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清华大学 110 周年,校长的演讲振聋发聩:一代代清华人,是榜样
4 月 25 日,清华大学迎来 110 周岁生日。
110 年前,清华诞生于山河破碎的深重苦难中。一代代清华人接续奋斗,为祖国和人
民建立了突出功绩,走出了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4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
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清华大学的那些故事、那些人吧!
清华历史
1911 年,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之际,由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溢款部分开办的留美预备学
校——清华学堂诞生,清华的历史从此发端。
1928 年 8 月,清华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学校在育人上强调“通识为本”“发展全人
格”,在学术上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注重民主治校,延聘海内外名师来校
任教讲学,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1935 年的某个深夜,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蒋南翔在清华学堂地下室的印刷车间里,
奋笔疾书:“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随后声势浩大的“一二·九”
运动中,清华学子勇敢地站在了抗日救亡的第一线。
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南侵,平津告急!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往
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局势越来越艰难,临时大学迁往云南昆明,数百
名师生分批西行,有些更是绕道香港,由香港经越南,历经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才抵达昆
明。学校也由此更名为,在历史中赫赫有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战争风云之下,民族存亡之际,条件恶劣、衣食不足,无惧无畏的师生们,只为救国、
无问西东,很多人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有着清华人浓
重而深沉的一笔。
新时代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在国家表彰的 23 位“两弹一星”勋章
获得者中,有 14 位是清华校友。
2018 年,清华大学献礼片《无问西东》上映,影片中不同时代的清华人所展现的清华
精神,给予我们强大的力量。
他们是“清华人”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两弹一星”元勋
1935 年,钱学森以航空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虽然身在美国,
但钱学森初心不改,赤诚报国。美国人说他抵得上 5 个师,宁可枪毙也不让回国。他被软
禁 5 年,用香烟纸发出求助信,周总理过问才得以脱身……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
老说:“人民说我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就是最高奖赏。”
◆钱三强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
“两弹一星”元勋
1948 年,钱三强放弃法国优越生活回到祖国,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
获“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荣誉的 23 人中,有 15 人由他动员回国,其中 7 人由他直接推
荐到核武器研制一线。他为祖国的原子弹事业招贤纳士,精心挑选培育一代代人才,才让
新中国在最艰难的时期,以震惊世界的速度研发出原子弹、氢弹。他曾说:“虽然科学没
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邓稼先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理论方案设计者
△截图自@央视国家记忆 视频
1950 年,邓稼先毅然决定从美国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接到秘密任务的他“消失”
了 28 年。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一
颗氢弹又在罗布泊上空爆响。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邓稼先已辞世整整 13 年。
病危临终前,他曾对爱人说:“要是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选择你!”
◆郭永怀
用血肉之躯保护绝密文件
“两弹一星”元勋
60 多年前,郭永怀拒绝美国军方邀请,回国投身核弹事业,并在清华主持开办力学研
究班,培养尖端国防科技人才。1968 年 12 月 5 日,飞机失事的最后 10 秒,郭永怀与警卫
员紧紧抱在一起,用血肉之驱保护装有绝密文件的公文包。22 天后,依据这份绝密文件,
中国第一枚热核武器试验成功。
◆南仁东
放弃 300 倍工资让中国领先 20 年
“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
1994 年,他放弃了高于国内 300 倍的薪资,毅然返回中国,决心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
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5 年,确诊肺癌的他,术后依然忍着病痛返回施工现
场。在南仁东和他的团队不懈努力下,终于在 2016 年 9 月 25 日使 FAST 成功落成启动。在
“天眼”启用将满一年时,72 岁的南仁东化为天上繁星。
一份星光灿烂的清华群英谱
从钱学森到邓稼先,从钱三强到南仁东,这些杰出清华人有个共同特点:笃学不负凌
云志,报国常怀赤子心。面对新时代召唤,“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接
续奋斗展现担当,以建设一流大学承载使命。
拓展阅读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10 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自信从容迈向未来 自强创新不辱使命
(节选)
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高度评价了清华大学建校 110 年来为国
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的重要贡献。总书记强调,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
德载物的校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
发展需要丝丝相扣,展现了清华人的勇毅和担当。党和国家对清华的充分肯定让
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迎来 110 年校庆的清华大学将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回
溯百余年的风雨沧桑,把握当下、展望未来,肩负时代使命,坚定前进信心。
清华诞生于中华民族苦难深重、山河破碎的年代。110 年前,清华学堂成立,
致力于“培植全材,增进国力”。同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
的闸门,也推动清华以高度的历史自觉走上救国强国的奋斗历程。
……
峥嵘岁月,大地清华。110 年来,自强不息的清华人始终以国家至上、以人
民为先。在国家表彰的 23 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 14 位是清华校友。
清华人最大的自豪,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祖国壮美的事业;清华人最高的
荣耀,就是把自己奋斗的足迹印刻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此时此刻,让我们
把热烈的掌声献给每一位为祖国和民族拼搏奉献的清华人!
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走向复兴的一个生动缩
影,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高等教育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一个生动缩影。
一代代清华人接续探索、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之路。
……
这是一条行胜于言、坚持服务国家之路。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爱国奉献
是清华的精神。清华自觉把服务国家作为最崇高的使命,重实干、不空谈,脚踏
实地、俯身躬行,教育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立大志、入主流、
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奋勇拼搏、赤诚奉献。
这是一条人文日新、坚持改革创新之路。人文日新是清华的文化传统,是勇
于求新、不断创新、革故鼎新的精神品质。“致知穷理,学古探微”,不断创造
新知是人文日新。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开一派学术新风是人文日新。
推进使命驱动的综合改革,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也是人文日新。清华始终保持开放
的胸怀,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卓越。
……
要提升境界,彰显大学之大。大学之大在于汇聚大学者、研究大学问、培养
“大写的人”。大学者要做“大先生”,要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大学要尊重学术、尊重学者,努力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倡导“十日画一水,五
日画一石”的治学态度,成为人才汇聚的高地。大学要回归学术本真,摒弃浮躁
功利的思想,保持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切,鼓励学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大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素养严重失衡的
“半个人”,而要让他们成为立得住、站得牢的“全人”,既能“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又能“自审其一人之生应有之地位”。我们要坚定“中国教育
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自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
养能力,努力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