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浙江省高考模拟检测(五)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浙江省高考模拟检测(五)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83899

大小:129.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浙江省高考模拟检测(五)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 我们要坚决摒.(bǐng)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mó)式,继续发扬攻艰克难的精神,让天蓝、 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从蓝图变为现实。 B. 科技的力量,不仅可以让“蓬头垢面”的文物光彩焕发,还能为故宫提供.(gōng)更多呵护,从而消除横 亘.(gèn)在文物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让人们近距离聆听文物的故事。 C. 糯米、枣泥、豆沙等南北西东诸般滋味,用粽叶一包,棱.(léng)角分明又百味迭现,让我们随手一拎. (līng),便穿越远古今朝,这便是中国节于我们的终极意义! D. 兴衰荣辱在历史的更替中悄.(qiǎo)然潜行,如今的朝宗桥仍以蓬勃的生机与无畏的气概,继续承载.(zài) 着时代飞速转动的车轮,心无旁鹜,奋勇向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 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这里既考 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本题中, A 项,摒弃,应读 bìng;攻艰克难,应写作“攻坚克难”,坚,指坚固的堡垒。 C 项,拎,应读 līn。 D 项,心无旁鹜,应写作“心无旁骛”,骛,指追求。 故选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不知何时,“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深入人心,无数家长奉之为圭臬。究 竟何为“富养”,怎么“富养”,“富养”的结果又如何,却没个定论。有些家长以为自己省吃俭用,对 孩子慷慨解囊....、有求必应就是富养,这种想法未免狭隘。 【乙】“富养,不是物质上的极尽满足来撑起孩子自以为是的骄傲,”教育专家钱红指出:“真正的 富养,是心灵和精神上的厚蓄滋养,是建立在父母理解孩子基础上的一种德育。” 【丙】如果想要培养出“绅士”“淑女”,父母应该给以..孩子精神财富——即爱、理解、尊重和教育,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人。孩子的品质会受到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如果生活在一个温馨、乐观 的家庭氛围中,相信遇到再大的挫败,他也可以独力..经营自己的人生。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慷慨解囊 B. 给以 C. 耳濡目染 D. 独力 3. 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A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 项,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结合“对孩子”分析,此处主要讲对自己的孩子,不是别 人,不合语境。 B 项,给以:后面只能跟所给的事物,不能跟上人。结合“孩子”分析,使用错误。 C 项,耳濡目染:听得多见得多了,无形中受到影响。此处可改为“言传身教”。 D 项,独力: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某事。修饰“经营”,符合语境。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 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 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 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 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B 项,冒号改成逗号。“教育专家钱红指出”的后面是“指出”的内容,不需要用冒号。 C 项,把破折号改成逗号,或者去掉“即”。破折号后面的话是对破折号前面词语的概念内涵作具体解释, 所指范围相同。破折号和“即”作用一样,可以把“即”去掉。 故选 A。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历代书法,在用笔、结体上,留下并创造了丰富的遗产,在局部行气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但长 期忽略了对整体艺术旋律的研究和运用,这大大削减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B. 由于作者读者是同代人,人生经历与感受容易产生共鸣,使得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 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 C. “道法自然”的环境伦理观,旨在倡导一种师法自然、遵循自然、善待自然之道为目的的理性态度,要 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 D. 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抽象的东西,比如认识 问题的方法、人生的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 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A 项语序不当。“留下并创造了丰富的遗产”中“留下并创造”应改为“创造并留下”; B 项成分残缺。“由于作者读者是同代人,人生经历与感受容易产生共鸣,使得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 成并日渐扩大”中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可删去“使得”; C 项结构混乱。“旨在倡导一种师法自然、遵循自然、善待自然之道为目的的理性态度”中“旨在……为目 的”句式杂糅,可删去“为目的”。 故选 D。 【点睛】病因只注明考纲规定的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 辑六种,不要注小类别,在分析时可以指出小类别。如“句式杂糅”的病句在病因处注明“结构混乱”, 在分析错因时指明“……”和“……”杂糅。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地球“指纹”中包含了甲烷和臭氧成分,这被称为生物标志。对此,陈果解释道:“臭氧和甲烷这两种 分子在自然条件下会产生化学反应,①____________。所以,除非有外力干预,否则我们不会看到臭氧和 甲烷长期稳定地共存。而外力干预的途径之一,就是存在生命活动产生的生化过程,这一过程能不断地补 充大气中的臭氧或者甲烷。因此,②____________,是确认某一星球上存在生命特征的途径之一。” 如果在大气的光谱中发现水蒸气,则可能意味着这个星球具有独特的温度、压强条件,以及液态水存在的 可能。“而从目前人类认知来说,③_____________。因此,发现水蒸气是寻找生命迹象的第一步。” 【答案】 (1). ①从而导致甲烷或者臭氧减少(一般而言,两者无法稳定共存)。 (2). ②观测到(发现) 臭氧和甲烷共存 (3). ③液态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生命离不开液态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先找是否有标 志,如关联词、修辞等;如果没有,就看其意思。本题,第一处,据下文“所以,除非有外力干预,否则 我们不会看到臭氧和甲烷长期稳定地共存”可知,答案应该是甲烷和臭氧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是无法稳 定共存的。第二处,通过上文的分析,尤其加入了“而外力干预的途径之一,就是存在生命活动产生的生 化过程,这一过程能不断地补充大气中的臭氧或者甲烷。”这个条件之后,可以得出结论——生命活动使 得二者共存,据此可判断是否有生命活动。第三处,第二段结论得出的顺序为——因为发现“水蒸气”, 所以可能有“液态水”;又因为“液态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所以,可以根据是否有“水蒸气”来判断是 否有生命特征。整道题目的设置是依于“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有的是据上下文填写“前提”, 有的是填写“结论”。本题目意思对即可给分。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 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 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 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写句子规律:(1) “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 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 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 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等;(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6. 阅读下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快递业数据,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概括 2014—2018 年快递业务量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不超过 20 个字。 (2)结合上述图表并联系实际,分析近五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的原因,不超过 70 个字。 【答案】(1)前三年增长速度迅猛,近两年趋势变缓。 (2)近五年互联网用户飞速增长使得网购普及,为快递业务量的迅猛增长提供了海量的客户资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1)题目要求概括“2014—2018 年快递业务量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首先根据图表的题目找到图 1,然 后观察图表,找到“快递业务量”柱状图示,交换横纵坐标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 言准确概括即可。 (2)题目要求“结合上述图表并联系实际,分析近五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的原因”。首先根据题干 信息找到图 2 的语境,分析“移动宽带用户”和“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两项数据的变化趋势,再联 系图 1“快递业务量”增长情况,从而得出近五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注意字数的限制。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未来,5G 的生活什么样? 清晨醒来,卧室的灯和空调自动开启。你来到卫生间,洗脸水已经自动调至适中的温度,数码牙刷记 录并上传你的牙齿以及口腔的实时数据。你吃过早餐后,遥控你的汽车自动开到门口接你,汽车带着你自 动行驶在马路上,你在车上开始了视频会议…… 以上便是预测的未来 5G 生活的场景。 在 5G 物联网内,人们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掌握物品的状态和数据,更好地管理和操控 它们。比如,你出差忘带了一份文件,可以立刻通过网络控制家庭监控设备找到文件,操控智能机进行传 送。5G 物联网不仅可以让人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调节室内温度,而且可以在公交车还未到站的时候,就告 诉等车的乘客们还有多少空座位。 专家预测,万物互联了,“手机”的概念将会逐渐淡化。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呈现融合 化、微型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移动智能终端的通话、上网等功能将与眼镜、手表等穿戴设备融合。 (摘编自《万物联网的 5G 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高中生》2017 年第 12 期) 材料二: 5G 看起来只是通信技术的又一代演进,但人们对它的期待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更新换代都要强烈。1G 打电话,2G 发短信,3G 看图片、听音乐,4G 在线直播……每一代通信技术都在前一代的基础上不断演进, 但 5G 并不是在 4G 基础上的简单改变,5G 打破了信息传输的空间限制,能够实现的应用场景不受想象力限 制。用手机下载一部 1G 大小的电影只需要 3 秒,这种比 4G 快 100 倍的上网速度仅仅是 5G“大宽带”特点 的体现。 依靠更高速率、更大连接、更低时延的特性,5G 不仅解决人与人的通信问题,而且能实现人与物、物 与物的万物互联。在 5G 网络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8K 高清视频,以及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智能家居 等,将真正走向成熟应用。 (摘编自《5G 打开巨大发展空间》,《人民日报》2019 年 6 月 14 日) 材料三: 根据 IHS Markit 的调查报告,5G 将在全球创造出 12.3 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5G 相关产业链将创造出 3.5 万亿美元产出,同时将在全世界创造出 2200 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的三大运营商正在进行 5G 城市计划。中国移动正在 5 个城市推进 5G 试点,并参与了发改委规划 的 12 个城市 5G 应用示范工作。中国电信将 5G 创新示范从初期的 5 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 17 个城市。中 国联通已经在全国 16 个重点城市中搭建了 5G 的网络信号基站,并且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规模网络测试。 (摘编自《5G 来了》,《南风窗》2019 年 06 期) 材料四: 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到现在(即 4G),已被考虑的安全需求主要立足于提升基于数据和语音通信服务的安 全性,而 5G 不仅需要考虑基本的数据和语音通信服务,还将服务于一切可互联的产业。为面对一系列全新 的服务需求,5G 必须有多方面的新作为。 5G 需要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来保证设备跨接入技术的网络接入安全,同时提供通用的安全性,比如设 备的认证和隐私性,它需要差异化的安全机制来服务于不同的个人业务及垂直行业服务。5G 基于云架构的 端到端网络切片形式被公认为是实现差异化服务的最有效解决方案。5G 的接入设备不再只是传统的通信设 备,也包括大量面向具体应用的物联网设备,这些设备会收集用户大量的隐私信息。它需要更全面的隐私 信息保护措施。 5G 面临的安全问题远远不止上面所提及的几个方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来说,安全问题很难穷尽。 当前很多企业和通信联盟都已经认识到 5G 安全对整个系统演进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会议、白皮书和标 准草案对一些关健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寻求相应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摘编自《5G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研究》,《软件学报》2018 年第 6 期) 7. 根据材料,以下对 5G 来临后人们生活状态的描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人们将不需要去参加驾驶培训了。 B. 人们出差再也不需要携带文件了。 C. 人们将不需要依赖手机打电话了。 D. 人们不再需要用电脑下载电影了。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物联网不仅可以让人的家居生活更舒适,而且可以给人们的公共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B. 5G 相较 4G 改变巨大,它打破信息传输的空间限制,可实现的应用场景不局限于想象。 C. 5G 及其相关产业链将在全球创造出巨额的经济产出,也将创造出数量巨大的工作岗位。 D. 中国三大运营商在进行 5G 城市计划,它们都已经在 10 多个城市完成了推进试点工作。 9. 根据材料四,概括出 5G 产业需要考虑解决的安全性问题。 【答案】7. C 8. D 9. 1)考虑提升基于数据和语音通信服务的安全性问题;(2)考虑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以保证设备跨接入技 术的网络接入安全;(3)考虑差异化的安全机制来服务于不同的个人业务及垂直行业服务;(4)考虑提供 更全面的隐私信息保护措施。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 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 和耐心。 A 项,“人们将不需要去参加驾驶培训了”推断错误,原文说,“你吃过早餐后,遥控你的汽车自动开到门 口接你”,可见我们仍需“遥控”汽车,所以 A 项说法不对; B 项,“人们出差再也不需要携带文件了”推断错误。,原文说,“比如,你出差忘带了一份文件,可以立 刻通过网络控制家庭监控设备找到文件,操控智能机进行传送”可见人们出差仍需携带文件; D 项,“人们不再需要用电脑下载电影了”推断错误,原文说,“用手机下载一部 1G 大小的电影只需要 3 秒,这种比 4G 快 100 倍的上网速度仅仅是 5G“大宽带”特点的体现”,只是在说将来 5G 时代网速之快; C 项,原文指出,“手机的概念将会逐渐淡化。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呈现融合化、微型化和多 元化的发展趋势,移动智能终端的通话、上网等功能将与眼镜、手表等穿戴设备融合”,可以得知“人们 将不需要依赖手机打电话了”正确。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 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 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D 项,“它们都已经在 10 多个城市完成了”错误,原文只说“中国联通已经在全国 16 个重点城市中搭建了 5G 的网络信号基站,并且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规模网络测试”。属于扩大范围,错误。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整合能力。一样遵循阅读题答案在原文中的原则。考生需审好题,带着问题筛选答案, 本题答案应该在全部材料中找。明确问题,要着眼于问题出现的阅读区间,注意梳理内部的相互关系,从 宏观上驾驭。 在原文中,我们可以轻松找到这些话:“而 5G 不仅需要考虑基本的数据和语音通信服务,还将服务于一切 可互联的产业”,“5G 需要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来保证设备跨接入技术的网络接入安全,同时提供通用的 安全性”,“5G 基于云架构的端到端网络切片形式被公认为是实现差异化服务的最有效解决方案”,“5G 的接入设备不再只是传统的通信设备,也包括大量面向具体应用的物联网设备,这些设备会收集用户大量 的隐私信息。它需要更全面的隐私信息保护措施”,将其简化再分条陈述即可得出答案。 (二)(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腔调 施立松 ①春天是有腔调的。这腔调有时隐隐约约,细碎模糊,又羞涩迟疑,有时却浩浩荡荡,惊天动地,铺 天盖地。 ②吹刮了一个秋季又一个冬季的海岛的风,尖利又冷硬,仿佛一个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的将军,只知道 用尽全身的气力杀伐。枝头的叶杀尽,山野的草杀黄,家家户户的门窗紧闭,来来往往的男女披头盖脸, 大地一派萧索,老少一派委顿。他持戟叉腰,站在那个叫立春的门槛上,以为大获全胜了,忍不住哈哈大 笑,却不知笑声刚起,就惊动了一片:草地底下细若游丝的萌动,溪流里似有若无的潺潺,枝头上冒出了 或绿或红的火柴头,乡下人家的屋檐下,黑羽白肚的客人,进进出出,忙着筑巢安家,有着葡萄似的黑眼 珠的小女孩嗫起嘴唇学会了第一个字“春”。瞬息之间,仿佛强势粗糙了大半生的女子突然当了母亲,硬 茧遍布的指尖在婴儿细滑如绸的肌肤上抚过,不知不觉就放轻了力度,不知不觉就上翘了嘴角,不知不觉 就柔软了身段。那些坚硬,那些狠辣,那些坚不可摧的盔甲,土崩瓦解。风姓了杨柳,吹面不寒了;风从 了莺儿,吹折花数枝;风随了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③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的云们,像是收到了指令,迅速集结,从东边到西边,从天涯到海角,每一朵云 都带来一个消息,每一朵云都是久别重逢。一见面难免要叽叽喳喳,说说别后情形,唠唠眼下当前,叹叹 前世今生,情动处,便相拥在一起,身影叠着身影,声音压着声音,窸窸窣窣,抽抽泣泣,起初是轻泣, 后来难免号啕。于是,雨一下,连绵数十天,仿佛要把积攒了一年的思念都倾诉完。于是,桃树湿淋淋地 起身,施施然地吟一首诗,千万种思绪,千万个话题,东冒一个,西冒一个,恨不得浑身上下都长了嘴。 可等了半天没有下文,急得一旁的柳树伸出一串串嫩绿的小剪刀,一下一下地扑向桃树,却总够不着,只 好将剪子伸长再伸长,像个心急的小男孩面对羞涩的青梅竹马,什么都想替她做,什么都想给她,却不知 道从何做起,从何给起。 ④一夜北风,连日细雨,不知什么时候风静雨止,晨起看窗外,不知谁给天地轻笼了一层白纱。滴着 雨的苦楝树,用黝黑的树杈在空中作一幅写意水墨画,很江南很文艺,是远离故土的人,午夜梦回时的一 缕淡淡的惆怅,是红尘里蓬垢了身心的人心底深处的一缕泥香。窗檐下的蛛网收藏了一兜的钻石,每一粒 都晶莹剔透,每一粒都住着一个少女纯真的梦,每一粒都讲述一个昨夜的故事,如果你靠近了,就能听到 风声雨声梦呓声。鸟声穿过绿色的枝叶,穿过层层薄幕,扑进你的眉尖心上,耳朵被叮咚的泉水濯洗了一 般,满世界都清亮了,你甚至想像拣豆子似的,采杏花似的,拣一篮来,采一箩来,去沿街兜售,深巷明 朝卖杏花,你卖清脆的鸟鸣。 ⑤太阳流浪去了,大雨小雨包月无限量,有人设计了种太阳,很多人跟着种,种来种去,衣物洗了不 干,换洗的都没了,身上湿湿的,气都喘不匀,夜来数着自己的呼吸,越数越烦闷,索性早早洗洗睡,管 它梦里花落知多少呢!半夜被轰轰的雷声惊醒,被喧哗的雨声惊醒,赤着脚,掀了窗帘去听,是海岛独有 的脚擂鼓盛世欢歌,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徐悲鸿的《八骏图》,是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气势磅礴,酣 畅淋漓,仿佛站在山顶喊了一嗓子哎哎哎,积郁尽消,身心尽快。惊蛰了吗,一枚露珠跌落,一朵迎春黄 灿,一声虫鸣自屋角响起,如婴儿初啼。 ⑥那天,十几个女子坐在一家叫“渔夫的故事”的民宿的玻璃房里,就着一盏清茶,谈着文字文章文 学,脸上的每一道线条都是柔软的,那些声音珠玑似的,像屋前香樟树枝丫间的雨滴。心底隐约的雷声化 在温婉的言辞里,薄雾似的朦胧聚结成绵连的情愫,化不开说不清,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茶案上的一丛 菖蒲养在长了青苔的瓦片上,土陶罐里的一枝细脖子藕亭亭而立,一回头,窗外的柑树还挂着隔年的果实, 红红的,沉沉的,随时要坠下地来。所有人都噤了声,仿佛随时有一声红色的惊雷,会在耳边炸响。 ⑦春天是有腔调的。聂鲁达说,我要在你身上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我估摸着,这就是每个人的 春天的腔调吧。 10. 开头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11. 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2. 根据上下文,简析第⑥段画波浪线部分的语言特色与效果。 13. 结合全文,分析题目“春天的腔调”的意蕴。 【答案】10. ①内容上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变化多姿;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海岛春天的描述, 又照应了文章标题和结尾;③笔法上疾缓有序,让读者身临其境,引发其阅读兴趣。 11.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海风比作尽力杀伐的将军,形象地写出了海风的尖利和冷硬;②用三组对偶形成 整句,整散句结合,写出了秋季海岛的萧瑟;③使用副词、动词,如“杀尽”“杀黄”“紧闭”等,加强 语气,表现出海风的强烈;④用词收放有度,画面刻画生动,富有文学气息。 12. ①“一丛”“一枝”“一回头”“一声”,连用 4 个“一”凸显了“惊雷”前的宁静;②“菖蒲”“青 苔”“陶罐”“藕”“红果”……意象的铺陈渲染了一种温婉、充满情愫的氛围;③运用叠词和色彩的对 比写出了春天的绚丽与浓烈。 13. ①“春天的腔调”不仅指春天的景色,更象征着生命的喜悦与憧憬,一种生命的形式;②表达了对春天 独有生机的喜爱与赞美;③表达了一种历史更替变化的感叹与赞美;④作者告诉我们,无论生命中经历怎 样的困苦与挫折,经历怎样严酷的寒霜,都不要忘记绽放生命的美好。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从内容、结构和效果三 方面来回答。内容上:“春天是有腔调的”“ 羞涩迟疑”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春天的变化多姿。结 构上:下文写到春天的多姿变化,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与尾段“这就是每个人的春天的腔调吧”、题目《春 天的腔调》相照应。效果上:“隐隐约约,细碎模糊,又羞涩迟疑,有时却浩浩荡荡,惊天动地,铺天盖 地”整句与散句结合,笔法上节奏明快,舒缓有序,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 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然后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看该句写的是什 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什么效果。“海岛的风,尖利又冷硬,仿佛一个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的将军,只知道 用尽全身的气力杀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海风比作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的将军,形象地写出了海风的 尖利和冷硬。“枝头的叶杀尽,山野的草杀黄,家家户户的门窗紧闭,来来往往的男女披头盖脸,大地一 派萧索,老少一派委顿”整散句结合,树叶凋零,山草枯黄,写出了秋季海岛的萧瑟委顿。使用 “杀尽”“杀 黄”“紧闭”等副词、动词,加强语气,表现出海风的强烈。整体效果上,舒缓有度,比喻的运用使得画 面形象生动,整散使得文本舒缓有度,文字优美。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析第 ⑥段画波浪线部分的语言特色与效果”,然后找到画线句,看该句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什么效 果。数量词的运用非常典型。“”“一丛”“一枝”“一回头”“一声”,连用 4 个“一”凸显了“惊雷” 前的宁静;意象选用很有特色,新颖独创。“菖蒲”“青苔”“陶罐”“藕”“红果”……意渲染了一种 温婉、和谐、充满情愫的氛围;“红红的,沉沉的,亭亭而立,长了青苔的瓦片隔年的果实,红红的”运 用叠词是文章变得更有韵味,强调果实的特点,“青苔”“红果”色彩的对比,写出了春天的绚丽与浓烈。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的意蕴。解答本题时,一是要分析词语,注意修辞,注意表层意思和深层内涵,联系全文内 容和结构,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春天的腔调”含义上:文章写了春风、春日、春树等景色,表层意思 是指春天的景色。“是海岛独有的脚擂鼓盛世欢歌,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徐悲鸿的《八骏图》,是苏 东坡的大江东去,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仿佛站在山顶喊了一嗓子哎哎哎,积郁尽消,身心尽快”,深层 内涵象征着生命的喜悦与憧憬;主旨上,作者在文中多次表达了对春天独有生机的喜爱与赞美,表达了一 种历史更替变化的感叹与赞美;尾段引用聂鲁达的话,我要在你身上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作者告诉 我们,无论生命中经历怎样的困苦与挫折,经历怎样严酷的寒霜,都不要忘记绽放生命的美好。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刘一丈 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 ,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 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 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 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 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 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 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 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 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 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 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 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 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 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选自《四库全书》本《宗子相集》) 【注】①“刘一丈”,名介,字国珍,号墀石。“一”,表排行居长,即老大。“丈”, 是对男性长辈 的尊称。刘一丈,即一个名叫刘介的长者。他与宗臣父亲厚交 40 余年。②伏腊:夏祭曰伏,冬祭曰腊,是 两个佳节。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至更辱馈遗. 遗:给予,赠送 B. 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内:使……进入 C. 他日来,幸.亡阻我也 幸:期望,希冀 D. 斯则仆之褊.哉 褊:心胸狭窄,气量小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袖金以.私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 又立向所.立厩中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何.客之勤也? 大王来何.操? D. 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围绕刘一丈来信中“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这八个字来发议论。作者表面上是自责“不孚”“不 称”,实际上是为了引出后文对时弊的讽刺。 B. 究竟什么是“上下相孚”?第 3 节中作者用讽刺的笔触描绘了“求见”“得见”“见后”的官场图景, 将描写与议论相结合,作出了形象化的回答。 C. 作者用动作、语言等手法表现“客”的两次干谒和谒后情态,将其媚态、狂相尽 情展现;而写“相公”,虽寥寥数句,但其傲相、伪态也一览无余。 D. 文章末两节不仅写了自己不愿巴结权贵因而不被赏识的不屑与不平,也对刘一丈抱才而困的处境表达深 切同情,并希望他能怀才待机,一展抱负。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 此 常 不 见 怡 于 长 吏 仆 则 愈 益 不 顾 也 每 大 言 曰 人 生 有 命 吾 惟 守 分 尔 长 者 闻 此 得 无 厌 其 为 迂 乎?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2)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 【答案】14. B 15. D 16. B 17. 以此常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18. (1)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本来我就知道的。至于不能上下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的身上表 现得尤其厉害。 (2)之前我所说的权贵人家,我除了每年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就整年不去。有时取道经过他们的门 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 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 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 项,“内”,结合“起则上所上 寿金”分析,通“纳”,接受,收起来。句意:他就再三请求,然后主人叫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 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 项,用来,连词;把,介词。 B 项,“所”字结构;与“为”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被。 C 项,疑问词,为什么;代词,什么。 D 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 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 观点。B 项,“将描写与议论相结合”错误。结合第 3 节内容分析,主体部分并未议论,而是用形象化的 几组镜头描写所谓的“上下相孚”。故选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 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 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长吏”作为前面句子的主语,“仆”作为后面句子 主语,两者之间应该断开;“曰”为动词,后面为说的内容,后面应该断开;“长者”作为“闻”的主语, 前面需要断开;“得无……乎”为固定句式,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断句。句意: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不 被长官赏识),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我常常发表高谈阔论:“人生遭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 自己的本分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该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 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1)“称”,相当,相配,相符;“固”,本来;“知”,知道;“孚”,信服、信任;“之”, 助词,的;“病”,弊端、弊病;“尤”,特别、尤其;“甚”,厉害。(2)“所谓”,所说的;“权门”, 权贵人家;“刺”,刺探;“经年”,整年、全年;“往”,去;“间”,有时;“道”,取道;“其”, 代词,他们的;“掩耳闭目”,捂着耳朵,闭着眼睛。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 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 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 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 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 和含义。 参考译文: 在数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老人家的来信,安慰我的长久想念,这已经十分幸运了。竟然还承蒙您赠 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您在信中表达的情意十分恳切,说明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从而 也可以知道老父亲是很深切地想念您老人家的。 至于信中以“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职位相符合”的话教导我,正是我所亲切感受到的。 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本来我就知道的。至于不能上下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的身上表现得尤其 厉害。 且看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当他从早到晚骑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的时候, 守门的人故意为难不肯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 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之后,而主人又不立即出来接见,他就站在马棚里,与仆人和马匹相处,臭气熏着衣 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一直到傍晚,那个先前曾经接受金钱的守门人出来 对他说:“相公疲劳了,谢绝会客,客人请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晚上他披衣坐等, 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梳,骑着马跑到相府门口,守门人发怒地说:“是谁?”他便回答说:“昨天的客人 又来了。”守门人又怒气冲冲地说:“为什么你这个客人来得这样勤?哪里有相公在这个时候出来会客的 呢?”客人心里感到受了耻辱,只有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 再次得到他送的一笔钱,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原来站过的马棚里。幸好主人出来了,在客厅上朝南 坐着,召他进去见面,他就慌慌张张地跑上去,拜伏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 迟迟不起来,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一再请求收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 就再三请求。然后主人叫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他便拜了又拜,又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 才出来。出来他就对守门人作揖说:“多亏老爷关照我!下次再来,希望不要阻拦我。”守门人向他回礼, 他就十分高兴地跑出来。他骑在马上碰到相识的朋友,就扬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人说:“我刚从相府 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很好!”并且虚假地叙述受到接待的情况。就算与他相识的朋友,也从心里敬畏他 能得到相公的优待。相公又偶尔对别人说:“某人好,某人好。”听到这些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并且 一齐称赞他。这就是所说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 之前我所说的权贵人家,我除了每年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就整年不去。有时取道经过他们的门 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策着马匹飞快地跑过去,就像后面有人追逐似的。这就是我狭隘的心 怀,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不被长官赏识),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我常常发表高谈阔论:“人生遭 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自己的本分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该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 家乡多次遭遇灾祸,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至于您老人家的怀才不遇,也使我心情悲伤而 有所感触。上天赋于您的才德是很优厚的,不要说您老人家不愿轻易抛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让您轻易地 抛弃啊。希望您安心等待吧! (二)(8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9. 从本诗的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的宏愿与胸襟。 20. 这首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案】19. 与天下同忧乐(与天下人共苦难)。 20. “人固已惧江海竭”是“苦热”心情的实写,“天岂不惜洒汉干”想象上天也应忧虑河汉因热而竭,是 虚写。“昆仑”两句则联想到常年积雪的昆仑山与留有寒气的蓬莱仙岛两处清凉世界,是虚写,与前文的 实写苦热结合。虚实结合渲染出暑旱之烈以及对清凉的迫切希望。 【解析】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从本诗的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的宏愿与胸襟,这是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和情感。“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意思是“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 独自一个,到那儿去逍遥徜徉”。诗歌结尾运用反问的句式来表达情感。诗歌标题是“暑旱苦热”,交代 了当时的情境,诗歌颈联说“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诗人说即使有神山仙岛、清凉世界, 但不能与普天下人一起享受,自己决不会独个前往,尾联直接展示诗人广大的胸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他“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于天下”的品质的表现。同时, “手提天下”,又展现了诗人勃勃壮志,及睥睨天下的豪情。 【20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题干已经 指明了方向,即分析诗中的“虚实结合”的手法。首先明确“虚实结合”这一概念,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 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虚与 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 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然后到诗中圈出虚写 的内容和实写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诗歌标题是“暑旱苦热”,交代了季节及天气状况,“清风无力屠 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这两句借助景物来具体写“热”,属于实写的内容;颔联“人固已惧江海竭, 天岂不惜河汉干”,前一句写人面对“苦热”的心境,人们担心连江海也将枯竭,这是实写,后一句“天 岂不惜河汉干”,“河汉”指“银河”,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干,这是诗人的想象,属于虚写; 如“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现实中既然没有可以躲避的清凉世界,诗人的思绪便飞向了虚 幻的神仙世界。他想到神仙居住的昆仑山顶常年有雪,那海上仙山蓬莱岛,四季阴凉,由冰雪而进一步扩 展到神仙所居地的高寒,这属于想象,是虚写。 (三)(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 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①。 (《论语·卫灵公》 【注】①明日遂行:卫灵公无道,有志于战伐之事,故孔子去之。 21. 孔子两次言及“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表现其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的心情。 22. 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孔子对于军事的看法。 【答案】21. (1).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 辛酸无奈 22. ①孔子认为军事要用在维护礼制、匡扶正义的事情上;②孔子反对滥用武力、贸然发动不符合道义的杀 伐之争。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借助句子翻译理解语段的含义。“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敢不告也”体现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根据语境可知,体现了孔子的失落与无奈。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具体考查语段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借助句子翻译理 解语段的含义。陈恒弑君是违背礼制的行为,孔子主张要用武力讨伐他,实际说明武力是维护礼制的重要 武器。卫灵公问军事,其目的是发动战争,孔子说自己没有学习过军事,并且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实际 是不赞同卫灵公发动不义战争的。由此可知,孔子认为军事是维护礼制的重要保障,但同时又反对不义的 战争,反对贸然发动战争。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 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 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陈恒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后朝见,报告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 鲁哀公说:“(你)告诉季孙、仲孙、孟孙三人。”孔子(退了出来)说:“因为我曾忝为大夫,不敢不 来报告。君主(对我)说:‘告诉季孙、仲孙、孟孙三人吧。””(孔子又)去报告三位大臣,(他们)不 肯出兵。孔子说:“因为我曾忝为大夫,不敢不报告。”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行军布阵的知识。孔子回答他说“礼乐方面的知识,(我)曾经听过;至于打仗的事, (我)还没有学过呢。”第二天(孔子)就离开了卫国。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_________,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锲而舍之,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荀子·劝学》) (3)秦爱纷奢,__________。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朝避猛虎,_________。_________,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5)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 (1). 我決起而飞 (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 朽木不折 (4). 金石可镂 (5). 人 亦念其家 (6). 用之如泥沙 (7). 夕避长蛇 (8). 磨牙吮血 (9). 浪淘尽 (10). 千古风流人物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決、奚、镂、磨、吮、淘。 四、作文(60 分) 2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胡适先生说:“科学之最精神的处所,是抱定怀疑的态度。” 材料二:有人发抖音称小学语文教材拼音出错,误人子弟,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微博上公 开回应,称拼音没错,但确实读起来拗口,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大家都可批评指正。 材料三:华东政法大学一学生没有按时交作业,老师允许以“论证迟交作业的正当性”的作业作为替 代,两人由此开展了颇具学术性的交流。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质疑?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 【答案】善疑方能进步 宋朝思想家张载曾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善疑,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善疑,是推进时代进步 的动力;善疑,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石。 善疑,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众所周知,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 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禁锢僵化理论。伽利略对 科学进步的贡献,有赖于他善疑的个性,否则又怎么会从教堂上摇摆的大吊灯上得出自由落体理论呢?不 仅仅是伽利略,还有牛顿、爱因斯坦这些杰出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因为善疑并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会 有万有引力及相对论的问世。就如费尔巴哈的名句一样: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与怀疑一道形成的。科 学,也是从怀疑中逐步提升并发展的。 善疑,是推进时代进步的动力。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他经过多年的观察, 大胆的猜疑,收集丰富的资料,做了千百次实验,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此书的生物进化理论推翻了 之前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此书的出现,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在此书出现之前,达尔文就因提出这些观点,而遭到当时社会的激烈抨击,但他却依旧相信科学,并在 最终冲破谩骂声,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另一个新的世界。达尔文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启示:善于怀 疑,才能使我们生存的时代多一些新的光彩。 善疑,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石。老画家齐白石曾感慨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意在鼓励年轻人 打破陈规,奋发向上。中国的教育方式多囿于传统、死板,学生们只会照着课本学,极少有会摆脱课本, 拓展到课本之外的。但如要立足于社会,必不可少的便是“鹤立鸡群”的能力。身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 们更应该打破封建的陈规,勇于猜疑、大胆实践。许许多多神秘的事物就围绕在我们的身边,等待我们去 发现。善于怀疑身边不解的东西,不仅仅会使自己更好地往前飞,而且会使祖国的未来变得更加辉煌!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无不得益于具有善疑精神,并且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使科学、使社会得到 更进一步的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如果能准确地 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 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明确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首先分析材料。材料一中明确表明表明中心——可贵的精神品质“怀疑”;材料二表明对问题有 争议有怀疑,应采取谨慎的态度来对待。材料三:对产生的争议问题展开质疑,展开平等对话,往往能够 收获更为良好的效果。题干中要求“如何面对质疑”,发问展现出辩证与思考,关注理性思维的阐发。然 后分析文体,题干要求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参考立意:从材料一中提炼,如“质疑是一种对待科学的探索,而不是对科学的恐惧”、“质疑使科学得 以发展”等;从材料二中提炼,如“善疑”“质疑是谨慎思考后的提问,而不是冲动盲目的攻击”,“质 疑是对灵魂世界的检验”等;从材料三中提炼,如“勇于质疑,敢于质疑”,提炼的立意都要从是否有利 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从是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而不是汲汲于一己私利,仅仅 从是否有利于自身的角度。 行文结构:首先运用引用论证表明中心论点“善疑方能进步”,其次采用并列三层分论式,提出三个分论 点:善疑,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善疑,是推进时代进步的动力。善疑,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石。最后总结,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无不得益于具有善疑精神”。 素材: 1、“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美国国父华盛顿如是说。 西哲有句名言:“当政府烧书时必须起来阻止,否则下一步他们就会烧人。” 鲁迅说过,战士最怕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无物之阵。 华中科大校长鼓励学生质疑管理者,引来舆论的一片赞誉。所言者无不慨叹当今青年对当局的言听计从, 缺乏质疑。 2、上溯三千年前,孟子“民贵,社稷次之,君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明代李贽建立芝佛 寺,宣扬启蒙思想,质疑传统如学;清时康梁党人敢于质疑数千年面绵绝的封建制度,开启了清廷垮台的 序幕,自五四以降,青年学生组建党派,抨击政府,质疑权威,直接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后亦有勇 者,梁思成质疑北京市政府改造城市方案。 3、马寅初在提出人口计划生育时遭到严厉批判时曾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 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 4、瑞典皇家科学院 10 月 5 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 2011 年诺贝尔化学 奖。谢赫特曼于 1982 年发现准晶体,此举因挑战当时的“常识”,而被斥“胡言乱语”、“伪科学家”,被迫离 开当时的研究小组。 虽然来得有点迟,但谢赫特曼终于等来了被承认的一天,他的发现,促使科学家们开始重新思考对物质结 构的认知。过去被指责和嘲笑的谬论,变为常识。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 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 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 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 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 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 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 足。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