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辑:求同存异+把人关进“笼子”
0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交往中,人们往往因某方面的趋同相互吸引而走得比较近,同时疏远、排斥与自己存在较大差异的人。
面对这样的交往,有人觉得趋同会给人带来快乐、和谐;也有人觉得这意味着多样性的缺乏,还可能
会影响到认知。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点拨】
这道作文题,材料本身的立意指向明确思辨同声相应与异声相斥现象,讨论生活中应该趋同还是求异。
材料第一段指出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趋同、排异现象,材料第二段说的是趋同的利与弊。在人际交往中,一
般都存在互相吸引或排斥的现象,此题侧重在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交友观。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
从两个方面来思考:求同的交往,双方往往能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更有默契;求异的交往,则可以带来多
样化的局面。所以,不管是趋同还是求异,只要是正常的人际交往,都是有益于成长的。材料中的观点看
似对立,却并非正误对立,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不可单极思维,要能够比较权衡。围绕如何看待人际交往中
的同声相应、异声相斥,可以有以下立意:1.同气相求,和谐默契。有共同思想的人往往快乐与舒适。考生
从这方面入手,可以重点谈论“和谐默契"的重要性。
2.听取异声,有容乃大。只有善于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并学会明辨是非,才能让自己的路不会越走
越窄。考生从这方面入手,可以重点讨论“有容乃大”的好处。
3.尊重差异的同时寻求和谐。《论语》中讲“君子和而不同”,多元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为了达到让世界更多姿多彩的目标,我们需要统一价值观,但同时要敞开心怀,聆听不同的声音。考生从
这方面入手,可以重点谈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等。
失误提醒
1.写作没有围绕交往时的吸引和排他来阐释,而是泛泛地谈交往、包容,立意偏颇。
2.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刻意贬低另一个角度的观点,从而导致语言过于偏激,反而无法使人信服。
【范文】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维亚写道:“友谊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志同道合的结果。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但凡是人,总要“来间”的。但是,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个体存
在的本身就是多样的。不管我们身处何种立场,都应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胸襟。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和谐沟通和发展的前提。和与不同犹如两个齿轮,凸出的齿印有着自己独特
的痕迹,可齿轮在相互摩擦中逐一吻合,又体现出和谐美。大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小到曲水流觞的
雅集,都是这种融合的体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世间万物总是紧密联系的。不妨没想一下,一个国家的
繁荣发展,怎么少得了与世界的和谐往来?一个国家的美好未来,怎么少得了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一个人
在交往过程中,怎么少得了与他人合作沟通?交往时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让我们在遵循和谐原则的基础
上,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找到了更多发展方向,长久立足于世。阿基米德终日沉静思考,超凡脱俗,可他
又深入群众,获取真知:尼采独立思考,沉郁孤独,可他游历四周,把所想传播出去; 道家推崇真善美,
将其融入大众的道德规范,却不忘独立于模范与盲目的随大流之外。和而不同能让我们在多元化的环境中
和谐成长,利己达人。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要求我们时时保持宽容心态。物各有性,各有其美,人性亦然。人的思想是无
法统一的,正如古语所言:“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异类的介入虽然会打破某种浅层次关系的平衡,但也
会产生奇妙的变化,正如贝壳中的沙砾,成为晶莹的珍珠;海面上的水汽,化为滋润万物的甘霖。美国最后
一位印第安大酋长西廷.布尔说:“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这不是一件坏事,苍鹰不必变成乌鸦才有和平。”
我们没有必要要求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应该尊重别人的不同,以开放、宽容的心接纳人世万物,选择适
合于自身的特性并丰富自己。只有充分运用求同存异的智慧,才能妥善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获
得与人交往的快乐。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和”只是调和,不是彻底融合,我们要始终清醒地保持着自己的特性,不
问是非、盲目跟风才是不可取的做法。千夫诺诺,不如一土谔谔。一个独立思辨的结果要远胜于一堆空洞
无物的附和。思想的生发,在于求同而不趋同,不盲从,在异质中掘金,在质疑中演进。
【点评】
本文紧和材料,把和而不与求同存异联系起来,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第一段引入话题,表明观点;接
着分别从个体层面与国家层面,强调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重要性;然后探讨怎样做到求同存异;最后辩
证看待,升华主题,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年,非洲想建世界上第一个野生动物国时,管理者就如何避免动物伤人邀请来不少动物专家出谋划
策。讨论会上,专家们就如何把笼子建得更好、更大、更结实各抒已见,众说纷纭,可管理者还是觉得这
样体现不出“野生”“天然”。这时,一个“外行”提出把动物从笼子里放出来,把人关进“笼子”的建
议。管理者听后拍案叫绝,立即选用了这一方案。野生动物园的建立,使动物能在自然环境里自由自在地
生活,也使人们能坐着汽车欣赏猛禽野兽。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题目解读】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世界上第一个野生动物园建立的
故事,第二部分是具体的任务要求。第一部分中专家们拿不出能够体现“野生”“天然”等特点的方案,不
是因为他们水平不够,而是因为他们受困于思维定式。一个“外行”之所以能够提出把动物从笼子里放出来,
把人关进“笼子”的建议,是因为其运用了逆向思维,或者说变换了常规思维角度。综合起来考虑即可进行
立意。
立意引导:①莫受困于思维定式;②逆向思维的重要性;③换个角度天地新;④重视“外行”的智费;
⑤隔行如隔山,隔山不隔理。
【范文】
换个角度天地新
平日里,我们常用“外行”来形容对某一专业一窍不通的人。然而,说来也奇怪,历史和现实生活中,
一些重大发明和发现,却恰恰出自“外行”之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叫贝斯特.斯文顿的英国随军记者,在法国目睹了英国远征军浴血奋战的悲
壮场面后,突然灵感一闪:如果给拖拉机穿上钢甲外衣,岂不是既能进攻敌人的阵地,又能抵御敌人的机枪
和炮火的射击吗?这项建议被时任英军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慧眼独识,丘吉尔命令军工厂进行研发,
结果用一年多的时间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坦克“小游民”。这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有影响力的发明。
“外行”搞出发明的奇事还真不少。比如,发明彩色胶卷的乔治.伊斯曼是银行记账员,发明安全剃刀
的金。坎普.吉勒特是售货员。不光是这些“小打小闹”,一些重大科学发明也有“外行”的身影。比如,
发现核苷酸生物遗传密码的人,是“整天看星星”的天文学家盖莫夫。
必须承认的是,某一领域的重大发明和发现,绝大多数是由本领域的专家完成的。但是,精通自己专业
的内行,有时好比攀上一棵大树,左右纵横的枝枝叶叶常常挡住了视线,使自己摸不清方向。而“外行”
的好处在于,他站在“树”下或远处,反而能看清主干和树枝的生长趋势,从而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某国际游泳大赛曾出现过这样有趣的一幕:接力队员们在夺得比赛金牌后,激动之下把教练抬起来扔进
了泳池里。见教练在水里扑腾挣扎,队员们方才醒悟:“哦,咱们的教练压根儿不会游泳。”如今在体育界,
“外行指导内行”的新鲜事并不少见。当年德国国家队主帅克林斯曼为了唤醒“沉睡的德国足球”,鼎力
推荐曲棍球教练彼得斯担任球队技术主管。陈洪彬是我国第一位专门从事自由式滑雪的教练,但他并不会
滑雪,可就是这样一位不会滑雪的“门外汉”,把中国自由式滑雪推向了世界舞台。(列举多个事例论证观
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诗人说:“工夫在诗外。”棋手说:“棋外寻胜着。”当今社会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和趋势是综合化、整
体化。隔行如隔山,隔山不隔。在遇到社会展的难题时,不妨听听“外行”的意见,或许会让人脑西洞大
开的灼见,正所谓“换个角度天地新”。(提出建议,回照标题)
【点评】本文立意深刻,论证充足,紧紧围绕“换个角度天地新”这一论点组织
材料,进行论证。本文论证的特点:一是多用例证,有时是单独事例的呈现,有时则是以排比的形式呈
现,一系列恰当而典型事例的运用,使得中心论点的论证十分充分。二是善于使用比响论证,第四段用“攀
上一棵大树”作比,使得说理深入中心,形象生动。结尾重申观点,回扣标题,突出了中心论点、使得中
心论点更加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