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民日报」4月时事评论精选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民日报」4月时事评论精选

ID:682027

大小:31.6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民日报」4 月时事评论精选 一、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人民日报报评论员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 就有希望。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习 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 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 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谆谆话语、殷殷嘱托, 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激发了广大青年为梦想不懈奋斗的澎湃力量。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 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彰显了青春 的蓬勃力量;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倾情投入、奉献自我,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在基 层工 作岗位 上,志 存高 远、脚 踏实地 ,把 个人的 理想追 求融 入党和 国家 事业之 中……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 的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 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进军。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也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 人”的时代使命。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 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 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广大青年 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 定理想。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 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勇于创新, 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 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 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 事业。”广大青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 拓者、奉献者,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就一定能不辜负党的期望、 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以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 争先,广大青年必能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让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二、读书,看见更开阔的世界(人民论坛) 李 拯 最近,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受到好评。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典名篇, 以对话的形式营造了“故事讲述场”,让传统典籍更加可亲可感。 典籍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蕴藏其中的家国情怀和奋斗激情,给人思想启迪和精神动力。 通过一本书,在时间上思接千载,在空间上视通万里。这其实揭示出了读书的另一层 意义,即超越一个人的现实处境。书本虽小,但就像一个时空容器,“黄鸟于飞,集于 灌木”的美丽意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宏大场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的深沉思考……古今中外都可尽收其中。人们翻开书籍,就如同打开了一个辽阔的 精神世界。 无论是坐在写字楼的隔间,还是挤上早晚高峰的地铁,在日常生活之外,人们还向往 着诗和远方。书籍就好比是想象力的翅膀,让人们得以去俯瞰山川大地,去对视日月 星辰。 通过阅读,人们往往能体验更开阔的人生境界。当职业发展遇到一时挫折,可以从那 些伟大人物传记里受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激励;当工作生活面临一时困境,可 以从各类书籍中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启迪。通过读书,人的精神变得更加丰盈, 心胸和视野变得更加宽广。 因此可以说,读书提供了一个跳出来看待事物发展的宽广视野,一个从全周期认识事 物的完整视角。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我们工作生活在当下,但如果我们仅凭当下 来认识当下,则可能会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偏差。因此,我们 需要通过书籍打开一种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视野,从更长的历史周期获得完整 而全面的认识。读书可以让人从一世来看一时、从全局来看一隅,从更多维度、更长 周期来把握过去、当下和未来。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开阔的事情。顺境时读书,它会赋予你奋进的力量和清醒的思考; 逆境时读书,它能带给你更多慷慨与辽阔。世界读书日是一次阅读的提醒,从这里, 我们既能向外看见更开阔的世界,更能向内看见一颗与世界同样宽广的强大内心。 三、保护用户隐私需要“规则之锁”(人民时评)彭 飞 随着信息时代、智能社会的到来,如何有效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隐私权,成为一道紧 迫的现实课题。 不久前,国外一段某汽车品牌车内摄像头拍摄的高清画面引发热议。网友表示,私家 车内部属于私密空间,如果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车内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记录 下来,甚至上传云端,会让人没有安全感。尽管相关品牌已经作出回应,但尚不足以 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 实际上,不少以“智能网联”为卖点的汽车产品都有类似配置,而且还可能配备麦克风、 温度检测等一系列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智能汽车实现人脸识别、疲劳驾驶监测、语 音交互等功能的基础,也是产品的竞争力所在。然而,无论功能如何丰富,都不能以 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如何兼顾舒适性、便利性、 安全性与用户隐私保护,是每一个汽车品牌的必答题。 智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仅仅是移动互联时代隐私保护的一个切面。不久前,“一 对夫妻住民宿遭偷拍 8 小时”的报道广受关注,引发人们探讨“不被窥视的权利”。今年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例中,就有一些商家未经用户同意,通过人脸识别收集用户 个人详细信息,导致大量隐私泄露。手机 APP 过度索取权限、智能家居存在安全漏洞 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隐私保护已成为关乎智能化、信息化进一步发 展的重要因素。 保护个人信息,需要给用户隐私加一把更精巧、更严密的“规则之锁”。这其中,不仅 包括具体法律条文的增设、修改,也包括一套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法治原则。 比如,过去面对企业收集用户信息时,我们基本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但在 网络时代,“合法、正当、必要”“最小够用”等原则,应当成为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的 准则。不久前,有关部门出台规定,明确了 39 类 APP 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建立信 息收集的“正面清单”;今年 1 月,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幅精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 流调报告,隐去不必要的病例个人信息,只公布必要内容。类似的制度设计与治理实 践受到好评,正是由于遵循了与网络时代隐私保护相适应的法治原则。 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网络时代的隐私侵权,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许 多情况下,产品服务与隐私保护之间并非“零和博弈”。以智能汽车企业为例,如果能 够在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完善程序、升级技术、细化管理,就有机会实现商业利 益与用户隐私保护的双赢。特别是一些平台企业,掌握并管理着海量用户数据,能不 能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中加强自律,关乎用户个人隐私保护,也关涉全社会信息安全。 未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守护其隐私,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伦理;能否 把隐私保护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 要指标。顺应这一趋势,自觉将隐私保护的关口前移到自身的日常经营中,企业才能 走得长远。 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就能兴利除弊,充分发挥新一代信 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更好增进民生福祉。 四、中国促进文明发展的大国担当(望海楼) 严 瑜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当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摆在各国面前的,既有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 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的严峻挑战,也有经济全球化展现新韧性、多边主义呼声更强 烈的历史机遇。 再次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人类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在博鳌 亚洲论坛 2021 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就这一重 大命题发出四点倡议。 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新冠肺炎疫情放大了全球治理体系中不适应、不匹 配的问题。各方应该思考如何加以完善,而不是推倒重来,另搞一套,更不能把一个 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一直 以来,中国始终站在多边主义和国际正义的一边,立场鲜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 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 际关系基本准则。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 美好世界,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心愿。 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疫后经济复 苏的关键。面对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流涌动以及某些国家高筑壁垒、叫嚣“脱钩”,中 国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 世界经济。中国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 单,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一系列扩大开放的务实举措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 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同时,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乐于与世界各国 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给全球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重要意义。疫情发生后,中国 坚守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庄严承诺,积极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开展抗疫合 作,切实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中国行动让世界看到,不同于某些国家将疫情政治 化并纵容“疫苗民族主义”的自私行径,中国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产品,愿与各国 携手共同增进人类健康福祉。 坚守正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应当互相尊重;文明之间不分 高低,应当互相借鉴。经历了疫情洗礼,各国人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要摒弃冷战思 维和零和博弈,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唯有这样,才能促进各国 共同发展,才能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在疫情得到控 制后即举办第二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并承诺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 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这是中国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国担当, 也是中国与各国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的满满诚意。 从历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 能够继续前进。团结合作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必然选择,亦是最有力武器。中国倡议回应时代 呼唤,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表达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团结协作、携手同 行的强烈意愿,为人类追求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行方向。 五、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 ——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 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 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 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 教育引导全党自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 苦奋斗的昂扬精神。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 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 特质和特点。”在井冈山上,坚定的共产党人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毅然决然团结战斗在井冈山红旗下,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 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 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 的奇迹;在宝塔山下,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中国革命事业从低 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回望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 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1936 年和 1939 年,美国记者斯诺两次采访延安 和陕北革命根据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有一种独特的力量,盛赞 这种精神、力量、热情是人类历史丰富灿烂的精华,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革命 精神伴随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在时间的坐标上形成了精神长河。一百年来,中国共 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推动伟大实践,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了井 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 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 精神等伟大精神,形成了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的精神谱系。这一系列伟大精 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 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 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 神密码,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全党同志用以滋养 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的丰富源泉,是鼓舞 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扎实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调“加强党性修养”,从“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明确“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调“保持 斗争精神”,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穿越时空、薪火相传,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洗礼、 灵魂受到触动。在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全 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 了有力政治保证和强大奋进力量。但也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 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是要充分发挥党的历 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把稳思想之舵,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昂扬、奋斗激情 更加饱满。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 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深刻懂得,在我们这样一个 14 亿人口的国家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多么伟大、多么不易!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 疑、观望,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越是接近奋斗目标、越 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 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党同志要赓续共产党 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 气神,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 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革命精神如火 炬,又如明灯,始终照亮前行的道路,激荡起矢志不渝、一往无前的伟大力量,推动我们党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从一艘小小红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 远的巍巍巨轮。展望未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蓬 勃朝气、昂扬斗志,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 民之中,我们党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六、励志博士: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这几天,一篇 2017 年博士论文的致谢让亿万网友泪眼婆娑。 朴实真挚的文字毫无半 点致谢的套路,黄国平借此道出了一路走来的坎坷与感悟。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 学、仪陇中学,到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一步步走出大山的足迹,也是黄国平 一步步改变人生的轨迹。 父亲因交通事故离世,照顾自己 17 年的婆婆下葬时只有一副薄薄的棺材,年少的他经 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家徒四壁、下雨天靠竹笋壳塞住瓦缝,学费没交、用以维生的黄鳝却 被父亲偷卖了换酒,贫穷不断磨损着他内心的希望。拖欠学费被老师约谈,夏天光脚冬天寒衣 的穿着,几乎成为压垮尊严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样的生活现实而残酷,沉重而辛酸。“世界以 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感谢不堪回首的岁月需要强大的勇气。举重若轻,或许正是黄国 平在生活中沉淀下来的智慧。 人们感动的不是接踵而至的苦难,而是苦难中积聚的力量。如果说悲剧是明明知道命运却 无可奈何,那么黄国平就抓住了深井中唯一的绳索,在密不透风的晦暗生活中看见微 光,改变了几乎写就的结局。支撑他的是考试后领到的奖金、一墙的奖状,以及奋斗 不被辜负的时代。从小山坳里的放牛娃到中科院的博士生,这条路他走了整整 22 年。与 其说“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悯”,不如说命运劈头扔来一个个重担,他用小小的肩膀慨 然负扛。 人们感动的不是令人歆羡的人生成就,而是坎坎坷坷的奋斗故事。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 句话羞煞读书人,面对物质和精神上的压力,黄国平记不清有多少次快扛不下去。他 所遭遇的困难,与你我如此接近;他有过的犹豫、失望,每个人都真切可感。 世界上 哪里有那么多过五关斩六将的“开挂人生”,黄国平用历尽风雨见彩虹的经历,指出一 条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成长、成才、成功之路。 越是路途艰险,越能看出信念的力量。对于黄国平而言,这个信念不过是“把书念下去, 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有人难以理解,这样简单的道理如何支撑数十年寒暑?的 确,同样的道理,有人视为信念,有人权当空话;有人埋在心底,有人挂在嘴边。风 雨之中志愈坚,生活的磨刀石让信念愈发闪亮。相反,“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背 后,或许正是因为优裕的生活磨去了动力、波澜不惊的节奏消减了改变的冲劲。长此 以往,温室中的花朵将再也经不起风雨,失去信念的人将不再相信奋斗的价值。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充斥着读书无用的无稽之谈、一夜暴富的成功鸡汤,靠阶层固化、财 务自由等贩卖焦虑的声音不绝于耳,靠丧文化、摸鱼生活来打消斗志的文章层出不穷。一些 人因此改变了初心,放弃了价值,开始怀疑一切、自我放逐。 这则致谢的可贵之处, 就在于重申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常识,反对了“听天命”而不“尽人事”的颟顸。尤其在 活力奔涌的流动中国,在脱贫攻坚催生山乡巨变、教育均衡助力机会公平的当下,黄 国平、刘秀祥、钟芳蓉们的努力不会被生活所辜负。“没有什么人生是不可能的”,应 当成为每个人心中最为笃定的信念。 生活向上,时间向前。当年那个煤油灯下写作业的孩子,如今已成为实验室中忙碌的科 研工作者。但正如黄国平自己所说: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 功业已成的乡里 早已不是少年,鬓毛已衰的游子又何尝年少?唯一年轻的,就是依靠奋斗的信念、面 对困难的勇气和对待生活的真诚。怀揣这份初心与信念,愿每个人都能走到梦想的彼 岸。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