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作文四月热点素材:天和飞天,筑梦天宫,满分角度,
满分语言,满分题目,经典时评,优秀范文
【热点事件】
4 月 29 日 11 时 23 分,随着长征五号 B 遥二运载火箭直冲云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
心舱开启飞天之旅,我国航天事业迈进空间站任务新时代。
2021 年 4 月 29 日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
核心舱官方宣传片正式发布!
以平凡造就非凡
以无名成就有名
China Space Station 在轨建造拉开帷幕!
高考满分角度
角度一努力奋斗。中国航天事业从来没有一步登天的奇迹,只有艰苦卓绝的努力奋
斗。
角度二自主创新。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也是目前我国自主研
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
角度三制度自信。中国科研制度为天和发射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角度四精神力量。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乘风破浪的背后,是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
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角度五团结协作。天和天宫,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愿意与国际合作,推动
世界航天事业发展。
(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原创)
高考满分语言
1 披荆斩棘三十载,长驻九天耀星辰。
2 椰风拂碧海,神箭冲九霄。
3 伟大事业催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
4 没有一步登天的奇迹,只有艰苦卓绝的努力。
5 梦想有多远,前行的步伐就能迈多远。
6 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航天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高分题目
《天和扬帆 筑梦天河》《自立自强 创新超越》
《开建“太空之家”,中国打开新“筑梦空间”》
《一步一个脚印 走向星辰大海》
《披荆斩棘三十载,长驻九天耀星辰》
《空间站建造彰显科技自立自强》
高分素材
中国航天精神
1.航天传统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
登
2.“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
登攀
3.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内涵解读
1.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航天人热爱祖国体现在报效祖国的使命意
识和为国争光的责任意识。以国为重的价值观、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航天人报效
祖国的生动体现。60 多年前,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召唤着海外赤子冲破重重阻力毅
然归国,其中许多专家成为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
2.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中国坚持自主发展航天事业、向尖端技术领域
进军的历程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唯有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
发展的跨越,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才能牢牢掌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
战略主动权,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和国防安全,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3.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在航天事业创建初期,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严
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始终影
响着中国航天人。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不但是航天精神的具体表现,也
是航天科技工作者贡献给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4.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每一项航天工程都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
统工程。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密切配合,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
舟共济、群策群力,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
险共同承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凝聚成一股气
势磅礴的强大合力。
5.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长期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不
计得失,不求名利,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无怨无悔,常年超负荷工作,默默承受着
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们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有的甚至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人物素材
1.钱学森
钱学森是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
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
钱学森不给任何人题词,不留美名,更不留骂名,平平淡淡,活得坦然。不为人
写序,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钱学森知道,这样的“借名”者,多是拉大旗作虎皮,不
想在学术研究上坐“冷板凳”,只急着要一举成名。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
媒体的采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话题:淡泊名利、物质与精神、品质、个性)
2.任新民
他,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
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 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
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很破烂的修理厂,而且漏风漏
雨。但他和小组成员,就是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
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 3 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
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 4 号发射时,他已经 70 岁高龄,坚
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有领导问,发射成功有把握吗?他说:“不成功我负全责,
包括坐牢、砍头!”中国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
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话题:艰苦奋斗、
尊严、责任、爱国、活到老学到老)
3.孙家栋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
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 年
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
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
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话题:奉献、敬业、爱国)
4.梁思礼
赤子铸箭不辱家门。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
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 5 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
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
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 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
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
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话题:爱国、专注、投入、热爱)
5.王希季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中国卫星与返
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 年 10 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
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
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
带头人。(话题:淡泊名利、爱国、敬业)
经典时评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
2021-04-30 08:22 来源: 央视网
4 月 29 日上午,伴随着一声巨响,长征五号 B 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
核心舱驶向太空,顺利完成发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
来贺电,希望中国航天人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
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
贡献!
天和逐梦,情系九天。习近平总书记对航天工作的关怀、肯定和鼓励,必将
激励广大航天人在航天强国征程上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自强
不息的决心、敢闯敢试的豪情将航天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60 多年来,中国航天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立自
强、 创新超越的奋斗史。一代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紧盯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在高起点上谋
划,在关键点上攻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近年来,中国太空探索捷报频
传——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从“玉兔”探月到“天问”探火,航天人完成了一次又
一次的历史跨越。
此次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
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谱写出新
时代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人有不如自己有,人会不如自己会。实践充分证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是我们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抓手,是我们谋求发展进步的唯一出路。天和核心舱发射成
功标志着我们新的探索已经开始,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在上下求索中实
现梦想,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在航天事业新起点上
创造新的更大成就。
飞天道长,圆梦路远。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
要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无依无傍
我自强”的志气,补足基础研究“短板”,攻克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力争实现我
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把伟大梦想写在更高远的苍穹!
经典习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
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
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 50 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 年代,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
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
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
①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
播稿。② 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身份写一份演讲
稿。③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跟“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
问信。
躬身探索青云志,问鼎苍穹东方红
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的校园广播又与大家如期会面了。此刻,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
庆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当《东方红》的乐曲在苍穹之
上响。
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更想借此机会,倡议大家向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是他们不
断探索神,让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知道,中国人的探索毅力和勇气可以超越一切,创
造奇迹!探索从未停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不懈。“东方红一号”从点火到
升空仅仅几秒钟,而在这几秒钟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坚持。早在 1956 年
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就已经向中央提出了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这 14 年来,没有
制造经验,没有良好究环境,甚至在饥荒时期没有足够的粮食果腹,而一位位隐姓埋名
的科学家用竹子般的韧劲定青山不放松”,他们在大漠之中躬身探索,是 16 次的失败
换来了今朝的成功,换来了独制并发射卫星的世界第五名!
相信同学们都还记得,6 年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那时,
我祖国的核事业发展振臂高呼。那么 6 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为同样艰苦探索的丰硕成果,
那空中最闪耀的“东方红”高声欢呼吧!
超越永无止境,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130 年前,祖辈倍受欺辱,谁
曾想“东亚病夫”会“不坠青云之志”?100 年前,侵略者血洗中国大地,谁曾想“支
那人”可以问鼎苍穹。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是可敬的。更值得敬佩的,是他们超越历史、
超越偏见、超越“一穷二白”的勇气。在建国初期,梁思礼、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毅然
决然地踏上回国路。他们早就见识过国外的研究环境多么优越,研究资源多么丰富,也
知道新中国是多么的百废待兴。而若不是他们超人的勇气,敢于摆脱客观条件的束缚,
又哪里有机会去探索中国人的航天事业呢?1958 年 5 月 17 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
二次会议上郑重宣布:“苏联和美国把人造卫星抛上了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只
有我们敢于超越自己的想象,敢于超越他人的丰碑,才能在今日取得世界瞩目的航天硕
果。
亲爱的同学们,继承航天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每一天的学习是平凡的,
但正是今日的一笔一划,才能画出祖国美好的明天。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
攀”,“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就是一个个数据计算累计而成的。让我们借此之际,
燃起心中的前进之火,我辈亦承青云志,苍穹何止东方红?让我们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
业,不断探索,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