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天 诗歌鉴赏情感类试题(概括、评价情感主旨)——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30题”黄金考题天天做(课标全国)(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备战 2021 年高考语文“考前 30 天,每天一道题”黄金考题天天做 第 24 天 诗歌鉴赏情感类试题(概括、评价情感主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题盱眙①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二) 杨万里 建隆②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 廊庙谋谟出童蔡③,笑谈京洛博幽燕。 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 川后④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船。 (注)①盱眙:位于南宋境内,紧邻淮河,是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②建隆:宋太祖的第一个年号: ③童蔡:指奸臣童贯、蔡京,④川后:古代传说中的河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善于在今昔对比中突出国势的昔盛今衰,赋予诗歌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扼腕叹息,悲从中来。 B.获取幽燕之地要靠政治、军事的准备,而蔡京、童贯却只是在京都于笑谈间商定此事,暗示此举必然失 败。 C.尾联意为由于金人入侵,划疆而治,必然会导致南北人情疏离,淮河之水只能分离两岸船只,使其无法 互通往来。 D.诗歌以记叙为主,但是在看似简单的叙事背后,却蕴含着深沉悲痛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文人士大夫的家 国情怀。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C 2.①对北宋清明鼎盛时期的赞颂与怀念。②对奸臣当道、小人受宠的愤懑与讽刺。③对宋、金分界线南移, 国土沦丧的悲哀慨叹。④对国力强大、恢复中原的美好愿望。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C. “由于金人人侵,划疆而治,必然会导致南北人情疏离,淮河之水只能分离两岸船只,使其无法互通往 来”错误,尾联是在表达作者的愿望,希望国家强大,恢复中原,这样淮河之水就可以护运两岸船只互相 往来。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宋王朝,宋仁宗享国 最长,达四十三年之久,政治比较清明,在庆历年间国力鼎盛,。因此诗人把他们作为民族景仰的代表来歌 颂,这样起题以唤起爱国之思的手法是比较精简凝练的。 颔联点出宋徽宗信任奸臣蔡京、童贯,本来收复幽燕是应该的,但应该从政治、军事上充分准备,而宋徽 宗信用的奸臣却以笑谈出之,结果收复幽燕落了空,为国家造成损害。 颈联紧承颔联,指出了绍兴十一年(1141)与金约和造成了“易水今移淮水前"的局面。易水是河北的一条 河,与白沟河相通,用以象征宋辽的分界线。而今宋和金的分界线却南移到了淮河,感慨是深沉的。 尾联最后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愿国家强大,恢复中原,要改变淮河“两岸舟船各背驰”的局面,同时也只 有在中原恢复之后,淮河才不成为界河,才可以“一波分护两涯船”。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3-4 题。 和清臣病后韵 陈耆卿 契阔芝眉①两月中,往寻一笑思春融。 知君近日能寻乐,款我昨宵多发蒙②。 快得联诗到侯喜③,何当载酒过扬雄④。 交情须作霜松老,莫学翻翻桃李风。 (注)①芝眉:称人容颜,眉宇间有芝采,谓贵相。②发蒙:启发、启蒙。③侯喜:唐代诗人,有“能诗” 之称,与韩愈等作有《石鼎联句》。④扬雄:汉代文学家,家贫爱酒,时人多携酒菜向他问学。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与朋友清臣分别达两月之久,但一想起对方,诗人就感到心中温暖如春。 B.诗人昨夜读到清臣的赠诗,受益良多,写下此诗回赠,并想带着酒前去拜访。 C.尾联采用比喻和对比,借题发挥,主要表达了对友情易变的轻薄世风的批评。 D.这首诗起笔回忆过去,然后转入现实,最后展望将来,层次分明,曲折有致。 4.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3.C 4.(1)对友人别后的思念。首联回忆与朋友过去的交往,体现出对友人的牵挂。(2)对友人病愈的快慰。 颔联写对方能够“寻乐”,饱含喜悦;对我“发蒙”,暗含感动。(3)对再次相聚的期盼。颈联“快得”“何 当”憧憬未来,期待能够载酒访友,与友相聚。(4)对友情坚贞的期许。尾联以“桃李风”反衬,希望与 朋友的交情如霜中老松一样坚贞。 【分析】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主要表达了对友情易变的轻薄世风的批评”错误。这首诗作为给朋友的和诗,主要是抒发对友人的情感, 而对世风的批评仅是为了衬托友情坚贞的,尾联的语义重心在前一句。 故选 C。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契阔芝眉两月中,往寻一笑思春融”写虽然与朋友清臣分别达两月之久,但一想起对方,诗人就感到心 中温暖如春。首联回忆与朋友过去的交往,体现出对友人的牵挂,对友人别后的思念。 “知君近日能寻乐,款我昨宵多发蒙”写得知你近来病好愉悦,昨夜又读到你的赠诗,大为启发。写对方 能够“寻乐”,饱含喜悦;对我“发蒙”,暗含感动,表达对友人病愈的快慰。 “快得联诗到侯喜,何当载酒过扬雄”写如同从侯喜获得联诗一般,不必学人携酒询学于扬雄。颈联“快 得”“何当”憧憬未来,期待能够载酒访友,与友相聚,表达对再次相聚的期盼。 “交情须作霜松老,莫学翻翻桃李风”写我们的情谊定要如同霜松一样长久,不要像桃李翻风一般浅薄。 以“桃李风”反衬,希望与朋友的交情如霜中老松一样坚贞,表达对友情坚贞的期许。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5-6 题。 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其一) 杜甫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①。 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注]①落大星:史书记载,有大星在诸葛亮的军营上空划落,不久诸葛亮去世。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寒夜”渲染气氛,再引“落大星”的典故,将武卫将军与诸葛亮并论。 B.颔联写将军生前英勇果决,死后魂魄犹存,生与死相互映照,情感格外深沉。 C.颈联点明如今天下太平无事,自有文人为将军撰写碑铭,以此告慰逝者之灵。 D.诗人感慨,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其生前事迹恐怕也不会被史书记载。 6.作为挽词,这首诗围绕武卫将军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5.D 6.(1)沉痛哀悼,将军之死令天下同悲。(2)由衷赞美,将军功绩必为后人铭记;(3)无比惋惜,将军功 业未竟、未得封侯。 【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D.“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错误,“封侯意疏阔”意思是武卫将军自己对封侯之事看得很淡,所 以“将军封侯的愿望”曲解文意,只是杜甫为将军感慨功业未竟,没能封侯。 故选 D。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结合颔联“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分析,可见诗人沉痛哀悼之情,想想英武的将军在敌军面前曾经多 么勇敢果断,死亡的信息昭告天下时令天下人惋惜哀痛至极。 结合颈联“书生已勒铭”分析,可见诗人对将军的由衷赞美,将军功绩显著,其英勇精神必为后人永远铭 记于心。 结合尾联“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分析,可见诗人内心为逝者深深地遗憾惋惜,战死沙场的将军终 究是功业未就,青史册上自然不能记录将军的大名,情不自禁地为之怅然叹息。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7-8 题。 赠田九判官 杜甫 崆峒使节①上青霄,河陇降王款②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③。 陈留阮瑀④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樵。 (注)①崆峒使节,指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讨安禄山时,任命田九为御史中丞、行军司马。②款, 叩。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叩塞门来服从,明皇诏翰应接。③嫖姚,原指霍去病,此借指哥舒翰。④ 阮瑀,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曾烧山请他效力。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起势高远,“青霄”二字语义双关,既指崆峒山之高峻,也指哥舒翰之战功非凡。 B.颔联表面以宛马食苜蓿而肥喻霍去病,暗指哥舒翰可与霍去病不相上下,为后文张本。 C.颈联与题目照应,“陈留阮瑀”这一典故,说明判官田九是一个能识才、能荐才的人。 D.尾联承接颈联,在指出判官田九举荐之功之外,也非常明显地希望田九能及时退隐。 8.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7.D 8.通过称赞哥舒翰,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慕;通过描述哥舒翰的部下人才济济,表达对友人善于发现、推 荐人才的赞许;通过写赠诗,表达自己得到推荐任用的期盼和建功的渴望。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希望田九能及时退隐”错,尾联明确地称赞田梁丘善于发现、推荐人才,杜甫希望田梁丘也推荐自己。 所以,尾联中诗人不是希望田九退隐,而是希望田九也能推荐自己。 故选 D。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赞美哥舒翰之战功非凡,颔联暗指哥舒翰可与霍去病不相上下。诗的前四句暂不提田本人,而是通 过称赞哥舒翰,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慕。 颈联的意思是谁的水平能与高适争高低,田梁丘早早推荐了他。借用“陈留阮瑀”典故,称赞判官田九是 一个能识才、能荐才的人。尾联写哥舒翰部下靠您田梁丘的举荐而人才济济,我怎么能只想着退隐呢?诗 人通过描述哥舒翰的部下人才济济,表达对友人善于发现、推荐人才的赞许,由此表达自己得到推荐任用 的期盼和建功的渴望。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送崔约下第归淮南觐省① 朱庆馀 远忆拜亲留不住,出门行计与谁同。 程途半是依船上,请谒②多愁值雨中。 堰水静连堤树绿,村桥时映野花红。 回期须及来春事③,莫便江边逐钓翁。 (注)觐省:探望双亲。②请谒:请求进见。③来春事:春来的考试。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远忆拜亲”照应了题目中的“觐省”,强调崔约思念亲人而急于回乡。 B.“程途”即回家路途,“半是依船上”是说崔约的回程一半水路、一半陆路。 C.颈联描绘水静树绿、桥横花红的画面,以其家乡风景之美,安慰崔约惆怅之心。 D.末句告诫崔约不要“江边逐钓翁”,因为这会损失大量时间,影响平时备考。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9.D 10.①惜别之情。首句的“留不住”直接表达了不希望朋友告别但又不能不让其离开的无奈。②同情、安 慰并开导朋友。“请谒多愁”透露了崔约因为下第而生的忧伤之情,字里行间含有作者的安慰、开导之意。 ③激励和鞭策。作者不希望崔约灰心丧气,希望他继续进取,以备来春的考试。 【分析】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因为这会损失大量时间,影响平时备考”错误。“莫便江边逐钓翁”言外之意是告诫崔约切勿灰心丧 气,切勿有隐逸之思,隐居之行。 故选 D。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根据标题“送崔约下第归淮南觐省”及首句的“留不住”“与谁同”等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崔约思念 亲人回乡,想着朋友和谁一起呢等,表达不希望朋友离开,但是又不能阻挡朋友离开的无奈之情,抒发了 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请谒多愁值雨中”,“请谒”,请求进见,标题交代“崔约下第”,透露了崔约因为下第而生的忧伤之 情。表达对朋友的理解、同情、安慰等。希望朋友不要沉浸于忧伤中。后面的写景,也含有安慰崔约惆怅 之心。 “回期须及来春事,莫便江边逐钓翁”,“来春事”,春来的考试,也就是希望朋友不要灰心丧气,省亲 后好好准备春来的考试。不要产生消极隐逸思想等,珍惜时间,积极进取。有对朋友的激励和鞭策。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小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公元前 196 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尉佗在刘项逐鹿中原之时,前往岭南称王,“自”字尤见其机敏。 B.颔联概括尉佗的政治经历,其目的是为突出任嚣、陆贾二人的历史作用。 C.颈联由“昔时”写到“今世”,突出后人感念尉佗,并饱含历史沧桑感。 D.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在怀古,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而抒己怀。 12.诗人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请结合全诗概括尉佗的功绩。 【答案】11.B 12.①尉佗能够审时度势,一统南海;②他顾全大局,称臣汉朝,带来了长久的和平稳定;③他恩泽越地, 受到越人爱戴和后人怀念。 【分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 “其目的是为突出任嚣、陆贾二人的历史作用”错误,应该是为了突出尉佗的功绩。 故选 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鹿未穷”指征战不休,“自乘黄屋”指尉佗自己称帝。在征战不休时自己前往岭南称帝,表现出尉佗能 够审时度势,一统南海;尉佗先行南海尉事,后接受诏封。“南来作尉”指尉佗行南海尉事。“北向称臣” 指公元前 196 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表现了尉佗顾全大局, 称臣汉朝,带来了长久的和平安定;尉佗解除了子民的忧愁,赋给子民财富。“薰弦”指《南风歌》,取解 吾民之愠、阜吾民之财之意,即尉佗恩泽越地。用虞舜《南风歌》的典故来表明尉佗恩泽越地,体恤百姓, 受到越人爱戴和后人怀念。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 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唐•史俊 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 翠色晚将岚气合,月光时有夜猿吟。经行绿叶望成盖,宴坐黄花长满襟。 此木尝闻生豫章,今朝独秀在巴乡。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 会待良工时一眄,应归法水作慈航。 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京兆尹严武被贬,任巴州刺史时作《题巴州光福寺楠木》诗。史俊官至监察御 史,后被贬巴州刺史,追和本首,又名为《寄严侍御楠木》。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二句的“亭亭”跟周敦颐《爱莲说》“亭亭净植”中的“亭亭”意思相同。 B.诗歌第五、六句视听结合写楠木生长环境的深幽黯淡凄清。 C.诗歌第七、八句用鲜明的色彩词写楠木叶如盖花满枝的秀美。 D.本诗题写楠木,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托物寄意,借物抒怀。 1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3.D 14.本诗借对楠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气度不凡、才德俱佳却不为人所知的苦闷;品质高洁、要做栋梁之 材的抱负;期待伯乐,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本诗题写楠木,运用比兴”错误。本诗首联“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直接引出写作对象, 并没有使用比兴的手法。 故选 D。 14.本体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意思是楠木生长在城郊的南山 寺深处,树干挺拔,气度不凡。“翠色晚将岚气合,月光时有夜猿吟”描写出楠木生长环境的深幽黯淡凄 清。这几句写出楠木有不凡的气度,过人的才学,可惜生长在深山,不为人所知的苦闷。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意思是楠木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与松柏相比,毫不逊色,建造屋宇 从来都是作为栋梁。这两句描写楠木面对严酷的环境毫不退缩,有着和松柏一样高洁、不畏强暴的品质, 且表达了诗人要做栋梁之材的抱负。 “会待良工时一眄,应归法水作慈航”意思是一旦有良工巧匠发现楠木,一定会便将该树作为慈航在法水 中作渡。此句是点题应景之笔,诗人被贬巴州,表达了期待伯乐,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亦有脱离苦海之 意。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① 杜 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②。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注)①至德元年(756),杜甫不幸被安禄山叛军俘获,被迫担任伪官。至德二载(757),杜甫潜逃出长 安,投奔凤翔肃宗,任左拾遗。次年——乾元元年(758),因上疏营救宰相房琯触怒当权者,被贬华州任 司功参军。②至尊:最尊贵的位置,借指皇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正繁”极写叛军往来频繁戒备森严,突出往日虎口逃归之时的险峻形势。 B.“残破胆”“未招魂”承接上联,从侧面进一步表现出昔日逃归时的危急情态。 C.尾句诗人驻马回望重重宫殿,其心境与《登岳阳楼》中“凭轩涕泗流”相似。 D.全诗运用今昔对比手法,诗人抚今追昔,将人生起伏娓娓道来,自然流畅。 16.清代黄生曾评价本诗“立言忠厚”(《杜诗说》卷十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D 16.①敌人气势正盛,杜甫决不屈服,出逃投奔唐肃宗,可见其忠心。②诗人被贬,本应对皇帝心存怨怼, 但诗中却说“移官岂至尊”,不吐半句怨言,可见其忠厚。③被贬后,没有怨天尤人,将被贬原因归结为 自己年老无才。④驻马回望,不忍离去,足见作者对朝廷的眷恋之情。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多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全诗运用今昔对比手法”错误,没有今昔对比。“昔”句是述说往日虎口逃归时的险象。“至今”句 进一步抒写昔日逃归时的危急情态,伸足前意,追昔而伤今。不是对比。 故选 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题要围绕“立言忠厚”来作答,先找出哪些地方表现了“忠厚”,然后进行概括。作者的言行都可以作 为材料来分析,主要扣住“忠厚”即可。 “间道归凤翔”一句,写杜甫不顾安危,决不屈服,出逃投奔唐肃宗,可见其忠心。 “移官岂至尊”,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诗人被贬,本应对皇帝心存怨怼,可却不吐半句怨 言,可见其忠厚。 “无才日衰老”,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被贬后,没有怨天尤人,将被贬原因归结为自己年老无才。 “驻马望千门”,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驻马回望,不忍离去,足见作者对朝廷的眷恋之情。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17-18 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中“暮”“归”两字,表明天色已晚,诗人踏上归途。三、四句是说,诗人回顾来路看到山林 苍茫,一片青翠之景。 B.“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中,“荆扉”指简易的柴门。这两句运用了白描手法,显示出诗人与主人 之间诚挚的友谊。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中,诗人选取了“绿竹”“幽径”“青萝”等意象,“入”和“拂”两字 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D.这首诗写的是探访友人的所见所感及琐事人情,读来自然亲切,晓畅清新,也表现出诗人惯有的朗俊豪 爽的风格。 18.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7.C 18.①诗人白天游山,山中有茂盛的清苍、翠绿之色,山中美景令人神怡;②日暮投宿,朋友家的恬静环 境令人称羡,幽深的小径两旁,绿竹浓密;③主客畅饮,与朋友欢欣畅谈,饮酒高歌,忘掉世俗机心的欢 快令人沉醉。 【分析】 1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错误。不是竹子“入”,而是人进入长满竹子的小径,并非“赋 景物以人的情态”。 故选 C。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本诗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陶然”肯定与“景情”有关,所以从文中找出怡人之景和怡人之情即可。“暮 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是说的游玩时看到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相携及 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 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这里的主客欢愉,忘记一切世俗烦恼,也是作者“陶然”的原因。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9-20 题。 岳州观竞渡 张说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①,独舞送阳侯②。 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道。 [注]①孟姥:传说中的船神。②阳侯:古传说中的波涛之神。 19.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排律描写生动,铺排有致,立体地再现了岳州竞渡的场面。 B.第三联用两个典故,交待竞渡习俗的由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C.诗人不畏热辣的阳光来现场观看竞渡,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D.本诗旨趣蓬勃向上,与王维《使至塞上》一样,也反映了盛唐气象。 20.诗中“竞渡”活动兼具竞技性、观赏性和祭祀性。请各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案】19.C 20.①竞技性(双双竞拂流;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并驱常诧速)。 ②祭祀性(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③观赏性(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分析】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C. “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情怀”错误,在本首诗中,处处写竞渡的场面,竞渡的激烈、竞渡的由来,并 赞扬竞渡展现的朝气蓬勃,反映了大唐盛世的气象,但并没有上升到与民同乐的境界。 故选 C。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首先,竞技性要体现竞争和技艺,在本诗歌中,“双双竞拂流”的“竞”,“鼓发南湖溠”的“发”,“标 争西驿楼”的“争”,“并驱常诧速”的“速”都能体现出竞渡的竞技性; 其次,祭祀性体现在向佛祖行礼,表示崇敬,在本诗歌中,“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通过典故的形式 来表达对创立竞渡的祖先的敬意,“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则是对船神和波涛之神的崇敬,这些都能 体现竞渡的祭祀性; 最后,观赏性体现在观看和欣赏,在本诗歌中,“画作飞凫艇”中的“画”,“双双竞拂流”的“竞拂流”, “齐歌迎孟姥”的“齐歌”,“独舞送阳侯”的“独舞”都能体现竞渡的观赏性。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