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导入新课
• 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
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
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
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
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
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
(陶渊明)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如
《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
等,和有关陶渊明的事迹。
• 我们一起来复习 。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品回顾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品回顾
《晋书·陶潜传》:
“素简贵,不私
事上官。郡遣督邮
至县,吏白应束带
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
折腰,拳拳事乡里
小人邪!’ 义熙二年,
解印去县,乃赋
《归去来》。”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 ,
号 ,谥号 ,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
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他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
志济于苍生”的志向。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
官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
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
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元亮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
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
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
言诗116首。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
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他是田园诗的鼻祖,也是数量最多、成就最
高的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
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以
《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
称文史。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
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回 去 吧
归 去 来 兮 辞
助词,无实义
语气助词
回 去
题 解
是古代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
间的抒情文体,战国后期诗人屈原
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辞
①句式散化,一般押韵。
②两句一组,四句一节。
③六字句为主,一般每句三拍。
文体简介
体裁特征:
• 楚辞:内容:楚地社会生活,山川风物
• 形式: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
• 两句一组,四句一节
• 常用“兮”字作为语气词
辞
赋
辞:诗歌:重在抒情
赋:散文:咏物说理,讲究铺排
文体简介
• 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大济苍生”的壮
志,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
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着爱慕自然,
企羡隐逸的思想。他选择归隐,是在
对黑暗现实完全绝望之后的洁身守志
的一条坚决道路。
• 本文是陶渊明最后和上层社会决裂的
宣言书。41岁那年,最后一次出仕,
做了85天的彭泽令。陶渊明的归隐是
出于对腐朽现实 的不满。当时郡里一
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衙吏要他束带迎
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
么能为了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
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
辞》。
写作背景
• 陶渊明在当那个只能挣五斗米的彭泽令时,没有带
家人一起上任。在他任职期间,有一天,他送了一个仆
人给儿子,并附上一封信,信里说:“我把这个人送给
你,帮你做些粗活,他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你一定要善
待他……” “他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你一定要善待他。”
整个一部《南史》,后来在我眼里就只剩下这一句了。
不要忘记,他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兵荒马乱、战争频仍的
年代;也不要忘了,在他所处的南北朝时期,高高在上
的士族完全决定了庶族的生死存亡,更何况只是一个下
贱的仆人。读《南史》时,看过了太多士族的恶心行为:
有将痰吐在随从嘴里因而领导了当时上流社会的时尚的;
有欺男霸女而自命为风流潇洒的;还有让侍女给客人敬
酒,因客人不喝而连杀数名侍女的……
对生命的漠视到底是由于道德的沦丧还是由于灵魂的麻
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从那天看到这一段文字起,
我所认识的陶渊明就不再是一个厌恶官场的愤世嫉俗者,
而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爱人的仁者。
• 有一次,江州刺史檀道济登
门拜访。陶渊明已几天揭不开
锅,饿得起床也很困难。檀道
济劝他再入仕途,陶渊明仍婉
言辞谢,并对檀道济派人送来
的米和肉,谢绝接受。
chóuchàng yáng 熹微
zūn shāng miǎn
jiǎo xiù yì huán
yǎotiǎo huáng gāozhào
kē
正音:
惆怅 飏 xī
樽 觞 眄 庭柯
矫 岫 翳 盘桓
棹 窈窕 遑遑 皋
文中的韵脚字
第一段:押两个韵:①uì韵,韵脚是“归”、“悲”、
“追”、“非” ②ì、uì韵,韵脚是“衣、微”
第二段:押两个韵:
①un韵,韵脚是“奔”“门”“存”“樽”
②an韵,韵脚是“颜”“安”“关”“观”“还”“桓”
第三段:押一个韵ou 韵脚是
“游”“求”“优”“畴”“舟”“丘”“流”“休”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
脚有 “之”“期”“耔”“诗”“疑”
思考: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哪
一点是最根本的?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
歌而过孔子曰:“凤兮,
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
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
辟之,不得与之言。
自责自慰
归
隐
出
仕
对比
自安自得
仔细体会第二段共出现了
几幅典型画面?
归
途
之
乐
天
伦
之
乐
闲
居
之
乐
思考:闲居之乐体现了作者怎
样的情趣?试从后文中找出与
此相似的描写。
热爱田园生活,醉心于天
然之美,表现出一种超然
脱俗的隐士情怀和安贫乐
道的高洁志趣。
出游之乐
富贵 帝乡
热衷农事 纵情山水
卒章显志
归
去
来
兮
自责自慰归思
自安自得
归途之乐
室中之乐
园中之乐
出游之乐
乐天安命
厌恶富贵
(缘由)
(主旨)
结构图
自悔 蔑视权贵
归 辞官归田 自觉 向往田园
去 自醒
来 隐士情怀
兮
家室之乐 淡泊明志 闲适自在 身心自由
辞
归去之乐 田园之乐 固穷守节 厌恶官场 安天乐
命
交往之乐 躬耕田园 诗酒琴书
出游之乐
隐居乡间
感情线索
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艺术特点)?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
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2)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行文注意
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既讲用韵辞采,
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3)结构谨严,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
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
段属总结,卒章显志。
作者的形象:
小结提高
•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
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
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
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
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
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
口。
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
途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的一种避世的
人生态度,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
的高洁人格体现。
隐士情怀:
厌恶官场,鄙弃功名
回归田园,固穷守节
崇尚自然,闲适自在
娱情诗酒,娱乐琴书
知天乐命,不忘思忧
讨论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
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
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
谈谈你的看法。
对这样的思想不能简单肤浅
地打上消极二字。陶渊明的思想
确实消极了一些,我们不宜提倡。
但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官
场的庸俗,平民生活的质朴自由,
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
正途。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
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造作的高义
更有意义。
陶渊明的田园世界
• 家庭温馨,
• 妻儿绕膝;
• 饮酒读书,
• 松菊绕舍;
• 漫步秀园,
• 俯仰良景;
• 乡间耘耔,
• 舒啸赋诗。
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 蔑视权贵,鄙弃
官场的高洁
• 躬耕田亩、琴书
诗酒的闲适
• 息交绝游、固守
穷节的孤独
• 乐夫天命、看淡
生死的淡泊
•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
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
官场的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
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 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能唤起人们自我
意识的觉醒和强烈共鸣。他的洒脱恬淡、质朴率真、
超世拔俗,他崇尚自然的天性和努力实践,他对超然
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向往,他对人生所作
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了一个
“巢”,一个精神的家园。
陶渊明印象
陶渊明与酒和菊
• 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成为他的象征。
• 古代文人爱酒的不少,但能识酒中之深味的,
从饮酒中体悟人生真谛的,陶渊明是为数不多的
几个人之一,酒和陶渊明的生活及其文学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阮籍饮酒有以醉逃祸和借酒浇愁的
意味,陶渊明则是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境
界。
• 陶渊明写菊其实并不多,一共六处,但因“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
便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孤标亮
节、高雅傲霜的意象。
陶渊明的意义与价值
• 陶渊明的最大意义在于,他用实际行为阐释
了人生的意义,证明了与功业建树毫无关系的平
淡人生也可以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也证明了朴
素乃至贫寒的平凡生活也可以具有浓郁的诗意。
• 陶渊明诗文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们生动地展
现了平凡人生的种种有意味的内容,清晰地揭示
了蕴藏在平凡生活中的美感和诗意,从而引导人
们保持原有的善良、纯洁的本性,并抵御尘世的
种种诱惑。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不甘心在喧嚣的
红尘中日渐沉沦,就请阅读陶渊明吧!
陶渊明:
一种人生态度的代言人;
一个人生境界的象征;
他让我们在纷纭杂乱的社会人生
中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
归去来兮
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载欣载奔
三径就荒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审容膝之易安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请息交以绝遊
悦亲戚之情话
感吾生之行休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帝乡不可期
登东皋以舒啸
聊乘化以归尽
• 振长策而御宇内
• 策扶老以流憩
•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 振长策而御宇内
• 策扶老以流憩
•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为吾子之将行也。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 大行不顾细谨
• 其志洁,其行廉。
• 善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为吾子之将行也。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 大行不顾细谨
• 其志洁,其行廉。
• 善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课堂知识要点小结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
2:名词作动词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4: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
5: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现出愉快的神色)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倚南窗以寄傲 (傲,自足自得的心情)
(幼,幼儿)
3:形容词作名词
而
觉今是而昨非
门虽设而常关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
表转折
表修饰
表并列
表承接
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
舟遥遥以轻飏
农人告余以春及
引壶觞以自酌
聊乘化以归尽
园日涉以成趣
木欣欣以向荣
问征夫以前路
乐琴书以消忧
介词,使,让
介词,把
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结果
连词,表承接
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
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
•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 复驾言兮焉求(什么)
•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哪里)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古今义相同
的一项是
A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B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C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D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E
A
C
•
A
作业
• 1、背诵并默写本文。
• 2、以陶渊明及作品为素材写一篇作文。
译文:云气悠悠地从山间飘
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讲解:“以”和“而”都是
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云儿和鸟儿都是自由
的啊!人可以不如云与鸟乎?
1、减去口腹之欲,放弃物质欲望,就可以像陶渊明一
样,获得精神上的快乐。
在世事扰攘、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减法”体现
了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它启发人们去思考生活的本源、本真
意义。的确,生活就像一道数学公式,有加法,亦有减法。很
多时候,我们不仅要做加法,更需要做好减法,这样生活才会
变得简单,我们才会轻装前行,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活品位,
享有生活的纯粹高尚,领略生活的无限风光。多余的脂肪会压
迫人的心脏,多余的金钱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想法会增加
生命的负担。为此,若想活得健康、充实、潇洒、轻松、快乐,
就要时常像陶渊明那样演算生活中的减法,舍弃生命中的多余,
让生活中的不如意越来越少,在简单中找寻生活的快乐。做好
生活中的减法,是做人的一种智慧,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是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和宽容
的精神。生活是一种舍弃的艺术,有舍弃才有获得。善于舍弃
生命中的杂念和烦恼,才能生活的快乐而幸福。朋友,学会做
生活的减法吧。
生活中的减法
时代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整日忙于生活中的“加法”:我该获得什么,我
能得到什么,我要赚到多少……平平凡凡,忙忙碌碌。这些“加”法如同无
形的鞭子,将人们鞭打成快速旋转的陀螺。其实,只要多留心生活中的“减
法”,你会发现世界原本不那么糟,生活还是很美的。
生活中的减法,是忍让。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
己。”是啊,面对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完全可以“忍一着,让一
步”,减掉不满,减掉埋怨,减掉怒火,还自己一个“当下心安”。还记得
那个“一尺巷”的美谈吗?古代有位丞相收到家里的来信,信上说家里和邻
居为了一堵墙的地界发生了纠纷,想让丞相为家里出这口恶气。这位丞相看
后当即回信:“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一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惟独
不见秦始皇!”家人收信后,想通了这件事,主动将界墙收回一尺。邻居一
看,也觉惭愧,也往回收了一尺。这一“忍”忍出了心平气和,这一“让”
让出了邻里和睦。
生活中的减法,是分享。如果问你:“橘子为什么长成一瓣一瓣的
呢?”也许你会说:“因为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当然这种回答是正确的。
其实,这个橘子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橘子长成这个样子,就是希望你
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橘子,而不是一个人独吃!”你有一个思想,他有一个思
想,如果各自独享,就仍然还是一个思想;但如果彼此分享,就有了两个思
想,甚至能碰撞出新的思想。其实,生活中处处需要“分享”。让他人来分
担你的痛苦,你的痛苦就会减去一半;让他人来分享你的喜悦,你的喜悦就
将增加一倍。
“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提升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
的人也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真爱和友谊。
生活中的减法,更是奉献。当然,这个社会中大多都
是平凡人,所以社会并不要求你能彻底摒除私欲,只是希望你
能减小它的火焰,减低它的热度。一位大学校长曾言:“做一
个平凡的人,但可做不平凡的事。”你不必像比尔•盖茨那样
动辄捐出上亿家产,支持李连杰“一基金”——每月捐一块
钱——也是一种奉献;你不必苛求自己做献血先锋,你如果能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献一次血,这也是一种奉献。也许,我们
都无法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那就让我们做一粒“微尘”吧,
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就在减去一
块钱、一滴血的同时,我们却在塑造着伟大,让它成了一个城
市的良心、一个民族的良心。
生活中的减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用善于发现的眼
睛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它别样的美。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
生活中的减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将不再是梦想。
⑵要学会简单生活。
简单就是美
•
• 简单的,就是美的。雨后的清晨是简单的,也是美的;素面的少女
是简单的,也是美的;孩童的语言是简单的,也是美的。简单就是不复杂,
直来直去,一眼望穿秋水,一叶知秋。有人说,含蓄是一种美;是的,含
蓄未必是一种复杂;含蓄更多的是一种委婉,或者技巧。简单,并不排除
使用技巧。有了技巧这个味素,“简单”更容易让人接受。比如孩子欺负
一只小鸟,你与其说,你的行为是非常错误的,不如说,小鸟的妈妈会很
伤心。这里的简单在于你没有放任孩子的暴力倾向,这里的含蓄在于你让
孩子产生了自我的谴责和负罪感。
• 复杂常常使人疲惫和望而生畏。是的,人的确要活在人际关系的蜘蛛
网中,但那网有时太大,太错综复杂,太包罗万象,而你不过是众生中的
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宛如蝼蚁般的小人物,你根本不想和硕大的蜘蛛发
生碰撞,根本不想有鱼死网破的那一天,根本不想成为诱饵、目标、靶子。
你只是想衣食无忧。可是,一切都因为复杂而变得复杂。复杂一点都不美。
也许复杂充满智慧。复杂的人更容易游刃有余。可是复杂也容易使人憔悴、
衰老。
• 简单未必没有缺陷。有时就直白,没有悬念,没有私密。只是,比起
复杂的诡谲,简单往往使人纯粹。
• 简单就是母亲告诉你:天冷了,多穿点衣服;妻子
告诉你:我们都很好,你放心;孩子告诉你:爸爸,我
想你;朋友告诉你:回来时我们喝几杯。
• 复杂就是同事告诉你:老板好像对你有意见;上司
旁敲侧击:最近你听到什么反映;部下告诉你:有人说
你的坏话。就是一句话,说一半,留一半;就是遮遮掩
掩,虚虚实实;就是阳奉阴违,图谋不轨。
• 崇尚简单,是因为简单就要务实;没有务实,简单
就是白水煮菜,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是肤浅和苍白。
• 简单的人容易有真正的朋友,容易使人信任;自然,也
容易成为被欺骗的对象。
• 复杂的人也会有朋友,是不是真正的,是不是交心
的,很难说,因为你的复杂,首先让人筑起厚厚的心墙。
生活得简单或者复杂,人是可以选择的。你想简单,你
就说真话;你想复杂,你就说假话。你想既简单又复杂,
你就真真假假,装糊涂。
⑶生活的艺术是平衡的艺术。
曾记得有人说过:生活的艺术本来就是平衡
得失的艺术:要装进一杯新水,你就必须倒掉已
有的旧水;要获得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
的蔷薇;要多一份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创伤。
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旧水,但你拥
有一杯新水;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来了玫瑰;
虽然受了创伤,但你多了体验。”我想,世界上
的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能以一颗平常心一分为
二地反思我们的“委屈”,才能表明我们在经历
了那个特殊年代后的成熟与洒脱。
• 2、迷失自我,身心俱病;回归真我,才有快乐
• 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苏轼大半生淹流于异地,
贬谪的失意本应使他意气消沉,让他不得不向那黑暗的世俗
弯腰。可苏轼却神情自若,只把自己的失意换成酒和诗,旷
达地高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是何等的智慧之举啊!排遣失意,乐观进取,这在此时有
谁能像他一样做到?
• 苏轼的大智慧,寄托在他那厌恶黑暗,满怀正气的自我上。
做真正的自己,成就了“挥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成就了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成就了“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的苏轼。
• 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做真正的自己,让被人批评
“过于造作”的朗朗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钢琴之王;做真
正的自己,让那“过分嚣张”的刘翔屹立在跨栏运动的巅峰
位置;做真正的自己,让那“不伦不类”的周杰伦唱遍天
下……时代需要有自我的人,需要有个性的人,需要敢于绽
放自己光彩的人!
• 露珠只会折射别人的光芒,我们将它嘲笑;露珠只会依靠别
人的颜色,我们将它否定。做真正的自己,方能光芒四射,
方能五彩缤纷,方能为世人所赞同。
• 快乐藏在自己的内心
• 一个人身外之物越少,精神空间就越大。
•
• 经常有记者问我:“请问你有什么个人爱好?”早年我经常被这
样的提问堵在那里。后来我有经验了,接口就回答:“没什么。”其
实,怎么会没有什么爱好呢?只是因为说不清。个人爱好既不是大众
爱好,也并非流行时尚,这一点许多人不懂。很多记者希望你的回答
是“登山”、“网球”或者“开车”、“时装”等等。其实我的个
人爱好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甩手闲逛。
• 一般都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出门,两手空空,神态超然好似
出家。每次的路线不一样,但有一个基本规律:首先在我们生活区转
悠一圈,之后出大门,步伐矫健地往人烟稀少的地方行走。这一趟下
来,大约两个小时左右。结果是血液循环良好,全身温暖通透,心平
气和,神清气爽。
• 一路上,我看见家家户户的电视都开着,有的还是大屏幕,我就很
快活。因为我既没有花钱买这么大的电视机,又不花电费,还不怕静
电、辐射,以及久坐不动肚腩长肉,还不用经常后悔为一些格调不高
的节目浪费宝贵时间。我看见人家围坐客厅打麻将,心里也快活,因
为我不会打麻将且不喜聚众热闹,又少了一份应酬多了一份自己的
时间。
• 在路边,我看见一个中年女子在拍照,背景是原野,夕阳,国
道与时髦登山车。只见她搔首弄姿,一再匀粉拍脸,却把灰尘扑
满旅行鞋,大约这是要发到网上去的,大约主题要叫骑自行车穿
越中原吧!我很快活,为自己对于当代社会状态窥一斑见全豹。
也为我自己一向不爱照相也不爱以照片示人感到满意:多不矫情
啊,多不虚荣啊,多省钱啊,多省表情和精力啊。
• 再看大路那边,川流不息的车又出事故了,追尾、碰撞、吵架,
狼烟升腾,气急败坏,交警呜呜地鸣笛赶来。我真是非常同情驾
车人,尤其同情女性,刚才还洋洋得意,转眼斯文扫地。不过抱歉
的是我依然很快活,因为我没有车,也从来不曾想要车。因此我
就不会遭遇有车的危险和麻烦了。少花多少钱,少操多少心,少
着多少急啊!
天渐渐黑去,我逐渐远离人烟与城市灯火,沿路遇上蟾蜍、多脚
蛇和小虫虫们。我不怕。我不伤害它们,我敬畏它们,我的脚步
声和气息都在传达我的心意,它们都懂。小时候也曾害怕荒野,
长大了却害怕闹市。尤其现在,银行和抢银行的,打劫和被打劫
的,偷盗和被偷盗的,都集中在闹市,至少也是在公园。我行走的
荒野没有任何物质,是富人与穷人都不可能存在的地方。我自己
也身无分文,无任何金银首饰,还不佩手机戴手表,真是一干二净
心里宽啊!快活!
3、学会适应。改变不了环境,那就
改变自己。
• 寻找精神的故园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苍山无语,不问光阴。我生来便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我知道一个理想的城
穿越了时空向我低喃,而我正伫立茫然的渡口。“渡向何方?”我寻找着声音的来
处。“渡向何方?”它再度响起,沉重,像寒风般无孔不入,让我纤弱的身躯颤抖
不止。
• “我在寻找。”我告诉它。
• 它便让我在寻找的道路上遇上了你们,那些被埋葬在历史淤泥之下的寂寞灵魂。
我知道你们也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
•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泛黄的春秋。孔子,在一条沙尘飞扬的小道上,我
看见了你。六十三岁的你依然瘦小,九年周游列国的经历耗尽了你的心血,却未能
让你功成名就。“发愤忘食,乐以亡忧,不知老之将至。”你笑着形容自己。纵使
风尘已经改变了你的容颜,而我知道你的一生都在寻找。那“仁政”的理想已在九
年车轮的碾压中化为沙砾,而你坚持着,寻找着,
• 于是后世连同你的儒学,记住了你湮没在斜阳古道里的身影。
•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杜甫,在那安静而破败的草堂里,我
寻到了你的身影。艰难苦恨染得你两鬓如霜,连绵的战火与生活的窘迫终于拖住了
你一生寻觅的足迹,却无法遮蔽你的炯炯目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我明白,那沧桑凝泪的双眼,为何只向着你梦里的桃花源。寻找的结果
是国破山河在的破败,我看见你疲惫了。满树红枫如泪般落下,染红了护城河的水。
•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黯然的晚清。王国维,看那清
华园满池的荷花,在你生命的滋养下开得多么绚丽。他们说你
的自沉“是殉清,是尸谏”,而你已经说过:“五十之年,唯
欠一死,至此事变,义无再辱!”他们怎么知道,你殉的不是
清王朝而是清文化。你是为学术而生,为学术追寻一世,最后
为学术而死!北伐军在“万方鼓角”中势如破竹,你仿佛看到
了你的理想连同故清的象征被连根拔起。“生灭元知色即空,
眼看倾国付东风。”我凝视着昆明湖的一池碧水,我想问,王
老,你可曾寻到——那精神的故园?
• 我仍伫立在那茫然的渡口,我看见人们匆匆走过。他们都在寻
找。他们的目的地也许不尽相同,无论幸福、爱情、亲情、财
富,但我知道,那一切终归属于他们精神的故园。
•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它让我看见你们孤独追寻一生的宿命,
你们的灵魂因寻找而回归,因而永垂不朽。
• 我们依然在寻找。然而即便寻得的只是一抔精神故园的尘土,
也将耗尽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