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辑: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自我与时代的节奏
0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大学毕业后就到贵州贫困县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的文章中这样
写道:
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做朋友、打交道,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明显感觉身上慢慢
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
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
目前,农村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诸如农村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致富,
而我们又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组织关怀、政策支持。从长远看,这样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儿童面临的生活
问题,也能让乡村持续葆有生机和活力。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在高三(1)班“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上的一篇演讲稿。
②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
③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一篇随笔。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语料引自一位基层扶贫干部所写的文章,第一段是总结在扶贫工作中身上多
出的“泥土味道”:贴近群众,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学
会了坚忍、从容,提升自我的同时收获了家国情怀。第二段主要是反思当前农村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
路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具体建议和措施。考生写作时需要紧扣上述内容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不可
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包含三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指令。
任务①:一是写作主题的限定,要以“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为主题进行写作;二是写作范围是所引
扶贫干部两段文字中的内容;三是要有对象意识和文体意识,且注意要写成演讲稿的形式,写作身份是青
年学生当事人,演讲对象是同班同学。
任务②:一是写作内容的限制,须结合材料中扶贫干部的心得体会进行相关论述,阐释自己的观点;
二是要有对象意识和文体意识,注意要写成书信的形式,写信的对象是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
强。
任务③:一是要以“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为主题进行写作;二是写作范围是题目材料两段文字中的
内容;三是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交流的场景是写作笔会,交流的对象为与会的笔友。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所引两段文字以及任务指令都是关注乡村、关心国计民生的价值导向;三个
任务指令从不同主体、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体现家国情怀。这便是命题人通过试题传递给考生的价值判
断,考生必须在这样的价值判断下进行正向认知、思考和写作,不可悖离。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从材料内容来看,两段材料都可以成为考生构思作文的切入点;考生可以结合第一
段中“泥土味道”的具体内涵来谈,亦可从第二段中反思当前农村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存在的问
题,以及相应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入手。可择其一点深度展开,亦可有机组合,自由发挥,自选角度去表达
自己的体验与思考。立意的角度十分开放,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展示。
2.任务指令开放。题干给出三个可供选择的写作任务,分别设置了相应的任务指令,考生须依据给定
的写作交际情境与文体类别来完成写作,选择空间较大。
3.联想和思考开放。题目所给事关扶贫攻坚过程中的收获和相应措施的材料,能够引发考生关于扶贫
奔小康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再结合具体的任务指向来看,考生既可以侧重从当下乡村现实与青年的担当、
使命的关系来立意。也可着眼于对学长姚自强志向选择的评价,结合材料中扶贫干部的心得体会,赞赏姚
学长勇于下基层去磨炼自我的自强精神,肯定其家国情怀,从而论析自己对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担当意识的
思考。还可以抒写乡村的乐与忧,写对乡村发展的感触,对乡村问题的反思等;可以通过对乡村场景、人
事、物象、风情民俗等的叙写,来表达自己触摸乡村的体悟,以及对家国情怀、青年责任等终极问题的思
考。总之,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多方面、多维度的认知和体验来写作,可以探讨的内容很多。
4.文体选择的开放。题目对文体提供了多种选择,既可写演讲稿、书信的固定文体,还可写随笔,只
要是符合指令要求的均可。
解题
本次作文是典型的多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选取了关于决战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两段材料,一段是
关于扶贫工作的收获,一段是关于存在问题的反思和措施。本题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发
展大势,培养其家国情怀。考生审题时,须整体感知两段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验
与思考,来阐发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或者抒写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感悟。此类文题常考常新,切合时
政,内容丰富又不失深度,考生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检测。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触摸乡村喜与悲,厚植青年家国情。
2.乡村脱贫奔小康,有志青年助力忙。
3.建设美丽新农村,当代青年大有为。
4.“土味”青春,有“土”乃荣。
5.在触摸乡村中收获家国情怀。
……
偏题立意:
1.热爱祖国当从热爱家乡始。(偷换概念,“乡村”不等于“家乡”)
2.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扩大审题范围,属偏题立意)
3.助力大国,成就小家。(泛谈家国,忽视材料核心内涵——“乡村建设与青年担当”,属于偏题
立意)
……
【范文】
蛙鸣中唱响青年的担当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蛙鸣中唱响青年的担当”。一位大学生扶贫干部在乡村扶贫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作为一位新时代青年,他自愿与泥土打交道,于声声蛙鸣中,
唱响了当代青年的担当。
蛙鸣声中自有青年的刚强。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所有人都来自乡村,从时代背景而言,乡村更不应落后于时代。作为当代青年,
意气风发时,肯弯下腰去触摸乡村,已属不易;融入乡村,更显一番历练;与村民打交道,大事小事出谋
划策,换作一般人可能无法忍受,但是青年人绝不认输,刚强自显。青年属于时代,是时代的宠儿,而反
过来,青年更要造就时代。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走出校门,成为村官,在困难面前学
会忍耐、坚持,学会从老百姓的思维出发,在刚强磨炼中融入乡村,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带领乡民走
上致富幸福路。鲁迅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
的。青年用刚强面对脱贫挑战,更在蛙鸣声中留下青年奋斗轨迹。
蛙鸣声中自有青年的理想。
实现全面小康不仅是时代的目标,也是青年的理想;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的路上,乡村无疑将担
当重要的角色,如何让乡村再现生机活力,如何建设出更好美丽乡村,将是青年们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
青年更应在实现理想的路上不断思考,尽己所学,在扎根乡村的基础上,带给乡村一次又一次崭新的变化。
耶鲁大学毕业的村官秦玥飞,回乡奉献,尽己所能,扎根乡村,为了乡村腾飞的理想,带领乡村率先走上
信息化道路,于追寻理想、实现自身的过程中也切合了时代的伟大命题——实现乡村振兴。保有蛙鸣阵阵,
良田千顷,从长远上让乡村真正成为的“富村”,而不是“扶村”,这才是青年与时代共同的理想,亦是
个人奋斗的目标。
蛙鸣声中自有青年的担当。
蛙鸣阵阵除余岁,青年笑颜展新年。在乡村中,无数青年活跃于青山绿水间;在百姓家里,无数有志
青年助力脱贫攻坚。青年敢于承担时代最重责,不怕困难与挑战,让青年担当显于青山富村间,让担当显
于绿水笑颜间。青年人,有生力、有理想,更有担当与责任,于脱贫发展中,助力民族腾飞。
青年应与乡村相牵连,在蛙鸣声声中担当自显。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能准确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中《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一文所选的言语,准确理解、
迅速入题,鲜明提出“蛙鸣中唱响青年的担当”的中心观点;随之提出蛙鸣声中自有青年的刚强、担当、
理想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三个方面阐释文章核心观点,论证较为有力,过渡自然,一气呵成。全篇
文章,自然流畅,说理严密,情感真挚,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0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与时代节奏同频共振的人会留下坚实的印迹。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
系在一起,就会不朽。”艾青说:“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每个人都不是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个人的坚守自我都是时代的独特风景。苏州爷爷潘玉麟,做的糖
粥又甜又糯,每天雷打不动 12 点出摊,卖完就回去休息,绝不多做一碗。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光顾多次却
没有口福。潘爷爷周围的许多摊贩都开了连锁店,顺带卖凉粉、芙蓉糕等各种美食;但潘爷爷坚持只卖糖
粥,把一碗糖粥做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举行主题为“自我与时代的节奏”的座谈会,安排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
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所给的写作情境由两个自然段构成,首段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和艾青的话阐
述个人与时代应同频共振。第二段用苏州爷爷潘玉麟的事迹诠释每个人的坚守自我都是时代的独特风景,
从普通人身上表现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考生需要在材料基础上生发联想和思考,思考“自我与时代的节奏”
的关系。
2.典型任务的限制。引导语部分限定写作背景为学校座谈会,写作主题为“自我与时代的节奏”,考
生要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交流对象主要是其他代表和学校师生,写作文体为发言稿,考生要有对象意识、
交流意识和场合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车尔尼雪夫斯基和艾青的话都强调了“自我”应该与时代同频共振。苏州爷爷潘
玉麟坚守自我,把一碗糖粥做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诠释了“自我”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题目引导
考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努力奋斗、坚守自我、勇于担当,在新时代谱写人生美好篇章。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相对开放。考生在材料基础上生发议论,既可以写时代发展中个人的责任意识,也可以写
个人与时代的相互成就;可以写在时代发展中要做出主动选择,也可以写在时代浪潮中要坚守自我。或者
将以上观点融于一体,写个人如何自处于时代。材料可以立意的角度很多,扣紧材料自圆其说即可。
2.联想和思考相对开放。考生就自我与时代的关系、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展开联想,既可以写古人故事,
例如孔子、孟子、李白、杜甫等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也可以选择鲁迅、巴金等现代人物素材,更可结合当
代屠呦呦、钟南山、袁隆平等精神楷模展开论述,中古今外,可用的素材数不胜数。联想思路可横向展开,
也可纵向延伸,或破立结合,根据文章需要灵活处理即可。
3.文体自由。考生可以写记叙文,联想那些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写议论
文,理性思考“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意义和做法。
解题
题目是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价值观,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观。题目材料及要求由
三段构成,第一段引用名人名言从理论角度写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意义。第二段以潘玉麟爷爷的事迹揭示个
人的坚守与时代节奏的关系。第三段限制典型任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只要抓住“自我与时代的节奏”
这个主题,在材料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思考,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论述青少年一代应该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
即可。立意时,可从其中某一角度切入,也可以综合立意。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紧跟时代步伐,谱写人生诗篇。
2.担起时代重任,奏响人生凯歌。
3.与时代共担苦乐,绘人生独特风景。
4.坚守自我,与时代同频共振。
5.与时代同频共振,共创美好人生。
……
偏题立意:
1.坚守自我,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远离“自我与时代的节奏”这个主题)
2.创业需要灵活的思维,且要敢于开拓。(忽略任务,胡乱立意)
3.责任与义务。(忽略任务,走向话题)
与时代共振,留坚实印迹
——在“自我与时代的节奏”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各位老师、各位代表:
大家好!
很高兴能作为班级代表与大家分享对“自我与时代的节奏”的认识。就像无数水滴凝成汪洋,像无边
沙砾堆成瀚海,个人的成长不断被时代精神形塑,时代的发展又被众多由个人提供的能量推动。身处当今
时代,我们要与时代的同频共振,留下坚实的人生印迹。
要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留下印迹,需要你我担起时代的崇高责任。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不朽。”北大硕士生黄文秀
响应国家号召,带领百坭村脱贫致富,在泥石洪流中化身大山的守护神;“国士无双”钟南山高龄挂帅,
带领研究人员攻坚克难,在新冠疫情前站成护国的砥柱中流。生命如不止,责任永在肩。无限贴近实现的
“中国梦”历程,正是一个个、一段段美好的个人追求与崇高的时代责任的交织。
老师们、同学们,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与时代同频共振,我们分享的不仅是时代赠予的机会和荣光,还有必须接下的痛苦之杯,因为时代常
常是踩着痛苦与欢乐、披着荆棘和霜雪迤逦前行。华为集团历经发展与崛起,承受压力与挑战,开拓进取,
突出重围。凤凰涅槃后的华为集团抒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又创造了化育社会的苦难文化。时代之痛后的
重生永远抹不掉自我奋斗的痕迹,“欲戴王冠,先承其重”,个人的苦乐与时代的苦乐水乳交融。
每个人都不是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个人的坚守自我都是时代的独特风景。
与时代节奏同频共振的人都会留下坚实的印迹。哪怕平凡如潘玉麟爷爷,也能在坚守自我中把小小的
“一碗糖粥”做成载入史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哪怕渺小如李子柒,也能在不甘平庸中使朴素的中国文化
享誉海内外;哪怕年少如你我,也可以在时代的洪流里,谱写出人生精彩的一笔。你我立于时代的舞台之
上,我们又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与时代同频共振?
梁启超曾言,少年强则中国强。我想说,少年强则时代强。欣逢盛世,得遇良机,作为被时代选中的
幸运儿,你我怎样,时代便怎样。所以,就让我们化作一处“声波”,与时代相遇,在同频共振中撞击出
更强的“声波”!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