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 2021 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诗词大家叶嘉莹说:“德有很多种,有健者之德,有弱者之德——这是我假想的一个名词。它有一种持
守,这个道德是在被压抑之中的,不能够表达出来的,所以我说这种美是一种‘弱德之美’。“‘弱德之美’
不是说你软弱就是美,是说你要坚强地持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己把自己持守住了。无论多么艰难困
苦,我都尽到了我的力量、尽到了我的责任,我觉得我有‘弱德之美’,但是我并不是一个弱者。”她深受
儒家文化的影响,“弱德之美”不是示弱,而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主动修身严于律己,是在逆境困
难中有所持守,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
(摘编自《读懂叶嘉莹,从“弱德之美”开始》)
材料二
《掬水月在手》表现出叶嘉莹的漂泊羁旅之愁、丧母失女之痛、寻根踏祖之趣、传道授业之乐,难能
可贵。叶嘉莹难忘顾随先生之师恩,讲述顾随授课、批改作业、和诗的情况,影片运用声音的叠加方式去
表现师生的和作“纵横已是春寒了,耐它风雪耐它寒”,将词作的美感与心灵相契的师生道义一并传递出来。
影片展示了叶嘉莹许多手写的研究笔记、信件以及照片、物件,电影并不是机械地摆拍这些物件,而是尽
量将物件与时代背景、事件、人物交融起来。比如,将叶嘉莹的单人照片与诗作一并呈现,银幕左边是照
片的蒙太奇展现,右边是词作的浮入。照片叠加的是人物在不同年龄的面貌,表现的则是流逝岁月中坚忍
镇静的个体形象。空镜头亦是影片一大特点,镜头对准优美的自然风景、苍凉的壁画、斑驳的石壁,辅之
以日本音乐家佐藤聪明关于《秋兴八首》的配乐,营造一种具有历史感的东方影像美学。
(摘编自《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材料三
电影中有许多看似和主题无关的传统文化展示,比如细腻地去拍摄一片青瓷,一袭精美的丝绸旗袍,
一尊斑驳的摩崖石刻,这些空镜头堆叠出诗的韵味。一首诗不能太实,再浓而烈的感情,也需要有一两笔
荡开来,写写山里的叶子,香炉里快燃尽的灰,地上的月光。看似没有关联,但反而是最触摸心灵的东西,
更见诗人的火候。不少观众喜爱它诗意的镜头和唯美的表现形式,但也有人批评其叙事的支离破碎和过于
软性的细节选取,仿佛不足以支撑起叶嘉莹一生的创举和身后波澜壮阔的时代。这也许是因为,《掬水月在
手》选择了一种诗性的创作方式,而在体裁里,它更近乎一首婉约词。
(摘编自《:一首用影像写出的婉约词》)
材料四
这种充斥着全片没完没了的关于壁画、建筑、碑刻、花草、山川的缓慢空镜多得简直让人生厌,尤其
是伴随着一种故作深沉的吟唱,完全没有厚重朴直之感,像是一个被精心包装过的装饰品,华丽而空洞,
与叶嘉莹平日里诚朴自然的作风毫不相称。
且不说电影稀巴烂的结构和支离破碎的时间线索,就是值得讲述的故事点也常是不痛不痒地带过。另
外,略微认真读过叶嘉莹著作或者看过她的讲演的人,应该知道叶嘉莹的影响,一方面是专业的学术成就,
一方面是她引渡无数普通读者通往诗词国度的无上之功。而她给普通人最多启发的是怎样读古典诗词的方
法,即她的核心概念“兴发感动”。全片不见“兴发感动”这四个字的出现,反倒是大谈特谈叶嘉莹学术生
涯中一个非常小的一块概念即“弱德之美”。最重要的是,听她讲杜甫何以成为杜甫、陶渊明何以成为陶渊
明、苏轼何以成为苏轼、辛稼轩何以成为辛稼轩,剥茧抽丝,细细道来,真似三四月的春风拂面。然而,
影片中多选软性的花间一脉的词作,词纵然不差,但终究说明不了叶嘉莹讲诗词的真正高明之处,以及她
所偏爱的诗人、词人是如何影响了她一生的坚韧与持守的,如何教会她在困境之中先“把一部分的精神杀
死”再坚毅存活的。
(摘编自《〈掬水月在手〉影评》)
4. 下列关于“弱德之美”理解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德之美不是一种示弱,而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主动修身严于律己,是在逆境困难中有所持守,
尽力尽责。
B. 叶嘉莹先生在困境中先“把一部分 精神杀死”再坚毅存活的弱德之美,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精
神的体现。
C.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但他将一己命运融入广阔的社会人生,以理想观照、批判现实,超越时空,获得永
恒。这是“弱德之美”。
D. 文天祥在山河破碎之际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已任。有进而无退,他在困境中的舍生取义表现
出“弱德之美”。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掬水月在手》用照片蒙太奇、空镜头等方式从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美,又用声音叠加,辅之以日本音乐
家的配乐,营造出了一种具有历史感的东方影像美学。
B. 《掬水月在手》选择了许多看似没有关联却最能触摸心灵的东西来堆叠出诗的韵味,这是一种诗性的创
作方式,在体裁上它更近似于一首婉约词。
C. 正如一首诗不能太实,再浓而烈的感情,也需要有一两笔荡开来,所以《掬水月在手》需要青瓷、旗袍、
摩崖石刻等和主题无关的传统文化展示。
D. 叶嘉莹先生的最大贡献是教给普通人怎样读古典诗词的方法,她引渡无数普通读者通往诗词的国度。当
然她在专业上的学术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6. 对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评论在哪些方面存在分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B
6. ①叙事与结构。有人认为叙事支离破碎,结构稀巴烂;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诗性的创作方式。②空镜头的
使用。有人认为这是影片一大特点,空镜头堆叠出诗歌的韵味;有人认为空镜头多得令人生厌。③景物的
摄取与配乐达到的效果(或者电影的影像美)。有人认为选择优美的自然风景、壁画、石刻,辅以配乐,营
造了一种具有历史感的东方影像美学;有人认为选择壁画、建筑、石刻等,伴随故作深沉的吟唱,没有厚
重朴直之感,华丽而空洞。④电影表现人物的侧重点。有人认为电影表现叶嘉莹的漂泊羁旅之愁、丧母失
女之痛、寻根踏祖之趣、传道受业之乐,难能可贵;有人认为没有凸显叶嘉莹在专业方面的贡献以及她是
怎样受到她偏爱的诗人、词人影响的等。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有进而无退,他在困境中的舍生取义表现出‘弱德之美’”错误,据原文“她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弱
德之美’ 不是示弱,而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主动修身严于律己,是在逆境困难中有所持守,是儒
家的‘穷则独善其身’”, 文天祥舍生取义不是“穷则独善其身”的做法,不能体现“弱德之美”。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用照片蒙太奇、空镜头等方式从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美,又用声音叠加,辅之以日本音乐家的配乐”理
解错误。原文“空镜头亦是影片一大特点,镜头对准优美的风景、苍凉的壁画、斑驳的石壁,辅之以日本
音乐家佐藤聪明关于《秋兴八首》的配乐,营造了一种具有历史感的东方影像美学”,可见不是蒙太奇、空
镜头,声音叠加,辅以日本音乐家的配乐,营造一种具有历史感的东方影像美学。
C.“《掬水月在手》需要青瓷、旗袍、摩崖石刻等和主题无关的传统文化展示”理解错误。原文是“看似和
主题无关的传统文化展示”,不是和主题无关的传统文化。
D.“叶嘉莹先生的最大贡献是教给普通人怎样读古典诗词的方法”理解错误。材料四原文“另外,略微认
真读过叶嘉莹著作或者看过她的讲演的人,应该知道叶嘉莹的影响,一方面是专业的学术成就,一方面是
她引渡无数普通读者通往诗词国度的无上之功”,提到“叶嘉莹的影响,一方面……一方面”,并没有把两
方面做任何对比,分出最大。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据原文“但也有人批评其叙事的支离破碎和过于软性的细节选取,仿佛不足以支得起叶嘉莹一生的创举
和身后波澜壮阔的时代。这也许是因为,《掬水月在手》选择了一种诗性的创作方式,而在体裁里,它更近
乎一首婉约词”,叙事与结构。有人认为叙事支离破碎,结构稀巴烂;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诗性的创作方式。
依据原文“这种充斥着全片没完没了的关于壁画、建筑、碑刻、花草、山川的缓慢空镜多得简直让人生厌”
“空镜头亦是影片一大特点,镜头对准优美的自然风景、苍凉的壁画、斑驳的石壁,辅之以日本音乐家佐
藤聪明关于《秋兴八首》的配乐,营造一种具有历史感的东方影像美学”,空镜头的使用。有人认为这是影
片一大特点,空镜头堆叠出诗歌的韵味;是影片一大特点,空镜头堆叠出诗歌的韵味;有人认为空镜头多
得令人生厌。
依据原文“这种充斥着全片没完没了的关于壁画、建筑、碑刻、花草、山川的缓慢空镜多得简直让人生厌,
尤其是伴随着一种故作深沉的吟唱,完全没有厚重朴直之感,像是一个被精心包装过的装饰品,华丽而空
洞,与叶嘉莹平日里诚朴自然的作风毫不相称”“空镜头亦是影片一大特点,镜头对准优美的自然风景、苍
凉的壁画、斑驳的石壁,辅之以日本音乐家佐藤聪明关于《秋兴八首》的配乐,营造一种具有历史感的东
方影像美学”,景物的摄取与配乐达到的效果(或者电影的影像美)。有人认为选择优美的自然风景、壁面、
石刻,辅以配乐,营造了一种具有历史感的东方影像美学;有人认为选择壁画、建筑、石刻等,伴随故作
深沉的吟唱,没有厚重朴直之感,华丽而空涧。
依据原文“《掬水月在手》表现出叶嘉莹的漂泊羁旅之愁、丧母失女之痛、寻根踏祖之趣、传道授业之乐,
难能可贵”“仿佛不足 以支得起叶嘉莹一生的创举和身后波澜壮阔的时代”“但终究证明不了叶嘉莹讲诗词
的真正高明之处,以及她所偏爱的诗人、词人是如何影响了她一生的坚韧与持守的,如何教会她在困境之
中先‘把一部分的精神杀死’再坚毅存活的”,电影表现人物的侧重点。有人认为电影表现叶嘉莹的漂泊羁
旅之愁、丧母失女之痛、寻根踏祖之趣、传道受业之乐,难能可贵;有人认为没有凸显叶嘉莹在专业方面
的贡献以及她是怎样受到她偏爱的诗人、词人影响的等。
四川省遂宁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三诊)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AI 时代》杂志社编辑对我国中山大学教授、人工智能研究专家王国利的访谈。
问: 人工智能方面我国有哪些在世界上领先的技术?有没有对国外技术依赖的情况?
王国利:总体来说,我国在 5G 通讯技术、先进计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
但技术短板也是比较明显的,从微观上来讲,一些基础核心的技术,包括重要芯片和专用软件等,目前还
缺少国产替代的技术,容易被“卡脖子”。从宏观上来讲,技术生态和体系还不够健全,缺少相互支撑协同
创新发展的技术生态环境。以控制系统设计仿真软件 Matlab 为例,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承担
了国家的相关项目,研发类似的控制辅助设计软件系统,形成了较高水平的技术成果,但受到了 Matlab 的
冲击,相关国产系统缺少用户的支持,也就没有了进一步迭代和优化升级的动力。
问:全球技术割裂背景下,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能不能赢得主导权?
王国利:每一个国家技术发展的体系或技术生长的环境有所不同,技术长短优势存在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中美技术割裂势必会对技术体系和生态之间原来形成的优势互补,或者协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产生一定
程度的破坏作用。这就要求中国自身的技术体系和技术生态要有自我修复和自我补齐短板的能力。从这个
角度上讲,现在存在的挑战或存在的短板,也可以看成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技术体系和技术生态的机遇。
回顾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相关的核心技术都是来自于国外的。而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浪潮下,我国很多
技术都是独领风骚的,在很多领域,都有独特优势或自身特色。
问:对人工智能教育热怎么看?中山大学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经验?
王国利:截止 2020 年 3 月,已经有 180 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这种人工智能专业热需要冷静看
待。教育过程需要长效机制的支撑,不要热衷短期的
“一哄而上”,应该避免这种粗放型的短视发展模式。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于从本、硕、博一体化打通。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求从本科开
始要打好基础,最终输出的人才是多层次的,最高层次的博士培养目标是输出高水平人工智能人才。我们
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从理论基础到工程实践整个全部覆盖的。在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设置的人工智能相关专
业,就是在我们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过程充分利用不同校区所在地区产业结构和特色的资源优势。比如深
圳有很多 IT 公司或人工智能公司,依托这样的环境,会更有利于形成中山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专业特
色。
问:国外顶尖人工智能人才的回流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意义重大。您觉得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打造人工
智能人才体系?
王国利: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塔尖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科技革命或者新技术革命,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 0 到 1,就是原创或颠覆性的,确实需要塔尖人才发挥引领的角色和作用。更多的顶尖学者回来,
带动引领更多的原创技术突破,这对于我们现在解决被“卡脖子”问题,意义非常大。引进的人才要能够
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要和国内大量的中高端人才队伍融合,所以也要重视实现 1 到 N 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技
术积累,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问:如何能让人工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国利:互联网产业出现了很多颠覆传统产业的技术,创造出了很多新的产品和服务。现在人工智能的发
展,还没有看到类似的颠覆效应,更多的作用是给传统行业在提升效能方面提供助力。人工智能产业由基
础层、核心技术层、应用层构成,现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发展,更多受到应用层的牵引,而不是通过基
础层的发展、核心技术的突破去创造引导新的需求,颠覆传统模式。所以我们应该夯实基础层,加大基础
研究的投入,引导更多的源头创新,用我们的技术发展催生更多新的需求,创造出更多新的业态,这样可
以不断催生出更多颠覆性技术,提升人工智能的产业层级。让基础和核心技术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主角,
去引领应用,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节选自 《AI 时代》2021 年 3 月 25 日,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我国在 5G 通讯、先进计算技术及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和优
势,但有些基础核心技术还存在明显技术短板。
B. 每个国家都存在技术长短优势有差异的客观事实,中美技术割裂会破环技术体系和生态之间优势互补或
协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C. 应该冷静看待我国当前出现的人工智能专业热现象并避免粗放型的短视发展模式,因为教育过程需要长
效机制的支撑。
D. 国外顶尖人工智能人才的回流意义重大,他们能带动引领我国更多原创技术的突破并很快解决目前我国
被“卡脖子”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我国研发的控制辅助设计软件系统不能替代 Matlab,归结原因是我们缺乏良好的技术生态环境来让技术
不断成长。
B. 中美两国的技术割裂给我国带来了挑战,但也可视为我国补齐技术短板、修复和完善技术体系和技术生
态的机遇。
C. 缺乏带动引领原创技术突破的顶尖人才,是导致我国人工智能还没有出现类似互联网产业颠覆效应的根
本原因。
D.必须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来引导更多的源头创新,让基础和核心技术引领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发挥更
大作用。
6. 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王国利关于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观点。(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 D(原文说“更多的顶尖学者回来,带动引领更多的原创技术突破,这对于我们现在解决被“卡脖子”问
题,意义非常大”,不意味就“能很快解决”)
5. C(其一,“人工智能还未产生类似互联网产业那样的颠覆传统产业的技术”不是单就我国而言;其二,
根本原因也不是“缺乏带动引领原创技术突破的顶尖人才”。)
6.(每点 3 分,各点内一句话 1 分)
①人才培养一体化,从理论到实践全部覆盖,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
②大力引进顶尖人才,使引进人才和国内人才队伍融合,形成金字塔形的人才结构。
四川省宜宾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三诊)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 2030 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
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
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
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
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条件。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
只要你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光明网 2021 年 3 月 6 日)
材料二:
中新网北京 3 月 30 日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人民日报出
版社联合举办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碳达峰、碳中和 100 问》新书发
布会 30 日在京召开。
碳达峰、碳中和备受关注,涉及地方经济发展、传统行业转型、新兴领域前瞻性投资、个人消费观改
变等多方面问题,迫切需要一本兼顾科学性、可读性的简明读本。《碳达峰、碳中和 100 问》在编写过程
中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
琬、丁一汇等多位专家的科学指导,知识系统、科学通俗,是真正意义的“大家小书”。
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的领域很广,从气候变化科学,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从能源、建筑、交
通等部门,到个人消费者。《碳达峰、碳中和 100 问》在编写过程中征求了院士专家的意见,也做了大量
的问卷调查。科研人员在做科研的同时应该肩负起科普宣传的责任,科普宣传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编写
团队还将以讲座、调研、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为国家决策服务,为地方、企业和社会转型发展服务。
(中新网北京 2021 年 3 月 30)
材料三: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未来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还将持续实现每年 40-50%增长。大
规模电动汽车出现,不仅给充电网完善提出更高要求,也给电网、交通带来新挑战。
电动汽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移动的储能单元,能够灵活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清洁能源消纳。为此,
苏州供电公司在同里试点开展电动汽车 V2G、群充群控、柔性智能充电等新技术应用,建立电动汽车与大电
网的互动机制,结合电网运行和车辆信息,实现电动汽车对电网的辅助服务,支撑电网运行。
(摘编自《中国能源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碳达峰是我国向世界的郑重承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 2030 年前达到最大值,然后不再增长,逐
步降低,真正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B.碳中和是指测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
形式来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C.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随着制造加工能力的与日俱增,碳排放量也在加速攀升,因此我国发展
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D.《碳达峰、碳中和 100 问》得到相关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也得到有关专家的指导,是一本
科学通俗的“大家小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气候变化成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这是我国提出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之一。
B.“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欲、
减负……就能为“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
C.“碳达峰、碳中和”涉及领域很广,从气候变化科学,到应对的政策行动,涉及到交通、能源、
建筑……将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大变化。
D.电动汽车是移动的储能单元,能灵活参与电网削峰填谷,为此国家已经建立电动汽车与大电网的互
动机制,实现电动汽车对电网的辅助服务。
6.以上三则材料中,《光明网》《中新网》《中国能源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6 分)
4.B 偷换概念,“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应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5、D “已经建立电动汽车与大电网的互动机制”错,正在试点,更远远说不上“互动机制”
6.【参考答案】
⑴《光明网》:侧重于向民众知识普及,主要讲了“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民众该怎么办
来展开报道;
⑵《中新网》:侧重于报道科技界的行动,科普宣传。围绕《碳达峰、碳中和 100 问》,讲科学家
们的责任和义务。
⑶《 中国能源报 》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强调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实践运用及意义。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2021 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阶段质量检测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年来,多地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夜经济在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扮演日益重
要的角色。腾讯与瞭望智库联合发布的《2019 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中显示,中国 60%的消费发生
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 18 时至 22 时的销售额超过全天销售额的 50%,2018 年,国内夜间餐饮消费较上年
增长 47%。
“在中国经济致力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的历史时期,夜经济由于其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
市场空间开始被人们关注。”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付晓东看来,“随着人们对高质量、高品质
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自然的钟爱和深层的理解,夜间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日益重要、更加关注的部分。
”
的确,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
惯。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多样化消费,与此同时,精神消费、文化消费等消费需求更为旺盛,消费者开
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刘发为《吸引人,更要打动人 夜经济快步复苏》)
材料二:
恢复“地摊经济”为城市生活增添了平易近人之美,但也并不是意味着可以“放任发展”。从“地摊经
济”可以看出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各地还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顶层设计。例如,划定
临时摊点,加强执法引导,让执法更带城市温度。市场监管部门要对流动商贩加强宣传疏导,提升食品安
全质量,引导商贩合法合规合理经营。同时也要加强抽检频次,让“地摊经济”活起来,“夜经济”动起来。
城市管理部门还要跟上服务,垃圾及时进行运输清理,合理疏散人流,确保不扎堆、不聚集。“地摊经济”
与文明创建并不相悖,反而更能体现出城市温度,“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民生的基本考量,不应让一些管理
方面的顾虑拖住“保民生”的步子,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在危机中找新机,积极面对困难,化解痛点,释放
消费活力,促进底层百姓就业,接地气、暖民心。只要不侵害公共利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措施下,保证
清洁卫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地摊经济”就值得鼓励。
(摘编自周茂盛《搞活地摊经济,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
材料三:
多个平台大数据显示,文旅消费在“夜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文旅消费发
生在夜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夜经济”既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也成为海内
外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而从长期来看,戴斌认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
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
上海在去年 4 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
三个特点打造“海派夜经济”,其中提出,丰富业态种类,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供给。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
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将继续做好引导、协调工作,推动更多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
夜生活选择;以发展“夜经济”为契机,上海将全面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
(摘编自《多地文旅消费复苏点亮“夜经济”》)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日前,我国公民的夜间消费占比已超过日间消费,大型商场与餐饮的夜间消费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
B.作为“夜经济”的一种,“地摊经济”丰富了城市的夜生活,同时也对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C.“地摊经济”应以不侵害公共利益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为前提,体现城市文明应有的温度。
D.夜间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夜经济不仅包括餐饮等日常生活消费,也有文化旅游等精神层面的消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夜经济”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经济形态,目前已经成熟完善,努力发展好“夜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的
发展。
B.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在不同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夜
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C.只要城市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等加强合作,“地摊经济”就会良性发展,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生
活。
D.上海市打造“海派夜经济”,特点突出,将推动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选
择,促进文旅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
6.怎样才能做到“夜经济”发展与文明创建并行不悖?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6 分)
▲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
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
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
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解答】(1)A.依据原文“中国 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 18 时至 22 时的销售额超过全天销
售额的 50%,2018 年,国内夜间餐饮消费较上年增长 47%”,“大型商场与餐饮的夜间消费呈逐年大幅上涨
趋势”于文无据。
故选:A。
(2)A.依据原文“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加强抽检频次,让‘地摊经济’活起来,‘夜经济’动起来。城
市管理部门还要跟上服务,垃圾及时进行运输清理,合理疏散人流,确保不扎堆、不聚集”,“目前已经
成熟完善”错,目前存在许多问题。
B.依据原文“的确,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
观念与习惯。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多样化消费,与此同时,精神消费、文化消费等消费需求更为旺盛,
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夜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于文无
据。
C.“只要……就……”有误,原文意思是“地摊经济”良性发展,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等加
强合作。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D.正确。
故选:D。
(3)①依据原文“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多样化消费,与此同时,精神消费、文化消费等消费需求更为旺
盛,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夜经济’
既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也成为海内外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
道。而从长期来看,戴斌认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
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商家丰富夜经济内容,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满足
消费者高品质、多样化的需求。
②依据原文“各地还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顶层设计。例如,划定临时摊点,加强执法引导,让执法
更带城市温度。”,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顶层设计,激发夜经济消费潜能、市场空间,做好引导、
协调工作。
③依据原文“对流动商贩加强宣传疏导,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引导商贩合法合规合理经营。同时市场监管
部门也要加强抽检频次,让‘地摊经济’活起来,‘夜经济’动起来”,市场监管部门对商家加强宣传疏
导,提升食品等方面安全质量,引导商家合法合规合理经营,加强抽检频次。
④依据原文“城市管理部门还要跟上服务,垃圾及时进行运输清理,合理疏散人流,确保不扎堆、不聚集”,
城市管理部门要跟上服务,垃圾及时进行运输清理,合理疏散人流,确保安全。
答案:
(1)A
(2)D
(3)①商家丰富夜经济内容,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多样化的需
求。
②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顶层设计,激发夜经济消费潜能、市场空间,做好引导、协调工作。
③市场监管部门对商家加强宣传疏导,提升食品等方面安全质量,引导商家合法合规合理经营,加强抽检
频次。
④城市管理部门要跟上服务,垃圾及时进行运输清理,合理疏散人流,确保安全。
【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
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
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
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2021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三诊)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8848.86 米——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12 月 8 日,中国和尼泊尔互致信函,共同宣布了这一数
字。珠峰是中尼两国的界峰,此次宣布的 8848. 86 米,是“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
这是中尼两国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开展扎实工作最终确定的。几十年来,中尼不仅实现登山队员联合
登顶,还在珠峰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两国友谊在珠峰见证下结出累累硕果。
2020 年 5 月 27 日,中国人又一次登上地球之巅的消息传来,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次珠峰登顶和高程测
量,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上个世纪 50
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顶珠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登顶,始终无人能够攻
克。1960 年 5 月 25 日,组建仅有 5 年的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那次攀登,
是在中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严峻外部环境的形势下,一次担负特殊使命的国家任务。“红旗插上珠穆朗玛
峰”,有力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新华社 2020 年 12 月 9 日《中尼元首共同宣布珠峰“身高”有何深意?》)
材料二:
人类对珠峰高度的第一次科学测量是 1852 年,由英国人和印度人共同完成。1958-1960 年,我国测量
工作者在绒布寺河谷开阔地段丈量基线,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基线端高程,并开展天文测量,获得珠峰高
度为 8882 米。1975 年,我国首次将 3 米觇标竖立在珠峰山顶,提高了测量的瞄准精度,这是人类首次对珠
峰的精密测量,获得珠峰海拔高程 8848.13 米。之后,我国对珠峰高程又进行了四次测定。2020 年 4 月 30
日,中国宣布启动 2020 珠峰高程测量。5 月 27 日,“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项。提供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不仅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而且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青藏高原由于受印度板块和
欧亚板块相互碰撞而一直处在隆升状态,垂直形变约 5.3 毫米/年。定期对珠峰开展观测,将不同期次的高
程数据进行差分处理,是分析该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及形变速度、开展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距离 2005
年最近一次测量已经过去 15 年。15 年来珠峰地区构造运动活跃,尤其是 2005 年 12 月 26 日苏门答腊 9.3
级地震和 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 8.1 级地震,都对青藏高原及珠峰地区地壳运动产生重大影响。重新测
定有助于了解掌握该地区地壳构造、运动规律。全球气候变化也对珠峰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该地区开展
高精度测量,既可为青藏高原尤其是珠峰地区冰川、地质、水文等研究提供定量依据,也可为金球环境变
一化分析提供科学支持。
(摘编自柳建乔《珠峰测量工作综述》)
材料三:
珠峰高程的确定需要外业进行登山测量并完成珠峰区域数字的传输和内业的测量数据处理等多方而合
作。珠峰测高,测算出来的结果,有测也有算。数据处理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算。此次的珠峰水准测量,
从日喀则国家一等水准点向珠峰脚下布测了数条水准线路,并且首次将国家高程基准传递至中国与尼泊尔
边界。而且在本次测量过程中,人类首次实现了实测珠峰峰顶重力值,还采用航空重力测量,连片测量了
人类无法涉足区域的重力值。正因如此,这次数据处理中心收集了珠峰及邻近地区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最新
地形数据,总量达 1.44 亿条之多,远远超过 2005 年。
本次测量,将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
的计算,获取了更长观测时间、更多卫星观测数量的观测数据北斗与 GPS 数据融合,获取了峰顶雪面精度
±0. 9cm 大地高成果,与 2005 年成果相比,精度提高了 2.1cm。而且,本次珠峰测量过程中,还首次将 5G
和北斗结合。
(摘编自 2020 年 12 月 8 日澎湃新闻《探秘珠峰测算背后的数据基地》
4.下列对材料中“珠峰高程测定”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8848.86 米是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距离最近一次测量已过去 15 年,在此期间珠峰地区构造运
动活跃,所以本次重新测定很有意义。
B.自 1852 年第一次科学测量起,我国测量技术不断提升,对珠峰高程测定精度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了对
人类不可涉足区域的重力值的连片测量。
C.国际上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不统一的局面一直存在,我国对珠峰高程进行了多次测定,数据也不一致,
本次测量提供了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D.珠峰高程的确定需要多方合作,不仅需要登山队员登顶测量,完成珠峰区域数字的传输,还需要数据
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海量数据的处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1960 年 5 月 25 日,组建仅五年的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将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次珠峰登顶后的实地精密测量。
B.从 5 月 27 日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到 12 月 8 日中尼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高
程,时隔半年之久,是因为后期数据处理的工作量远超之前。
C.地震会对青藏高原及珠峰地区地壳运动产生重大影响,而且青藏高原由于不同板块相互碰撞一直处于
隆升状态,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定期测量具有科学意义。
D.本次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是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
科学探索,北斗与 GPS 数据融合,获取了精度更高的数据。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意义。(6 分)
答: ▲
4.答案: B 项。由材料三“人类对珠峰高度的第一次科学测量是 1852 年,由英国人和印度人共同完成”可
知,1852 年,第一次对珠峰高度进行科学测量的不是我国。
5.答案: C 项。A 项,“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次珠峰登顶后的实地精密测量”错,从材料二可知,1958
年-1960 年,我国测量珠高程依旧是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基线端高程,并开展天文测量,没有开展登顶实地
测量。1975 年才是“人类首次对珠峰的精密测量”。B 项,强加因果关系,于文无据。D 项,原文是“本次
测量,将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的计算”,
北斗系统的启用并不是第一次,只是第一次应用于珠峰顶大地高的计算。
6.答案:①加强中尼两国联系,巩固中尼两国友谊。②在特定时期,发挥我国自主研发设备完成登顶挑战,
彰显国力,振奋人心。③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同一的混乱局面。④为珠峰地区运动规律及全球环境变化
等研究提供科学支持。(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四川省北京师范大学广安实验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三 4 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 2012 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 15 方成员制定的协定。2020 年 11 月 15 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东盟 10 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 15
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标
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涵盖人口超过 35 亿,占全球 47.4%,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 32.2%,
外贸总额占全球 29.1%,是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自贸区。谈判一旦达成,将进一步促进本地区产
业和价值链的融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摘编自 360 百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材料二:
协议的达成还有助于推动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发展。张建平指出:“协定较大幅度
地取消了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以及投资壁垒,将使区域内部的相互贸易需求快速增长,也会将部分和域
外伙伴的贸易转移为域内贸易。在投资方面,协定也会带来新增的投资创造效应。因此,RCEP 将拉动整个
地区的 GDP 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让各国人民的福祉得到显著提高。”
“RCEP 的达成将有助于扩大中国出口市场空间,满足国内进口消费需要,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有
利于稳外贸、稳外资,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
作为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协定,RCEP 的签署对世界经济是一大利好。
“RCEP 的签署表明各成员均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发出了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
义的强烈信号,有力支持了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有助于对全球经济形成正向预期,拉动全球经济疫
后复苏。”王受文表示。
据国际智库测算,到 2025 年,RCEP 可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对外投资存量、GDP 分别比基线多增长 10.4%、
2.6%、1.8%。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RCEP 的签署将有效改善全球市场的预期,为
全球经济稳定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张建平表示。
(摘编自《全球最大自贸区启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11 月 17 日)
材料三:
RCEP 由东盟 10 国发起,邀请中、日、韩、澳、新和印度参加,2012 年 11 月正式启动谈判,分文本谈
判和市场准入谈判两个方面,涉及中小企业、投资、经济技术合作、货物和服务贸易等 10 多个领域,目标
是达成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新的自贸协定,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和全球其他自贸协定相比,RCEP 有更大的包容性,不仅涵盖货物贸易、争端解决、服务贸易、投资等
议题,也涉及知识产权、数字贸易、金融、电信等新议题,还纳入了很多新的贸易形式如电子商务。
RCEP 希望形成区域内的统一规则体系,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经营的不确定风险。各成员之间的关税减
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10 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
以成衣制作为例,协定签署后,产自澳大利亚的羊毛可以免税进入中国,在中国织成布料后再免税出
口到泰国制成成衣。成衣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带动域内各国就业的同时,也能让商家与消费者得到更
多实惠。
RCEP 不仅能促进本区域内的商品、技术、服务、资本、人员跨境的流动,对吸引区域外的投资者也有
好处。原来企业到这里投资面临着不同的规则,现在区域内的规则统一了,投资者进入一个国家,就意味
着进入整个区域各国,市场和空间都会大大扩大。
(摘编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意义》,搜狐网 2020 年 11 月 17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制定,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
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B.RCEP 的达成,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本地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融合,拉动区域 GDP 增长,预计到 2025 年,GDP
将比基线增加 1.8%
C.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背景下,RCEP 的达成,将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
供有力支撑。
D.为了达成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新的自贸协定,RCEP 各成员国从文本谈判和市场准人谈判两
个方面进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RCEP 的签订将为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会有效提振经济。
B.RCEP 的签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标志着消除贸易壁垒,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已成为不可逆挡的世
界趋势。
C.由于 RCEP 各成员国承诺 10 年内将贸易进出口降至零关税,因此,到 2031 年以后,各成员国某一商品的
价格将是相同的。
D.由于 RCEP 的签署降低了人员跨境流动的门槛,预计后新冠疫情时代,将会有更多的人员走出国门从事经
贸活动。
6.《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达成,将给成员国的生产者带来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6 分)
4.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制定”错,应该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署”。)
5.C(推断错误。商品价格的构成,还有运输成本等其他因素。)
6.①关税降低,逐步降到零关税,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②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发展,
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③产品的市场空间将大大扩宽,企业获利空间更大。(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川省内江六中 2021 届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从《士兵突击》《鸡毛飞上天》到《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从黄金配角到绝对主角,十四年大浪
淘沙,张译成长为影视界的中坚力量。他通过精心塑造角色,弘扬着时代的主旋律,使一个又一个形象深
入人心。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张译,人民网文娱专栏(以下简称专栏)对张译做了一次专访。
谈电影:“流着泪把剧本看完”
专栏:接拍电影《金刚川》之前,也有其他好剧本找你,犹豫过么?
张译:有,但是我就喜欢这个主创团队,而且我是流着泪把剧本看完的,同时我和这个故事还有冥冥
之中注定的缘分。1997 年,我考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当演员要先当兵。我的新兵生涯在 24 军
70 师 210 团 3 营 4 排 1 班开启。就这样,在最基层的步兵连队中,我完成了向军人的转变。
《金刚川》的故事发生在 1953 年金城战役前夕,而金城战役中负责压制金化至金城之间公路的部队正
是 24 军。能够在 23 年后去演老部队曾经的光荣历史,内心感慨无以言表。我觉得我必须去演,责无旁贷。
专栏:“张飞”这个角色是为你量身订做的吗?
张译:不是。人物原型名叫刘四,他是一位非常传奇的高炮手。在高炮班仅存他一人的情况下,他身
负重伤,还打下了一架战斗机。这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因为每门炮需要编制 7 个人才能把它开起来。《金刚
川》中很多情节都是基于真实素材,当年志愿军战士所面对的境遇更加残酷。在极端条件之下,中国军人
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也是我表演中信念感的来源。
专栏:电影中,你用半残之躯控制一座高炮,还有不少高难度的戏份。有网友评价:不着痕迹的表演,
又显得毫不费力。
张译:确实只是“显得”。演员这个职业像魔术师,观众只看表演结果。一旦看到魔术背后的秘密,或
者看出表演是吃力的,整个魔术就失败了。演员一旦演砸了。就是影响整部电影。一旦开机,演员的体力
精力,或是脑力心力,还得加一分控制力,都必须调整到极致。至于吃力与否,是我们演员自己的事儿。
谈表演:“两个字_很难”
专栏:你曾经参演过多部军事题材作品,比如《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十年从军经历,对
你演绎这些角色有帮助么?
张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所谓“千人千面”,军人也一样。但是出演军人角色,都有一个先决条
件,就是你必须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军人,没有两年做不到。
举个小例子,当没当过兵,看他穿军装的样子就一目了然了。因为我们常年穿军装,就知道肩膀怎么
使劲,腰腿怎么用劲。而这种“劲”会形成一种习惯体态,好像军装就长在你身上一样。感谢十年军旅生
涯,让我更能感受到军人风骨,对我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专栏:可否分享从艺以来你对表演的理解和体会?
张译:表演是一门学科,是需要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以丰富实践为前提的、不停完善改进自身的、
不断接受市场观众检验的、职业风险和代价巨大的、无法被人理解又无需任何解释的工作。这些年的体会
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两个字——很难。
角色演得越多,创作瓶颈就越窄,能力的天花板也就越低。好在现众一直包容,好在前辈始终关照,
总有些角色和作品会影响一些人,让我的职业有一份尊严,让我的工作有那么一点社会价值。这是我的荣
幸,感恩!
(摘编自人民网文化频道《张译解读,为何能演活中国军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译接下《金刚川》是因为这个剧本在讲述他曾经的老部队的故事,所以他觉得他必须去演,责无旁贷。
B.谈及“张飞”这个角色时,张译觉得这个角色体现了中国军人在残酷境遇中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而这
正是他表演中信念感的来源。
C.在分享从艺以来对表演的理解和体会时,张译用“很难”两个字做了概括,但同时又感受到演员这份职
业是有尊严、有社会价值的。
D.张译把演员比作魔术师,认为如果观众看出演员表演吃力,就像魔术背后的秘密被看到一样,这样的表
演是失败的,这势必会影响整部电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译在谈及《金刚川》时表示,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基于真实素材的,比如“张飞”的原型就是一个
名叫刘四的非常传奇的高炮射手。
B.作为一名资深演员,张译依然觉得表演很难,他认为角色演得越多,创作瓶颈愈发窄,能力的天花板也
愈发低。
C.“我是流着泪把剧本看完的”“我觉得我必须去演,责无旁贷”“这是我的荣幸,感恩”等等语言,表明
了张译是用心用情在表演。
D.访谈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个是谈电影,一个是谈表演:谈电影是谈表演的基础,谈表演是本次访谈
的最终目的。
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张译能演活中国军人的原因。(6 分)
【答案】4.A(“张译喜欢《金刚川》的主创团队,并深受剧本感动”也是其接下剧本的原因。)
5.D(“谈表演是本次访谈的最终目的”错误,本次访谈的目的不仅仅是谈表演,也包括让读者了解电影《金
刚川》,了解张译的职业精神及其背后的故事。)
6.①有责任感,演绎军人角色责无旁贷;②有信念感,中国军人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给他带来了表演中
的信念感;③有敬业精神,精心塑造角色,表演时将自己的体力精力、脑力心力、控制力都调整到极
致;④有先决条件,十年军旅生涯,让他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有军人风骨。(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