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观后感导写:西迁精神观后感导写-2021届高考作文技法指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读后感观后感导写:西迁精神观后感导写-2021届高考作文技法指导

ID:682223

大小:29.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交大西迁”观后感导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60 多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的师生告别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建设大 西北,发展西部教育事业奉献出宝贵年华。其中“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 以花甲之年赴陕,满怀豪情带着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陈学俊教授 和夫人西迁前将上海的房产捐出,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西迁 人”将民族和国家置于最高的地位,“舍小家为大家”“心有大我”,一个个闪 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交大西迁的史册上,成为“西迁精神”不可磨灭的注脚。 ②2020 年 4 月 22 日下午,在陕西调研的新时代领路人,专程前往西安交 通大学,参观西迁博物馆,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 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 绩。 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这些西迁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 腾,激励着当代青年奋斗前行,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阅读材料后,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青年人,我们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相信“西迁人”已给出了最好的启示,某学校组织观看了“交大西迁”纪实片, 并要求写一篇观后感,谈谈“年轻人如何扣好第一粒扣子”。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观后感写作模式 】 1.引——内容简介。 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做到既扣题又简练。 2.议——发表评论。 写这部分时,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 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联——抒写感受。 将片中人物与自己进行比较,寻差距,找不足;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 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做比较,从正反 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 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总之,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 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文章 4.结——回到总纲。 最后都必须归到“纲”上,这个纲,就是作品本身。在观后感的结尾,最好 与影片照应一下,回扣主题,才会使文章显得完整。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西迁精神砺我行。 2.发扬西迁精神,走好人生之路。 3.携西迁精神,走新长征路。 4.让国家需要领航青春。 5.携西迁精神,奋斗前行。 6.以心中大我,筑青春辉煌。 …… 2 偏题立意: 1.青年的未来。(立意宽泛,审题偏颇,缺少对材料的整体分析) 2.青年发展要关注兴趣爱好。(没有结合材料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的情境) 3.青春任翱翔。(脱离了材料关于“西迁精神”的启发,如果写作过程中能紧扣材 料论述尚可,如果脱离西迁精神,就属于跑题作文) 4. 可贵的“逆行”。(如果仅结合抗疫写“逆行者”就过于狭隘,如果能从抗疫中的 “逆行者”写到改革开放以来逆行到大西北建设祖国的精神,进而结合自身写出自 己的人生规划,就切合题意) 【佳作赏析】 观《交大西迁》纪实片有感 是谁?舍尽一生的荣光奔赴贫瘠的战场;是谁?抛弃优越的生活,扎根在西 北为一事件尽一生;是谁……他们,有个美丽的名字—西迁人。 于纪实片中,我看到了陈学俊教授及夫人西迁前将上海房产捐出,扎根在西 北;我看到了以花甲之年赴陕的“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满怀激情,挥洒生命 的余光…问曰:“感动吗?”答曰:“怎能不感动。” 我不禁想起《南方周末》里的一段话:国产航母入海,长征五号飞天,那里 有身为工程师的你们在攻坚克难;共和国颁发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那里有已成 榜样的你们,在被世人颂扬;贫困人口锐减,那里有身为基层干部的你们在奋战。 借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为国之发展,国之进步,埋头 苦干,砥砺前行,奉献一生。我想,他们的一生是无悔的,是值得的。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青少年,十七八岁的芳华,应当勉励。 我相信,在中国,更多的是农村人,而不是城市人。我们的父辈也曾面朝黄土背 朝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机会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困于小学,初中文凭, 而现在我们拥有一次改变的机会——高考。曾有人这样评价高考:高考是中国为 数不多的全透明化考试。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想,它至少意味着在高考这 个竞赛上,我们,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没有太大的差距,不必看着别人拿着介 绍信步步高升而羡慕不已。有人借助高考这一跳板,跃向更广阔的天空,当然, 也有人高考失利,故步自封,困于狭窄的一方天地。前者,还后者决定权在我们 手中。 选择前者,我们可以追逐前辈的步伐,或支持国家教育事业,或进入科研单 位,将一生奉献给科学,或成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扎根大地,为人民服务…… 选择后者,我们的未来会相对更加狭窄,无法完全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体 会人世间的美好。相李子柒的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她的田园生活令很多人羡慕, 但是试想若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她又怎能过上这样返璞归真的生活?这个世界 千奇百怪,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人则择前,自有人择后,不必惊讶,也不 必感叹,这才是世界。 关山初度,前路犹长。我们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我们可以砥砺前行,可以不 畏风雨,守得西迁精神,不负一腔热血。 追随西迁精神,谱写人生华章 老先生要出关,却被关主“胁迫”讲道写书,写下几千字后终得出关,青牛 驮着他,身后扬起飞沙;一千多年后,山川异域,又有一群人又要“出关”,他 3 们的目的地是西安。 纪录片中,他们从上海出发,带着各自领域里的宝藏扎根大西北,为西安带 去教育发展的新气象。有在空地上建实验室的钟兆琳老先生,有捐掉房产愿尽一 生建设西北的陈学俊夫妇,还有一大批不知姓名的“西迁人”,他们为西北的发 展奉献一切。西迁的号召发出时,他们是义无反顾的,面对国家的需要他们是心 有大我的。我想:“西迁精神”不正是我们当代青年所应追随的吗?“西迁人” 不正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风向标吗? 人生的分岔口处,如何选择?“西迁精神”的背后,是无数交大师生舍小家 为大家的选择,是“西迁人”将民族和国家置于最高地位的表现。他们那一代人 坚定,质朴,一心为万世开太平。在方向道路的选择上,“中国天眼之父”南仁 东老先生就是这样——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一辈子从事射电天体物理研 究,为中国主持建造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远超国际水平。将自己的人 生选择与国家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这是南仁东先生的所做,更是“西迁精神”的 内核。郑强教授无数次鼓励学生到西北去,为西北建设出一份力。他说到:你不 去,我不去,西北由谁来建设,那是我们的西北,我们的土地。郑强教授强调的 也是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前路也许漫长,也许荆棘丛生,我们如何应对?西迁人能在物资贫乏的年代 在西安扎根,凭借的是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一代西迁人在没有资 金、没有设备甚至没有房子的条件下创造了辉煌,他们坚定的信心与严谨治学的 精神令人叹服。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所言:不因外界脉冲而震荡。这份恒 心是吾辈青年所应学习的,无论做什么,都要有老一辈西迁人的精神。把自己扎 根在工作上,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西迁精神的内核。 如今,西迁精神已为万千的中华儿女所传承。未来那一批的西迁人中,也许 有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目光如炬,心怀远方,此人是你,亦是我。 浊酒难销忧国泪,还看我辈之风华 60 年前,数千名交大师生扎根西安,发展西部教育事业;60 年后,一批批清 华学子来到边远地区义务支教。60 年前,钟兆琳先生变卖房产,带领学生在西 北建起了电机实验室;60 年后,我们在这里建起了“天眼”,眺望星辰大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遗忘了某些不美好的记忆,却不曾忘记那曾经“舍 小我为大我”的豪情壮举。新青年用自己的行为,向后人讲述着专属于他们的“西 迁精神”。 浊酒难销忧国泪,左不过愁更愁。何以解忧?还看我辈之风华。 何为“西迁精神”?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纵“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仍甘之如饴。人生不仅是一个人的朝圣,更是一群人的狂欢。每一个小的牺牲便 能成就国之大业。“西迁精神”往小了说是“牺牲精神”,往大了说便是“爱国 精神”。积聚众人之精力,扬国家之长,补国家之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 岂会遥远?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西迁精神”是“牺牲精神”。 愿做一名秉烛者,驱除阴冷与黑暗,迎来下一次阳光高照。你看,在新冠疫情中 瞒着家人,跑来支援武汉的 90 后护士。你看,在凉山大火中与熊熊大火展开殊 死搏斗的消防队员,他们平均年龄才 23 岁……“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有光明, 中国便不黑暗。”《人民日报》中写道。无论是病毒还是火海,亦或是其他灾难, 他们都未曾屈服,只因国家需要他们,人民需要他们。他们也曾想过退缩,但最 4 后他们还是许下了最美的诺言:若有战,召必回。阳光出来了,他们可以休息了。 “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西迁精神”是“爱国精 神”。愿做一名掌舵者,冲出狂风暴雨,迎来下一次雨后初晴。哪里需要?乡村 需要。“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秦玥飞毅然投身乡村,为我们指明了乡村发展 之路。哪里需要?月球需要。一群 80 后,90 后研发成功嫦娥四号探测器,为我 们筑就了这条长达 38 万公里的奔月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他们的信仰。前方发展道路不明,我便上前去开拓一 条康庄大道。面前再多乌云聚散,遇上他们,骤然不见,天空彩虹高悬,天,晴 了…… 站在生命的两旁,哪里需要哪里播种,纵然前方如雾里看花,我自涛声依旧。 这便是“西迁精神”,这便是我辈之风华。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