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2021 年河南省各地
最新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
河南省南阳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
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C.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2
15.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D(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15.(1)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
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2)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对
写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
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从
对方着笔),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每点 3 分,共 6 分,意对即可)
河南省洛阳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②,指挥若定失萧曹③。
运移汉祚④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②伊吕:伊尹、吕尚。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
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③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④祚:帝位。
1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以议论、描写入题,用“垂宇宙”“肃清高”赞美诸葛亮名垂天地、千古流芳的功绩,令人肃然起
敬。
3
B.颈联赞美诸葛亮的才能堪比伊吕,但在辅佐刘备的功绩上却比不上萧曹,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评价的客
观公正。
C.《咏怀古迹》(其三)对王昭君凄凉身世的描述和本诗对孔明壮志未酬的慨叹,都深切地寄予了诗人自
己的情怀。
D.全诗赞颂诸葛亮的雄才伟略,惋惜其理想难成。作者认为最终导致诸葛亮功业难成的根本原因是蜀汉国
运衰微。
14.尾联的“志决身歼军务劳”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3.B(“比不上萧曹”理解错误)
14.①本句是写在蜀汉“气数”已尽的情况下,诸葛亮虽志在复汉大业,但终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
于征途。(2 分,能阐述最后两句大意即可得分)
②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美,也是对诸葛亮未遂平生志向的深切哀惋,从中
寄寓了诗人自己漂泊失意的慨叹。(4 分,能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赞叹和惋惜之意即可得分)
河南省焦作市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杜位①
杜甫
近闻宽法离新州②,想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③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④游。
【注】①杜位,杜甫族弟,曾被贬新州。②新州,属唐代岭南道。③玉垒,山名,位于成都附近。④曲江,
4
唐代长安名胜。杜位京中有宅,近曲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叙事,在杜位调离之时写下此诗。次句抒情,归期难料,难以相见。
B. 颔联以“已是十年流”强调杜位被贬时间长,族弟的遭际令人悲伤。
C. 尾联中“心绪乱”与首联中“尚百忧”相照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繁多。
D. 尾句想象两人过去同游曲江的快乐,表现了诗人对杜位即将归家的喜悦。
15. 颈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以“干戈”代战争,以“雪”喻白发,运用虚写,想象杜位贬归途中的情形,寄托
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杜位的同情。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赠郭将军①
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②,入掌银台护紫微③。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注】①此诗是唐玄宗天宝三载,李白出翰林后在长安所作。②武威:唐时的凉州,今甘肃地区,是唐朝
军队与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作战的主战场之一。③紫微:此处用于比喻皇帝。郭将军当
时是诸卫将军,在唐之中叶,此亦等于武人闲官而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
A.首联“出”“入”二字详细写出了郭将军从武威发迹到银台门护卫皇帝的过程,说明郭将军不仅功勋卓
著而且位高权重。
B.颔联写郭将军早上擦拭宝剑去上朝,晚上喝醉酒垂着马鞭回家,这既是对郭将军生活的描写,也暗含诗
人对自己人生得意之时的回忆。
C.颈联写郭将军的爱子玉树临风,潇洒地吹着玉笛;姬妾对月翩翩起舞,内容上从政治生活转到家庭生活。
D.中间四句通过叙述、描写等手法塑造了郭将军的形象,尾句写诗人与郭将军相逢要一醉方休,也可看出
诗人的形象。
15.第七句“畴昔雄豪如梦里”有什么含意?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答案】
14. A
15.含意:此句写郭将军昔日疆场的雄姿豪气,都宛如梦中。(2 分。意思对即可)
作用:①与前六句郭将军入卫宫廷的情状形成反差;②通过刻画貌似得宠实则失意的将军形象,表达了作
者怀才不遇的失落。(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一百五日夜对月①
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②,想像颦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6
【注】①一百五日: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指寒食日。②仳离:别离。红蕊:红花,这里指月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紧扣诗题中的“对月”行文,主要写对月时的所思、所感,全诗一气呵成。
B.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泪水,将泪水与月亮关联起来,匠心独运。
C.这首律诗首联对仗工整,而颔联不对仗,诗歌在格律方面一反常规,别具一格。
D.尾联写牛郎织女难得相聚,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怜悯之情和自怜之情。
15.颔联和颈联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4.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D.“尾联写牛郎织女难得相聚,流露出
诗人对他们的怜悯之情和自怜之情”错误。诗的结尾感叹牛郎织女尚能相聚,从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
亲人天各一方的苦难。故选 D。)
15.①颔联中,诗人大胆想象砍去月中的桂树后,月光会更明亮,突出了诗人对家人思念之切。②颈联中,
诗人想象妻子因思念自己而在月下面露愁容,诗人不直写自己思念妻子,而想象妻子思念自己,更突出了
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③这两联想象奇特,既突出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又使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色
彩。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琴歌①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湿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②从此始。
注:①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②云山:隐者的居处。
7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先写因酒兴而鸣琴的欢快融洽之情,又写了悄怆幽邃的深秋夜景,情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B.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华烛烛增辉”扣合首句“欢今夕”,表明酒宴已入高潮。“初弹《漾水》
后《楚妃》”则是直写,所弹之曲的名称让人联想其意。
C. 后四句写琴歌不禁深深地感动了诗人,也牵动了诗人的无限乡思,使他萌生了一种强烈的归隐愿望。
D. 诗人通过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刻画心理,使读者生动形象地感受到了琴歌之美。
15. 《琴歌》一诗中有两句与《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试
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答案】14. A 15. ①这两句是“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②琴师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
籁俱寂。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苍茫的高天之上,星子越来越少,天将放白。③运用侧面烘托。以环境
的寂静,侧面写听者完全沉浸在琴声里,不知不觉“星欲稀”。这两句既写人,又写景,情景相生,烘托
出琴声的强大魅力和“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对比”错误,应该是“反衬”,为“哀景反衬乐情”。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
奏者。因酒兴而鸣琴,可见其心情之畅达自适。三、四句转折一笔,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中心映着的秋月
8
泛着白光。这两句从侧面烘托出了琵琶女的演奏效果,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
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通过侧面烘托,让读者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与《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一声已动物皆静,四
座无言星欲稀”。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从听者反应的角度写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
籁俱寂,满座为之陶然沉醉。“皆静”二字形象地写出人们彻耳聆听琴歌的专注着迷的神态。愈是言其静,
就愈突出琴音乐勾魂夺魄的心灵穿透力,就愈烘托出“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这两句既写人,又写景,情景相生。在这曼妙琴音的洗涤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尘世的酸辛,漠然了黑夜的
漫长。苍茫的高天之上,星子越来越少,天将放白,他们还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恍然自失。良友佳朋相
聚总是太短暂了,徜徉在琴歌中,这一夜是过得很快。“欲稀”二字巧妙地点明了演奏时间的持续,也照
应了首句中的“欢”字,并为下文的直抒胸臆埋下伏笔。
河南省长垣市宏力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各题。
八尺①
顾炎武②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已白头。
【注】①八尺,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八尺又形容为八尺孤帆。②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
思想家。本诗作于清顺治六年(1649 年)。
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9
A. 首联描写出一个苍远悲愁的场景,这叶孤帆犹如飘零无依的诗人。
B. 颈联写诗人驾着孤帆来白帝访刘备,下江东问孙仲谋,采用了虚写的手法。
C. 颈联写海上的鱼龙、山中的草木,寄托着作者心中绵绵的愁绪和遗恨。
D. 本诗沉郁深厚,感慨兴亡,悲沉苍凉中带着一些激越之感。
15. 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国家沦亡以后凄惶悲伤、 无依的心情;②在明末清初动荡中作者不屈从命运安排、
期望挽救衰颓国势的民族情感;③往事不堪回首、旧日的希望只换来鬓发斑白的深挚的悲痛。
【解析】
【14 题详解】
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
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结合注释可知,这
首诗确实在抒发兴亡之感,但从尾联 “莫话兴亡”“巳白头”,本诗悲沉苍凉,并无激越之感,而是深
深的悲痛之感。故选 D。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
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诗抒发的是国家兴亡之感,而这种感情贯穿全诗。
第一二句,“一叶舟”“相将风水”渲染了漂泊无依之感;第三四句,“寻先主”“问仲谋”,作者东奔
西走,想要讨问治国之策,运用典故,表达了要极力挽救国势的愿望;而五六两句中的“鱼龙恨”“草木
愁”又渲染了这种悲伤与无奈;最后两句
“莫话兴亡”“巳白头”,表达了无法力挽狂澜,任头发斑白、时光流逝的深深的悲痛。据此组织答案即
可。
【点睛】“八入手”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1.从诗词的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
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10
2.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
出写景的诗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
内心独特的情感。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4.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入手.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
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诗词的钥匙。
5.从诗词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
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6.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
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7.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入手。诗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关
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8.从诗词的注解入手。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
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