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师课堂:小说文本阅读――由果索因(附:典题训练)
一、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解题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也是不同的。
2.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分析其作用
考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二是
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三是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二、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
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
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考生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
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三、人物形象
解答人物形象题,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
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
语言、行动、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三是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
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四是注意作者
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小说主题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
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
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然
后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的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
(呼吁)了……。
五、写作技巧
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知识:
1.表达方式
⑴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⑵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第一人
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
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
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⑶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人物肖像、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能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
节描写主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白描纯用线条勾画,
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人物性格、小说主题。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2.结构方式
有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等。
3.表现手法
有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等。
六、开头和结尾
1.小说中常用的开头
⑴设疑法(悬念法)。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处回答问题。作用是造
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⑵写景法。如《药》的
第一段写秋天的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
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2.小说的结局
⑴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
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⑵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情节安排合
情合理。⑶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典题训练:
窗
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而这间病房十分狭小,
仅能容下两张床。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扇窗户,门通向走廊,另一头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
面的世界。
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
近窗口。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
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藉以消遣,打发时光,既不能读书阅
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
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谈什么呢?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
争中都做过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
这个时候,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这两个小时的所
见所述,几乎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
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
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
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
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
强吧。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
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妩媚、动人。接着
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些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
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漫不经心地把球击得这里那里时,
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
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他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
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
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了,结果,病情
一天天加重,医生们对其病因也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大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
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
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过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的
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靠窗的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靜悄悄地
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也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
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
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支起身子,口中气喘吁吁
地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选自《外国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窗》的故事里有着艺术的辩证法,不同读者自可作出并不相同的解读。故事寓意
丰富,若用心回味,从中能悟出人生的况味和哲理。
B.作者设置的环境十分简单:一间病房,一扇门,一扇窗,两个人,一个为主角一个
为配角,其他一概从略,天地如此狭小,而人物塑造却格外丰满。
C.情节发展需要矛盾冲突的推进,小说的主要矛盾是不靠窗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位,
微观世界里的这一矛盾让我们看到了两个灵魂的撞击。
D.故事构思巧妙,采用正反、虚实之法表现人性:靠窗病人嘴里栩栩如生的生活图景,
到了不靠窗病人眼里变成了光秃秃的一堵墙。
2.小说以“窗”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