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专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 2021 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①。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泛觞:是一种游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诗人落泊失意、
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
B. “鹤盘远势”“蝉曳残声”从写景角度而言,蝉声的描写有独到之处,一“曳”字,既有
蝉的动势,又有音色,摹状精切传神。
C. 颈联诗人置身泛觞游戏的热烈气氛中,体会到了饮宴游戏的快乐,一个“迟”字颇含深
意,是诗人欲畅饮而外化于内的心理反映。
D. 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将内心的隐痛和盘托出,感叹自己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如鲠
在喉,加之思念江南,但求一吐为快,显得情真意切。
15. 颈联两句场景不同,却又不失和谐,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颈联上句写明月之夜的凄凉与冷清,下句写宴饮游戏之时的热闹,
两句所写场景不同,场景对比明显。②但两个场景中诗人孤寂无聊、落落寡欢的形象却是一
致的。③月夜之清冷映衬出诗人的孤寂,而宴游之欢乐也反衬出诗人的落寞,两句所表达诗
人的情感也如一。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体会到了饮宴游戏的快乐”理解错误。“澄泉绕石泛觞迟”是清泉绕石朋友聚饮自觉举
杯迟,置身宴饮的热烈的气氛中却无法融入热烈气氛。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旨情感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凉月照窗欹枕倦”,借景抒情,月凉如水,透过小窗照在孤枕之上,让人更觉冷寂和孤独。
“澄泉绕石泛觞迟”,写自己虽然参加酒宴,场面热闹,自己却格格不入,沉默寡语。明月
之夜的凄凉与冷清和宴饮游戏之时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以月明之夜和宴乐之时为背景,
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神游宴饮场景之外,对着水池中的酒杯呆呆出神,寡言少欢神态。
上下两句场景虽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情感一致,显示出难以消解的情怀,在外漂泊无依,
冷寂孤独,藏而不露。
四川省遂宁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三诊)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闻蝉鸣起兴,写禅在高树吸风饮露难饱,徒劳因恨连声嘶鸣,与自己身世感受暗合。
B. 颔联写禅鸣声在天亮时已稀疏难继,又用“一树碧无情”来衬托,达到了抒情的顶点。
C. 颈联由禅转入自我身世的叹惋,似与咏蝉无关却暗中关联,彰显了咏蝉的抒情意味。
D. 尾联用拟人法写禅,“君”“我”对举,表达了对禅用鸣声提醒自己境况惨淡的厌烦。
15. 本诗借咏禅抒怀,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诗歌蕴含的感情。(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 D(诗歌内容理解有误,尾联的意思是:劳烦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像你一样,
举家清苦。)
15. (6 分,每点 2 分,三点 6 分)
①身处卑位四处央告求助却无人愿意提携而产生的幽怨之情。
②身世飘沦、宦途凄凉而产生的失意苍凉之感。
③凄凉身世激发的归隐之思,却又透露出有家难回的沧桑之感。
四川省宜宾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三诊)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罗浮山父与葛①篇
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②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注:①罗浮山,山名;与葛:织葛布。②博罗老仙,即罗浮山人,因罗浮山在博罗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善用修辞,生动新奇。“江雨”比喻织葛的经线光丽纤长,“兰台风”,以人的感
觉写出了葛布的疏薄凉爽。
B.颔联山人不时走出洞来,把织成的葛布拿给前来求取的人;鬼工都为之啼哭,从侧
面烘托出山人织技的巧妙高超。
C.尾联与首联呼应,“湘中一尺天”指的是犹如湘水碧波一般柔软光洁的葛布,面对如
此精细光滑的葛布,吴娥也不忍下手裁剪。
D.这首诗一开始写山人织葛的精妙,结尾却吴娥裁葛的难舍,将罗浮山人与吴娥作对
比,突出了葛布的精美绝伦。
15.结合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
14.【参考答案】 D 对比有误。
15【参考答案】
1 山洞由于溽暑熏蒸,毒气不散,凝成水滴,布满洞堂;江里的鱼热得无法容身,衔沙直;
2 运用大胆的想象夸张,表现天气的炎热;
3 为下联作铺垫。正是由于天气炙热,所以人们才希望穿上凉爽疏薄的葛布。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2021 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阶段质量检测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万山潭①作
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②,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注:①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②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
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
女俱不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诗人稳坐磐石之上垂钓,心境仿佛与水性相通,将自我沉浸于周遭景物之中。
B.鱼儿和猿猴一低一高,相映成趣;作为动景,又恰与上联稳坐之“静”形成对照。
C.后两联借助典故,把自己游山的过程说成是在“寻访神女和玉佩”,浪漫而有趣。
D.诗人为传说而神往却求之不得,只得与当年的郑交甫一样心怀遗憾,郁闷而归。
15.闻一多称此诗贵在“冲淡”,“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
真孟浩然的诗”。请结合诗句,对本诗“淡”的特点加以说明。(6 分)
▲
【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
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
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
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风格的鉴赏能力。题干当中给出了“冲淡”一词,已经给学生指
出了思考的方向,学生可以从诗歌内容、意境、情感、语言等角度分析其“冲淡”的特征。
【解答】(1)D.“心怀遗憾,郁闷而归”错。结合“沿月棹歌还”可知,诗人虽求之不得,
也并不沮丧,而是唱着歌乘兴归去。
(2)比如,从意象和情感来看,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
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之一字,更显安闲,没有激烈的争斗之心、忧愁之情。且潭
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颔联,“鱼行潭树下”,写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
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
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
“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此句写景色
彩清淡,意象只用“行”和“挂”,清朗简洁。总之,情感和意境都显出一种“冲淡”之美。
从语言上看,文辞简洁,用词朴实,不事雕琢、不尚华丽,明白如话。如“沿”字,用得简
单又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
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从结构上和章法上看,四联融诗人所为、所见、所想于一体,如散文般自然地生出情趣。全
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
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
答案:
(1)D
(2)意象素雅清淡:诗中的万山潭水色彩清淡:行、鱼等意象也不着雕饰,清朗简洁。②
情感闲适恬淡:诗人心境平和纯粹、安然自得,没有激烈的争斗之心、忧愁之情。③语言简
洁淡雅:五言律诗文辞简洁,用词朴实,不事雕琢、不尚华丽,明白如话。④结构自然冲淡:
四联融诗人所为、所见、所想于一体,如散文般自然地生出情趣。
译文:
我坐在潭边的大石上垂钓,潭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鱼儿在树阴下游来游去,猿猴在
树枝藤蔓间嬉戏打闹。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这座山上。我既然无缘有如
此奇遇,不如身披月光唱着歌荡桨而归。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
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
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2021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三诊)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春居杂兴二首(其一) 【注】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送春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太宗淳化二年(991), 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得罪皇帝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
使,次年春写下此诗。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首诗首句写景入手,“斜”字写出了桃树杏树的生长姿态,也写出了诗人的性格和
精神。
B.第一首诗第二句落实了首句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份,为下句的发问做铺
垫。
C.第二首诗的子规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
意义。
D.两首诗写景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第一首 描写的景偏于静态,第二首描写则偏于动
态。
15.两首诗都写到了春风,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 分)
答: ▲
14.答案: D 项。两首诗均没有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15.答案:
第一首诗:①凄苦与孤寂。诗人借春风吹折桃杏花枝,惊走黄莺,曲折地反映出诗人被贬商
州后内心的孤寂凄凉。②蒙冤受贬的苦闷,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诗人以桃花杏花自比,
用春风暗指皇帝,桃杏装点了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含蓄地谴责了皇帝的昏聩。
第二首诗:①珍惜春光。诗人用子规的啼鸣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愿。②自信与
执着。诗人坚信自己的顽强进取,执着追求一定能成功。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具体分析诗句。“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写的是春风对花
的摧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同时也要关注本是隐喻的含蕴;“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
东风唤不回”,则表现了对美好春光的极度珍惜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四川省北京师范大学广安实验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三 4 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① 杨巨源
两河②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③,诸侯不复更长征。
【注】①自玄宗后期重用宦官以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到大唐帝国的稳定。公元
817 年(元和十二年),裴度被宪宗任用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藩镇割据,唐朝再次实现了
统一。这首诗是观看平叛军队回来时的唱和之作。②两河: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
道为两河。③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点明了“征人回”的背景,从“万方清”三字可见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B.颈联说战争结束了,部队回原驻地;旆旌寄回了家乡,和平已到来。
C.尾联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歌颂平藩战争的丰功伟绩,总括全诗,深化主题。
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展现了征人的风采,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
15.颔联是怎样刻画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14.D(“悲凉”没有体现。)
15.①通过“立马”“望云”“射雕”等细节刻画(动作描写),凸显了征人矫健的身姿与昂扬
的气概。②以宁静的“秋塞”、傍晚晴丽的天空、秋水等美的意象,衬托征人美的形象。③
以点带面。通过个体征人形象的细致刻画,表现群体征人的精神面貌。(每点 2 分,意思对
即可)
四川省内江六中 2021 届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游襄阳①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②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注]①襄阳:孟浩然的故乡,后孟浩然隐居于鹿门山。②讽:背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开篇写景,“岩岩”“汤汤”摹写山的高峻、水的浩荡,为表达怀人之情作铺垫。
B.作者游历襄阳,思念孟浩然,不禁感叹当地山水的灵秀之气,涵养了孟诗的独特气韵。
C.最后四句作者展开想象,鹿门山云树苍茫,孟浩然归隐之处无从寻觅,不由感慨万千。
D.这首五言古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语言清新自然,于平白之中见古朴。
15.“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两句如何表达怀人之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14.C:“鹿门山云树苍茫,而孟浩然归隐之处已无从寻觅”并非想象。
15.①前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无人继承孟浩然情操、诗风的感伤;②用“清风”比喻
孟浩然之风韵,表达了对孟浩然的钦慕景仰之情;③后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了
前贤不在的落寞。[每点 3 分,答对 2 点即可。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