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2021 年河南省各地
最新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
河南省南阳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初心
邢庆杰
太阳刚落山,千户营派出所指导员钟方格就接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指令,要他组织全所所有干警、
辅警在晚上 8 点前到局里集结。
千户营是本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离县城 40 多公里,全是窄窄的乡村公路,没有一个小时到不了。
自从李所长半个多月前被局里抽调到外地执行任务,所里的工作一直由钟方格负责。他当即把所里的十几
个人召集起来,分乘三辆车赶赴县公安局。
今天又是什么任务呢?钟方格脑子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作为刑警出身的资深警察,他多次被抽调
参加紧急行动,因此他知道,只有集合起来,把手机都收上去以后,才会知道行动地点和目标。
一个小时后,钟方格接到了具体的抓捕任务,去端一个涉毒的地下酒吧。
行动起初很顺利,钟方格他们从前后两边同时破门而入,把七八个正在吞云吐雾的人堵在了屋子里。
“蹲下蹲下,抱头抱头……”
在一片嘈杂声中,钟方格看到了一个人,脑袋“嗡”地响了一下,暗叫:真倒霉。
那个人既不抱头,也不蹲下,他安坐在沙发上,悠闲地吸着一支烟。竟然是县公安局新到任的副局长
刘东来。
见他不配合,一个民警拿出了手铐。
2
怎么办?钟方格的大脑急速运转起来。
钟方格原是刑警大队的一名中队长,参加工作以来,屡次立功,本来前途一片光明。6 年以前,他打
掉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团伙,团伙的头头,竟然是局长的表侄,局长让他想办法给表侄脱罪,但当时已经铁
证如山,他不愿昧着良心办假案冤案,最后局长的表侄被判了 10 年。事后不久,他竞被派到偏远的千户
营派出所,成了一名普通干警。几年来,他一直被穿小鞋,几次升职的机会都与他擦肩而过。直到去年,
那个局长被“双规”,新来的陈局长上任,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才把他提拔为派出所指导员。最近,局里
空出一个刑警大队长的位置,听说要搞竞争上岗,钟方格觉得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可是,就在这个
节骨眼上,偏偏这个刘副局长就是分管刑警大队的,今天要是得罪了他,恐怕这次竞争上岗又没戏了。唉!
刘局长怎么会有这么个恶习呢?
钟方格的这些思想纠结,只在电光火石之间。他下了抓捕决心的时候,那个民警已经给刘东来戴上了
手铐……
钟方格大喝了一声,都带走!
刘东来冷漠地扫了他一眼,顺从地和其他“瘾君子”一起被押了出去。
钟方格把抓捕的人员全部押送到局里,关进拘留室,就算完成了任务。
他在公安局院子里转了好几圈,纠结了一阵子,觉得还是应该把刘东来的事儿给一把手汇报一下。
陈局长上任以来,只要晚上有行动,他肯定在办公室值守,随时听取汇报,下达指示。
他敲了门,刚进了陈局长的办公室,就听到有人喊道,钟大指导员回来了,刚才好威风呀!
竟然是刘东来!正坐在陈局长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冲他微笑。
他吓了一跳,问,你……你是怎么跑出来的?
陈局长笑了笑说,提前没有告诉你,今天晚上,刘局是卧底,是配合你们行动的,要不,你怎么会抓
得这么准?
钟方格恍然大悟,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他不好意思地对刘东来说,刘局,对不起,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个小案子,您会亲自去卧底。
陈局长哈哈大笑了两声说,刘局可不是专门为了去做卧底,主要的,是对你进行了一场特殊考察呀!
3
钟方格的汗都要下来了,今晚的行动,竟然包含着对自己的考察,好悬呀……
陈局长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方格同志,我知道你以前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想了解一下,
你经历了那一次不公处理之后,还有没有保留那一颗初心。
刘东来过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方格老弟,谢谢你,你给我们递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钟方格心情骤然舒朗起来,他大着胆子问,领导,那这次竞争上岗,什么时候开始?
陈局长和刘东来相视一笑,几乎同时说,已经结束了,钟方格同志,祝贺你!
(选自《小说选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运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手法打破了时空界限。小说叙述钟方格过去遭遇的不公,既丰富了小说内
容,又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深思。
B.小说善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在抓捕过程中仅用“暗叫:真倒霉”五个字,就将钟方格当时复杂的
心理表现了出来,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可感。
C.小说的结尾很含蓄,陈局长和刘东来副局长的表现,充分说明了钟方格顺利通过了特殊考察,在刑警大
队长这个职位的竞选上岗中成功胜出。
D.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是钟方格带人执行抓捕任务;二是县公安局为竞争上岗进行的特殊考察。这样安排
使叙事更清晰,人物表现更全面。
8.小说中刑警钟方格身上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用“初心”作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B(这里是心理描写。)
4
8.(1)执法公正,不徇私情。在打掉拦路抢劫团伙案中,即使团伙头头是当时局长的表侄,钟方格仍严格
执法,不徇私情。(2)不改初心。经受了一系列不公正待遇,在抓捕涉毒人员行动中,发现副局长也在被
堵人群中,短暂的思想纠结后,仍实施抓捕。(3)做事严谨。抓捕时从前后两边同时破门而入,抓了涉毒
副局长等人后主动向局长汇报,做事严谨。(每点 2 分,共 6 分;意对即可)
9.(1)标题揭示了文章内容。小说情节内容是陈局长与刘东来为了测试钟方格是否仍“初心”不改而设计
的“圈套”;(2)标题体现了文章主旨。坚守“初心”是钟方格通过“考验”的关键,体现了小说坚守正
义,不改初衷的主旨;(3)标题突出了钟方格的形象特点,主人公钟方格在升职与坚守的矛盾下仍旧选择
了坚守,标题“初心”就是他形象的体现。(每点 2 分,共 6 分;意对即可)
河南省洛阳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平儿进入厅中,他姊妹三人正议论些家务,说的便是年内赖大家请吃酒,他家花园中事故。见他来了,
探春便命他脚踏上坐了,说道:“我想的事不为别的,因想着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
前儿又有人回,要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事
虽小,钱有限,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平儿笑道:“这有个原故:姑娘们所用的
这些东西,自然是该有分例。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
没有一个我们天天各人拿钱找人买头油又是脂粉去的理。所以外头买办总领了去,按月使女人按房交与我
们的。姑娘们的每月这二两,原不是为买这些的,原为的是一时当家的奶奶太太或不在,或不得闲,姑娘
们偶然一时可巧要几个钱使,省得找人去。这原是恐怕姑娘们受委屈,可知这个钱并不是买这个才有的。
如今我冷眼看着,各房里的我们的姊妹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的,竟有一半。我就疑惑,不是买办脱了空,
迟些日子,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探春道:“因此我心中不自在。钱费两起,
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了为是。”
探春(又)道:“年里往赖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平儿笑道:“还没
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多了。”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
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
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
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
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的,派
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
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
5
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
可。”
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听如此说一则,便点一回头,说完,便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
矣!”李纨笑道:“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
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平儿道:“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
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玩意儿去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
好出口。”
宝钗忙走过来,摸着他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
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也并没有三姑娘说一句,你
就说一句是,横竖三姑娘一套话出,你就有一套话进去,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
有个不可办的原故。这会子又是因姑娘住的园子,不好因省钱令人去监管。你们想想这话,若果真交与人
弄钱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许指,一个果子也不许动了,姑娘们分中自然不敢,天天与小姑娘们就
吵不清。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奶奶便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不和
也变和了。”
探春笑道:“我早起一肚子气,听他来了,忽然想起他主子来,素日当家使出来的好撒野的人,我见
了他便生了气。谁知他来了,避猫鼠儿似的站了半日,怪可怜的。接着又说了那么些话,不说他主子待我
好,倒说,‘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素日的情意了’这一句,不但没了气,我倒愧了,又伤起心来。我细想,
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口内说到这里,不免又流下泪来。
李纨等见他说的恳切,又想他素日赵姨娘每生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亦都不免流下泪来。
(节选自《红楼梦》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附《红楼梦》探春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5.下列对选文内容及《红楼梦》中与之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让凤姐的丫头平儿“脚踏上坐”,而不给她正经座椅,是探春对她的羞辱,跟后文“我见了他便生了气”
的态度呼应。
B.在赖大家吃酒听到的赖家花园中的故事,触发了暂代凤姐管理大观园的探春想要对大观园的运营管理进
6
行改革的想法。
C.文中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表情动作描写,如写宝钗的两次“笑”和探春的一笑一哭,都极细微精准地刻
画了人物心理。
D.宝钗、李纨和平几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对探春改革大观园的规划表示认可的态度,从侧面反映了这场
改革的现实意义。
6.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探春“又流下泪来”的主要原因。(6 分)
7.探春的判词说“才自精明志自高”。试结合本文和《红楼梦》相关情节概括探春的才志表现。(6 分)
【答案】
5.A(在等级社会中,主子探春让奴婢平儿坐,这对奴婢是一种荣宠,绝不是羞辱)
6.①听到平儿的话,有感于平儿的情义不免伤心落泪。②亲生母亲赵姨娘生性糊涂,借机生事闹事,令庶
出的探春难堪苦恼。③因为赵姨娘的言行,探春在王夫人面前受到牵累,自身没得到疼爱、照顾。④隐隐
感到生于末世的悲哀,对改变众姊妹和自己现实命运的无力。(每点 2 分,共 6 分,答对 3 点即可给 6 分。
每点意思对即可)
7.①见识高远,探春有远见,有抱负,有自信,敢作敢为,“巾帼不让须眉”。②能力出众,有卓越的管理
才能和组织才干。③能说会道,胆识卓越,行事干练,有魄力。④诗才出众,志趣高雅,气度不凡。(每
点 2 分,共 6 分,答对 3 点即可给 6 分。每点意思对即可)
河南省焦作市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光①
鲁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②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
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
7
成灰白。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考了秀
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的来攀亲,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匾
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一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觉得涣散
了身躯,惆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读书。“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
他们一溜烟跑走了。
“这回又完了!”他大吃一惊,这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听得嗡的敲了
一声响,自己的嘴又说道:“这回又完了!”
他屈指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
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③,往外走,刚近院门,
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
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
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士成的全身。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
耳边似乎听到急促的低声说:“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记得了。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楣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给他讲有趣的故
事。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
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左弯右弯,前走后走,
量金量银不论斗。”
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也终于在这里!”
他说着,狮子似的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他慢慢的再定睛,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
更广大,而且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陈士成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就张皇的点了灯。他移开桌子,极小心
的,一锄一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这其间,触着一种古的小东西了。他谨慎的挖起那东西来就灯光下仔细
看时,那东西斑斑驳驳的像是烂骨头。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
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但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这里
8
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他突然仰面向,
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远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他奔
跑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
他惨然的奔出去了。灯火结了灯花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
烧尽了。
第二天,有人在万流湖看见一具浮尸。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来说这
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改)
【注】①民间传说,埋藏着珠宝金银约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这是封建迷信的说法。②圆图:科举
时代县考初试公布的名榜,将每五十名考取者的姓名写成一个圆图。③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
化的诗文。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只言片语就刻画出陈士成的心理,如“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一句反映了陈士成落榜后悲凉、
绝望的心境。
B. 陈士成多次参加科考,却屡试不中,他认为是考官有眼无珠,不懂他 文章,其实主要在于他为人愚
昧,学识低。
C. 小说围绕陈士成因落榜而产生白光的幻觉,最终为追逐白光落水而亡来构思,暗示陈士成的命运如同
惨淡的白光。
D. 文章的结构精巧,把陈士成十六回应考不中的遭遇,集中在一天内体现,以陈士成的内心独白推动情
节的发展。
8. 文章多次出现“这回又完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9. 本文中的陈士成和《祝福》中的祥林嫂,两人有哪些相似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文中“这回又完了”反复出现,突出强调陈士成灰心失望的心情。为下文他出现幻觉,
追寻白光并发疯埋下伏笔。
9. 同:陈士成与祥林嫂都深受封建制度的毒害,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和殉葬品;他们都深受封建制度毒害
而不觉悟。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高山下的花环
李存葆
梁大娘一家明天就要离开连队了。
这天下午,团政治处主任来到连里,代表部队组织问梁大娘家有哪些具体困难。
大娘摇了摇头:“没难处。”
我和主任再三询问,大娘仍是摇头:“真没啥难处。庄户日子好说。”
面对憨厚而执拗的老人,我和主任无话可说了。
第二天早上,战士们都来到连部,为大娘一家送行。昨晚我已给大家讲过,在大娘一家离开连队时,
让大家把眼泪忍住……
段雨国竟第一个忍不住抹起泪来。他一抹泪,好多战士也忍不住掉泪了。
梁大娘站起来:“莫哭,都莫哭……庄稼人种地,也得流几碗汗擦破点皮,打江山保国家,哪有不流
血的呀!三喜他为国家死的,他死得值得……”
大娘这一说,段雨国更是哭出声来,战士们也都跟着哽咽起来。
“秀哪,时辰不早了。”大娘对玉秀说,“你把那把剪子拿过来。”
10
玉秀从蓝底上印着白点点的布包袱里,拿出做衣服用的一把剪子,递给了梁大娘。
大娘撩起衣襟,拿起剪子,几下便铰开了衣襟的缝……用瘦骨嶙峋的手从衣襟缝里掏出一叠崭新的人
民币,放在了桌上!
我们一看,那全是拾元一张的厚厚一叠人民币,中间系着一绺火红的绸布条儿。接着,又见大娘从衣
襟缝隙里,摸出一叠发旧的人民币……
我惊愕了!大娘身上有这么多钱,可她们祖孙三代下了火车竟含不得买汽车票,一步步挪了一百六十
多华里……
大娘看看我,指着桌上的两叠钱说:“那是五百五十块,这是七十块。”
这时,玉秀递给我一张纸条:“指导员,这纸条留给您,托您给俺办办吧。”
我接过纸条一看,竟是梁三喜留给她们的欠账单!
梁大娘说:“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块的账,留下话让俺和玉秀来还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那封信,
也交给蒙生他们吧。”
玉秀把一封信递给了我。
我们终于见到了梁三喜烈士的遗书:
玉秀:
你好!娘的身子骨也很壮实吧?你来信说你很快就要生了。那么,我们的小宝贝眼下该是快满月啦。
我遥遥祝福,祝福你和孩子都平安无事!
秀,咱俩结婚以来,只红过一次脸。那是去年三月你来连队后的一天夜里。我跟你开了个玩笑,说我
说不定哪一天会上战场,会死的。你用拳头捶着我,说我“真狠!”之后,你哭了,哭得那样伤心。我苦
苦劝你,你问我以后还说不说那样的话,我说不说了,你才止住了泪。你说:“两口人,谁也不能先死,
要死,就一块死!”
秀,我知道你爱我!但是,我是军人,兵总得有人带,国门总得有人守。现在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了,
我不得不告诉你,这极有可能是我写给你的最后一封信了!
玉秀,娘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了,一旦我牺牲,政府是会妥善安排和照顾她的。望你们按政府的条文
11
规定,享受烈士遗属的待遇即可。切不能向组织提出半点额外的要求!人穷志不能短。做人如果连起码的
爱国心都没有,那就不配为人!
前些年,因给爹治病,现在还欠着六百二十元。(欠账单写在另一张纸条上,随信寄给你。)我原想三
四年内紧紧手,就能把账全还上,往后咱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可一旦我牺牲,原来的打算就落空了。不
过按照规定,政府会发给五百五十元抚恤金,还差七十元。你和娘把家中喂的那头猪提前卖掉吧。借给我
钱的同志都是我知心的领导和战友,他们的家境也不宽裕。如果欠账单的名单中,有哪位同志也牺牲了,
望你务必托连里的同志将钱转交给他的亲属。人死账不能死。切记!切记!
你来信让我给孩子起名儿,我想,不论是男是女,就叫盼盼吧!是的,“四人帮”被粉碎了,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也开过了,我们有盼头了,庄户人的日子也有盼头了!
秀,算着你现在已出了月子,,我才敢将这封信发走。望你替我多亲亲我那未见面的小盼盼!
……
捧读遗书,我怎么也忍不住,我号啕起来……
我用瑟瑟发颤的手拿起那五百五十元的抚恤金,对梁大娘哭喊着:“……大娘,我的好大娘!您……
这抚恤金,不能……不能啊……”
屋内一片呜咽声。战士段雨国大声哭着跑出去将他的袖珍收音机拿来,“砰”一下按在桌子上:“连长
欠的钱,我们……还!”
“我们还!”……泪眼中,我早已分不清这是谁,那是谁,只见一张又一张人民币,全堆在了我面前
的桌子上……
不管大家怎样哭劝,大娘说死者的话是绝对不能违的!她和玉秀把那六百二十元钱放下,上了车……
走了!从沂蒙山来的祖孙三代人,就这样走了!
啊,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亲人!
(有删改)
【注】《高山下的花环》是以 1979 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创作的中篇小说,节选部分相关内容是:九连
连长三喜在战斗中为救“我”(连指导员赵蒙生)而牺牲,他的母亲梁大娘和妻子韩玉秀带着出生不久的
12
女儿盼盼来部队处理后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说梁大娘是“憨厚而执拗的老人”,是赞扬她不以烈士家属身份提要求,淳朴善良,深明大义,
认为儿子死得其所。
B.小说借助细节描写来表情达意,如梁大娘拿出的那叠人民币上还系着红布条,暗示那是烈士抚恤金,梁
家人原封未动。
C.小说写梁大娘一家的悲苦境遇主要为展现国家遭受的苦难,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D.小说以“啊,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亲人!”作结,高度赞扬以梁大娘一家人为代表的全国人民,
点明并深化主旨。
8.小说中多次写到段雨国“哭”,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
答:
9.这篇小说构思巧妙,请从情节的安排上加以分析。(6 分)
答:
【答案】
7. C
8.①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战士们的感动和捐钱的行为。②突出了梁连长为国奋战、救人牺牲的精神和梁大
娘一家爱国无私、深明大义的高贵品质。③表现出战士对梁连长的深厚情谊,对梁大娘一家高贵品质的敬
佩,以及军民一家的情怀。(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小说内容以一张欠账单展开,引起读者兴趣,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中间插入梁连长遗书,增加了情节
的波折变化,拓宽了小说反映的生活的广度和深度。③以梁连长所救的当事人“我”——赵蒙生的角度来
叙述故事情节,增强了说服力。(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3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
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
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
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
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
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
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
告我们。”
14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
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
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地之后才想起后悔,
悔自己不该为小事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
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
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
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
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
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
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
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
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
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娘,只求
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15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
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
户上。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
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B. 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
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C. 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D. 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
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8. 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9. 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答案】
7. C 【解析】A 项,“静谧的氛围”概括得不对。 B 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
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D
项“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于文无据。
8. 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
16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
④铺垫伏笔。写老太太年少时为八路军伤病员送饭时的尽心尽责,为后文老太太面对儿子的事情时最终选
择坚守正义、举报儿子的做法埋下了伏笔。
(写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9. 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 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
主题。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天(节选)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
家是成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
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她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
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
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
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
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夏天夜短,老拱①们呜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
了银白色的曙光。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
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17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她虽然
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
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她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抡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
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竿,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
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
她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
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
擎起小手来,用力拨她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
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
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
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
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
拒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家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
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
——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
18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她一面哭,一面想:
想那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
寸寸都活着。但现在怎么了?现在的事,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我早经说过:她是粗笨女人。
她能想出什么呢?她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她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
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她的宝儿,苦苦的呼
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
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另另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成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
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节选自鲁迅小说《明天》有删改)
注:①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四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半夜不熄的灯光不仅是她生活艰辛的表现,也是她想通过
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一线希望。
B. 文中两次提到“纺车静静的立着”,正与单四嫂子回忆往昔自己纺纱,宝儿吃茴香豆的情景形成对比,
暗示宝儿的死亡使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C. 宝儿死后因单四嫂子的哭声而出现的众人,尤其是蓝皮阿五之类,没事的时候凑热闹,有事的时候“整
天没有到”,他们并不是真心想帮助单四嫂子,只是为了鉴赏单四嫂子的悲哀。
D. 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单四嫂子的心理也有不同,令读者一步步感受到她
在无奈中接受了残酷的事实,最后又生出对生活的无限希望。
8. 文中反复提到,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的女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19
9. 作品写了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悲惨故事,却以“明天”为题,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探
究。
【答案】7. D 8. ①单四嫂子并不粗笨。她命运悲苦却能勤劳本分、吃苦耐劳,能思考,有决断,而且
勇于行动。她为儿子的病情想尽办法,多方奔走。作者强调“粗笨”,为的是表现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如
何一步步走向最终的绝望。②单四嫂子又是粗笨的。因为粗笨,为儿子治病想到的只能是求神、许愿、吃
单方,甚至寄希望于何小仙;因为粗笨,不愿正视周围人对她各怀心思的“假热心”;因为粗笨,她把希
望寄托于虚幻。③作品中反复提及单四嫂子的“粗笨”,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底层妇女不幸命运的深切同
情,同时也揭示了底层民众愚昧的一面,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9. ①揭示人物心理:“明天”代表着将来和希望,表明文中主人公单四嫂子渴望摆脱现实,逃往明天。②
暗示人物命运。只是耽于幻想“明天一切会好起来”的,如单四嫂子一类的人,不会有明天。③巧妙隐喻
主题。作者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弱者被“吃”,而众人对此漠然视之,这样愚昧冷漠麻
木的民众无法创造美好的“明天”。④引发读者思考。要想有“明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
唤醒社会中愚昧麻木的人,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最后又生出对生活的无限希望”错误。由句子“她是粗笨女人。她能想出什么呢?她单觉得这屋子太
静,太大,太空罢了”可知,宝儿死后,单四嫂最终是绝望了。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单四嫂子并不粗笨。由原文“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
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可知,单四嫂子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
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可见她命运悲苦却能勤劳本分、吃苦耐劳;由原文“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
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和“她
20
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
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可知,她为儿子的病情想尽办法,多方奔走,体
现了她能思考,有决断,而且勇于行动。作者强调“粗笨”,为的是表现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如何一步步
走向最终的绝望。
单四嫂子又是粗笨的。由原文“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
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可知,因为粗笨,为儿子治病想到的只能是求神、许愿、
吃单方,甚至寄希望于何小仙;从单四嫂子给儿子看病时何小仙、店伙等人的表现以及儿子死去后红鼻子
老拱、蓝皮阿五等人唱小曲、笑着挤着走去等情节来看,这些民众对单四嫂子的悲惨命运毫无同情之心,
而是漠然视之。因为粗笨,不愿正视周围人对她各怀心思的“假热心”;由原文“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
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她的宝儿,苦苦的呼吸
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可知,因为粗笨,她把希望寄托于虚幻。
“她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
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她是粗笨女人。她能想出什么呢?”作
品中反复提及单四嫂子的“粗笨”,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底层妇女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底
层民众愚昧的一面,治病想到的只能是求神、许愿、吃单方,甚至寄希望于何小仙,体现了她的愚昧,所
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探究小说标题的意蕴,应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题等方面分析。
单四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半夜不熄的灯光不仅是她生活艰辛的表现,也是她想通过自己
的劳动换取生活的一线希望。“明天”代表着将来和希望,表明文中主人公单四嫂子渴望摆脱现实,逃往
明天,揭示了人物心理。
从单四嫂子给儿子看病时何小仙、店伙等人的表现以及儿子死去后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等人唱小曲、笑
着挤着走去等情节来看,这些民众对单四嫂子的悲惨命运毫无同情之心,而是漠然视之。明天,等着单四
嫂子的将是什么?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对单四嫂子周围的人们的描写,把一个残酷的世界,
摆在了读者面前。从中可以看出,这些麻木的民众是没有希望、没有“明天”的,由此可知,作者把一个
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弱者被“吃”,而众人对此漠然视之,这样愚昧冷漠麻木的民众无法创造
21
美好的“明天”,巧妙隐喻主题。
文中单四嫂子的儿子宝儿得了病,单四嫂子为他四处求医,盼望着“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但是“明天”
到来了,病魔却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这说明像单四嫂子这样的处在社会底层,而又对明天抱有幻想
的人是不会有“明天”的,由此可知,只是耽于幻想“明天一切会好起来”的,如单四嫂子一类的人,不
会有明天,暗示了人物命运。
从写作目的来看,作者在标题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期望,即要想摆脱现实,拥有美好的“明天”,就必须唤
醒民众麻木冷漠的灵魂,唤起人们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憎恶,只有推翻这吃人的封建制度,广大的民
众才会有真正的“明天”,由此可知,要想有“明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唤醒社会中愚
昧麻木的人,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引发读者思考。
河南省长垣市宏力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封城
刘正权
不用抬头,余一菲就知道,妞妞又站在阳台上啃手指。
已是封城第三天了,该死的冠状病毒,若能抓住它的身影,余一菲是不惧与它贴身肉搏血战到底的,
妞妞爸爸那么高大,还是运动员出身,不照样被她给扫地出门了?
这场离婚大战,以余一菲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唯一的遗憾,是妞妞在这五年拉锯战中,落下了动辄就
啃手指头的后遗症。
妞妞六岁了。一岁的孩子啃手指,是因为处于用嘴唇认识这个世界的阶段,会习惯性地吮吸手指。六
岁以后还啃手指,心理医生说了,这是孩子情绪紧张,靠啃手指甲分散压力。
离婚前,这个家庭哪天不是兵戎相见﹖客厅是主战场,卧室是小校场,厨房是兵器库,卫生间是疗养
室。阳台作为唯一的缓冲地带,每每战火蔓延,妞妞就在那儿避难。
余一菲曾经发誓,要把阳台密封起来——妞妞在阳台上啃指甲的一幕,无异于昭告天下,他们家又“风
22
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了。
誓言还未落地,小区已被密封。
新型肺炎来势汹汹,是余一菲不曾预料到的,先前忙于内斗,压根没心思过年,等战局落定,全国已
打响抗击肺炎的战役。
封城封路不封心。话虽这么说,余一菲心里却陷入冰窟窿。她是外省嫁过来的,虽然娘家有人,但鞭
长莫及,而妞妞爸爸一气之下远走国外。
小区一封,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妞妞有罕见的自闭症,这也是余一菲和妞妞爸爸吵架的一个燃爆点,两人都指责对方应为此事负责任,
双方同时都为自己推卸责任。
望着妞妞,余一菲绝望了。现在流行的说法,宝宝都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可你为什么不让妈妈看到一
星半点可以燎原的光芒呢?
病毒肆虐下的小城,没了往日的喧闹,甚至,都有人怀念余一菲家里砸电视机摔玻璃杯的爆裂声了,
怎么说,那都是展示勃勃生机的一种生活态度。
从卧室到客厅是散步,从客厅到阳台,就是游公园了,毕竟可以极目楚天舒呀。感谢未来得及封闭的
阳台,让余一菲有了莫名的慰藉。啃手指头不是孩子的专利,小区阳台上,竟然有成年人,下意识地啃着
手指或抓着头发。
每天水涨船高的确诊病例,每天上升的死亡人数,每天严峻的宣传态势,让人内心由对病毒的轻慢迅
速过渡成对疫情的恐惧。
翻看朋友圈微信,成了余一菲生活的重中之重,她尤其想知道,最早被封城的武汉人是怎么熬过这一
周的。
借鉴一下别人的生活智慧算是曲线救家吧……果真让她看见了一则:别问我们这些关在家里的武汉人
每天怎么过的……
下午数了一下,我家阳台木地板三百八十块左右,可能存在误差,明天接着数!我家对面一栋楼,空
调挂了一百六十七个,不会错,我数了几遍,我家孩子数了好几遍!
23
余一菲心中一酸,不是为那个把空调数了好几遍的孩子,是为妞妞。妞妞还会不会数数,至今还是个
谜,这几年只顾吵架了,压根没跟孩子好好待过一天,就从数数弥补吧。阳台对面是没有楼的,倒是有一
条大马路,那就数车吧,人,想数到十位数有相当的难度。以车代步,总归比步行安全系数高。
一辆!余一菲指着老远驶过来的一辆车尖叫。妞妞的眼神亮了起来。
二辆!余一菲脖子伸出老长,那车才甲壳虫般大小。妞妞的手指从嘴唇边挪开。
三辆!余一菲报完数,才有救护车的鸣笛声呼啸而来。妞妞喉咙上下滑动了一下。
半天下来,路过的车勉强才凑够五十辆。
记得两岁时,妞妞能从一数到五十的,两岁后,却莫名地不再开口。那正是余一菲和妞妞爸爸彼此看
对方不顺眼的矛盾高发时段。
夜幕降临,第一百辆车终于从街上驶过,余一菲打了鸡血般,对躺在怀里的妞妞说,乖,明天咱们再
数,好不?
妞妞眼中亮晶晶的,点点头,再眨眨眼。
数完车辆,数小区上空飞过的鸟,数完小区上空的鸟,数天上飘过的云朵,数完云朵,数小区绿化带
上开了花的腊梅树,四天日子不经意间流淌过去。
那天,余一菲正在厨房煮方便面,家里储备的食物已空了,忽然有个似曾熟悉的口音从阳台蹿进厨房:
好多人,有一百零八个呢!
余一菲激动起来,这不是妞妞的声音吗?
果然是妞妞,阳台上,妞妞正凝神看着小区门口数人头。
顺着妞妞目光望下去,封闭的小区门已打开,有运送生活物资和医疗防护物资的车一溜儿排在门口,
忙个不停卸车的人有当兵的,有医生,有社区干部,还有志愿者,不多不少,真的一百零八人。
车是从山东开来支援湖北疫区的,每辆车上都贴着大红的宣传标语:隔山,隔水,不隔爱!
余一菲把妞妞抱起来,指着车上的大红宣传标语说,来,乖妞妞,跟妈妈念!
妞妞小脸胀得通红,喉咙喘着粗气,一字一句地,说出的却是,妈妈,什么时候再封城?
24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 年第 5 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划线句子使故事具有真实性,突出了疫情严重时人们的无奈,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封城后的武汉民
众寂寞无聊但坚韧、乐观的形象。
B. “客厅是主战场,卧室是小校场,厨房是兵器库,卫生间是疗养室”,这个比拟句突出了离婚前余一
菲与丈夫剧烈的冲突,也展示了余一菲强悍的“战斗”性格。
C. 患有深度自闭症的妞妞居然开口说话,是疫情期间的奇迹,也是余一菲在这段时间日夜陪伴,以母爱
和耐心让妞妞感到温暖创造的奇迹。
D. 山东援鄂车上的标语体现了我国一如既往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友爱、共克时艰精神,升
华了小说的主题。
8. 在小说中,“阳台”这一具体场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以妞妞的话“妈妈,什么时候再封城?”结尾,试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答案】7. B 8. ①阳台是避难所。过去,余一菲和丈夫闹离婚,家中到处都是战场,只有阳台是缓冲
地带,是妞妞的“战时”避难所。
②阳台是爱之地。疫情来袭,在余一菲的日夜陪伴下妞妞最终开口说话,阳台又成了修复妞妞自闭症的爱
之地。
③阳台是温暖的窗口。封城以后从阳台可知,阳台以外人们积极行动,全民抗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阳
台是展示社会、国家大家庭温暖的窗口。
9. ①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正是妞妞因父母争吵、缺少爱与陪伴而患有自闭症,所以才会异于常人所
想,由衷地问出“什么时候再封城”的问题。
②凸显妞妞心理,揭示小说主题。是封城给妞妞带来了母亲的爱与陪伴,母爱和耐心创造了自闭症的妞妞
居然开口说话的奇迹,点明要给予家人爱与陪伴的主题。
③结尾照应标题。“封城”既是小说的标题也是关键词,统领全文内容,这样结尾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
清晰。
25
④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以妞妞之问结尾,问而不答,妞妞对爱的期待让人对家庭关系产生深思。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B.“这个比拟句……”错误,不是“比拟句”而是“比喻句”。分别将“客厅”“卧室”“厨房”“卫
生间”比喻成“主战场”“小校场”“兵器库”“疗养室”,用比喻词“是”连接,构成暗喻。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特定环境作用的能力。
解答小说特定环境的作用题,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去考
虑,进而概括其具体意蕴。
①就个人而言,“阳台作为唯一的缓冲地带,每每战火蔓延,妞妞就在那儿避难”,表明在父母的离婚大
战中,幼小的妞妞孤独无助,只能躲到阳台这一场所,与“战场”相比,“阳台”能得到一时的安宁,成
为妞妞暂时逃避父母冲突的“栖息地”。
②就家庭而言,“阳台对面是没有楼的……那就数车吧”“一辆……妞妞的眼神亮了起来……妞妞的手指
从嘴唇边挪开……妞妞喉咙上下滑动了一下”,这些语句写出余一菲在封城期间终于开始“弥补”孩子了,
在阳台上教孩子数数,狭小的阳台充满了浓浓的爱意,让患有“罕见的自闭症”的孩子渐渐恢复正常,成
为沟通母女情感的场所。
③就社会而言,“顺着妞妞目光望下去……有当兵的,有医生,有社区干部,还有志愿者……”“隔山,
隔水,不隔爱!”余一菲从阳台望出去,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幕,病毒无情人有情!阳台连接了屋子内外,
让人看到希望,感到温暖,成为见证温暖的重要窗口,深化主题。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26
解答本题要着重理解重要情节和语段的内容,思考其是否为塑造人物、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服务,是否有
呼应标题、照应前文、埋伏笔、做铺垫等作用,是否引发读者的关注,有无某种独特效果等。
①从情节来看,小说结尾属于欧亨利笔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来,乖妞妞,跟妈妈念!”余一菲
听到妞妞开口说话,想继续教她,没想到她却说出“妈妈,什么时候再封城?”的话来,出人意料。但联
系前文,“这几年只顾吵架了,压根没跟孩子好好待过一天”,患上自闭症的妞妞一直缺少爱,在封城期
间终于可以 “躺在怀里”跟妈妈数数,她渴望“再封城”的心理,就显得合情合理,表现出她渴望得到
家庭之爱。
另外,用妞妞“什么时候再封城”的话作结,“封城”一词,巧妙地与标题呼应,使全文形成一个有机整
体,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②从主题上看,“什么时候再封城”真实的反映了妞妞孩童的心理,她不懂得特殊时期封城的无奈,只知
道封城就有母亲的陪伴,使自己从自闭中走了出来。这样“封城”就具有了全新的内涵,它意味着家人的
团聚、彼此的相伴,这也正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主题。
③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什么时候再封城”的结尾,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妞妞期待“封城”,到底是期
待什么?是母亲的陪伴?是父母的和谐相处?是家庭的和睦安宁?给人留下深入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