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ID:682154

大小:26.9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2021 年江苏省部分学校 最新期中语文高二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江苏省无锡市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归入至德州界偶逢洛阳邻家李光宰〔注〕 刘长卿 生涯心事已蹉跎,旧路依然此重过。 近北始知黄叶落,向南空见白云多。 炎州日日人将老,寒渚年年水自波。 华发相逢俱若是,故园秋草复如何。 [注]①本诗写于肃宗上元二年(761)作者从贬地南巴(今广东电白)北归时。至德,唐县名,故址在今安徽 池州东至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扣题目中的“北归”,交代了归途所走的路线,并点明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B. 颔联“始知”与“空见”相对,“空”指天空,引发作者对南巴生活的回忆。 C. 由南到北,景象在变,气候特点在变,诗人内心的感触也在发生着变化。 D. 全诗即事感慨,因景抒情,语言直白浅近,意味深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诗风。 15. 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14. B 15. (1)首联讲旧路重过,心事蹉跎,寓含对仕途坎坷的感慨;(2)中间两联借南北景 象差异与感受的不同,表达被贬南方的失意;(3)尾联写与邻居华发俱生,相逢于他乡,抒发了年华易逝 2 的喟叹与对家乡的挂念。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B 项,“‘空’指‘天空’”理解错误。“空”不是指天空,而是只是、徒然之意。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生涯心事已蹉跎,旧路依然此重过”意思是我的人生已经蹉跎,心事重重,依然走着曾经走过的旧 路。“蹉跎”“重过”,寓含对仕途坎坷的感慨; 颔联、颈联“近北始知黄叶落,向南空见白云多。炎州日日人将老,寒渚年年水自波”意思是说靠近北地 才知道黄叶一落,望向南方只看到漫天的白云。在南方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人已将老,寒天的水依然泛 起波澜。中间两联写南北景色的差异与感受都是不同的,北方“黄叶落”“人将老”,南方“白云多”“水 自波”,既表达了年华已逝的感慨,也表达了被贬南方的失意; 尾联“华发相逢俱若是,故园秋草复如何”意思是我们相逢的时候若都是满头华发,会问一句:故园的秋 草长的怎么样了?尾联写“华发”,感慨年华易逝;“故园秋草复如何”,借问“秋草”表达对故乡的牵 挂。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宋 贺铸①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3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①贺铸(1052-1125),字方回,人称贺梅子,做过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杜 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此词为其晚年退隐苏州期间所作。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词人设想与佳人相遇,而对其一往情深,继而想象佳人未来的生活状态,亦自然如其气质一般, 极其美妙且又可望而不可即。 B. 有评家以为该词结处叠句最佳,以“烟草”“风絮”“梅雨”三者为喻,写愁之多,尤新奇独特,且 兴中有比,读来意味浓长。 C. 上片“目送”一词将词人外在情态与内在情绪融合为一,而“谁与”和“只有”相呼应,虚构之境与 真实之情交相辉映,意蕴独具。 D. 下片写词人伫立原地,暮色降临才醒来,再由“断肠”句转而油然生出对“闲愁”的发问,与上片遥 相呼应,使全词结构更显圆融。 16. 结合内容,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5. A 16. 词中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惘心境,含蓄地流露 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悒悒不得志、理想难以实现的愁绪。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设想”错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 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故与佳人相遇应是实情,而非设想。 故选 B。 【16 题详解】 4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上片写偶遇佳丽生起眷慕相思和无缘相见的惆怅之情。“锦瑟华年谁与度”谓曰这锦绣年华可和谁共度? 词人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内心的怅惘之情。“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四句,写的是词人想象美人的去处的 情景,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有花窗的朱门大户?但却无从知道,于是感叹一声:“只有春知处。” 大概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住处。含蓄地抒发了对美人的思恋之情。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 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 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以此自比。居住在香 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 江苏省苏州市园区南航苏附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1185)前后,约为 45 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13.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 “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外 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 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人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 不更加衰老呢? 5 D. 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14. 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3. B 14. 诗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窗纸等意象,描写了一幅萧瑟破败的意境,抒发了诗人 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他半夜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之大, 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主要集中在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的考查。 A 项,“声色形神兼绘”错。这四句写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 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并没有描绘色彩。 C 项,“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人睡”错。由“眼前万里江山”可知,作者不能入睡的原因是忧 虑国事,而非“动物猖獗,秋风凉薄”。 D 项,“纯用白描”错。如“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运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并非白描。 故选 B。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关键词“意境”“情思”“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手法,具 体分析情感。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描绘的是萧瑟的自然画面,表现出萧瑟 破败的意境。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突出诗人为国事操劳但没有落得个好的下场;“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 里江山” 两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崇高理想和报国情怀。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① 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②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③,人间直恁④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注】①木樨:桂花。此词约写于孝宗乾道元年(1165)献《美芹十论》之后。②水沉:沉香,这里指桂 花香气浓郁。③宫黄:古代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④直恁:竟然如此。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照应题目,点出“回忆”,写出少年的豪爽旷达,由此引出对吴江桂花的回忆。 B. 本词运用夸张手法,“十里”“人间”“世界”等都极力渲染桂花香气浓郁、芬芳。 C. 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从香气和色泽两个方面来描写桂花,写出了桂花精神风貌。 D. 词以“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这两句收束全篇,别出新意,言桂花借着秋天风露的传播,要 使得世界都浓郁芬芳。这两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16. 词人借桂花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和抱负?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词人借桂花香气馥郁、弥漫天地的形象,表现了他心系天下希望一展宏图、收复中 原的志向和抱负。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的能力。 C.“从香气和色泽两个方面来描写桂花”错误。本词是从形态、色泽、香气三个方面来描写桂花的。 故选 C。 7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明月团团高树影”“大都一点宫黄”“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几句分别从形态、色泽、香气三 个方面来描写桂花;特别是最后两句,更是别出新意:“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意思是或许是 它借着秋天风露的传播,要使得世界都浓郁芬芳吧!这里正是“有尽而不尽”,词已写完,而意未尽,词 人只是赞美桂花的芳香十里吗?稼轩一生都“志在塞北江南”,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而竭尽全力恢复 宋室山河。借由注释可知,此词约写于孝宗乾道元年(1165)献《美芹十论》之后,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图的 时候。而异香的桂花,一向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人们总是既称颂桂花的形态美,又赞扬它的精神 美。稼轩以“染教世界都香”来歌赞,似隐寓有他“达则兼善天下”的宏愿的。此词的佳处正在于物与性 灵融为一体,即性灵即咏物,表现了他心系天下希望一展宏图、收复中原的志向和抱负。 江苏省常熟市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②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③。 [注]①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②江豚,《南越志》:“江 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③洛中:即洛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残”和“空”两个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出陈亡之前 金陵城的没落不堪。 8 B.颔联写六朝以来的英雄已成荒冢,昔日豪华的宫殿也已是禾黍遍野,面对如此景象,作者吊今怀古,触 目伤情。 C.颈联“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石燕、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 风雨的人物,寄寓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 D.尾联“惟有青山似洛中”与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蕴含朝代由盛转 衰是历史必然之意。 16.本诗尾联与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皆是写景,请简要分析两 者景物作用有何不同。(6 分) 【答案】 15.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没有蕴含朝代由盛转衰是历史必然之意) 16.①本诗青山象征永恒的自然,金陵繁华已去,只有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表达了江山不改,世事 沧桑(王朝兴衰)的感慨。②刘诗借景抒情,借萧萧芦获营造出凄凉的意境,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藩镇 割据,短暂统一的唐朝的担忧与伤感。(6 分) 江苏扬州 2020-2021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调研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节前一天。此时距杜甫去世只有半年。②鹖(hé)冠:传说为楚隐者 鹖冠子所戴的用鹖羽所制之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中“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鹖冠”点出作者失 9 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 B.颔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凭几舟中的所见所感。“天上坐”“雾中看”在真切中又透出一层空灵漫 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 C.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蝴蝶蹁跹,穿空而过,片片轻鸥,逐流飞翔,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并通 过这样的景色反衬诗人心情的沉重。 D.作者通过舟上所见之景来抒发内心的愁思,融“愁”于景,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 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16.有人认为此诗“正见诗圣本色”,请结合本诗中诗人的形象作简要分析。(6 分) ▲ 【答案】 15.C (“由远及近”应为“由近及远”) 16.本诗刻画了一位年老体衰,漂泊无依仍然心忧时局、胸怀国家的诗人形象。这正与诗圣杜甫忧国忧民、 感时伤怀的爱国主义本色相符。(形象 3 分,“本色”3 分,意思对即可。)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0 A.首联先声夺人,巧妙地用雷声来比喻潮声,渲染出江潮磅礴的气势。 B.前两联写了潮来前的盛况:钱塘江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待着看江潮涌起的 壮观美景。 C.颈联以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等为背景,写大潮远远到来的壮丽景象。 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 脱的气质一致。 16.本诗与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 请结合本诗分析。(6 分) 【答案】 15.D(本诗中的钱塘潮形象不是淡泊洒脱,是雄健壮美) 16.①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 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②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 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③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 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一点 2 分。答“虚实结合”酌情给分。虚是“百里闻雷震”,遥闻潮声, 想象大潮的壮观;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