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鉴赏讲评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2. 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
118页《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1.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2.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
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3.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
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4. 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
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
• 【披文入情】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 【标题既明确点题,又含蓄蕴藉。】
• ①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
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我
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
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作者作为一名老陕西人,
却没有听过老腔,可见其影响之微弱。)开幕演出前的
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
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
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
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
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
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
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
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
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
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了不得的一
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
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侧面描
写,表演尚未开场就以赵季平对演员的态度来表
现对老腔艺术价值的肯定)再看白发白眉老汉,
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文章开头介绍写老腔的缘起。作者从未听过老
腔,第一次听便是和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同席。他
的举动让作者生出“神秘感”,同时也给读者制
造出不小的悬念。】
• ②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
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
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
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
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
。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
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
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
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
,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 【写老腔表演的开场前准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
手法。作者细致描写了眼前一幕幕有违以往经验
的情景,加重了老腔的神秘感,为下文令人震撼
的场景蓄势。颇有些“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
调先有情”的意味。】
③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
似无太多特点。(进一步蓄势)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
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
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
很!”“太斩劲了!”(描写演出的第一次高潮)我也是这种
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
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
一个高潮。(描写演出的第二次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
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找着长条板凳
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
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
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
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
久不息……
【老腔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正如《琵琶行》中“东船西
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意境,给人带来无穷回
味。】
④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
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
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
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
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
音……
【作者站在乡土文化的高度,由老腔的声响联想
到关中大地的风土人情。综合运用了联想、比喻、
排比以及化用古诗词的艺术手法,文字魅力引人
入胜。】
⑤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
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
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
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
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
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
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
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
《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
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
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老腔如此精彩,而自己的《白鹿原》中竟然
没有只言片语,作者极为懊丧,心情沉郁。】
⑥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变成话剧,导
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
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
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直到话剧《白鹿原》中加入老腔,作者才
得以释然,这是文章的第一层起伏。至此,
文章才点题。读者读到此处豁然开朗,原来
题目的含义是:在《白鹿原》中加入老腔。】
⑦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
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
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
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
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
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
(观众虽无法完全听懂,仍被深深吸引,侧面烘托老腔的艺
术魅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
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
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
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
律。
【第二次看老腔表演。先是简要描写表演的精彩,继而以
联想推动对老腔内涵的阐释。这次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
思索老腔对关中地区文化神韵的传承。此时作者并没有以
纯粹的赞美收尾,而是制造出第二层起伏。】
⑧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
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
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
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
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
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
确凿是那腔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
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
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
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
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
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和了(又一
次侧面描写,表演临近结束,以濮存昕出人意外的即兴表演表达对
老腔的艺术感染力的肯定),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
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作者开始怀疑自己是因乡情而对老腔生出的偏爱,直到
看了濮存昕的毫不掩饰的喜爱,才再次确认了老腔自身强
大的艺术魅力。】
华阴老腔是明末清初陕西省华阴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
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颇有关西大汉咏唱
“大江东去”之慨。华阴老腔早在2006年就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
年春晚,谭维维和老腔艺人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
这一深藏于八百里秦川的神秘剧种,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同年的北京高考,
便出现了这篇关于老腔的散文。
这是一篇状物类散文。作者通过两次观看表演来介绍
老腔,通过对老腔认识的不断深化来向读者介绍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文章前六段是第一次看老腔表演,后两段
是第二次看老腔表演。作者对老腔认识的不断变化,是
穿起这篇散文的线索。
此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多处侧面描写的精彩运用,
让观众如临其境。另外,联想、比喻、排比、化用古诗
句等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使这
篇漫谈更具文学意蕴。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思路梳理:
1.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
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1)从未了解,反应平淡:从未听过老腔这个
剧种,老腔影响小。
(2)刮目相看,产生神秘感:从赵季平对老腔
演员的反应及再看白眉老汉的感觉,顿生神秘。
(3)初听老腔,感到惊讶震撼。
(4)沉迷且陷入遐想,生出相见恨晚的懊丧自
责:认识到老腔的艺术魅力。
(5)保持距离,冷静欣赏:脱离“乡党”身份,
感慨老腔的历史艺术传承。
(6)放弃距离,融入其中:凸显老腔的感染力。
1.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
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
• 要点一: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
• 要点二: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 要点三: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
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 要点四: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
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2.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
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 ①第三段中“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
彩”“我也有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
没喊出来”等处,是从现场观众的反映来
侧面描写老腔的艺术魅力,表现了老腔极
具感染力,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
• ②第八段用主持人濮存昕的举动来侧面描
写老腔的艺术魅力,表现了老腔艺术与现
场观众的完美融合和其震撼心灵的力量。
(1)写观众反应强烈,喝彩“美
得很”“太斩劲”了,体现老腔
的魅力。
(2)写赵季平对老腔表演者的尊
重,表现老腔的魅力。
(3)写濮存昕加入表演,尽情演
绎,写出老腔的魅力。
3.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
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 ①联想。从老腔的强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
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
• ②比喻。将老腔的强调比喻为骤雨击拍秋禾的啸响、
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
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
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 ③排比。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
腔时的内心感受。
• ④化用古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
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4. 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
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
• (1)在情节上,老腔在后来的话剧《白鹿原》上
得以演绎。
• (2)在内容上,老腔和《白鹿原》都是反映关中
乡土生活的,具有必然联系。
• (3)在主旨上,二者共同反映关中的文化底蕴。
• (4)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喜爱和赞美
。
4. 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
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
• ①《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而老腔饱含着
关中大地的神韵,题目《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
腔》体现了老腔与关中大地的血肉联系。
• ②《白鹿原》是陈忠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
者曾为《白鹿原》没有写到老腔而遗憾,本文
以《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为题体现了老腔
对作者的影响与震撼。
• ③《白鹿原》和老腔一样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艺
术魅力。
119页《父亲的树》
•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
用?
• 2.结合文章分析画线句子的含义 :
• 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
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
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
• 3.结尾句“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
椿树,以及花的清香。”有什么作用?
• 4.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
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设置这一线
索有什么作用?
• 答案 (1)线索:椿树
• (2)作用:
• 以“椿树” 为线索,串联全文,结构严谨。
• “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的父亲。
• “椿树”成为作者回忆父亲的切入点。
2.结合文章分析画线句子的含义 :
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
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
庄的街道和屋院。
• ①实写蜂鸣的祥和轻柔以及清新的花香;
• ②暗含着作者老家村庄具有朴素、清新、
宁静、祥和的乡味,没有“官商”、没有
“肥瘦”的“浮尘”;
• ③表达了作者对老家村庄的热爱和对父亲
赞美之情。
• (每点2分
3.结尾句“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
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有什么作
用?
• ①内容上,借助椿树,赞美父爱的伟
大与无私,高尚与淳朴。 (2分)
• ②父亲的品格如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感人肺腑,深化文章主题 。(2分)
• ③照应标题,使结构严谨 。 (2分)
4.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
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 ①从情感上看, 作者对父亲的爱似淡实
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实浓。
• ②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人结
合,意蕴深刻。
• ③从语言上看 ,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
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沉的爱。
• (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