们所走的正是两条极端路线:因为太过重视道德与感性而忽略了规则, 或苛求规则的绝对化而丧失了感性的温度。 曾经让国人叹服的抗震少年——雷楚云,人们为了标榜道德楷模而特许其 登飞机头等舱的特权——规则的打破最终让道德的丰碑崩塌;城管们为了城市 秩序的维护而掀翻小贩的小车,背上骂名——冰冷的规则促成了人性的丧失。 殊不知道德与规则本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道德作为内核,规则作为外壳,社 会才能持久和平地运作。很多时候,我们缺的恰是一个开除令或一声温暖的感 谢。让规则有温度,精神的天空才能在理性的土地上美好地伸展。 要想构造起有温度的规则框架,需要的是每位社会成员付出共同的努力。 每一项规则都是人性与道德的体现,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 群策群力。同时,执法者应在“依法”的过程中心怀一丝感性,以更平和、更 温柔的方式维护这个社会的稳定,当一丝不苟中有了一点温情,当“开除令” 不那么生硬,世界才会更和谐。 让规则有一丝温度,这是哈佛人的智慧,亦是社会平稳运作的良方。 【点评】这是一篇有胆识、有思想,敢于抒发自己真知灼见的优秀议论文。 从行文思路来看,起承转合,笔法流畅老练;从立意角度来看,作者强调在坚守 和捍卫规则的同时,提出要让规则多一点温情,“让规则拥有温度”,能引发读 者强烈的共鸣;最后,文章在论证中作者善于联系现实,议论体现了强烈的现实 针对性,比起那些老生常谈、无病呻吟的文章,实在高明许多。 7.规则与道德 规则,是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同样的,道德修养也是我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因为刘向也有过一句话:“财不 如义重,势不如德尊。”可人有的认为守规则与道德修养无关,道德修养与规则 无关。可我认为规则与道德修养是相铺而成的。 现实生活中,有过这么一 则新闻,一位男子闯红灯给救护车让路而被罚款。网上人们知道纷纷议论,认 为男子做的对,不应该受到处罚,可有的人却认为男子应该收到处罚,觉得这 就是规则,不遵守规则就应该受到处罚。最后在人们的争议下,决定取消对男 子的惩罚。 所以,规则与道德修养是相互并存的,如果规则不按客观情况制定,就不 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毕竟规定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生活。 在我的个人的经历当中,也曾看过类似的一幕,让我久久难忘。那天我乘 坐公共汽车回家,刚好也是下班的高峰期,车上的人很多,挤的似乎没有一点 儿缝隙,忽然前方传来一阵争吵声,我往里一看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位年轻的姑 娘,只见那老奶奶手叉着腰,脸上凶狠狠的指着位置上脸色苍白,手摸着肚子 的年轻的姑娘说了些不好听的话。听了一阵才知道,原来是小姑娘坐了应该给 老人的位置,老奶奶认为小姑娘没有道德修养没有做到尊老爱幼便开始与小姑 娘争吵起来了。车上的乘客看不下去,便出来为小姑娘说几句,坐在小姑娘后 面年轻的小伙子站起来想把座位让给老奶奶,可老奶奶坚持要小姑娘让座,不 愿坐下。周围不满的声音更大了,为小姑娘说话的人更多了。在乘客的语言攻 击下,老奶奶承受不住红着脸下车了。乘客松了口气,小姑娘感激的微笑。要 是乘客们坚持要小姑娘让座而不是帮小姑娘说话,后果就会不一样。由此可见 我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我们应该也要有道德修养。遵守规则而没有道德修养是 不合理的。 参天的大树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部默默支撑;生活的美好靠的则 是规则与道德修养…… 8.遵守规则 阳光很暖和,街道很繁忙,车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正在享受生活的富 足与幸福。但忽视交通规则,却产生几多故事,让人感慨不已,令人深思。从 中我们或许可以学到些什么。 人让车,让出安全 你看!那位叨着烟,满脸络腮胡子的看样子正要过马路。此时红灯似血,晃 着人眼。可是他好像不认识这似血的红灯似的,仍然一个劲地向前走。 这时,值勤的拦住了他,说:“这位先生,现在正是红灯,请你稍等一下再 过吧!”叨着烟的叔叔看都不看一眼,傲慢地说:“管你什么事?快让开!”说完, 一把推开了戴黄帽的叔叔,大摇大摆得向马路对面走去。这时,一辆大卡车对 着他呼啸着笔直冲来,事出意外,他呆了,双腿木然,全然不知所措。司机发 现了他,也慌了,猛地往左打方向盘,踩着刹车,“哧——”尖利的一声,车猛 然停下,在地上划出一条清晰的印痕。可还是晚了一步,叨烟叔叔的双腿永远 留在了马路上了!那只吸了一半的香烟被远远地抛在一边,还在冒着清烟。此时, 绿灯亮了,可是他的腿再也没了。 唉!如果这位叔叔遵守交通规则,悲剧也许不会发生。 车让人,让出文明 咦,明晃晃的红灯下怎么有人过马路呢?一辆黑色的小车正朝前头急驶而去, 因为看见有人要过马路,所以提前减了速。车缓缓地走,可是,行人利用车子 之间的间隙,从车前不紧不慢地走过去。没办法,车主只得慢慢地开着,让着 几乎挨着车轮的行人。一个,二个,三个……好几个行人从车之间的间隙走过 去,后面已等了四五辆车了,长长地一条。等到行人全部过完后,车子才开过。 阳光依然是那样暖和,街道依然是那样繁忙。忽视交通规则,必定会酿成 大祸。让我们用心记住吧:遵守交通规则,才有平安与幸福。 9.规则 时光流转,云水千年。现存于寂静天地里的每一个存在,都是光阴的馈赠。 物转星移,适者生存,每一个生命都是在刹那千年里的竞争与争斗中,存活下 来。在万物踏遍山河万里的进程中,都进化出属于自己的本性与生存规律。自 然规律,是在历史风沙的磨砺沉淀出来的,万不可随意变更。不顾事物发展客 观规律,为所欲为的人,必定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揠苗助长的故事:农夫不顾稻子自然生长的规律,而自 作聪明地拔高幼苗以求其快速长高,结果却使所有稻子都蔫了。我们如果一味 地因自己的喜好,胡乱喂食野生动物,为所不该为,则必定会使得动物失去觅 食的主动性,失去在自然中生存的警惕性与攻击性,失去动物们原本的生活规 律和有劳才有所获的生存法则。当野生动物渐渐丧失觅食的能力时,它们的生 存便全成依赖性,在自然的激烈竞争中,必将被淘汰。 莱蒙特曾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强扭 的瓜不甜,我们如若违背自然规律,为所不应为的,势必会适得其反。而顺应 万物其本性,并借以利用该规律,为所应为,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禹之父鲧,历时九年未能够解决黄河洪涝之灾,他一直采取“水来土掩” 的治水方针,以墙垣抵挡洪水的冲击,效果甚微。大禹却采取与其父亲“堵” 相反的方针,叫做“疏”,即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自由地通过。“治 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大禹在总结了 洪水规律的基础上,顺应其自然规律,因势就导,才使得黄河多年的水患得以 控制。 每一个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例,都演绎着无数的平仄悲欢。每一次为所不该 为的事,都使人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原本青山蔽日, 碧云风清的仙湖,如今却俨然成为万里无人烟的荒漠;南极的臭氧空洞,是人们 过度排放氟利昂所造成的,如今大量的紫外线照射着地球,皮肤癌发病率陡然 升高;化工材料污染河流,工业废弃污染空气,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于是河水富 营养化,鱼虾死亡了,冰川在消融,洪涝灾害日益严峻。人们的每一次“违背 自然,为所不应为”的行为,最后都作用于其自身,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花谢花开,潮起潮落;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三千世 界,掠影浮光,都有其本性,有着属于自身生存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亦是苍 茫自然中的一小粒,也应遵循自然,做我们应该做的事,在自然间行走,寻找 自然的纯净与永恒。 10.遵规护矩,涵养人心 太阳东升西落,街上车水马龙,人海摩肩接踵,世间的一切因为有规矩而 井井有条。自然有自然的规律,社会有社会的规矩,每个时代都应戴着镣铐起 舞,鲜有例外。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矩几乎是伴随着 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话题,无论是早已默认的传统美德,抑或是新时代的至理 名言,都融入了相关的认知。规矩是信条也是秩序,从小家到大家,无不彰显 着“规”的重要性。 规矩,往往是权利的边缘,每一件事,每一举止,并非是可以肆意奔突的 河流,规矩并不是虚设的花瓶。正如谚语所言,你挥舞权利止于我的鼻尖。懂 得守规,懂得适当的妥协与退步,才能真正形成当前时代所提倡的多元共存的 利益格局。 规矩所不及的地方,确实很难想象。人们是不能太相信“自律性”的,理 性思维容易枯萎,主观情绪容易主导行为,秉持着自认为的正确性一意孤行, 这着实可悲也着实可怕。 诚然,几个片段,难免管窥蠡测,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时间还是规矩与文 明并驾齐驱。若说规矩有些刻薄死板,那么文明可算有点人情_味了。红尘与喧 嚣靠规则来束缚,鸡毛蒜皮则依赖文明而行。生活中平庸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大爷大妈们大抵不是很在乎不守法被罚的几百元,却十分在意邻居周遭里的声 誉与颜面。 说不得多少人是高尚的,也说不得多少人是卑贱的。规与人心,相辅相成, 无声的规,已悄然地渗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规则的漠视与不屑,究其根本, 还是人的私心在作祟。毫无疑问,大多数的人是自私的。为了攫取大大小小的 利益,不少人甘愿走在权利边缘的灰色地带。 在对于上层建筑在制定的种种规则中,从法的强制性角度,底下或多或少 有人始终带着对抗性的情绪。于是,违规的行为像“中国式过马路”一般,病 毒传播式肆无忌惮地肆虐开来,最终每个人都成为古斯塔夫?勒庞口中的“乌合 之众”。 遵规护矩,重在人心。如狄更斯所言: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 时代。人心的美丑只是此消彼长的永恒存在。 上自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多少知道规矩的重要性。失控之恶对规矩 的破坏是摧枯拉朽的,惟有集体的善守,才有对规则和法治的期待,才有理性 的道德天空令人仰望。 11.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人民时评)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中,“家国情怀”成为主题词。在全国各地,《我和我的 祖国》《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动人歌曲回荡在街头巷尾。强烈的节日气 氛,让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中国人心底。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确实别有一番意味。这不仅仅是因为,中秋节和国庆 节同时出现在 10 月 1 日这一天,在 21 世纪仅有 4 次,上一次是 2001 年,另外 两次将是 2031 年和 2077 年;更是因为,经过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我们取得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 的主要经济体,显示出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当疫情袭来,多少人“舍 小家为大家,舍小我成大我”,多少人“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以 向险而行的气魄与默默奉献的行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最坚固防线,合力绘就了 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亿万个你我守护中国,亿万个你我成就中国。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我 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就是 民族的气节,就是泱泱的气节,从来没变过。”经此战役,我们更加知晓:这是 一个遍地见英雄的国度,大风大浪来了,有人扛得起,顶得上;关键时刻,有 人为你负重,护你周全。经此战役,我们也更加明白,这是一个无可阻挡的民 族,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 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每一个你我 站立在一起,正是我们这个国家抵御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积力之所举, 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们坚信,经受了疫情考验的中国将 变得更加强大,人民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在国庆中秋假期,吃着久违的“团圆饭”,看着本该在“春节档”上映的电 影大片,很多人都感叹,“这个假期像过年”。这种过年一般的温馨感,正是来 自于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不懈呵护。家是最小国,国是 千万家。一个国家所有的努力,就是要将进步的福祉契合于每一个家庭的细微 感受之中。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个体的幸福与国家的繁荣才能 相互激发、相互砥砺、共同成就。回望新中国成立 71 年来的风雨历程,无论是 搞建设、抓改革、促开放,还是应对地震、洪水、疫情等严峻挑战,“人民”始 终是一以贯之的价值底色。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中国共产党同中 国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切为了人 民,一切依靠人民,更多更大的奇迹还将由中国创造。 家国情怀,永远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如何乘势而上实现更大 的发展?如何防范风险确保国泰民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 汇点上,“家国”既是我们奋发进取的方向坐标,更是我们攻坚克难的信心所系。 不平凡的 2020 年,必将因为不平凡的奋斗载入史册。从 5000 多年文明发展的 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 人民日报 》( 2020 年 10 月 15 日 05 版)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