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建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西山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6-8 题。
丢失的钥匙
宝马风驰电掣,驶向福利院。
父亲中风偏瘫,病愈后走路得拄拐,为了减轻儿女负担,父亲主动提出到福利院。
儿子停下车,一手提着车钥匙,一手推开了福利院的大门。
父亲早就笑眯眯地候在门口了,密密匝匝的皱纹笑得拥挤不堪。儿子一手搀扶着父亲,
一手在接电话。
父亲在儿子的搀扶下,慢悠悠地走着。拐杖拄在地板上,发出的笃笃声,格外清脆响亮,
就像父亲此时的心情。
进了父亲居住的小屋,儿子终于打完了电话。他长长地喘口气说,爸爸,您看,我太忙
了,公司里事情多,抽不开身,都半年没来看您了。
父亲始终微笑着,目不转睛看着儿子,仿佛永远看不够。父亲说,不怪你,你忙,我能
理解。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暖暖的。父亲还是打开了空调。他对儿子说,你在空调屋
里呆惯了,别冻感冒了。
父子俩坐着聊天。父亲询问儿子的生意,儿媳的工作,孙儿的学业,还有家里那只猫。
片刻,儿子感觉热,便将衣服脱下。父亲赶紧颤巍巍地接过,蹒跚着走到衣架前,仔细
地替儿子挂好。那是一件名贵的皮衣。父亲拍拍,扯扯,再拍拍,连一点点皱褶都不放过。
爸爸,别管那衣服,过几天,我让洗衣店打理就是了。儿子说。
父亲说,记得吗,你妈妈去得早,小时候你们的衣服都是爸爸亲自熨烫。那次,边烧饭
2
边熨衣服,忙忘了,将你那件蓝色上衣烫坏了。你那个伤心呀,嚎啕大哭,躺在地上,满地
打滚。我就安慰说,马上去给你买件新的。你立即破涕为笑,一骨碌爬起来,眼泪也没擦,
拉着我就上街。你弟弟妹妹却不干了,个个哭号着要新衣服,我只好给你们每人买一件。我
怎么不记得?儿子打断父亲的话说,那些年,爸爸从来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还总穿补丁衣
服呢。
父亲笑着说,那个年代讲求艰苦朴素,补丁算什么?记得你妹妹......
儿子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父亲的回忆。儿子一边摆手示意父亲别做声,一边走出屋外
接电话。
儿子那个电话打得无比漫长。父亲望着儿子的背影,边听着他打电话,边继续为儿子打
理衣服。
儿子打完电话,着急地说,爸爸,不好意思,公司有事,我得走了。等忙过了这阵子,
我一定来看您!
没等父亲说话,儿子已急匆匆走到门口。
父亲眼巴巴地望着儿子的背影。
片刻,儿子又急匆匆地跑回来说,爸爸,我钥匙不见了!
什么钥匙?父亲问。
车钥匙。快帮我找找吧。我刚才进来时仿佛还在手上,后来不知放哪里了。
不着急,好好找一下!父亲弯腰看看凳子底下,看看床底下,都没有。
儿子焦急地对父亲说,只好让司机先给我送备用钥匙。
父亲说,多久才能来?
至少一个小时。儿子闷闷不乐。
父亲高兴地说,那进屋吧,咱俩再聊会儿。
聊什么呀?您不知道,就刚才那单生意,我不能按时赶回去,将损失几百万!儿子满脸懊
恼。有那么严重吗?父亲吃惊地张大嘴巴。
怎么没有?爸爸,现在生意不好做,竞争激烈。本来,我今天是顺道来看您,只准备留半
个小时,跟人家签合同的时间都约好了,谁知道钥匙不见了。
那要不我们再找找。
3
去哪里找啊?都找遍了!
我再去找找看!父亲拄着拐去了花园。片刻,父亲在楼下兴奋地喊道,儿子,找到了,在
这里呢。准是你刚才一边打电话,一边揣钥匙,不小心揣掉了。幸亏找到了!父亲举着那车钥
匙对儿子说。
儿子接过车钥匙,狐疑地看看父亲,终于笑了。
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走了,找时间再来看您!
父亲无言,朝儿子挥挥手,眼里噙满泪水。
儿子默默走出门,在门外打了个电话。电话里,儿子平静地拒绝了那个到手的合同。片
刻,儿子又回来了,他对父亲说,爸爸,那合同改期了,明天签。今天我就不走了,留下来
陪您聊天。
父亲悲喜交加,哽咽地说,真的?顿了顿,又说,你还是走吧,别耽误了生意。爸爸只是
半年没见,想你了,刚才……
别说了,我知道。走吧,您看太阳多好,我们去院子里散步。儿子小心地搀扶着父亲,
在冬日的暖阳里,缓缓地漫步。
父亲的笑容绽放着,如冬日的腊梅般芳香。
第二天清晨,儿子临别拉着父亲的手,笑着说,爸爸,以后,每周我都会来看您,那样,
我的车钥匙就不会再丢了!
父亲搔搔后脑勺,红着脸,孩子似的笑了。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本开头写到中风偏瘫病愈后的父亲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主动到福利院生活,反映了
一种社会现象,写出了老一辈人对家庭、对孩子的责任感,令人感动。
B. 父亲始终微笑着,目不转睛看着儿子,仿佛永远看不够。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到来倍感
高兴、幸福;也说明儿子很久没来看望父亲了,父亲一直都在期盼中等待。
C. 找车钥匙过程中儿子很紧张,害怕合同签不了,造成损失,对父亲大加指责,父亲也
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不加反驳,帮忙寻找车钥匙。
D. 儿子接过车钥匙,狐疑地看看父亲,终于笑了,写出了找到车钥匙后,儿子才明
白了车钥匙为何而丢的,从紧张、害怕合同丢失中明白过来,还有比合同更加重要的东西。
说明儿子对父亲的在乎。
4
7. “父亲说,记得吗”这一段介绍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买衣服的事情,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
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8.这篇小说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你怎样评价儿子后来的做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答案】
6. C
7. 手法:插叙。
作用:①小时候父亲为儿女买新衣服自己却穿补丁的衣服这一件事,交代了人物的家庭情况,
使小说的内容更加充实。②突出了父亲为了儿女辛勤、无私的付出,表现了父亲的伟大,也
使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8. 这篇小说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很多老年人因为子女工作忙的原因,无法与子女一
起生活,只能到养老院或自己照顾自己。很多子女也以工作忙等为借口,很少抽出时间来陪
伴自己的父母,这对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晚年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文本儿子后来的做法是值得赞赏和学习的。工作再忙,时间是可以抽出来的;生意再大,如有
损失,还有机会可以赚回来;而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与子女陪伴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是有地位、
金钱买不来的,子欲待而亲不在,到时就后悔莫及了。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既考查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 项,“对父亲大加指责”
错。钥匙丢了,儿子只是满脸懊恼、着急,害怕丢掉合同,造成经济损失,没有对父亲大加
指责。故本题选 C 项。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叙事顺序和重要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这道题主要考查考
生对具体语段的赏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回答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不同的叙述方式其作用
是不同的。这一段介绍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买衣服的事情,运用了插叙的方式。然后从文中
找出阅读语段,认真阅读,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文本第十一段“父亲说,记得吗,你妈
妈去得早,小时候你们的衣服都是爸爸亲自熨烫……爸爸从来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还总
穿补丁衣服呢”,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在内容上的作用是:由于母亲亲去世早,家庭经济困难,
所以“父亲”舍不得穿新衣服,文本增加这个父亲“穿补丁的衣服”的细节描写充实了文章
内容;另外在表达效果上,对这个细节的回忆,主要是为了凸显文中的“父亲”这一人物形
象。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探究作品主旨的能力。这道题虽然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
5
但是组织答案时应该紧紧围绕选文进行,不能背离题旨。线回答第一小问小说反映的社会问
题:老年人因子女工作忙只能到养老院或自己照顾自己。很多子女找借口,很少陪伴父母。
第二小问是“你怎样评价儿子后来的做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题的关键词是“对
儿子的评价”,对于文本中“儿子的表现”的讨论,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的一些问题进行感悟,
然后结合文本进行认真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
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
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
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
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
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庄子:一个飞翔的人
朱以撒
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
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
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
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
如何飞翔。
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
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
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那些千奇百怪的形
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
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
长。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
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6
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是异于
常人的,他的笔墨里,不时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蝴蝶、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
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
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不同
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不惜以自己的血肉
之躯掮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
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的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
他的心境也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笔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
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
浑身佩戴着江离、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
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
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
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
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
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
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
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
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
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有
删改)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一首诗”,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深深吸引和打
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
B.作者说他大学时,把庄子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但他觉得这些文字
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由此可见,他更喜欢庄子,这是因为庄子的文章让作者怡悦
与自在。
C.文章在突出庄子本身具有与众不同性情的同时,还强调了他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时代造就
了庄子的灵魂,庄子彰显了时代的精神。
D.文章谈的虽然是历史上庄子和屈原的“飞翔”,但是其目的是在于引起“今人”的思考,希望现代社
7
会多一份宽松与自由,希望现代人多一份怡悦和浪漫。
1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摹了庄子的文章语言的特点和庄子的人格
精神。
B.“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屈原所描摹的理想世界中附着着其不自由的色
彩。
C.文章由鸟儿的飞翔想到庄子的“飞翔”,再想到屈原的“飞翔”,行文深入浅出,脉络自然清晰,内
容丰富厚实。
D.本文充满意蕴,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的认识逐步深
入,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
11.文章题目是“庄子:一个飞翔的人”,但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屈原?(4 分)
答:
12.这篇散文的结尾段令人回味,请欣赏它的妙处。(6 分)
答:
【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A 项,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B 项,古今意思相同,都是“古代的人和事物留下的痕迹”。C 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D
项,会同,古义: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辨识能力。B 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 项,判断句;C 项,省略“于”
的介词结构后置;D 项,介词结构后置句。
3.B【解析】B 项,说孔子“厚此薄彼,不能一视同仁”不正确。
4.答案 A
解析 B 项“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于文无据。C 项以偏概全,“都讲‘和而不同’,都讲和
则生万物”错,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讲和则生万物。D 项材料三说“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
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由此可知,“神本向人本转向”和“人道主义思
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
5.答案 C
解析 “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错。由材料二第二段“故此,我们认为
‘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
是有重大偏颇的”可知,我们一般习惯于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不是说“习惯于
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
8
6.答案 B
解析 “忠良的气质与风度”和“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
7.答案 ①引证法。如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②例
证法。如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③比喻论证。
如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
8.答案 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
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
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
9.答案 B
解析 B 项作者更喜欢庄子的原因不够全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庄子的精神极少牵绊,能超越现实。
10.答案 A
解析 A 项“拟人的手法”错,这里应该是比拟的手法。
11.答案 ①因为屈原在生命状态上同庄子一样也是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人,而屈原心灵的飞翔与庄子追
求个性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灵飞翔有着很大的不同。写屈原及他的心灵飞翔,能更好地衬托庄子精神上的
自由境界。②通过比较屈原与庄子在思想追求上的相同与不同,也丰富了文章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
12.答案 运用对比、比喻手法,写出了古文人和今人的不同状态。表达了对以庄子、屈原为代表的古文
人浪漫的情调、个性张扬、充满梦想的状态的景仰与向往、缅怀,对现代社会中人们思想情感浮躁状态的
叹惋和忧虑。
解析 首先找出此段的表达技巧:对比、比喻。接着概括文意:写出了古文人和今人的不同状态。进一步
分析作者对核心人物的观点态度:对以庄子、屈原为代表的古文人浪漫的情调、个性张扬、充满梦想的状
态景仰、向往、缅怀。最后写出写作意图:对现代社会中人们思想情感浮躁状态叹惋和忧虑。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法尼娅 (俄)尤里·布伊达
法尼娅身材高大,栗色的头发,颧骨高高的,一双犀利的眼睛,目光大胆,腰板笔挺,步伐坚定,在
她的高跟鞋的敲击下,连石头都叮当有声,迸溅着火花。她那结实的腰身散发出巨大的能量,仿佛足够照
亮八点钟大街乃至日朵夫大街。
法尼娅一家幸福地住在滨河街一栋宽敞的两层楼房中,可是突然间,一切全变了。丈夫和大儿子在一
场车祸中丧生,一个月后,小儿子溺水身亡。法尼娅做了子宫癌手术,手术并不成功,很快病灶就发生了
9
转移。
这个四十四岁的女人,孤零零地等待着死神。夜里她不管在哪里都能躺下睡觉,可就是睡不着。失眠
是一种折磨人的体验──比疼痛更糟糕,比让人耗尽气力的呕吐还要难受。
为了同失眠抗争,法尼娅开始在夜间散步。她穿上了后跟很高的便鞋,一直走到铺着光滑石头的滨河
街的尽头,穿过几条小巷,往上走到八点钟大街,沿着这条街来到空无一人的广场,朝一家名为“巴普洛
夫的狗”的饭店行进,再沿着日朵夫大街往下,直奔法兰西大桥方向,然后向右转,回家。走这段路要用
一个多小时。虽然并不觉得有多累,可是已经足够了,这能让她睡上两三个钟头。有一次,法尼娅的鞋后
跟断在了广场上,脚也崴了。她不得
不拎起鞋子,单脚跳回家。这之后她竟然酣睡了将近七个小时。
现在,她每晚都单脚跳着散步,只为了回家后能够倒头便睡。她出门时开始用右脚跳,从一盏路灯跳
到另一盏路灯。一下,两下,再跳一下,四下,五下……她费力地喘着气,挥动双臂,心脏怦怦直跳,身
上大汗淋漓,浑身发热。她跳着直奔广场,然后沿广场而下,朝法兰西大桥方向跳去,最后跳回家。她吃
力地挪进浴室,趴下来,立即开始呕吐,吐得天翻地覆,气力全无。她对自己发誓,再也不跳了。可是第
二天夜里,她又来到街上,开始用右脚跳。她就这样跳了一年多,直到她的生活又一次发生了转变。
法尼娅每次从滨河街转到八点钟大街时,总能听到口琴声传来,之后她会在小巷尽头遇到科斯佳·弗
拉仁,他每晚都要轻声吹奏口琴,就坐在自家门前的长凳上。
一个秋天的夜晚,法尼娅和往常一样,穿过小巷来到八点钟大街。科斯佳突然叫住她,说想和她搭个
伴。
“我无所谓,”法尼娅一边说道,一边费力地喘着气,“你怎么知道是我?”
科斯佳踌躇起来,但还是老实地回答道:“闻气味。”
法尼娅微微一笑:“那好吧,只是别掉队啊。”然后她用左脚跳了起来。科斯佳跟在后面追随着她的气
味出发了。
从那天起,他们每天晚上都要跳着散步。在小巷里会合,一起征服八点钟大街,穿过广场,朝法兰西
大桥而下,然后在滨河街分手。
法尼娅从不跟科斯佳闲聊,她压根儿就没关注过他,尽管她很感激他陪她一起散步。但是,当科斯佳
患了感冒,不能与她做伴时,她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待他康复后在小巷里迎接她时,她也只是说声“真
冷啊”,然后就用左脚跳了起来。“是很冷。”科斯佳回答道,跟在后面也跳了起来。
十一月底,科斯佳在通向法兰西大桥的结冰的下坡路面上滑了一跤,跌入水中。法尼娅将他拖上岸,
带到自己家,强迫他泡了个热水澡。不久后,所有人都知道法尼娅和科斯佳决定结婚了。
“她眼看着就要死了啊,”芭芭扎说,“而且他们根本不会有孩子。”
“他可是个盲人啊,”斯卡尔・拉吉娜说,“而且还比她小二十二岁呢。”
婚礼当天,教堂附近拥挤不堪。法尼娅穿着白色的缎面长裙,修剪过的头发上装饰着缀满雪白花朵的
花环。她腰板笔挺,目光大胆,步伐坚定,在她的高跟鞋的敲击下,连石头都叮当有声,迸溅着火花。科
斯佳穿上了一身庄重的深蓝色西服,上面别着一朵小花。他准确无误地牵着她拾级而下,走向一辆高级敞
10
篷车,打开了车门。他们乘车在广场上绕行三圈,然后车停在了“巴甫洛夫的狗”饭店敞开的大门前。在
那里迎接他们的,有捧着面包和盐、激动得说不出话的科斯佳的母亲,还有饭店女老板玛丽娜,她端着一
只老式的铜质托盘,上面摆放着几只高脚玻璃杯。百人乐队吹起了口琴曲,所有人一齐喊道:“苦啊!”于
是科斯佳当众亲吻了一下法尼娅的嘴唇,她羞红了脸。接着,老头子契尔维举起那把奥尔维式小提琴,大
声喊道:“嘿呀,拉起来吧!”于是就拉起琴弦,边拉边唱起了欢快的曲子,然后又拨弄起了琴弦,一边拨
弄一边唱。人们开怀畅饮,高声喊叫,也有人放声哭泣。玛丽娜不停地给大家斟酒,契尔维一会儿拉奏一
会儿敲奏,大家狂欢个不停,直到天空中星光闪烁。随后,这一大群人,把新人送到了家门口……
这场婚礼在人们的记忆中保留了很久,甚至在法尼娅的葬礼上还被人们忆起──她是一年半后去世的
──白色缎面连衣裙,修剪过的头发,装饰着雪白花朵的花环;挺直的腰板,大胆的目光,坚定的步伐,
石头在她的高跟鞋的敲击下发出的叮当声和迸溅的火花;演奏口琴曲的百人乐队;契尔维老头拉奏和敲奏乐
曲的情景;人们送新人到家的场面;还有埃塞索夫卡・朵拉最后所说的话。当时大门在新人身后关上,她
说了一句话──“只要人没有死,
他就还活着”,这句话人们听她说过大概已经上千次了──她就这么说道:“只要人没有死,他就还活着。”
正是这句话结束了那场被所有人牢记了很久的婚礼,“只要人没有死,他就还活着,还活着……”。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法尼娅的外形、容貌进行了描写,“身材高大”“犀利的眼睛”等描写都为下文她面对厄运
时的表现做了暗示。
B.小说在对法尼娅的散步进行描写时,语言朴素有力,感染力强,且多用数词和动词,写出了法尼娅跳
着散步的艰难。
C.从科斯佳的出场来看,他的视力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当后来斯卡尔・拉吉娜说“他可是个盲人啊”时,
才更加令人震惊。
D.虽然法尼娅在结婚一年半后就去世了,但她活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因为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感染着身边的人。
7.对于小说倒数第二段对法尼娅和科斯佳婚礼的描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对法尼娅和科斯佳的衣着、发饰进行了详细描写,着重表现了两人的幸福美满。
B.文段通过个体表现群体,选取典型人物的反应进行刻画,表现了婚礼现场的热闹。
C.虽然法尼娅比科斯佳大很多,但科斯佳的母亲并不介意,她为儿子找到幸福感到开心。
D.人们在婚礼上一齐喊“苦啊”是因为他们都了解两位新人的身世,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
8.简析法尼娅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4 分)
11
9.小说多次用到“重复”的手法,试分析其好处。(6 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
【文章主旨】本文讲述了法尼娅经历丧夫丧子之痛和癌症的折磨后,仍热爱生活,与病魔进行斗争,最终
收获幸福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对苦难的抗争和对生命的热爱。
【选材特色】本文选取一篇极具正能量的小说,给考生以积极的引导,符合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外国
小说作为文本的趋势。
【核心素养】试题主要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语言的鉴赏、对人物形象的赏析、对小说表现手法的分析,要求
考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6.C【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选项分析】小说中写科斯佳的出场时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他视力有问题,但他“闻气味”的答语和“追随
着她的气味出发了”的描写暗示了他的视力有问题。
7.D【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选项分析】选项曲解文意,通读文段可知,此处“所有人一齐喊道:‘苦啊!’”应该是当地的婚礼习俗。
8.【参考答案】①命运多舛。法尼娅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去世了,她自己也患了癌症,时日无多。②坚韧
顽强。法尼娅用“跳”的方式散步以及散步后的呕吐都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但她一直在坚持。③热爱生活。
法尼娅失眠,就同失眠抗争,虽然时日无多,却能拥抱幸福,享受生活。(每点 1 分,答全得满分)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分析人物形象的常规题。解题时,可先从文本中梳理出与人物相关的内容,然后从
外在特征(外貌衣着、职业身份、生活习惯等)和内在特征(性格特征、精神品格、命运变迁等)两方面进行分
析,概括其形象特点。在具体作答时,注意要先分点概括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对其形象特点进行
简要的分析说明。
9.【参考答案】①散步路线的重复叙述,突出散步路线之复杂,路程之长,表现了法尼娅坚韧顽强的性格
特点。②人物外貌的重复描写,文中多次重复描写法尼娅的外貌,渲染了法尼的形象。③婚礼场景的重复
描述,说明人们对婚礼的印象之深,自然而然地引出结尾朵拉的话,升华主题。④语言的重复描写,朵拉
的话重复出现了多次,进一步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每点 2 分,任意答出三点
即可)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12
《解题题眼》本题的题眼是“‘重复’的手法”,作答时要从原文中找出语言或情节重复的部分,然后分析
其作用。
【解题思路】仔细阅读小说可知,小说中对散步路线、人物外貌、婚礼场景和人物语言等的描写都使用了
“重复”的手法。对散步路线和外貌描写的重复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婚礼场景描写的重复是为了推动
情节的发展,突出主题,人物语言的重复是为了揭示主题,据此分析即可。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晴朗的夏日
[英]卡雷•布莱顿
哈利•斯密司是渔具厂厂长。他酷爱钓鱼,简直上了瘾,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钓鱼上,不是准备钓
鱼工具,就是研读钓鱼的书籍。这种情况,联系他的职业来看,是不足为奇的。
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他曾
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极少生病;即使偶感风寒,吃点
药也就好了。多年来他工作出色,董事长吉阿弗雷曾几次表扬他上班出满勤。
但是,就在一个晴朗的夏日,他多年保持的记录改变了。
入夏以来的这一个礼拜,天气晴朗和煦,实在太诱人了。哈利在家中整整困了一个冬天,现在面对风
和日丽的好时光,他感到两手发痒,不摸鱼竿再也不行了。
偏偏这一个礼拜工作很忙,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
要请病假。请假,不就意味着蓄意破坏自己长期保持的出勤记录么?哈利沉思了一会儿,喝茶时环顾四座,
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第二天,哈利悄悄爬起床,没有惊动妻子和女儿,一头钻进那辆破旧的福特车就出发了。
13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他一到这里,便只顾吸那混合着草香、鱼腥和晨露的气味,
感到怡然自得。8 点半钟,他想象着他的伙伴们该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工厂,登记考勤,开始一天的工作
了,有的说不定还半睡半醒呢,而自己却在河畔钓鱼。这种忙里偷闲的自由感,使他心里乐滋滋的。他暗
自吃惊,自己明明是装病溜号,为什么心境竞这般坦然,不感到一丝一毫的愧疚?时间过得很快,大约 10
点钟,他开始喝茶。正当他用两腿夹住杯子,一手拿壶,一手拔开塞子的时候,他发现鱼漂在往下沉。哈
利是精于此道的,他稍等了一会,让鱼咬紧鱼饵,然后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动作非常之娴
熟,壶里和杯里的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12 点,他决定换个地方,到下游两百码左右的一棵柳树
下去。他收拾好家什,小心地顺河沿往下走。时值初夏,草木已经很茂密。为了不让低垂的树枝和过高的
灯芯草绊住钓竿,他不得不绕道而行。
他只顾走路,当走近柳树时,才察觉那地方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他马上认出那人正是董事长吉阿弗雷。他想转身溜回去已经来不及,因为对方此时也认出了他。哈利
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寻思着该说点什么才好。他当然不会注意到,董事长的脸上同样泛起了一阵红晕。
“呃,呃,早上好,吉阿弗雷先生……天气太好了,是吗?”他怯生生地说。
吉阿弗雷干咳一声,眼睛看着别处,含糊地答道:“呃,是的,的确不错……”哈利急中生智,他记
起了今天是星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
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吉阿弗雷先生,今天不是该您召开每周的例会吗?”
“呃,不错,是有个会,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
哈利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吉阿弗雷也还他一个苦涩的笑。两人相视而笑,尴尬之极。过了一会,吉
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
今天都逃学了!”他笑得大口大口地喘气,身子不停地摇晃。哈利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吉阿弗雷掏出丝手
绢,擦了擦脸,说:“是这样的,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我不想赴会了,因此干脆说
我头痛,请个假。当然,这种事只能偶一为之,切莫养成习惯,你明白吗?这么晴朗的天气——整整一个
14
礼拜呀!谁愿意呆在屋里,处理那些没完没了的事务?”哈利点点头,脸上露出又惊讶又理解的表情。
吉阿弗雷喷了一下鼻子,说:“你刚才是想到这儿来钓鱼吧?来,坐下,地方足够了。我正想吃午餐,
你愿意陪我吃点什么吗?”哈利瞪大眼睛看着这位董事长。董事长满有兴致地又补充道:“我带了点鹅肝
饼。来,咱们尝个新鲜,好吗?”哈利正想回答这盛情的邀请,忽然,小树丛的枝叶朝两边分开,中间又
闪出一个人影,手里也拿着钓鱼家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
吉阿弗雷一眼就看出是谁来了,连忙招呼道:“午安,杰封。我相信,你患流感已经完全复原了吧?”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天气晴朗和煦,本来就是钓鱼的好时光,再加上腻烦了繁忙、琐碎的工作,哈利最终下定决心第二天请
病假去钓鱼。
B. 哈利装病溜号,却心境坦然,没有感到丝毫愧疚;虽然哈利对自己的想法“暗自吃惊”,但这符合人物
的性格特点。
C. 哈利和董事长吉阿弗雷钓鱼时不期而遇,董事长体恤下属、善解人意,用自嘲的方式坦白实情,化解了
尴尬气氛。
D. 小说中三人身体都很健康,但都以生病为借口请假,说明繁重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轻松愉悦的理想生
活成为奢望。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哈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极少生病、工作出色、上班满勤,与他装病请假去河畔钓鱼形成鲜明对照,
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B.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这一环境描写不仅表现出哈利融入自然的喜悦,也
反衬出他对工作不满意。
C. “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出哈利
15
钓鱼动作的娴熟。
D.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围绕请病假钓鱼展开故事情节,客观地再现了人物的生
活环境和心理状态。
8. 文中画线处“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忍不住大笑起来”,分别反映了哈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
分
9. 小说以偶遇杰封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6. C 7. B
8. “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反映了哈利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让董事长显得不自在后得意的心理;
“忍不住大笑起来”,反映了哈利在董事长开怀大笑和调侃后内心的放松。
9. ①使故事情节又生波澜。哈利和董事长偶遇并说明真相以后,又偶遇杰封,情节出人意料。
②照应前文,与前文董事长的话“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相呼应。
③更深刻地反映主题。繁琐的工作使很多人心理压力增大,人们追求轻松愉悦的生活。
福建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敬礼方雷
一阵沉默。
要放下包袱,好好调整状态,组织上相信你。“和尚所长”没回答,慢起身,戴上帽,拉
衣服,一抬脚,“霍”地敬礼。在局长、政委的注目下,他走出县公安局办公楼,黝黑的脸上,
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依然闪烁着坚强的目光。注目他走出办公楼的,还有门前围栏高杆上
的国旗,在微风中飘扬,熠熠生辉。
16
“和尚所长”是有头发的,也是有名字的,他叫尚承业,是县公安局路口镇派出所所长。
这一切,已画上休止符。算上庚子年正月初七,他当了七年所长。
晚八点不到,鄂南的小城,往日热闹的老城街道,静得有些出奇,除了三三两两的环卫
工,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
一级响应,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了。大年夜放假前,县里成立十五个防控专班。高速
路口设立防控卡点,熟知尚承业的人说他任防控副班长是合适的。全县唯一的高速路口,离
武汉只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这说明卡点何等重要!而他在高速路口的镇派出所干了二十年,
七年的所长,山旮旯里的弯道都了然于胸。
高速路口与县城连接线呈“上”字形布局。“上”字的一竖就是高速的进出口连接线,一
横便是连接县城与外界的国道。高速口收费站到国道交叉点不到两公里,在转弯处右边有一
个小山坳,一座寺院就嵌在“上”字小横点上。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横点,书写了尚承业作
为一个英雄警察的传奇故事。
那年,发生了一系列盗窃庙宇香钱的案件。偷贼狡猾,防守专班刚撤就下手,上级下了
限期破案的死命令。时任辖区副所长的尚承业只身潜伏寺院,踏踏实实做起了和尚。案破,
九个月后获提所长,尚承业的“和尚所长”雅号传遍全县。
尚承业嘱咐司机开慢点儿,他要利用这回家的路程好好捋一捋,家里女人想必已经伤透
了心。尚承业的女人是县中医院的医生,多次劝他找领导呈情进城调个舒适的岗位。东赴南
昌,南下广州,西达成都,北上郑州……尚承业常说办案累点儿没关系,家庭杂务事全让女
人一人担当,实在亏欠在心。此时,全县的人刚看完《新闻联播》吧,谈论的疫情热点,肯
定有他尚承业免职的大新闻。
尚承业无言。女人说,先前你跟我打官腔说这是无硝烟的战场,硬说这次不立功,怕以
后没有机会了。这下好了,丢人不?
尚承业无言。女人说,立了两个二等功,两个三等功,那么多嘉奖,就不能冲抵一次?
尚承业又无言。女人说,没头没尾的案卷拿到家里,熬成了萎缩性胃炎、胃腺瘤,三次
手术,离癌症还有几脚路?
尚承业还是无言。女人说,你是副班长,该说的话也说了,可以找领导疏通疏通呀。算
17
了,免了好,正好歇脚,这倒霉的病毒,谁都不认,找谁谁倒霉。
尚承业背靠车垫,揉搓双眼,有些倦意,不,是有些悔悟。他悔当初为什么不再坚持,
甚至越级汇报。按当初的防守方案,只要求在高速路连接线设立关卡,专班由各单位抽调组
成,几个人合计,卡点设立在高速连接线与国道的交叉口。警察的职业敏感性,任副班长的
尚承业建议防守卡点与高速收费站无缝对接,这样才能一夫当关,而班长和其他成员认为,
防禽流感,防非洲猪瘟的卡点一直就在交叉口设的。高速口收费站与卡点中途无村庄无路口,
唯一牵扯的就是“上”字那一点的山坳小寺院。就是这一个小点,尚承业曾经立功的地方,
招来一场大隐患。一辆从武汉回家过春节的面包车,出高速收费站后,瞒天过海换上本地假
车牌,给寺院捎带年货。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信息。防守专班五个人,两个不吱声,两个反
对,尚承业一人坚持上报,整个寺院被隔离,影响极坏,给局部防疫工作带来被动,高速卡
点全体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累了,洗洗睡吧。女人淡淡一句,让尚承业的“沙盘推演”彻底落空。女人眼红一大圈,
没有逃过尚承业职业的火眼金睛。
夜,深了,也更静了。书房电脑滴滴的聊天声,显得格外清脆,尚承业显然听不到,睡
房“沙沙”的撕纸巾声,夜幕下的女人一直在嘤嘤地抽泣。
翌日一大早,女人捡好衣服。望着满眼血丝的尚承业,泡了一杯菊花茶:拗不过你的牛
脾气,几十年了,照顾好自己,也记得看看咱父亲。尚承业心里“咯噔”一下。他是独生苗
子,母亲在他五岁时,因病撒手丢下他们父子,他是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长大的。
昨天深夜,县防疫指挥部下达指令,要求公安部门紧急抽调一名熟悉当地情况的党员干
警。尚承业的老家尚家湾村,在第二次大排查时,突然冒出三十个从武汉回家过春节的务工
人员。箭在弦上,非他莫属。尚承业在网上和局长、政委再三请缨参战,终于获得批准。
尚家湾的防守卡点刚搭好,帐篷外就传来如雷一声响:报告班长,老民警尚承业前来报
到!一个标准的敬礼,一米八高的尚承业站在帐篷门口。
尚家湾村分上湾和下湾,奇巧的是这也是一个“上”字形布局,竖着的一字路是通往县
城的唯一通道,横着的一字路连接上、下尚家湾。“上”字那一小横点,就是尚承业父亲的家。
快下雨了,早春的寒风吹得山谷一片呼响,“上”字上那一点的小山包茅草,形成一层层
18
波浪,清明节上坟的彩纸木棒格外显眼。尚承业的父亲生前是一名乡派出所副指导员,多次
被评为模范。那年汛期特别长,村里的抽水泵站被盗,老尚熟悉那一带的情况,骑着一辆摩
托车颠簸在泥巴路上追盗贼,哪知半路山体滑坡,电线杆冲断……他满身是血,颤颤发抖;
等不及救护车,警校读书的尚承业暑期刚好在家,临时发动一辆旧拖拉机,泥泞的路上摇晃
不停,时而熄火。尚承业抱紧父亲,听得最多的是一句:我有点儿冷……最终,拖拉机没有
走出尚家湾。
登记台账的桌面有杯菊花茶,阳光下清澈明亮,汤色淡黄,警员小张交代他说,明目,
去虚火,消炎解毒。
天色渐晚,村烟袅袅,尚承业走出帐篷,仰望“上”字那一点的坟茔,任凭雨水冲刷着
脸颊,举起右手,第一次向父亲敬礼:父亲,你冷吗?过几天就立春了。
(选自《啄木鸟》 2020 年 4 期,有改动)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阵沉默”、 “霍地敬礼”,可以看出尚承业有委屈不申辩,对组织、对领导充满理解,
忠诚不二,性格坚强。
B.防守关卡点设在高速连接线与国道的交叉口和设在收费站对接处各有依据。前者根据先
例,后者根据实情。尚承业的建议考虑到了山坳小寺院有风险这种情况,可见他料事如神。
C.小说四次写尚承业“无言”,语言简单而意味丰富。这四次“无言”表现了他性格的深沉、
厚道,对妻子的包容、理解。
D.小说有两处写到 “菊花茶”,这是以茶中之菊花喻人,赞扬尚承业的高洁品格,又以菊
花茶的药效暗示他思虑交集、工作辛劳,还体现出他家庭充满温馨、工作团队充满温暖。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开头写到的“一阵沉默。要放下包袱。好好调整心态。……”为后文故事的展开设
置了悬念:为什么领导会这样跟他说话,发生了什么事,原因是什么?这激发了读者的阅读
兴趣。
B. 小说叙述情节将倒叙、插叙和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错综运用,打破了时空限制,发生在
19
两天时间里的事件糅合了过往 20 年的往事。
C. 小说从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多种角度塑造尚承业和他的女人的形象。人物语言富
有个性,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各自的特点。
D. 小说善用巧合,两处防控卡点的地形都呈上字形布局,而上字上的一个小横点,一个书
写了尚承业的传奇英雄故事,一个书写了其父亲因公牺牲的往事。同中有异,令人深思。
8. 度过了难眠的一夜之后,尚承业“满眼血丝”,他的女人“眼红一大圈”,这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请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小说以“敬礼”为题,在谋篇、立意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 B (尚承业并未考虑到山坳小寺院会成为设卡防控的漏洞,不能以此说他料事如神。)
7. C(对尚承业只有一处语言描写,对他的女人没有使用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富有个性
这点在尚承业这个人物身上不明显,他的语言也不太能表现他的特点,)
8.(1)尚承业“满眼血丝”的原因:①向县公安局长、政委再三请缨,为参战熬夜反复陈辞。
②情况紧急,如何处置,他彻夜思索,殚精竭虑。(2 分)
(2)女人“眼红一大圈”的原因:①丈夫一心为公,尽职尽责,牺牲健康,却因为一次失误
被免职,为此伤心流泪。②丈夫只是副班长,该尽的责任也尽了,却一同被处理,为此纠结
痛心。(2 分)
9. ①在谋篇方面,用“敬礼”做小说的线索,把尚承业被免职、主动请缨、到达新岗位履职
等情节贯穿起来,使结构层次清晰。(2 分)②在立意方面,文中具体写到三次敬礼,各有意
味: 第一次,被免职情况下向局长,政委敬礼,表现了他对组织的信任和服从;第二次,响
20
应防疫指挥部的指令,主动请缨到尚家湾参战,向班长敬礼,表现了一位党员干警对职责的
坚守;第三次,向父亲的坟茔敬礼,表现了对因公牺牲的父亲的崇敬。这突出了对负重隐忍、
守责担当、自觉传承父辈精神的基层公安干警的褒扬。(4 分)
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路标
王愿坚
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夜色,像块奇大无比
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
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
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
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辨别方向,只要把自己那块心爱
的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行了。那块识字木牌,比一本书略大点儿,刮得溜
平,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在上
边写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
谁想到。就在今天中午时分,部队遭到了突袭,老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就在老班长被扶上担架的
时候。他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指着上面新写的“北上抗日”四个字,问道:“都
认识啦?”
“认识……”小罗的喉咙哽住,说不下去了。他扑在了老班长的怀里。
“意思呢,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个战略问题哩!”老班长把小罗抱紧了,像过去一样讲起来.“毛主席
说过,往北走,出草地,到陕北,去……”他急剧地喘息起来。
“去迎接抗日高潮!”小罗一下子把话接过来。
他想起要去给老班长弄点儿水喝。可当他找来了一小碗干净的清水的时候,连队已经走远了。于是,
他掉队了。到了这时,他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跟在队伍的行列里是多么幸福.也真正感到了辨别方向的重
要。
一个个草墩被他踩到了脚底下,一道道烂泥河沟被他跨过了……
21
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被草地的水汽笼罩着,发出一环环色彩斑斓的光圈,映
照着这黑沉沉的草地,也照亮了罗小葆的心头。
一堆堆篝火余烬的旁边,同志们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坐着,都在香甜地睡着。罗小葆小心地绕过他
们,走向一堆还在燃烧着的篝火边,这才看见在对面还坐着一个同志。只见这个同志坐着一个小衣包,一
只臂肘靠在一只铁皮箱子上,膝盖上搭着一张地图,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看一会儿,抬起头,凝神思索
一会儿,拿红铅笔在图上做个记号。
他看着那个同志手里的地图,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终于使他憋不住低低地喊
了声:“报告!”绕过火堆,走了过去。
那个同志慢慢地从地图上面抬起了头。
看着那慈祥的笑脸,罗小葆的拘束一下子消失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指着地图说:“你是领导同志
吧,你一定知道明天的行军路线……”
“路线,当然有啰!”领导同志抓住了小罗的手,拉他在铁皮箱子旁边坐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圈,
说道,“看,一直往北,走上半天多点,就是班佑——就走出草地了!”
“真的?!”罗小葆高兴地叫了声。
“来,先开饭!”领导同志用笔杆央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然后从文件
箱上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
“不,我也还有任务哩!”罗小葆把擦干净了的识字牌放到领导同志面前,要求道,“我今天的课还没
上呢!同志,教我几个字吧!”
“学习?好!”领导同志看着识字牌,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拿起毛笔,转身把笔尖在身边草叶上的露珠
里蘸了蘸,又在墨盒里匀了匀,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
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
罗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
“向,就是方向的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讲得那么仔细,
又那么清楚。
罗小葆用心地听着。随着讲解,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情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在向着北
方,向着陕北的高原大步前进。
“字,就这么讲。”领导同志讲完了,又和蔼地问道,“那么,为什么要‘向北前进’呢?”
22
“我们红军要北上抗日。”
“还有呢?”
“还有,”小罗歪着脑袋想了想,“那里有陕北根据地,我们红军可以休息、整顿、发展……”
领导同志点点头,高兴地笑了。他亲切地揽住了小罗的肩膀。
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他引向了北方,
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仿佛眼前这一堆篝火化成了一簇花,像他家乡的映山红一样的花,这是陕北根据地。
罗小葆醒来的时候,天已亮了。东天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一轮红日正
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
这时,一个背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走过来,微笑着说:“毛主席要我等部队出发的时候再叫醒你。”
罗小葆惊住了:“毛主席?”
“是啊,昨天你不是和他一起待了半夜?”
罗小葆急问:“毛主席在哪儿?”
“在前边!”警卫员朝北一指,“带着部队出发了。”
罗小葆激动地一跃而起,向着部队走去的方向奋力跑去。
红军长征的部队,正一路路、一行行,踏着开满鲜花的草地,向北走去。他们走着,在没有路的荒凉
草地上踩出了路。
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伍。突然,他
折下了一截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
“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一块普通的小木牌,先是作为识字牌,再成为“金色的路标”,意义层层深化,人物形象更突出,
主题更鲜明。
B.老班长身负重伤依然不忘叮嘱罗小葆要认好、读懂“北上抗日”,体现出老班长不怕牺牲的精神和
对革命路线的坚定。
23
C.罗小葆主动问行军路线,领导同志为他写路线、讲路线,并一起讨论路线,写出小罗对“路线”
的认识逐渐深化。
D.罗小葆把自己心爱的识字牌挂在树权上,是因为毛主席正确的战略思想给了他力量和信心,他想
以此来鼓舞革命同志。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以追赶大部队的罗小葆为人物线索,以反复出现的小木牌为事物线索,两条线索相互交织,
相互作用。
B.小说借罗小葆回忆老班长教自己识字的情形,刻画了老班长形象,倒叙的方式使故事一波三折,
增强了可读性。
C.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夹”“吹”“放”等动作描写,刻画了毛主席平易近人、关心爱护普通战士的
形象。
D.罗小葆与老班长、毛主席、警卫员的三个对话场景,构成了故事主体,有利于推动故事发展,巧
妙塑造人物。
8.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对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作用。(4 分)
9.“他,沿着这条路迎来了胜利,还要沿着这条路胜利地走向前去。”这是原作的结尾,你认为保留
这个结尾好,还是删改后的结尾好?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
6.B [解析]“不怕牺牲的精神”不当。
7.B [解析]“倒叙的方式”不当,应该是插叙。
8.①画面由夜色笼罩的沉寂,到朝霞满天、红日东升的明快、富有活力;
②烘托出罗小葆由掉队迷 路后的沉重迷茫,到听完毛主席革命路线讲解后的兴奋、充满希望的心理
变化。
【评分标准】4 分。景物特色 1 分,“烘托”或“衬托”1 分,心理变化 2 分,意思对即可。
24
9. 答案示例一:
保留这个结尾好。
①“这条路”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味,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②从情节上来看, 使故事有了明晰的结局,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③正确路线的指引会让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有力突出“路标”的作用,深化主题。
答案示例二:
删改后的结尾好。
①“像一个金色的路标”,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照应标题;
②“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指明了路标的导引作用,给人力量、勇气和希望,深化主题;
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 空间。
【评分标准】6 分。每点 2 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五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但凡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性,
现代人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大都有着不可避免的距离感和生疏感。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一问题尤甚。
自近代以来,“古今中西”的取法向度一直影响着现代化进程。回顾历史,在遭遇民族危亡的关头,我们
采取了诸多效法西方的应对策略。这导致我们从态度上、思想上、行动上,都呈现出了忽视乃至敌视自身
文化传统的倾向并形成了很强的社会潮流。这其中,既包括像“五四”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割断,也包括“文
革”对古代文化大肆破坏。
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民众接续文化传统的呼声日渐高涨。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日益深
切地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深处的精神理念、审美意境、伦理道德,以某种文化符码的方式悄然隐没在不同
层次的文化需求当中。对于现代人而言,物质领域的不断丰沛并没有完全涵盖人的所有需求与向往。尤其
是在精神层面上,消费与娱乐的不断升级,并不意味着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充分满足与实现。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之间的冲突隔阂在现代化的当下,甚而愈加显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重
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并且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上引发了强烈的震荡。从《百家讲坛》到《中国诗词大会》,
25
文化传统在现代传播媒体的助力下,以一种更加朴实真切的方式,进入到了现代人的生活空间,拓展了当
下的精神空间。
就普通人而言,所要汲取的精神营养,当然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精华”而非“糟粕”。我
们当今所说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传统文化当中,那些富含正义、善意、智慧等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
正向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那些对于社会的文明稳固,具有积极作用的因素。当然,并非产生于晚近的
文化一概不及传统文化,我们所以要对传统文化给予特殊的尊重,是因为,传统文化经历了相对漫长的时
间考验,其所具有的正向因素的能量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证实与确认,认同度高,存在着在认识水平上不易
超越的东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人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礼乐文化的典章制度、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道
家修养的隐逸超脱……都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淬炼成为中华民族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在文化意义上是没有隔阂的。家国情怀与日用洒扫之间是彼此贯通的。面对古今同
一的生命逆旅与挫折,我们不仅能听到悲声嗟叹,同时也能听到壮语豪言。这就是为何我们听到“生年不
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叹息时难免悲戚与共,而当我们听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昂扬词句之
时,亦会欣然所动,备受鼓舞的原因。
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与价值要义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
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与文化教益,亦不断通过多种形式进入我们的文化空间,活跃在我们的思想空
间。在深入的涵泳与辩证的考量中,我们一定能够重新接续孕育了众多经典的文化传统,也一定能够在文
化经典的智慧启发中,提升对于时代的判断,对于生命的体悟,对于价值的思考。
(摘编自张文《文化传统与生活智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今中西”的取法向度造成了现代国人对文化传统有特别严重的距离感和生疏感。
B. 新时期以来,文化传统主要借助现代传播媒体对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产生了强烈影响。
C. 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同一层面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正向因素和利于社会文明稳固的因素。
D. 现代国人重新接续文化传统需要沉浸其中深入领会并且进行带有思辨性考虑和衡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6
A. 文章以时间为序,论述传统文化的断裂、接续、影响等问题,逻辑严密,逐层递进。
B. 文章以“五四”运动与“文革”的文化现象印证国人与文化传统间曾出现深广隔阂。
C. 文章从人的精神追求及社会冲突隔阂论述了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传统回归原因。
D. 文章将传统文化与晚近的文化进行比较,指出了它有正向因素能量认同度高的优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接续优秀的文化传统,不仅是新时期时代发展的一种需求,更是出于国民大众真实而迫切的内心需要。
B. 鲁迅先生曾说:“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一说法与作者对待传统文化的观点是相通的。
C. 因为家国情怀与日用洒扫之间是彼此贯通的,所以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在文化意义上也是没有隔阂的。
D. 听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时会欣然所动、备受鼓舞,体现了国人受到了传统文化智慧的触动。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
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
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 项,强加因果,“造成了现代国人对文化传统有特别严重的距离感和生疏感”错,依据文章第一段中“回
顾历史,在遭遇民族危亡的关头,我们采取了诸多效法西方的应对策略。这导致我们从态度上、思想上、
行动上,都呈现出了忽视乃至敌视自身文化传统的倾向并形成了很强的社会潮流”的论述,可见造成了现
代国人对文化传统有特别严重的距离感和生疏感的原因在于“采取了诸多效法西方的应对策略”;
B 项,无中生有,“主要借助现代传播媒体”错,于文无据;
C 项,曲解文意,“同一层面”错,第三自然段中“我们当今所说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传统文化当
中,那些富含正义、善意、智慧等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正向因素”可知,没有“同一层面”这一概念。
故选 D。
27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
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
的类型。
A 项,“以时间为序”、“逐层递进”分析有误。文章虽然有“古老”、“现代”、“近代”与“新时期”
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但就全文来看,作者并没有围绕“文化传统”的主要问题按时间、分时期进行论述;
文章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的断裂、传统文化的接续、传统文化的影响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
为并列关系,而不是逐层递进的关系。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
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
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C 项,强拉因果,“因为家国情怀与日用洒扫之间是彼此贯通的,所以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在文化意义上
也是没有隔阂的”错,“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在文化意义上是没有隔阂的”与“家国情怀与日用洒扫之
间是彼此贯通的”这两句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传统文化的意义既能够贯穿于政治决策、社会治理,同时
也能贯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这两句的关系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故选 C。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
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
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28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
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