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词句“活”一点(附:技法点拨及范文点评)
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作文内容和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句式,灵活变换,综合运用,
从而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文采飞扬。考生要用恰当精妙、新鲜传神,具有形象性、表现
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作文的感
染力;还要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作文的说服力。
技法点拨:
1.语言形象化
当某个事物既可以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又可以用形象的描写表述时,考生应选用后一
种方式,使作文的表达方式更为生动。如一考生在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的作
文《让心情打一个盹》中,将“生无所息,生有所息”这个抽象的话题形象化,在“让心
情打一个盹”的统领之下,各种与题目有关的形象化比喻纷至沓来,化无形的抽象哲理为
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于是作文呈现出妙语连珠、美不胜收的效果。考生要在铸炼文句的
基础上有意识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灵活组合不同句式,使作文语
言既多姿多彩,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2.语言感情化
考生要把自己强烈的感受、内心的激情,用极富情感的语言写出来,无论是写景、状
物,还是叙事,考生都要把最真实动人的情感描述出来。哪怕它是低沉的,只要能拨动人
的心弦,就是有价值的;哪怕记叙的事情很琐碎,只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就是美好的。我
们与父母、朋友,甚至陌生人之间总会有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在叙述这些故事时,考生
一定要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在脑海中营造出浓烈深沉的情愫,再用情态化的语言
细致地表达出来,定会成就一篇涤荡心灵的好作文。同时,考生还要通过具体的描写、叙
述、议论等表达方式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把自己的感情准确、细致、充分、生动地抒发
出来。
3.语言典雅化
“典”是古典,“雅”是文雅,作文语言要具有古典语言的韵味与雅致,让读者能够感
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高度融合,体现出较为深厚的学养。近几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
中,揭示文化底蕴的作文占很大比例。
要使语言典雅化,考生不妨巧妙引用一些古文词语,以振文气,显精炼,增幽默,使
作文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一考生将题目拟为“只愿墨香依如故”,巧妙地化用文言词语,
使题目典雅,富有诗意,给人以可触可感的质感,表达形象而生动。
4.语言生活化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的范围很广阔,我们会遇到许多事,接触许多人,看见许多景
物。我们对一些客观事物的感受,要讓别人有所感知,就要真实再现生活中的场景,如实
反映客观事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比如,事件发生时人物的神态是
什么?他会说些什么话?其他人又有何表现?考生不妨一一道来。写议论性作文,考生也
要反复斟酌、思考如何体现论据的真实性,能否引用数字、刻画细节等增强作文的说服力。
让我们从自己的心间,把那些生活中细小的瞬间挖掘出来,让它们承载着我们的思想,
在作文中熠熠生辉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的捐赠热情空前高涨,人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捐款捐
物。然而,一些关于老人捐出巨额善款乃至毕生积蓄用于疫情防控的报道,就像以前环卫
工、乞丐捐款救灾,工资 2700 元却要捐出 2000 元只留 700 元之类的案例一样,很快引发
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不少媒体和网民担心老人捐款之后生活会更加贫困,认为
慈善机构不应该接受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捐款。但是,捐款不是自愿的吗?谁有权利替
老人决定捐不捐款呢?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佳作;
与我一处护花台
张伊欣
我是一名退休老人。疫情当前,全民抗“战”,我取出积攒了几年的积蓄,来到了捐款
处,却被委婉劝返。我很茫然,纵已为落红,怎不可护花呢?
吾庐虽破,犹愿广厦庇寒士。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受之于国,亦应报之于国。我虽已
两鬓斑白,却也更知晓人间疾苦,我愿与千里之外的疫区人民共冷暖。与此同时,在这个
疫情汹涌的凛冽寒冬,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一次次“逆行”,一点点传递温暖,一个个坚
定的笑脸都彰显着团结的力量。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捐款处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人对我
生活的关爱令我动容,但也令我无奈。此时此刻,疫情一线资源紧缺,需要我们的帮助,
需要一份份的关怀去温暖、安慰他们不安的心。我虽不像科学家或医生那样重要,也不如
商人那般富有,可国难当前,哪一份力量不使人坚定,哪一分关怀不令人动容?我力虽绵
薄,却也能春泥护花,为国之大厦添砖加瓦。
虽处江湖之远,亦忧天下之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虽然是一个退休老人,可从
不认为奉献与己无关,只能等待他人的帮助。年龄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不便,让我在他人
眼里成为了弱势群体,可身为国家的一份子,没人有理由推脱这一份责任。疫情寒冬,医
务人员慷慨赴任,建设者们勇挑重担,逆向前行的人们,需要人民的支持作为后盾。心存
美好,终将走过寒冬,一份份小爱汇聚在一起,将变成融化冰雪的温暖洪流,使春回人间。
我愿奉献自己的热量,去发一分热,发一分光。“春雨融泥,潤物无声”,心忧天下,不在
于年龄与身份,虽为一介普通人,犹可承担国家之重任。我需要一个机会,一个为国分忧、
春泥护花的机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个平凡人的奉献是有限的,可又是不平凡的,是人生意义之
所在。为国分忧不需要多么轰轰烈烈,也不必非得是感天动地的作为,只要怀着一颗赤子
之心去努力,就不愧为中国人。我虽不再年轻,但能够奉献出绵薄之力,也算是实现自身
的价值。有人认为我的奉献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成为了我生活的负担,是不理智也不必要
的。可我认为,有拿出多年积蓄的勇气,就已清楚生活品质与国家责任在我心中孰轻孰重。
我有一腔为国奉献的热血,又何必让我停止脚步呢?纵使零落成泥,我亦香如故。我虽鬓
已秋,却依旧行走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路上。可怎么我欲化为春泥,却无处护红花。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愿世间留有一座护花台,让落红之情,融于春泥,
百里留香。
点评
这篇作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巧妙地化用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将捐款的老人比喻为“落花”,既生动又形象,使得作文构思新颖。作文主体部分从“吾庐
虽破,犹愿广厦庇寒士”“虽处江湖之远,亦忧天下之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三个层
次分析议论,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结尾揭示主题,言简意赅,诗意化的语句也增强了
作文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