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2021 年山东省各地
最新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二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
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
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
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
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0.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A.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11. 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
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B. 《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榖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
文著作。
C. “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
“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后泛指两家联姻。
D. 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
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12.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国在战争中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是秦、晋联合围郑的直接原因。
B. 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
怎样骄横傲慢的态度对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等情况,作者都只字未提,但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作了
详细交代。
C.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进见秦伯,表
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D.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
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13.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14. 烛之武为什么能三言两语劝退秦师,你认为其游说的妙处何在?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
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2)我之所以派遣将领守住那些关卡要道,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匪进出以及防止发生其他的异常情况。
14. (1)以“利”巧攻心理。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从秦国的利益出发,“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利益来引诱秦穆公,让他动心。
(2)以“害”巧析形势。如果晋国得到了郑国的土地,“邻之厚,君之薄也”,进一步指出晋的贪得无
厌,让秦穆公感到危险的存在,切中要害。
(3)以“史”巧施离间。拿出史实“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指出晋言而无信,
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远”为形容词作名词,意为“远方的军队”,作“袭”的宾语,故应在“远”后断句,排除 A、C;“郑”
作“知”的主语,应在“郑”前断句,排除 D。
本句的意思是: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
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
故选 B。
【11 题详解】
4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表述错误,应为“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但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作了详细交代”理解错误,文章在行文中主要写退秦师的过程,对“退
秦师”的前因后果作了“简略交代”,而非“详细交代”。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因”,借助、凭借;“敝”,损害;“知”,通“智”,明智;“易”,代替。
(2)“所以”,……的原因;“备”,防备;“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
外的事变、异常的情况。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首先,依据原文“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首先站在秦国的立场
上,从秦国的利益出发,以秦国保留郑国后郑国给秦国带来的好处来劝说秦穆公放弃攻打郑国。
其次,依据原文“邻之厚,君之薄也”,分析形势,告诉秦穆公,如果攻打下郑国只会增加晋国的土地,
增强晋国的势力而秦国并不能得到好处,以此来劝说秦穆公放弃攻打郑国。
最后,依据原文“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从过去秦穆公曾经帮助过晋文公,晋
文公曾答应过给秦国焦瑕,但晋文公言而无信,且对秦穆公提防有加,以此来劝说秦穆公这样忘恩负义的
晋文公不可共事,从而使秦穆公放弃攻打郑国。
【点睛】参考译文:
5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
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
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
“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
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
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
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
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
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
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
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
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
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
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三十二年,冬天,晋文公去世了。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
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
“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
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
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
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
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
(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
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
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国军队东行。
6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阳信县联合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
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
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见粱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何以利吾家?’士庶.
人.:‘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
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
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行政不免于率
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
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
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为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
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
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魏惠王。因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tǐng):木棒。③耨(nòu):锄草。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2)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7
(3)故民之.从之也轻 (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1)(2)相同,(3)(4)不同
B.(1)(2)相同,(3)(4)相同
C.(1)(2)不同,(3)(4)相同
D.(1)(2)不同,(3)(4)不同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
B.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
C.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
D.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是指丈夫的配偶。
B.庶人,也叫“庶民”,西周对农业生产者的称呼,泛指无官爵的平民。
C.万乘之国,即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
D.孝悌,指孝顺父母、关爱子女。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13. 下列对【选文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他通过利害分析,告诫梁惠王要讲仁
义,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百姓
活活地饿死。
C.孟子引用孔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用以批评统治者的残暴统治,这体现出他“以民为
本”的政治思想。
D.孟子认为,如果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必难抵挡外来之敌;如果施行仁政,即使国力弱小,也能无
敌于天下。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分)
8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4 分)
【答案】
10. D 11.A
12.D【解析】“悌”指敬爱兄长。
13.C【解析】“用以批评统治者的残暴统治”不当,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告诫统治者要爱护百姓,不能
让百姓活活饿死。
14.(1)重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来开导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
西在路上走了。(本题共 4 分,“谨”“申”“负戴”各 1 分,“申之以孝悌之义”语序倒装 1 分)
(2)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讲求仁义却把国君放在后面的。(本题共 4 分,“仁”“遗”“义”
“后”各 1 分)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 ) 文言文阅读(共 5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田文镜,汉军正黄旗...人。康熙二十二年,以监生授福建长乐县丞,迁山西宁乡知县,再迁直隶易州知
州。内擢吏部员外郎,授御史。五十五年,命巡视长芦盐政,奏曰:“长芦盐引缺额五万七千余道,商人
原先输课,增复原引。”得旨:“加引虽可增课,恐于商无益。”下九卿议行,山东巡抚..核定题覆,如所议。
雍正元年,命祭告华岳。是岁山西灾,年羹尧入觐,请赈。上谘巡抚德音,德音言无灾。及文镜还,
入对,备言山西荒歉状。上嘉其直言无隐,令往山西赈平定等诸州县。文镜故有吏才,厘积牍,剔宿弊,
吏治为一新。自是遂受世宗眷遇。二年,调河南,旋命署巡抚。疏.请以陈、许、禹、郑、陕、光六州升直
隶州。寻命真除。以严厉刻深为治督诸州县清逋赋辟荒田期会促迫稍不中程谴谪立至尤恶科目儒缓小忤意
辄劾罢。疏劾知州黄振国、知县关陈等。上遣侍郎海寿、史贻直往按,谴黜如文镜奏。
黄河盛涨,险工迭出。疏言宜暂用民力,每岁夏至后,将距堤一二里内村庄按户出夫,工急抢护,事
竟则散。若非计日可竣者,按名给工食。下部议行。寻授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文镜初隶正蓝旗,命抬
入正黄旗。疏请以丁银均入地粮,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部议从之。六年,上褒文镜公正廉明,
授河南山东总督,谕谓此特因人设官,不为定例。山东仓库亏空,挪新掩旧。疏请如河南交代例,知府、
直隶州离任,所辖州县仓库,令接任官稽察,如有亏空,责偿其半,方得赴新任。道员离任,所辖府、直
隶州仓库亦视此例。山东钱粮积亏二百余万,文镜疏言皆因火耗太重、私派太多,请敕巡抚、布政使协同
清察,期以半年参追禁革,毋瞻徇,毋容隐。上皆用其议。
九年,文镜以病乞休..,命解任还京师。十年卒,赐祭葬,谥端肃。
(节选自《清史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9
A.以严厉刻深/为治督诸州县/清逋赋/辟荒田/期会促迫/稍不中程/谴谪立至/尤恶科目儒缓/小忤意/辄劾
罢
B.以严厉刻深为治/督诸州县清逋赋/辟荒田/期会促迫/稍不中程/谴谪立至/尤恶科目儒缓/小忤意/辄劾
罢
C.以严厉刻深/为治督诸州县清逋赋/辟荒田/期会促迫/稍不中程/谴谪立至/尤恶科目儒缓小/忤意辄劾罢
D.以严厉刻深为治/督诸州县/清逋赋/辟荒田/期会促迫/稍不中程/谴谪立至/尤恶科目儒缓小/忤意辄劾
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属地位较崇的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辖,八旗制度是清代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查地方,清代正式定为省级地方长官,总揽一省军政、民政,职权略大于总督。
C.疏:指古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与它用法相同的还有章、表、奏等。
D.乞休: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类似的说法还有乞身、乞骸骨、致仕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田文镜为官正直,敢于直谏。面对山西灾情,他不加隐瞒,如实禀告,皇帝对他大加赞赏,派遣他前往
山西赈灾。
B.田文镜处事干练,为政严苛。他发布政令,下属稍有差错便会受到责罚,黄振国等人就是因为办事不力,
被他弹劾而免职。
C.田文镜不拘成规,推行新政。他依据地方实际,建议按户出丁抢修黄河河道,提出了新的赋税制度,清
查仓库亏空,这些建议均被采纳。
D.田文镜卓有政绩,深受褒奖。他由山西调任河南,初到任便被直接任命为巡抚,后又升任总督,皇帝还
为他抬旗,特设官职以示嘉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文镜故有吏才,厘积牍,剔宿弊,吏治为一新。(4 分)
(2)疏请以丁银均入地粮,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4 分)
14.结合文本分析,田文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治理山东亏空?(3 分)
【答案】
10.(3 分)B 解析:“以...为治”翻译为“把...当成治理的方法”,中间不可断,排除 A、 C;“督诸州县
清逋赋”中间不断;“小”翻译为“稍微”,修饰“忤意”,排除 D。 11.(3 分)B 解析:“巡抚职权略大
于总督”错误,巡抚地位略低于总督,二者仍属平行。
12.(3 分)D 解析:“直接任命为巡抚”错误,调任河南先是代理巡抚之职,不久后才被 实际授予此职。
10
13.(4 分)(1)田文镜原本就有为官之才,(到了山西之后)厘清了长期积累下的文牍, 剔除了一直存在
的弊病,官吏治政方法和治绩为之一新。(得分点:故,原本、本来; 厘, 厘清; 宿弊,长期存在的
弊病。 评分标准:得分点一个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2)(4 分)田文镜上疏请求把丁银均摊入地粮,地方上那些有名望有钱的人不分等级, 一律缴纳赋税。
(得分点:绅衿,地方上有名望的人; 等则,等级; 一例,一律、一样。 评分标准:得分点一个 1 分,
语句通顺 1 分)
14.(3 分)①对官员进行追责,离任时如有亏空,责令偿还一半;②官吏协同清查,杜绝 徇私隐瞒;③
督促办理,限定半年期限。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得 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田文镜,汉军正黄旗人。康熙二十二年,以监生的身份被授福建长乐县县丞,升迁山西 宁乡县知县,再
升任直隶易州知州。后内迁为吏部员外郎,又被授予御史之职。康熙五十五 年,奉命巡视长芦的盐政,
田文镜上奏说:“长芦的盐引(盐钞)缺额五万七千余,商人应该 恢复原先的赋税,增加到原来应该收的数量。”
朝廷下旨说:“增加盐引虽然可以增加赋税 收入,但是恐怕对商人没有好处啊。”于是将这个建议批交九卿
议论,山东巡抚核定后题本 具奏,和田文镜的建议一样。雍正元年,受命祭告华山。这一年山西发生大
灾,年羹尧入朝 觐见,请求朝廷赈灾。雍正帝询问山西巡抚德音,德音回复没有灾害。等到田文镜回京
之后, 入朝回复,详尽地说了山西受灾的情况。皇帝嘉奖他直言不讳,令他前去山西赈济平定等州 县。
田文镜素来就有为官之才,(到了山西之后)厘清了长期积累下的文牍,剔除了原有的 弊病,使得山西吏
治为之一新。自此受到了雍正帝的赏识。雍正二年,田文镜调任河南,很 快雍正帝就命他暂代河南巡抚
之职。田文镜上疏请求将陈、许、禹、郑、陕、光六州升为直 隶州,不久雍正帝实授他为河南巡抚。田
文镜在河南把严厉苛刻作为治理方法,督促各州县 清查未缴纳的赋税,开辟荒田,定下期限催促执行。(各
州县吏)稍有不符合要求的,他的 谴责立刻就到。田文镜尤其厌恶那些科举出身的人迟钝迂缓,稍有忤
逆,就弹劾罢免。他相 继上疏弹劾知州黄振国、知县关陈等人。雍正帝派遣侍郎海寿、史贻直前去河南
调查这些人, 最终都按照田文镜所奏的罢免了他们。
黄河水涨严重,各地段险情频出。田文镜上疏说应该暂时征集民力,每年夏至之后,让 距离河堤一二里
以内的村庄按户出丁做工,工程紧急就抢修维护,修完之后就遣散。如果不 是短期竣工的工程,就按照
人名发放粮食。下发各部商议之后执行。不久田文镜就被授为河 南总督,升任兵部尚书。田文镜本来属
于汉军正蓝旗,皇帝下令将其抬入正黄旗。田文镜上 疏请求把河南的丁银均摊入地粮,地方上那些有名
望有钱的人不分等级,一律缴纳赋税。各 部商议之后听取了该建议。雍正六年,雍正帝褒奖田文镜为官
公正廉明,授他河南山东总督, 皇帝下诏说这是根据个人来特设官职,不能成为定例。山东的仓库亏空
严重,挪新粮掩盖旧 的亏空,田文镜请求按照河南地方官接替的样子,知府、直隶州有离任的,所官辖
的州县的 仓库,就让接任的官员稽察,如果有亏空,就责令(原来的官吏)偿还一半,才能前往新任。 道
员离任,所辖府、直隶州的仓库也按照这样办理。山东的钱粮亏空二百余万,田文镜上疏 说都是因为征
收的火耗太重,官员的私派太多,请敕令巡抚、布政使协同清理检察,规定半 年期限彻底清查,不得徇
顾私情,不得包庇隐瞒。雍正帝均采纳了他的建议。 雍正十年,田文镜因病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令他
11
解除职务返回京城。雍正十年田文镜去世, 御赐祭奠安葬,谥号端肃。
山东省菏泽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
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
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取,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晋军.函陵军:驻扎
B.越国以鄙.远鄙:当作边邑
C.行李..之往来行李:行旅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
D.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12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两句话“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交代了秦晋之师对郑国形成了夹攻之势,郑国已处于危在旦
夕的境地之中。
B.佚之狐力荐烛之武的话语,表现了他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
了烛之武的才能。
C.烛之武面对大国君主,不卑不亢,辞令从容,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委婉曲折,步步深入,
句句打动对方。
D.烛之武“夜缒而出”,既说明了郑国情势之危急,也表现了烛之武虽已年老,但身体依然轻灵矫健,不
减当年的雄姿。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4.你认为烛之武成功劝退秦师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
10.C(行李:外交使者)
11.B(原文标点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还也。)
12.D(“依然身体轻灵矫健,不减当年的雄姿”错。此处表现了烛之武为国纾难,勇于以身犯险的爱国精
神)
13.(1)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实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2)治国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笑笑他。
14.①烛之武辞令巧妙,劝说艺术高超;②秦晋两国军队尚未兵合一处,为烛之武分化对手提供了有利条件;
13
③秦晋两国看似关系亲密,实则有隐而未发的矛盾。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
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
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
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
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
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
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
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
时,赤泉侯①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②,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
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
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赤泉侯:汉将杨喜,因击杀项羽有功,后封赤泉侯。②檥船待:拢船靠岸等待。
16.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D.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1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1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里听到四面的楚歌声,感到大势已去,于是在帐中饮酒,慷慨
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 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为一农夫所骗,陷入
沼泽地,被汉军追上。
C. 为了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
杨喜倒退数里。
D.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
最后自刎而死。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5 分)
14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5 分)
【答案】
16.答案 A
17.答案 A
18.答案 B
19.
(1)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我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终于能够称霸天下。
(2)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而使我称王,我又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心中
难道没有愧疚吗?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
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军,破之。黥布反,参以齐相国
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
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
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
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
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
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
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後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
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
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
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
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选自《史记•曾相国世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B.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C.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D.择都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15
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任命将帅、郡守,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凭证,用
铜或竹、木制成。
B.孝惠,是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带有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文中“悼惠王”
也是谥号。
C.春秋,此处指年龄。文中“悼惠王富于春秋”,是说悼惠王正值年轻,与“春秋鼎盛”意思相同。
D.黄老,指上古的黄帝,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黄老之术作为古代一种思想流源,始于战国,盛于
西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曹参能征善战,屡建功勋。曹参曾征讨陈豨的部将张春的军队,讨伐叛将黥布,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B.曹参集思广益,礼贤下士。曹参任齐丞相期间,向齐故诸儒问计,并且从胶西请来盖公,对其礼敬有
加。
C.曹参崇尚黄老,无为而治。无论在齐任丞相还是在朝任相国,曹参都主张清静无为,百姓得以安宁,
能够休养生息。
D.曹参治政不苛求,崇尚敦厚。曹参自己饮酒,也纵容官吏们饮酒喧嚣;别人有细小的过失,他总是躲
避,装作不知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1)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2)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14.曹参为何被萧何推荐做相国?请简要概括。(3 分)
【答案】
10.答案:B(“木诎”是一个词,木讷的意思,不能分开,排除 AD;“言文刻深”是主谓短语,中间不
能断开,排除 C。故选 B。)
11.答案:D(D 项,“黄老,指上古的黄帝”错误,“黄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故选 D。)
12.答案:D(D 项,“别人有细小的过失,他不是躲避,装作不知道,而是隐瞒遮盖。文中”专掩匿覆
盖之”故选 D。)
13.答案:(1)随从官吏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并查究,曹参竟然反而拿出酒来摆在坐席上喝起来,也高
16
歌呼叫,与那些官吏相应和。
(2)等到韩信被消灭,那么位列侯爵而成就战功的,唯独曹参据有其名。
14.答案:①忠于朝廷,值得信赖;②心胸坦荡,心无芥蒂;③有治世之策,宽以待民。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己。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竞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
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
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
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数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
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
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
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
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
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B.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C.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D.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狱掾,秦汉县级行政机构的属吏,辅佐县令主管刑法,位在狱史上。
17
B.河南,古代所指地域不同,文中指与河北相对的黄河以南广大地区。
C.亚父,意思是仅次于父亲,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他坐在最尊席位。
D.为寿,古代祝颂辞,意为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祈祝他健康长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项羽少有大志,不屑小事。青少年时代他不愿认真学习识字和剑术;在他看来识字只能记姓名,剑术只能
胜一人,他要学习万人敌。
B.项羽豪气纵横,以勇自恃。秦始皇巡游浙江时,他渡过浙江准备袭击秦始皇并取而代之;凭借这份勇力与
才气,让吴中子弟敬畏。
C.项羽豪爽率直,胸无城府。面对沛公拜见时的一番拉拢和试探,他很直率地说出曹无伤是告密者,并且
还盛情挽留沛公与自己饮酒。
D.项羽自信自负,坚持己见。范增暗示杀掉沛公以绝后患,他不认同范增;他凭借自己的判断行事,没
有意识到沛公是他未来的敌手。
13.鸿门宴上,项伯为何亦拔剑起舞?请简要说明。(3 分)
(二)文言文翻译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齐桓晋文之事》)(4 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4 分)
【答案】
10.D(A.错在"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B.错在"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D.
错在"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11.C(应是"项羽坐在最尊席位"。古代室内宴席座次以西为尊、以北为次、以南为再次、以东为最次。)
12.(3 分)B("渡过浙江准备袭击秦始皇"有误)
13.项伯户看出范增的意图。想项伯以舞金为名准各借机刺杀刘邦。故而拔金起舞借机保护刘邦,他一直反
对项羽集团与刘邦集团对抗。
18
14.(8 分)(1)恳请先生您帮助(实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指教我;我虽然愚笨,请让我试行一下。("辅""
教""不敏""尝试"各 1 分)
(2)在东边使关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后。又想扩大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素国十地减小少。将从哪里取
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每小句 1 分)
【参考译文】片断一: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
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
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
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
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
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
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
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 门抄斩的!"但项
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
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片断二∶第二天一清早,沛公带着一百多名侍从人马来见项王,到达鸿门,向项王赔罪说;"我跟将军合力
攻秦,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却没想到我能先入关攻破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现在是有
小人说了什么坏话,才使得将军和我之间产生了嫌隙。"项王说;"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
么会这样!"项王当日就让沛公留下一起喝酒。项王、项伯面朝东坐,亚父面朝南坐。亚父也就是范增。沛
公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着。范增屡次给项王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项王
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
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坐席上。不然的话,你们这班人都将被刘邦所俘虏。"项庄进
来,上前献酒祝寿。祝酒完毕,对项王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
剑吧。"项王说∶"那好。"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
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