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
主题:哲理思辨
一舍千金
韩青
①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
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生就是由
舍和得构成的。该舍什么,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自己的标准和答案。如果什么都
不想舍,那么最终可能两手空空。舍,像锄草,为的是庄稼的丰收。星云大师说
得更彻底:“舍,于人是慈悲,于己得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在与人交往中,一般来说,
你付出得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相反,你对人越吝啬,别人对你也就越小气。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很多时候,都是这
样:你给人一朵花,而你收获的可能就是一个春天;你给人一杯水,而你收获的
可能就是一片海洋;你给人一片枫叶,而你收获的可能就是整个枫林……人都喜欢
被人尊重,不喜欢被轻视。有时候,面对你的抠门,别人可能就跟你较起劲来,
与你死磕。因此,你想得到的,可能就会因为你的抠门而与你失之交臂。
③毋庸置疑,人们都有一定的贪欲和私心,一些东西舍不得,一些地方舍不
得,一些人舍不得,一些权力舍不得,一些财富舍不得,一些利益舍不得,等等。
这是人的一个劣根性。要想把这个劣根性根除掉,就必须让自己的品德变得足够
高尚。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_。就是说,只有品德足够高尚的人,才
懂得去舍、喜舍。
④《梦溪笔谈》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李士衡在昭文馆为官时,和一个武官
出使高丽。高丽曾赠送给他们很多礼品,世衡都不在意,一切都让那个武官去管。
当时船底不严密,有些渗水,那个武官就把高丽送给士衡的丝织品垫在船底,然
后把自己所得的礼品放在上面,以防备被渗水打湿。到了海上,遇到大风,船将
要倾覆。驾船的人大为恐慌,请求把船上所载的物品全部卸掉,否则,船会因为
太重而沉没。武官赶紧把船中的财物扔进海里。约投了一半,风停了,船又稳定
下来。随即点检所投,发现都是那武官的物品,士衡所得礼物都在船底,一无所
失。
⑤如果李世衡不肯舍弃自己的私心,把自己的东西放在上面,那么最后受损
失的就是他了。也许,你不在乎,反而得到更多;你很在乎,反而得到更少。冥
冥之中,老天没有忘记那些慷慨者,所以把好的回报给他们。佛经里有言:“舍
一得万报。”就是这个意思。
⑥古今中外,凡是有所建树的人,都是这样的人——总要舍弃一些东西。
你要想在精神、灵魂上绽放异彩,就必须舍弃那些世俗的东西,并且超然其外。
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舍
什么。而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到底会舍什么,这取决于他的追求、理想、
品德和做人的境界。
⑦南非女作家奥利弗·施里弗在《画家的秘诀》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
有一位画家,只用一种颜色画画,那画中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红辉。其他画家问
他:“你从哪里得到这种颜色?”他笑而不答,继续埋头画画。画面愈发鲜红,
而他却愈发苍白。终于有一天,他死于画前。安葬时,解其衣襟,见他左胸处露
出一块儿旧疤痕。然而,人们依旧在问一个问题:“他从哪里得到这种颜色?”
不久,画家被人们忘却,而他的画却永远鲜活。为了追求,这个画家连生命都可
舍,值得我们深思。
⑧都说一诺千金,其实,一舍也同样千金,甚至无价。生命的富有与高贵,
不仅仅是因为得,也是因为舍。——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 年第 9 期)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题目、开头或结尾处。因此回答议
论文的论点是什么,首先要看文章的题目。“一舍千金”点明的是论点而不是议
论的话题。
【答案】:一舍千金。
16.下面这个事例作为论据放到文中的哪处横线处更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2 分)
乔达摩·悉达多本来是一个王子,可是他舍弃了尘世的欲念和追求,一心修
行,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佛教创始人。如果贪恋红尘,那么他也就不可能修成正
果。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我们对事例所反映的中心内容进行分析,此事例中的人
物的身份与“舍弃了尘世的欲念和追求”契合了第⑥段中的“一个人到底会舍
什么,这取决于他的追求、理想、品德和做人的境界”一句的内容。
【答案】:B
17.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议论性文体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有如下几种:第一、点明中心论点;
第二、重申中心论点;第三、发出号召,提出希望。结尾段的“一舍也同样千金,
甚至无价”呼应文章的题目,重申中心论点。
【答案】:重申中心论点。
18.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简述文章的论证思路,需要我们对文章进行层次划分,然后把各
个层次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基本的格式是: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
【答案】:文章首先引用贾平凹以及星云大师的话来引出“舍与得”的辩证
关系,接着以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感受来说明“舍的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这
个道理,然后提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会去舍、喜舍这样的论断并以《梦溪笔谈》
中李士衡的事例进行论证;再接下来,提出“一个人到底会舍什么,这取决于他
的追求、理想、品德和做人的境界”的论点并以《画家的秘诀》中一位画家为了
追求连生命都可舍,最后重申中心论点。
19.请为本文补充一个论据。(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论据是用来论证中心论点的,因此,所选的论据必须为论证中心
论点服务。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很多。中国航天人舍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隐
姓埋名,于大漠风沙中开展科研工作,得到的是国家的强大与人民的赞誉等等。
【答案】:示例:钱学森舍弃美国各种优厚的待遇,冲破重重困难回到祖国,
带领科研小组攻坚克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两弹一星”飞向
太空,赢得了党和国家、人民的高度赞誉,成就了“火箭之王”的美名。
第二篇
人生是一双筷子
王世虎
①提起筷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中国的筷子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筷子
被称为“箸”,早在殷商时期就开始使用了,至今至少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
《说文解字》中写道:“箸,饭敧也。”敧的意思,释为“持去也”,指持箸取
物。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欲”;筷子一头圆一头方,暗喻
“天圆地方”。老祖宗的东西,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寓意。也因此,中国的筷子在
世界餐具大家族里独树一帜,堪称中国的国粹,甚至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的文
明”。
②每个中国人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筷子,一双筷子,贯串了人的一生,承
载着中国人数千年来的情感、记忆、喜怒哀乐和舌尖乡愁。而仔细想想,人生,
其实就是一双筷子。
③人生如筷,丰富多彩。筷子因材质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比如常见的
木筷子、竹筷子,时尚的不锈钢筷子、陶瓷筷子,奢华的纯银筷子、象牙筷子等,
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选择。人生也一样,出生于不同的家庭,也就有着截然
不同的人生轨迹,无论贫穷或富有,都需要坦然接受。筷子的优劣,不在于材质,
而在于是否用得顺手;人也亦然,我们不能选择出生的家庭,却能通过后天的努
力,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④人生如筷,本性正直。筷子是否得心应手,正直是根本,再昂贵的筷子,
一旦变形或弯曲,就只剩下一副好看的皮囊,迟早遭人丢弃。人也一样,要以诚
信为本,善良为根,行得正,坐得端,若走上弯路邪路,必遭世人唾骂。唐朝名
相宋璟为官清廉,一次唐玄宗举行御宴,突然将手中的金箸赐之。宋璟受宠若惊,
不知所措。唐玄宗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以表彰其像筷
子一样耿直的高贵品质。
⑤人生如筷,一根易折。一根筷子,轻易就被折断,但一把筷子,却会变得
坚挺无比。人生旅程中,小时候,有父母这双贴心的“筷子”呵护我们健康成长;
长大后,有家人这双暖心的“筷子”帮我们披荆斩棘;落魄时,有朋友这双热心
的“筷子”帮我们渡过难关。我们要心怀感恩,当父母老了,做一双乌鸦反哺的
“孝心筷”;当家人倦了,做一双嘘寒问暖的“亲情筷”; 当朋友累了,做一双推
心置腹的“友情筷”。
⑥人生如筷,相辅相成。自古以来,筷子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长度一致,
粗细均匀,这样两根筷子才能密切配合,顺利把饭菜夹进嘴里。若只有一根筷子,
用起来则十分费力。人生的餐桌上,男人是一根筷子,女人是一根筷子,两根“般
配”的筷子有缘握在一起,这就是婚姻;两根筷子,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同心同德,默契十足,成为一双筷子,将美好的生活夹进嘴里,慢慢咀嚼,细细
品味,这就是家庭。
⑦人生如筷,切记三忌。从小,长辈就会教育我们使用筷子的忌讳:一忌“三
长两短”,忌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二忌“敲
碟敲盘”,忌在吃饭前用筷子敲击碗盘,既吵闹又不雅观;三忌“筷子插碗”或
“筷子指人”,这都是大不敬的行为,让人厌恶。人生也一样,做事不能三心二
意,需要始终如一;做人不能朝三暮四,需要脚踏实地;无论何时,摈弃浮躁与功
利,永葆善良的初心!
⑧人生如筷,传承家风。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一个“筷子”的公益视频,曾感
动了亿万观众:餐桌上,父母用筷子给年幼的孩子夹了第一口菜来“启迪”味觉;
团聚时,父亲及时拦住孩子焦急的筷子示意长辈优先来“明礼”;回到家,母亲
不停用筷子给子女夹菜来表达“关爱”;春节了,孤单的老父亲被邻居盛情邀请
到自家餐桌,邻居递上一双筷子来“睦邻”……千百年来,勤劳朴实的华夏儿女,
不仅用筷子传递着“舌尖的味道”,更传承着“优良的家风”。
⑨一双普普通通的筷子,品尽酸甜苦辣咸,尝遍世间冷暖味。而人生,也是
由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组成的,只有尝过五味,经历过风风雨雨,方
知生活的艰辛与幸福的真谛!
⑩人生如筷,筷如人生!
——选自《石家庄日报》(2019 年 3 月 29 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处出现。不难看出
本文的题目是一个肯定陈述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答案】:人生是一双筷子。
2.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常见的论证方法为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等。
就全文来看,本文通篇运用了喻证法,具体到文中则既有事实论证,又有道理论
证。
【答案】:就整篇文章而言,本文采用了喻证法,文中则有道理论证,如第
③、⑥、⑨自然段;还有事实论证,如第⑤、⑧自然段。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梳理其实就是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
论证过程与方法的解读。首先,本文采用的结构是“总分总”,中间部分
③——⑨自然段分别从七个方面,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人生
就是一双筷子”,最后总结全文
【答案】:本文首先从中国筷子蕴含的文化因素引出中心论点,接着从七个
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以“人生如筷,筷如人生”进一步重生中心论点。
4.为什么西方国家称中国的筷子为“东方的文明”?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
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可以从文章的第①自然段中的“筷子的标准长度是
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欲”;筷子一头圆一头方,暗喻‘天圆地方’。老祖宗
的东西,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寓意。”中寻得答案。
【答案】:筷子中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寓意: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
表“七情六欲”;筷子一头圆一头方,暗喻“天圆地方”。
5.仿照第③——⑧自然段段首的句子,给第⑨自然段加一个段首中心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仿照第③——⑧自然段段首的句子写句子,必须分析这些句
子的结构、字数,然后与本段的中心内容相联系来作答,段中的“只有尝过五味”
可以作为思考的切入点。
【答案】:示例:人生如筷,品尝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