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一中2021届高三备考:晨读晚练(合作共赢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衡水一中2021届高三备考:晨读晚练(合作共赢篇)

ID:682225

大小:31.7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衡水一中高三备考:晨读晚练(合作共赢篇) 模块一 日积月累 一、易混词语/成语 1.聚积·聚集 (1)聚积:一点一滴地凑集;积聚。 (2)聚集:集合;凑在一起:~力量|~资金|广场上~了很多人。 【辨析】“聚积”指一点一滴地凑集,重在聚集的过程。而且凑集的往往为事物,凑 集的事物又多处于被动位置,且聚积的时间也较长。“聚集”是集合,凑在一起的意 思。但多用于人,而且常处于主动地位,聚集的时间则较短暂。 2.尽管·无论 (1)尽管:①表示不必要考虑别的,放心去做:有意见~提,不要客气|你有什么困 难~说,我们一定帮助你解决。②老是;总是:有病早些治,~耽搁着也不好。③表 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 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要向他提|~以后变化难测,然而大体的趋势还是可 以估计的。 (2)无论: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任务怎么艰巨,也要把它完 成|~他说的对不对,总应该让人把话说完。 【辨析】“无论”表示不管、不论,是表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 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都、 总”等副词跟它呼应。“尽管……却……”属于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表示前后语句 含意的转折。“不管……都……”属于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常用来表示无条件的条 件关系。 3.居心叵测·莫测高深 (1)居心叵测: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2)莫测高深:没法儿揣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多指言行使人难以了解或理解。 【辨析】两个词都形容难以推测,“居心叵测”是贬义词,侧重于形容心存险恶,不 可推测;“莫测高深”侧重于高深,指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估摸不透,也 可用于讽刺人故弄玄虚,故作高深。 4.疾恶如仇·深恶痛绝 (1)疾恶如仇: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也作嫉恶如仇。 (2)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辨析】“疾恶如仇”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品质;“深恶痛绝”侧重于人的主 观情感。 二、文化常识(传统节日) 【 元 旦 】 农历正月初一日,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乃一岁之首。又称元日、 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 “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 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 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 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 人 日 】农历正月初七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高适《人日寄杜 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 【 上 元 】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元夕、元夜、正月半、上元节、灯节。七月十 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三者合称为“三元”。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 所以又叫灯节。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社 日 】农历中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 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杜甫有诗云:“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遭 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 花 朝 】农历二月初二日(或二月十二日、二月十五日),相传为百花的生日,俗称 “花神节”“花朝节”。例如:“春江花朝秋月夜。”(《琵琶行》) 【 寒 食 】 农历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因此, 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诗:“时当一百五。”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冬至后的 105 天或 106 天,在清明前一二日。节日里严禁烟火, 只能吃预先备下的冷食。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返国为君,犒赏从臣,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预申说而隐遁绵山,即使重耳 追来烧山也不出,遂死于山中。于是重耳下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介子推, 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 之一。 【 清 明 】农历三月上半月,按公历则在每年 4 月 4 日至 6 日中的一天。此时天气转暖, 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 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 端 午 】农历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又 称端阳、重午、重五。因“五”与“午”同音,遂成“端午”。一般认为,该节与纪 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 午习俗还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 伏 日 】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第一天,立秋 后第一个庚日是终伏(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总 称“三伏”。 【 乞 巧 】农历七月初七日,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于天河鹊桥相会。“下九”,指农 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汉时,初七、下九是妇女 欢聚的日子。如《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中 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一天的月亮最亮,所以将此日作为赏月的佳节。 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 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 重 阳 】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 为“重阳”。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国民间传统 节日。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 萸等习俗。唐王维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 冬 至 】冬至节,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 作“冬至一阳生”。冬至又称“至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 腊 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风俗。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 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 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 入腊日习俗。 【 除 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之意。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 或“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新的屋里, 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 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 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 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 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模块二 诗歌品鉴 经典诵读 谪岭南道中作① (唐)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②,桄榔椰叶暗蛮溪③。愁冲毒雾逢蛇草④,畏落沙虫避燕泥⑤。五 月畲田收火米⑥,三更津吏报潮鸡⑦。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⑧。 【注释】 ①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等地。 ②岭水争:指五岭一带山势高峻,水流湍急,支流岔路很多。 ③桄榔:一种常绿乔木,叶为羽状复叶。蛮溪:泛指岭南的溪流。 ④毒雾:古人常称南方有毒雾,人中了毒气会死去,大概是瘴气。 ⑤沙虫:古人传说南方有一种叫沙虱的虫,色赤,进入人的皮肤能使人中毒死亡。 ⑥畲田:用火烧掉田地里的草木,然后耕田种植。火米:指赤谷米。 ⑦津吏:管理摆渡的人。潮鸡:《舆地志》说,“移风县有鸡……每潮至则鸣,故称 之‘潮鸡’。” ⑧红槿:落叶小灌木,花有红、白、紫等颜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59)年间。公元 847 年(大中元年)秋, 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公元 848 年(大中二年)冬,李德裕刚抵达至潮阳,又被贬 为崖州司户。公元 849 年(大中三年)正月抵达珠崖郡。这首诗便是他在贬官途中所 作。 【译文】 岭南道中的溪流曲折交错,置身其间使人迷失方向;沿途乔木高大茂密,树荫下的溪 流格外幽深。 我在旅途中时常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或者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 会急忙让开。 这里五月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 汛即将到来。 看着那鲜艳的红槿花,听着那越鸟的鸣叫;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家乡便令 人肝肠寸断。 鉴赏点拨 【诗歌类型】羁旅思乡诗 1.内涵: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 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即谓“羁旅”,途中写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多抒发漂泊的伤感和绵绵的乡愁,包含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一类 诗。 2.标志:诗词中常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 “故园”“相思”等。有些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中秋、重阳节 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3.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衬托、虚实结合。 【表现手法】衬托 1.内涵: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 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衬托也叫映衬,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 的不同关系,可分为正面衬托与反面衬托两种。 2.作用: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地感受。 3.分析:诗歌以迁谪之人的敏感笔触描写了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山光景物、民俗风情,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语言凝重,诗情沉郁,流露出诗人浓烈的思乡情绪及谪居 岭南的抑郁不平。 首联写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 以行人迷失方向衬托出岭南山间独特地风光,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层林叠翠, 用一“暗”字反面衬托,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高大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 都为之阴暗。这一联是从山水林木等方面选择最具岭南特色的景物来写,使诗句倍有 情致。颔联宕开一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诗中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 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从艺术表现技巧来看,这种衬托的手法,比 连续的铺陈展叙、正面描绘显得更有变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颈联转向南方风物 的具体描写,在写景中表现出一种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为尾联抒发被谪贬瘴疠之地 的深切思乡之情作铺垫。尾联是在作者惊叹岭南环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 引起了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再加上听到在鲜艳的红槿花枝上越鸟啼叫,进而想到飞 鸟都不忘本,依恋故土,何况有情之人。然而此时自己迁谪远荒,前途茫茫,不知何 日能返回故乡,反面衬托出自己思念家园,情不能已,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也深深 地蕴含着被排挤打击、非罪谪贬的愤懑。 模块三 他山之石 主题:合作共赢 一、妙语箴言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 许多事业。——叔本华 3.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4.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5.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6.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 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7.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莎士比亚 8.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 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9.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 了保证。——列宁 10.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毛泽东 二、时评精选 合作共赢 行稳致远 2020 年 11 月 29 日 14:14 来源:广西新闻网 “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备受瞩目的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 习近平主席发表视频致辞高度评价中国和东盟关系,充分肯定中国—东盟博览会、商 务与投资峰会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积极作用,表达出坚定发展同东盟友好合 作关系的真诚愿望,进一步宣示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共创更加繁 荣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 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才能应对困难挑战,守望相助方可 共建美好家园。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肩负着促进区 域经济增长、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责任。2013 年,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 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了同东盟国家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7 年来, 双方互联互通不断加速,经济融合持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 特别是借助东博会、峰会务实平台,双方形成了全方位合作机制,促成了一批重大机 制和重大项目落地,有力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事实充分证明,人为设立壁垒、制造障碍、划定封锁 线,非但无助于全球,也终究会伤及自身。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没有出路,开放 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只有坚持开放、携手合作,才能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 持久发展。中国—东盟携手合作、并肩前行的生动实践,不仅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 在在的利益,而且为所有致力于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为全球 摆脱当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注入了强劲信心和强大动力。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广西作为东博会、峰会的永久举办地,充分发挥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优势,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既努力 “搭台”,也积极“唱戏”,在服务好中国—东盟合作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注入了 动力活力。如今,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 东盟信息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已成为广西开放发展的重大平台、重要桥梁、重点 渠道;北部湾正加速成长为全国重要海铁联运基地,成为服务我国中南和西部地区开 放发展的优质国际门户港。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深刻演变,既充满机遇,也面临 挑战。面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复杂形势,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 头的严峻挑战,面对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 延的重大风险,迫切需要为这个世界注入团结向前、积极向上、光明向善的力量。中 国—东盟关系作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为不稳定不确定的世 界发展注入了信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了动能。 为有效应对全球疫情,本届博览会及峰会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举办,云上东 博会以后将全年在线、常态化运营,既传递了中国扩大开放、加强合作的坚定信念, 也体现出致力于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努力与担当。习近平主席在视频致 辞中提出的 4 点倡议,既体现了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 路”重点地区的诚意,亦彰显了共建更为紧密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开放包容带来文明进步,合作共赢才能行稳致远。团结合作、同舟共济,这是在 大变革、大变局中要特别彰显的价值观,也是一种为地区发展尽力、为人类未来尽责 的应有担当。 晚间小练:操千曲而后晓声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去过喀什的人,一眼便能认出这是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它是这座城市的标志。 这是一个做礼拜的日子。黎明时分,( )。艾提尕尔清真寺距今已有几百年的 历史。但几个世纪以来,这种声音从没有改变过。 喀什,有着的_________历史。帕来尔高原,从喀什向西 100 多公里,是中国最西 端,也是通往欧洲和西亚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平均海拔在 3600 米,地势险要,在历 史上它曾阻挡了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进的铁骑,使其只能在印度次大陆_________。 东汉时期,它又限制了班超出征的步履,将这位古代将军的梦想禁锢在了塔克拉玛干 周边地区。然而,自然条件的险恶并不能阻挡住文明的往来,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 西域,其副使甘英就曾跨越这片高原,将文明的信号首次以政府间外交的形式传递到 了波斯湾一代,唐朝的时候,玄奘法师历经_________,从这里走上了印度次大陆。 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衰败,当时被称为疏勒的喀什一度为吐蕃人占领,但是很快 就被中亚新崛起的喀拉汗王朝兼并,喀什成了喀拉汗国的两个首都之一。在博格拉哈 拉汗统治时期,喀拉汗王朝通过中亚萨曼王朝而皈依了伊斯兰教,从而使喀拉汗国成 为了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国度。随着喀拉汗王朝向东扩张,导致具有千年文 明史的讲印欧语系语言的于阗人皈依伊斯兰教,开启了塔里木盆地突厥化、伊斯兰化 的历史巨潮。 几个世纪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喀什这个曾经在丝绸之路上_________的城 市也渐渐归于平静。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起伏横行无忌千辛万苦显赫一时 B.波澜壮阔横征暴敛艰苦卓绝炙手可热 C.波澜壮阔横行无忌千辛万苦炙手可热 D.波澜起伏横征暴敛艰苦卓绝显赫一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帕米尔高原,从喀什向西 100 多公里的中国最西端,也是通往西亚和欧洲的唯 一陆路通道。 B.从喀什向西 100 多公里便是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也是通往欧洲和西亚的 唯一陆路通道。 C.从喀什向西 100 多公里便是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也是通往西亚和欧洲的 唯一陆路通道。 D.帕米尔高原、从喀什向西 100 多公里的中国最西端,也是通往欧洲和西亚的唯 一陆路通道。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阿訇便开始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登上高耸的穆那 B.登上高耸的穆那,阿訇便开始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 C.阿訇开始登上高耸的穆那,便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 D.阿訇便登上高耸的穆那,开始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 4.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超过 50 字。 新华社北京 3 月 5 日电(记者彭茜)“我们正在一边飞行一边造飞机。”在日前 召开的一场新冠病毒疫苗研讨会上,美国梅奥诊所疫苗研究部主任、《疫苗》周刊主 编格雷戈里·波伦如此形容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急迫性与高风险。随着疫情在全球持 续扩散,人们对有效疫苗更加翘首以盼。然而,不管需求多么迫切,出于安全考虑, 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还是“不得不慢”,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研发疫 苗首先要对病毒本身足够了解,才能“有的放矢”。除了对病毒的了解有待加强,提 高疫苗制备技术也颇具挑战。此外,疫苗研发出来后,能否规模化生产、保存和运输 便利性等多种因素,也都直接影响人们最终接种上疫苗的“时间表”。 5.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 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 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二、名篇名句默写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 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衬托手法表现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蜀道难》中表明蜀地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 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7.李白《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打通道路的两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 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 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 蜀艰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 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 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 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 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 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 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 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 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之 日的礼仪则不断増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 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 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 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 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 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 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 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 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 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 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 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 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 是一种符号象征。 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 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 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 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 渴望的继续。 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 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 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 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 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代范望所注《太玄经·差》中提到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 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 B.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 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 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D.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 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 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B.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 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 C.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 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 D.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 出春节礼俗蕴含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 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B.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 而古老的“籍国”仪式则逐渐消亡。 C.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 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 D.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 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A【解析】(1)波澜起伏,原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常用比喻义,指文 艺作品情节曲折。此处借用指喀什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曲折坎坷。波澜壮阔,形 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2)横行无忌,指依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横征暴敛,意思是指强征捐税,搜 刮人民财富,根据语境义,此处强调的是马其顿国王的武力征服,而非经济搜刮。 (3)千辛万苦,指各种各样的艰难辛苦。艰苦卓绝,在艰难困苦中坚忍刻苦的精神。 根据语境知,此处为表现玄奘法师历经的艰难困苦,而非强调其斗争的艰巨性。 (4)显赫一时,意思是在短时期内名声权势极大。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 很烫。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指喀什之前有很大的名气。 2.C【解析】承接上文,从喀什引出帕米尔高原,所以说“从喀什向西 100 多公里更是 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排除 AD;根据地缘可知,从帕米尔高原向西先是西亚, 后是欧洲,所以二者顺序不能调换,排除 A。 3.D【解析】句子的主语是“阿訇”,所以排除 B 选项。句子前文为“黎明时分”,用 “便”表示做礼拜开始的时间早。根据逻辑顺序,应该是先登上穆那,再召唤教民, 因而选择 D。 4.新冠病毒疫苗需求迫切,但研发“不得不慢”,因为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 学流程。 5.(1)“府上”修改为“寒舍”;(2)“令尊”修改为“家父”;(3)“抛砖引玉” 修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4)删掉“务必”;(5) “恭候”修改为“等候”。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词语的适用场所 或对象,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例如,“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 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故说到自己的时候应使用谦辞,说到对方应 使用敬辞。“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此处是说自己家,故不能使用“府上”,因 为“府上”是敬辞;“令尊珍藏的墨室将悉数展出”,此处是说自己的父亲,而“令 尊”是指对方的父亲;“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抛砖引玉”的意思是“比喻用用 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是谦辞,不能说对方。 二、名篇名句默写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5.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6.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8.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9.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10.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三、现代文阅读 1.D【解析】“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 错,原文“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 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可见“三官信仰”指对“天地水”的崇拜、信仰,“三 官信仰”和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三者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表述成灶神信仰、玉 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并列,都包含在“三官信仰”中,偷换概念,组合关系错误。 2.B【解析】文中“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 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错,其实列 举的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文献记载这一现象。 3.C【解析】A 项,偷换概念,由原文“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 的转折”可见“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是“阳气”,不是“这个节气”。 B 项,错在“仪式则逐渐消亡”这个地方。由原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 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可见不是“逐渐消亡”,应为“逐渐淡化”。 D 项,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的表述错误, 原文“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选项曲解了文意。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