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尖子生辅导: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新题型(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高考语文尖子生辅导: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新题型(解析版)

ID:682075

大小:45.14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1-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2 高考语文尖子生辅导: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新题型(解析版) 一、(2021 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第 44 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 将文化遗产影响力与城市发展机遇紧密结合起来。三坊七巷、上下杭、宏琳厝等诸多 著名的古厝使得福州 着相对完整和原生态的古城格局。游客 们往往会沉醉于这些历史古建筑的 ,惊叹于林则徐、严复 等历史名人饱含家国情怀的人文底蕴。( )这些古厝虽饱经沧桑, 依然屹立,但 。之所以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这些古厝主人多 为已定居海外多年的华人、华侨。这些古厝的类型和内涵都有相似之处,所蕴含的建 筑、宗族等元素应该引起重视,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开发和利用力度仍普遍不 够,一些历史记忆有 的危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保存 巧夺天工 不为人知 湮灭 B.保存 鬼斧神工 不为人知 泯灭 C.保留 鬼斧神工 无人问津 湮灭 D.保留 巧夺天工 无人问津 泯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量的古厝还散落在周边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与那些已经为游人熟知的标 志性建筑和古厝互为映村。 B.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还存在着大量的古厝,与那些已经为游人熟知的标 志性建筑和古厝互为映衬。 C.除了那些已经为游人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大量的古厝还散落在周边的县 区和偏远的村镇里。 D.除了那些已经为游人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外,古厝还大量散落在周边的县 区和偏远的村镇里。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A 2.C 3.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古厝主人多为已定居海外多年的华人、华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保存,继续存在,不受损失;保留,保存不改变、暂时留着不处理。语境强调“古 城格局”继续存在,应选用“保存”;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 到的。“古建筑”是人工建的,故选用“巧夺天工”; 不为人知,不被人所知道了解;无人问津,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语境强调 古厝主人不在,人们不知道古厝的存在,故选用“不为人知”; 湮灭,埋没、磨灭;泯灭,消灭、消失。对应“记忆”应选用“湮灭”。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因古厝不为人知,故“与那些已经为游人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互为映村”表述 不恰当,排除 AB;“古厝还大量”语序不当,应为“大量的古厝”,排除 D。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之所以”和“的原因”连用造成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成分残缺,使前后 句句意不连贯,中间加上“是”。故改为: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古厝主人多 为已定居海外多年的华人、华侨。 二、(2021 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砚台是用来研墨的器具,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作为“文房四宝” 之一,砚的历史悠久,古人对它的称谓可谓多矣。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砚为“陶 泓”;唐朝文嵩作《即墨侯石虚中传》,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王迈诗云:“多 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苏轼为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写了一篇传 记《万石君罗文传》,由此,“万石君”的名字亦流传开来。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绎为精致的艺术品,并 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常以砚比德,俗谚也有“砚田有谷,耕之有福”的说法。 民间常把祖传的砚作为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象征。人们还认为砚是文人 秀士或达官显贵的宝器,有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 ),现虽小,却承载 着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千载不衰,传万代不朽,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 颗璀璨的明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将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 B.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被人们寄托于方寸之砚台 上 C.方寸之砚台,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 D.方寸之砚台,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B.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C 2.B 3.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变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 涵。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性的能力。 语段的描写对象是砚台,根据对象一致的原则,而 A、B 两项的主语是“心愿”, 故排除 A、B 两项。介绍砚的文化内涵,先介绍其作为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 的象征,后介绍其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分别照应人们美好的心愿和崇尚祥瑞 的民俗心理、民情民趣。根据前后照应的原则,排除 D 项。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即墨侯”代砚台。 A.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岭上晴云”比作“絮帽”,将“树头初日”比作“铜 钲”。 B.用了借代修辞手法,以“朱门”指代王侯贵族,富贵人家。 C.运用夸张修辞手法,“三万里”“五千仞”以及“摩天”极写山河之奇伟壮丽。 D.用了通感修辞手法,“风来花底鸟声香”以嗅觉写听觉。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错误有二:一是“演绎为……艺术品”动宾搭配不当,应把“演 绎”改为“演变”;二是“砚……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主宾搭配不当,应在“赋 予”前加上“被”,这样句子就改为被动句“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终,表达正确的句子为: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变为精致的艺术品,并 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2021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量监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展现中国女排 30 余年奋斗历程的电影《夺冠》自上映 ,持 续引发热议。 作为体育类型片,《夺冠》 了中国电影的美学维度和类型 广度,影片中,动作、术语专业到位,球球真扣;场景、道具布设用心,逐一还原。 在竞技体育的专业性和影片纪实风格的交融之中,影片创造出属于排球运动的独特电 影语法,使观众享有“沉浸式见证”的观影体验。 影片高扬的拼搏精神激荡人心。鲜花和奖杯,交织汗与泪。影片以中国女排三场标 志性的比赛作为叙事节点,三场比赛结果的胜、负、胜,既构建 了 的叙事结构,也观照出中国女排 30 余年 的奋斗历 程。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电影《夺冠》的动情动人是“冠”,不如说是“夺”,不 是表现“一定会赢”,而是表现“努力去赢”,是证明“中国人,行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来 开拓 起承转合 一波三折 B.之后 开拓 承上启下 一波三折 C.以来 拓展 起承转合 跌宕起伏 D.之后 拓展 承上启下 跌宕起伏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电影《夺冠》的动情动人之处,与其说是“冠”,不如说是“夺”,不是表现 “努力去赢”,而是表现“一定会赢”,是证明“中国人,行的!” B.电影《夺冠》的动情动人之处,与其说是“冠”,不如说是“夺”,不是表现 “一定会赢”,而是表现“努力去赢”,是证明“中国人,行的!” C.与其说电影《夺冠》的动情动人之处是“冠”,不如说是“夺”,不是表现“努 力去赢”,而是表现“一定会赢”,是证明“中国人,行的!” D.电影《夺冠》的动情动人与其说是“冠”,不如说是“夺”,不是表现“努力 去赢”,而是表现“一定会赢”,是证明“中国人,行的!”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逐一还原的场景、道具布设用心。”从语 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C 2.B 3.①(强调的重心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布设用心”上,强调电影制作的态度; 原句的重点落在“逐一还原”上,强调场景道具的真实性,更扣合上下文强调的“真” 和“沉浸式见证”。 ②(形式风格不同)改句为长句,语气舒缓,且与前文结构不对应;原句为短句, 与前句构成整句,节奏感强,与上下文的风格更一致。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①空白处要辨析“以来”和“之后”两个方位名词。“以来:表示从过去某时直 到现在的一段时期”(《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下同);“之后:表示某个时 间或处所的后面”电影上映一般持续多日,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点,用“以来”表示 的是从电影开始上映到现在(不论现在是否还在影院上映)的这一段时间,可以突出 下文的“持续引发热议”。用“之后”则表示上映的这一段时间结束后至今,不包括 上映的时间段,意味着上映的这一段时间不存在“热议”,不大符合常理。第①空白 处,用“以来”和“之后”,语意都会通,但用“以来”更能体现电影的受关注度, 而用“之后”与上文的“自”搭配不够合理。因此,此处选用“以来”更合适。 第②空白处要辨析“开拓”和“拓展”两个动词。“开拓:开辟;扩展。”“拓展: 开拓发展。”另据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现代汉语大词典》,“开拓”有如下相关意项: “扩展(疆土),泛指扩大、扩充”“开创”“开发;开垦”“开辟”。由此得知。 相较于“拓展”,“开拓”侧重于强调“新对象”从无到有地开创和开辟之意。“美 学维度和类型广度”不是一个新的需要从头开辟的“新对象”,而是一个本来已存在 的、需要发展的领域。“维度”和“广度”也不适合搭配动词“开拓”,而适合搭配 动词“拓展”。因此,此处选用“拓展”更合适。 第③空白处要辨析“起承转合”和“承上启下”两个成语。“起承转合:旧时写文 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泛指文章作法。”“承上启下: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 我们可以说某一段落或情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并不能说一篇文章或一部电影有 承上启下的结构,而可以说一篇文章或一部电影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因此,此处选用 “起承转合”更合适。 第④空白处要辨析“一波三折”和“跌宕起伏”两个成语。“一波三折:原指写字 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形容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跌 宕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根据商务版《新 华成语词典》)在形容事情这个层面,“一波三折”侧重“阻碍、变化很多”,“跌 宕起伏”侧重“多变,不稳定”。原文所说的“奋斗历程”,是一个有高潮和低谷、 富于变化的历程,而不是阻碍多的历程。因此,此处选用“跌宕起伏”更合适。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两处语病。 原句“电影《夺冠》的动情动人”缺少宾语,应在后面加“之处”。原句“与其说…… 不如说是……”,关联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考察整个句子,“电影《夺冠》 的动情动人之处”这一短语应该作为整句话的主语,应该调到“与其说”的前面,构 成“电影《夺冠》的动情动人之处,与其说是……,如说是……”的句型。这段话的 内容重点在于论述中国女排的奋斗精神,在于论述中国女排证明“中国人,行的!”, 因此,“电影《夺冠》的动情动人之处”主要体现在“争夺”的过程和“努力”的过 程上,而非结果上。所以,原文“(与其说)是‘冠’,不如说是‘夺’,不是表现 ‘一定会赢’,而是表现‘努力去赢’”的语序是正确的。 A.语序不当。 C.语序不当。 D.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本题重点考查各种修辞手段运用的作用与效果,包括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修辞手 段运用的作用与效果。为了引导考生关注语音、词语、句子等各个层面的修辞手段, 而不是仅仅关注常见的修辞手法,本题精心设计,考查具体语境中长短句的作用与效 果。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长 句和短句各有各的特色。长句的表达效果是严密、细致、紧凑,短句的表达效果是明 快、灵活、有力。 原句“动作、术语专业到位,球球真扣;场景、道具布设用心,逐一还原”为短句 构成的整句,节奏感强,铿锵有力;改句为长句,语气舒缓,且与前文结构不对应。 原句把“逐一还原”放在句末,使之成为重点,强调场景道具的真实性,更扣合上下 文强调的“真”和“沉浸式见证”;而改句的重点只落在“布设用心”上,强调电影 制作的态度,与上下文关联不紧。 四、(2021 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統文化 的外在体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 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 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毛笔,比 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 ), 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 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离至 今至少有 6000 年以上历史。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B.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C.到了近代,毛笔与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D.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在近代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A 2.B 3.示例:①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有 6000 年以上历史。② 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至少有 6000 年历史。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B.句意侧重“钢笔、铅笔、圆珠笔”,而语境应强调“毛笔”; C.“到了近代”,与前文“可后者”语意不衔接; D.表述的重点依然是“钢笔、铅笔、圆珠笔”。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把“笔”比成“锄”,把“笔”比成“田”,把“用笔在纸上写字” 比成“用锄在田上耕种”,是比喻手法。 A.“白发三千丈”运用夸张; B.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愁”比作“一江春水”; C.运用了借代,用“黄发”代指老人,用“垂髫”代指儿童; D.运用了拟人手法,“羌笛怨”拟人。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至少有 6000 年以上历史”错误,成分赘余,“至少”和“以上”赘余;“距离 至今”错误,成分赘余,去掉“距离”。改为“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 此,至今有 6000 年以上历史”,或者“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 至少有 6000 年历史”。 五、(2021 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秘的面纱徐徐地揭去了,令人灵魂震慑的景象出现了:一片幽深的蓝色,平静地 闲适地躺在群山群峰的足下,阳光爱抚着投射下来,那一袭长裙的色彩变幻莫测,胸 脯淡了腹上浓了腿脚又浅淡了;愈是颜色浅淡的裙褶里,万千的宝石和碎金的闪光愈 是璀璨。山顶上的千年积雪倒映不出影像,被深沉的蓝得发青的水融解了。白云白雪 和山峰都无法在其中投下倒影留下印记,她太深了,抑或是太娴静了,不把任何献媚 者收入眼帘。只有太阳是可以骄傲的,可以在那一袭长裙的每一寸裙褶的宝石上撩拨 起闪光,她却依然沉静……雾的面纱又徐徐地遮盖过来了。 留在我灵魂深处的,是羞色里的纯净。至纯至洁的天池之水,便自然蓄蕴着羞羞的 神色。她高踞海拔两千多米的长白山巅,绝除了灰土、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浸染,保护 着一份至纯至净至洁,( )再到哪里去寻觅如你——天上之池——一样的羞色? 告别天池,告别长白山,留一份纯净,留一份羞色,陶冶情感滋润心灵。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突然喑恶叱咤,似有千 军万马,奔涌前行。 B.花开花落,候鸟迁徙,四季轮回,潮汐涨落……自然界的周期重演现象可曾引 起过你的注意? C.在那个遥远的村庄,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歌谣: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 田忙…… D.穿长袍的看他是一个外地来的陌生人,就问道:“这位是……”“我的兄弟。” 戴礼帽的回答。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正是沉静里的羞色,而这气韵在一切作为风景胜 地的水镜中都不可能找见了。 B.那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正是沉静里的羞色,而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 镜中都不可能找见这气韵了。 C.那沉静里的羞色正是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而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 镜中都不可能找见这气韵了。 D.那沉静里的羞色正是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而这气韵在一切作为风景胜 地的水镜中都不可能找见了。 3.拟人的特征是把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A 2.D 3.(1)将幽蓝的湖水拟作一个美丽的少女,把那闪着金光的湖水拟作她的一袭长 裙,把不同颜色的湖水拟作她的胸脯、肚腹、腿脚;把阳光的照射拟作“爱抚”的动 作;体现了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的特征。(2)运用一系列写人的词语描写湖泊,“平静 地闲适地躺”写出湖水的宁静;“爱抚”写出阳光对她的喜爱;“胸脯淡了腹上浓了 腿脚又浅淡了”写出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光与影的变换;“一袭长裙”“裙褶”“宝 石”“碎金”写出湖水的光泽和波光摇曳的美丽。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省略号“她却依然沉静……雾的面纱又徐徐地遮盖过来了”表示语意未尽。 A. 表示语意未尽; B. 表示列举的省略; C. 表示引文的省略; D. 表示语音的延长。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后的话题是“羞色”,因此括号内也应当以“羞色”为主语,排除 AB;句 子前半句以“气韵”结尾,后半句应当以“气韵”开头,这样首尾衔接更紧密,排除 C。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一片幽深的蓝色,平静地闲适地躺在群山群峰的足下”, 把幽蓝的湖水拟作一个静静躺着美丽的少女;“平静”“闲适”运用拟人的词语写出 湖水的宁静;“阳光爱抚着投射下来,那一袭长裙的色彩变幻莫测,胸脯淡了腹上浓 了腿脚又浅淡了”,把湖水拟作少女的“胸脯”“腹”“腿脚”,把阳光下湖水的闪 光拟作少女的长裙,“色彩变幻莫测”写出阳光下湖水光影的变换;“愈是颜色浅淡 的裙褶里,万千的宝石和碎金的闪光愈是璀璨”把湖水的波纹拟作少女的“裙褶”, 而把阳光的闪烁拟作少女裙裾上璀璨的宝石和碎金。这样的拟人把湖水的美丽及摇曳 生姿拟写得十分生动。 六、(2021 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幽渺的乡愁。想 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 )。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 蕴含诸多世间奧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温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 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 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语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 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 在历史的土壤中积淀,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航行,也曾引领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 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 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洋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 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凌空于尘世间。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是两千多年未直 冲云霄的智慧和底气的聚舞。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灵渠之水享有“世界奇观”,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 B.灵渠之水享有“世界奇观”,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 C.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 D.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 A.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 1.C 2.B 3.第一处,删去“航行”一词,第二处,把“引领过”改为“有过”。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与前句“想着”呼应,下句应以“再看”开头,排除 AB;与“再看”呼应,下一 句应用“怎么看都……”与上句语意衔接更连贯,排除 D。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划线句“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温不火,不愠不喜”运用了拟人修辞。 A.“左牵黄,右擎苍”借代,以“黄”代“狼狗”,“苍”代“老鹰”。 B.“雁去无留意”拟人,把雁人格化。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偶。 D.“舞榭歌台”借代古时的繁华景象与歌舞升平。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航行”句式杂糅,“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诸 多千帆望尽的舟船航行”是两套谓语结构,根据主语“灵渠”可知,要删除“航行”。 “引领过……风光”搭配不当,把“引领过”改为“有过”。 七、(2021 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量的产生不是某一特定器官来发展的,或是通过人体所有细胞来实现的。一个活 细胞就好比一簇火焰,它燃烧燃料,从而产生生命所需的能量。( )因为细胞完 成“燃烧”是有温度条件的,即人体的正常体温。①只有这样、千千万万个小火焰才 会遇和地“燃烧”、给生命提供所需的能量。 ②在细胞中、物质会永不停歇她传化为能量、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它是自然 界更新循环的一种方式。在循环过程中,以葡萄糖形式存在的糖燃料经历了分解及一 系列微妙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规律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环节都由一种特定 的酶支配和控制,每一种酶都各司其职。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能量,排出废物二氧化碳 和水,发生了变化的燃料分子会被传送到下一环节。当这个轮子“转”满一圈,燃料 分子几乎被分解尽了,它们将随时与新的分子结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这一过程是 生命世界的一大奇迹。③细胞就像一间化工厂,不断从事着生产活动。这真是太不可 思议了,④所有发挥作用的部分极其微小,就连细胞本身也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被看 到。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富有诗意但极不准确的比喻。 B.这个比喻虽不准确,但极富诗 意。 C.这是一个极不准确但富有诗意的比喻。 D.这一比喻极富诗意,但并不准 确。 2.下列各项中,对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使用了借代手法,用“小火焰”借代细胞,使其特征更加鲜明。 B.第②句使用了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物质变能量的过程。 C.第③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喻体“化工厂”形象地展现了细胞活动情形。 D.第④句使用了夸张手法,突出细胞本身及其发挥作用部分的体积之小。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D 2.C 3.能量的产生不是由某一特定器官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人体的所有细胞来实现的。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上文是比喻的具体表现,所以衔接内容以比喻开头更加合理,排除 AC;下文强调 细胞燃烧需要条件,是对不准确的具体阐释,排除 B。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A.考查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代是“代”,强调相关性,借喻是“喻”,强调相似 性,此处为借喻; B.考查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此处为比喻; D.考查学生对夸张的掌握,夸张是对事物进行刻意夸大或缩小,此处细胞及发挥作 用部分本来就很小,并非刻意夸大或缩小。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能量的产生不是某一特定器官来发展的,或是通过人体所有细胞来 实现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搭配不当。“能量的产生”与“发展”搭配不当,把 “发展”改为“完成”;②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不是”的后面加上“由”;③ 关联词搭配不当,“或是”改成“而是”。 最终改为:能量的产生不是由某一特定器官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人体的所有细胞来 实现的。 八、(2021 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而不叫“风景”?因为“山水” 是人格化的图像,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形态,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精神境界。( ), 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一是画家描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是画家通过描绘对 象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笔墨揭露普遍的人们的价值取 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中,形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 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 写道,“丹青不起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其 内在的精神气质。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绘画的精髓在于传神而不在于形似 B.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 C.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只在于形似,而更在于传神 D.中国绘画的精髓更在于传神,而不只在于形似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A 3.示例 1: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 神境界。 示例 2:三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及运用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空后“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可知这里重点强调“传神”,把“传神” 放在“形似”的后边,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所以排除 A、D 两项; 空前没有谈到“形似”的内容,所以关联词“不只……而更……”使用不当,排除 C 项。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丹青不起老将至”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丹青”代指绘画。 A.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风比喻为“剪刀”,“裁”字运用了拟人的 手法。 B.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黄”代“狼狗”,“苍”代“老鹰”。 C.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吴钩”代武器。 D.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帆”代船。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三处错误:“描绘的对象”和“运用笔墨”是并列关系,结构 应该一致,所以应该改成“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或“描绘对象及运用笔墨”; “揭露”与“笔墨”搭配不当,把“揭露”改为“表达”;“普遍的人们的”多项定 语顺序不当,应改为“人们普遍的”。 九、(2021 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午时分,我们前往九道沟。我从车窗看去,对面的山坡花团锦簇,五颜六色的草 木就像镶嵌在山坡上的宝石,一片斑斓。极目远眺,但见层峦叠峰,半山云雾缭绕, 仿佛是款款飘动的白色裙裾若明若暗地缠绕着山峰。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灵山 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诗句。 傍晚,我们一行人回到村部。在村部吃过晚饭,刚刚走出食堂,一曲“梁祝”绊住 了我们的双脚。村部广场灯火通明,乐曲欢快,十几个女子翩翩起舞,舞姿轻盈,步 伐矫健。直到走近了才看出,都是老年妇女,头发多数也是黑的。 次日,返回乡政府的路上,回头看看渐渐远去的响应沟村,突然想,这个曾经的穷 山村,如今还缺什么呢?比起城里人,或许他们缺的只是焦虑和忙碌。这是个地道的 晴天。远远地,从我们下车的地方向西边望去,云蒸霞蔚,山坳里的九道梁集镇在白 云深处,如梦似幻,如诗如画。十几个手机,还有几部专业相机,各自选择角度,眺 望远方,远方……直到走出很远,我还在想,远方在哪里呢?或许在那个时刻,西边 的人看见了东方山梁上的我们,也会惊喜地指点,看啊,那里,远方……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诗句。 B.刚刚走出食堂,一曲“梁祝”绊住了我们的双脚。 C.直到走出很远,我还在想,远方在哪里呢? D.西边的人们看见了东方山梁上的我们,也会惊喜地指点,看啊,那里,远方……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花团锦簇 B.层峦叠嶂 C.若明若 暗 D.云蒸霞蔚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B 2.C 3.①句中把五颜六色的草木比作斑斓宝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二者色彩相 似,极其耀目,给人美感。③草木长在山坡上如同宝石镶嵌在山坡上,二者形态相似。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梁祝”是曲名,应用书名号。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语境指 山坡上的草木,使用正确。 B.层峦叠嶂:意思是形容山峰多而险峻。语境中形容“九道沟”山峰,使用正确。 C.若明若暗:意思是好像明亮,又好像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 清楚。语境中山峰“云雾缭绕”,应是若隐若现,使用错误。 D.云蒸霞蔚:意思是像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语境中坳里的九道 梁集镇在白云深处,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使用正确。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五颜六色的草木就像镶嵌在山坡上的宝石,一片斑斓”,把“草木” 比作“宝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草木”是五颜六色的,“宝石”是斑斓的, 二者色彩相似,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给人美感。 “草木”生长在山坡上,而“宝石”如同镶嵌在山坡上,二者的形态相似,体现了 比喻的相似性。 十、(2021 届辽宁省高三质量监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 线被筑起。已经渐渐淡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书信,成为医护人员与家人交流的载体。 这些逆行者既是战士,也是父母、儿女、妻子、丈夫。家人是他们的最大“软肋”, 也是最坚强的后盾。这些普通人,怎样变成一往无前的英雄?在《逆行者家书》中, 或许能够找到答案。周馨瑜写信告诉儿子:“面对国家召唤,妈妈心里只有四个字: 义不容辞。” 这一封封非常时期的非常家书,( ),让人发自内心地感慨“每个人都了不 起”。它们生动昭示:危急关头总有人义无反顾站出来,肩负起沉甸甸的使命,这些 人就是鲁迅称赞的“中国的脊梁”。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 文化底色 B.用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 的文化底色 C.用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 底色被映照出来 D.普通人的英雄本色体现在质朴的文字中,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 的文化底色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C 3.修改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筑起一道 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根据上文“这一封封非常时期的非常家书”和下文“让人发自内心地感慨”可知, 括号处主语应是“家书”,排除 AD;C 项后半句主语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 济的文化底色”,中途易辄,故排除 C。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划线句用“软肋”比喻家人,体现家人是战士心中最大的牵挂;用“后盾”比喻家 人,体现家人是战士背后最有力的支撑。所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选项虽都有“似”的比喻形式,但 ABD 中都没有体现事物相似性的特点,所以都不 是比喻。 C.把“愁”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形容愁之多、之浓,永不会消逝。所 以 C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的主语是数万名医护人员,“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 线被筑起”被动句应改为主动句,与上文陈述对象一致,使衔接紧密。 所以画线句应修改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 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十一、(2021 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还住在三合院的童年,后院的围篱几乎被牵牛花包覆,牵牛花的藤蔓总是把竹 篱织成一道花墙,在春天时,好像在竹篱上点燃的焰火,爆开! 竹篱外的坡地,牵牛花的焰火爆得更灿烂。 那被一般人认为卑贱、毫不起眼的牵牛花,其实有着极美丽的颜色,有白、粉红、 浅紫与宝蓝;( )。可惜的是,它不能久放,只要被采下来,刹时便枯萎了。 我时常想,如果要票选一种可以代表台湾的花。我会投票给牵牛花,因为从北到南, 自西至东,牵牛花的藤蔓像丝线一样,紧紧包覆这个美丽之岛。牵牛花的名字也宜于 联想,牵牛花又叫“朝颜”,因为它清晨盛开的缘故。这名字。使我想起“透早就出 门,天尾渐渐光”的台湾农村父老的背影。 “朝颜”便是早上的脸。你看,台湾大地早上的脸是多么美的早上。朝颜上还挂着 昨夜露珠的晶莹哩! 1.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花藤婉转、优雅、修长。 B.花藤婉转、优雅、修长,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 C.也有着婉转、优雅、修长的花藤,姿态极动人 D.姿态极动人,花藤婉转、优雅、修长。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因送青来。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A 2.C 3.①将“的早上”去掉;②将“昨夜露珠的晶莹”改为“昨夜晶莹的露珠”。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通过分析文段可知,括号内的句子与前面的句子用分号隔开,证明前后是并列关系 的句子,那么结构、句式就要选择基本一致的,从上文“有着……,有……”的句式 可知,括号内句子也要用此句式,排除 BD;从“有着极美丽的颜色”可知,与之对应 的句子是“有着极动人的姿态”,排除 C。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牵牛花的藤蔓”,喻体是“丝线”。 A.借代,“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此处用来代指六宫 中的女性。 B.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 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 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 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C.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与文中句子修辞一致。 D.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山水本是无情之物, 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 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另外前面两 句形成对偶。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早上的脸是早上”主宾搭配不当,将“的早上”去掉; 第二处,语序不当或搭配不当,“挂着”的宾语就是“露珠”,不是“晶莹”,“晶 莹”是形容词,应作定语修饰“露珠”,将“昨夜露珠的晶莹”改为“昨夜晶莹的露 珠”。 十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新经济新业态,直播带货搭乘移动互联网快车,可谓________。但直播中的“翻 车事件”也________。除了产品质量问题,直播带货中的“槽点”,主要集中在明星 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体验较差等方面。有的玩起套路直播、靠演 技忽悠消费者,有的不惜下血本造假、靠虚假数据忽悠投资人,,这些乱象不铲除, 如何支撑起直播经济的繁荣? 直播经济,首先应该是信任经济、法治经济。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头部带货主播, 还是正在成长中的从业者,都要坚守原则底线保持清醒认识。直播带货本应该是一个 良好的产昭展示窗口,给商家带来全新的流量入口。如果忽视了对售后服务的提升、 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那么也就会沦为“一锤子买卖”,注定无 法长久。对直播从业者来说,能够_______数量庞大的粉丝并不容易,越是如此,越应 该珍惜消费者的信任,越要对自己所卖商品负责。那种只注重流量不注重质量的做法, 甚至把粉丝当韭菜来收割的想法,将会透支消费者的信任、损害行业发展的基石。要 知道,失去信任,再大的主播也会被市场_______。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C.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D.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声有色 触目皆是 积 累 遗弃 B.风生水起 比比皆是 积 累 抛弃 C.风生水起 触目皆是 积 攒 抛弃 D.有声有色 比比皆是 积 攒 遗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 就会沦为“一锤子买卖”,注定无法长久。 B.如果忽视了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那 么就会沦为“一锤子买卖”,注定无法长久。 C.如果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那 么就会沦为“一锤子买卖”,注定无法长久。 D.如果忽视了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 就会沦为“一锤子买卖”,注定无法长久。 【答案】 1.B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文中的省略号作用是列举的省略;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语意未尽; D.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 蓬勃兴旺。这里形容“直播带货”的事业蓬勃兴旺,所以用“风生水起”更合适。 第二空,触目皆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 其常见。这里是重点强调“翻车事件”很常见,用“比比皆是”更合适。 第三空,积累:逐渐聚集。积攒:积蓄,积聚。积攒常接具体的物质的东西,如积 攒钱财、积攒邮票等,不能接“粉丝”。这里用“积累”更合适。 第四空,遗弃: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扶养 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其应尽的义务的违法行为。抛弃:扔掉不要;丢弃。这里指 市场和主播之间的关系,用“抛弃”更合适。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的搭配不当,应为“如果……那么”;二是语序 不当,应是“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综合 上述分析,C 项修改最恰当。 故选 C。 十三、( 2021 届高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没有油纸伞,长江边的泸州就只是一座酒城。走进泸州,到处是泸州老窖为主角的 店铺和广告,到处是饮酒的雕塑,或侧卧或斜立,手里举着向天的酒盏。一旁的长江 和沱江,也步履趔趄,醉态百出。是油纸伞改变了泸州的气质。油纸伞不仅是使用的 伞具,还是文明的使者,是千年汉文化的重要部件。 ①在汉语的传统语境中,油纸伞含义丰富。②它意味着繁衍。③在客家方言中,油 纸与有子同音;从字形来看,繁体的伞里有五个“人”字。④故过去女性婚嫁,女方 通常会以两把油纸伞作为陪嫁,以祝福新婚夫妇早生贵子。⑤它意味着平安。⑥它是 进京赶考的书生或走马上任的官员的护身符。⑦在中国古代,赶考的书生与上任的官 员背上包袱里除了衣物与书籍,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 伞”,以求独占鳌头、仕途平安。⑧它意味着圆满。⑨伞面张开是一个圆,是人人喜 欢的象征人生圆满的祝愿之物。 1.选文第二段中的第 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语句:③,修改意见:将“油纸”和“有子”都加上引号。 2.A 3.到处是以泸州老窖为主角的店铺和广告,到处是饮酒的雕塑,雕塑人物或侧卧 或斜立,手里举着向天的酒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③句中的“油纸”和“有子”两个词语是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所以将“油纸”和 “有子”都加上引号,表强调。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句子“一旁的长江和沱江,也步履趔趄,醉态百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B.“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句子“到处是泸州老窖为主角的店铺和广告,到处是饮酒的雕塑,或侧卧或斜立, 手里举着向天的酒盏”,缺介词“以”,构成“以……为主角……”;“或侧卧或斜 立”句前后牵连,需增加主语“雕塑人物”。 十四、(重庆市 2021 届高三质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们的自然启蒙中,“万物为人所有、万物为人所用”的实利主义,深深地影响 了每一代人:只要可以吃的动物,皆入锅上桌;只要可以锯板的树木,都出山进 市; 甲 。人把自己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主宰它们的生命。珠 不知,我们只是自然界的物种之一,人的智慧应用于守护生命而非杀夺生命。在每一 种动物、每一种植物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的生命 与它们相依存。无论我们在社会中如何尊贵,乙 。在自然中,我们需要学会卑微 地自处。 我们不要麻木地活着。麻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麻木让我们不再敬畏生命,让我们 失去对自然的敏锐直觉。而经常到原野中去,沐浴自然的光辉,敏锐的直觉也会慢慢 恢复。当鹭鸟兴奋地在枝头起舞,当细雨窣窣在眼前低吟,当蛙鸣蝉噪沉睡于霜露, 当绯红翠绿诉说着凋谢,我们见此心中会慢慢翻涌起原始情愫的白色浪花,会由衷发 出“生命是多么可贵”的感慨。我们会知道,我们所经历的挫折和倦怠,实际上是那 么微不足道,在自然中,我们能感知到生命的宽阔。 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艺术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生机活力和沉寂凋零写得形神毕现。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直觉的纯粹和情绪的激荡。 C.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全面地展现自然事物的各种情态,又增添语言的魅力。 D.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从视听角度写出了动物的状态和植物的情态,特点鲜明。 2.请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3.有人认为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我们在自然中能感知到生命的宽阔”更好,你 是否赞同,请阐明理由。 【答案】 1.D 2.示例: 甲:只要可以饮用的甘泉,都截流灌瓶。 乙:我们都需要敬畏自然 3.不赞同①将自然提前,起到强调作用,与文段所写主要对象吻合。②原句句式 更简洁,同时与第一段最后一句形成照应,文段前后联系更紧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艺术技巧的能力。 D.视觉角度用了借代,用“绯红翠绿”代花和叶子;听觉角度未用借代。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通过标点可知,这里应与前两句形成排比,所以应采用“只要可以……都……” 的句式,内容上应结合人类的实际错误做法,体现人类“万物为人所有、万物为人所 用”的实利主义思想。 乙处,依据前文“无论”及后文“学会卑微地自处”可知,这里表达的是人类应对 自然有敬畏的态度,可填:我们都需要敬畏自然。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原句与改句的不同在于,原句将“在自然中”独立出来置于句首,从而紧扣文段主 要对象,突出敬畏自然的意味,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同时让表达更加简洁。 结构上,第一段最后一句是“在自然中,我们需要学会卑微地自处”,所以原句采 用与其相同的句式,是文段前后形成照应,联系更紧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