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师课堂:鉴赏评价文本(附:圈点批注)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名师课堂:鉴赏评价文本(附:圈点批注)

ID:684266

大小:17.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5-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语文名师课堂:鉴赏评价文本(附:圈点批注) 阅读指要 实用类文本阅读,“评价文本”是一个高频考点。“评价文本”考点的设题方向,常包 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二是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三是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文本的主要观点,是作者在这篇文本中所持的主要观点,也是最核心的要素。作者赞 成什么,反对什么,就是文本的基本倾向。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体现在文本的具体 内容中。考生在阅读时,要学会先找出“关键句”“中心句”;然后,结合文本所属的时代 和社会背景对其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进行合理评价。考生要抓住关键性事件进行探究评价。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社会价值和影响”中,“社会价值”属于积极的一面,而“影响”有两面性,既包括 积极的一面,也包括消极的一面。考生在评价时既要尊重文本事实,结合作者的观点立场 进行综合考虑,又要将视野扩大,将文本放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里,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 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进行对照和考察评判,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 自己的观点。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对于“文本的某种特色”,考生要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 等方面去思考。“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考生首先要指出这种特色,然后结合文本说出文 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再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设 性的意见。 “评价文本”题的答题过程,还是要回到文本本身,考生要把握基本事实和作者的观 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相关评论,并深度思考作出自己客观独立的价值判断。考生在解答 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正确解读文本,从中获取正确的观点和基本倾向。考生要注意不能以偏概全,更不 能主次颠倒。 2.结合社会现实,上下纵横进行全面考察评判。考生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思想方法,把 文本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加以分析,从而对其作出客观评价。 3.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考生要对所获信息进行综合提炼整合,援引 文本内容细心解读,对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并提出自己明确的观点。最后还应有一个综合 性的结语,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评价的语言注意要准确简洁。 考场文本 材料一: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当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 成“读画”。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 间的差异。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 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 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 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入“网”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 ——网。”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数码技术送进人间,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 神圣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看图被称为“读图”,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 味着欣赏的深度。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这应该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 (摘编自铁凝《阅读的重量》) 材料二: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需要在“既有的轨道” 中理解文本的意义,也不需要遵守传统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久而久之,人类 便形成了一种“读图的逻辑”:整体观看。事实上,阅读文字与阅读图像的视线投射方式是 截然不同的。当人们在阅读文字时,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每一个字词上,然后按照从左到 右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移动视线,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获取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逐字逐句地读”。但是,当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 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倘若说 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那么图像阅读便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视觉形象远远不止 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针对现实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蕴藏着丰 富的形象力、创新力。正是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图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以提 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促进了读者的灵感闪现和意义顿悟。 (摘编自刘晓荷、董小玉《读图时代的阅读嬗变与出版调适》) 材料三: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和思考性的,语言的阅读不但给读者以反思的可能性, 而且为读者自己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空间。相比之下,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的,是从影视 作品到观众,它培育了观众的被动型接受;另外,影像的动感超越了文字的静态特性,提供 了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同时也取消了观众掩卷沉思的契机。显然,文字性的静观体验被 影像动态的感性直观所取代。视觉文化时代的法则是: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道理很 简单,看图是直觉的、快感的和当下的;与文字相比,图像显然更具诱惑力。我们似乎正在 冷落那种独自沉思的阅读状态,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这便使得图像的狂欢成为新的文 化仪式! (摘编自周宪《重建阅读文化》 圈点评注 文本由三则材料组成,内容都与“读”相关。三则材料各有侧重,第一则材料重在表 达“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的观点,第二则材料重在比较阅读图像出版物 与阅读文字的不同,第三则材料重在表达语言的阅读与影视图像的阅读的区别。 三则材料围绕着文字阅读、图像出版物阅读、影视图像阅读三种阅读形式展开。文字 阅读本是最好的阅读状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似乎正在冷落那种独自沉思的阅读 状态,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图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 以提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读“屏”多于读书。 而影視图像超越了文字的静态特性,提供了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这种传递是单向的,是 从影视作品到观众,它使观众被动接受这种图像。文字阅读、图像出版物阅读、影视图像 阅读三种阅读形式,文中虽指出了各自特点,但并没有表达出非此即彼的观点,而是认为 这三种形式在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是都能存在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时代,读“屏”多于读书,“输入”代替书写,图像阅读和文字阅读变得越来越 相似,“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 B.有一位著名诗人早就预见了网络时代的到来,他写了一首著名短诗,“生活——网”, 明确告诉我们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生活已然网络化。 C.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送进人间,不断颠覆和碾轧印刷媒介;印刷媒介长期积累起来的 权威性和神圣性,正在逐步被网络媒介所消解。 D.视觉文化时代,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正在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而转向对 图像阅读的狂欢,甚至要为此举行一种新的文化仪式。 2.与文字相比,图像显然更具诱惑力。有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图像阅读会超越 文字阅读,甚至取代文字阅读。你怎么看? 答: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