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如何厚积薄发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一种传授与训练,积累与运用也是语文深度学习的重要
路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素养的培养是阶梯式、渐进式的,
先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再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能力。由此可见,语文知识的
学习是先基础再高级,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仓库,积累表达方法、阅读方法,
在阅读中发现、梳理、归纳、运用。积累与运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地融入和促进
学生的每一次深度学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能够进行
创作的前提是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一、注重积累,丰富语言储备
(一)课内外结合,增加词汇积累
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孩子语言贫乏,词汇干瘪,缺乏真情实感,根
本原因还是学生缺乏语言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了最基本的语言积累才能谈得上
写作的技巧与方法的训练。词汇是语言积累中最基本的内容,因此,指导学生做好
词汇积累也是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部分。
习作教学要求学生学会使用重点词汇进行遣词造句,并且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
理解文本,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积累,并引导学生将所学
的词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作文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词汇积累过程中要充
分利用课内外阅读积累词汇,学生在阅读摘抄的过程中,首先从词汇摘抄做起,将
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新鲜词汇进行摘抄积累。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
鼓励学生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清楚。同时引导学生注重
生活积累,在生活中留意新闻、电视、报刊、广告等媒介中的语言表达,丰富学生
的词汇积累途径,拓宽词汇积累范围。
(二)注重朗读,强化语感
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在语言的习得中朗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方法,
朗读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意境,更是提高文本鉴赏能力,积累
语言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文本,解决问题,积累语言,提高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朗读也需要量的积累,不光要重视课内阅读,还应该结合课外阅读拓展积累。学
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勾画自己喜欢的段落、词句,勾画的词句可以是包含好词好句的
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描写方式等均可以,不做限制,阅读结束后学生挑选自
己喜欢的其中一个段落进行配乐朗读或清声朗读,同学们可以互相听、互相评,也
是一种学习、模仿、借鉴的资源。长期的朗读练习培养了孩子们语言表达的流畅度、
清晰度,准确度,积累了语感,更积累了语言素材,也为习作能力的提升铺垫了基
石。
(三)口语训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口语训练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让学生敢于面对众人说话,也让学生敢于明确地表
达,能够有条理按顺序讲清楚每句话,能够让人听明白,更是让学生进行优美的表
达,说的话既生动又有文采。说话能力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也是学生进行
语言素材积累的方式,会说会写提高的是学生的说写能力。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可
以结合语文教材在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辩论会等活动中学习口语表达,提升学
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在语文的教材学习中口语交际训练和综合能力学习穿插在语文
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的引导与交互中提升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通过设计有梯度的教学模式,给予学
生口语表达的抓手,在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
法,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在语言和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
能力。综合性学习也是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
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小组分工,设计解决思路,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一
份相对较为简单的报告并进行汇报总结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
创造性提升。除了教材中安排的口语表达训练,在学生平时的在校活动中,开展小
主题辩论会,组织安排每日的三分钟演讲等,每一项具体的语言表达实践活动都是
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信心,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增加语言储备,强化语言
积累。
(四)生活积累,丰富作文素材
写作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学生语文素材积累无穷的源泉,生活中的
点点滴滴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又是生活的提升,作文与
生活在互动中互赢。社会生活是语文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注重在生活中培养
学生的语文积累与实践的能力,要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写作资源,丰富学生语文学
习的环境,多引导和鼓励学生从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汲取语文习作的营养,引导
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发现,去思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
多种感官与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生动的、开放的、活跃的写作空间。生
活中的有趣人物,典型事例,人物之间的精彩对话,神态表情都是学生可以积累的
作文素材。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大多比较优越,外出旅游,接触自然的机会比比皆
是,大自然中的山川树木,花开日落,优美而又独特的自然风貌,丰富而又神秘的
民族风俗,只要学生留心观察都是十分丰富的写作素材。每天通过电视、手机、报
刊等多种媒介获取到的多元的世界文化,在与长辈、朋友的交谈中获取的评论、价
值、观点亦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与父母交流、谈心,了解父
母的性格爱好,可以多积累家人之间有趣的故事,观察家中的摆设等,在家庭中学
生也可以学会积极的生活态度,积累丰富的语文情感。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生活积
累作文素材,写作就具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仿写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习惯,只有
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朱作仁也指出:“人在
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为阶
梯,吸收模仿对象的相似因素和有用经验,作为自己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由
此,我们可以知道,仿写就是借助模仿对象的相似因素,在自己的实践中进行相应
的延展和创新,以期将他有变为己有的能力,作文仿写也是在已有的语言素材的基
础上模仿他人的遣词造句和语言运用方式,完成自己的语言积累和习作表达。教师
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通过课文教学,教给学生写作方式和写作技巧,学生在习作
实践中也仿照这些课文中的语言模式、写作模式、写作顺序、写作手法来完成自己
的习作。
(一)课外仿写,丰富写作内容
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不过高地拔高学生学习的要求,最初的仿写应以学生在阅
读中遇到的自己喜欢的句式作为仿写内容,让学生的仿写从读中来,有感而仿。根
据仿写练习的不断深入,根据课外阅读内容的侧重,结合相应的教材语言知识的学
习,逐渐对学生的仿写内容做相应的细化要求。
(二)课内仿写,学习文本范式
仿写虽然是在语言积累中较为简单易操作的一种方式,但对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对
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抓住仿写的重点,明确仿写的方向,让学生在
仿写时能更加准确高效地抓住段落中的语言重点,对关键的词汇进行有针对性的仿
写训练。在仿写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段目标来选择不同的仿写点进行仿写教
学。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张云鹰就曾提到:“学习范式,增长知识;运用范式,学习
写作;摆脱范式,累积经验。”
教师对于学生的仿写指导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进行写前指导,教师选取合适的范写
文本后,对文本进行仔细研读,准确地找出文本中不同的仿写切入口。如景物描写
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景物描写的顺序,人物描写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等,
外貌描写主要抓描写五官的词汇,神态描写注重人物的表情;动作描写可引导学生
关注连续性动作,独特动作,精准动作等。仿写不光仿内容,情感带入也很重要,
在仿写范文的句式特点和词汇运用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文本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结
合自己的观察积累和情感经验,有仿有创,写出属于自己语言。 除此之
外,教师还可以就学生课外阅读中完成的仿写作业进行仿后指导,学生对要仿写的
内容有了自己的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仿写就其优劣进行点评,肯定学生仿写中的
长处,对学生仿写中的优美句段进行赏读,鼓励,对学生把握不准,仿写不到的地
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明确,仿写思路也更加清晰。而且教师
对于学生具体、清晰的点评更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动力。
(三)持续仿写,深化主题思考
习作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仿写作为习作能力训练和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
部分更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积累是一个水滴石
穿、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学生的阅读仿写既要看一时之效,也不能光看一
时之效。仿写既是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的有效方法,又是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的途
径之一。仿写能力的训练和习作语言的积累应该在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的辅助下持
续地开展。在持续性的仿写练习中学生可以对一个相似的仿写主题有较为深入的思
考,对同一主题中的语言进行综合运用,为学生熟练地使用相似的语言技能打下基
础,也强化了学生在作文中进行主题描写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够持续性进行仿写练习,在整本书
的阅读可以将“为语文作文教学做积累”定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在
每天的语文阅读作业中为学生制定“四个一”的作业模式,所谓“四个一”既“阅
读”、“朗读”、“摘抄”、“仿写”,学生对于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整体的阅读,
对于自己喜欢的语句词汇进行摘抄后,根据自己摘抄的内容选择贴近自己生活的相
似题材进行仿写。
课外仿写内容主要根据班级共读书目中学生每天的阅读内容而定,阅读内容的主
题化在一定情况下保证了仿写内容相对的具体性。学生在连续的仿写中能对同一主
题更加专注,在用词和内容上也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项持久的活动,也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如何真正地让习作
能力的培养触动学生的心灵与情感,激发学生对于美好的发现,对于自我的认知,
让作文变成学生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仍旧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