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出 2020 年国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1.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
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用 1 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 2 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
用 3 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
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2.民法典诞生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民法典系统整合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
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回应经济社会生活
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全面加强对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的保护,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
成熟完善。
3.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6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外公布,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启航。10 月 14 日和 11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浦东开发开
放 30 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表明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一年来,从构建更加完
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自贸试验区扩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
系协定签署,我国改革开放实现新的重要突破。
4.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通过并实施
6 月 30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
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制度
机制作出了法律化、规范化、明晰化的具体安排,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长治久安、长期繁荣发展,保障
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保护外国人在香港的合法权益,增强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确保“一
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提供了法律支撑和根本保障。
5.中国经济率先实现正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
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全国
人民付出艰苦努力,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同比下降 6.8%的情况下,二季度由负转正、同比增长 3.2%,三季度
增速加快至 4.9%,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 0.7%,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6.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
10 月 23 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
话,全面回顾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巨大贡献,深刻阐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
值,精辟揭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启示,郑重宣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统一、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立场和决心,凝聚起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7.五中全会擘画现代化建设新蓝图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
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
任务、重大举措,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8.中国元首云外交引领世界前进方向
11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接连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
多场重要多边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继 9 月底 10 月初出席联合国成立 75 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后,又一次
在全球多边舞台上发出时代强音,提出中国方案。一年来,中国开启元首“云外交”新模式,同国际社会密切
互动,有力促进全球抗疫合作,引领世界前进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
的世界胸怀和历史担当。
9.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
11 月 23 日,贵州省宣布剩余 9 个未摘帽贫困县全部出列。一年来,脱贫攻坚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
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狠抓政策落实,实施挂牌督战,剩余的 551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52 个贫困县摘帽。经过 8 年持续奋斗,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
胜利,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10.众多领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一年来,从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奋斗者”号全海深
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到“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全球领先,我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科技
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新华社评出 2020 年国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世纪疫情冲击全球考验担当
3 月 11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北京时间 12 月 30 日,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
超过 8000 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 177 万例。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冲击之广、危害之烈、防控之难在人
类历史上罕见。面对疫情,各国人民守望相助,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共同力量。中国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
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高度肯定。美国一些政客为一己私利,将疫情政治
化、污名化,“甩锅”推责,蓄意破坏国际社会团结抗疫共识和努力,成为国际抗疫合作的“绊脚石”。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感召力
3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到人与自然生命
共同体,再到上合组织四个“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不断丰富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不断取得进展,中国正与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起双边命运共同体;在地区范围,各方就打造周边、亚
太、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进一步达成共识;在携手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人们更加真
切感受到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出强大的感召力,更加深入人心。
三、中国元首“云外交”促团结合作
3 月 26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全球疫情特殊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广泛开展“电话外交”“书信外交”,出席或主持世界卫生大会、中非团结
抗疫特别峰会、联合国成立 75 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合峰会、金砖会晤、APEC 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
等“云会议”,就推动抗疫合作、促进经济复苏、完善全球治理等时代命题提出中国方案。在两国元首战略引
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牢固、坚韧,显示强大生命力和抗压能力。中国坚守团结
合作、守望相助的人间正道,为人类健康福祉、世界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四、种族矛盾暴露美国人权痼疾
5 月 25 日,美国明尼苏达州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颈”执法后丧生,引发全美范围长
时间、大规模反种族歧视、反暴力执法示威活动。之后,多起非洲裔美国人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的事件接
连发生,反对种族歧视的抗议浪潮不断升级。“黑人的命也是命”成了 2020 年最具知名度的口号之一。事实
表明,美国近年来“白人至上”主义盛行,种族矛盾难以调和,社会分裂日益加剧,暴露出系统性种族歧视的
人权痼疾。
五、安倍时代落幕政策基本延续
8 月 28 日,安倍晋三宣布因健康原因辞去日本首相职务。其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当选执政党
自民党新总裁,并接替安倍成为日本新首相。“安倍时代”至此正式落幕。安倍自 2012 年底以来连续执政 7
年多,创下日本首相连续在位时间最长纪录。菅义伟表示“继承安倍路线”,在外交、安全等领域的政策基本
延续安倍执政时期的思路和做法。
六、联合国峰会举多边主义旗帜
9 月 21 日,联合国成立 75 周年纪念峰会举行并通过宣言,强调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重申对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平、正义、性别平等等承诺。与会各国领导人和代表表示,在世界面临诸多威
胁与挑战、尤其是新冠疫情肆虐之际,国际社会更需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全球合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
斯说,国际社会需要更高效的多边主义,世界各国必须共同努力,改善全球治理。与会各方的表态反映了
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心声,体现了深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国际共识。
七、纳卡硝烟再起侵蚀地缘安全
9 月 27 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爆发军事冲突。10 月,亚阿两国在
俄美等国斡旋下先后三次达成停火协议,但实际并未停止互相攻击。11 月,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
三国领导人签署声明,宣布纳卡地区完全停火。此后,俄罗斯和土耳其签署建立纳卡地区停火联合监控中
心的备忘录。纳卡地区有“高加索火药桶”之称,此次冲突使得高加索乃至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平衡变得更为
脆弱。
八、世界经济遭重创陷深度衰退
10 月 13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在新冠疫情等负面因素冲击下,今年
世界经济将萎缩 4.4%。疫情暴发后,世界经济一度经历上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当前,世界
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给各国带来严峻挑战。同时,
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
经济”全面提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九、RCEP 签署为多边合作增添动力
11 月 15 日,东盟 10 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建立了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这是东亚区域合作具
有标志性意义的成果。RCEP 将实现地区各国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大幅提升区域贸易
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既为促进地区的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也为拉动
全球增长带来新助力。
十、英欧达成协议避免“双输”
12 月 24 日,英国和欧盟就包括贸易、安全等在内的一系列合作关系问题达成历史性协议,漫长曲折的
“脱欧”进程基本画上句号。这一协议给英欧未来经贸合作注入确定性,使双方避免因出现“无协议脱欧”而“双
输”。英国“脱欧”改变欧盟版图,对欧洲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影响深远。“后脱欧时代”英欧关系如何发
展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