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
(成都三诊)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原
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出4℃—6℃,甚至达10℃。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
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面上冰川、积雪广布,成为众多湖泊、大
江大河的补给来源,被称为“亚洲水塔”。高原面上的热力上升运动对周边地区也产生
重大的影响,甚至打破周边区域的水平衡,如导致我国塔里木盆地水资源越来越少。图
6为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
(1)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的原因。(8分)
气温高 气温低
青藏高原 某地
① 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2分);
② 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地面增温快(2分);
③ 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
气温高(2分);
④ 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
射少,气温低(2分)。(横线为关键词)
(广州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
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据统计,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
地输送约1.8亿吨的尘土。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
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1)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推断洋面气温的响应过程。(6分)
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大量反射、散射(2分)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大气获得的热量,降
低了温度;沙尘作为凝结核,促进洋面蒸发的水汽凝结,成云致雨(2分),削弱太阳辐射,继续
降低气温(2分)。
热力环流原理
左图为中亚某地区绿洲分布图,右图为该
地区某荒漠与邻近绿洲近地面气温差值
(△T)日变化曲线图。
(1)说明绿洲与邻近荒漠之间近地面大气
的运动状况,并分析其对绿洲的有利影响。
近地面绿洲气温低于邻近荒漠,空
气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荒漠气温
高于邻近绿州,空气上升形成低
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荒漠
有利影响:绿洲气流下沉,抑制水
份蒸发;通过近地面的风将水分输
送给邻近荒漠,利于邻近荒漠植被
的生长,形成绿洲外围生态保护。
(2)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土
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请分析覆
盖层的作用。
覆盖层可减弱对土壤的侵蚀作用
(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水分蒸
发;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大昼夜温
差。
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6分)
【答案】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
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2分),
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
夏季增温较绿洲快(2 分),
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
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
风从甲地吹向乙地(2 分)。
大气水平运动原理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
5~6题。
5.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6.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大气环流形成原理
冷热不均使其动 地球自转使其偏
地球公转 使其移
海陆分布使其断地表状况使其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题。
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
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1月东北风;(1分)7月西南风。(1分)
7月风向的成因: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
为西南风。(1分)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①地位于0°~10°N的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受太阳
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也发生南北移动。1月份,气压带、风带偏南,
①地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吹东北风。7月份,气压带、风带偏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
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所以此时①地吹西南风。
降水原理
(2012年海南卷)下图中海港城市基隆年降水量在3200毫米以上,年降水日
数为214天,素有中国“雨港”之称。
根据图文资料,分别简述基隆冬、夏
半年都多雨的原因。
冬半年:水汽充足,盛行东北风,
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
夏半年:气温高,(受地形影响)
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
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
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
带。
常见天气系统形成原理
图9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
及位置关系。(4分)
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
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
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
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
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
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
移南下,形成冷锋。
冷空气东移南下与锋面气旋在T时
刻汇合,形成了图示气压系统,东
移南下的冷锋与锋面气旋与原先形
成的西南方向的冷锋合并成一个更
大范围的冷锋。
图9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
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
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
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
因。(4分)
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
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
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底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
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
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
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
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
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
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
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
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水循环原理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
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
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
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
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4分)
地下径流
水
循
环
蒸发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强
少
慢
多
升
土
壤
盐
碱
化
失水多
积盐强
补水少
淋盐弱
海水倒灌
地势平坦 气温回升快
雨季迟而短
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
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
发量较大。
水平衡原理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
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洪积扇 C. 河谷 D.湖盆
8.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 湖盆蒸发量增多 B. 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养化加重 D. 湖水盐度增大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
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
大,积水较浅。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
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
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
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
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板块构造原理
读图,完成下题
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
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
烈)。(4分)
内外力作用的原理
(深圳二模)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2100米。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
120~300毫米,浅水湖面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造山运动形成
盆地,盆地内发育河流R(现为时令河),R河向东通过垭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
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气候转暖期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
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
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
沙丘广泛发育。图5示意大分水岭盆地及周边地形图。
(1)简述冰川消融期造成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内、
外力作用过程。(6分)
(内力作用)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使大分
水岭盆地封闭(2分)
(外力作用)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
水补给较少,里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
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4分)
(海南线上诊断性试)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喀斯特地貌形态多样,天坑是喀斯特地貌形态中规模最大的一种,最大深度超过500m。
天坑的规模可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四个等级,特大天坑极少。天坑的发育通常经
历三个阶段:地下河阶段、地下崩塌大厅阶段、地下大厅垮塌。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天
坑分布。
试简述图示天坑集中分布区的空
间分布特点,并说明天坑形成的
地质过程。
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
重庆、贵州、湖北等省市;主要
沿大河呈线状分布,多分布在河
流南岸。(4分)
地质过程:石灰岩深埋地下,易被地下河溶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前形成的溶洞不
断扩大,后崩塌形成大厅;地壳抬升运动使地下大厅出露地表,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形
成天坑。(6分)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2016·全国文综Ⅰ)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
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
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
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
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
海的影响。(6分)
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
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
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
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
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016·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
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
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
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
数量较少的原因。
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
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300
1200 1050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
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
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
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
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
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
更加干旱,荒漠化加剧,下
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
恩克斯堡岛(位置见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
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
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017海南卷)21.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
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
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10分)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4分),两岛之
间为海峡,风速加快(3分);依山面海,迎风
(3分)。
答案反思: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依据:
①确定是否季风区或季风现象区;②若不受季
风影响,则结合纬度、季节,确定该季节影响
该地区的气压带或风带;还需要考虑海陆分布、
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风力的影响。
气候分布规律及其特点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
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
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
和气候条件。(8分)
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
(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
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
光照强,蒸发旺盛。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南北向洋流对于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对两极地区气温产生深
远影响。
德雷克海峡平均风速自南向北增大,海冰主要分布在海峡南部。科考发现:近几十年来,
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呈现“多→少→多→少”的周期性变化。研究表明,该海峡海冰周期
性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海冰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表层洋流流量,而洋流的强弱又对海冰数量
产生影响。图6示意南半球表层洋流分布。
(1)从洋流分布的角度,说明南极地区气温较北极地区低
的原因。(4分)
西风漂流大致沿纬线流动,形成封闭环流,
阻挡中低纬度海区暖海水向南极海域输送。
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
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
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
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
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
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
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
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
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
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
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
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
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
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
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
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
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
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
低于阴坡最高值。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
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
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
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
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
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
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
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
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
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
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
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
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
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
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