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2、了解抓髻娃娃剪纸,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文化。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 播放陕北民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猜一猜这是哪里? 资料反馈 三、讲授新课 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小组研究: 民间艺人为什么喜欢将抓髻娃娃作为剪纸的表现题材? 抓髻娃娃是男孩还是女孩? 有哪些变化和寓意? 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需要注意什么? 四、艺术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尝试 五、课后拓展: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代表自己独特地域风格的古老艺术,有很多艺术形式与剪纸是姊妹艺术。 学生学习时会出现对一些历史时期和民族文化不了解的情况,要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民族风俗的了解以及直观图片等,加强学生对剪纸的观察、分析与对比。要注意学生欣赏时所表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苗族服饰文化的内涵,能将自己喜欢的图案临摹下来,并能讲解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寓意。 2、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苗族形式多样、制作精美、色彩瑰丽、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图案纹样的服饰,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感受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刻内涵和美感。增强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教学难点:图案形象的特点和对比色的运用。 教学准备: 各种苗族服饰、录像、图片、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 了解有关苗族服饰特点 搜集苗族服装、服饰图案的实物或图片。 二、引入新课: 三、新授课: 1、提问:通过课前学习,谈谈你对苗族的了解。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进行补充。 2、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简单概括一下苗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3、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有关苗族的服饰文化。 苗族先民不断被迫迁徙,这个过程断断续续地一直持续到清朝,直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分布格局。 4、引导学生欣赏“百鸟衣” “百鸟衣”的传说、用途、图案特征、色彩、欣赏价值。 5、苗族不仅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更将它倾注于图画之中,了解有关“蝴蝶妈妈”的传说。 6、欣赏“牛首龙纹”的图案,了解有关“龙”的传说。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四、学生作业: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服饰图案进行临摹。 能讲其寓意。 五、小结:组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