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1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质量检测作文解读及优秀作文: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武汉市 2021 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质量检测作文解读及优秀作文—— 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一:【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聚焦 《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首期节目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故事: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下令禁止 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书》(后称《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藏匿于壁中。途中,他的儿 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他们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 个体充满力量。 学校举办以“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在会上发言。请结 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二:【审题立意】 (一)材料 材料共两段。第一段列举什么是文化经典,传承文化经典有何意义。第二段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 原创文化节目《尚书》为例,具体诠释传承经典彰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驱动任务中的“传承文化经典,彰 显中国力量”这一主题涉及的两个重要概念均已出现并具象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域清楚。 (二)任务 1.体裁: 参加学校举办以“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写一篇发言稿。写作发 言稿需注意格式,除开头的问候语外,结尾应当有收束语和答谢词。同时,发言稿的内容要贴近读书交流会现场 实际,语言应具有一定的文采,且须紧扣“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主题展开。 2.情境: 学校举办以“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意味着活动的主体为青少年 学生,发言文稿当表达青少年学生个体的感受与思考。考生应从自身实际出发认识自己亲身所感受到的文化经典 的魅力,表达关于文化经典的传承和当前形势下中国力量之间关系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3.主题: 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文化经典”中心词是“经典”,是材料里面的“享誉中外流传千古” 的典籍。传承的对象,不是文化,不是电视节目,不是阅读行为,应该是具体的中国文化经典。“传统文化经典”, 以“《尚书》《论语》《史记》”为代表而不限于这几部。以典籍为代表而不限于厚部头鸿篇巨著。经典诗词的 组合也可以涉及。如果写成了一般性的近现代文学“经典” 不可以。“中国力量”,无论是国家,民族,集体, 还是个人,因为传统经典、文化传承而彰显出来的一种有形或者无形的实力和自信,凝聚力,精气神,责任担当; 或者由此带来的一种成长变化迹象,即是中国力量,考生在实际写作中,应该注意中国力量的概念内涵的隐形呈 现。 考生更要注意深入议论传承文化经典和彰显中国力量之间的关系。 4.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规定了写作的内容,发言稿须基于对“文化经典传承”的思考谈当今中国力量和 文化经典传承之间的关系。其中,“选好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选取一个方 面谋篇布局,完成发言稿写作。 三:【素材参考】 四:【评分标准】 (一)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 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二)评分等级 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 48~60, 其中一等上 54~60, 一等下 48~53;二等卷 36~47,其中二等 上 42~47,二等下 36~41;三等卷 24~35, 其中三等上 30~35,三等下 24~29;四等卷 0~23。 (三)评分提示 1.考生能紧扣“传承文化经典”与“彰显中国力量”之间的关系行文,即视为符合题意,符合二类卷打分要 求。 2.全文偏离“文化经典传承”,或谈文化经典未体现“中国力量”,最高不超过 29 分。 3.全文完全脱离材料及主题,最高不超过 23 分。 4.为了从严要求学生审题,避免高考失误。完全没有发言稿的格式,原则上不超过 40 分。如有开头问候语、 结尾未出现感谢语,在正常评分基础上降 2 分处理。 5.鼓励对优秀作文敢于打高分,对差作文打低分,拉开差距,坚决反对只打保险分,要通过客观公正的阅卷 充分发挥模考的效能。 (四)个案处理 1.经“查重”,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 23 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 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 10 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 5 分。 2.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 50 字扣 1 分,扣满 3 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 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 40 分(不满 100 字,0~4 分;200 字左右,5~8 分;300 字 左右,9~15 分;400 字左右,16~25 分;500 字左右,26~35 分;600 字左右,36~40 分);未完篇的文章不 再扣字数不足分。 4.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 35 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 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 17 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 8 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 提交专家组处理。 5.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 1 分,扣满 5 分为止。 6.不写作文题目的,扣 2 分。 五:优秀作文 01.经典不朽,力量不竭 李岳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是高三某班的代表,我发言的题目是《经典不朽,力量不竭》。【作为发言稿的格式必须完成好】 《典籍里的中国》里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伏生将《书》传给晁错时的字字泣血。跨越千年,我们见到那残 存的 28 篇文化经典《尚书》时,一位中国士子淡泊而坚定的力量,依旧震撼人心。 故云经典不朽,力量不竭。我们应当大力传承文化经典,有效彰显中国力量。【核心观点应该尽早呈现】 要彰显中国力量,首先要传承文化经典。【分论点之一必须包含核心概念,阐述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文化 经典是中国力量的源泉,失去经典,中国力量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的同学或许认为“文化经典”过于遥 远,其实不然。我们现代所弘扬的爱国情怀也好,尊法风气也罢,甚至连求知风,也是从上古流传而来。先人们 在早期构建中国社会时,就已定下了现代诸多优良品质的雏形,这些都是祖先的智慧,祖先将智慧载于书册,便 成了文化经典。我们传承文化经典,便是追根溯源,从先辈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发展自我。一个个小我的力量发 展壮大,中国力量才得以彰显。木长者根必固。试想,若无这些文化经典滋养,我们从何去追寻源头呢?找不到 自己精神力量的源头,便会出现《1984》里恐怖而虚伪的社会,每个人浑浑噩噩,何来力量可言?【这一层重在 讲道理,没有列出传承的文化经典和具体的中国力量,议论略显空洞】 传承文化经典,是为了彰显中国力量。文化经典不能成为故纸堆里空洞的符号,而应该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助力中国力量的壮大。《典籍里的中国》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尚书》若平铺直叙的讲出那佶屈聱牙的文字, 大概会让许多人退避三舍,自然难用经典育力量。而当《尚书》变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禹敷土,随山刊木, 奠高山大川”变成了所有人血脉中的共鸣。能忘记中国吗?”不能!”场内外观众的坚定呼喊,喊出了对文化经典 的理解,也喊出了又一代中国人充沛的力量。我想每一位观众即使做不成大事业,也会在这次观看中润泽内心, 爱国情怀深植内心,在未来某一天迸发,燃烧成磅礴的中国力量。【读书交流会能够体现我的感受思考,不忘记 我的身份,任务意识较强】 文化经典本就是中国力量中“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缺少的只是将经典转化为力量的途径。幸运的 是,我们已有了不少成功的尝试,比如倪大红扮演伏生讲授《尚书》,让历史人物和当代书生撒贝宁穿越历史, 完成经典的传承,实现这个智慧和中国力量的接力;比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实话孔子让仁者爱人的理念在每一 个普通的中国人内心深处生根发芽;比如叶嘉莹先生将古典诗词带出国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经典的魅力,让 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好情感的追求植根在自古至今的中国人的血脉里。再如习总书记融文化经 典于时代诉求,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构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向世界彰显中国领导人 从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中汲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我们终会在文化经典的传承过程中,追溯至自己的根,再昂首迈步向前,彰显中国力量。经典不朽,力量不 竭。 感谢聆听! 【谷夫先生评语】全文作为读书交流会上的发言,整体来看较好的完成了驱动任务。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 流畅。主体部分以材料里的伏生护书为由头,稍作议论引出总论点。分论点从为什么和怎样做的角度论证论点。 只是举例论证深入分析不够,议论的方法还可以更灵活丰富一些。 02.经典之光普照今世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见证了《三国演义》的深谋远虑,我们领略了《孔子语录》的儒学智慧,我们感悟了《人间词 话》的诗意绝伦……典籍的思想和智慧之光,穿过历史的雾霭,重重照进华夏儿女心中,化作永不枯竭 的力量源泉。 今天,让我们重读文化经典,追溯普照今世的经典之光。 传承诗意,彰显中国淡雅情怀。 重温典籍,带我们回首男耕女织的美好:或是“种豆南山下“的朴素心情,或是“相与步于中庭” 的月下徘徊,抑或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淡泊情怀。 文化经典中的诗意在李子柒手中化为中国让世界着迷的魅力,他用镜头记录水稻的一生,稻花香里 话丰年;马踏山,不负春光好时节,似那般“妖童怨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的浪漫, 是文化软实力,白岩松慨叹李子柒在带有诗意的田园背景中制作美食,以一种令人羡慕的方式享受生活, 这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正是来源于典籍,又化作中国的文化力量,散发浓郁的诗意。 传承爱国,彰显中国骁勇精神。 古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雄心,今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秋瑾“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的壮志。文化经典中的爱国力量激励万千中国人民为国献身,读过《三国演义》,我们震撼于徐庶、甘 宁、孔明等人的为国赴死。读过《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感叹于七心灯前, 怀着兴复汉室,忠于国家的执念。这缕爱国之光传递给逆行疫区的白衣天使,传递给擎炬渡江的卫国战 士,也传递给守岛卫国 32 年的王继才……化作每个人保家卫国的力量。 传承协作,彰显中国携手共赢的理念。 翻开《六国论》,读到“使六国各爱其民,则足以拒秦。”品评墨子兼爱非攻,品赏《孔子语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难发现,典籍中的协作之光,已然化作如今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历史洪流的沉浮,我们携手共进,“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不以邻为壑,凝心聚力共担风雨,同舟定能绝江河,共舆方能至千里。 同学们,“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我希望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养分和力量, 如送《东阳马生序》中马生那般苦学经典,传承诗意情怀、爱国精神、协同理念。怀着对前人的敬仰, 我们也更有勇气和力量。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