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5 诗歌阅读
一、(2021·四川省成都市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
菊花。
1.下面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以雨后蝉鸣起兴。“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
蝉之踌躇满志,是因为它既得时、又得地。
B.颔联病后的频频把盏,不知满足,睡梦醒后,倚楼远眺,心中生起无限情,可见情之深
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
C.颈联化用“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而来。白诗和贺
诗都借荣而复枯的秋草来抒发情感。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
萧萧,给人以寒冷之感。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6 分)
1.【答案】C
2.【答案】
①失意之恨。(1 分)首句“得意”二字,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1 分)
②怀乡思归。(1 分)“征尘断处见归程”,秋雨新洗,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
显得分外清晰,怀乡情重,思归心切。(1 分)(分析“故园又负黄华约”句也可)
③多病之愁。 (1 分)“病来把酒不知厌”,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
为借酒浇愁,可见愁之深重。 (1 分)
④迟暮之感。(1 分)“斜阳”落日斜晖,“秋风发上生”,秋风萧萧,鬓发的斑白,
都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1 分)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满分。)
二、(2021·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1~2 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敞装。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释:①武威:一作“武城”。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742 年)改为武威郑,治所在今
甘肃式威。②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742 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标题点明了时节和地点,交代了写作缘由。诗人身在武威,听说朋友宇文判官出使
西域返回晋昌,浮想联翩,百感交集。
B.首联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片雨飘过城头,黄鹂飞上戍楼,暮春的边城一片空寂,使此
时的诗人平添几分作客天涯的感受。
C.颔联紧承上联,诗人构思巧妙,用语贴切,“飘”字写出塞外落花漫天飞舞的情景;“挂”
字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颇具匠心。
D.诗歌的语言不过分雕饰,整体上浅显易懂。通篇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塞外之
景色,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2.诗歌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6 分)
1.【答案】D
2.【答案】
①抒发诗人身处边塞,羁旅思乡的愁苦。
②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而功业未成的感慨。
③为好友出使西域顺利返回晋昌而感到欣慰。
(共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三、(2021·上海市奉贤区高三语文质量调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 1~3 题。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见及之作①
(北宋)王安石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②非少年。
强乞一官终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怜。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出使辽国前。昌叔,即朱明之,仁宗天圣年间曾任江阴知军,是
王安石好友。②末路尘沙:王安石曾以判官(相当于郎官)担任国使出任辽国。
1. 某同学想收录此作,可以编录此作的一书是( )。(1 分)
A.《介甫古体诗》 B.《半山格律诗选》
C.《临川长短句》 D.《王荆公辞赋选》
2.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第一联运用夸张手法,景象阔大悠远。
B.第一联写景点面结合,立体而有层次。
C.第二联写港口热闹非凡,富有生活气息。
D.第二联写海外物产入市,叹民生之艰辛。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 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
①前两联借景抒情,描写江阴的自然风景以及富饶繁华(1 分),表达作者不能留守江阴
的惆怅(1 分);
②颈联虚实结合(对比),“高亭笑语”回忆了与昌叔一家相聚的欢乐(1 分),“末路
尘沙非少年”写出对年老了还要风尘万里出使辽国的忧伤(1 分);
③尾联“强乞一官终未得”,抒发诗人想要留守江阴却不能实现的遗憾(1 分);
④结句“只君同病肯相怜”,直抒胸臆,流露出只有昌叔能懂自己,知音稀少的哀伤(或:
流露作者与昌叔的深厚情谊)(1 分)。(一点 1 分,给满 5 分为止)
四、(2021·安徽省阜阳市“五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
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亮(宋)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
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①.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
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小儿破贼②,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
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②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
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
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的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
臆,一个问句,传达出复杂情感。
B.“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写出了镇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形势,说明镇江进可以
攻,退可以守,足以作为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凭借。
C.“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作者希望以长江为天险,把广大的中原地区作为
收复的目标,根本就不把异族统治者放在眼里。
D.“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化用了祖逖统兵北伐的典故。在词人看来,南宋
统治者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2.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
亦相似。”请简析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似之处。(6 分)
1.【答案】C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析】
统治者自以为把长江作为天险,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
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
批判。
2. 【答案】
①词的风格上:词风相同,两首词都是豪放词风。辛词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虎”豪放之气扑面而来,读来让人热血沸腾。陈词的“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以山川的刚强写出了内心的豪气;
②表现手法上:两首词都多处用典。辛词用了孙权、刘裕等人的典故来表情达意。陈词用了
祖狄、谢安等人的典故来抒发情感;
③思想情感上: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愿望及爱国之情相同。同时,对南宋偏安一隅的苟且
偷生的不满之情也极为相似。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对比阅读中,把课内外的知识进行衔接,同时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对教
材的重视。
五、(2021·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海陵喜雨
甲戌四月晦日赋
贺铸
闰年四月之相交,旱天云物何萧骚。
清风卷地换尘世,白雨入林翻海涛。
殊胜农儿踏车健,少宽病夫挥扇劳。
须晴径买一渔艇,想见横塘深半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点明雨至时间和雨前景象,既照应了副题中的“晦日”,也暗含了作者喜雨的原因。
B.大雨既至,农人们内心充满了对天降甘霖的喜悦之情,仍然在雨中兴奋地踩踏着水车。
C.尾联用“须”“想见”写诗人的计划与猜测,大雨过后池塘水涨,正好可买艇游玩一番。
D.诗人有民生情怀,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农人的关心,这与《观刘麦》中所表达的情感相似。
2.诗歌的第二联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1.【答案】 B
【解析】
“仍然在雨中兴奋地踩踏着水车”错。
2.【答案】
①内容上:呈现雨前和雨时之景,雨前的风让世间顿感清凉,大雨的声势如海涛翻涌。
②结构上:“清风卷地换尘世”承接上联“旱天云物何萧骚”;“白雨入林翻海涛”引出
后两联的感慨和想象,同时也照应题目中的“雨”字。
③情感上:借风之清凉,雨势的浩大,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久旱逢雨的喜悦。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接近即可)
六、(2021·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 4 月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3
题。(8 分)
踏莎行·初春
(清)徐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①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旧河山,月痕③休到深深处。
【注】①春魂:春日情怀。本词作于明亡入清时。②金衣:指黄莺。③月痕:月影,月光。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起句点明时令尚在早春时节,梨花还没有开放,百草刚刚发芽。
B.“晶帘”句写水晶帘寂然空垂,无人掀动,触发词人愁思渺渺。
C.“金衣”句明写莺声悦耳,暗写词人渴望挣脱牢笼、奔向自由。
D.全词借景生情,含蓄地抒发了兴亡之感,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2.填入下阕“碧云犹旧河山”方框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叠 B.隐 C.画 D.藏
3.前人评价此词“于念旧伤离之中,寄沧桑之叹”,请据此赏析下阕情景相融之妙。(4 分)
1.【答案】C
【解析】
暗写无人赏识其歌喉的寂寞。
2.【答案】A
3.【答案】
下阕首先以景物点明春愁原因:不见故国,没有归舟,唯见落日、江流不尽;“夕阳”“江
水”暗示前朝没落,“扁舟何许”暗含词人精神无着落之痛,(2 分)尾句词人祈求月亮
不要将“旧河山”照亮,免得触动内心痛楚,这个典型的景物最为深切委婉,写尽易代之
悲。(2 分)
七、(2021·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 4 月模拟考试(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 题。
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①
苏 轼
高平四面开雄垒。三月风光初觉媚。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
歌翻杨柳金尊沸。饮散凭阑无限意。云深不见玉关遥,草细山重残照里。
【注】①元丰二年,诗人前往湖州上任期间路经泗州(即"高平")所作。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气势宏阔,次句柔婉明丽,一"雄"一"媚"相映成趣,足见苏词的开阖自如。
B."园中桃李""城上亭台"用白描手法概括出眼前所见,春光明媚,令人心醉。
C."饮散"一句带动了词意的转折,之前诗人感觉非常欢愉,之后生出无限感慨。
D."歌翻杨柳"一句,把热闹的欢宴写得有声有色,"杨柳"也隐含着思乡之情。
2.这首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
分析。(6 分)
1.【答案】D
【解析】
“思乡之情”错。
2.【答案】
最后两句以景结情。(2 分)这里的意思是说由于云雾缭绕,难以见到遥远的玉门关,只看
见夕阳”下的山峰和绿草,(2 分)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感到前路迷茫的复杂心
情。(2 分)
八、(2021·宁夏顶级名校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小题。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高启①
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②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人。诗题中刘将军和杜文学是他的好友。②鸟:大鹏鸟。《庄子·逍
遥游》中有“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诗人和朋友晚登西城,触目所及,树木凋零,仰望夜空,北辰闪烁,不禁悲
从中来。
B.颔联中诗人写自己客居他乡飘零江湖,不禁悲叹:偌大天下竟然没有一个经世济民、
治国安邦的人才。
C.颈联中“生”字生动传神,好像鹏鸟借助风力才长出了翅膀,突出了风对鹏鸟展翅
飞翔的重要意义。
D.尾联和首联遥相呼应,情绪一改悲伤为豪迈健壮,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于沉郁中
见昂扬。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概括。(6 分)
1.【答案】B
【解析】
B.“不禁悲叹:偌大天下竟然没有一个经世济民、治国安邦的人才”错误。此处运用反问,
暗指刘、杜二位友人就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的人才。故选 B。
2.【答案】
(1)对天下战乱频仍、时局动荡的忧伤。(2)对朋友出众才能的赞美。(3)对友人救世
济民的勉励和自勉。
【解析】
诗的首联提挈全篇,是全诗抒情的出发点。“木落悲南国”,一个“悲”字为全诗定
下了基调,同时也点明时在秋令。从《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可以
想见,诗人是由草木零落想到美人迟暮、国事衰败因而发出悲叹。诗人站在高高的城楼上,
仰望高空,只见众星环绕着北斗星旋转。这不禁使他想到孔子的话:“为政以德,譬如北
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是,现实是“登城望神州,风尘暗淮楚。江山带睥睨,烽火
接楼橹。并吞何时休?百骨易寸土。”这句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表达了对天下战乱频
仍、时局动荡的忧伤。
颔联由望中众星拱卫北辰引出登临者的思绪。诗人是一个有怀抱的人,曾道:“策勋万
里,笑书生、骨相有谁曾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
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从这里可以设想,诗人此次出游的目的,可能有两个
方面:一是考察社会形势,以便待时而举;二是为了寻求志同道合的“经济”人才,共同实
现理想。“经济岂无人”,既有“夫子自道”的意味,又含对刘将军、杜文学的期望,有力
地表达了诗人的坚强信念,对朋友出众才能的赞美。
尾联“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诗人和刘将军、杜文学互相约好,一起努力,收拾
这“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的烽火连天、战尘滚滚的局面。从这一联中可以看
出,这位被“文字狱”腰斩的诗人,决不是那种放弃社会责任,坐等天下太平的“纷纷儿女”
辈。表达了对友人救世济民的勉励和自勉。
九、(2021·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下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 阅读郭沫若《立在地
球边上放号》一诗,结合具体诗句谈谈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本文的观点。(4 分)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 Rhythm(节奏)哟!
1.【答案】
①该诗运用一些意象“北冰洋、太平洋、地球”,无疑都是传统诗歌中没有的意象,是
一种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中国诗歌的范畴,达到了整个地球、整个宇宙的宽度,对
怀有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人特别有影响力。
②传统文学中闲适安静的白云在郭沫若的新诗里变成“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形
成一种强烈的力量感,力量雄强到要“把地球推倒”,意味着去摧毁旧有的、固有的
一切。而且“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不但大力赞颂这种破坏-建
设的雄奇力量,而且渴望着破坏了旧的并同时建立起新的世界。
③这首诗用大量呼告“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
滚的洪涛哟!”等形成视觉、听觉上的震撼。把传统诗歌的那种含蓄甚至压抑的情感
解放出来,强调激情勃发,强调形式自由,突出积极进取。
评分说明:写出 2 点即可,1 点 2 分,共 4 分。每点要有观点和依据,需结合具体诗句。
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十、(2021·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下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第 1~3 题。(8 分)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陈]阴铿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①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②与城闉③。
【注】①鼓声:古代开船时,打鼓为号。②江汉:指今湖北省一带。③城闉:城门,此指作
者所在之城。
1.对标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江津”是人名,“光禄”是地名
B.“江津”是人名,“光禄”是官职
C.“江津”是地点,“光禄”是官职
D.“江津”是地点,“光禄”是地名
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本诗和陶渊明《饮酒》都是五言古诗。
B.这首诗与李白《送友人》的题材相同。
C.本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思想感情。
D.本诗描写细腻,想象奇丽,语言清新。
3.本诗围绕“不及”层层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 分)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
①首先是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不及”,作者靠在江边望着友人乘船远去,虽是百般依恋也
无可奈何。
②其次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描写“不及”的感觉,直到开船的鼓声完全散去,友人的
船在天边完全看不见,作者还在河津长望。接着通过环境描写突出时间之久,作者细致
刻画了周遭环境的变化:直到岸边的离亭里人群已经散去,码头上只剩下鸟儿,晚钓的
人都已经收线回去,周围安静得连林中树叶的飘落都似乎听得清,诗人仍然徘徊当地,
沉浸在“不及”的懊丧之中,久久不肯离去。
③最后通过直接抒情,深刻表达了自己错过送别友人后无可奈何怅惘若失的感受。全诗通
过不同方式的层层铺写,把自己送友人“不及”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评分说明:4 层各 1 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 分。情感概括不准确、分析不到位酌情扣
分。
十一、(2021·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下学期 4 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送集贤①崔八叔承恩括图书
钱起
雨露满儒服,天心知子虚②.
还劳五经笥③,更访百家书。
赠别倾文苑,光华比使车。
早云随客散,寒树出关疏。
相见应朝夕,归期在玉除。
【注】①集贤:集贤殿书院的省称。②子虚:指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著《子虚赋》。③五经
笥:藏五经的竹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崔八叔受天子恩宠的原因,以雨露喻恩宠,以子虚喻文学才华。
B.崔八叔文才横溢,学识丰富,才被朝廷派去搜寻遗失的先秦诸子典籍。
C.崔八叔离京,文坛人士纷纷写诗为他送别,荣耀堪比朝廷派出的使臣。
D.诗人想象崔八叔出关赶路的情景,实际是在想象崔八叔努力搜寻图书。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6 分)
1.【答案】B
【答案】
“搜寻遗失的诸子百家典籍”错。“百家”借代,指各种图书。)
2.【答案】
①相信崔八叔会不负皇恩,不辞辛苦搜集图书。
②希望崔八叔成功搜集图书,早日归来复命。(每点 3 分。注意:问题关键词是“中心思
想”。如果答“赞美崔八叔才华横溢、学问丰富”,出于鼓励学生的目的,可以给分)
十二、(2021·四川省天府名校学年高三 4 月诊断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
题。
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②,衰颜欲付紫金丹③。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严郑公,杜甫的朋友严武。严武再次成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后,曾写信邀请杜甫,
杜甫决定重还成都。②黄阁老,指严武。③紫金丹,指烧炼的丹药,传说可以延年益寿。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实写沙岸崩塌损坏药栏,已连同江槛落到湍急的水流中,也写出诗人对社会现状
的焦虑。
B. 颈联提到诗人的生计和身体状况,是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写出对朋友
的信赖。
C. 尾联诗人回顾过去三年,人瘦得皮包骨头,《行路难》典故,包含着诗人历经艰难后
的感慨。
D. 本诗是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之作,将瞻望与回顾一同叙述,更显示出作者思想感情
的深厚。
2. 颔联为本诗名句,请分析其丰富意蕴。
1.【答案】 A
2.【答案】
①本联写诗人要清理花木,培植新松,斩除恶竹;
②“恨不”“应须”四字写出诗人对峻秀挺拔的“新松”的喜爱以及对随乱而生的“恶竹”
的憎恨;
③这两句兼寓扶善嫉恶之意。乱世中诗人的才干难以为社会所用,而各种丑恶势力却竞相
登上政治舞台,诗人由此感慨万分。
十三、(2021·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 4 月学情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 1~2 题。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②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
州已近。②姜夔: (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多才多艺,
精通音律,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③亚:接近。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之怯,间接表达出词人对归家途中充满艰难的愁苦。
B.上片写画船载愁、风浪打头等归家阻碍重重的压抑场景,奠定全词沉重的感情基调。
C.下片中写景虚实结合,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表现了词人临近家乡的喜悦。
D.结句“一年灯火要人归”情意浓厚,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也写出自己归心之急
切。
2.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水发之。而发之又必
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依据陈廷焯的
说法来赏析这首词的下阕。 (6 分)
1.【答案】B
【解析】
“奠定全词沉重的感情基调”错。’词的上片给人沉重之感,但下片却写得暖意浓浓。词
人远在异地,跋山涉水已经快到家了,所以下片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
打头变为春波迎桨,词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溢于言表。
2.【答案】
①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
②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己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来表达自己归乡的心切,
也可推知冢人对自己归家的期盼
③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
情。④借景抒情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寄情于景物,含蓄隽永,反复缠绵,表
达了阐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答出①④各给 2 分,答出②③任意一点给 2 分)
十四、(2021·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下学期 4 月模拟考试(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
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
②,剪烛看吴钩。剩喜③然犀处④,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⑤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
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 ①《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虞允文督建康诸军以舟师据金主(完
颜)亮于东采石,战胜却之。”②风景:《世说新语》中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句。③剩喜:甚喜。④然犀处:指采石矶。⑤香囊:《晋书·谢玄传》中有谢玄“少年时好
佩罗香囊”之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雪洗”二字显诗人闻胜之喜,接下来“约”“留”二字则写出作者身处后方
未能参战之憾。
B.作者胸怀豪壮,热烈歌颂采石之战的大胜,又想象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表达杀敌
建功的迫切愿望。
C.下“忆当年”六句,借周瑜与谢玄赞美此战指挥官,既写出其功业卓著,又写出其
生活风流洒脱。
D.下“赤壁”三句,用“落照”与“衰草”之景写愁情,作者心念北方失地,大捷虽
喜却未解全忧。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概括。(6 分)
1.【答案】C
【答案】
“又写出其生活风流酒脱”有误
2.【答案】
(1)"雪洗虏尘静"表达闻战事大捷而欣喜之情;
(2)"剪烛看吴钩""忆当年"抒发渴望建功立业从戎报国之情;
(3)借赤壁之战典故触景生悲借古讽今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每点 2 分,每点感情、分析各 1 分,意对即可)
十五、(2021·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 3 月模拟考试(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
答。(8 分)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③。
牡丹④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⑤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北宋 1127 年灭亡,此诗写于 1128 年,汴京失
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 ②海:暴雨。 ③洗甲兵:《北堂书钞》 引《六韬》,“武王伐
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 ④《牡丹》写于 1136 年。 ⑤伊洛:指
诗人的故乡洛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观雨》首联写诗人虽不事农事,但留心天气,“阴晴”既指天时,也指时局,见兴致,
见气势。
B.《观雨》颔联渲染雨前、雨来时的气势,视听结合;《牡丹》尾句借助动作塑造人物形
象,抒发情感。
C.这两首诗都写于北宋灭亡之后,诗人观雨,看牡丹,情绪或昂扬,或沉郁,但都流露出
亡国之痛。
D.这两首诗中,诗人自称龙钟客,借景抒情,一语双关,《观雨》还借典故抒情,《牡丹》
则托物言志。
2. 《观雨》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3.结合这两首诗,分析《观雨》和《牡丹》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3 分)
1.【答案】D
【解析】
《牡丹》没有托物言志,只是借物抒情。
2.【答案】
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描述了山中暴雨
时的壮阔昂扬之景。
3.【答案】
《观雨》因雨寄怀,表现对抗金胜利的渴望,为了重建太平,不顾个人利害。《牡丹》抒
发诗人真挚强烈的忧国伤时之情\思念故乡,怀念故国,亡国之痛,无力报国之哀苦\伤悼
故国,感怀身世。
十六、(2021·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下学期 4 月第二次质量调研测试(二模))阅读下面作品,
完成第 1~3 题。(8 分)
秋怀(其二)
孟郊 〔唐代〕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 本诗是一首五言古体叙事诗。
B. 本诗着重写诗人秋夜的感受。
C. 本诗虚实相生摹写老病情怀。
D.本诗情景交融意象新颖独特。
2.以下评价最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 分)
A 沉郁峭拔 B 清新流畅 C 深沉刚劲 D 含蓄委婉
3.“老客”主观感受融入全诗景物,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加以赏析。(5 分)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
本诗开篇描写秋夜月色凄冷、交代“老客”志气单弱,情感基调贯穿全诗景物。起句写月
色,将视觉化为触觉“颜色冰”,月色幽冷森寒使老而漂泊的“老客”越发感到意气单弱,
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互相渗透;三四两句写秋夜的风和露,露冷得寒意侵人,轻微的露滴
声惊破诗人梦境,以梳齿梳骨喻寒风冷冽、锋利,程度深重,意象、动词、喻体的选择带
有老客苦寂难眠、冷上加冷独特强烈的个体体验。结尾两句转写屋外梧桐叶落之状和声音,
梧叶已枯枝干不失峥嵘,秋风掠过发出悲声,梧桐枯萎不失刚硬,含有老客自悲自失但并
不颓丧绝望的心态。全诗将“老客”衰老、病痛、寒冷等精神失意、生理不适的主观感受
与景物融合,营造了孤寂、冷峻、峭拔的意境氛围。
十七、(2021·四川省遂宁市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 4 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 1
〜2 题。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①遮掩窗儿黑。
注释:①亏伊:也有版本作“生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本词按照由外到内再到外的顺序写景,视觉、听觉巧妙交织,营造了凄清冷落的气
氛。
B.“一片伤心白”中“白”字,既是月光在夜空洒落的真切写照,也衬托出词人思友怀
乡的愁绪。
C.“蟋蟀灯前欺病客”一句,将蟋蟀拟人化,病居异地他乡,连蟋蟀也来欺人,搅人心
绪。
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两句,不及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境孤凄。
2.“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两句可谓精妙,请简要赏析。(6 分)
1.【答案】D
【答案】
“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意境更凄清,苏词清逸放达。
2.【答案】
①用典(化用),“亏伊遮掩窗儿黑”巧用《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暗示
自己百无聊赖的心绪。
②拟人,“亏伊遮掩窗儿黑”句将芭蕉拟人化,将芭蕉写得善解人意,衬托词人离情难耐
的心情。
③以景结情。将词人怀人而不得的愁绪,寄寓在瑟瑟秋风中的芭蕉上,使情绪表达得更加
含蓄,耐人寻味。
④用字遣词工巧,前后呼应。例如“黑”字与上片 “白”字遥相呼应,均从视觉上来写
作者的心情。伤心之人触物皆可伤心,更何况身在旅途之中,面对满地清辉,一个“白”
字尽写作者的怕见,下片的“黑”字,更是写出了夜半无眠时作者内心的悲凉。( 也
可回答“亏”与上句“欺”字形成对照)(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有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十八、(2021·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
题。(共 12 分)
金缕曲·东渡留别祖国①
李叔同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
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②。恨年年、絮飘萍泊,总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
听匣底、苍龙狂吼③。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注释】①本词写于 1905 年作者赴日留学之时②淞波溜:淞江水泻注不止。③苍龙:指宝
剑。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以“暮鸦”“衰柳”营造萧瑟悲凉的离别氛围,写出了东渡求学的迫切心情。
B.“破碎山河谁收拾”一句,是对国家现状的叩问,也是“离人消瘦”的深层原因。
C.“恨年年”两句,化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悲叹往事不堪回首。
D.“长夜凄风眠不得”两句,形象写出内心的痛苦挣扎,也表达出诗人远大的理想。
2.“愁黯黯,浓于酒”一句,以酒写愁,化虚为实。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3 分)
A.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B.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C.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蝶恋花》)
D.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石孝友《更漏子》)
3.本词对爱国情感的抒发兼具缠绵与豪放,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 分)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
本词在抒发爱国情感时,既深婉动人,又豪迈奔放。如用“刻骨双红豆”形容自己对祖国
的依恋相思之情与刻骨铭心之爱,以香草美人、比兴寄托的手法表达爱国情思,读来真挚
感人。再如写苍龙于匣底狂吼,生动表现出诗人的不甘、愤懑以及蓄力待发之势,其慷慨
悲歌与雄心壮志,读来震撼人心。
【解析】
“豪放”“缠绵”各 3 分;诗句解读 1 分,具体情感 1 分,“豪放”“缠绵”含义理解 1
分。
十九、(2021·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下学期 4 月统一测试(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
3 题。(共 12 分)
望夫石
【明】许炯
劝君莫种柳,不如荆棘树。日日送人行,不解留人住。
劝君莫喜鹊,鹊不及慈鸦。时时惊妾梦,误报客还家。
柳条枯尽鹊声息,慈鸦夜夜啼荆棘。万里征夫望不归,新妇山头化为石。
化为石,几春秋。风中怨,雨中愁。征夫若有归来日,石不能言心亦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柳”谐音“留”,却不知留住行人,让人增添相思之苦,思妇因此感叹“莫种柳”。
B.鹊鸣悦耳原本令人喜爱,思妇却觉得分外的聒噪而心绪纷乱,于是劝人“莫喜鹊”。
C.柳不及荆棘,鹊鸣不及鸦啼,这种异乎常情的取舍,反映了思妇内心深处的愁怨。
D.“万里”“几春秋”分别写距离之遥与时间之久,“风”“雨”兼写环境与人的心
情。
2.下列诗句都写了“梦”,其中所梦见的内容与本诗中“妾梦”最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萧淑妃《夜梦》)
B.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杜牧《秋梦》)
C.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D.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3.“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
诗人王建所写的《望夫石》。两首诗对征夫回来之后的结局有不同的处理,许诗写“石
不能言”,而王诗写“石应语”。你更愿意接受哪种结局?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的理
由。(6 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
答案示例 1:
我更愿意接受王诗的结局。征人归来后石头可以说话,则思妇满腔的思念、哀怨可以尽
情倾诉,饱尝悲苦的思妇可以得到慰藉。如此结局可使故事的情节产生跌宕的效果,而
这种有点喜剧色彩的结局也让人看到希望,感到美好,得到安慰。
答案示例 2:
我更愿意接受许诗的结局。征人归来后石头不能说话则思妇满腔的思念、哀怨无处倾诉,
这漫长的等待及复杂的心绪永远无人知晓。如此处理则思妇的形象更为凄苦,尽管其悲
剧性令人难受,但这种悲剧在真实生活中并不罕见,应该接受
答案示例 3:
我更愿意接受许诗的结局。“休”有喜悦的意思,“不能言心亦休”可以理解为尽管满
腔的思念无法倾诉、无人知晓,但只要征夫能归来就不负这长久的守望,思妇就心满意
足了。如此处理突出了思妇不计个人委屈而惟愿心上人平安归来的善良与深情,感人至
深。
【评分参考】6 分。思妇想说的内容、思妇的心理或形象、效果三个要点,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有其他思路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二十、(2021·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下学期 4 月高考模拟(二))阅读下面这首唐
诗,完成 1~2 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
事。公元前 196 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③薰弦:指虞舜创作
的《南风歌》。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写尉佗在刘项逐鹿中原之时,前往岭南称王,“自”字尤见其机敏。
B.颔联概括尉佗的政治经历,其目的是为突出任嚣、陆贾二人的历史作用的
C.颈联由“昔时”写到“今世”,突出后人对尉佗感念,饱含历史沧桑感。
D.诗人登楼怀古,纵横开阔,叙议结合,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尉佗的功绩。(6 分)
1.【答案】B
2.【答案】
①矿佗能够审时度势,一统南海;
②些历全大局,称臣汉期,带来了长久的和传定;
③他恩泽越地,受到越爱载和后入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