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乡村振兴、脱贫攻艰
【导读】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未来乡村的生动图景,“春种秋收,夏
耘冬藏,雨落屋檐,灶台炉火,门不闭户”是农耕文明的真实写照。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
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活在乡村的人民已经不满足于吃
饱穿暖的基本需求了,而是开始憧憬于绿水青山之中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乡村要实现全
面振兴,就必须守住农耕文明。那么,如何才能守住农耕文明之魂呢?
一、成语积累
【村酒野蔬】乡村酿的酒,田野种的菜。形容酒食淡薄,生活清贫。
【鸡犬桑麻】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冷板凳】比喻清苦、冷落的职务或位置。常指担任乡村塾师或受到冷遇。也指清唱。
【樵村渔浦】指山村水乡。泛指乡村。
【三家村】指偏僻的小乡村。
【四乡八镇】泛指周围的许多乡村和集镇。
【竹篱茅舍】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
二、名言警句
1.在乡村中,时间保持着上帝创造时的形态,它是季节和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却被抽象成了日历和
数字。 ——周国平《亲自然》
2.乡村就是我们不在的地方。在那里,只有在那里,才存在着真正的黑夜,真正的树林。
——费尔南多·佩索阿《惶然录》
3.属于乡村的静谧和热闹都没有了,只是在夜晚,抬头看的时候,还能看到小时候习以为常的满天繁
星。这片美丽的忧伤的神奇的土地啊,也许,我们只剩下,至少还可以,仰望星空。
——宁远《远远的村庄》
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
5.每一食,便念稼樯之艰险,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6.三农名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
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三、素材积累
1.工业给乡村留下的伤痛
六岁的王惠琴闻到的是焦油的气味,不过更危险的是她闻不到的无味气体,那是一种叫苯并比的强致
癌物,超标九倍。离她的教室五十米的山坡上,是一个年产六十万吨的焦化厂,对面一百米的地方是两个
化工厂,她从教室走回家的路上还要经过一个洗煤厂。不过,即使这么近,也看不清这些巨大的厂房,因
为这里的能见度不到十米。
村里各条路上全是煤渣,路边庄稼地都被焦油染硬了,寸草不生。在只有焦黑的世界上,她的红棉袄
是唯一的亮色。
被焦油污染的地没办法复垦了,每炼一吨土焦,几百公斤污染物,连着矸石、岩石、泥土,露天在河
边堆着,白天冒烟,晚上蓝火蹿动,都是硫化氢。我们二〇〇六年见过五层楼高的堆积,有人走路累了在
边上休息,睡过去,死了。——柴静《看见》之《山西,山西》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答复学生关于环境问题的提问
3.乡村振兴的意义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
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
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
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4.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
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
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
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
立。
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
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5.乡规民约的消逝
《白鹿原》透视出,曾经维护公序良俗、道德伦理的乡规民约,其威信力和影响力也在逐渐的衰败和
消逝……那些曾经被乡民们熟悉的乡规民约成为了落寂的影子,不再被提及,不曾被打量。“乡规民约的
消逝”仅仅是《白鹿原》这部宏大史实中的一隅,然而它给我们带来的警醒却不容小觑。面对农村熟人社
会,法官不能总成为与社会远离以保持神秘感和威严性的“孤独的贵族”;法官在处理农村社会乡里乡亲
之间关系时,光靠“坐堂问案”、机械的适用法律和分析证据规则是不行的,无法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
果相统一。或许,法官在坚持依法办事原则的基础上,运用乡规民约、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等易于群众接
受的道理说服感化双方,更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节选自网络文章《乡规民约之殇》
6.乡村食品安全堪忧
2018 年“3.15”曝光的企业名单中山东枣庄康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假冒伪劣饮料,用一罐添加剂料
汁兑出 8000 瓶核桃花生露,根本不含一点核桃和花生,“稳定剂、安赛蜜、阿斯巴甜、山梨酸钾、甜蜜
素”等各种香料+两吨水+核桃香精=市场上热销的这款“核桃花生”;山东溢香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莲
子八宝粥中居然没有莲子。这些假冒伪劣饮料多半销往广大农村市场,并且广大农村市场上像这样的假冒
伪劣饮料还用仿造名牌饮料的手段,例如将“六个核桃”仿造成“六个纯核桃”、“六禾核桃”、“六仐
核桃”等,以一字之差和几乎完全相同的外观、包装、形象代言等来鱼目混珠,迷惑广大农村百姓的眼睛,
严重危害他们的健康。
7.十八洞村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在这里首次提出了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自此,十八洞
村进入了精准脱贫的快车道。
十八洞村是个纯苗族村寨,位于武陵山腹地,虽风景如画,但群峰环绕,耕地稀少,山高路险,交通
闭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十八洞村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产业扶贫,以猕猴桃、矿泉水、旅
游业三大产业为主要支柱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扶贫干部因人施策,带领各家各户摸准了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务工、养蜂、种果、苗绣……鲜活生
动的脱贫故事在十八洞村轮番上演。
为了解决十八洞村耕地面积稀少的问题,当地的扶贫干部摸索出了“飞地经济”模式。他们与当地农
业龙头企业合作,用村外流转的 1000 多亩土地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贫困户以国家财扶资金入股,参与
分红,大大提高了年收入。
一片春色,一片锦绣,一片清明,曾经蜷缩在大山之中的这个苗族村寨,如今已是游人心中的世外桃
源。村外基地生产的猕猴桃远销海外,山泉水厂的矿泉水也摆进了两会会场,依托开放型的“飞地经济”,
十八洞村实现了产业经营,一幅富饶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在这里铺展开来。
2016 年,十八洞村整村脱贫摘帽。十八洞村的成功脱贫,验证了“精准扶贫”的必要性与有效性,这
一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也将造福更多的贫困地区,让更多的贫困人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运用示例:
贫困,是一个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必须要踏碎的山石;脱贫,是中华民族必须要成就的事业。党的十八
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和速度,攻坚克难,扎实践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脱贫奇迹”。
贫攻坚历程中的“地标”。近年来,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帮扶下,十八洞村实现了从深山苗族贫困村到
脱贫攻坚示范村的变身。曾经被贫困压得褪了色的山水裹上了鲜活美丽的外衣,游客络绎不绝;昔日被贫
困压得弯了腰的村民各寻产业、各有出路,实现了脱贫致富。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十八洞村的蝶变,是我国脱贫事业的缩影,也将会是各贫困村县
的未来写照,见证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
8.基层逆行者:王丰华
“我愿意作为你们实现梦想的催化剂,只要你敢说出自己的梦想,我们就有动力和信心去帮助你一起
实现。”
在有些人看来,这句话谈梦想、谈未来,像是某些选秀节目的标语,不过是虚浮的宣传。但在基层干
部王丰华看来,这句话,是他响彻山间的肺腑之言,是他以行动、以生命完成的庄严承诺。
2013 年,王丰华以 91%的得票率当选临安迎丰村村委会主任。此时的迎丰村村集体负债 100 多万元,
环境脏乱,是“经济薄弱村”,村民生活并不如意。
上任后,王丰华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仔仔细细地将各家各户的心愿与诉求记到笔记本上,真真切切听
民之思,行民之意。
五年多来,这样的“村长日记”他写了 21 本,将近百万字,收集到了 260 多个村民的梦想,并以之
作为改革建设工作的重点,推动相关项目建设、落地,为村民圆梦。
为了在村里开设老年食堂,王丰华自掏腰包补足了老人的用餐补贴。80 岁以上的老人,只要花费 1 元
钱,就能在食堂吃到荤素得宜的饭菜。
为了拓宽重修昌文公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王丰华亲自到公路上做调研。他蹲守在路边一整天,以
画正字的方式测算车流量,最终完成了数据详实、质量极高的议案,推动新公路顺利开通。
随着工作笔记上一个个村民梦想的实现,迎丰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村民生活日益便利,乡村文化气息日益浓厚,美丽乡村渐渐成型。
遗憾的是,王丰华未能继续做迎丰村发展的见证人,因多年积劳成疾,王丰华身患重病,于 2019 年
不幸去世。
“让梦想瓜熟蒂落,与村民同频共振”。王丰华收集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不忘初心和使命,
以心血与汗水为烈火,锻造了熠熠生辉的“迎丰精神”。
运用示例:
中国的脱贫之路,注定是艰辛的,是难行的,是荆棘之路与泥泞之路。要决战脱贫攻坚,关键在人,
在于千千万万不忘初心不忘使命的基层干部。他们是时代的“逆行者”,选择到最困难的地方奉献青春,
诠释扶贫领路人的责任与担当。
“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九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带领干部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脱贫之
路;迎丰村村主任王丰华,与村民同频共振,收集了 260 多个村民梦想,以梦为马,建设美丽乡村。
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担当精神,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
无私精神,是“石以砥焉,化钝为利”的攻坚精神。这些基层干部迎难而上,甘于奉献,为贫困群众点燃
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迎丰村的“梦想墙”
9.创新扶贫:彭水实践
最近,有不少《和平精英》的玩家发现游戏中海岛地图的出生岛发生了变化,岛上出现了一批苗族建
筑群和特色景观。这个“定制彩蛋”为腾讯光子团队与彭水县的扶贫合作掀开了一角面纱。
2020 年 4 月,腾讯科技和彭水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定点帮扶合作协议,腾讯游戏光子团队开启了“创新
扶贫”的尝试。
彭水县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虽然此前彭水县已然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等获得了一定程度
的发展,但县内的贫困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大部分群众的生活仍待进一步改善。
依托腾讯平台及技术优势,光子团队对彭水独特的苗族文化、农副产品和自然景观进行了整合、提炼
及设计,在改进了相关产品的内容质量和包装运营后,辅以多平台、多方式的推广引流,力争打造彭水文
化 IP。
《和平精英》游戏中出现的苗族建筑与景观,还原的是彭水县的国家级旅游景点蚩尤九黎城。
在游戏的等待时间里,古朴宏伟的的九黎苗戏楼与九黎神柱占了大幅画面,极具存在感,苗族特色帐
篷则被做成了有趣的游戏道具,吸引了不少玩家的注意力。
苗乡神秘的风土人情、美丽的彭水风光得到了展现,在略显新奇的游戏体验中,玩家们一边寻找彩蛋,
一边热烈讨论,无声地提高了彭水县的旅游关注度。
在 5 月份,几位《和平精英》游戏主播还携手彭水县县长和副县长进行了数场带货直播,大批玩家受
游戏吸引而来,观看直播的总人数达到了数千万。在一场两个小时的直播中,农产品的销量是去年主流销
售平台的三倍。
腾讯透露,在未来,还将会直接在彭水县举办线下游戏赛事,让数以万计的游戏玩家真正到访彭水,
助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游戏其实包含了很多内涵。不只是玩,它也可以是一个社交的平台,是人与人相互结识、相互帮助
的平台。”
光子团队创新扶贫模式,利用游戏进行扶贫,为彭水县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宣传,为当地的脱贫
事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运用示例:
守正出奇,创新致胜。打赢脱贫攻坚战,靠的绝不是蛮力死劲,扶贫要精准,更要不断追求创新。以
新模式、新方法创造更多的脱贫机遇,才能在扶贫路上走得更为稳健、昂扬。
腾讯光子团队以创新的扶贫方式对彭水贫困县实施了定点帮扶。光子团队一方面在游戏中植入彭水县
当地的特色建筑与文化景观,提升其旅游知名度;另一方面依托游戏直播平台进行带货直播,提升彭水农
副产品的销量,实现了以文促旅、以旅助产、以产惠农的目标。
这种创新的扶贫方式开辟了脱贫的新路径,让脱贫工作线上线下两端融合,全面助力彭水决胜脱贫攻
坚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时文欣赏:
有一种乡村振兴,叫留住乡愁
韩 振
今年的国庆双节,乡村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乡村游不只是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还有最吸
引游客的文化基因——乡愁。
乡愁,是一种风景。从“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到“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乡愁总是联动着山水人家。家乡的一庭一院一草一木,让乡愁变得具象而浓烈,即便海角天涯,总能触景
生情,让人魂牵梦绕。
乡愁,是一种人情。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乡愁总关乎着山河故人。故乡人总在我们心底的最柔处,他们的悲欢离合也总是牵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乡愁,更是一种动力。让无数归乡人带着豪情壮志,加入了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行列,成为推
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从一定程度上说,乡愁里装着的风物和人情,是我国乡村的灵魂。但城镇化的车轮中,不少地方
却抛弃了灵魂,变得没有乡情。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让乡愁变得可感可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
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更是为我们绘制了一幅诗情画意
的新农村图景。然而,美好的愿景转化为现实,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当务之急
是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少一些大拆大建,多一些风貌保留,少一些千篇一律,多一些乡土味道。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不少地方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比如,有的村庄大力整治村容村貌,
由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白富美”;有的村庄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由过去的“三大坨”变成了
如今的“花果山”;还有的村庄深挖乡土文化,由过去的“文化荒漠”变成了如今的“精神绿洲”……
这些探索,极大丰富了我国的旅游产品形态,让乡村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满足着群众日益增
长的旅游需求。过去,大山大水粗放式的观光旅游几乎是旅游的代名词;如今,小桥流水个性化的观光旅
游越来越受到群众喜爱。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村庄,终将为乡愁而改变,也终被乡愁而改变。
国庆长假,又逢中秋,人们的这个假期注定绕不开乡愁。幸运的是,古人的乡愁,往往只能是“借酒
消愁愁更愁”,而我们的乡愁,因为能够“千里江陵一日还”,而变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别把乡村振兴的任务扔给后代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对此,有基层干部认为“只要敞开生育,农村人多起来了,乡村自然就振兴了。”此语一出,立即引发个
别老干部附议,“不流行打工的时候,农村人来人往,乡场也是热闹非凡,烟火气旺,现在呢?连逢年过
节都冷冷清清。”这些话,听起来不无道理,可乡村振兴靠人堆砌吗?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人才而不是人。有人说农村振兴的关键在乡村学校,因为只要乡村学校学生多起来
了,整个农村的人口也会多起来。比起学生都去外地,去城市学习,导致空巢老人、空心村等出现,子女
在乡村读书,老人会留下来带孩子,在外打拼的人就会留一份念想,逢年过节回到家乡,鸡鸣犬吠、炊烟
袅袅,乡村就会欢腾。可,有谁会想到,如果乡村教育提不高质量,与城市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太大,又有
多少父母愿意把孩子留在乡村学校呢?所以,即便是乡村学校,也同样需要教师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乡村人口源源不断到北上广深等
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发展,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自身勤劳打拼,在外面成家立业,并将乡村老家人全
部外迁,成了标准的“客家族”,乡村人烟越来越稀少;另一方面,城市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公共设施、
配套服务等越来越优化,吸引着一大批农民在县市一级城市买房,这部分人农忙季节在农村,农闲和逢年
过节在城市,成为另类“半边户”,乡村房舍等设施越来越破败。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专设一章“队伍建设”,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基本要求,
对农村工作队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以及社会人才支持系统三方面做出了规定。这是针对我国农业农
村发展长期存在的实际问题、立足于解决未来乡村振兴事业最大的瓶颈问题而做出的科学决策和具体指
引。
作为乡村振兴的“引路人”,基层干部要勇挑重担,负重前行。乡村振兴的关键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
来。当前,农村最大的困惑就是农产品“价值不高”。很多村民都有这样的认同:在外面务工一个月挣 5000
元,拿回家买粮食,可以买好几千斤,都够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口粮了。这也是为什么还有五六十岁的村
民也要外出务工而不愿意留守农村的原因,也是成片沃土丢荒的原因。基层干部要紧紧围绕“增收”这个
中心,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
引导和帮助村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调整农业结构,向土地要质量,“点土成金”;另一方面,积极协
调,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开办农家乐、观光园、采摘园等,多渠道发展产业经济;同时,营造宜商环境,让
企业看到“钱景”,鼓励本土人才和吸引成功人士回乡发展养殖、种植业,创办工厂。田野充满希望,乡
村振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为乡村振兴蓄好人才之“水”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希望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
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
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
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
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诚然,乡村振兴,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发挥群众的主体力量,
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
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无疑给做好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乡村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提出更
高的要求。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
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当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价值不断
凸显,农业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不断提升。这必将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到乡村、投身农业,打破长期以来人
才由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以聚“才”之力,聚集“财”富,蓄
好人才之“水”,养好发展之“鱼”,乡村就一定能成为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将乡村振兴以人才“振心”
同频共振。
振兴乡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之一。而农村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具有最广泛
最深厚的基础,具有最大的潜力和后劲。现代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农业、绿色
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随着“互联网+”的农业在农村的应用层出不穷,
没有人才,是根本驾驭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管理。换句话说,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致富,单靠现有
农村的人力资源较难实现,还需要更多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的专业人才,来支持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
当然,人才本身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尤其是投身“三农”人才,难免会受待遇、环境、政策等诸多因
素影响,如何让人才愿意来、留下来也是关键所在。这就得做好人才蓄“水”后续工作,如积极落实对等
待遇,撬动社会资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让人才感受到“真心”;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尊重
乡村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让人才感受到“真情”;精准定位乡村人才需求点,细分人才层次和类别,有
针对性地出台方案,让年轻人感觉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一样有机会等。让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牢
固树立乡村振兴的价值追求。
“人才兴,事业方兴。”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共同书写。“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
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奏
响了这个时代最为嘹亮的乐章,描绘出这个时代最为动人的画卷。到基层去,吸引更多年轻人、能干的人
到农村去,把青春献给乡村振兴,绽放人生最美的芳华,决定着乡村的未来。
筑好乡村旅游“小路”,铺就乡村振兴“大道”
从城市到乡村,人们向往的是乡村特有的生活与味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实现乡村振兴
和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不少“最美乡间小路”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文化风情成为城里人向往的“远
方”。许多地方的乡村旅游因此而风生水起,获得了长足发展,日益成为农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的重要
途径。7 月 28 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包括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
口村在内的 320 个村庄榜上有名。
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风民俗、邻里相望的田园生活是乡村的重要旅游资源。近年来,一些地区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人居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升,一些地区涌现了度假、休闲、康养等业态,乡村
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还有的地方通过“旅游扶贫”让当地农民享受到巨大红利,不少背着锄头“看天
吃饭”的贫困户,如今举着小旗子端起旅游这个“金饭碗”。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接待人次超 30 亿,营业收入超过 8000 亿元,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成
为乡村产业的新亮点。《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2019 年上半年)》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
总人次达 15.1 亿次,同比增加 10.2%;总收入 0.86 万亿元,同比增加 11.7%。截至 2019 年 6 月底,全国
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 886 万人,同比增加 7.6%。
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虽然是“潜力股”,但也存在着不少“短板”。例如,准入门槛较低,一哄
而上,你搞我也搞;旅游产品同质化、单一化,景观城市化等现象十分严重,“千村一面”,缺少精品项
目和独创文化品牌;忽视长期的产业链打造,有“硬件”没“远见”;资金和人才短缺,有“前景”没“钱
砸”,有“人气”没“人才”,等等。为全面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3 部门去年曾联合发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 年—2020 年)》,从补齐乡村设施
建设短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健全产品和服务标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配套政策支持等
方面作出系统部署。此次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首批 320 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都是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
地区,这也启示我们,乡村旅游只有坚持“软”“硬”兼施、“长”“短”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筑好乡村旅游“小路”,铺就乡村振兴“大道”。乡村旅游既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我国大约 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旅游资源
非常丰富,开发潜力十分巨大。但是,乡村旅游涉及面广、需要协调的部门多,操作起来难度大。这就需
要各地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问题作为政府工程、民生工程,将乡村旅游纳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全
国 320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样板,以资源和市场为导向,切实做好顶层设计,优化乡村旅游区域布局,促
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用最美村景为乡村振兴“拴心留人”、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