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课件(62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课件(62张PPT)

ID:682064

大小:44.3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 4 课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一、挖空练习 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 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4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 )其无礼于( )晋,且( )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 )氾 南。 佚之狐言于( )郑伯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 )必退。”公从之。辞曰:“臣 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 寡人之过也( )。然(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 )缒而(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 )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 行李之( )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 )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 ), 若不阙( )秦,将焉( )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 )君图( )之。”秦伯说( ),与 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 )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因( )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 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还也。”亦去( )之。 二、文化常识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 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 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中国古代讲究 “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 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另有称“不谷”和“孤”的。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 称。 7.东道主:古时中国民间宴请款留宾客的主人。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来,则称主人为北道 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三、巩固练习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3. 无能为也已() 4. 秦伯说()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2. 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 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疲劳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妻子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 越国以鄙远() 3. 既东封郑() 4. 与郑人盟() 5. 既东封郑() 6. 越国以鄙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 是寡人之过也。() (六)所字结构 失其所与( ) “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 的事情(东西)所听到的事情(东西)”,“终日之所学”中“所学”意即所学到的东西。 四、能力提升 注: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需断句,划横线部分需翻译句子,加点字是文化常识。 2020 高考全国Ⅰ卷 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 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 )书见( )修,修语( )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 )除丧( ),还朝,以( )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 )下,轼于其间,每因( )法以便( ) 民,民赖以安。徙( )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 )施行者以违制( )论( )。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 ),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 )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 )徐( )之。”未几( ),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 )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 ),迁( )中书舍人,三 年权知( )礼部贡举。会( )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 )未能言。轼宽其禁 约,使得尽技( )。巡铺( )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 暖昧( )单词( ),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句 式: )。轼恐不见容(句式: ),请外( ),拜( )龙图阁学士、 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 ), 易米以救饥者。明年( )春,又减价粜( )常平米,多作饘( )粥药剂,遣 使挟( )医分坊( )治病,活( )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句 式: ),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 )羡( )缗( )得二千,复发 ( )橐( )中黄金五十两,以作( )病坊,稍( )畜钱粮待之。徽 宗立,更( )三大敖,遂提举( )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 岁课( )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 )得 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 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 )浑涵( )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 ( )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常用文言实词积累 001—005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________《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阿房宫赋》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________《过秦论》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________《六国论》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爱莲说》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 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陈涉世家》 (3)然后得一夕安寝 ________《六国论》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________《赤壁之战》 (5)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________《赤壁之战》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________《曹刿论战》 (7)既来之,则安之 ________《论语》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安( ),以为无 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 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 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3.被 (1)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________《孔雀东南飞》 (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_《陈涉世家》 (3)恩被四泽,德被四海 ________《促织》 (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________《荆轲刺秦王》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 (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 "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 (2)焉用亡郑以陪邻 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3)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武陷匈奴,不倍( )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 ) 思亲。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 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5.本 (1)盖亦反其本矣 ________《愚公移山》 (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________《〈指南录〉后序》 (3)予本非文人画士 ________《病梅馆记》 (4)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5)抑本其成败之迹 ________《伶官传序》 柳宗元本( )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 ),反其本( )也;多有所 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 ),即今日所见本( ),以本( )其当日心境。 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 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六、常用文言虚词积累 01 01.而 作用 例 句 解释或翻译 连词 并列关系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又 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且、并且 承接关系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荆轲刺秦王》) 就、接着,或不译 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但是、却 假设关系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如果、假如 修饰关系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始得西山宴游记》) 连接状语,可不译 代词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你的、你、你们的 复音 虚词 而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限止语气,罢了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 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 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 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 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 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 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 七、作文素材积累 1.年迈未敢忘忧国。 曹操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祝之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即使年纪老迈, 但仍然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 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链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林则徐 2.智慧就是力量,巧妙的论辩能够化解干戈。 从某种意义上讲,智慧、才辩就是力量。祝之武孤身一人,深入虎穴,面对虎狼之国的强秦郡主秦伯,他先 利诱,满足了秦伯的贪欲,继而以巧妙的离间战术,瓦解了秦晋联盟,最后,终于使秦兵不战而退。 【相关链接】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3.把握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虽然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但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把握住国家危亡的机会,把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 会。他孤身深入虎穴,与秦伯进行了面对面的交锋,把几十年积蓄的能量在瞬间发挥出来。“机会只偏爱有准备 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 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相关链接】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托·富勒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佚名 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克拉克 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西蒙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狄更斯 4.与下属坦诚相见、主动认错才能赢得人心、获得帮助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说服别人要抓住利害关系、讲究方法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 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犯请击之。公约:“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 参考答案: 一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 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辞曰: 臣之(取 独)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一说表修饰)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 许之。 夜(在夜晚)缒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如果)亡郑 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把远地当成边邑)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你们秦国的力量相对就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取独)往来,共(通“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给予)晋君 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表并列,不译。一说表转折)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 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在东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 阙秦以(而)利晋,唯(希望)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 交,亲附),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是)还也。 亦去(离开)之。 三、(一)1.共,通“供”,供给 2.知,通“智”,明智 3.已,通“矣” 4.说,通“悦”,赞同,高兴 (二)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2.出门所带的包裹 3.指缺乏的东西 4.那个人,这里指秦穆公 (三)1. 把....作为边邑 边邑 鄙陋,见识短浅 谦辞,用于自称。 2.疑问代词,为什么 语气词 兼词,从哪里 (四)1.名词作动词,驻扎 2.名词意动,把……当做边邑。 3.名词作状语,向东 4.名词作动词,结盟 5.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6.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五)1.宾语前置句 2.状语后置句 3.省略句 4.判断句 (六)所结交的人,通,同盟者 四、能力提升 2020 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①于是,就 ②总是,常常③专擅,独断专行)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于)礼部(状语后置句)。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 官员,又可转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欧阳修惊喜,殿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 皇帝主持)中乙科。后以(用)书见(谒见)修,修语(告诉)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使之)出一头地。” 洵卒, 赠光禄丞。既(之后)除丧(守丧期满,脱除丧服),还朝,以(凭借……身份)判官告院(任职)。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一天天地)下,轼于其间,每因(凭借)法以便(使……便利)民, 民赖(之)以安。徙(调任)知密州。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行手实 法,不时(按时)施行者以违制(诏令)论(论罪)。(附 :诏、制 、敕的 区别:只有一点就是圣旨因具体的内 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词所表达内容不同:1.“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 天承运,皇帝诏曰”。2.“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 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3.“敕曰”有告诫 的意识。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①跪坐 ②座位 ③因犯……罪或错误 又:入罪,定罪 ④因为 ⑤诉讼时在法官 面前对质),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判断句)。”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不久), 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凭借……身份)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银印红绶),迁(升任)中书舍人,三年权知(代 掌某官职。权:①秤,秤锤 又:秤量 又:衡量 ②权势,权利 ③权变,灵活 ④权且,暂且 又:暂代官职)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①闭口不说话 引:关 闭 ②因冷而哆嗦)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之)得尽技(使技尽,充分发挥)巡铺(①宋代贡院内设巡铺所,纠察举人 应试时是否遵守场规、有无舞弊情事。 ②防盗防火的哨所)内侍每(①每一,每个 又:每次,每逢②常常 ③虽 然)摧辱举子且持暖昧(模糊)单词(单一言辞)诬(之)以(之)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指官处 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者所恨(被动句)。轼恐不见(①表被动②放在动词前,表对自 己怎么样,译作“我”,宾语前置③通“现”,出现)容(被动句),请外(外调),拜(授予)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发生)。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文书),易米以救饥者。明年(第 二年)春,又减价粜(tiào 卖。注:籴 dí,买)常平米,多作饘(zhān,稠)粥药剂,遣使挟(带着)医分坊(城中的住 宅区)治病,活(救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判断句),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póu①聚集 ②减少 ③ bāo 衣襟宽大)羡(①希望得到,羡慕②剩余,有余③超过 引泛滥 ④yàn 延请,邀请 ⑤yán 通“埏,墓道”)缗(mín 成串的铜钱)得二千,复发橐(tuó一种口袋 又用口袋装)中黄金五十两,以作(建造)病坊,稍(①小 引稍微,略 微②逐渐,渐渐地 ③稍食:官吏的俸禄 ④通“梢”,树枝的末端)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①改变 ②经过,经 历 ③抵偿 ④gèng 另,另外 引:再 如:更上一层楼 ⑤更加 ⑥夜里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三大敖,遂提举(①提而举之 ②提拔,荐举 ③掌管)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岁课:①汉 时,每年从太学中选任官吏的考试。②一年的赋税。③一年的劳绩。课:①试验,考核 ②督促 又学习或教授 ③征 收又赋税 )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不久)得之(写文章的本领)于天 (天赋),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 诵之。其体(他的文章)浑涵(博大深沉)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①鲜鱼,活鱼 引新鲜,新宰杀的 ② 夭折,早死 ③xiǎn 少 ④xiàn 献)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五、常用文言实词积累 001—005 1.(1)爱护 (2)喜欢,爱好 (3)吝惜 (4)爱惜,吝惜 (5)爱慕,欣赏 2.(1)安稳 (2)怎么 (3)安逸 (4)安抚,抚慰 (5)哪里 (6)养生 (7)使……安 3.(1)表示被动 (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3)覆盖 (4)遭受 4.(1)通“背”,背叛,违背 (2)增加 (3)越发、更加 5.(1)根本,基础 (2)版本,稿本 (3)本来,原来 (4)原本的 (5)推究本源 1.爱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 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 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 安(哪里)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 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 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 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六、常用文言虚词积累 01 答案:1~2 连词,表承接“来”“就”。3~6 连词,表并列“和”“并且”。7~8 连词,表转折“却”。 9~11 连词,表递进“而且”。12~13 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4.连词,表因果“因而”。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