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四《张衡传》
一、挖空练习
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
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13.张衡传挖空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 )属文( ),游( )
于三辅( ),因( )入京师,观( )太学( ),遂通
五经( ),贯六艺( )。虽( )才高于世,而( )
无骄尚( )之情。常从容( )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
( )孝廉( )不行( ),连辟( )公府不就( )。
时天下承平( )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 )
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 )以( )讽谏( )。
精思傅会( ),十年乃( )成。大将军邓骘奇( )
其才,累( )召( )不应( )。
2、衡善机巧( ),尤致思( )于天文阴阳历算。( 句
式: )安帝雅( )闻衡善术学,公车( )
特征( )拜( )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遂乃研核
( )阴阳,妙( )尽璇机( )之正
( ),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3、顺帝初,再转( )复为太史令。衡不慕( )当世
( ),所居之官辄( )积年不徙( )。自去
( )史职,五载复还。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 )精铜铸成,员( )径
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句式: )。
中有都( )柱,傍( )行八道,施关( )发
( )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
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 ),伺者
( )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
乃( )知震之所在。验之以( )事(句
式: ),合契( )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
也(句式: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
学者咸( )怪( )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
陇西,于是皆服( )其妙。自此以后,乃( )令史官记地动
所从方起( )。
5、时政事渐损( ),权移于下( ),(句
式: )衡因( )上疏陈事。后
迁侍中,帝引在帷幄( ),讽议( )左右( )。
尝问天下所疾恶( )者。宦官惧其毁( )己,皆共目
( )之,衡乃诡对( )而出。阉竖( )恐终为其
患( ),遂共谗( )之。衡常思图身之事
( ),以为吉凶倚仗( ),幽微
( )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 )情志。
6、永和初,出为( )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 );又多豪右( ),共为不轨( )。
衡下车( ),治( )威严( ),整法
度,阴( )知( )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上下肃然( ),称为政理( )。视事
( )三年,上书乞骸骨( ),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二、文化常识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
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
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
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5.六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
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
经》、《礼记》、《乐经》、《春秋》。
6.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
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辟:古代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
9.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10.征:古代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11.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西周﹑春秋时掌管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
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12.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
右”。
13.国王:秦朝以前是至尊君主的称呼,等同于“天子”;自秦始皇称“皇帝”后,王
与皇始有分别。“王”成为地位仅次于天子而掌控一方之诸侯的称呼。从西汉开始,
沿用秦代爵位,另增设王爵给皇室成员,可封国自治。至清代,王爵已成一种荣誉上
的爵位。
14.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15.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16.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
体,回家乡去。
17.尚书:古代官名,不同朝代的尚书职权不一样,东汉时是在宫廷中协助皇帝处理政
务的官。
1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古代官
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三、巩固练习(注:本部分与挖空有重合之处,可酌情删减)
(一)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
古义: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静
2.举孝廉不行
古义: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
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4.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 今义:周到而细密
5.振声激扬
古义:
今义:激动昂扬;激励使振作起来
6.寻其方面
古义: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
7.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 今义:从车上下来
8.上下肃然
古义: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
(二)一词多义
1.观 观太学( )
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廉颇蔺相如列传》)( )
2.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 )
咸怪其无征( )
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 并序》)( )
3.就 连辟公府不就(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
瞬息可就(《活板》)( )
4.善 衡少善属文(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并序》)( )
5.奇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
奇货可居( )
6.少 衡少善属文( )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 )
2.名词作状语
时天下承平日久 ( )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妙尽璇机之正( )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 )
翻
译: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
翻
译: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
翻
译: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
翻译:
5.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 )
翻译:
6.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 )
翻译:
(五)语句翻译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翻译:
2.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翻译: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翻
译 :
4.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
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翻
译 :
5.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
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翻
译 :
(六)文言素读断句
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
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
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四、常用文言实词积累 061—065
61.去
(1)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________《项脊轩志》
(2)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 ________《鸿门宴》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4)为汉家除残去秽 ________《赤壁之战》
(5)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1)离开 (2)距离 (3)前往,向……去,表动作趋向 (4)除去 (5)“去来”,
偏义复词,偏“去”,走了以后
推导提示:“去”的本义是“离开”。“离开”一个地方,当然就跟那个地方有了
一定的“距离”。用于使动意义,使离开,意义即是“除掉,去掉”。
成语助记:何去何从 刮骨去毒 以杀去杀 以刑去刑 陈言务去 大势已去 扬
长而去 眉来眼去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相去几何
迁移练习:
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 )乡千里,见江水东( )去,
回首去( )日苦难,感慨颇多。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为去( )
晦气,捉小鸟留军营。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 )。士卒见之,大喜,遂
士气大增。
实战高考:
(2019·全国卷Ⅱ)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去:离开
(2019·全国卷Ⅲ)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去:离开
(2019·浙江高考)吾厌吾鸡犬,行去矣 去:离开
(2018·全国卷Ⅰ)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去:离开
(2018·全国卷Ⅲ)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去:去除
(2017·全国卷Ⅰ)母忧去职 去:离开
(2016·全国卷Ⅲ)贤(人名)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人名) 去:除去,除掉
(2017·山东高考)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去:离开
62.劝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________《逍遥游》
(2)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________《屈原列传》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________《送元二使安西》
(1)勤勉努力 (2)劝说,劝告 (3)劝说,规劝
推导提示:“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说、劝导”。
成语助记:劝善惩恶 赏一劝百 诱掖奖劝
迁移练习: 韩愈学识渊博,常劝( )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
之。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 )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终遭贬。
实战高考:
(2019·天津高考)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 劝:劝说
(2019·江苏高考)人劝之请托 劝:劝说
(2018·全国卷Ⅰ)及宣帝起兵诛爽(曹爽,人名),芝(鲁芝,人名)率余众犯门斩关,
驰出赴爽,劝爽曰 劝:劝说
(2015·全国卷Ⅰ)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劝:劝说
63.却
(1)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________《六国论》
(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________《琵琶行》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________《声声慢》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___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却匈奴七百余里 ________《过秦论》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________ 《夜雨寄北》
(1)后退 (2)使……退却 (3)返回,退回 (4)表转折(5)回头 (6)打退 (7)且
推导提示:“却”的本义是“退,使退”。“退”正是“不受,拒绝”形象描绘。
退后自然会“回头”,这不正是头的“转折”吗?故又虚化为表转折的连词。
成语助记:却之不恭 望而却步 盛情难却 却病延年
迁移练习:
赵得和氏璧,秦闻之,索要。赵以蔺相如为使使秦,蔺相如遂带和氏璧至秦,见秦
王意图欺之,相如因持璧却( )立,却( )看随从,随从会其意,
与相如共欺秦王而完璧归赵。秦王怒,欲攻赵。又恐廉颇却( )之,遂罢。
相如归国,却( )话赴秦之事,赵王以为勇。
实战高考:
(2019·全国卷Ⅲ)北并陈蔡,却三晋 却:使……退,击退
(2015·广东高考)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却:使……退,击退
64 .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________《鸿门宴》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________《赤壁赋》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________《鸿门宴》
(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5)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________《鸿门宴》
(6)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________《苏武传》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________《鸿门宴》
(1)到……去,往 (2)往,到 (3)及,比得上 (4)如果(5)像,如同 (6)按照 (7)
当,表时间
推导提示:“如”的本义是“像”。(取女孩学话很像大人,这是女孩学语言的先
天优势,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故“像”义“从女从口”。)要“像”当然要“遵从,
依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品行“像”某人,当是“比得上”他。既是“像”,当然
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假设。又因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
的情态的词缀“……的样子”。
成语助记:突如其来 如饥似渴 如臂使指 如出一辙 如椽大笔 如法炮制如虎
添翼 如火如荼 如胶似漆 如狼似虎 如履薄冰 如芒刺背 如弃敝屣 如泣如
诉 如切如磋 如日中天 如丧考妣 如数家珍 如蚁附膻如饮醍醐 如鱼得水 如
影随形 如坐春风 如坐针毡 涣如冰释 恍如隔世 泪如雨下 相敬如宾 危如累
卵 心如止水 易如反掌 势如破竹 不绝如缕 风雨如晦 甘之如饴 观者如
堵 烂醉如泥 履险如夷 目光如豆 囊空如洗 巧舌如簧 气喘如牛 日月如
梭 胜友如云 守身如玉 逝者如斯 铁证如山 栩栩如生 运斤如风 狗彘不
如 自愧弗如
迁移练习: 孔子如( )齐,问弟子之志。弟子答曰:如( )
小相,如师。子曰:“善矣,以仁为本。”弟子如( )语应事,一切皆顺。子
至齐,则与齐王曰:“君待民如( )草荞,不可,不如( )以仁怀之。”
齐王思虑甚久,觉子之言甚是。子曰:“王如( )知此,则国泰民安。”
实战高考:
(2019·全国卷Ⅲ)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如:比得上,及
(2019·北京高考)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 如:像
(2018·全国卷Ⅰ)其为人所重如是 如:像
(2018·全国卷Ⅲ)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如:像
(2018·江苏高考)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 如:像
(2017·天津高考)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如:像
(2017·浙江高考)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 如:像
65 .若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逍遥游》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4)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________《过秦论》
(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6)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________《孔雀东南飞》
(1)像,好像 (2)如,及,比得上 (3)你,你们 (4)这,这样,如此 (5)如果,
假如 (6)这样
推导提示:“若”的一个基本义是“像”,故“相同”“如果”“及,比得上”等
意义的引申跟“如”相似,请参照上面的提示。
成语助记:大智若愚 若无其事 若即若离 洞若观火 噤若寒蝉 口若悬河冷若
冰霜 寥若晨星 了若指掌 敬若神明 命若悬丝 判若两人 翩若惊鸿 门庭若
市 趋之若骛 受宠若惊 虚怀若谷 昭然若揭
迁移练习: 韩愈归家,途见大鹏,其翼若( )垂天之云,观桑之
叶沃若( ),甚喜。归家,遇众人拜庙则曰:“若( )虽年长,其
智不明,虽稚子未必不若( )汝等。若( )勤学之,则智明也。”
实战高考:
(2019·北京高考)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若:如果
(2019·浙江高考)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若:与,和
(2019·浙江高考)其曹偶持论若此 若:像,如
(2019·江苏高考)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 若:与,和
(2019·江苏高考)若《紫箫》《还魂》诸剧 若:像,如
(2018·全国卷Ⅰ)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 若:如果
(2018·全国卷Ⅲ)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若:及,比得上
(2018·北京高考)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
犹可矣 若:像,如
(2018·天津高考)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若:像,如
(2017·全国卷Ⅰ)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 若:像,如
五、常用文言虚词积累 13:因
作用 例 句 解释或翻译
介词
介绍动作、
行为发生的
原因、依据、
振声激场,伺者因此觉知。(《张
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为、由于、趁机、趁
着、凭借、经过、通过、
依靠
方式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人成事。(《毛遂自荐》)
因利乘便。(《过秦论》)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
门宴》)
连词
表顺承或结
果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
宴》)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
传》)
于是、便
名词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原因、机会
动词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依靠、就着、
顺着、继承
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________《屈原列传》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________《过秦论》
3.不如因而厚遇之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4.因击沛公于坐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6.相如因持璧却立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7.于今无会因 ________《孔雀东南飞》
8.蒙故业,因遗策 ________《鸿门宴》
实战高考:
(2019·全国卷Ⅰ)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因:介词,因为,由于
(2019·全国卷Ⅰ)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因:副词,表顺承关系,就、于是
(2019·全国卷Ⅱ)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因:介词,经由,通过
(2019·全国卷Ⅱ)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因:介
词,趁,趁机
(2019·全国卷Ⅲ)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 因:介词,趁,趁机
(2018·天津高考)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因以为名也 因:副词,
表顺承关系,就、于是
(2017·全国卷Ⅱ)憙(人名)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因:介词,趁,
趁着
(2017·全国卷Ⅱ)而谗者因言憙(人名)与奉(人名)合谋,帝以为疑 因:副词,
表顺承关系,就、于是
六、作文素材积累
理想与名利无关。
张衡在对理想的追求时淡泊名利的品质,几十年如同一日,在所从事的事业中表现
出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畏强权、勇于进取的研究风格,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
样,使我们明白:对事业的执著,对理想的追求,应该与名利无关。
七、能力提升
注: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需断句,划横线部分需翻译句子,加点字是文化常识。
2016 全国一卷 曾公亮传
曾公 亮, 字明 仲, 泉州 晋江人 。举 ( )进 士甲 科, 知
( )会稽县。民田( )镜湖旁,每患
( ) 湖 溢 。 公 亮 立 斗 门 , 泄 水 入 曹 娥 江 , 民 受 其 利 。 以
( )端明殿学士知( )郑州,为政有能声
盗悉( )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尝( )有
使客( )亡( )橐( )
中 物 移 书 ( ) 诘 ( ) 盗 公 亮 报
( ) 吾 境 不 藏 盗 殆 ( ) 从 者 之 廋
( )耳索( )之果( )
然 ( ) 公 亮 明 练 ( ) 文 法
( ),更( )践( )
久,习( )知朝廷台阁典宪( ),首相韩
琦每咨访( )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
储( ),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
田产银,或( )盗取之,大理当( )以
( )强( )。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
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 )矣。”固( )
争之,遂下有司议,比( )劫( )禁物法,
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 )界河,又数( )
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 ),且( )
生 事 。 公 亮 言 : “ 萌 芽 不 禁 , 后 将 奈 何 ? 雄 州 赵 滋 勇 而 有 谋 , 可 任
( )也。”使谕( )以指意( ),
边害讫( )息( )。英宗即位,加
( )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 )加户
部尚书,帝不豫( ),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
肯赴。公亮质( )之曰: “锡( )宴不
赴,是( )不虔( )君命也,人主
( )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 )安乎?”
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 )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 )永兴军。居( )一岁,
还京师。旋( )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
年 卒 , 年 八 十 。 帝 临 哭 , 辍 ( ) 朝 三 日 , 公 亮 方 厚
( )庄重( ),沉
深 周 密 ( ) , 平 居 谨 ( ) 绳 墨
( ),蹈( )规矩;然性吝啬,殖
( )货( )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政,知上方向( )之,阴( )为子孙计
( ),凡( )更张( )
庶事( ),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 )之
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 )信任
安石。安石德( )其助己,故引擢( )孝
宽至枢密以报( )之。苏轼尝( )从容责
公亮不能救正( ),世讥( )其持禄
( )固宠( )云。(节选自
《宋史·曾公亮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一、13.张衡传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擅长)属文(写文章),游(游学)于
三辅(西汉时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
管辖的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因(于是,就)入京师,观(游学)太学
(古时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也是教育行政机构),遂通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虽(虽
然)才高于世,而(但是)无骄尚(骄傲自大)之情。常从容(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被推举)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
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不行(没有去应荐),连辟(被征召)公府不就(不去就任)。时天下承平(太平)
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过度奢侈)。衡乃(于是)拟(摹仿)班固《两都》
作《二京赋》,因(借助)以(来)讽谏(讽喻规劝)。精思傅会(1.文章的组织、
布局、命意、修辞。2.附和。3.牵强附会。4.虚构或歪曲事实),十年乃(才)成。
大将军邓骘奇(认为…奇特)其才,累(多次)召(征召)不应(不去应召)。
2、衡善机巧(器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致思(用心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句
式:状语后置。 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思 )安帝雅(素
来)闻衡善术学,公车(汉代官署名)特征(特地征召)拜(授任)郎中,再迁(两
次升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研究考核)阴阳,妙(精妙)尽璇机(玉饰的测天仪
器)之正(道理),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3、顺帝初,再转(转任两次)复为太史令。衡不慕(趋附)当世(当时的权贵),
所居之官辄(总是)积年不徙(变动)。自去(离开)史职,五载复还。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用)精铜铸成,员(通“圆”)径八尺,合
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句式:状语后置。用篆体文字和山龟
鸟兽的图案装饰 )。中有都(大)柱,傍(周围)行八道,施关(设置机关)发(拨
动)机(机件)。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巧妙构
造),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缝隙)。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
蜍衔之。振声激扬(清脆响亮),伺者(守候机器的人)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
七首不动,寻其方面(方向),乃(就)知震之所在。验之以(用)事(句式:状语
后置。用事实来检验),合契(符合)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句式:宾语前
置。从来没有这样的仪器)。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都)怪(奇怪)
其无征(应验)。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叹服)其妙。自此以后,乃
(就)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从哪个方向发生)。
5、时政事渐损(受损),权移于下(下面,指宦官)(句式:状语后置。中央权
力向宦官转移),衡因(于是)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指皇宫),讽议
(讽谏议论)左右(身边)。尝问天下所疾恶(痛恨)者。宦官惧其毁(说人坏话)
己,皆共目(给…递眼色)之,衡乃诡对(不用实话对答)而出。阉竖(对宦官的蔑
称)恐终为其患(祸患),遂共谗(诋毁)之。衡常思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
以为吉凶倚仗(祸福相因),幽微(幽深微妙)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表达
和寄托)情志。
6、永和初,出为(出京担任)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章法制);又多豪
右(豪族大户。闾左指平民),共为不轨(不合法度)。衡下车(官吏初到任),治
(治理)威严(严厉),整法度,阴(暗中)知(查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擒获),
上下肃然(严肃谨慎的样子),称为政理(政治清明)。视事(官员到职工作)三年,
上书乞骸骨(请求辞职),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三、(一)1.言谈举止适度得体 2.不去(应荐) 3.特地征召 4.四周严密 5.声音激
越响亮 6.方向 7.官吏初到任 8.敬畏恭顺
(二)1.观摩,游学/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景象/观察 2.征召/应验/离乡远行的 3.
赴任,就职/看,观赏/成功/靠近,接近/完成 4.善于,擅长/善良的,美好的/好事,好的
行为/交好,亲善,对……好/好好地,友善地/喜好,羡慕 5.以……为奇/特殊,罕见/零
数/珍贵的 6.年轻/数量少,不多/缺少/年轻人
(三)(一)1.递眼色 2.当时 (二)1.道理,规律 2.以……为奇
(四)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2.状语后置句 外表装饰着篆文山龟鸟兽的图形。
3.宾语前置句 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件事。
4.省略句、被动句 永元年间,(张衡)被举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
也没有去就任。
5.省略句 果然在陇西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都很叹服地动仪的精妙。
6.被动句 向皇帝上书请求退职回家,却被下诏书封为尚书。
(五)1.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
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采分点:善、因、观)
2.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采分点:拟、因、
讽、谏)
3.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算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公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
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采分点:雅、善、特征、迁)
4.(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
知道地震的地方。用事实来检验,(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自从有书籍文献
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件事。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
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怎么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
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从此以后,(朝廷)
就责令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从哪个方向发生。(采分点:方面、乃、合契)
5.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
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于是不
用实话对答就出来了。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
而毁谤张衡。(采分点:引、帷幄、讽议、毁、目、诡对)
四、61.去 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距离)乡千里,见江水东(向东)去,
回首去(过去的)日苦难,感慨颇多。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为去(除去)晦
气,捉小鸟留军营。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离开)。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
增。
62.劝 韩愈学识渊博,常劝(勉励)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之。后上书指斥朝
政,人劝(劝说)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终遭贬。
63.却 赵得和氏璧,秦闻之,索要。赵以蔺相如为使使秦,蔺相如遂带和氏璧至秦,
见秦王意图欺之,相如因持璧却(退却)立,却(回头)看随从,随从会其意,与相
如共欺秦王而完璧归赵。秦王怒,欲攻赵。又恐廉颇却(击退)之,遂罢。相如归国,
却(再)话赴秦之事,赵王以为勇。
64.如 孔子如(往)齐,问弟子之志。弟子答曰:如(或者)小相,如师。子曰:
“善矣,以仁为本。”弟子如(按照)语应事,一切皆顺。子至齐,则与齐王曰:“君
待民如(像)草荞,不可,不如(及,比得上)以仁怀之。”齐王思虑甚久,觉子之
言甚是。子曰:“王如(假如)知此,则国泰民安。”
65.若 韩愈归家,途见大鹏,其翼若(像)垂天之云,观桑之叶沃若(相当于“然”) ,
甚喜。归家,遇众人拜庙则曰:“若(你们)虽年长,其智不明,虽稚子未必不若(比
得上)汝等。若(如果)勤学之,则智明也。”
五、1~2 依靠、凭借。3~4 趁着,趁此。5.通过,经由。6.于是,就;因而。7.原因,
缘由,机缘。8.沿袭,继续。
七、2016 全国一卷 曾公亮传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考取,考上)进士甲科,知(主管,任…县令)
会稽县。民田(名词作动词,种田)镜湖旁,每患(忧虑)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
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凭…的身份)端明殿学士知(名词作动词,担任知府)郑
州,为(处理)政有能声,盗悉(全都。同义词:悉、皆、毕、咸、尽、率)窜他境,
至夜户(门)不闭。尝(曾经)有使客(使者)亡(丢失。亡古同“无”,没有)橐(tuó,
口袋)中物,移书(发送公文;布告)诘(追问)盗。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大
概,几乎)从者之廋(sōu,隐藏,藏匿)耳。索(搜查)之,果(确实,真的)然(这样)。
公亮明练(熟悉;通晓)文法(公文法令),更(又)践(任职)久,习(熟悉)知
朝廷台阁典宪(典章制度),首相韩琦每(经常)咨访(询问)焉(相当于“于之”,
向他)。仁宗末年,琦请建储(确定皇位继承人),与公亮等共定大议(方略)。密
州民田产银,或(有人)盗取之,大理当(判罪)以(按照)强(强盗之罪)。公亮
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差别,不同)矣。”固(坚决)争
之,遂下有司议,比(比照)劫(抢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捕鱼,这
句话省略了介词“于”,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界河,又数(多次)通盐舟,吏不
敢禁,皆谓:与之校(计较),且(将要)生事。公亮言: “萌芽(开始)不禁,
后将奈何(怎么办)?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担任,胜任)也。”使谕(告诉晓
谕,使人知道)以指意(意旨,意图),边害讫(完结,终了)息(平息)。英宗即位,
加(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
些特权)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不久)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豫”本为安逸
舒适之意, “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泛称尊长有疾),辽使至
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质问)之曰: “锡(通“赐”)宴
不赴,是(这)不虔(诚敬、诚心)君命也,人主(君主)有疾,而必(一定)使亲
临,处之(处:处理、对待。做这样的事)安(心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
拜(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第二年),起判(唐宋官制,以
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永兴军。居( 停留 )一岁,还京师。
旋(不久)以太傅致仕(退休),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停止)朝三日,
公亮方厚(端方忠厚)庄重(严肃),沉深周密(细致周密),平居谨(谨守)绳墨
(规矩),蹈(踩,引申为遵守)规矩;然性吝啬,殖(动词,积蓄)货(钱币)至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偏向)之,阴(暗中)为(替)子孙计(谋
划),凡(所有)更张(变更或改革)庶事(古时指各种政务政事),一切听顺,而
外若不与(参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更加)信
任安石。安石德(感激)其助己,故引擢(提拔)孝宽至枢密以报(报答)之。苏轼
尝(曾经)从容责(责备)公亮不能救正(匡正,纠正弊病),世讥(讥讽)其持禄
( 保 持 禄 位 ) 固 宠 ( 巩 固 受 宠 的 地 位 )
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答案 ①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
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②苏轼曾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