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20张-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20张-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

ID:684228

大小:5.7 MB

页数:120页

时间:2021-05-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2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0 1 高频考点 微专题整合 目录 CONTENT 0 2 专题素能 多维度提升 高频考点 微专题整合01 [真题重练•体味高考] 微专题一 探索认识的奥秘 1.(2020全国Ⅱ卷,23)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 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 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 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 ③理论总 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 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辩证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 在经济的事实中,表明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理论总是受到客观 现实的制约,①③正确;②错误,理论不仅能反映过去和当前的经济事实,而 且还能预测未来;④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正确的认识,来 源于现实的理论不一定就具有真理性,还需实践检验其同客观是否相符合。 2.(2020全国Ⅲ卷,22)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 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 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 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 (  ) 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 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 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 性 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门捷列夫周期律为背景,考查真理、认识与实践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辨识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 性,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 其推断和预言被实验证实,体现了②③;科学发现源于人的实践活动,①错 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实践是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错误。 3.(2020山东卷,12)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 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 这告诉我们的是(  ) 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②客观事物是认识 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④不 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真理。旨在考查辨识和判断问题能力,渗透 科学精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都以主观脱离客观、 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故选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 准,②错误;题干告诉我们要坚持真理,发扬科学精神,故选③;以错误理论为 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④错误。 4.(2020天津卷,12)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 康”被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重要阶段。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 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   ) 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B.认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真理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 D.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 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 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 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 展,D项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A项错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 客观性,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真理与谬误的关系,C项不选。 5.(2020浙江卷,26)采用传统的玉米和大豆间套种方法,大豆会缺少光照,倒 伏严重,产量很低。针对该问题,农学家经过多年探索,反复试验,提出玉米 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实现了两种作物的协调高产。由 此可见(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③认识受具体的实践 水平限制 ④认识受主体知识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调动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农学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反复实验, 提出了新理论和新方法,实现了两种作物协调高产,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①②正确;③④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不符合题意,排除。 6.(2020江苏卷,29)18世纪,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 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像钟表一样有序运转的世界观 完全取代了混乱的世界观。该观点(  ) ①肯定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 现真理的任务 ③否认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④否认了真 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与真理的关系,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材料中18世纪,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 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这既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 发现真理的任务,也否认了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②④符合题 意;①③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项。 7.(2020江苏卷,31)动物毒素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盲目使用毒素治 疗疾病的年代相比,今天研究人员不仅知道动物毒素包含着多种成分以及 每种成分的分子级目标,而且还基于毒素的特征,运用基因组学的技术研 究毒素作用机理,把一些致命毒素变成药物的来源。这说明(  ) A.人的理性能够为客观物质世界确立自然法则 B.科技创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深化 C.创造性思维活动能够变头脑中的观念为现实 D.事物性质的改变是新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旨在考查 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研究人员基于毒素的特征,运用基因 组学的技术研究毒素作用机理,把一些致命毒素变成药物的来源,表明科 技创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深化,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把自然 规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识即理性的产物,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排除;C 项错误,人类的实践活动能够变头脑中的观念为现实;D项错误,唯物辩证 法认为,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 飞跃,是一种根本的变革,而不是新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故选B项。 8.〔2020江苏卷,34(2)〕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 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 情趣,植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 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 务实进取、开放包容…… 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 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综合运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推动我国区域文化历 久弥新。 答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区域的客观条件出发,挖掘其文 化内涵,展现文化独特的地域品格。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 合起来,探寻区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在服务现代社会过程中注入时代 精神。要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既保持文化的区域特色,又在 交流、借鉴与融合中推动区域文化创新发展。 解析 考生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辩证唯物论的 知识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 性结合起来;以及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论的知识即实践与认识等予以深 入阐述。 [整体架构•联结彼此] [金线引领•考点突破] 核心价值引领 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 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修正错误。 考点整合梳理 (一)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1)区别:①认识阶段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②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 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 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 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③形式不同:感 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三种形式。 (2)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 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 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二)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和基本形式: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 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的 形式多种多样,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 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 会历史性。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 为现实的存在。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区分点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 的反映。②认识只有在实践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 用中才能实现。③直接经验 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强调的是认识 来源于实践,认 识在实践的基 础上“从无到 有” 把间接经验作 为认识的来源。 把认识的来源 与获得认识的 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 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 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强调认识的动 态发展是由实 践推动的;认识 在实践中“深 化和发展” 把认识绝对化、 思想僵化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区分点 认识误区 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 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 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 是否相符合 强调的是实践能 够把主观和客观 联系起来加以比 较和对照 把科学理论作 为检验真理的 标准 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 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 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 识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 回到实践中去、 服务于实践,突 出认识的终极意 义 脱离实践、纸 上谈兵,认识不 为实践服务,认 识的根本目的 是获得真理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方法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 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 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 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 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 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对真理问题的认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 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 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的特点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 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 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具体性强调纵向变化,真理 的条件性强调横向变化。 4.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以多数人的意 见、权威人士的意见等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5.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二者有着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不能认为真 理中包含谬误的成分。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真理之川是从谬误的沟 渠中流过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世界上不存在终极真理。 (六)认识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运动的规律) 认识 的特点 具体阐述 方法论 误区 反复性 由于认识受主客体因素的制约,人们对一个 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要求我们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 现真理,在 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 真理 两种错 误表述: 认识是 一种圆 圈式的 循环运 动;真理 会不断 被推翻 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 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 境的过程 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 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七)值得注意的几个细节知识 1.只有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能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 存在,认识和意识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才能发挥作用。(“空谈误国,实干兴 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求真务实”等要求说明了这一点) 2.认识受到主客体条件的制约,所以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 是一帆风顺的)。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 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 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 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 完成。 上述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也可以作为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由: 一方面,主体原因会使人的认识呈现主体差异性;另一方面,客观事物本身 具有复杂性,有不同的侧面,这是人们认识差异产生的客观原因。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 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 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 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 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 的不断深化。 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 观的活动,是连接主客观世界的桥梁。(人们在主观认识的指导下改造客 观世界,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 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 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真题重练•体味高考] 微专题二 寻觅社会的真谛 1.(2020全国Ⅰ卷,23)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 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 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 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 “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 ②不与社会存在同 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 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 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 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辨识和判断问 题的能力。某山村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 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 的自觉守护者,表明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① 符合题意;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 地,促进了当地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 表明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③符合题意;社会意 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会落后于 社会存在的变化,但并不是所有与社会存在“脱节”的社会意识都是落后 的,②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 展在于其是否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④错误。 2.(2020全国Ⅲ卷,2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 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 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 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 作用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民法典的制定为背景,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旨在 考查辨识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渗透法治意识和科学精神。民法典是一部基 础性法律,其制定是对上层建筑的完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 识的变化有时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①错误;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 务时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错误;制定民法典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要求,体现了公民权利的保护,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③④正确。 3.(2020山东卷,15)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 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人民群众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  ) A.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B.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D.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 答案 D  解析 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旨在考查辨识和判断问题 能力,渗透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社 会意识的范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攀升, 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故选D项;A、B、C三项表述 正确,但在题干中未涉及。 4.(2020浙江卷,29)浙江省某县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社会资本 “上山入林”,使胡柚、山茶油、猴头菇等“三宝”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 法宝。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生产力的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调动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其使该县农 民增收致富,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项正确;A项体现了人 民群众的作用,C项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项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为B项。 5.(2019全国Ⅲ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 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 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 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 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 富。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 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 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 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 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 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 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 国“幸福百县榜”。 (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 贯彻群众路线的。 (2)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 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 作要点。 答案 (1)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兰考县委心系群众,把扶贫脱贫 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带领群 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焦裕禄精神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 焦裕禄精神,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民心,激励斗志;迎难 而上,无私奉献,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 (3)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困难,顽强拼搏;勇于探索,创新创造。 解析 本题以扶贫脱贫攻坚战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的 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 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1)问,知识范围是唯物史观,主体是党,考查方向 是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如何贯彻群众路线。首先阐释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 及基本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中兰考县委的具体做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注意“如何贯彻”这一要求。第(2)问,知识范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主题是弘 扬焦裕禄精神,考查方向是分析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弘扬焦裕禄精 神在打赢扶贫攻坚战中的重要意义,侧重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结合 教材中精神动力、精神支柱、精神力量、民族之魂等论述结合材料进行 阐述。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考查如何做的问题,即学习焦裕禄艰苦奋 斗精神的要求。抓住主题,明确工作要点即可。 [整体架构•联结彼此] [金线引领•考点突破] 核心价值引领 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五)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正确认识 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改革发展潮流。 解读: 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研究历史,需要坚持唯物主义的 观点,一切从客观历史事实出发,以第三方中立的角度,不带任何政治观点 和政治立场,将单个的历史事件放入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去研读和理解。 考点整合梳理 (一)社会历史的本质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 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 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 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 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 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2)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 会的发展。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构成: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2.地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 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3.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 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 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 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 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 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 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 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吃、 穿、住、用、行等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 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2)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 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 系。 (4)辩证关系: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 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 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 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 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2)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 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 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 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 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 律。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普遍规律 生产方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 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5.比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区 别 研究 对象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的基本问题 整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的依据 对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 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 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 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 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4)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 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 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 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 对立,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 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真题重练•体味高考] 微专题三 实现人生的价值 1.(2020全国Ⅰ卷,22)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 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为(   ) ①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于其行为选择 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一旦形成 就会稳定不变 ③价值观教育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④正确价 值观是青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推理和论证问题 的能力。“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因为价值观教育是青年学生 健康成长的必修课,正确价值观是青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 导,③④符合题意;价值观影响其行为选择,而不是决定,①夸大了价值观的 作用,排除;价值观是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②说法错误。 故选D项。 2.(2020浙江卷,30)“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这是杨善洲生前说 过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从地委书记任上退休后,杨善洲一头扎 进大亮山,带领当地群众植树造林,22年如一日。到他去世前,曾经山秃水 枯的大亮山,已经变成了一片林海。这启示我们(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高度的 社会平台 ③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④人的个性 发展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独特贡献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服务人民”是杨善洲的理想信念,他扎根大山,带领群众 植树造林,22年如一日,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在劳动 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①③正确;社会的发展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 供了客观条件,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②具有 片面性,排除;人的个性发展应该与对社会的贡献统一起来,④表述错误。 答案为A项。 3.(2020江苏卷,33)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击疫情过程中,从 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我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 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我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这一幕幕感人场景说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因人而异的  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价值、价值观,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材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价值观影响着人们 的行为选择,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因人而 异的,排除②;材料没有体现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排除④。 故选A项。 4.(2018全国Ⅱ卷,23)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 重要讲话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 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  ) ①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 困难 ③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 ④奋斗有助于克服不 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奋斗意味着劳动与奉献,这是克服不利条 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的过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②错 误,①④正确;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社会条件,③错误。 5.(2018全国Ⅰ卷,23)在高铁时代,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81对“慢火车”,2016 年运送旅客约3 000万人次。运营近半个世纪的5633、5634次列车仍然运 行在大凉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学,为当地乡亲出行提供便利。这种做 法反映的价值观道理有(  ) ①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人们的利益的差异 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价值导向 ③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前提 ④价值判断 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材料中我国 政府的做法,为百姓出行提供便利,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属于 在正确价值判断基础上做出的正确价值选择,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C项 应选;利益的不同影响到价值观的差异,①错误;价值选择依赖于价值判 断,④错误。 6.(2020天津卷,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 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 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 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 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 化发展。民法典的出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解决时代面临的新 问题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合 法权益。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民法典把维护人 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解析 本题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为背景,考查生活与哲学中的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旨在考查获取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 要明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范围,即生活与哲学的第四单元;然后 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的标准等方面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整体架构•联结彼此] [金线引领•考点突破] 核心价值引领 以人民为中心(哲学篇)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坚 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保持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 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 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3.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 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考点整合梳理 (一)人的价值 1.价值的内涵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 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 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的价值的衡量 (1)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 于对社会的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2)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 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 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 贡献了什么。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内涵: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 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1)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 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 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 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3)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 直的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 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基本内容 (1)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 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 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 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 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 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 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 们的自觉行动。 (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 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 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 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因人而异):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 要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2.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要自觉站 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五)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 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 (1)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 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 价值。 (2)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 手段。当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而 美好生活必须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得到。 (3)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 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在与社会的统一 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 息的精神;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 素质;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 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六)理想、信念对个人成长和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理念、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的信念,应该成为我们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 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专题素能 多维度提升02 [情境串联•银线支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 话(节选) 今天受表彰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 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 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忠诚,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 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使命,用一生的努力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执着,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 搏,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对事业的坚守 无怨无悔,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改。 ——朴实,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 精神,其中很多同志都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典型,展现了一 种伟大的无我境界。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 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 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典型例题 (2019全国Ⅱ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 搏、一起奋斗……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 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 者。”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往返1 208千米、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的雪 线邮路。它是沟通藏区与内地的邮政主动脉,党中央的声音和各种邮件通 过邮车送上雪域高原。 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邮件在!”的敬业精神,凭借精湛的驾驶技 术和丰富的出车经验,克服缺氧、“风搅雪”、孤寂等困难,驾驶邮车奔驰在 白雪皑皑的“生命禁区”,服务藏区30年,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给雪域高原 的人们带去美好生活的希望。“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邮车驾驶员,但看 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样子,心里就开心。”2018年,其美多吉带领班组的康巴 汉子们安全行驶62.49万千米,向西藏运送邮件41万件,运送省内邮件37万 件。他们用奉献、忠诚与生命铸就了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的雪线邮路精 神。2018年,其美多吉所在的康定-德格邮路被交通部命名为“其美多吉雪 线邮路”。 其美多吉被评为“时代楷模”和“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 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 以说明。 答案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邮车驾驶员们是平凡的劳动者,他们用辛勤 的劳动为藏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用奉献、忠诚和生命熔铸的雪 线邮路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在平凡岗位建功立业。 思维动态本题以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19年新年贺词和邮车驾驶员其美多 吉的优秀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 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 识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在解答此题时,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 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等方面具体 分析即可。 命题风向 考向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对于我们实现人 生价值的启示。 提示: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 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英雄 人物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积极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英雄人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创业 激情和奋进状态,启示我们应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 中实现人生价值。③英雄人物立足本职、扎根一线,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引导,需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考向2:班级拟举办“学习于敏,立志报国”主题班会。请围绕“爱国与奋斗” 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提示:胸怀远大理想,实干报效祖国;青春在于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弘扬 奋斗精神,在奋斗中提升自我。 考向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广大青少年应如何 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 提示: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广大青少年应坚定爱 国主义信念,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 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青少年应积极投 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 的根本途径。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只有正确处理个人 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广大青少年 必须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④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青少年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 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对应训练 1.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 学家。当得知祖国的召唤,他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回国填补我 国在深部探测关键领域的技术空白,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用无私奉献、 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是 全国优秀教师、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部长黄大年。这启示我 们(  )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 判断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通过个人需要的 满足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黄大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这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 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①当选;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② 错误;黄大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启示我们要在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当选;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 的责任和贡献,④错误。 2.下列诗句最能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 答案 A  解析 A项体现了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 最能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当选;B项强调勤奋的重要 性,体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项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 点;D项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对如图漫画《发现人生走错了方向,停止也是一种进步》的解读正确的 是(  ) A.实现人生价值要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C.实现人生价值必然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D.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道路 答案 A  解析 漫画《发现人生走错了方向,停止也是一种进步》告诉我们要坚持 正确的价值选择,学会悬崖勒马,A项符合题意;社会意识有正误之分,并不 都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B项错误;“实现人生价值必然要经历曲折的 过程”说法绝对,C项错误;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D项错误。 4.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著名物理学家 赵忠贤院士,“一生只做一件事”,坚持半个世纪的奋斗与追求。其研究成果 广泛运用于精密探测、航天发射、太空监视、超导电视等领域。赵忠贤 院士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  ) A.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B.终生不变的理想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C.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在高精尖领域获得成功 D.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创造价值 答案 A  解析 赵忠贤院士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 本途径,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劳动和奉献,B项与题意不符;无论干什 么工作,只要持之以恒,努力奉献,都可以实现人生价值,C项错误;在劳动和 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价值,D项错误。 5.“新读书无用论”盛行于近几年,与以往不同,“新读书无用论”不是对读书 本身的否定,而是对读书所带来的收益持否定态度,认为即使大学毕业也 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高薪工作。作为高中生,我们现在应该(  ) ①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教育要与社会与未来接轨 ②创造良好的就 业环境,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③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④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作为高中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 个人素质,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 值,③④当选;①②不符合“高中生”的限定要求。 6.微信取名为“樵夫”的廖俊波,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干部的“忠诚、干净、担 当”的要求,成为“两学一做”的楷模。“俊才为民屡建功,品正德高志如 松”……他牺牲后,微信上几十万人次悼念评论寄托着对这位普通的“砍柴 人”的哀思。这表明(  ) ①获得尊重和满足是对社会贡献的基础 ②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 价值的重要导向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社会提 供的各种条件是实现价值的关键因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廖俊波用生命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成为“两学一做” 的楷模。他牺牲后,微信上几十万人次悼念评论寄托着对这位普通的“砍 柴人”的哀思。这表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导向,人既 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②③当选;①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 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错误。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文秀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她从北京师 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黄文秀积极响应组 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 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在从百色 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习近平总 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 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 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 歌。全国妇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宣部、共青团中央先后分别追授黄文 秀同志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时代楷模” 称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谈谈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是如 何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 答案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 要向导。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乡担任第一书记,她的人生价值观, 影响她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她的行为选择,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 想信念,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 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黄文秀在工作中,坚持不忘初心,无私奉献,带领 当地群众埋头苦干,脱贫致富。 ③黄文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 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解析 该题设问指向明确,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题。 根据材料,可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 实现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同境异构•多维分析] 情境主题 学习英雄的先进事迹,谱写新时代的华章 【视角:实现人生价值】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他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 献。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 之下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 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没有留过洋,却也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 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尽管 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他并不接受。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他曾经直言,“这种民族情感 是我的精神动力。” 他是于敏。他用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坚定地践行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于敏被授 予“共和国勋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于敏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答案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于敏立志报国,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 实现了人生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于敏隐姓埋名,默默从事理 论物理研究,为民族自立和国家强盛作出了贡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 实现价值。于敏正确处理了个人追求与国家需要的关系,在献身国防、报 效国家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视角: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 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 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 的董存瑞,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从抗震抗 洪救灾中冲锋在前的战士到撤侨行动中威武的特战队员,从隐姓埋名的科 学家到默默守护开山岛32年的边防民兵……无论是艰难日子里的鞠躬尽 瘁,还是普通岗位上的恪尽职守;无论是流血牺牲,还是无私奉献,这70年中 不断涌现的英雄群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为全国人民的岁月静好负 重前行。他们都是民族和社会的脊梁,都值得我们发自内心地尊崇。 习近平总书记曾饱含深情地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 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 献。”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他们不是只 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而是用自己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我们从历史走向 未来,激励着我们坚定理想信仰,牢记使命担当,激励着我们沿着无数英雄 用热血和生命铺就的民族复兴之路接力奋斗! 结合材料,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谈谈你对“英雄不只属于他们自 己的时代”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案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在一定实践基础上 形成,因而具有社会历史性。(2)英雄的具体标准和内涵会随时间、地点和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英雄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具有时代性。(3)不同 时代英雄的表现虽各有差异,但英雄的特质具有共性。他们秉持并为之奋 斗的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等价值观念,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可以跨越时空,成为整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英雄不只属于 他们自己的时代。 【视角:人的价值+理想信念】 3.青春何谓?青年何为?这是每个时代的发问,每位青年都在矢志追求着答 案。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 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 祖国最需要的时候,“白衣天使”逆向而行,主动奔赴战场,奋战在与死神搏 击的最前线,4.2万多名援鄂医护人员中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 是95后甚至00后;一支支青年突击队日夜奋战在科研攻关、医院建设、物 资生产的第一线,及时建立了抗击疫情的生命线;300万青年自愿报名,组成 一批批青年志愿者队伍勇毅前行,穿梭在乡间街头,坚守在社区卡口,筑起 了保护群众的屏障。在这场看不到硝烟却要直面生死的战场上,那群所谓 “温室里的花朵”“娇滴滴一代”的90后、00后,防护服挡不住他们年轻的心, 卖萌不影响他们的冲锋和勇敢,防护版的“小天鹅”、方舱版“火红的萨日 朗”洋溢着自信与乐观,展现出年轻人鲜明的个性,成为这个战场上披坚执 锐、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 我们每一位青年都是这场抗疫斗争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感叹于中国 规模、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感动于无数“逆行者”的无畏与坚 强,变得不再迷惘。居家抗疫让我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雪山顶上 寻找信号、方舱医院备战高考……展现了青年学子的坚毅与进取。抗疫 斗争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人礼”,青年一代经历青春洗礼,正以昂扬姿态, 走向舞台中央。 (1)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结合材料,从人的价值的角度, 说明为什么抗疫斗争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人礼”。 (2)年轻人是一个常常与个性相联系的代际群体,每一代人的青春都烙刻着 鲜明的时代印记。请从哲学的角度,谈谈你对“青年人张扬个性”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 数200左右。 答案 (1)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在抗疫斗争中,青年人不畏艰 险、冲锋在前,勇敢地承担起了社会责任;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 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显著优势,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担 当时代责任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青年一代在抗疫斗争实践中得到锤炼, 思想更加成熟,意志更加坚定,行为更加理性。 (2)核心观点: 个性的形成有其必然性,我们不否认个性发展(可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实践与 认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等进行阐述);个性不应表现为人 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视角立体观察 你还能从哪些角度去分析? 视角1  视角2  答案 1.运用一个哲学原理,谈谈你对“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 解。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青年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依 据。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